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言既遂矣的「遂」是什麼意思
遂:順,如意。出自先秦無名氏的《詩經·衛風·氓》。
原文: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於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譯文
婚後多年守婦道,繁重家務不辭勞。起早睡晚不嫌苦,忙裡忙外非一朝。誰知家業已成後,漸漸對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處境,個個見我哈哈笑。靜下心來細細想,獨自傷神淚暗拋。
(1)遂集免費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衛風·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一首棄婦自訴婚姻悲劇的詩歌。此詩女主人公以無比沉痛的口氣回憶了戀愛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後被丈夫虐待和遺棄的痛苦,表達了她悔恨的心情與決絕的態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會婦女在戀愛婚姻問題上倍受壓迫和摧殘的情況。
春秋時期生產力還相當落後,婦女在家庭中經濟上不獨立,人格上形成對男子的附屬關系,男子一旦變心,就可以無所顧及的將她拋棄。當時作為封建生產關系和等級制度的觀念形態也逐步形成,婦女的戀愛和婚姻常常受到禮教的束縛、父母的干涉和習俗的責難,進一步形成了對婦女的精神桎梏。《衛風·氓》這首詩正是當時社會痴情女子負心漢的反映。
Ⅱ 集包是什麼意思
集包件就是把同一個目的地的快件裝到一個大袋子里,這樣有利於快件的中轉與裝卸,中轉時不用一個一個小件的去掃描,提高中轉效率。
很多小包裹要送去很遠的地方,中途需要多次分撥,為了避免分撥途中小個包裹的丟失,遂把發往同一城市多個小包裹統統裝在一個袋子里封裝,這樣不管東西多小都能安全送到目的地,集中處理這種小包裹的地方就叫集包地。
快遞包裝要求:
1、包裝基本的要求是箱子內要實,不能有空隙。標準是無晃動聲,並用力摁箱子的接縫口,而不至於膠帶脫落,同時是要考慮到從2米高度自然墜地確保不至於損壞。
2、空運物品的包裝要特別加強,因為公路運輸一般就1-2次裝卸,而空運則可能會有6-7次的裝卸過程。
3、單件重量不超過50公斤;標桿類貨物的單件長度不得超出180厘米;板類貨物長寬相加不得超出150厘米;對於過小的物品最小包裝不能小於運單大小。
4、嚴格禁止子母包發運(指2個獨立的物品通過簡單捆綁、纏繞方式組合到一起成為一件物品)
5、一般不怕摔和軟質的物品(如衣物、包、毛絨玩具)可採用塑料袋(PAK袋)包裝方式降低運輸成本,但是要注意封口。
6、所有的內件物品先用塑料薄膜或塑料紙先做一層包裝。
7、對於本來帶有銷售包裝的物品,一般商家都已考慮到運輸的風險,可在外面加包1層發泡薄膜後,再加2-3層牛皮紙並用膠帶反復纏繞。
8、自己包裝時可根據內件物品的不同情況選擇3~5層箱,為降低成本可通過團購的方式定製一批不同規格的紙箱。
9、對於自己包裝的一般物品,可准備些廢舊報紙撕開揉碎了在箱內做墊充(當然用海綿或泡沫塑料碎片更好)。
10、圓桶狀物品的外包裝不得短於內件,尺寸較長且易折斷的物品,應內襯堅實圓棍或硬質塑料的圓桶作為外包裝物。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快遞
Ⅲ 【詩經】中的「黃鳥於飛,集於灌木」集是啥意思
意思:黃鸝上下在飛翔,飛落棲息灌木上,
出處:《葛覃》先秦·佚名
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萋萋。黃鳥於飛,集於灌木,其鳴喈喈。
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莫莫。是刈是濩,為絺為綌,服之無斁。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歸寧父母。
翻譯:
