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usb充電和插座上充電有區別嗎
這個其實沒什麼區別,你手機里電池的容量就那麼多,這個是定了的,USB上和插座上一樣的,充滿了就好了,消耗的電是一樣的。沒什麼那個更省的。希望是滿意答案。
㈡ usb介面是充電口嗎
USB充電口是平常說的數據線插口插入設備的插座。
USB,是英文UniversalSerialBus(通用串列匯流排)的縮寫,是一個外部匯流排標准,用於規范電腦與外部設備的連接和通訊。是應用在PC領域的介面技術。USB介面支持設備的即插即用和熱插拔功能。
USB充電器主要是將手機連接到電腦的USB口,由USB口提供電力,創意十足。其充電器結構十分簡單,沒有大塊的變壓器,式樣和數據線相同,比原配的充電器要輕便很多,絕對適合居家旅行,充電必備,原來的可以扔掉了。
現在的許多MP3、手機等均配備USB充電器,由數據線作為電源線,插到電腦上自動開始充電;同時配備有變壓器,輸出口為USB介面,可以為標准插口的所有電器充電:如MP3充電器可以給手機充電,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
㈢ Usb介面與普通電插座介面的電壓有區別嗎
USB介面與電源適配器的介面電壓是有區別的,普通電源適配器都是5V。但是現在由於快充介面的出現,還有9V,12V的電壓,而USB介面只有5V一種電壓。
電流也有區別,USB介面都是5v1A。
㈣ 電腦USB輸出的電壓和家用插座輸出的電壓大小一樣嗎
USB輸出的電壓直流,通常只有+5V
,電流一般在500mA~2000mA,而家用插座,其電壓是交流220V,電流可達幾安至幾十安。
㈤ 所有u盤的USB插口都是一樣的嗎
不完全一樣,是有區別的。
USB1.1(多見於以前老機器的USB插口),USB2.0這是目前應用數量最多的USB類型,USB3.0這是目前最新的版本,正在崛起中,勢必會取代2.0的地位。
其實USB插口形狀都是一樣的,任何設備只要是USB插口,都能在任何版本的USB插入埠插入使用。區別在於,如果你的U盤是USB2.0,而電腦上是USB3.0,那你無法使用USB3.0的速度,反過來U盤是3.0而電腦是2.0道理也是一樣的。
只有兩個埠都是3.0時候你才能享受到3.0的速度。
2.0和1.1的關系也是那樣,就不多說了。
至於分辨USB版本,很簡單,1.1和2.0的插口裡邊那個塑料片是白色或灰白色的,而3.0插口裡的塑料板是藍色的,這個你網路一下圖片就能區分了。
㈥ 電腦USB介面都是一樣的嗎
准確表達應該是物理外光上看起來都一樣,可能會存在顏色差異。
傳輸速度不一樣
USB匯流排推出已經有些年頭了,經過這些年的發展,USB匯流排標准也有了很多的變化。過去,我們認為USB分兩種標准:USB1.1和USB2.0 和USB3.0
USB1.1介面理論最高速度是12Mbps,USB2.0介面理論最高速度是480Mbps。
但是,事實上,這種區分現在已經不完全正確了,原USB2.0標準是1999年由康柏、HP、INTEL、NEC、微軟、飛利浦等公司聯合提出的,到現在已經經過了多次的修改。最新版本的標准將USB1.1的說法徹底的取消了,所有的介面都統稱USB2.0介面。
現在的USB2.0標准按速度將USB2.0介面劃分為三大類,分別是:480Mbps、12Mbps、1.5Mbps。
具體的分類是:
1.High-speed USB2.0:理論速度480Mbps,對應之前的USB2.0;
2.Full-speed USB2.0:理論速度12Mbps,也就是過去的USB1.1;
3.Low-speed USB2.0:理論速度1.5Mbps,這個一般用於滑鼠、鍵盤等對速度要求不高的外部設備。
所以,同為USB2.0,實際上的速度相差是十分巨大的,對於現在的大容量閃盤,移動硬DV、DC等設備來說,購買具有真正的High-speed USB2.0介面的產品對提高使用效率是很有意義的,大家在購買的時候,一定要認准High-speed USB2.0標注,而不能夠只聽見USB2.0就盲目購買。當然對於對速度要求不是十分嚴格的設備,例如:攝像頭、滑鼠、鍵盤、外置音效卡等,也就沒有必要非High-speed USB2.0不買。
USB2.0除了擁有USB1.1中規定的1.5Mbps和12Mbps兩個傳輸模式以外,還增加了480Mbps高速數據傳輸模式(註:第二版USB2.0的傳輸速率將達800Mbps,最高理想值1600Mbps)。雖然USB2.0的傳輸速度大大提升了,但其工作原理和模式是完全與USB1.1一樣的,而提高到480 Mbps的傳輸速度的最關鍵技術就是提高單位傳輸速率:USB1.1的單位數據傳輸時間是1毫秒,而USB2.0的單位數據傳輸時間則達到了125微秒。
