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哪些地方適合游泳
當然是游泳體育館咯,還有一些溫泉SPA,最好去有專業救生人員的地方游泳.如果去大海游的話,還要看漲潮落潮時間.特別是落潮最危險.
㈡ 附近有游泳的地方嗎具體位置是哪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㈢ 江西泰和哪裡好玩
泰和自古為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文明禮儀之鄉,自然人文景觀眾多。「綠色」方面,自然景區達20餘處,國家森林公園白鷺湖山青水秀、風光綺麗;萬畝高山草甸天湖山形若錦屏,高紫山、紫瑤山是佛教勝地。「古色」方面,保存完好的古建築有古塔25座、古橋35座、古祠518棟、牌坊37座、古廟17座。有古文化遺址10餘處、古墓7處。白口城遺址建於春秋戰國時期,已確定為廬陵縣治;快閣始建於唐乾符元年,被錄入《中國名勝詞典》,黃庭堅、陸游、文天祥、楊萬里等文人騷客都曾親臨游覽題詠;建於後唐的槎灘陂,為當時江西水利之冠,至今仍在發揮灌溉效益。「紅色」方面,泰和是革命老區之一,革命勝跡遍布全縣各地,白雲山戰斗指揮所、老營盤革命烈士紀念碑、馬家洲集中營、三十都秋收暴動動員大會舊址等,讓人心馳神往。
快閣:座落在縣城東隅泰和中學內。始建於唐乾符元年(公元874年),舊名慈氏閣,北宋初知縣沈遵更名快閣。快閣歷經四次兵火六次重修五次重建。1973年,快閣被龍卷風摧毀,1984年重建,但未能竣工。佔地約1225平方米(比原擴大2倍),通高約24米(比原加高4米)。為我縣西昌八景之一。它為研究古建藝術及泰和歷史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1984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望仙橋:又名迎仙橋,座落在縣城東門快閣東面「望仙門」下。據傳晉代王子瑤、唐代匡智叔侄在東面王山成仙,站在橋上可望見此山而得名。橋東西向,橫跨護城河,為隋唐至清代東達吉州,西至龍泉(萬安、遂川)的必經橋。北宋熙寧間(公元1068~1077年)本縣蕭平野重建,清康熙、乾隆間修。橋單孔單拱,粉紅石並列錯縫砌成,長8.30米,寬3.33米,高3米,橋面鋪青條石。它的保存有助於古建技藝和橋梁的研究。1984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龍頭山塔:俗名苟子腦塔。座落在澄江鎮橫田村西南的龍頭山上,東靠京九鐵路,北連丘陵。始建於明代萬曆25年(公元1597年),明萬曆45年知縣王元瑞修,清同治8年塔頂墜。九級八面,塔基周長24米,高約34.5米,呈錐形,塔中空,牆厚2.87米,內徑4.26米。第一層朝南偏東開有券門,二至九層各面開有數量不等的券門、神龕和菱形窗,牆心有夾道,循級盤旋可登塔頂,現樓板已毀。明代列為西昌八景之一,今塔已逾400餘年乃聳立山巔。它為研討古建工藝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1984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南無橋:座落在沿溪鎮瀲溪村委江畔村西南側。為江畔村公建,始建於清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橋三孔單拱,拱與拱之間建有三角形的護橋墩,橋面鋪石,兩邊立有青石欄桿,欄桿上陰刻「光緒元年洪秋吉日建」和「南無阿彌佗佛」。橋長38米,寬3.35米,高3.5米。它的保存有助於考察清代石拱橋的建築技藝。1984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老營盤戰斗革命烈士紀念碑:1931年7月,蔣介石拼湊30萬軍隊,向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三次「圍剿」。敵蔣鼎文師敗退後企圖經老營盤逃往吉安。8月26日,當蔣鼎文師進入老營盤附近的王朝山和石灰山時,早已埋伏在山頭的紅軍和游擊隊立即圍殲,40分鍾結束戰斗,殲敵一個旅,繳槍炮3千餘,獲全勝。為表彰烈士和紀念此次戰斗,1964年泰和縣人民政府在老營盤鎮敬老院南側建「革命烈士紀念碑」一座。碑基方形,二層平台,邊長23.15米,碑身方塔式,高12.5米,該碑為緬懷革命先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建築。1984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十都秋收暴動大會舊址:座落在我縣冠朝鎮下坑村委新西坑村。1927年9月底,康純等赴廣州與黨中央領導成員張太雷取得聯系。