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個電腦機箱有幾個usb插孔
一般機箱都會有兩個USB前置介面,由機箱自帶連接線連接到主板;後置USB介面是主板上自帶的介面,一般主板都是帶四個USB介面的。
⑵ usb介面中哪兩根是電源線
USB線中紅線和白線是電源線。
USB數據線一共有四個針,其中兩針是連接數據,另外兩針是充電的電源線包括接地。
紅線:電源正極(接線上的標識為:+5V或VCC)
白線:負電壓數據線(標識為:Data-或USB Port -)
綠線:正電壓數據線(標識為:Data+或USB Port +)
黑線:接地(標識為:GROUND或GND)
主板上的擴展USB線接法,接插頭時排列的順序很重要,一般為VCC、D-、D+、GND,排列是固定的,但是有兩種方向,如果兩條數據線連接錯誤,最終會導致無法識別usb設備,但是兩條充電線千萬不能接錯,建議注意觀看主板說明書或者使用萬用表測量。每個USB介面能供應的電流達到+5V
500MA,如果接反的話,輕則燒usb設備,重則主板報廢。不用多長時間主板就會冒煙。
(2)電腦機箱USB插頭有幾條線擴展閱讀:
USB用一個4針插頭作為標准插頭,採用菊花鏈形式可以把所有的外設連接起來,最多可以連接127個外部設備,並且不會損失帶寬。USB需要主機硬體、操作系統和外設三個方面的支持才能工作。
目前的主板一般都採用支持USB功能的控制晶元組,主板上也安裝有USB介面插座,而且除了背板的插座之外,主板上還預留有USB插針,可以通過連線接到機箱前面作為前置USB介面以方便使用。而且USB介面還可以通過專門的USB連機線實現雙機互連,並可以通過Hub擴展出更多的介面。
USB具有傳輸速度快(USB1.1是12Mbps,USB2.0是480Mbps, USB3.0是5
Gbps),使用方便,支持熱插拔,連接靈活,獨立供電等優點,可以連接滑鼠、鍵盤、列印機、掃描儀、攝像頭、快閃記憶體檔、MP3機、手機、數碼相機、移動硬碟、外置光軟碟機、USB網卡、ADSL
Modem、Cable Modem等,幾乎所有的外部設備。
網路-USB
⑶ 電腦主機中前置USB介面怎樣接
接法如下:
1、 8針連接方法:找到第一個針,以及對應的1 3 5 7和4針。 相應的順序是+ 5V,DATA-,DATA +,GAND,5V電壓,USB數據負極,USB數據正極和地。 另外,與其對應的應該是8、6、4、2,並且相同的應該是+ 5V,DATA-,DATA +,GAND。
2、9針連接方法:找到第一個針以及相應的1 3 5 7和4針。 相應的順序是+ 5V,DATA-,DATA +,GAND,5V電壓,USB數據負極,USB數據正極和地。 另一側的順序應為+ 5V,DATA +,DATA-,GAND的2、4、6、8。
⑷ 電腦主機上有幾個usb介面
從本人的維修經驗來看無法識別,一是電腦無法識別usb設備。
二是usb設備不能被電腦識別。我們先要判斷是電腦的問題還是usb設備的問題。我們可以用其他的usb設備來測試電腦有沒有問題。
如果是電腦的問題。你的電腦是不是被病毒破壞。usb2.0的驅動是不是安裝完好或版本不兼容。有沒有軟體沖突(先解決軟體問題)一般情況出來一個安裝驅動程序的提示。
如果是電腦硬體問題。我們先用萬用表測量usb的四條線(紅+5v
白data-數據-
綠data-數據-
黑
地線)萬用表紅表筆對地黑表筆測量(白線和淥線。的阻值不相差50歐,這兩條線都是從南橋出來的,如果阻值變化過大則可以判斷是南橋問題。說明usb在南橋內部的模塊燒毀。
在來看看外面的usb設備現在很多都要驅動程序。即使沒有驅動程序也不會出來無法識別的情況。出現無法識別的情況有幾種。一usb數據線不通或接觸不良一般都接觸那個地方因為時間長可能裡面生銹有脹東西還可能有東西在裡面擋住了。二
usb線不通。紅線不通什麼反應也不會有,白線不通無法識別。綠線不通也是無法識別。白線和綠線不可以接反。也是無法識別。黑線不通也沒有反應,這個測量的方法上面已經講到。
注意.紅線5v電壓低也可導致無法識別.