USB2.0的最高傳輸速率為480Mbps,即60MB/s。不過,大家要注意這是理論傳輸值,如果幾台設備共用一個USB通道,主控制晶元會對每台設備可支配的帶寬進行分配、控制。如在USB1.1中,所有設備只能共享1.5MB/s的帶寬。如果單一的設備佔用USB介面所有帶寬的話,就會給其他設備的使用帶來困難。
USB2.0 High Speed:理論速度是480Mbps,對應之前的USB2.0;
USB2.0 Full Speed:理論速度是12Mbps,也就是過去的USB1.1;
選購USB無線網卡需了解以下幾點:
①USB2.0被稱為高速USB,其能夠達到更高的傳輸速度480Mbps;USB1.1的最高傳輸速率為12Mbps,標為「全速USB」,在購買USB無線網卡時不要將「全速」混解為「高速」,具體是何道理可看下面。
USB2.0的無線網卡彩色圖志標有「USB Hi-Speed」,而USB1.1的彩色標志標的是「USB Basic Speed」。此外,很多廠商常在產品包裝盒上標有「USB2.0 READY」,或「40 Times Faster Than USB 1.1(比USB1.1快40倍)」,要注意區分。
但2003年6月份,USB協會重新命名了USB的規格和標准,新命名的USB標准將原先的USB1.1的稱呼改成了「USB 2.0 Full Speed」(全速版),同時將原有的USB2.0改成了「USB2.0 High-Speed」(高速版),並同時公布了新的標識。雖然目前USB1.1和USB2.0一樣,都有了USB2.0的前綴,容易讓商家鑽字眼空子,但大家在買無線網卡時一定要注意其後面的Full Speed(全速版)和High-Speed(高速版)的區別。
②主板支持是使用USB2.0無線網卡的關鍵,特別是對於還在使用PIII乃至PII檔次的筆記本電腦或台式電腦的讀者需注意這一點。
要辨別你的電腦是否支持和具備USB2.0插口。可依次打開「設備管理器→通用串列匯流排」,如有「Enhanced(增強)」USB主控制器選項(同時也會看到其他兩個USB控制器,這兩個控制器使USB1.1設備具有向下兼容性),則證明能支持USB2.0設備(需安裝USB2.0驅動)。否則,高速無線網卡也只能以USB1.1的最大12Mbps(實際不超過6Mbps)速度傳輸。在使用USB集線器也需注意這一點,一定要選用USB2.0的集線器。
USB1.1的速度,理論最大是1.5MByte/s,不過在實際傳輸上,能超過1M/S的USB設備沒有多少,MP3也不例外,一般只有幾百KB/s。
至於USB2.0全速(Full-speed),筆者覺得是最值得大家留意的,因為,USB2.0全速(Full-speed)的MP3在2004年的下半年前所未有地多了起來,從名字看來,相當的具有氣勢,USB2.0全速,好像比USB2.0高速更強似的。但實際上,有報道稱,USB協會重新命名了USB標准:將原先的USB 1.1改成了USB 2.0 Full Speed(全速版),同時將現有的USB 2.0改成了USB 2.0 High-Speed(高速版)。
在實際應用中,USB2.0全速(Full-speed)的功力的確不如它的名字那麼響亮。遠沒有達到USB1.1規范的最大速度,跟USB1.1的實際速度差別也並不明顯
USB 3.0是最新的USB規范,該規范由英特爾等大公司發起。USB 2.0已經得到了PC廠商普遍認可,介面更成為了硬體廠商介面必備,看看家裡常用的主板就清楚了。 USB2.0的最高傳輸速率為480Mbps,即60MB/s。不過,大家要注意這是理論傳輸值,如果幾台設備共用一個USB通道,主控制晶元會對每台設備可支配的帶寬進行分配、控制。如在USB1.1中,所有設備只能共享1.5MB/s的帶寬。如果單一的設備佔用USB介面所有帶寬的話,就會給其他設備的使用帶來困難
USB 3.0 —— 也被認為是SuperSpeed USB ——為那些與PC或音頻/高頻設備相連接的各種設備提供了一個標准介面。從鍵盤到高吞吐量磁碟驅動器,各種器件都能夠採用這種低成本介面進行平穩運行的即插即用連接,用戶基本不用花太多心思在上面。新的USB 3.0在保持與USB 2.0的兼容性的同時,還提供了下面的幾項增強功能:
極大提高了帶寬——高達5Gbps全雙工(USB2.0則為480Mbps半雙工)
實現了更好的電源管理
能夠使主機為器件提供更多的功率,從而實現USB-充電電池、LED照明和迷你風扇等應用。
能夠使主機更快的識別器件
新的協議使得數據處理的效率更高