10月初迴文塘小學(區委機關)後,立即召開黨支部會,貫徹「八七」會議精神,決定舉行秋收暴動。當晚打了劉訓年的土豪,第二天在新西坑(屬三十都)「善慶堂」召開了一千多人的暴動動員大會,成立了農民自衛隊,掀起了暴動高潮,開展了「三殺」、「五抗」斗爭。與萬安農民軍組成贛西農民軍,11月26日至27日攻下泰和縣城。舊址為撰寫泰和革命斗爭史提供了珍貴資料。1984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白雲山戰斗指揮所:座落在小龍鎮白雲山村。1931年3月,蔣介石糾集20萬兵力,向我中央根據地發動第二次「圍剿」。當時我軍僅3萬人,毛澤東同志力排「左」右傾機會主義路線干擾,主張「集中兵力,先打弱敵」。與朱德、朱雲卿、黃公略等領導同志,在白雲山下橋頭崗布下「口袋」陣,圍殲敵軍。5月14日,毛澤東同志以白雲山頂西崖下的古廟為戰斗指揮所。16日拂曉,敵28師師長公秉藩率軍進入伯佐坑,鑽進「口袋」。毛澤東同志一聲令下,「飛將軍自重霄入」,五個小時結束戰斗,斃敵2千餘,傷2千餘,俘4千餘,繳槍炮3千餘,敵全師覆滅,公秉藩被浮後潛逃,首戰告捷。毛澤東同志為白雲山戰斗寫下了千秋傳頌的壯麗詩篇《漁家傲·反第二次圍剿》,指揮所(古廟)殘存,1977年,縣人民政府在廟側建白雲山戰斗指揮所陳列室。舊址為第二次反「圍剿」的重要史跡。1984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科甲第(明德堂):座落在萬合鎮梅岡村,是一座具有明清典型特色的古祠堂,於宋紹定四年(公元1231年)始建。該祠堂座北向南,雖經760多年風雨仍保存良好,它的存在對研究明清的歷史、民俗及建築風格和雕刻藝術提供了非常珍貴的實物資料。2000年7月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縣委縣蘇舊址:為座落在縣城北門的天主堂。1930年7月24日,紅軍和游擊隊攻下泰和縣城。25日,縣委、縣蘇機關由農村遷入北門天主堂辦公。在此召開了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了縣蘇維埃政府。當時,全縣除三峰、橋頭外,都建立革命政權,有6個區,102個鄉。舊址教堂形式,面積約1500平方米。它為考證我縣革命斗爭史提供了實物資料。1984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貞節坊:座落在橋頭鎮龍洲村。此石牌坊為嚴略三之妻溫氏守節而立。建於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粉紅石石榫串固,四柱支撐而成。全坊四柱三間三檐,平面呈長方形,長4.9米,寬1.4米,高5.5米。坊柱和石匾均浮雕有龍鳳、花卉和人物。雕工精細,線條流暢,形態逼真,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穩重壯觀之感。其製作工藝和裝璜藝術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古老的民族建築技藝和雕刻藝術,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資料。1984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馬家洲集中營:因抗日形勢所迫,1939年,國民黨江西省政府南遷泰和,為反共溶共,於1940年6月在馬家洲松山村設秘密監獄,叫馬家洲集中營,又稱江西青年留訓所。先後關押我革命黨人、群眾近500人。南方工委領導人張文彬、廖承志等領導人也被關在內。在獄中,革命先烈進行了不屈不饒的斗爭。集中營由一棟祠堂和三棟民房組成。祠堂內關一般政治犯,第一棟民房關重要犯,第二棟民房關女犯,第三棟民房為辦公室和宿舍。它的保存對研究中共黨史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1984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金山嶺遺址:座落在螺溪鎮黃洲村委槎源村南約200米的丘陵中,南臨禾水河。因燒窯取土,地下的古代遺物都暴露在地面上,採集有殘石刀、陶鼎(鬲)足及方格紋、米字紋陶片。經考古鑒定,屬戰國遺址。它為證史、補史提供了實物資料。1984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不調禪師墓塔:座落在水槎鄉西陽山黃龍坪上,座北朝南,外呈饅頭形堆,封土高約10米,直徑20米。在唐後期調公自桐城(安徽)來水槎西陽山,三年後募捐建「寶藏寺」,轄腳庵108座。