1. 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全球首次公開試乘,受此消息影響股價有何變化
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全球首次公開試乘,受此影響,4月16日無人駕駛概念早盤看盤大漲,北汽藍谷、華陽集團拉升漲逾7%,浙江世寶、亞太股份、民德電子、啟明信息、得潤電子等紛紛沖高。
4月16日午後,汽車板塊持續走強。滬深汽車指數上漲2.90%,板塊內,亞太股份、北汽藍谷、長安汽車、通達電氣等多股漲停。
隨著華為助力智能汽車融入萬物互聯,智能駕駛時代逐漸到來。汽車行業有望迎來新變革,產業鏈個股也連續受到資金青睞。
(1)自動駕駛百度軟體相關股票擴展閱讀
智能駕駛已經成為科技巨頭的必爭之地:
在4月12日的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透露華為將強力投資自動駕駛軟體,推動汽車行業與ICT行業(信息與通信技術)的融合,為華為帶來長期戰略的發展機會。
2020年以來自動駕駛商業化加速,智能汽車時代來臨:Robo-taxi、自動駕駛卡車等L4級別無人駕駛公司開始推廣試點,估值亦有提升。
ArgoAI、小馬智行估值分別由上一輪的40億美元、30億美元增長至75億美元、60億美元;聚焦無人駕駛配送的NuroAI估值由上一輪的27億美元增長至50億美元;聚焦於L4級別量產車的通用Cruise估值由上一輪的190億美元增長至300億美元。
除此之外,小米、華為、滴滴等科技公司紛紛入局,足以證明智能駕駛已經成為科技巨頭的必爭之地。
2. 自動駕駛概念股有哪些 汽車自動駕
四維圖新,合眾思壯,歐菲光,星宇股份,萬安科技,亞太股份
3. 自動駕駛概念股龍頭是什麼
1、華陽集團
華陽現擁有全資、控股、參股企業10餘家,在香港等地區建立了分支機構。是中國大型汽車電裝企業之一,全球最大的激光頭和各類機芯生產製造基地之一;
是中國最大的汽車影音產品製造商之一。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科研開發中心——華陽工業研究院,並與國內著名的高等學府及國際知名公司建立了密切的技術合作關系。
4. 智能汽車越來越火爆了,未來智能汽車的領頭羊會是誰
最近,網路要造屬於自己的電動車的傳言愈演愈烈,網路和傳言中的合作車廠對此皆不予置評。為何"網路造車"傳聞屢屢成為熱點?我們認為這是因為網路有成為一家頂級汽車公司的潛質,其在智能汽車、智能交通和自動駕駛三大賽道上積淀深厚,隱隱有全球領頭羊的苗頭露出,故而讓市場對其造車一事擁有無比的期待,所以,網路每一次與汽車主機廠的互動都引人注目;正因為如此,全球的各大機構和投資者也紛紛看好網路,工銀國際、藍蓮花、Arete 等知名投行紛紛給予網路"買入""跑贏大盤"評級;市場也沒有掩飾對網路的寵愛,自 12 月 8 日網路召開 Apollo 生態大會後,股價就開始狂飆,並創下 2020 年新高,即 201.11 美元 / 股,市值約為 680 億美元。不過,這依然不能體現網路的價值!
網路造車傳聞愈演愈烈,源於和車企的頻繁互動?
風起於青萍之末。12 月中旬,外媒的報道又一次引發了行業內外對"網路造車"的無限猜想——網路正在試圖自己製造自動駕駛電動汽車,並與包括吉利、廣汽、一汽紅旗等車企進行了磋商,探討成立合資公司的可能性。
汽車行業決戰智能化的總攻號角已經悄悄吹響,一切反對或抵觸這一浪潮者都將成為歷史車輪下的看客。Apollo 在汽車智能化領域有著強大的先發優勢,有著得天獨厚的本土化條件,未來,一定是汽車智能化領域的王者。而目前,網路及 Apollo 還是在被低估。
5. 自動駕駛標准將出,將受益股為
單車智能「環境感知+控制執行」的拓普集團、歐菲光、亞太股份、萬安科技、星宇股份、均勝電子、四維圖新、保千里等;網聯智能V2X方面推薦寧波高發、國脈科技、高鴻股份、大唐電信等。
6. 自動駕駛龍頭股票有哪些
自動駕駛龍頭:華鋒股份: 在車聯網及自動駕駛方面,公司正在進行高性能域控制器系統開發,包括滿足功能安全的系統架構和滿足高級別智能駕駛的演算法體系,結合超融合感知環境,可實現智能駕駛場景的應用。20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4.4億,同比增長-37.66%;毛利潤為2348萬,凈利潤為-3.26億元。 聯合光電: 20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12.88億,同比增長5.27%;毛利潤為2.561億,凈利潤為3273萬元。
拓展資料
