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現在雲計算平台都有哪些
雲計算(Cloud Computing)平台能夠劃分為3類:以數據存儲為主地存儲型雲平台,以數據處理為主地計算型雲平台以及計算和數據存儲處理兼顧地綜合雲計算平台。相關Cloud Computing平台廠家和產品:
(1)AbiCloud(Abiquo公司)
AbiCloud 是一款用於公司地開源地Cloud Computing平台,使公司能夠以快速、簡單和可拓展地方式創建和管理大型、復雜地IT基礎設施(包括虛擬伺服器、網路、應用、存儲設備等)
(2)Hadoop(Apache基金會)
該計劃是完全模仿Google體系架構做地一個開源項目,主要包括Map/Rece和HDFS文件系統
(3)Eucalyptus項目(加利福尼亞大學)
創建了一個使企業能夠採用它們內部IT資源(包括伺服器、存儲系統、網路設備)地開源界面,來建立能夠和Amazon EC2兼容地雲
(4)MongoDB(10gen)
MongoDB是一個高性能、開源、無模式地文檔型database,它在許多場景下可用於替代傳統地關系型database或鍵/值存儲方式
(5)Enomalism彈性計算平台
它提供了一個功能類似於 EC2地Cloud Computing框架。Enomalism基於Linux,同時支持Xen和Kernel Virtual Machine(KVM)。與其他純基礎設施即服務解決方案不同地是,Enomalism提供了一個基於Turbo Gears Web應用程序框架和Python地軟體棧
(6)Nimbus(網格中間件Globus)
Nimbus面向科學計算要求,通過一組開源工具來實施基礎設施即服務(基礎設施即服務)地Cloud Computing解決方案
更多雲平台問題交流參見 IT號外雲計算全知道 網站的 雲架構 欄目
② 雲計算應用軟體開發和雲計算平台與數據安全哪個好些
據我理解:雲計算應用軟體開發是軟體開發,只是開發的軟體是雲的應用,如:360安全衛士可以直接進行win系統的安裝,不用任何光碟。如:用友雲產品軟體,可以進行遠程記帳遠程服務。。。
雲計算平台是雲軟體或雲產品的支撐平台,所以我覺得她們是相互的,可能一個偏硬一個偏軟。
③ 雲計算是硬體功能還是軟體的
應該說雲計算既有硬體服務又有軟體服務:
雲計算的應用主要包括以下3種: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台即服務(PaaS)和軟體即服務(SaaS)。
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消費者通過Internet 可以從完善的計算機基礎設施獲得服務,這類服務稱為基礎設施即服務。基於 Internet 的服務(如存儲和資料庫)是 IaaS的一部分。
平台即服務(PaaS):PaaS是Platform-as-a-Service的縮寫,意思是平台即服務。 把伺服器平台作為一種服務提供的商業模式。通過網路進行程序提供的服務稱之為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而雲計算時代相應的伺服器平台或者開發環境作為服務進行提供就成為了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
軟體即服務(SaaS):SaaS是Software-as-a-Service(軟體即服務)的簡稱,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軟體的成熟, 在21世紀開始興起的一種完全創新的軟體應用模式。它與「on-demand software」(按需軟體),the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ASP,應用服務提供商),hosted software(託管軟體)所具有相似的含義。它是一種通過Internet提供軟體的模式,廠商將應用軟體統一部署在自己的伺服器上,客戶可以根據自己實際需求,通過互聯網向廠商定購所需的應用軟體服務,按定購的服務多少和時間長短向廠商支付費用,並通過互聯網獲得廠商提供的服務。
④ 什麼叫雲計算
【雲計算】概念是由Google提出的,這是一個美麗的網路應用模式。狹義雲計算是指IT基礎設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路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資源;廣義雲計算是指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路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是IT和軟體、互聯網相關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務,它具有超大規模、虛擬化、可靠安全等獨特功效;「雲計算」圖書版本也很多,都從理論和實踐上介紹了雲計算的特性與功用。
英譯:cloud computing。
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分布式計算(Distributed Computing)、並行計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計算(Utility Com
[雲計算]
雲計算
puting)網路存儲(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虛擬化(Virtualization)、負載均衡(Load Balance)等傳統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發展融合的產物。它旨在通過網路把多個成本相對較低的計算實體整合成一個具有強大計算能力的完美系統,並藉助 SaaS、PaaS、IaaS、MSP等先進的商業模式把這強大的計算能力分布到終端用戶手中。Cloud Computing的一個核心理念就是通過不斷提高「雲」的處理能力,進而減少用戶終端的處理負擔,最終使用戶終端簡化成一個單純的輸入輸出設備,並能按需享受「雲」的強大計算處理能力!