葛草長得長又長,漫山遍谷都有它,藤葉茂密又繁盛。黃鸝上下在飛翔,飛落棲息灌木上,鳴叫婉轉聲清麗。
葛草長得長又長,漫山遍谷都有它,藤葉茂密又繁盛。割藤蒸煮織麻忙,織細布啊織粗布,做衣穿著不厭棄。
告訴管家心理話,說我心想回娘家。快把內衣洗干凈。洗和不洗分清楚,回娘家去看父母。
背景:
關於此詩的背景,《毛詩序》認為是講後妃之德的。而方玉潤《詩經原始》對毛序的觀點進行了駁斥,說:「後處深宮,安得見葛之延於谷中,以及此原野之間鳥鳴叢木景象乎?」認為「此亦采自民間,與《關雎》同為房中樂,前詠初昏,此賦歸寧耳」。
賞析:
在中國的傳統中,對女子的要求從來是嚴苛的。所謂「婦德、婦言、婦功、婦容」,便是古代的男子世界所強加給女子必須習練的「婦教」。其要在於規定女子必須「貞順」、「婉媚」和勤於絲麻織作之勞,老老實實作男子的附庸和婢妾,若非如此,便不配為人之婦。
此詩所表現的,便正是一位「待歸」女子勤於「婦功」的情景。
Ⅳ 桃花源記中,「遂迷,不復得路」和「後遂無人問津」里的遂都是什麼意思
「遂迷,不復得路」里「遂」指的是「最終」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最終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
「後遂無人問津」里的「遂」指的是「就」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以後就再也沒有去探尋桃花源的人了。
《桃花源記》,作者陶淵明,這篇文章借武陵漁人誤入桃源,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系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陶淵明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
(4)遂集免費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年輕時的陶淵明本有「大濟蒼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時代正是晉宋易主之際,東晉王朝極端腐敗,對外一味投降,安於江左一隅之地。統治集團生活荒淫,內部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賦稅徭役繁重,加深了對人民的剝削和壓榨。
在國家瀕臨崩潰的動亂歲月里,陶淵明的一腔抱負根本無法實現。同時,東晉王朝承襲舊制,實行門閥制度,保護高門士族貴族官僚的特權,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識分子沒有施展才能的機會。
像陶淵明這樣一個祖輩父輩僅做過一任太守一類官職,家境早已敗落的寒門之士,當然就「壯志難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願卑躬屈膝攀附權貴,因而和污濁黑暗的現實社會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產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義熙元年(405年),他堅定而堅決地辭去了上任僅81天的彭澤縣令,與統治者最後決裂,長期歸隱田園,躬耕僻野。
陶淵明雖遠在江湖,仍舊關心國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改年號為「永初」。次年,劉裕採取陰謀手段,用棉被悶死晉恭帝。這些不能不激起陶淵明思想的波瀾。
他從固有的儒家觀念出發,產生了對劉裕政權的不滿,加深了對現實社會的憎恨。但他無法改變、也不願干預這種現狀,只好藉助創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了一個與污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桃花源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Ⅳ 「遂」是什麼意思
