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幫忙做個綿山的旅遊攻略
綿山,又稱介山,在介休城東南20公里處,屬太岳山脈,居介休、靈石、沁源三縣交界處,綿延50餘公里,海拔2O72米。綿山山勢陡峭,多懸崖絕壁,蒼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優美,是省級風景名勝區。
相傳春秋之時,晉國貴族介子推,跟隨晉公子重爾逃亡十餘年,曾在飢餓時割下自已大腿上的肉給重爾吃。晉文公還國為君後,攜母親到綿山隱居,晉文公派人尋找,為逼迫介於推出山,採取放火燒山的辦法,卻把介子推和他母親燒死了。文公得知,悲憤交加,命將綿山改為介山,把陽縣改為介休縣。又將「環綿山山中而封之,以為介推田」,以示懷念。並於清明節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許燒火,家家戶戶只能吃冷飯,謂之「寒食節」。 綿山早在北魏之時就有寺廟建築,唐初時已具有相當規模的佛教禪林。山上文物古跡頗多,俗稱「九里十八彎,二十四座諸天小廟,各處羅列」。游綿山可從介休南行20多公里到綿山山麓的興地村,參觀第一景點回鑾寺古剎。
回鑾寺是由於唐太宗欲登山禮佛未成,至此回鑾,故名。唐太宗有詩雲:「回鑾游福地,極目玩芳晨。寶剎遙承露,天花近尺春。」據寺內碑刻記載,寺原在東山柴谷之間,後遭流寇所毀,唐僖宗時遷到現址,敕名「興國寺」。現見大殿脊檁下有「大元國至大元年(1308)重建的題記」,後明、清重修,現存建築為元明清三代遺物。主建築有山門、過殿、大殿,兩側對稱布局。殿闊五間,用減柱造,結構簡潔。存元明清歷代石碑17通,記錄著寺院的興衰。院內古松、龍槐、杉楸等樹木蔥蘢,形似傘蓋,給古剎增添了勃勃生機。 離寺南行1.5公里,登山2.5公里到龍頭寺後,沿山腰間小路曲折而行入綿山腹地。沿途兩山對峙,怪石嶙峋,風景絕佳。前有乳房似的石峰,答薛茸結,泉水垂滴於下面石池中,水質清涼透明,沁人心脾,這就是「峰乳泉」,俗稱「母奶頭」。過棧道到小須彌、中岩寺,可見白雲洞內湧出雲團,變幻莫測,令人驚嘆。復行2.5公里,過「鹿橋」、「兔橋」,再攀 127級石階便是綿山中心抱佛岩。山岩上部突出,下部凹回如穹窿,猶如兩手抱腹,且腹中空空。後在岩中建寺,稱抱佛寺,即雲峰寺,有殿宇20餘間,為初唐遺物。殿中有「空王佛」田志超等塑像,都深嵌在岩壁石窟中的佛龕內。登高處眺望,遠處莽莽蒼蒼,群峰擁翠,延續不絕。而岩前面臨深谷,兩側山峰相望,煙寺相依,給人以啟迪。 