雲計算,在廣范應用的同時,還有另外一種雲存儲來作為其輔助,像中國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 WinStor雲端存儲,其以用戶為基礎,以磁碟為導向,強大的數據安全功能,使其中國的雲計算更進一步提前進入市場,所謂雲存儲,就是以廣域網為基礎,跨域/路由來實現數據無所不在,無需下載,無需安裝即可直接運行,實現另外一種雲計算架構
最簡單的雲計算技術在網路服務中已經隨處可見,例如搜索引擎、網路信箱等,使用者只要輸入簡單指令即能得到大量信息。
未來如手機、GPS等行動裝置都可以透過雲計算技術,發展出更多的應用服務。
進一步的雲計算不僅只做資料搜尋、分析的功能,未來如分析DNA結構、基因圖譜定序、解析癌症細胞等,都可以透過這項技術輕易達成[1]。
稍早之前的大規模分布式計算技術即為「雲計算」的概念起源
雲計算時代,可以拋棄U盤等移動設備,只需要進入Google Docs頁面,新建文檔,編輯內容,然後,直接將文檔的URL分享給你的朋友或者上司,他可以直接打開瀏覽器訪問URL。我們再也不用擔心因PC硬碟的損壞而發生資料丟失事件。
1.狹義雲計算
提供資源的網路被稱為「雲」。「雲」中的資源在使用者看來是可以無限擴展的,並且可以隨時獲取,按需使用,隨時擴展,按使用付費。這種特性經常被稱為像水電一樣使用IT基礎設施。[2]
1.廣義雲計算
這種服務可以是IT和軟體、互聯網相關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務。
解釋:
這種資源池稱為「雲」。「雲」是一些可以自我維護和管理的虛擬計算資源,通常為一些大型伺服器集群,包括計算伺服器、存儲伺服器、寬頻資源等等。雲計算將所有的計算資源集中起來,並由軟體實現自動管理,無需人為參與。這使得應用提供者無需為繁瑣的細節而煩惱,能夠更加專注於自己的業務,有利於創新和降低成本。
有人打了個比方:這就好比是從古老的單台發電機模式轉向了電廠集中供電的模式。它意味著計算能力也可以作為一種商品進行流通,就像煤氣、水電一樣,取用方便,費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通過互聯網進行傳輸的。
雲計算是並行計算(Parallel Computing)、分布式計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的發展,或者說是這些計算機科學概念的商業實現。雲計算是虛擬化(Virtualization)、效用計算(Utility Computing)、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台即服務)、SaaS(軟體即服務)等概念混合演進並躍升的結果。
總的來說,雲計算可以算作是網格計算的一個商業演化版。我國劉鵬教授早在2002年,就針對傳統網格計算思路存在不實用問題,提出計算池的概念:「把分散在各地的高性能計算機用高速網路連接起來,用專門設計的中間件軟體有機地粘合在一起,以 Web界面接受各地科學工作者提出的計算請求,並將之分配到合適的結點上運行。計算池能大大提高資源的服務質量和利用率,同時避免跨結點劃分應用程序所帶來的低效性和復雜性,能夠在目前條件下達到實用化要求。」這個理念與當前的雲計算非常接近。劉鵬教授當時通過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科院計算所等單位的一系列精彩演講,推動計算池思想的普及,受到廣泛關注和接受。
[編輯本段]
雲計算的特點
(1) 超大規模
「雲
[雲計算管理系統]
雲計算管理系統
[3]
」具有相當的規模,Google雲計算已經擁有100多萬台伺服器, Amazon、IBM、微軟、Yahoo等的「雲」均擁有幾十萬台伺服器。企業私有雲一般擁有數百上千台伺服器。「雲」能賦予用戶前所未有的計算能力。
(2) 虛擬化
