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腦 BIOS里的幾個usb選項是什麼
USB-FDD 是指USB軟碟機
USB-ZIP 是指USB-ZIP驅動器
USB-CDROM 是指USB光碟機
USB-HDD 是指USB硬碟
一般常用的是USB-CDROM和USB-HDD作為優盤啟動的(優盤量產為CDROM或者製作成帶有PE系統啟動優盤) 或者直接用USB-CDROM光碟機啟動
有兩種方法:
進入BIOS後,進入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選項,找到USBKeyboard Support或USBMouse Support,把後面的值設為Enabled,按F10保存就OK了
1.在開機瞬間進入bios,不同的電腦進入bios的按鍵都不相同,主要看什麼牌子的電腦,可以上網查下按什麼健進入bios
BIOS是英文"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的縮略詞,直譯過來後中文名稱就是"基本輸入輸出系統"。在IBMPC兼容系統上,是一種業界標準的固件介面。BIOS這個字眼是在1975年第一次由CP/M操作系統中出現。BIOS是個人電腦啟動時載入的第一個軟體。
其實,它是一組固化到計算機內主板上一個ROM晶元上的程序,它保存著計算機最重要的基本輸入輸出的程序、開機後自檢程序和系統自啟動程序,它可從CMOS中讀寫系統設置的具體信息。其主要功能是為計算機提供最底層的、最直接的硬體設置和控制。此外,BIOS還向作業系統提供一些系統參數。系統硬體的變化是由BIOS隱藏,程序使用BIOS功能而不是直接控制硬體。現代作業系統會忽略BIOS提供的抽象層並直接控制硬體組件。
當今,此系統已成為一些病毒木馬的目標。一旦此系統被破壞,其後果不堪設想。
❸ 在BIOS里如何設置USB介面控制(打開或關閉)
以下有三種方法可以關閉,具體操作如下:
方法一。進入BIOS設置,選擇【IntegratedPeripherals】選項,展開後將【USB1.1Controller】和【USB2.0Contr01ler】選項的屬性設置為【Disableed】,即可禁用USB介面。
❹ 在電腦BIOS中USB-HDD,USB-FDD分別是什麼啟動項,各有哪些特徵第一啟動項應設置什麼(我想用硬碟)
這個是U盤自動啟動項,其實設置啟動順序無所謂,因為你不查U盤之類的,直接跳到硬碟啟動了,硬碟啟動是HARD DISK 或者hard什麼什麼的,你設置下就可以。USB-HDD是USB硬碟USB-FDD是USB軟盤鑒於你說的情況,你的電腦很可能不支持U盤啟動。
以前電腦的啟動模式主要有硬碟(HDD)、軟碟機(FDD)、光碟機(CD)和壓縮軟碟機(ZIP)啟動這幾種,而USB則是新的啟動模式,為了能夠在舊式電腦上使用USB啟動(新式電腦基本無需操心這個問題)。
則需要將USB模擬成硬碟、軟碟機等,這也就是現在的啟動U盤製作工具上的幾種選項:USB-HDD、USB-FDD、USB-CD、USB-ZIP(或下圖中所示的HDD-FAT32、ZIP-FAT32之類)。一般默認USB-HDD選項,因為硬碟啟動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啟動模式。
❺ 請問USB和BIOS 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USB
USB是「Universal Serial Bus」的縮寫,意思是「通用串列匯流排」。但請注意,這不是一種新的匯流排標准,而是電腦系統接駁外圍設備(如鍵盤、滑鼠、列印機等)的輸入/輸出介面標准。現在電腦系統接駁外圍設備的介面並無統一的標准,如鍵盤的插口是圓的、連接列印機要用9針或25針的並行介面、滑鼠則要用9針或25針的串列介面。USB把這些不同的介面統一起來,使用一個4針插頭作為標准插頭。通過這個標准插頭,採用菊花鏈形式可以把所有的外設連接起來,並且不會損失帶寬。也就是說,USB將取代當前PC上的串口和並口。
為什麼要採用USB
在沒有USB介面的PC上增加一個新的外設需要做以下工作:
1.打開機箱,安裝新外設的介面插卡;
2.為了避免資源佔用沖突,你必須設置跳線為新的外設插卡選擇合適的IRQ、DMA和I/O口地址;
3.安裝新外設的驅動程序。