以抱佛岩為中心,向東行百米有鐵索嶺,鐵索從崖頂垂下,可攀援而上到達山巔,上有銀空洞、竹林寺、鐵瓦寺、摩斯塔等景點;朝西北下行 5公里有李姑岩,相傳是唐太宗御妹出家修煉處;沿南下石級到斷岩邊,下雲梯可到棋盤洞,洞內有唐代佛像、古碑、名人題刻。賀知章有題記百餘字,盛贊了綿山的奇險,引遊人矚目。 綿山的景觀很多,又有白雲庵、光岩寺、雲中寺、地藏殿、世姑廟、龍王廟、柏龍、說法台、棋盤石、五龍墓、捨身崖等。還有直徑 1米的鐵鍋水,水從崖壁流入,滿而不溢,掬而飲之,味甚甘甜,叫做「一鍋泉」。泉之南有一「之」字形石級,行500米,即達溝底深谷,又有「石洞水」與周圍的青山怪石、奇樹山花相映成趣,使人賞心悅目。 從介休城外的興地村南行1·5公里即可到綿山腳下,登2·5公里90度石梯到達龍頭寺,就到了綿山半山腰。由這里沿山腰間一條曲折的小路進入綿山深處,愈進愈深,愈走愈險。沿途,煙雲縹渺,群峰矗立,兩山對峙,怪石嶙峋。經蜂乳泉,過棧道到小須彌,中岩,復2.5公里再攀127個石級即到達綿山的中心抱腹岩。
抱腹寺,建於抱腹岩中,為綿山第一勝景。抱腥岩崖高千仞,山岩上部突出,下部凹回,腹中空盪,整個抱腹寺的20餘間佛殿建於抱腹岩的腹中,雪、雨無法侵及,險絕的景象實為罕見。抱佛岩東百米處有鐵索嶺,原來此處有連環鐵索長數十米,從崖頂垂下,攀援而下,可以到達綿山之巔的銀空洞、竹林寺、鐵瓦寺、摩斯塔等處。抱佛岩內的寺廟,亦名雲峰寺,正殿中有田志超塑像,人稱「空王古佛」。整個寺廟中20餘間佛殿,建築年代已無法考究。現在寺內石佛殿尚存一隻唐時的九頭獅子石佛座和一軀石頭造像。 離開抱佛岩,朝西北方向下行5公里可到李姑岩。李姑岩,相傳為唐太宗御妹出家修煉處。下抱腹寺石級以斷岩邊,下雲梯可到棋盤洞。洞內,有唐代佛像。洞旁,有唐代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大唐汾州抱腹寺碑記。古碑兩側有唐、宋、元、明歷朝名人題刻。最引人注目的是唐代開元年間太子賓客賀知章的題記百餘字,盛贊了綿山的奇險。出龍頭寺,過吊橋門便是蜂乳泉。此處山勢崢嶸,崖壁陡峭 ,仰視令人目眩。這里岩石裸露,崖壁上突出石泉10餘處,形狀似乳房下垂。石乳上苔蘚茸結,泉水垂滴不斷,如斷線的珍珠緩緩瀉於下面的石池中。水質清例,飲之沁人心脾。 除蜂乳泉外,綿山還有景觀多處。如白雲庵、兔橋、鹿橋、地藏殿、柏龍、說法台、五龍墓、捨身岩等多處。這些名勝風光、古跡景觀都點綴於從龍頭寺到抱腹岩至捨身岩這條長達10公里山腰環行道路上。 綿山,山古水活,古跡眾多,又有大量的古老傳說,以其鮮明的個性跨身於我國名山之列。今日綿山,正在恢復其原來的魅力。「萬壑千崖增秀麗,往來人在畫圖中」,定會給遊人留下永恆的記憶。
⑵ 怎麼從太原去介休綿山要省時還要省錢!