三
usb機板內部問題。1晶振不良,不起振。2晶振電容不良(20p)有兩個
3復位電容電阻不良。復位電壓偏底偏高
4三端ic不良為ic提供電壓不夠5.
主ic不良
祝你好運!
⑸ 電腦有幾根數據線
物理的連線,都算數據線,按介面算,
首先顯示器的,一般顯卡可以連3種,VGA+DVI+HDMI;
主板上數據線介面,依照主板型號品牌不同,SATA數據線介面至少2個以上,USB介面算上前置的至少6個以上,也有更多的,具體個數每個主板都不同,給出的只是最少數。
另外根據主板不同,有的還有COM口、列印機口、同軸光纖口,都是數據線介面。
音效卡的音頻線也是數據線,根據主板不同一般3口的,常見6口的,也有更多的。
⑹ 電腦usb的四根線電壓分別是多少
用軟體測試的嗎?恐怕不準哦。
如果動手能力強,可以嘗試修復。把主板從機箱中取出來,機箱後置usb口的+5v接導線出來(這樣測量比較安全),加電後直接測試電壓。電流強度100ma以上就夠識別u盤的了,所以只測電壓就可以。如果電壓到了5v左右,就證明供電沒有問題,如果電壓在3v以下,就說明確實是供電線路出問題了。
另外也可以測試一下主板上usb引針電壓(也就是接前置面板的那兩排針)或者直接接上線用設備測試,看看是否供電正常。如果能夠讀寫,就證明是後兩口壞了,而不是整體usb控制電路壞。
電壓不正常的情況,可以找一下usb
+5v和20pin電源線中紫色線(+5v)之間的線路,一定有元件損壞了。
電壓正常的情況,如果後usb不能正常使用而前usb可以,則測一下後usb口附近的電容,電阻,看看有沒有斷路或者短路的現象,如果前後usb口都不能用就檢查i/o和南橋周邊電路,也可以懷疑是i/o或南橋損壞。
對於動手能力不強的人來說,直接去電腦城買一個pci-usb的卡。佔用一個pci的卡槽,xp自認驅動,可以提供4到5個2.0規范的usb介面。pci-usb卡價格在20~100元不等,隨意選購。
⑺ 誰知道電腦機箱usb借口的線是怎麼接的有幾根細線
前置USB介面在機箱里有個線。接到主板什麼地方呢。主板上有好幾根針狀的介面。你仔細看這些針狀介面的旁邊。如果旁邊寫著USB1/USB2之類的文字,那就是它了,插上就行了。
我家老電腦機箱,前面USB介面的線是4根散的,而我新配的華碩P8H61-MLE接前面USB的針腳上沒標明介面名字。我不敢亂接,怕燒了主板!請教高手!!!
