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AI換臉軟體為何總是曇花一現是不是涉及侵犯個人隱私
“螞蟻呀嘿,螞蟻呀呼,螞蟻呀哈……”相信過去一周,你一定看到過不少這個BGM的魔性變臉視頻。通過相關模塊,只需要一張照片就可以自動生成詼諧好玩的動態唱歌視頻。螞蟻呀嘿變臉視頻的火爆程度堪比短視頻欠揍神曲《你打不過我吧》。然而,在火爆了不到一周後,幕後產品Avatarify卻於3月2日凌晨悄然從App store下架了。關於下架原因,目前官方並未說明。有網友表示,Avatarify只從中國區App Store下架,其餘地區仍可正常下載,下架原因或與此前火爆一時的“Zao”下架原因類似,涉及隱私安全等問題。對於AI換臉軟體,有網友表示,這種技術沒有監管的話,會有很多麻煩事兒出現。肖像侵權,造謠生事等等就跟著來了。技術不是問題,但是道德倫理層面有很大問題。
盡管現在無法判斷軟體運營方收集人臉數據和授權是否出於惡意,但網友的擔心卻是可以理解的。隨著AI技術進步,刷臉支付頻繁使用在生活中,通過換臉技術,不法分子錄制視頻再把人臉換掉,很可能以假亂真進行犯罪行為。對此,安全專家認為,企業應當提高活體鑒別技術。
宋宇波說:“要採用多因子驗證方式,也就是說採用多種認證方式提高身份確認可信度;在人臉識別時,不僅要採用活體的驗證。現在隨著技術發展,人臉識別可以做到,判斷出拍攝的是真人還是照片或視頻,也建議廠商在實現相應技術的時候,提高自身防範機制。”
人工智慧技術與立法要齊頭並進
在大數據和演算法之下,個人隱私常常無處逃遁,普通人對於利用AI作惡也無力抵抗。對此,法律專家認為,發展人工智慧,治理也需跟上。企業需自發承擔倫理責任,保持敬畏之心;同時,人工智慧技術與立法也要齊頭並進。
邱鷺風說:“建議我們國家,要趕快制定相關的科技方面應用,還有監督方面的法律規定,至少可以用行政法規的方式先行補上漏洞,比如可以有一個相關的,對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的保護法規,禁止所有企業用霸王條款的方式強制用戶授權。”
㈡ 給zao換臉軟體授權識別手機相冊的許可權,會導致照片外泄嗎
很可能。安卓手機給應用的許可權很高,特別是低版本的安卓,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當你給了應用的許可權,有些非法的應用就會竊取用戶信息,包括照片,所以還是很有可能的。
㈢ 人臉識別技術有哪些潛在的隱私安全風險
對於人臉識別,多數人是又愛又恨,愛的是它的方便快捷,恨的就是安全風險。嫌疑人「AI 換臉」騙過人臉識別實施犯罪在警方今年破獲的兩起盜用公民個人信息案中,值得注意的是,犯罪嫌疑人都是利用「AI 換臉技術」非法獲取公民照片進行一定預處理,而後再通過「照片活化」軟體生成動態視頻,騙過了人臉核驗機制,得以實施犯罪的。
專家表示,目前最簡單的人臉識別,只需要採集、提取人臉上的 6 個或 8 個特徵點就能實現。而復雜的人臉識別,則需要採集、提取人臉上的數十個乃至上百個特徵點才能實現。相比於解鎖手機,「刷臉」支付、「刷臉」進小區等應用,採集的人臉特徵點更多,安全性自然也更高。
此外,目前已經研發出了專門針對生物特徵的活體檢測技術,可有效識別掃描對象的生命體征,大大降低了識別系統把照片或面具當人臉的風險。
經調查發現,在某些網路交易平台上,只要花 2 元錢就能買到上千張人臉照片,而 5000 多張人臉照片標價還不到 10 元。
這些包含個人信息的人臉照片如果落入不法分子手中,照片主人除了有可能遭遇精準詐騙,蒙受財產損失之外,甚至還有可能因自己的人臉信息被用於洗錢、涉黑等違法犯罪活動,而捲入刑事訴訟。在專家看來,當下人臉識別技術的風險點,更多集中在存儲環節。由於人臉識別應用五花八門,也沒有統一的行業標准,大量的人臉數據都被存儲在各應用運營方,或是技術提供方的中心化資料庫中。
數據是否脫敏、安全是否到位、哪些用於演算法訓練、哪些會被合作方分享,外界一概不知。而且,一旦伺服器被入侵,高度敏感的人臉數據就會面臨泄露風險。
㈣ 人臉識別會泄露露個人信息嗎
人臉識別,存在泄露個人信息的可能!