雲計算支持用戶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種終端獲取應用服務。所請求的資源來自「雲」,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實體。應用在「雲」中某處運行,但實際上用戶無需了解、也不用擔心應用運行的具體位置。只需要一台筆記本或者一個手機,就可以通過網路服務來實現我們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級計算這樣的任務。
(3) 高可靠性
「雲」使用了數據多副本容錯、計算節點同構可互換等措施來保障服務的高可靠性,使用雲計算比使用本地計算機可靠。
(4) 通用性
雲計算不針對特定的應用,在「雲」的支撐下可以構造出千變萬化的應用,同一個「雲」可以同時支撐不同的應用運行。
(5) 高可擴展性
「雲」的規模可以動態伸縮,滿足應用和用戶規模增長的需要。
(6) 按需服務
「雲」是一個龐大的資源池,你按需購買;雲可以像自來水,電,煤氣那樣計費。
(7) 極其廉價
由於「雲」的特殊容錯措施可以採用極其廉價的節點來構成雲,「雲」的自動化集中式管理使大量企業無需負擔日益高昂的數據中心管理成本,「雲」的通用性使資源的利用率較之傳統系統大幅提升,因此用戶可以充分享受「雲」的低成本優勢,經常只要花費幾百美元、幾天時間就能完成以前需要數萬美元、數月時間才能完成的任務。
雲計算可以徹底改變人們未來的生活,但同時也要重視環境問題,這樣才能真正為人類進步做貢獻,而不是簡單的技術提升。
(8) 潛在的危險性
雲計算服務除了提供計算服務外,還必然提供了存儲服務。但是雲計算服務當前壟斷在私人機構(企業)手中,而他們僅僅能夠提供商業信用。對於政府機構、商業機構(特別象銀行這樣持有敏感數據的商業機構)對於選擇雲計算服務應保持足夠的警惕。一旦商業用戶大規模使用私人機構提供的雲計算服務,無論其技術優勢有多強,都不可避免地讓這些私人機構以「數據(信息)」的重要性挾制整個社會。對於信息社會而言,「信息」是至關重要的。另一方面,雲計算中的數據對於數據所有者以外的其他用戶雲計算用戶是保密的,但是對於提供雲計算的商業機構而言確實毫無秘密可言。這就象常人不能監聽別人的電話,但是在電訊公司內部,他們可以隨時監聽任何電話。所有這些潛在的危險,是商業機構和政府機構選擇雲計算服務、特別是國外機構提供的雲計算服務時,不得不考慮的一個重要的前提。
到底什麼是雲計算?這是大家比較關注的一個問題。現在我們發現了有很多種不同的說法,到底什麼是雲,什麼不是雲,讓人很費解。有人講公有雲是雲,私有雲不是雲;還有人說支持虛擬化叫雲,不支持虛擬化不叫雲,但是Google不支持虛擬化,而我們都認為Google是雲;還有人講有1000台伺服器是雲,好像999台就不是雲。現在有個別高性能計算中心,什麼都沒變,就是名字改成叫雲計算中心啦。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要打著雲計算的旗號呢?要麼賺眼球,要麼圈錢,各有各的目的。
作為公眾,需要鑒別哪些是真雲,哪些是假雲。為此,劉鵬教授提出判斷是不是雲計算的三條參考標准,供大家參考[4]:
用戶所需的資源不在客戶端而來自網路
這是雲計算的根本理念所在,即通過網路提供用戶所需的計算力、存儲空間、軟體功能和信息服務等。
服務能力具有分鍾級或秒級的伸縮能力
如果資源節點服務能力不夠,但是網路流量上來,這時候需要平台在一分鍾幾分鍾之內,自動地動態增加服務節點的數量,從100個節點擴展到150個節點。能夠稱之為雲計算,就需要足夠的資源來應對網路的尖峰流量,哪怕是突然出現了「賈君鵬」這樣的熱點。過了一陣子,流量下來了,服務節點的數量在隨著流量的減少而減少。現在有的傳統IDC自稱也能提供伸縮能力,但需要多個小時之後才能提供給用戶。問題是網路流量是不可預期的,不可能等那麼久。
具有較之傳統模式5倍以上的性能價格比優勢