⑻ 電腦機箱前面USB介面怎麼接
電腦前置USB介面連接版主板的方法,具體步驟為:
1、首先,平穩地布置機箱的USB電纜,中性線包括機箱的USB介面和開關的按鈕線。
注意事項:
前置USB各個接線的定義:
1、紅線:電源正極(接線上的標識為:+5V或VCC)。
2、白線:負電壓數據線(標識為:Data-或USBPort-)。
3、綠線:正電壓數據線(標識為:Data+或USBPort+)。
4、黑線:接地(標識為:GROUND)。
⑼ 機箱前置USB2.0 有四根線(紅。白。綠。黑 四色),主板的USB2.0插座有9跟針腳,怎麼接
請看這個圖,這個是主板USB介面的對應位置
緊挨著少一根針的那個針,不用管,那是個空針
空著的那個位置就是所謂的缺角
你仔細看USB介面邊上,有一條邊的白色線比其他位置要寬
那個就是常說的一角
從哪個位置的針開始,依次順序往上接(紅,白,綠,黑)(5V負正地線)
就行了
如果還搞不明白,請追問,我再幫你
⑽ USB 介面里共有4個針腳,最兩端是電源線嗎中間兩個是傳數據用的嗎
的步驟有條不紊地進行:
(1) 機箱的安裝,主要是對機箱進行拆封,並且將電源安裝在機箱里。
(2) 主板的安裝,將主板安裝在機箱主板上。
(3) CPU的安裝,在主板處理器插座上插入安裝所需的CPU,並且安裝上散熱風扇。
(4) 內存條的安裝,將內存條插入主板內存插槽中。
(5) 顯卡的安裝,根據顯卡匯流排選擇合適的插槽。
(6) 音效卡的安裝,現在市場主流音效卡多為PCI插槽的音效卡。
(7) 驅動器的安裝,主要針對硬碟、光碟機和軟碟機進行安裝。
(8) 機箱與主板間的連線,即各種指示燈、電源開關線。PC喇叭的連接,以及硬碟、光碟機和軟碟機電源線和數據線的連接。
(9) 蓋上機箱蓋(理論上在安裝完主機後,是可以蓋上機箱蓋了,但為了此後出問題的檢查,最好先不加蓋,而等系統安裝完畢後再蓋)。
(10) 輸入設備的安裝,連接鍵盤滑鼠與主機一體化。
(11) 輸出設備的安裝,即顯示器的安裝。
(12) 再重新檢查各個接線,准備進行測試。
(13) 給機器加電,若顯示器能夠正常顯示,表明初裝已經正確,此時進入BIOS進行系統初始設置。
進行了上述的步驟,一般硬體的安裝就已基本完成了,但要使電腦運行起來,還需要進行下面的安裝步驟。
(14) 分區硬碟和格式化硬碟。
(15) 安裝操作系統,如Windows 98或者Windows XP系統。
(16) 安裝操作系統後,安裝驅動程序,如顯卡、音效卡等驅動程序。
(17) 進行72小時的烤機,如果硬體有問題,在72小時的烤機中會被發現。
組裝電腦的過程
對於平常接觸電腦不多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裝機」是一件難度很大、很神秘的事情。但其實只要你自己動手裝一次後,就會發現,原來也不過如此(當然你最好先對電腦的各個配件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組裝電腦的准備工作都准備好之後,下面就開始進行組裝電腦的實際操作。
(1) 打開機箱的外包裝,會看見很多附件,例如螺絲、擋片等。
(2) 然後取下機箱的外殼,我們可以看到用來安裝電源、光碟機、軟碟機的驅動器托架。許多機箱沒有提供硬碟專用的托架,通常可安裝在軟碟機的托架上。
機箱的整個機架由金屬構成,它包括五寸固定架(可安裝光碟機和五寸硬碟等)、三寸固定架(可用來安裝軟碟機、三寸硬碟等)、電源固定架(用來固定電源)、底板(用來安裝主板的)、槽口(用來安裝各種插卡)、PC喇叭(可用來發出簡單的報警聲音)、接線(用來連接各信號指示燈以及開關電源)和塑料墊腳等,如圖11.1所示(這里的圖片已經安裝好電源,實際上新打開的機箱是沒有安裝好電源的)。