甲申調公歿,戊子兵亂,寺盡焚,「黃龍坪」調公墓塔仍在,後人為紀念他,山下二村取名為黃龍村和寶藏寺。其墓於1982年被挖開三層,地下墓塔呈八角形,下存幾層不祥。它為考證我縣的佛教史提供了佐證。1984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飛錫橋:座落在碧溪鎮江邊村西北約1公里處的泰井公路旁。因橋西北建有飛錫閣而得名。南宋嘉熙年間江邊村李氏建,歷代重修。橋跨六七河,三孔單拱,用岩石並列砌置,互相扣鎖而成。橋面鋪條石,橋拱之間附砌三角形的護橋墩。橋長28米,寬3.4米,高5米。它的存在有助於古建藝術的研究。1984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尹直墓:座落在沙村鎮尹家村北面約200米處,北鄰319國道。尹直(1431-1511),字正言,沙村鎮尹家人。明景泰五年進士,授編修,成化初,任經筵講官,升侍讀學士,南京吏部右侍郎,改禮部左侍郎。弘治間入內閣(副宰相),進兵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尹直歿於正德六年,歸葬鄉里,謚文和。墓座北朝南,全墓約200平方米。尹直墓的存在為研究我縣的人文歷史提供了珍貴資料。1984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白口城遺址:座落在縣城西南郊贛江大橋南岸,東靠贛江大橋引橋和319國道,北臨贛江,城址分內城和外城,總面積達23萬平方米。經考古勘探、發掘表明,它是我省目前發現保存最好、面積最大、文化堆積最厚的一座漢~晉時期的城址,說明遠在二千多年前的漢代,這里就已成為江南的一方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廬陵文化的發祥地。2006年6月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槎灘陂:座落在禾市鎮橋豐村委張家村西50米。後唐天成二年進士、西台監察御史周矩(螺溪鎮爵譽村委周家村人)在南唐時創築。北宋皇佑四年、元代至正間、明代嘉靖和萬曆間,清代乾隆間。民國4年和27年、解放後1952年和1983年,都有較大的整修。宋、明、清修陂的碑銘尚存。今陂壩長407米(含沙洲105米)壩頂寬7米,平均壩高9米。槎灘陂為主體建築,其附屬建築有碉石減水小陂、南乾渠、北乾渠和石山乾渠及螺溪鎮南罔倒虹管,另還有渡槽249座,分水閘17座,隧洞一個,總長約35公里。灌溉范圍達二縣(泰和、吉安),三鎮(禾市、螺溪、永陽),一鄉(石山),另還有水電站二座,全年供電量為70多萬度。槎灘陂是江西省創築最早規模最大的古建水利工程。它為考察歷代水陂建築工程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2006年11月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周矩墓:座落在泰和縣螺溪鎮爵譽村委周家村北約500米的坡地上,座東北朝西南,高2米,寬8.7米,佔地面積約400平方米。周矩(895—976)字必至,號雲峰,原籍金陵(南京),後唐天成二年(927)進士,官至金陵監察御史。為避唐末之亂,於天成末年(930)隨子婿吉州刺史楊大中徙居螺溪爵譽。約在公元937年經過實地考察,自籌資金創築我縣最早最大也是我省最早水利工程之一的槎灘陂。該墓於2006年11月與槎灘陂一起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府山城遺址:座落在沙村鎮學士里山上。東連319國道和丘陵,西、南臨雲亭河,土城,為南朝(陳)築,「陳置隋廢」(縣志載)。土城中暴露的古代遺物有石鏟(殘)和回字紋、雲雷紋等陶片。經考古鑒定,屬西周遺址,其面積約3萬多平方米。它證實泰和的歷史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時期。1984年公布為到縣文物保護單位。
楊士奇墓:座落在澄江鎮桔園村委杏嶺村北山上。墓座西向東,面積約7畝,省政府先後二次撥專款維修。楊士奇(1365~1444)名寓,號東里,清溪(城東)人,一歲而孤,四歲時隨母改嫁東門羅性(字子理),七歲回楊家,「十五歲為童子師」,「貧甚力學,授徒自給」。明建文初修《太祖實錄》時,被薦入翰林院任編篡官。永樂四年入內閣。洪熙元年任少保少傅兵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宰相)。宣德間任職如故,並賜「楊貞一銀印」,下聖旨褒功,頌其「與國咸休」。正統間,又升為少師。他為官45年來,為四朝元老,明代名臣,廉吏清官,「三楊輔政」之一。他白身拜相,又成為泰和「三奇」之一。享年80,歸喪營葬,,立御祭文碑,贈太師,謚文貞,英宗先後七次遣官諭祭。