看了上面一條,有些人在想,沒關系,多配一些機器,流量再大也應付得了。但這不是雲計算的理念。我們還有個性能價格比指標。雲計算之所以是一種劃時代的技術,就是因為它將數量龐大的廉價計算機放進資源池中,用軟體容錯來降低硬體成本,通過將雲計算設施部署在寒冷和電力資源豐富的地區來節省電力成本,通過規模化的共享使用來提高資源利用率。國外代表性雲計算平台提供商達到了驚人的10-40倍的性能價格比提升。國內由於技術、規模和統一電價等問題,暫時難以達到同等的性能價格比,我們暫時將這個指標定為5倍。擁有256個節點的中國移動研究院的雲計算平台已經達到了5到7倍的性能價格比提升,其性能價格比隨著規模和利用率的提升還有提升空間。
例子
這三條標准相當於三張濾網,可以一層層地濾掉那些不屬於雲計算范疇的東西。讓我們來試試靈不靈——來看看下面這些是不是雲計算:
PC系統:第一關過不了,因用戶所需的資源都在客戶端,所以不屬於雲計算范疇;
iPhone應用軟體:如果下載到iPhone上就能獨立運行,與外界只是通信關系,則過不了第一關;如果是依託於網路平台運行,計算和數據資源來自網路,iPhone端只是個訪問界面,則有可能進入雲計算范疇;
Web網站:過得了第一關。但如果還過得了可伸縮性這一關,會很難過性能價格比這一關;
上網本:能過第一關,但它本身只是個終端,如果只是用於上網,則在傳統范疇,如果用於與雲計算設施交互,只可劃入雲計算范疇。
廣告聯盟:難過第二關。將不同網站的廣告組織在一起,就構成了廣告聯盟。發布一個廣告,可以出現在眾多的網站上。不過,由於公眾對廣告的點擊率不高,廣告聯盟不需要有大多的可伸縮性,也不容易做到——因為參與者都是眾多的小網站;
超級計算中心:如果規模夠大,勉強能過第二關,但性價比不好,過不了第三關。超級計算機都是很昂貴的,在性價比上沒有優勢。我們認為不是雲;
在線Office:規模化運作後容易達到雲計算的要求。例如,今天大家看到的百匯Office,還有Google的DOCS也是。
在線CRM:規模化運作後容易達到雲計算的要求。提供給用戶一個月使用成本是幾十塊錢,這個遠遠優於我們使用傳統模式,是雲;
IaaS:像亞馬遜租用機器的服務,所以這種性價比也非常好,租用一個虛擬機1小時只要0.1美元,也是雲。
Paas:如微軟的Azure,可免費提供25GB的存儲空間,必定有非常好的性價比,也是雲。
雲安全:規模化運作後容易達到雲計算的要求。比如360安全衛士,提供給用戶完全免費的服務,之所以能夠這樣,是因為有很高的性價比。
⑤ 雲計算是什麼,雲計算的特點及主要形式
雲計算是基於互聯網的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雲是網路、互聯網的一種比喻說法。過去在圖中往往用雲來表示電信網,後來也用來表示互聯網和底層基礎設施的抽象。
雲計算的應用主要包括以下3種: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台即服務(PaaS)和軟體即服務(SaaS)。
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消費者通過Internet 可以從完善的計算機基礎設施獲得服務,這類服務稱為基礎設施即服務。基於 Internet 的服務(如存儲和資料庫)是 IaaS的一部分。
平台即服務(PaaS):PaaS是Platform-as-a-Service的縮寫,意思是平台即服務。 把伺服器平台作為一種服務提供的商業模式。通過網路進行程序提供的服務稱之為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而雲計算時代相應的伺服器平台或者開發環境作為服務進行提供就成為了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
軟體即服務(SaaS):SaaS是Software-as-a-Service(軟體即服務)的簡稱,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軟體的成熟, 在21世紀開始興起的一種完全創新的軟體應用模式。它與「on-demand software」(按需軟體),the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ASP,應用服務提供商),hosted software(託管軟體)所具有相似的含義。它是一種通過Internet提供軟體的模式,廠商將應用軟體統一部署在自己的伺服器上,客戶可以根據自己實際需求,通過互聯網向廠商定購所需的應用軟體服務,按定購的服務多少和時間長短向廠商支付費用,並通過互聯網獲得廠商提供的服務。