l 驅動器托架。驅動器艙前面都有擋板,在安裝驅動器時可以將其卸下,設計合理的機箱前塑料擋板採用塑料倒鉤的連接方式,方便拆卸和再次安裝。在機箱內部一般還有一層鐵質擋板可以一次性地取下。
l 機箱後的擋片。機箱後面的擋片,也就是機箱後面板卡口,主板的鍵盤口、滑鼠口、串並口、USB介面等都要從這個擋片上的孔與外設連接。
l 信號線。在驅動器托架下面,我們可以看到從機箱面板引出Power鍵和Reset鍵以及一些指示燈的引線。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小型喇叭稱之為PC Speaker,用來發出提示音和報警,主板上都有相應的插座。
有的機箱在下部有個白色的塑料小盒子,是用來安裝機箱風扇的,塑料盒四面採用卡口設計,只需將風扇卡在盒子里即可。部分體積較大的機箱還會預留機箱第二風扇、第三風扇的位置。
圖11.1 機箱內部的構造
11.2.2 安裝電源
機箱中放置電源的位置通常位於機箱尾部的上端。電源末端四個角上各有一個螺絲孔,它們通常呈梯形排列,所以安裝時要注意方向性,如果裝反了就不能固定螺絲。可先將電源放置在電源托架上,並將4個螺絲孔對齊,然後再擰上螺絲,如圖11.2所示。
圖11.2 安裝電源
把電源裝上機箱時,要注意電源一般都是反過來安裝,即上下顛倒。只要把電源上的螺絲位對准機箱上的孔位,再把螺絲上緊即可。
提示:上螺絲的時候有個原則,就是先不要上緊,要等所有螺絲都到位後再逐一上緊。安裝其他某些配件,如硬碟、光碟機、軟碟機等也是一樣。
11.2.3 安裝主板
在機箱的側面板上有不少孔,那是用來固定主板的。而在主板周圍和中間有一些安裝孔,這些孔和機箱底部的一些圓孔相對應,是用來固定主機板的,安裝主板的時候,要先在機箱底部孔裡面裝上定位螺絲,如圖11.3所示(定位螺絲槽按各主板類型匹配選用,適當的也可放上一兩個塑膠定位卡代替金屬螺絲)。
圖11.3 在機箱底部孔裡面裝上定位螺絲
接著將機箱卧倒,在主板底板上安裝銅質的膨脹螺釘(與主板上的螺釘也對齊),然後把主板放在底板上。同時要注意把主板的I/O介面對准機箱後面相應的位置(圖中箭頭所指位置),ATX主板的外設介面要與機箱後面對應的擋板孔位對齊,如圖11.4所示。
圖11.4 使主板的外設介面與機箱後面孔位對齊
注意:要讓主板的鍵盤口、滑鼠口、串並口和USB介面和機箱背面擋片的孔對齊,主板要與底板平行,決不能搭在一起,否則容易造成短路。另外,主機板上的螺絲孔附近有信號線的印刷電路,在與機箱底板相連接時應注意主板不要與機箱短路。如果主板安裝孔未鍍絕緣層,則必須用絕緣墊圈加以絕緣。最好先在機箱上固定一至兩顆螺柱,一般取機箱鍵盤插孔(AT主板)或I/O口(ATX主板)附近位置。使用尖型塑料卡時,帶尖的一頭必須在主板的正面。
再把所有的螺釘對准主板的固定孔(最好在每顆螺絲中都墊上一塊絕緣墊片),依次把每個螺絲安裝好,擰緊螺絲。如圖11.5所示。
接著就是給主板插上供電插座。從機箱電源輸出線中找到電源線接頭,同樣在主板上找到的電源介面,如圖11.6和圖11.7所示。
圖11.5 擰緊主板螺絲
圖11.6 電源輸出接頭 圖11.7 主板上的電源輸入介面
把電源插頭插在主板上的電源插座上,並使兩個塑料卡子互相卡緊,以防止電源線脫落。同時這也是指示安裝方向的一個標志(如圖11.8所示)。
圖11.8 連接電源輸出與主板上的電源介面
提示:ATX電源的插頭如果插反了,根本插不進去的,所以不必擔心因插反而引起燒主板壞情況,這一點裝機的新手盡可以放心。