坐火車太麻煩,而且去了還要自己找車再去綿山,直接報團就可以了,交了旅行社錢以後,去了哪就不用自己在掏門票錢了,不過去那要早上早點去,不然一天逛不完的,不過我還可以告訴你,如果你有介休的同學或者有認識的人,你讓他給你找一個介休人的身份證,去了就什麼錢也不用花了,是免費的,我去的時候就是這樣的
⑶ 有沒有關於綿山的資料
綿山風景名勝區,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山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清明節(寒食節)發源地,中國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國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館。綿山風景名勝區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是太岳山的一條支脈。
綿山起源於春秋時晉國介子推攜母隱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綿山又名介山,綿山早在北魏之時就有寺廟建築,唐初時已具有相當規模的佛教禪林。綿山風景名勝區的仿古建築群風格多樣,從建築的角度來剖析,綿山仿古建築既取之先代建築之長,又加上設計者和建設者的現代創意,集華夏古今之精華,構成了現代仿古建築物的獨特風格。
地理環境
綿山地處太原盆地西南端、太岳山北側、汾河南畔,坐標在東經110°44′10〞-112 °10′14〞,北緯36°50′01〞-37°11′04〞之間,綿延百里,西入靈石縣境,南與沁源縣毗連。風景名勝區規劃面積為135平方公里,管轄范圍為40平方公里。
最高海拔2566.6米,相對高度1766餘米。南同蒲鐵路二級編組站介休車站,大運公路一級路段、108國道穿越縣境。北距省會太原137公里,南至臨汾135公里,是山西省南北交通樞紐。
⑷ 綿山旅遊攻略,具體行車安排
從介休火車站有綿山景區的大巴,車票10元。到了綿山換乘中心買門票,學生憑學生證半價,55元+5元保險=60元,買換成票50元(通票,景點之間換乘不再收費)。建議直接到後山水濤溝景點,從水濤溝往出遊。水濤溝完了去正果寺(如果不乘坐纜車或電梯不建議游覽,因為爬山的話時間來不及,纜車和電梯時收費項目),雲峰寺(可以到雲峰墅苑賓館坐電梯上,免費),大羅宮,龍頭寺,這幾個景點各具特色,完了從龍頭寺坐大巴到換乘站(免費),從換乘站坐大巴到介休火車站(10元)。
⑸ 去綿山旅遊全程攻略
綿山共有14個大景區:龍頭寺、龍脊嶺、李姑岩、蜂房泉、大羅宮、天橋、一斗泉、朱家凹、雲峰寺、正果寺、介公嶺、棲賢谷、古藤谷和水濤溝。
其中風評較好的是小九寨溝——水濤溝、九曲一線——棲賢谷、抱腹古剎——雲峰寺、大明聖跡——朱家凹、三清上觀——大羅宮、盛唐遺蹤——龍頭寺。
綿山既然是以介子推而聞名遐邇,那介子魂歸——介公嶺和龍脊嶺上的介公母子雕像是一定要去看的!雖然這兩處地方都山高水遠,但絕對物超所值!
李唐文化景觀一日游:包括龍頭寺、龍脊嶺、李姑岩3個游覽區,共69個景點。
道教文化景觀一日游:包括蜂房泉、大羅宮、天橋、一斗泉、朱家凹5個游覽區,共97個景點。
佛教文化景觀一日游:包括雲峰寺、正果寺2個游覽區,其中包括玉皇閣的「介休抗日民主政府舊址紀念館」,已成為紅色旅遊的重要景觀,是山西省文明委命名的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共66個景點。