⑥ 雲計算是什麼軟體
雲計算是概念。在現有成熟技術的基礎上,其實現基礎在於虛擬化。只有將雲端硬體設備拆分成虛擬可動態分配的設備,才有可能將雲端集中的資源分散分發給客戶端。因此基於現有IT技術,雲計算的實現方法是快速可分發的某種虛擬化技術。
⑦ 雲計算主要有IaaS基礎設施、SaaS軟體、平台3種服務,各自的功能和服務對象是什麼
軟體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縮寫SaaS)
軟體即服務是普通消費者可以感知到的雲計算,它的代表有Dropbox,還有國內用戶熟悉的網路雲、騰訊微雲等。這種雲計算最大的特徵就是消費者並不購買任何實體的產品,而是購買具有與實體產品同等功能的服務。
以前,我們是花錢購買的是伺服器上的存儲空間。現在,我們花錢購買的是Dropbox的存儲服務。表面上看,兩者沒有實際的區別。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兩者卻完全不同。以前,我們花錢購買伺服器上的存儲空間,假設是空間容量是10G,我們是真正的買到了伺服器上的10G空間。如果我們不上傳文件的話,那麼伺服器上的這10G空間就是空的。現在,我們購買Dropbox的存儲服務,假設空間容量還是10G,我們卻並沒有真正的買到Dropbox伺服器上10G的空間,我們買到的是10G空間的服務。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上傳文件,Dropbox會將文件分開放在任何地方的任何伺服器上,如果我們不上傳文件,Dropbox的伺服器上就根本沒有屬於我們的任何空間。
平台即服務(Platform as a Service,縮寫PaaS)
與軟體即服務不同,平台即服務是面向開發者的雲計算。這種雲計算最大的特徵是它自帶開發環境,並向開發者提供開發工具包。它的代表有Google的GAE(Google App Engine),還有國內的網路的BAE、新浪的SAE等。
平台即服務與軟體即服務之間可以相互轉換。如果是消費者,購買Dropbox的服務,那Dropbox就是軟體即服務。如果是開發者,利用Dropbox提供的開發包藉助Dropbox的服務開發自己的服務,那麼Dropbox本身就是平台即服務,構築在Dropbox之上的開發者的服務就是軟體即服務。
以前,開發者如果要搭建一個網站,需要做很多准備工作,比如購買伺服器,安裝操作系統,搭建開發環境等等。現在,開發者如果購買平台即服務雲計算,就可以省去上面費時費力的准備工作,直接進行網站的開發。不僅如此,開發者還可以使用各種現成的服務,比如GAE會向開發者提供Google內部使用的先進的開發工具和領先的大數據技術。這一切都使得網站開發變得比以前輕松很多,這也是雲計算時代互聯網更加繁榮的原因之一。
基礎架構即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縮寫IaaS)
基礎架構即服務一般面向的是企業用戶,它的代表有Amazon的AWS(Amazon Web Service),還有國內的PPPCloud等。
這種雲計算最大的特徵在於,它並不像傳統的伺服器租賃商一樣出租具體的伺服器實體,它出租的是伺服器的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AWS將Amazon計算中心的所有的伺服器的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整合成一個整體,然後將其劃分為一個個虛擬的實例,每一個實例代表著一定的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購買AWS雲計算服務的公司就以這些實例就作為計量單位。