上述工作的問題是:PC機有限的I/O插槽無法滿足日益增加的外設需要;不具備專業知識的普通用戶難於選擇合適的資源和完成復雜的安裝工作。因此,簡化外設擴充方法,使之方便易行便成為各個PC 機廠家面臨的重大研究課題。在這個背景下,Microsoft公司於1994年提出了即插即用(Plug & Play)方案,這種技術解決了用戶選擇資源的困難,由系統自動設置,但新外設的安裝仍然相當麻煩,而且外設擴充數量的問題也沒有解決。因此,在1996年召開的面向PC機硬體技術工作者會議上,Compaq、Intel和Microsoft三家廠商提出了設備插架(Device Bay)概念。USB就是設備插架的一種規范。在USB方式下,所有的外設都在機箱外連接,連接外設不必再打開機箱;允許外設熱插拔,而不必關閉主機電源。USB採用「級聯」方式,即每個USB設備用一個USB插頭連接到一個外設的USB插座上,而其本身又提供一個USB插座供下一個USB外設連接用。通過這種類似菊花鏈式的連接,一個USB控制器可以連接多達127個外設,而每個外設間距離(線纜長度)可達5米。USB能智能識別USB鏈上外圍設備的插入或折卸,USB為PC的外設擴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什麼是「USB2.0」?
USB 2.0是通用串列匯流排輸入、輸出匯流排協議的一種完全應用,於2001年推出,其數據傳輸速率比傳統的USB 1.1標准更快。
USB1.1的最高傳輸速率為12Mbps,即目前公認的"USB"。一些廠商將其產品標為"全速USB",用戶不要將"全速"誤解為"高速"。
"全速USB"允許的最大傳輸率是12Mbps,而高速USB能夠達到更高的480Mbps。
此外,USB滑鼠和鍵盤的傳輸速率僅為1.5Mbps,該傳輸速率同樣被USB推廣組(USB Promoter Group)稱為"USB"。
綜上所述,USB 2.0包括三種規格:高速、全速和低速。
USB2.0的數據傳輸率大約是480Mbps,比先前最大數據傳輸率12Mbps的USB1.1介面快40倍。最初的USB2.0數據傳輸率僅為240Mbps,後來USB2.0推廣組在1999年10月將該速率提高到480Mbps。
USB2.0連接線的最大長度5米。但是,如果用5米長的USB連接線分級連接5個集線器,則最大長度可達30米。
USB2.0設備"向下兼容"USB1.1,USB1.1設備也"向上兼容"USB2.0。當主機上配有USB2.0 介面時,在設備管理器中可以看到"Enhanced(增強型)"USB控制器,同時也會看到其他兩個USB控制器,這兩個控制器使USB1.1設備具有向下兼容性。每個USB2.0 控制器均帶有3個晶元。USB控制器根據設備的識別方式將信號發送到正確的控制晶元。USB設備插入的位置與其轉換方式無關。主機和設備都正常的情況下,USB設備可以在主板上任意USB2.0埠上使用。
介面類型是指讀卡器與電腦主機之間的連接方式和類型。目前讀卡器都是採用USB介面,分為USB1.1介面和USB2.0介面,二者的最大數據傳輸率不同。USB1.1是12Mbps,而USB2.0是480Mbps,USB2.0介面的最大數據傳輸率是USB1.1介面的40倍,具有明顯的優勢,但產品價格相對也要比USB1.1介面的產品貴一些。
USB的全稱是Universal Serial Bus,最多可連接127台外設,由於USB支持熱插拔,即插即用的優點,所以USB介面已經成為掃描儀的標准介面。USB有兩個規范,即USB1.1和USB2.0。
USB1.1是目前較為普遍的USB規范,其高速方式的傳輸速率為12Mbps,低速方式的傳輸速率為1.5Mbps。注意:這里的b是Bit的意思,1MB/s(兆位元組/秒)=8MBPS(兆位/秒),12Mbps=1.5MB/s。目前,家用低端掃描儀主要為USB介面類型。
USB2.0規范是由USB1.1規范演變而來的。它的傳輸速率達到了480Mbps,折算為MB為60MB/s,足以滿足大多數外設的速率要求。USB 2.0中的「增強主機控制器介面」(EHCI)定義了一個與USB 1.1相兼容的架構。它可以用USB 2.0的驅動程序驅動USB 1.1設備。也就是說,所有支持USB 1.1的設備都可以直接在USB 2.0的介面上使用而不必擔心兼容性問題,而且像USB 線、插頭等等附件也都可以直接使用。
現在主機均帶有USB介面,因此USB光儲應用極其方便,作為外置式光儲設備的介面,應用相當靈活,而且不必再為介面增加額外的設備,減少投入。
===========================================================
什麼是BIOS?