1.北京君正: 20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21.7億,凈利潤為2049萬元。 意華股份: 20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32.68億,同比增長101.43%;毛利潤為7.364億,凈利潤為1.45億元。 兆易創新: 20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44.97億,凈利潤為5.56億元。 6、拓普集團: 20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65.11億凈利潤為5.75億元。 力合科創: 力合科創在互動平台表示,公司投資的深圳博升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產品可以應用在汽車自動駕駛領域,其產品暫未量產,深圳市檸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不在自動駕駛領域,均未與華為合作。20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21.84億,同比增長1.39%;毛利潤為7.870億,凈利潤為4.05億元。
2.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前段時間聯合發布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汽車駕駛輔助、部分自動駕駛、有條件自動駕駛系統新車裝配率要超過50%,網聯式駕駛輔助系統裝配率要達到10%。 自動駕駛概念股 自動駕駛概念股 而到2025年,高度和完全自動駕駛汽車將進入市場。基於對產業前景的看好,越來越多的科技巨頭已經在這個市場上加大部署,並取得重大進展。路暢科技:在投資者關系互動平台上表示,公司是網路Apollo生態的重要戰略合作夥伴。公司在智能駕駛、無人駕駛領域深耕已久,在技術儲備和產品布局上,緊緊跟隨了業界在無人駕駛領域的最新發展成果。 千方科技:攜手網路,投資設立北京智能車聯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啟動無人駕駛V2X戰略。公司深耕京津冀市場,打造智能交通產業基地,參與智慧城市建設,將受益雄安智慧新城建設。
7. 智能汽車龍頭股票有哪些
1、誠邁科技300598:
在ROE方面,從2017年到2020年,分別為9.36%、3.5%、30.82%、8.41%。曾經的軟體情緒前排人氣龍頭,國內領先的移動互聯及智能終端技術提供商。專注於智能手機、智能汽車、智能硬體、人工智慧以及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嵌入式軟體技術研發,與主流移動晶元廠商、移動終端設備廠商、汽車廠商以及移動互聯網廠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2、韋爾股份603501:
在ROE方面,從2017年到2020年,分別為13.39%、10.08%、10.17%、29.06%。韋爾股份是全球第二大汽車CIS供應商;公司車載CIS晶元市佔率29%位居全球第二,擁有從環視到ADAS以及自動駕駛等車載應用所需的全套成像解決方案,具備雄厚的競爭實力。未來市佔率有望持續提升智能汽車加速滲透背景下,車載攝像頭也迎來高速增長,未來5年汽車CIS市場將保持20%的年均復合增速,是增速最高的CIS細分市場。
3、*ST眾泰000980:
在ROE方面,從2017年到2020年,分別為9.3%、4.63%、-93.46%、-1104.64%。伴隨著「七級變速」戰略的深入推進,2017年眾泰汽車重組成功,並與福特汽車簽訂合資協議,相繼登陸國家平台央視《大國品牌》和「世界第一屏」美國納斯達克大屏,全面打響眾泰汽車從「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戰役。
拓展資料:
1.智能車輛是一個集環境感知、規劃決策、多等級輔助駕駛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系統,它集中運用了計算機、現代感測、信息融合、通訊、人工智慧及自動控制等技術,是典型的高新技術綜合體。對智能車輛的研究主要致力於提高汽車的安全性、舒適性,以及提供優良的人車交互界面。近年來,智能車輛己經成為世界車輛工程領域研究的熱點和汽車工業增長的新動力,很多發達國家都將其納入到各自重點發展的智能交通系統當中。
2.智能車輛就是在一般車輛上增加了先進的感測器(如雷達、攝像頭等)、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通過車載環境感知系統和信息終端,實現與人、車、路等的信息交換,使車輛具備智能環境感知能力,能夠自動分析車輛行駛的安全及危險狀態,並使車輛按照人的意願到達目的地,最終實現替代人來操作的目的的汽車。
3.總的來說,智能汽車是搭載先進感測系統、決策系統、執行系統,運用信息通信、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具有部分或完全自動駕駛功能,由單純交通運輸工具逐步向智能移動空間轉變的新一代汽車。
4.智能汽車技術與一般所說的自動駕駛技術有所不同,它指的是利用多種感測器和智能公路技術實現的汽車自動駕駛。
8. 自動駕駛有哪些股票
打開軟體,找板塊監測,找無人駕駛,裡面全是
9. 自動駕駛概念股有哪些
沖天牛為您解答:
比亞迪,航天科技,天澤信息,中航電測,均勝電子,盛路通信,啟明信息,銀江股份,亞太股份,保千里,東軟集團
望採納!!
