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銀行卡號加身份證加名字加綁定的手機號碼只是想弄微信而已
光玩微信,不要銀行卡
B. 我把身份證號碼和姓名還有手機號,但是手機號不是綁定身份證的,沒什麼事情吧會不會有什麼危險
我認為,不會有什麼危險;如果有,可能就是您的電話以後會常有推銷之類的電話或簡訊。
如果您確實想避免風險,您可以把現在的手機號碼換掉。
C. 手機號碼加身份證號碼加姓名能買火車票嗎
可以。12306購買車票,有這三項資料就足夠了。
D. 有身份證號、姓名、手機號、銀行卡號
別人知道你的姓名,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銀行預存的手機號碼是不能取到你卡里的錢的。因為:1、卡在你手上,不拉卡是不能取錢的。2、去銀行取錢,如果不是親自去的話,需要你的身份證和取錢的人的身份證原件,還要憑你的卡和密碼才能取錢。3、另說別人取不到你的錢,就是你自己去銀行取錢,沒有卡、沒有密碼,也是取不到錢的。 所以你是不用擔心錢被取走的,向反,如果有人要把錢給你的話,你提供的的姓名,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銀行預存的手機號碼是有用的。
E. 別人知道你的姓名和身份證號碼,手機號銀行卡號信息能幹嘛
很危險,個人信息主要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及家庭住址等在內的個人基本信息;網銀賬號、第三方支付賬號、社交賬號、郵箱賬號等賬戶信息;通訊錄信息、通話記錄、簡訊記錄、聊天記錄、個人視頻、照片等隱私信息以及你的設備信息、社會關系信息、網路行為信息等。
不要小看這些個人信息的泄露問題,可能會導致——除了垃圾簡訊、騷擾電話的煩惱,還有個人身份被冒用這類較為嚴重的問題。同時,個人信息泄露是詐騙成功實施的關鍵因素,不法分子在精準掌握用戶個人信息的前提下,能編造出迷惑性更高的詐騙場景,繼而對公眾實施欺詐。
因此,我們應了解以下個人信息泄露途徑:各類單據泄露個人信息快遞包裝上的物流單含有網購者的姓名、電話、住址等信息,網友收到貨物後不經意把快遞單扔掉導致信息泄露;火車票實行實名制後,車票上印有購票者的姓名、身份證等信息,很多人在乘坐完火車後,會順手丟棄火車票,不法分子一旦撿到,就可以通過讀票儀器竊取車票中的個人信息;在刷卡購物的紙質對賬單上,記錄了持卡人的姓名、銀行卡號、消費記錄等信息,隨意丟棄同樣會造成個人信息泄露。
社交小細節泄露信息
使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與人進行線上互動時,不自覺透露姓名、職務、單位等信息;家長在朋友圈曬娃的同時,無意中透露了孩子的姓名、就讀學校、所住小區;部分網友旅行發朋友圈打卡、曬火車票、登機牌時,忘了將身份證號碼、二維碼等敏感信息進行模糊處理這些網上社交的小細節,都有可能出賣你的個人信息。
網購平台泄露信息
網上購物平台需要注冊信息,如手機號,QQ號碼等。通過這些,不法分子可以從QQ資料、空間等渠道獲得更多個人信息。
有獎活動泄露信息
在街上,人們有時候會碰到商家邀請參加「調查問卷表」、購物抽獎活動或者申請免費郵寄會員卡等活動,他們一般會要求路人填寫詳細聯系方式和家庭住址等,這相當於把自己的信息送上門!
海投簡歷泄露信息
大部分人找工作都是通過網上投簡歷的方式進行,而簡歷中的個人信息一應俱全,這些內容可能會被不法分子利用,以極低價格轉手。不法分子可以通過這些私人信息贏得你的信任,對你進行詐騙。
列印資料泄露信息
各類考試報名、參加網校學習班等,經常要登記個人信息。一些列印店、復印店為了牟利,會將客戶信息資料存檔留底,然後轉手賣掉。
「個性化服務」泄露隱私
很多個性化服務都需要個人信息,以LBS(基於位置的服務)為例,不少商家與社交網站合作,通過無線網路確定用戶位置,從而推送商品或服務。更為可怕的是用戶被實時「監控」,這為詐騙、綁架勒索等打開了方便之門。
那麼,該如何避免個人信息泄露呢?8個建議助你遠離侵害:
◆一是在處理快遞單等含有個人信息資料的文件時,先抹掉個人信息再丟棄;
◆二是在外使用公共網路,下線要先清理痕跡,或者開啟隱私模式;
◆三是在使用互聯網的過程中,不要隨意留下個人信息;
◆四是網上留電話號碼,數字間用「-」隔開避免被搜索到;
◆五是朋友圈曬照片,一定要謹慎,盡量不曬包含個人信息的照片;
◆六是一般情況下,簡歷只提供必要信息。家庭信息,身份證號碼等不要過於詳細;
◆七是注冊各類社交平台、網購平台等盡量使用較復雜的密碼;
◆八是及時關閉手機WiFi功能,在公共場所不要隨便使用免費WiFi。
F. 如果QQ號登不上,對方要求填寫姓名,身份證號加手機號,是不是詐騙
你的QQ被凍結6天後自動解封,6天後你登錄QQ讓你填寫身份證號和手機號,讓你驗證身份,不是詐騙,你必須填寫身份證號和手機號才能登錄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