系統開機啟動 BIOS,即微機的基本輸入輸出系統(Basic Input-Output System),是集成在主板上的一個ROM晶元,其中保存有微機系統 最重要的基本輸入/輸出程序、系統信息設置、開機上電自檢程序和系統啟動自舉程序。在主板上可以看到BIOS ROM晶元。一塊主板性能優越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板上的BIOS管理功能是否先進。
下文介紹BIOS的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BIOS中斷常式;POST上電自檢;系統CMOS設置。
一、BIOS中斷常式
即BIOS中斷服務程序。它是微機系統軟、硬體之間的一個可編程介面,用於程序軟體功能與微機硬體實現的衍接。 DOS/Windows操作系統對軟、硬碟、光碟機與鍵盤、顯示器等外圍設備的管理即建立在系統BIOS的基礎上。程序員也可以通過 對INT 5、INT 13等中斷的訪問直接調用BIOS中斷常式。
二、BIOS系統設置程序
微機部件配置情況是放在一塊可讀寫的CMOS RAM晶元中的,它保存著系統CPU、軟硬碟驅動器、顯示器、鍵盤等部件的信息。 關機後,系統通過一塊後備電池向CMOS供電以保持其中的信息。如果CMOS中關於微機的配置信息不正確,會導致系統性能降低、零部件不能識別,並由此引發一系統的軟硬體故障。在BIOS ROM晶元中裝有一個程序稱為「系統設置程序」,就是用來 設置CMOS RAM中的參數的。這個程序一般在開機時按下一個或一組鍵即可進入,它提供了良好的界面供用戶使用。這個設置 CMOS參數的過程,習慣上也稱為「BIOS設置」。新購的微機或新增了部件的系統,都需進行BIOS設置。
三、POST上電自檢
微機接通電源後,系統將有一個對內部各個設備進行檢查的過程,這是由一個通常稱之為POST(Power On Self Test,上電自 檢)的程序來完成的。這也是BIOS的一個功能。完整的POST自檢將包括CPU、640K基本內存、1M以上的擴展內存、ROM、主板、 CMOS存貯器、串並口、顯示卡、軟硬碟子系統及鍵盤測試。自檢中若發現問題,系統將給出提示信息或鳴笛警告。
四、BIOS系統啟動自舉程序
在完成POST自檢後,ROM BIOS將按照系統CMOS設置中的啟動順序搜尋軟硬碟驅動器及CDROM、網路伺服器等有效的啟動驅動器 ,讀入操作系統引導記錄,然後將系統控制權交給引導記錄,由引導記錄完成系統的啟動。
BIOS是英文"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的縮略語,直譯過來後中文名稱就是"基本輸入輸出系統"。它的全稱應該是ROM-BIOS,意思是只讀存儲器基本輸入輸出系統。其實,它是一組固化到計算機內主板上一個ROM晶元上的程序,它保存著計算機最重要的基本輸入輸出的程序、系統設置信息、開機上電自檢程序和系統啟動自舉程序。有人認為既然BIOS是"程序",那它就應該是屬於軟體,感覺就像自己常用的Word或Excel。但也很多人不這么認為,因為它與一般的軟體還是有一些區別,而且它與硬體的聯系也是相當地緊密。形象地說,BIOS應該是連接軟體程序與硬體設備的一座"橋梁",負責解決硬體的即時要求。一塊主板性能優越與否,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BIOS程序的管理功能是否合理、先進。