1. 順,如意:~心。~願。
2. 成功,實現:未~。功成名~。
3. 於是,就:服葯後頭痛~止。
4. 通達:「何往而不~」。
5. 進,薦:「不能退,不能~」。
順,如意:~心。~願。
成功,實現:未~。功成名~。
於是,就:服葯後頭痛~止。
通達:「何往而不~」。
進,薦:「不能退,不能~」。 遂 [suì]
<動>satisfy;fulfil;succeed;
<副>[書] then;thereupon;
<名>a surname;
1.遂 [suì]2.遂 [suí]評論|贊同0
檢舉|2012-04-17 17:491085194617|四級遂 suì
部首筆畫
部首:辶 部外筆畫:9 總筆畫:12
五筆86:UEPI 五筆98:UEPI 倉頡:YTPO
筆順編號:431353334454 四角號碼:38303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042
基本字義
1. 順,如意:~心。~願。
2. 成功,實現:未~。功成名~。
3. 於是,就:服葯後頭痛~止。
4. 通達:「何往而不~」。
5. 進,薦:「不能退,不能~」。
詳細字義
〈動〉
1. (形聲。從辵( chuò))
2. 同本義 [escape]
遂,亡也。——《說文》
3. 行,往 [go]
遂,往也。——《廣雅·釋詁一》
不能遂。——《易·大壯》
遂賢良。——《禮記·月令》
4. 又如:遂行(通行;順適地進行)
5. 稱心如意;使得到滿足 [fulfill]
他年如遂隱,五老是知音。—— 唐· 李中碧《廬山》
王吉曰:長卿久宦遊不遂,而來過我。——《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6. 又如:遂懷(遂願);遂隱(滿足隱遁的願望);遂初(舊時辭去官職,實現隱退的本願)
7. 順利地完成;成功 [succeed]
上無乏用,百事乃遂。——《禮記·月令》
四者無一遂。——漢· 司馬遷《報任安書》
令遂前功。——《後漢書·班超傳》
介子推之從晉公子,既反國而隱焉,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明· 顧炎武《復庵記》
8. 又如:遂初(辭官歸隱,達到原來的願望);遂過(促成過失);遂志(實現志願;滿足願望);遂事(成就事業;完成某事);遂功(成功。建立功業)
9. 推薦或舉薦 [recommend]。如:遂賢(薦舉賢能之士);遂能(薦舉賢能之士);遂良(薦舉賢良之士);遂材(薦舉才能之士);遂舉(進舉,進用)
10. 通達 [understand]
此其墾田,足以食其民;都邑遂路,足以處其民。——《商君書·箅地》
11. 又如:遂達(通達)
12. 表明 [make known]。如:遂威(展示威力)
13. 生長 [grow]
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穀得遂長。——《淮南子·修務》
14. 又如:遂長(生長;成長);遂字(生長,成長)
15. 養育 [bring up]。如:遂成(養成;成就);遂生(養生);遂滋(養育;滋養)
16. 順從,如意 [be obedient to]。如:天遂人願;遂罪(順受其罪);遂過(順成過失;掩飾過失)
17. 順應;符合 [comply with]。如:不遂;遂非(順著過錯去做而不改悔);遂性(順應本性)
18. 決斷 [make a decision]
春秋之義亡遂事, 漢家之法有矯制。——《漢書·馮奉世傳》
19. 又如:遂事(決斷事情);遂疑(決疑)
20. 因循,拖拉 [procrastinate]。如:遂迷不悟(執迷不悟。堅持錯誤而不覺悟)
21. 延續 [continue]。如:遂哀(哀而不止)
22. 墜落,往下沉。通「墜」( zhuì)[fall]
震遂泥。——《易·震》
其賊人多,故天禍之,使遂失其國家。——《墨子·法儀》
人有此三行,雖有大過,天其不遂乎。——《荀子·修身》
若是,則大事殆乎弛,小事殆乎遂。——《荀子·王制》
23. 又如:遂失(墜失;廢弛);遂亡(墜亡;廢弛)
〈名〉
1. 道路 [road]
使開階立遂。——《春秋演孔圓》。宋均注:「道也。」