10. 是傳聞讓百度股價異動原因得從自動駕駛上五環開始找
汽車業似乎又要熱起來了。
一方面,近期發改委預計,今年全年汽車產業總體可恢復到上年水平,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有望超過上年。另一方面,在資本市場,多家車企也被資本熱捧,股價屢創新高;在焦灼的走勢下,似乎但凡有些風吹草動,汽車板塊都會成為熱點。
比如,最近網傳網路與吉利、廣汽、一汽,就考慮生產自己的電動汽車商談合作可能性。盡管各方都未予以回應,但也引得投資者關注,網路股價升至20個月以內的高點。
逐利,當然是資本的本性。但,網路股價異動的背後到底有什麼原因呢?在筆者看來,目前互聯網企業處於較為敏感的時期,而網路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的舉措讓人看到了自動駕駛技術實現商業化突破的一些預期。
2017年,網路發布了一項名為「Apollo(阿波羅)」的計劃,意在利用網路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技術優勢,提供一個開放、完整、安全的自動駕駛領域的軟體平台。也是在網路發布「Apollo(阿波羅)」計劃的同時,網路創始人、董事長李彥宏乘坐自動駕駛汽車途徑北京五環前往會場;而這一幕在當時也引起公眾極大關注,讓公眾知道了網路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技術能力。
然而,這並不足以讓人在接下來的時間里給予網路更多關注。
在今年12月8日的第二屆網路Apollo生態大會上,網路展示了其在智能交通、智能汽車和自動駕駛領域的最新進展,讓人看到一些變化,尤其是其實現商業化的思路更加成熟,這就值得被關注了。
言及於此,筆者認為屏幕前的讀者有必要再重溫一項通用認識,即在現有技術水平下,實現真正的自動駕駛及商業化,需要的條件:其一、有一台支持高度自動駕駛的汽車;其二,有一種能滿足自動駕駛的環境,包括道路(車路協同)、法規等。
目前,關於某些車企可量產L3、L4級自動駕駛汽車的消息不少見,說明提供一台支持高度自動駕駛的汽車似乎沒那麼難,但有人看到這些車企將量產的L3、L4級自動駕駛汽車規模化推向市場了嗎?幾乎沒有,這意味著他們應該沒有找到將自動駕駛汽車實現商業化盈利的模式。進一步來看,這還說明,滿足第二個條件,即提供能滿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行駛的環境不大容易。
事實上,實現第二個條件非常難,需要有政府的主導,還需要有車企、自動駕駛技術企業、基建等多方參與,並且還會經歷一個漫長的投入過程。
2017年9月,交通運輸部辦公廳發布《智慧交通讓出行更便捷行動方案(2017—2020年)》,文件中提到: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和企業力量,推動具有城市公交便捷出行引導的智慧型綜合出行信息服務系統建設。2018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被納入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政府要求加快5G網路、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在此背景下,實現滿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行駛的環境變得可行。
車路協同,並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在上世紀通用汽車就做過類似的嘗試;但在「新基建」的背景下,它被普遍認為是實現滿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行駛環境的有效方式。
為實現車路協同,現有的道路設施需要被改造,比如給紅綠燈裝上感測器、在馬路上設置一些信號接收與發送的裝置、在後台設計高效的大數據運算平台等。
網路此前的布局為其在車路協同的建設項目中找到商機,使其在自動駕駛汽車的整個價值鏈(車與環境)中具備了商業化盈利的基礎及能在自動駕駛領域進一步向前走的可能(企業很難支撐盈利周期長的大量投入),這是它需要被關注的理由。
今年8月份,網路先是中標項目金額超4000萬元的長沙高新區智慧交通項目建設(一期)標的,隨後幾天網路拿下項目金額接近4.6億元的「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面向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的智慧交通『新基建』項目」。而在此之前,從今年3月份起,網路分別在重慶永川、合肥、山西陽泉、銀川等地拿下智慧交通、車路協同相關的建設項目。
這表明,網路有機會從「車」之外的領域尋求盈利。不過也要注意的是,對於網路也好、對於其他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的參與者也好,「新基建」帶來的盈利並不足以讓他們全無後顧之憂。政府主導帶來的項目之於發展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的作用,猶如「引水」之於手壓式水井。
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的商業化最終還得指向市場端,即要有人付費使用自動駕駛汽車。但,實現這一目標也可能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市場需要培育、投入也需要持續。
今年9月份,由網路Apollo 與一汽紅旗聯合研發的首批45輛「紅旗 EV」組成的Robotaxi車隊,在長沙部分已開放測試的路段開始試運營,為市民提供免費打車服務。隨後,在今年10月份,網路在北京也全面開放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目前同樣是免費提供打車服務。
此舉對於網路的自動駕駛汽車業務而言,無疑是里程碑式的突破,它意味著網路開始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進行市場端的商業盈利探索。但粗略估算,無論是在長沙的試點,還是在北京的試點,網路要維持Robotaxi車隊的日常運營,都將花費額度不小的純投入。顯然,網路需要找一些幫手一起分擔成本與風險。
車企,能造高度自動駕駛的汽車,網路與車企之間亦有過往合作的基礎。因此,考慮此前網路在「環境」端布局形成的優勢,此次網傳其與車企合作生產自己的電動車、或組建一家持有多數股權的合資企業,似乎就有些順理成章。網路由此有機會打通從環境到車、再從車到環境的自動駕駛汽車產業閉環,實現突破。
故而,如前所述,資本市場聞風而動。
當然,網路股價異動的背後,可能還有其他原因。比如,對處於較為敏感時期的互聯網企業而言,圍繞著他們的資本在當下或許也需要找一些出口,畢竟目前投資自動駕駛汽車領域應該比投資社區團購更合適吧(此為筆者隨意猜測,切勿當真)。
關注車業雜談,一起聊車、玩車、侃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