主板上的BIOS晶元或許是主板上唯一貼有標簽的晶元,一般它是一塊32針的雙列直插式的集成電路,上面印有"BIOS"字樣。586以前的BIOS多為可重寫EPROM晶元,上面的標簽起著保護BIOS內容的作用(紫外線照射會使EPROM內容丟失),不能隨便撕下。586以後的ROM BIOS多採用EEPROM(電可擦寫只讀ROM),通過跳線開關和系統配帶的驅動程序盤,可以對EEPROM進行重寫,方便地實現BIOS升級。常見的BIOS晶元有Award、AMI、Phoenix、MR等,在晶元上都能見到廠商的標記。
BIOS的主要作用有三點
1.自檢及初始化:開機後BIOS最先被啟動,然後它會對電腦的硬體設備進行完全徹底的檢驗和測試。如果發現問題,分兩種情況處理:嚴重故障停機,不給出任何提示或信號;非嚴重故障則給出屏幕提示或聲音報警信號,等待用戶處理。如果未發現問題,則將硬體設置為備用狀態,然後啟動操作系統,把對電腦的控制權交給用戶。
2.程序服務:BIOS直接與計算機的I/O(Input/Output,即輸入/輸出)設備打交道,通過特定的數據埠發出命令,傳送或接收各種外部設備的數據,實現軟體程序對硬體的直接操作。
3.設定中斷:開機時,BIOS會告訴CPU各硬體設備的中斷號,當用戶發出使用某個設備的指令後,CPU就根據中斷號使用相應的硬體完成工作,再根據中斷號跳回原來的工作。
BIOS對整機性能的影響
從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BIOS可以算是計算機啟動和操作的基石,一塊主板或者說一台計算機性能優越與否,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板上的BIOS管理功能是否先進。大家在使用Windows 95/98中常會碰到很多奇怪的問題,諸如安裝一半死機或使用中經常死機;Windows 95/98隻能工作在安全模式;音效卡解壓卡顯示卡發生沖突;CD-ROM掛不上;不能正常運行一些在DOS、Windows 3.x下運行得很好的程序等等。事實上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與BIOS設置密切相關。換句話說,你的BIOS根本無法識別某些新硬體或對現行操作系統的支持不夠完善。在這種情況下,就只有重新設置BIOS或者對BIOS進行升級才能解決問題。另外,如果你想提高啟動速度,也需要對BIOS進行一些調整才能達到目的,比如調整硬體啟動順序、減少啟動時的檢測項目等等。
BIOS和CMOS相同嗎?
BIOS是一組設置硬體的電腦程序,保存在主板上的一塊ROM晶元中。而CMOS通常讀作C-mo-se(中文發音「瑟模室」),是電腦主板上的一塊可讀寫的RAM晶元,用來保存當前系統的硬體配置情況和用戶對某些參數的設定。CMOS晶元由主板上的充電電池供電,即使系統斷電,參數也不會丟失。CMOS晶元只有保存數據的功能,而對CMOS中各項參數的修改要通過BIOS的設定程序來實現。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046509.html
❻ 電腦BIOS中USB-HDD,USB-FDD分別是什麼啟動項,各有哪些特徵第一啟動項應設置什麼
摘要 電腦BIOS中USB-HDD、USB-FDD之類表示的是不同的模擬啟動模式。
❼ 如何在BIOS 設置裡面啟用USB功能。
【方法步驟】:
1.