USB 3.0可以在存儲器件所限定的存儲速率下傳輸大容量文件(如HD電影)。例如,一個採用USB 3.0的快閃記憶體驅動器可以在15秒鍾將1GB的數據轉移到一個主機,而USB 2.0則需要43秒。
受到消費類電子器件不斷增加的解析度和存儲性能需求的推動,希望通過寬頻互聯網連接能夠實現更寬的媒體應用,因此,用戶需要更快速的傳輸性能,以簡化下載、存儲以及對於多媒體的大量內容的共享。USB 3.0在為消費者提供其所需的簡易連接性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用於消費類器件時,USB 3.0將解決USB 2.0無法識別無電池器件的問題。主機能夠通過USB 3.0緩慢降低電流,從而識別這些器件,如電池已經壞掉的手機。
對於系統和ASIC開發者而言,USB 3.0晶元和IP的廣泛的實用性保證了每個設計要求都可以及時得到滿足。這種全方位的支持對於像USB 3.0這樣的標准而言特別重要,因為速度、高級協議和各種電纜長度(從幾英寸到幾米)使得設計和標准兼容性成為一項挑戰。
㈦ 筆記本所有USB介面都一樣嗎
是的,最新的mac筆記本介面是不一樣的,用的type-c
其他的都是一樣的,只不過是usb2.0和3.0的區別,插頭通用。
㈧ 主板上的USB介面與機箱上的USB介面有什麼區別 那其他的介面呢
區別一:
從運行速度方面:主板上的USB介面是板載USB主控晶元直接通過PCB板連接過去的,速度快、基本不受干擾;機箱上的USB介面是機箱自帶的,通過內部的延長線插到主板上預留的USB四針介面上。
區別二:
從性能方面:沒有USB3.0的主板是不能通過帶有USB3.0介面的機箱來「補救」的。
區別三:
從穩定方面:主板USB電流相對前置USB電流更加穩定,一方面是因為前置走線增加距離穩定性相對減弱;另一方面USB介面要看是2.0還是3.0. 3.0介面數據傳輸大於2.0。
其他的無太大區別。
與其他介面的區別:
1、九針的COM介面現在因為USB接C和1394接[的迅速普及,二者的連接安裝方便,可以帶電拔插,所以原來經常使用的COM埠現在已經較少出現在主板上了。
生產廠家為了兼顧不同的客戶群,只是在主板保留COM口的插針,供有需要的用戶單獨外接使用。由於 COM使用的也是九針介面,一些用戶在連接前置USB接C時經常會出現錯誤。
注意二者的區別,COM口的第十針是空的,同時外圍一般會有一個圖形框,再就是有的"COM」字母標注。
2、九針的前置音頻介面雖然前置音頻介面(_ AUDIO) 也九針,但空針-般為第七針,同時該介面通常在音效卡或後置耳麥介面附近。
10 針前置音頻介面(雋星845PEML) , 該音頻介面與普通常見的九針前置音頻介面有所不同,1,9 是右聲道,2,10 是左聲道,3,4,7為地,5為VCC,6為MICIN,8為空腳。
3、九針的前置面板介面前置面板接[就是通常的電源開關,復位鍵,硬碟燈,電源燈。這幾根線通常組合在一起,也正好是九根針,如果沒有圖示說明,那和前置USB介面非常相似。
不過,我們可以注意到空針的位置也是第10針,特別是新的主板該介面都用明顯的顏色加以區別,因此不容易出現錯誤。
4、 九針INFOLINK介面見於技嘉GA-IG1000-G主板。
5、九針的SPDIF介面見於技嘉和微星主板,不過該介面空針的位置為第五針。
6、9針JDB介面見於微星MS-6566 ,6580等主板上,要注意該介面與前置USB介面非常相似,也是空缺第九針。
7、單排五針介面紅外介面:紅外介面的針腳定義和USB相似,也有VCC,GND兩腳,再就是發送和接收兩腳,不過紅外介面用的單排五針空的是第四針,而非第五針。
網路喚醒介面:該介面雖然也是單排五針,但它的五針齊全。
8、 五針介面主板上的五針介面也有好幾種如紅外SPDTF 介面SUR,CFN介面這 幾種接廠品然使田的雙挑六針舊只有五根針。
㈨ usb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電腦上的口稱為USB
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列匯流排)的縮寫,而其中文簡稱為「通串線」,是一個外部匯流排標准,用於規范電腦與外部設備的連接和通訊。
電腦上的介面採用的是通用串列匯流排的標准,所以就叫USB介面。
USB介面支持設備的即插即用和熱插拔功能。USB是在1994年底由英特爾、康柏、IBM、Microsoft等多家公司聯合提出的,是應用在PC領域的介面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