⑹ 綿山景區免門票嗎
截止2020年1月1日,綿山景區對抗疫工作人員免門票。
2020年2月,為致敬奮斗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疫情結束景區開放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全國醫務工作者憑借有效證件即可免門票游覽景區,有效證件指醫師執業證、醫師資格證、護士/護師資格證等相關證件。
綿山風景名勝區有14個大景點,360餘個小景點:人文景觀:龍頭寺、龍脊嶺、李姑岩、蜂房泉、大羅宮、天橋、一斗泉、朱家凹、雲峰寺、正果寺、介公嶺;自然景觀:棲賢谷、古藤谷、水濤溝。
(6)有什麼小路可以免費進綿山擴展閱讀:
綿山的景觀很多,有白雲庵、光岩寺、雲中寺、地藏殿、世姑廟、龍王廟、柏龍、說法台、棋盤石、五龍墓、捨身崖等。還有直徑1米的鐵鍋水,水從崖壁流入,滿而不溢,掬而飲之,味甚甘甜,叫做「一鍋泉」。
泉之南有一「之」字形石級,行500米,即達溝底深谷,又有「石洞水」與周圍的青山怪石、奇樹山花相映成趣,使人賞心悅目。
綿山地勢險要,歷來兵家必爭。隋末唐初李世民曾在綿山下雀鼠谷大敗宋金剛,收降尉遲恭。一百二十回《水滸傳》留下了田虎帶領農民起義軍與官兵對壘的故事。
綿山還記載有南宋有李武功、李實領導義軍抗擊金兵入侵的事跡。明末太原武總兵也曾依託綿山收復失地,以圖再起。抗戰初期,馮玉祥將軍所屬方振武部在綿山舉行了震驚中外的抗日誓師。
之後介休縣長張德含、犧盟會特派員李志敏在綿山組建抗日民主政府,堅持了長期的敵後游擊戰爭。綿山又比其它名山多了一道「可藏甲上萬」和愛國主義的特殊風景線。
⑺ 如何安排綿山一日游
首先參觀道教聖地大羅宮,舉世聞名的道教大羅宮坐落於山西介休之綿山。 論起源流,綿山大羅宮之名出自春秋時期著名隱士介子推。據傳介子推曾攜母隱居於綿山並在此看到「三清上,有玉京山,山上有七寶樹覆蓋八方羅天,曰大羅」的道家最高境界「大羅仙境」。
之後參觀雲峰寺,雲峰寺原名抱腹寺,因建於抱腹岩而得名。始建於三國曹魏時期,距今一千七百餘年歷史分上下兩層,抱二百餘間殿宇館舍於「腹」內,容兩千年歷史文明於其間,為天下「絕無僅有」。午餐後參觀水濤溝,綿山秀色首推水濤仙溝。溝前說法台蒼翠如黛,聳立於兩山之間,環繞於澗水之中,夏秋季節常有彩虹升起,景色之美,如詩如畫。十里仙谷,大大小小瀑布有百十餘處,形態各異,有如鑲嵌在茂林和蘆葦叢中的一串串碧玉,使人如置身於撲朔迷離、神奇莫測的南國水鄉之中,最後坐車回家。
景區等級:4A
旺季開放時間:7:00-18:00
旺季門票:110元
優惠信息:學生票:110,旺季110元/人(至),淡季90元/人(至次年)兒童(身高1.2以下)、現役軍人、革命傷殘軍人、70周歲以上(含70周歲)老年人、寺院僧尼(持有戒牒證),憑合法有效證件免費進山。記者、國家一級以上作家、攝影家和旅行社經理、導游、團隊司機憑合法有效證件給予特殊的免票優惠。
綿山特產
陳釀黃酒
黃酒亦稱「老酒」,是中國最古老的飲料酒,俗稱「國寶」、「液體蛋糕」,其豐富的營養價值、獨特的口感、低酒精度,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飲用黃酒在當今社會已成為一種時尚及健康首選。綿山陳釀黃酒在充分保證黃酒營養價值的基礎上,為更好的保證黃酒的口感,加入了木瓜、紅棗等高營養價值的綿山純天然、無污染的原材料,經過長期的陳釀,形成了不同年份的陳釀黃酒。