安裝主板時,多數主板都能夠自動識別CPU的類型,並自動配置電壓、外頻和倍頻等,所以不需要再進行其他跳線設置。有的主板是要求進行跳線的,即進行CPU主頻、外頻、CPU電壓、內存電壓等跳線。跳線時可根據主板說明書來進行,下面以進行CPU主頻、外頻跳線為例,進行跳線的簡要說明。
我們可參照說明書找到該跳線的位置,並正確地設置跳線。多數主板說明書中都會有一個主板布局簡圖,如圖11.9所示。
然後再在說明書中,找到設置外頻的跳線說明,如圖11.10所示。
圖11.9 主板布局簡圖
圖11.10 設置外頻的跳線說明
在主板上找到相應的跳線位置,該位置上會與主板說明書上具有相同的開關數,如JP1、JP2、JP3或SW1。
如找到SW1跳線位置後,按照圖11.10的主板說明書上註明,有5個跳線開關,如要設置CPU外頻為133 MHz,則把第1、第2、第3、第5跳線設置為關,第四跳線設置為開即可,又如讓CPU外頻為100 MHz,則把第1、第3、第4跳線設置為關,第2、第5跳線設置為開即可。
提示:除了直接使用「ON」或「OFF」開關控制跳線外,還有的主板是使用1與2短接或2與3短接來跳線的,如圖11.11所示就是當跳線設置為1與2短接時,外頻為 100 MHz,而設置2與3短接時,外頻為133 MHz。
圖11.11 使用短接跳線來設置外頻
同樣,在主板說明書中,找到設置倍頻跳線的說明,如圖11.12所示。再在主板上找到相應的位置,進行相應的跳線操作,就可以設置CPU所使用的倍頻了。
進行超頻也就是這個原理,如果CPU不進行鎖頻(一般是鎖定了倍頻,但可以超外頻)的話,把倍頻或外頻相應地提高了,如果成功的話,就可以讓CPU在高主頻下工作了。
圖11.12 設置倍頻跳線的說明
11.2.4 安裝CPU
接下來是安裝CPU。CPU的插槽有Socket 7、Socket 370、Slot 1、Slot A、Socket 423和Socket 478、Socket A 等幾種,除了Slot 1、Slot A(此兩種不是主流,已退出市場)的插槽以外,Socket插槽一般都是先把它的搖桿拉起,把CPU放下去,然後再把搖桿壓下去即可,具體方法如下。
(1) 將主板上的CPU插座側面的手柄拉起,准備安裝CPU。如圖11.13所示。
(2) 將CPU插入到插槽中,此時應注意插槽是有方向性的,插槽上有兩個角上各缺一個針腳孔,這與CPU是對應的。認准方向後,將CPU插入到插槽中,如圖11.14左圖所示。
圖11.13 扳起CPU插座旁邊的手柄
(3) 輕輕按下CPU,使每個針腳都順利插入到針孔中,注意插座缺角的位置應和CPU上缺針腳的位置應該在同一方向。使CPU上的每一個針腳都插到相應的插孔中,要注意放到底,但不要太過於用力,以免弄壞針腳。確認CPU已經插好後,將金屬手柄壓下並恢復到原位,使CPU牢牢固定在主板上。如圖11.14右圖所示。
注意:CPU的每個針腳對應插座上的一個針孔,在安裝時要輕輕地按CPU,使每根針腳順利地插入到針孔中,不要用力按,以免將CPU的針腳壓彎或折斷,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圖11.14 安裝CPU
(4) 在CPU的核心上塗上散熱硅膠,不需要太多,塗上一層就可以了。主要的作用就是和散熱器能良好地接觸,CPU能穩定地工作。如圖11.15所示,
(5) 現在市場上的散熱風扇採用最多的安裝方式是卡夾式,這種散熱風扇利用一根彈性鋼片來固定整個風扇,這里介紹的也就是卡夾式的風扇,如圖11.16所示是掰開的風扇卡子。
圖11.15 塗散熱硅膠 圖11.16 風扇卡子