雖然,人臉信息屬於生物特徵,它具有獨特性,並且很難改變,但是由於技術、操作環境、演算法設計上的差異,人臉識別依然存在泄露的風險。
例如,由於光線、拍攝角度,年齡、面部變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通過攝像頭獲取的人臉生物特徵信息都會產生偏差,很難達到與預留特徵信息100%一致。因此為了避免由於偏差導致的識別錯誤,往往通過相似度百分比的方式進行匹配。當識別的人臉信息與預先收集存儲的相似度達到設定值,即被認為是同一個人。而這個機制就有可能就會被有心人利用,通過特定的手段盜取用戶的個人信息。
當然,隨著科技的進步,這些問題正在逐漸解決。
你比如,在進行一些涉及金融的服務時,除了普通的人臉識別外往往會進行活體檢測,也就是要求用戶通過做出指定的面部動作來判斷該圖像並非照片合成。
甚至,有些還需要將人臉識別,同其他安全手段相互結合相互驗證,比如,用戶名密碼、驗證碼、安全令牌等。
㈤ 秀臉faceplay軟體會泄露照片隱私嗎
會。
faceplay軟體會帶來隱私風險。一位安全專家指出,faceplayAI換臉軟體的風險不是換臉,而是App是否遠程保存了用戶的個人臉部私照,因為誰也不知道他們保存這些個人肖像照之後的用途。
㈥ AI「換臉」有危險嗎
AI「換臉」有危險。
隨著圖像處理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不少「換臉」應用走紅網路。只要動動手指,就可以將自己的臉替換成明星或是朋友的臉。然而,AI「換臉」給人們帶來歡樂的同時也造成了隱患。有不法分子藉此製作虛假視頻詐騙錢財、利用換臉方式侵害他人肖像權……新技術帶來的新挑戰,給人們敲響了警鍾。
目前,很多銀行等金融機構開設了人臉識別登錄、「刷臉」支付等服務。隨著「刷臉」的場景越來越多,由「臉」的安全帶來「錢」的風險也隨之增長。
去年2月,深圳某人臉識別企業被證實發生數據泄露事件,超過250萬人的核心數據可被獲取,680萬條記錄泄露,其中包括身份證信息、人臉識別圖像及GPS位置記錄等。同樣是在去年,歐洲一家公司也曾發生大規模信息泄露事件,數百萬人面部識別信息被泄露。
(6)換臉軟體會泄露照片隱私嗎擴展閱讀:
案件攀升快 法律嚴限制
針對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深度偽造」他人的肖像、聲音,侵害他人人格權益,甚至危害社會公共利益等問題,將於明年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明確提出,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醜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
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網路音視頻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中也規定,AI造假音視頻不得隨意發布,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開展安全評估」,並「以顯著方式予以標識」。
對此,北京互聯網法院立案庭庭長趙長新表示,肖像權是自然人人格權的基本內容,民法典對人格權獨立成編,體現了對人格尊嚴的庄嚴確認與嚴格保護。網路技術的發展使肖像獲取更加容易,傳播更加迅速,同時利用信息網路侵害肖像權的案件近年來也急速攀升。
㈦ 換臉app照火了,用戶隱私會不會被泄露
像支付寶、微信這樣的超級企業,一般都不會泄露用戶的隱私。至於像這種惡搞和娛樂的換臉APP,我是信不過的,也絕不會使用它。
當這個換臉APP的平台得到大規模的發展和應用之後,可以說個人的隱私根本就無法得到保證。任何人都可能拿著其他人的圖片進行各種各樣的惡搞和娛樂,對於這樣的軟體,個人十分反感,並且是絕不會使用的。
㈧ 螞蟻呀嘿換臉視頻或泄露隱私,使用這些換臉軟體的時候該注意些什麼
在這個大數據時代,我們都非常看重自身的數據隱私。但是呢,總是有一些無聊app會違法的、不合規的,盜用我們的個人信息、個人數據以此謀取商業利益,這樣的行為無疑是非常值得批判的,但是總是屢禁不止。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如何更好的保護自身的數據以及自身的隱私呢?我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使用一些專業的隱私保護軟體。其次,少使用不良APP。
㈨ 換臉短視頻火爆全網,這存在什麼安全隱患
各種換臉軟體自從上市以來就深受許多年輕人的喜愛,他們希望在這種短視頻、影視劇片段里把自己帶入到情節當中,更希望可以通過這種軟體進行娛樂拍照。然而換臉短視頻雖然火爆全網的背後卻有許多安全隱患值得我們關注。
換臉短視頻雖然在剛開始接觸的時候感覺十分好玩,操作簡單,只需要上傳一張真實的個人照片就可以經過幾秒鍾的製作生成一段由自己主演的視頻。這種感覺非常棒,也滿足了許多人的表演欲和娛樂性。然而在科技發展迅速的背後,我們卻要考慮這項技術的濫用會造成哪些威脅。
另外,換臉短視頻還會催生有色視頻黑色產業鏈。
眾所周知,一些有色視頻是很少有人會去表演的,這樣會損傷個人的名譽,只有經濟極為困難的人才會去接觸這種視頻的拍攝。然而換臉短視頻正是解決了這一需求,許多不良的公司都會向換臉短視頻APP去購買大量的照片和動態視頻,以此來拍攝有色視頻。
如果是為了自身的名譽和安全考慮,那麼我認為還是應該盡量不要使用換臉短視頻。比起娛樂性質來說,保護財產安全和個人隱私更為重要。
㈩ 在百變換臉網用自己照片進行換臉會泄露私人照片嗎
這個肯定不會的,會保障用戶的隱私的,為了防止用戶的隱私被泄露這個網站還採取了一定的措施,所以這個不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