綿山黃酒,是在清咸豐年間介休義安村「咸亨涌」木瓜黃酒的基礎上經不斷優化升級而釀制的優質黃酒。早在民國十八年(1929)就獲得了國際巴拿馬賽酒會銀質獎章。一個酒品能有如此久遠的獲獎歷史,這在黃酒家族中也是十分罕見的。另外綿山風景區做為山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景區,寒食清明節發源地,慈孝之都,受到國內外越來越多遊客的青睞,「綿山」牌做為綿山陳釀黃酒的商標,在顧客中有很好的美益度及知名度,便於我們的宣傳、推廣,易於消費者接受、認可。
綿山陳醋
綿山陳醋,名揚四海。其釀造歷史,可上溯到春秋時期。晉文公二年,綿山立介公廟,廟主解張設坊造酒,既而釀醋。後傳之民間,經歷代醋工不斷研製,始具特色。
明末,介休人王來福,立「美和居」醋坊振興祖業,選用當地高粱為主料,用小麥豌豆大麴發酵,改「白焙」為「熏焙」,使用「三伏暴曬」、「三九撈冰」的方法,釀製成酸、香、綿、甜,色味俱佳的綿山陳醋。並在康熙年間傳入宮中,成為御膳佐料。從此,綿山陳醋名聲鵲起,卓然雄踞中國四大名醋之首。
如今,綿山陳醋在傳統工藝基礎上,創新發展,精選當地特產高粱、小麥和綿山泉水,釀制出品質優良風味絕佳的新一代綿山老陳醋,成為三晉醋業的盟主。
寒食宴
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寒食節前,玄宗皇帝駕幸大明宮,文武百官早朝,山呼禮畢,高力士唱道:「有事早奏,無事退朝。」宰相張九齡奏道:「寒食節自晉文公以降,歷久不衰。今聖朝敦化,宜給百官假休,以顯盛世皇恩,望陛下三思。」玄宗龍顏甚悅,遂命降旨:「開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為假。」歷史上寒食清明節放假即從此始。寒食節當日,玄宗在大明宮設宴款待百官。時逢灞河邊柳樹已長新芽,張九齡歷年寒食節冷食時素喜柳芽新菜。這天,他將夫人新制柳葉菜獻上,玄宗久在深宮,偶吃柳芽,甚覺味美。遂唱詩雲:「長安芳樹映天津,灞橋翠柳窣地新。今歲盛宴過寒食,明年興酒作清明。」眾臣紛紛唱和,張九齡詩雲:「賜宴初逢寒食節,筵開盛世禁苑新。桑榆垂暮已晚景,赤心何路報堯仁。」後來,此宴由宮中傳出,成為民間佳餚。綿山開發後,挖掘推出此宴,以享佳賓。
⑻ 綿山有哪些旅遊景點
綿山,也稱介山,為太行山支脈,位於介休縣城東南 20公里處,海拔高度2440米,以其形勢綿亘而得名。綿山山勢巍峨,起伏綿亘百餘里,自古以來這里就是一處旅遊避暑勝地。
綿山上水源豐富,天然植物茂密,山勢陡峭,多懸崖斷壁和岩洞,形勢險峻。早在北魏時,山中即建有寺廟,初唐時已是一處有相當規模的佛教禪林。綿山古跡很多,往返約18公里左右,俗稱:「九里十八彎,二十四座諸天小廟,各處羅列。」
從介休城外的興地村南行1·5公里即可到綿山腳下,登2·5公里90度石梯到達龍頭寺,就到了綿山半山腰。由這里沿山腰間一條曲折的小路進入綿山深處,愈進愈深,愈走愈險。沿途,煙雲縹渺,群峰矗立,兩山對峙,怪石嶙峋。經蜂乳泉,過棧道到小須彌,中岩,復2.5公里再攀127個石級即到達綿山的中心抱腹岩。
抱腹寺,建於抱腹岩中,為綿山第一勝景。抱腥岩崖高千仞,山岩上部突出,下部凹回,腹中空盪,整個抱腹寺的20餘間佛殿建於抱腹岩的腹中,雪、雨無法侵及,險絕的景象實為罕見。
抱佛岩東百米處有鐵索嶺,原來此處有連環鐵索長數十米,從崖頂垂下,攀援而下,可以到達綿山之巔的銀空洞、竹林寺、鐵瓦寺、摩斯塔等處。