(6) 將散熱器溫柔地和CPU的核心接觸在一起,但不要很用力地去壓,接著將扣子扣在CPU插槽的突出的位置上。最後扣上另一頭卡子,如圖11.17所示。
圖11.17 扣緊風扇
(7) 安裝風扇後,還要給風扇接上電源。電源的接法有兩種,一種是從電源輸出線中任意找一個「D」型插頭與風扇電源線連接(如圖11.18所示),另一種形式的安裝是把插頭插到主板提供的專用插槽上(主板說明書中有說明)。
至此CPU的安裝就完成了。
圖11.18 連接CPU風扇的電源
警告:這里要留意的是到時候一定要記住把CPU風扇的電源接好,否則很容易燒掉CPU。
11.2.5 內存條的安裝
在安裝內存條時,內存條都一定要注意其金手指缺口和主板內存插槽口的位置相對應,並且內存下面的兩邊是不對稱的,其中一邊多一個缺口,因此在安裝的時候要看清楚了再放下去,如圖11.19所示。
圖11.19 168線內存條及插槽
安裝SDRAM內存條具體的操作步驟如下。
(1) 首先要掰開DIMM插槽兩邊的兩個灰白色的固定卡子。記住一定要扳到位,否則內存條可能裝不上。
(2) 將內存條的兩個凹口對准 DIMM插槽的兩個凸起的部分,均勻用力插到底,將內存條壓入主插槽內即可,同時插槽兩邊的固定卡子會自動卡住內存條,如 圖11.20所示。
這時可以聽見插槽兩側的固定卡子復位所發出「咔」一聲響,表明內存條已經完全安裝到位了,但在安裝時不要太用力,以免掰壞線路和插槽。
提示: 把內存條卡好位後用力往下按,一定要看到兩邊的夾子都合起來後才算裝好,如 圖11.21所示。最好再用手試一下穩不穩。另外,插內存條的時候盡量不要跟CPU靠太近,這樣有利於散熱。當然某些有特殊要求的主板除外。
圖11.20 安裝內存條
圖11.21 卡緊內存條邊上的卡槽
DDR內存條和Rambus內存條的安裝與SDRAM是一樣的,我們也需要注意它們的方向性。在安裝時要插到底,並使內存條插槽兩端的卡子卡住內存條兩端的卡口,圖11.22是DDR內存的安裝示意圖。
圖11.22 安裝DDR內存條
11.2.6 安裝驅動器
安裝驅動器主要包括硬碟、光碟機和軟碟機的安裝,它們的安裝方法幾乎相同。
1. 安裝光碟驅動器
下面先介紹安裝光碟機的操作步驟。光碟驅動器也就包括CD-ROM、DVD-ROM和刻錄機,其外觀與安裝方法都基本一樣。
(1) 首先從機箱的面板上,取下一個五寸槽口的塑料擋板,如圖11.23左圖所示,用來裝光碟機。同樣為了散熱的原因,應該盡量把光碟機安裝在最上面的位置。先把機箱面板的擋板去掉,然後把光碟機從前面放進去。如圖11.23右圖所示。
圖11.23 安裝光碟機
(2) 在光碟機的每一側用兩顆螺絲初步固定,先不要擰緊,這樣可以對光碟機的位置進行細致的調整,然後再把螺絲擰緊,這一步是考慮面板的美觀,等光碟機面板與機箱面板平齊後再上緊螺絲,如圖11.24所示。
圖11.24 安裝光碟機後固定光碟機螺絲
2. 安裝軟碟機
安裝軟碟機同安裝光碟機基本相似,只不過是從里往外放入軟碟機,如圖11.25所示。方法是把軟碟機對准機箱面板上的軟碟機槽口相對應的托架上,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在軟碟機中插入軟盤。
主板上「Reset」針的作用是這樣的:當它們短路時,電腦就會重新啟動。「Reset」按鈕是一個開關,按下時產生短路,松開時又恢復開路,瞬間的短路就可以使電腦重新啟動。偶爾會有這樣的情況,當您按下「Reset」按鈕並且松開,但它並沒有彈起來,一旦保持著短路狀態,電腦就會不停地重新啟動。
3. 安裝SPEAKER