禽夫差於干遂。——《史記·蘇秦傳》。索隱:「遂者,道也。」
2. 又如:遂路(道路)
3. 射者穿的臂衣 [dress for hunters]
袒決遂。——《儀禮》
4. 田間排水的小溝 [furrow]
凡詒野,夫間有遂,遂上有徑。——《周禮·地官·遂人》
5. 《注》:「遂,廣深二尺」。又,遂人,周代官名,地官之屬。
6. 水道 [water course]
迷者不問路,溺者不問遂(可以涉水而過的路);亡人好獨。——《荀子·大略》
〈副〉
1. 就;於是 [then, there upon]。多用於書面語
趙王於是遂遣 相如奉璧西入 秦。——《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齊侯游於 姑棼,遂田於貝丘。——《左傳·庄公八年》
如不能守以終表,則遂取以來。——唐· 韓愈《祭十二郎文》
不幸呂師孟構惡於前, 賈於慶獻諂於後,予羈縻不得還,國事遂不可收拾。—— 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2. 又如:遂爾(於是;就);遂乃(於是,就);傷者經過包紮搶救,流血遂止;因天氣惡劣,郊遊計劃遂告落空
3. 竟然 [to one's surprise]
若遂不改,方思仆言。——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4. 表示最後的結果,終於,到底 [after all;in the final]
曹操比於 袁紹,則 名微而眾寡,然 操遂能克 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三國志·諸葛亮傳》
歷險數次,遂達峰頂。——《徐霞客游記·游黃山記》
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5. 盡;完全 [to the full]。如:遂夜(終夜)
〈形〉
1. 順利的 [smooth;unhindered]
可遂破也。——《資治通鑒》
小兒輩遂已破賊。
2. 已成,終了 [finished]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論語》
3. 久 [long]。如:遂古(往古,遠古);遂往(以往的錯誤)
4. 另見 suí
常用片語
1. 遂心 suìxīn
[to one's liking ;after one's own heart] 稱心;合乎心願,如心所欲
遂心如願
2. 遂心如意 suìxīn-rúyì
[be perfectly satisfied] 稱心滿意
3. 遂願 suìyuàn
[have one's wish fulfilled] 滿足或實現人的願望
遂 suí
詳細字義
1. —如「半身不遂」( bànshēn-bùsuí)(身體一側發生癱瘓)
2. 另見 suì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辶遂 漢字部件分解:辶遂
筆順編號:431353334454
筆順讀寫:捺撇橫撇折撇撇撇捺捺折捺
詞典解釋
1.to satisfy; to fulfill2.to succeed3.then評論|贊同0
檢舉|2012-04-07 10:33gc1425786281|七級基本詞義
遂suì 〈動〉 (1) (形聲。從辵( chuò)) (2) 同本義 [escape] 遂,亡也。——《說文》 (3) 行,往 [go] 遂,往也。——《廣雅·釋詁一》 不能遂。——《易·大壯》 遂賢良。——《禮記·月令》 (4) 又如:遂行(通行;順適地進行) (5) 稱心如意;使得到滿足 [fulfill] 他年如遂隱,五老是知音。—— 唐· 李中碧《廬山》 王吉曰:長卿久宦遊不遂,而來過我。——《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6) 又如:遂懷(遂願);遂隱(滿足隱遁的願望);遂初(舊時辭去官職,實現隱退的本願) (7) 順利地完成;成功 [succeed] 上無乏用,百事乃遂。——《禮記·月令》 四者無一遂。——漢· 司馬遷《報任安書》 令遂前功。