其墓和其生前著作與手跡的存在,為充實明史,考察明朝名人墓都具有較高價值。1957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肖彥祥墓:座落在冠朝鎮文塘村委耙塘村東300米的山坡上。肖彥祥(1431~1501),名楨,號寅庵,冠朝龍陂村人。明天順八年進士。歷官南京刑部主事,湖廣青史司署員外郎,湖廣按察司僉事、副史、按察史,河南左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使,陝西巡撫,南京工部右侍郎,刑部和工部尚書。為官40年,以廉干著稱。肖彥祥歿於宏治十四年三月十六日,諭祭治葬。墓呈長方形,面積約100平方米,墳高2.5米,龍陂村東立有神道碑。其墓和神道碑銘,為考察其高風亮節及佐證、補史提供了實物資料。1984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羅欽順墓:座落在上模鄉油居村委桃崗村南150米的山上。羅欽順(1465~1547)字允升,號整庵,上模鄉西崗村人,明宏治六年探花,官至南京吏部尚書,嘉靖六年辭官回鄉,潛心研究哲學之中的氣學。著《困知記》四卷和存、續二稿,《中國哲學史》對其唯物思想作了論述,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羅欽順歿於嘉靖二十六年四月二十四日,享年83歲。諭祭,謚文庄,贈太子太保,葬桃崗,墓朝東北,面積約3400平方米。1988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郭子章墓:座落在上模鄉謳里村委林川村後井坑山上。郭子章(1542~1618)名相奎,號青螺,冠朝鎮冠朝村人,明隆慶五年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善理學,尤精易學,同時工文學、史學,足跡所至,必有著述,著書百餘種,是聞名的文學家、史學家。今《白下記》、《郭子章遺書》(目錄)尚存。郭子章歿於萬曆四十六年,享年76歲,諭祭,贈太子少保,謚文定。墓朝西南,佔地約3400平方米。其墓和其著作的存在,是研究地方史和明人文學的珍貴資料。1984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陳循墓:位於澄江鎮龍門村委康家組陳家??山上。墓高2米,為合葬墓,墓整排一字型,橫面11米,墳後立有望碑,墓前有御祭文碑。陳循(1385~1462),字德遵,號芳洲,泰和縣城東人,他5歲喪母,10歲喪父,生活艱苦,但少年即以聰慧聞名。永樂甲午年(1414年)鄉試第一(解元),乙未(1415)會試第二(按會試考官拆卷應第一名,因主考官梁潛是泰和人,同鄉避嫌,改以洪英第一),廷試時終以實力獲得一甲第一名(狀元)。他是我縣第一位狀元,深受成祖器重,是重要侍臣之一。遺著有《芳洲集》、《東行百詠集句》。官至少保、太子太傅、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兼華蓋殿大學士(宰相)。他是明代文學家,富有才學的台閣重臣,在朝廷恭事43年,輔弼五代皇帝,後因土木難興蒙冤受屈,削職為民。成化六年(1470)憲宗賜祭復官。該墓於2005年3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曾彥墓:位於泰和縣沙村鎮新華村委三山裡村山垇里。該墓座北向南,高3米,寬12.3米。曾彥(1425~1501年),名雅彥,字士美,號南洲,今泰和沙村南坑人。曾彥早年即入縣學,亦發奮苦讀,才思敏捷,答辨應對,隨口而出,然而屢試不第,直到明成化三年(1467)中舉,成化十四年(1478)狀元及第,大魁天下,為我縣三狀元之一,時年五十四歲。初授翰林院修撰,九年任滿,本當升遷,被人譖毀,出為南京翰林院侍讀。弘治初(1488年),修《成化實錄》,弘治四年八月,進為左春坊左諭德,弘治六年十月改任南京翰林院侍讀學士。弘治十年(1497年)十月訖歸致仕,弘治十四年(1501年)六月十四日歿,享年七十七歲。該墓於2005年3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㈣ 泰安有哪些游泳館及其收費標准!~
除了樓上兩位說的以外還有:普照賓館大門西有一家,20元/人,可辦月卡、年卡,很乾凈,兒童半價,月卡200元。都不不限時。泰山飯店也有,價位差不多。華僑大廈有。
㈤ 具體位置
具體位置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中國
㈥ 吉安哪裡有游泳池
吉安體育場還有個在青原山
㈦ 附近有游泳的地方嗎具體位置是哪
離你最近的游泳池在義東街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