這是 PC喇叭的 4芯接頭,如圖11.43所示。實際上只有l、4兩根線,回線通常為紅色,它主要接在主板的「SPEAKER」插針上,這在主板上有標記。在連接時注意紅線對應「1」的位置,但該接頭具有方向性,必需按照正負連接才可以。
圖11.43 安裝SPEAKER連線
4. 安裝硬碟指示燈線
在主板上這樣的接頭通常標著「IDE LED」或「H.D.D LED」字樣,硬碟指示燈為兩芯接頭,一線為紅色,另一線為白色,一般紅色(深顏色)表示為正,白色表示為負。在連接時要紅線對應第 1針上。
注意:這條線接好後,當電腦在讀寫硬碟時,機箱上的硬碟指示燈會亮,但這個指示燈可能只對IDE硬碟起作用,對SCSI硬碟將不起作用。
5. 安裝PWR SW
ATX結構的機箱上有一個總電源的開關接線,是一個兩芯的接頭,它和Reset接頭一樣,按下時就短路,松開時就開路,按一下電腦的總電源就開通了,再按一下就關閉。
但是你還可以在BIOS里設置為關機時必須按電源開關四秒鍾以上才能關機,或者根本就不能靠開關來關機,而只能靠軟體來關機。
從面板引入機箱中的連接線中找到標有「PWR SW」字樣的接頭(有的主板則標「S/B SW」等),這便是電源的連線了,然後在主板信號插針中,找到標有「PWRBT(或PW2,因主板不同而異)」字樣的插針,然後對應插好就可以了。
提示:插針的位置如果在主板上標記不清,最好參看主板的說明書。
各種信號連接線都安裝完成後,結果如圖11.44所示。
圖11.44 安裝完成各種信號連接線
11.2.12 整理內部連線和合上機箱蓋
機箱內部的空間並不寬敞,加之設備發熱量都比較大,如果機箱內沒有一個寬敞的空間,會影響空氣流動與散熱,同時容易發生連線松脫、接觸不良或信號紊亂的現象。整理機箱內部連線的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 首先就是面板信號線的整理。面板信號線都比較細,而且數量較多,平時都是亂作一團。不過,整理它們也很方便,只要將這些線用手理順,然後折幾個彎,再找一根常用來捆綁電線的捆綁繩,將它們捆起來即可。
(2) 機箱里最亂的恐怕就是電源線了,先用手將電源線理順,將不用的電源線放在一起,這樣可以避免不用的電源線散落在機箱內,妨礙日後插接硬體。
(3) 接下來將音頻線固定一下,因為CD音頻線是傳送音頻信號的,所以最好不要將它與電源線捆在一起,避免產生干擾。CD音頻線最好單個固定在某個地方;而且盡量避免靠近電源線。
(4) 最後的整理工作恐怕是最困難的了,那就是對IDE、FDD線的整理。在購機時,IDE、FDD線是由主板附送的,它的長度一般都比較長,實際上用不了這么長的線,過長的線不僅多佔空間,還影響信號的傳輸,因此可以截去一部分。
經過一番整理後,你會發現機箱內部整潔了很多,這樣做不僅有利於散熱,而且方便日後各項添加或拆卸硬體的工作。整理機箱的連線還可以提高系統的穩定性。
裝機箱蓋時,要仔細檢查各部分的連接情況,確保無誤後,把主機的機箱蓋蓋上,上好螺絲,就成功地安裝好主機了。
提示:為了最後開機測試時,方便檢查出問題的所在,此時可以蓋上機箱蓋,但可以不擰緊螺絲。
11.2.12 整理內部連線和合上機箱蓋
機箱內部的空間並不寬敞,加之設備發熱量都比較大,如果機箱內沒有一個寬敞的空間,會影響空氣流動與散熱,同時容易發生連線松脫、接觸不良或信號紊亂的現象。整理機箱內部連線的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 首先就是面板信號線的整理。面板信號線都比較細,而且數量較多,平時都是亂作一團。不過,整理它們也很方便,只要將這些線用手理順,然後折幾個彎,再找一根常用來捆綁電線的捆綁繩,將它們捆起來即可。