開機按Del鍵進入該BIOS設置界面,選擇高級BIOS設置:Advanced
BIOS
Features。
2.
高級BIOS設置(Advanced
BIOS
Features)界面,首先選擇硬碟啟動優先順序:Hard
Disk
Boot
Priority
3.
硬碟啟動優先順序(Hard
Disk
Boot
Priority)選擇:使用小鍵盤上的加減號「+、-」來選擇與移動設備,將U盤選擇在最上面。然後,按ESC鍵退出,回到圖2的設置界面。
4.
再選擇第一啟動設備(First
Boot
Device):該版本的BIOS這里沒有U盤的「USB-HDD」、「USB-ZIP」之類的選項,經嘗試選擇移動設備「Removable」不能啟動,但選擇「Hard
Disk」可以啟動電腦。
5.
電腦成功從U盤啟動,正在進入WinPE系統。
6.
電腦成功從U盤啟動到WinPE系統,這是「通用PE工具箱」V1.96的WinPE系統桌面。
7.
在該WinPE系統下面,我們可以使用有關軟體修改被遺忘的原系統的登錄密碼,可以進行磁碟分區與格式化操作,可以安裝原始的WinXP或Win7操作系統,或者Ghost安裝系統。
8.
【其他方法】:
1.
開機按Del鍵進入該BIOS設置界面,選擇高級BIOS設置:Advanced
BIOS
Features。
2.
高級BIOS設置(Advanced
BIOS
Features)界面,首先選擇硬碟啟動優先順序:Hard
Disk
Boot
Priority。
3.
硬碟啟動優先順序(Hard
Disk
Boot
Priority)選擇:使用小鍵盤上的加減號「+、-」來選擇與移動設備,將U盤選擇在最上面。然後,按ESC鍵退出,回到圖2的設置界面。
4.
在第一啟動設備(First
Boot
Device)這里,有U盤的USB-ZIP、USB-HDD之類的選項,我們既可以選擇「Hard
Disk」,也可以選擇「USB-HDD」之類的選項,來啟動電腦。
❽ 如何激活電腦主板BIOS中USB介面條目
開機,迅速點按鍵盤del鍵(大半的機子屬於這個)
2、在Advanced BIOS Features(一般)裡面找
到boot startup(不同BIOS名字會不一樣但都帶
個BOOT)將First Boot Device(首選項)選擇
成usb-hdd或usb-fdd或usb-zip啟動,就行了
3、保存然後退出。
❾ 電腦bios中的USB啟動項
除非主板年代久遠,不支持USB啟動,否則BIOS中都應該有該項。要注意的是,某些電腦在進入BIOS前,需要先將USB啟動設備插入主機USB介面中,主板才能識別並顯示該設備。
設置U盤啟動:
A、開機後,當出現主板自檢畫面或品牌LOGO畫面時,快速而連續地按BIOS熱鍵(不同品牌型號電腦BIOS熱鍵不同,筆記本一般為F2鍵,台式機一般為DEL鍵)進入BIOS設置界面。
B、按左右箭頭鍵移動並回車進入BOOT(或startups)選項卡,通過按上下箭頭鍵選擇啟動選項、按+或-鍵移動啟動選項,以設置U盤(有USB-HDD、USB-FDD等不同格式,優先選擇USB-HDD)為第一啟動項並回車確定(註:部分電腦需要在此時插入U盤進行識別才能設置)。部分老主板需要進入Advanced BIOS Features選項卡後,在「1st Boot Device」處回車,再選擇USB-HDD。
C、按F10保存並退出BIOS,電腦會自動重啟。如果成功從U盤啟動,則會顯示U盤功能菜單。
部分新主板支持EFI,開機後連按F12或F11進入啟動選項菜單,可不進BIOS界面直接選擇U盤(事先插入U盤即識別出來的U盤的型號)或Generic Flash Disk(通用快閃記憶體檔)或Removable Device(移動磁碟)啟動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