抱佛岩內的寺廟,亦名雲峰寺,正殿中有田志超塑像,人稱「空王古佛」。整個寺廟中20餘間佛殿,建築年代已無法考究。現在寺內石佛殿尚存一隻唐時的九頭獅子石佛座和一軀石頭造像。
離開抱佛岩,朝西北方向下行5公里可到李姑岩。李姑岩,相傳為唐太宗御妹出家修煉處。下抱腹寺石級以斷岩邊,下雲梯可到棋盤洞。洞內,有唐代佛像。洞旁,有唐代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大唐汾州抱腹寺碑記。古碑兩側有唐、宋、元、明歷朝名人題刻。最引人注目的是唐代開元年間太子賓客賀知章的題記百餘字,盛贊了綿山的奇險。
出龍頭寺,過吊橋門便是蜂乳泉。此處山勢崢嶸,崖壁陡峭 ,仰視令人目眩。這里岩石裸露,崖壁上突出石泉10餘處,形狀似乳房下垂。石乳上苔蘚茸結,泉水垂滴不斷,如斷線的珍珠緩緩瀉於下面的石池中。水質清例,飲之沁人心脾。
除蜂乳泉外,綿山還有景觀多處。如白雲庵、兔橋、鹿橋、地藏殿、柏龍、說法台、五龍墓、捨身岩等多處。這些名勝風光、古跡景觀都點綴於從龍頭寺到抱腹岩至捨身岩這條長達10公里山腰環行道路上。
⑼ 五月十九號綿山景點免費嗎
綿山
它地處汾河之陰,距介休市區20公里,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對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條支脈。 綿山,又稱介山,在介休城東南20公里處,山勢陡峭,多懸崖絕壁,蒼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優美,是省級風景名勝區。 綿山的景觀很多,有白雲庵、光岩寺、雲中寺、地藏殿、世姑廟、龍王廟、柏龍、說法台、棋盤石、五龍墓、捨身崖等。還有直徑1米的鐵鍋水,水從崖壁流入,滿而不溢,掬而飲之,味甚甘甜,叫做「一鍋泉」。泉之南有一「之」字形石級,行500米,即達溝底深谷,又有「石洞水」與周圍的青山怪石、奇樹山花相映成趣,使人賞心悅目。 綿山地勢險要,歷來兵家必爭。隋末唐初李世民曾在綿山下雀鼠谷大敗宋金剛,收降尉遲恭。一百二十回《水滸傳》留下了田虎帶領農民起義軍與官兵對壘的故事。綿山還記載有南宋有李武功、李實領導義軍抗擊金兵入侵的事跡。明末太原武總兵也曾依託綿山收復失地,以圖再起。抗戰初期,馮玉祥將軍所屬方振武部在綿山舉行了震驚中外的抗日誓師。之後介休縣長張德含、犧盟會特派員李志敏在綿山組建抗日民主政府,堅持了長期的敵後游擊戰爭。綿山又比其它名山多了一道「可藏甲上萬」和愛國主義的特殊風景線。
最佳季節:四季皆宜。綿山風景區游覽四季皆宜: 03——04月份春到綿山,回歸自然生態游 05——09月份尋幽探奇,消夏避暑游 10——11月份金秋紅葉、層林盡染,綿山萬紫千紅,美不勝收 12——02月份綿山暖冬遊,古老神奇的綿山同一景區溫差懸殊,水濤溝觀冰峰,玉柱擎天,龍脊嶺賞鮮花,山花爛漫。
建議遊玩:一天
門票:旺季(4月1日~10月31日):110.00元 淡季(11月1日~3月31日):90.00元
開放時間:8:00~19:00
地址:山西省介休城東南20公里處