基礎架構即服務與平台即服務有顯著的區別,基礎架構即服務提供的只有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的服務,平台即服務提供的除了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的服務,還提供給開發者的完備的開發工具包和配套的開發環境。也就是說,開發者使用平台即服務時,可以直接開始進行開發工作。而使用基礎架構即服務時,則必須先進行如安裝操作系統、搭建開發環境等准備工作。
基礎架構即服務是雲計算的基石,平台即服務和軟體即服務構建在它的上面,分別為開發者和消費者提供服務,而它本身則為大數據服務。
⑧ 雲計算是什麼概念
雲計算是分布式計算的一種,指的是通過網路「雲」將巨大的數據計算處理程序分解成無數個小程序,然後通過多部伺服器組成的系統進行處理和分析這些小程序得到結果並返回給用戶。
一、公有雲
公有雲通常指第三方提供商為用戶提供的能夠使用的雲,比如我們經常使用阿里雲即是一種公有雲。公有雲可通過internet使用,價格非常的低廉,核心的屬性是共享服務資源。公有雲被認為是雲計算的主要形態,目前市場上公有雲也是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的。
二、私有雲
私有雲是擁有基礎設施並可以控制在此設施上部署應用程序的方式,私有雲可以部署在企業數據中心的防火牆內,核心屬性是專有資源。私有雲是單獨構建的,因而在數據安全性以及服務質量上自己可以有效的管控,私有雲雖然數據安全性方面比公有雲高,但是維護的成本也相對較大,類似搭建一個M2M設備管理平台就沒有必要考慮私有雲,除非企業擁有私有雲,或者項目工程對安全數據要求極其高的才有必要考慮。
三、混合雲
混合雲是在成本和安全方面的一種折中方案。顧名思義,就是公有雲和私有雲的結合。數據依然是存到本地的機器上,但是一旦出現大規模的訪問或者計算時,就會把這部分計算的需求轉移到公有雲平台上,實現不同場景的切換。與此同時,在混合雲方案中,私有雲還常常把公有雲作為災難恢復和災難轉移的平台。混合雲在使用起來具有更高的靈活性,是企業在考慮成本效益下的首選方案。混合雲雖然兼有了私有雲的安全性,但是隨之帶來的卻是應由於API帶來的復雜網路配置使得傳統系統管理員的知識經驗及能力受到挑戰,隨之帶來的並是高昂的學習成本或者系統管理員能力不足帶來的額外風向。
⑨ 「雲計算」和「軟體即服務」的區別是什麼
雲計算
雲計算服務,即雲服務。中國雲計算服務網的定義是:指可以拿來作為服務提供使用的雲計算產品。包括雲主機、雲空間、雲開發、雲測試和綜合類產品等。
我們都知道,對於雲計算的服務類型來說,一般可分為三個層面,分別是:IaaS、PaaS和SaaS。這三個層次組成了雲計算技術層面的整體架構,這其中可能包含了一些虛擬化的技術和應用、自動化的部署以及分布式計算等技術,這種技術架構的優勢就是可以對外表現出非常優秀的並行計算能力以及大規模的伸縮性和靈活性等特點。
而我們平時所提及到的雲服務,則是在雲計算的上述技術架構支撐下的對外提供的按需分配、可計量的一種IT服務模式。這種服務模式可以替代用戶本地自建的IT服務。
軟體即服務
SaaS,是Software-as-a-Service的縮寫名稱,意思為軟體即服務,即通過網路提供軟體服務。
SaaS平台供應商將應用軟體統一部署在自己的伺服器上,客戶可以根據工作實際需求,通過互聯網向廠商定購所需的應用軟體服務,按定購的服務多少和時間長短向廠商支付費用,並通過互聯網獲得Saas平台供應商提供的服務。
SaaS 應用軟體有免費、付費和增值三種模式。付費通常為「全包」費用,囊括了通常的應用軟體許可證費、軟體維護費以及技術支持費,將其統一為每個用戶的月度租用費。
SaaS不僅適用於中小型企業,所有規模企業都可以從SaaS中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