(2) 機箱里最亂的恐怕就是電源線了,先用手將電源線理順,將不用的電源線放在一起,這樣可以避免不用的電源線散落在機箱內,妨礙日後插接硬體。
(3) 接下來將音頻線固定一下,因為CD音頻線是傳送音頻信號的,所以最好不要將它與電源線捆在一起,避免產生干擾。CD音頻線最好單個固定在某個地方;而且盡量避免靠近電源線。
(4) 最後的整理工作恐怕是最困難的了,那就是對IDE、FDD線的整理。在購機時,IDE、FDD線是由主板附送的,它的長度一般都比較長,實際上用不了這么長的線,過長的線不僅多佔空間,還影響信號的傳輸,因此可以截去一部分。
經過一番整理後,你會發現機箱內部整潔了很多,這樣做不僅有利於散熱,而且方便日後各項添加或拆卸硬體的工作。整理機箱的連線還可以提高系統的穩定性。
裝機箱蓋時,要仔細檢查各部分的連接情況,確保無誤後,把主機的機箱蓋蓋上,上好螺絲,就成功地安裝好主機了。
提示:為了最後開機測試時,方便檢查出問題的所在,此時可以蓋上機箱蓋,但可以不擰緊螺絲。
11.2.13 連接外設
主機安裝完成以後,還要把鍵盤、滑鼠、顯示器、音箱等外設同主機連接起來,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 將鍵盤插頭接到主機的PS/2插孔上,注意接鍵盤的PS/2插孔是靠向主機箱邊緣的那一個插孔,這兩個介面就是插錯了也無所謂,最多是關機重新插過,如 圖11.45左圖所示。
(2) 將滑鼠插頭接到主機的PS/2插孔中,滑鼠的PS/2插孔緊靠在鍵盤插孔旁邊。如圖11.45右圖所示。如果是USB介面的鍵盤或滑鼠,則更容易連接了,只需把該連介面對著機箱中相對應的USB介面(PS/2介面的下面)插進去即可,如果插反則無法插進去。
圖11.45 連接鍵盤和滑鼠
(3) 接下來連接顯示器的數據線,信號線的接法也有方向,接的時候要和插孔的方向保持一致。如圖11.46所示。
注意:在連接顯示器的信號線時不要用力過猛,以免弄壞插頭中的針腳,只要把信號線插頭輕輕插入顯卡的插座中,然後擰緊插頭上的兩顆固定螺栓即可。
(4) 再連接顯示器的電源線。根據顯示器的不同,有的將電源連接到主板電源上,有的則直接連接到電源插座上。
(5) 最後當然就是連接主機的電源線,如圖11.47所示。
另外,還有音箱的連接,該連接有兩種情況。通常有源音箱接在「LOUT」口上,無源音箱則接在「SPK」口上。
現在,所有的設備都已經安裝好了,可以啟動計算機了,啟動電腦後,可以聽到CPU風扇和主機電源風扇轉動的聲音,還有硬碟啟動時發出的聲音。顯示器開始出現開機畫面,並且進行自檢。如圖11.48所示。
圖11.46 連接顯示器的數據線 圖11.47 連接主機的電源線
圖11.48 安裝完成後首次啟動計算機
如果在啟動中沒有點亮顯示器,可以按照下面的辦法查找原因所在。
(1) 確認給主機電源供電。
(2) 確認主板已經供電。
(3) 確認CPU安裝正確,CPU風扇是否通電。
(4) 確認內存安裝正確,並且確認內存是好的。
(5) 確認顯示卡安裝正確。
(6) 確認主板內的信號連線正確,特別確認是POWER LED安裝無誤。
(7) 確認顯示器與顯示卡連接正確,並且確認顯示器通電。
如果上述的安裝都是正確的,那麼多數是硬體本身有問題了。
至此,硬體的安裝就完成了。但是,前面已經說過,要使電腦運行起來,還需要進行硬碟的分區和格式化,然後,安裝操作系統,再安裝驅動程序,如顯卡、音效卡等驅動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