——《後漢書·班超傳》 介子推之從晉公子,既反國而隱焉,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明· 顧炎武《復庵記》 (8) 又如:遂初(辭官歸隱,達到原來的願望);遂過(促成過失);遂志(實現志願;滿足願望);遂事(成就事業;完成某事);遂功(成功。建立功業) (9) 推薦或舉薦 [recommend]。如:遂賢(薦舉賢能之士);遂能(薦舉賢能之士);遂良(薦舉賢良之士);遂材(薦舉才能之士);遂舉(進舉,進用) (10) 通達 [understand] 此其墾田,足以食其民;都邑遂路,足以處其民。——《商君書·箅地》 (11) 又如:遂達(通達) (12) 表明 [make known]。如:遂威(展示威力) (13) 生長 [grow] 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穀得遂長。——《淮南子·修務》 (14) 又如:遂長(生長;成長);遂字(生長,成長) (15) 養育 [bring up]。如:遂成(養成;成就);遂生(養生);遂滋(養育;滋養) (16) 順從,如意 [be obedient to]。如:天遂人願;遂罪(順受其罪);遂過(順成過失;掩飾過失) (17) 順應;符合 [comply with]。如:不遂;遂非(順著過錯去做而不改悔);遂性(順應本性) (18) 決斷 [make a decision] 春秋之義亡遂事, 漢家之法有矯制。——《漢書·馮奉世傳》 (19) 又如:遂事(決斷事情);遂疑(決疑) (20) 因循,拖拉 [procrastinate]。如:遂迷不悟(執迷不悟。堅持錯誤而不覺悟) (21) 延續 [continue]。如:遂哀(哀而不止) (22) 墜落,往下沉。通「墜」( zhuì)[fall] 震遂泥。——《易·震》 其賊人多,故天禍之,使遂失其國家。——《墨子·法儀》 人有此三行,雖有大過,天其不遂乎。——《荀子·修身》 若是,則大事殆乎弛,小事殆乎遂。——《荀子·王制》 (23) 又如:遂失(墜失;廢弛);遂亡(墜亡;廢弛)
詞性變化
◎ 遂suì 〈名〉 (1) 道路 [road] 使開階立遂。——《春秋演孔圓》。宋均注:「道也。」 禽夫差於干遂。——《史記·蘇秦傳》。索隱:「遂者,道也。」 (2) 又如:遂路(道路) (3) 射者穿的臂衣 [dress for hunters] 袒決遂。——《儀禮》 (4) 田間排水的小溝 [furrow] 凡詒野,夫間有遂,遂上有徑。——《周禮·地官·遂人》 (5) 《注》:「遂,廣深二尺」。又,遂人,周代官名,地官之屬。 (6) 水道 [water course] 迷者不問路,溺者不問遂(可以涉水而過的路);亡人好獨。——《荀子·大略》 ◎ 遂suì 〈副〉 (1) 就;於是 [then, there upon]。多用於書面語 趙王於是遂遣 相如奉璧西入 秦。——《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齊侯游於 姑棼,遂田於貝丘。——《左傳·庄公八年》 如不能守以終表,則遂取以來。——唐· 韓愈《祭十二郎文》 晉爾卿佐,為我典型,遂用覃恩授具階。——明 錢謙益《袁可立授奉直大夫》 不幸呂師孟構惡於前, 賈於慶獻諂於後,予羈縻不得還,國事遂不可收拾。—— 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2) 又如:遂爾(於是;就);遂乃(於是,就);傷者經過包紮搶救,流血遂止;因天氣惡劣,郊遊計劃遂告落空 (3) 竟然 [to one's surprise] 若遂不改,方思仆言。——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晉代陶淵明《桃花源記》 (4) 表示最後的結果,終於,到底 [after all;in the final] 曹操比於 袁紹,則 名微而眾寡,然 操遂能克 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三國志·諸葛亮傳》 歷險數次,遂達峰頂。——《徐霞客游記·游黃山記》 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5) 盡;完全 [to the full]。如:遂夜(終夜) ◎ 遂suì 〈形〉 (1) 順利的 [smooth;unhindered] 可遂破也。——《資治通鑒》 小兒輩遂已破賊。 (2) 已成,終了 [finished]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論語》 (3) 久 [long]。如:遂古(往古,遠古);遂往(以往的錯誤) (4) 另見 suí