綿山景區太大了,一天根本逛不完。建議遊玩兩至三日。過節如五一和十一去不是太明智的選擇,因為人太多了,買票排長隊,坐景區大巴排隊不說,還經常坐不上,要不滿座,要不中途站不停車。自駕去可能下高速就開堵了。幾公里長龍排到停車場,可以花錢雇當地人走小路到停車場。費用大概50-100元。建議提前定去哪幾個景區,如水濤溝,棲賢谷,介神廟等,因為很多處景點都很大,且相距較遠,需乘坐景區公交。景區點各有特色,屬於開發比較成功的景點,去綿山玩大有收獲。可以坐火車到介休。出站往左走可以看見綠色的大巴去綿山, 五元一位。綿山的門票是一張卡,有時元的押金所以出來別忘了退卡。除了門票還有五元保險和五十的景點間汽車費。這個汽車是可以無限次做的,而且門票的有效期是五天。如果選擇在裡面住宿就可以自駕免費開車進去有了。其中主要景點有正果寺,棲賢谷,水濤溝等等。一天時間就只建議去這三個小景點。
⑽ 介休綿山好玩嗎一日游怎麼安排
綿山
它地處汾河之陰,距介休市區20公里,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對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條支脈。 綿山,又稱介山,在介休城東南20公里處,山勢陡峭,多懸崖絕壁,蒼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優美,是省級風景名勝區。 綿山的景觀很多,有白雲庵、光岩寺、雲中寺、地藏殿、世姑廟、龍王廟、柏龍、說法台、棋盤石、五龍墓、捨身崖等。還有直徑1米的鐵鍋水,水從崖壁流入,滿而不溢,掬而飲之,味甚甘甜,叫做「一鍋泉」。泉之南有一「之」字形石級,行500米,即達溝底深谷,又有「石洞水」與周圍的青山怪石、奇樹山花相映成趣,使人賞心悅目。 綿山地勢險要,歷來兵家必爭。隋末唐初李世民曾在綿山下雀鼠谷大敗宋金剛,收降尉遲恭。一百二十回《水滸傳》留下了田虎帶領農民起義軍與官兵對壘的故事。綿山還記載有南宋有李武功、李實領導義軍抗擊金兵入侵的事跡。明末太原武總兵也曾依託綿山收復失地,以圖再起。抗戰初期,馮玉祥將軍所屬方振武部在綿山舉行了震驚中外的抗日誓師。之後介休縣長張德含、犧盟會特派員李志敏在綿山組建抗日民主政府,堅持了長期的敵後游擊戰爭。綿山又比其它名山多了一道「可藏甲上萬」和愛國主義的特殊風景線。
最佳季節:四季皆宜。綿山風景區游覽四季皆宜: 03——04月份春到綿山,回歸自然生態游 05——09月份尋幽探奇,消夏避暑游 10——11月份金秋紅葉、層林盡染,綿山萬紫千紅,美不勝收 12——02月份綿山暖冬遊,古老神奇的綿山同一景區溫差懸殊,水濤溝觀冰峰,玉柱擎天,龍脊嶺賞鮮花,山花爛漫。
建議遊玩:一天
門票:旺季(4月1日~10月31日):110.00元 淡季(11月1日~3月31日):90.00元
開放時間:8:00~19:00
地址:山西省介休城東南20公里處
綿山景區太大了,一天根本逛不完。建議遊玩兩至三日。過節如五一和十一去不是太明智的選擇,因為人太多了,買票排長隊,坐景區大巴排隊不說,還經常坐不上,要不滿座,要不中途站不停車。自駕去可能下高速就開堵了。幾公里長龍排到停車場,可以花錢雇當地人走小路到停車場。費用大概50-100元。建議提前定去哪幾個景區,如水濤溝,棲賢谷,介神廟等,因為很多處景點都很大,且相距較遠,需乘坐景區公交。景區點各有特色,屬於開發比較成功的景點,去綿山玩大有收獲。可以坐火車到介休。出站往左走可以看見綠色的大巴去綿山, 五元一位。綿山的門票是一張卡,有時元的押金所以出來別忘了退卡。除了門票還有五元保險和五十的景點間汽車費。這個汽車是可以無限次做的,而且門票的有效期是五天。如果選擇在裡面住宿就可以自駕免費開車進去有了。其中主要景點有正果寺,棲賢谷,水濤溝等等。一天時間就只建議去這三個小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