編輯本段康熙字典
〔古文〕𨒉𨔱𨓸𨔲《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徐醉切,音穟。《廣韻》達也。《禮·月令》慶賜遂行,毋有不當。《注》言通達施行,使之周徧也。《前漢·王陵傳》上佐天子理隂陽,下遂萬物之宜。又進也。《易·大壯》不能退,不能遂。《書·仲虺之誥》顯忠遂良。《注》良則進之也。又成也,從志也。《禮·月令》百事乃遂。《注》遂,猶成也。《詩·衛風》言旣遂矣。又稱也。《詩·曹風》不遂其媾。又竟也。《前漢·𨻰平傳》吾聞先生事魏不遂。又盡也。《禮·曲禮》有後入者,闔而勿遂。《注》遂,闔之盡也。又《正韻》因也,兩事相因而及也。《詩·邶風》問我諸姑,遂及伯𡛷。《春秋·僖四年》侵蔡,蔡潰,遂伐楚。又擅成事也。《易·家人》無攸遂。《公羊傳·庄二十九年》大夫無遂事。又舒肆之貌。《詩·衛風》容兮遂兮。又物生出曰遂。《前漢·郊祀歌》靑陽開動,根荄以遂。又《前漢·胡母生傳》弟子遂之者。《師古注》遂,謂名位成達者。《史記·司馬相如傳》宦遊不遂,而來過我。又充備也。《禮·鄕飮酒義》節文終遂焉。又順也。《周語》以遂八風。又《正韻》因循也。《荀子·王制篇》小事殆乎遂。又鄕遂,郊外地。《周禮·地官·遂人》五縣為遂,王國內有六鄕,外有六遂。又小溝也。《周禮·地官·遂人》夫閑有遂,遂上有徑。又遂人,官名。又國名。《春秋·庄十三年》齊人滅遂。《注》舜之後,國在濟北蛇丘東北。 考證:〔《詩·衛風》問我諸姑,遂及伯𡛷。〕謹照原書衛風改邶風。〔又《前漢·孟卿傳》弟子遂之者。〕謹按所引見胡母生傳不在孟卿傳,孟卿改胡母生。〔《禮·鄕飮酒義》節文終遂也。〕謹照原文也改焉。〔《周禮·地官·大司徒》五縣為遂,王國內有六鄕〕謹按所引出遂人大司徒改遂人。
編輯本段說文解字
【卷二】【辵部】遂 亾也。從辵㒸聲。𨔱,古文遂。徐醉切〖注〗𨔱從辵桼。𨓸、𨔲、𨒉,也古文遂。 亡也。廣韻。達也。進也。成也。安也。止也。往也。從志也。按皆引伸之義也。從辵。㒸聲。徐醉切。十五部。
編輯本段時間單位
一千五百二十年為一遂。出自我國最早的天文歷法書《周髀算經》,該經的下卷說:「陰陽之數,日月之法,十九歲為一章。四章為一蔀,七十六歲。二十蔀為一遂,遂千五百二十歲。三遂為一首,首四千五百六十歲。七首為一極,極三萬一千九百二十歲。」
①<名>田間小水溝
②<動>通達
③<動>順利成長。
④<動>成功;實現
⑤<動>因循;仍舊
⑥<副>終於;竟然
⑦<副>於是;就評論|贊同0
檢舉|2012-04-07 10:34zehyr|八級基本字義
1.
順,如意:~心。~願。
2.
成功,實現:未~。功成名~。
3.
於是,就:服葯後頭痛~止。
4.
通達:「何往而不~」。
5.
進,薦:「不能退,不能~」
具體的可以去這里看http://dict..com/s?wd=%CB%EC評論|贊同0
檢舉|2012-04-07 10:40zymzyj|二級(1)成功(2)順心(3)通道,水溝(4)於是(5)終於(6)竟
請你選1個!!
Ⅵ 《鄭人買履》這篇寓言里「遂不得履」「遂」是什麼意思
文言文的理解,要通過上下文。這句話的整句是:及反,市罷,遂不得履。翻譯過來就是: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最終沒有買到鞋。這里的「遂」有「就;於是」的意思,整句理解為最終,當然換成於是沒有買到鞋也可以。
Ⅶ 遂遷居市旁的遂是什麼意思
這里的「市」指的是市集,也就是集鎮的意思。「遂遷居市旁」,就是移居到市鎮旁邊。
Ⅷ 召集的意思是什麼
意思就是把所有人都叫到一起,跟集合有些類似,通常是在緊急情況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