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免費資訊 > 華佗絕脈又如何免費閱讀

華佗絕脈又如何免費閱讀

發布時間:2022-07-14 02:06:31

① 求《後漢書 。華佗傳》原文及譯文

華佗傳》原文: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一名旉。游學徐土,兼通數經。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曉養性之術,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又精方葯,其療疾,合湯不過數種,心解分劑,不復稱量,煮熟便飲,語其節度,捨去輒愈。若當灸,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除。若當針,亦不過一兩處,下針言:「當引某許,若至,語人。」病者言「已到」,應便拔針,病亦行差。若病結積在內,針葯所不能及,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縫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間,即平復矣。
府吏兄尋、李延共止,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佗曰:「尋當下之,延當發汗。」或難其異。佗曰:「尋外實,延內實,故治之宜殊。」即各與葯,明旦並起。
佗行道,見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車載欲往就醫。佗聞其呻吟,駐車往視,語之曰:「向來道邊有賣餅家,蒜齏大酢,從取三升飲之,病自當去。」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縣車邊,欲造佗。佗尚未還,小兒戲門前,逆見,自相謂曰:「似逢我公,車邊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見佗北壁縣此蛇輩約以十數。
陵太守陳登得病,胸中煩懣,面赤不食。佗脈之曰:「府君胃中有蟲數升,欲成內疽,食腥物所為也。」即作湯二升,先服一升,斯須盡眼之。食頃,吐出三升許蟲,赤頭皆動,半身是生魚膾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後三期當發,遇良醫乃可濟救。」依期果發動,對佗不在,如言而死。
太祖聞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頭風,每發,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差。……佗之絕技,凡此類也。
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後太祖親理,得病篤重,使佗專視。佗曰:「此近難濟,恆事攻治,可延歲月。」佗久遠家思歸,因曰:「當得家書,方欲暫還耳。」到家,辭以妻病,數乞期不反。太祖累書呼,又敕郡縣發遣。佗恃能厭食事,猶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檢: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送之。於是傳付許獄,考驗首服。苟彧請曰:「佗術實工,人命所縣,宜含宥之。」太祖曰:「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遂考竟佗,佗臨死,出一卷書與獄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強,索火燒之。佗死後,太祖頭風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及後愛子倉舒病困,太祖嘆曰:「吾悔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
廣陵吳普、彭城樊阿皆從佗學。普依准佗治,多所全濟。佗語普曰:「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頸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並利蹄足,以當導引。體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體輕便,腹中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餘,耳目聰明,齒牙完堅。阿善針術。凡醫咸言背及胸藏之間不可妄針,針之不過四分,而阿針背入一二寸,巨闕胸藏針下五六寸,而病輒皆瘳。阿從佗求可服食益於人者,佗授以漆葉青黏散。漆葉屑一升,青黏屑十四兩,以是為率,言久服去三蟲,利五藏,輕體,使人頭不白。阿從其言,壽百餘歲。漆葉處所而有,青黏生於豐、沛、彭城及朝歌雲。

② 《三國志》中《華佗傳》全文及解釋 急急急

佗字元化,沛國[1]譙[2]人也,一名�[3]。游學徐土[4],兼通數經。沛相[5]陳珪舉孝廉[6],太尉[7]黃琬辟[8],皆不就。曉養性[9]之術,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又精方葯,其療疾,合湯不過數種,心解分劑[10],不復稱量,?熟便飲,語其節度[11],捨去輒愈。若當灸,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12],病亦應除。若當針,亦不過一兩處,下針言「當引某許[13],若至,語人」。病者言「已到」,應便拔針,病亦行差[14]。若病結積在內,針葯所不能及,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15],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16],縫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間,即平復矣。

故甘陵[17]相夫人有娠六月,腹痛不安,佗視脈,曰:「胎已死矣。」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左則男,在右則女。人雲「在左」。於是為湯下之,果下男形,即愈。

縣吏尹世苦四支[18]煩,口中乾,不欲聞人聲,小便不利。佗曰:「試作熱食,得汗則愈;不汗,後三日死。」即作熱食而不汗出,佗曰:「藏氣[19]已絕於內,當啼泣而絕。」果如佗言。

府吏兒尋[20]、李延共止,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佗曰:「尋當下之,延當發汗。」或難其異,佗曰:「尋外實,延內實,故治之宜殊。」即各與葯,明旦並起。

鹽瀆[21]嚴昕與數人共候佗,適至,佗謂昕曰:「君身中佳否?」昕曰:「自如常。」佗曰:「君有急病見於面,莫多飲酒。」坐畢歸,行數里,昕卒[22]頭眩墮車,人扶將還,載歸家,中宿[23]死。

故督郵[24]頓子獻得病已差,詣佗視脈,曰:「尚虛,未得復,勿為勞事[25],御內即死。臨死,當吐舌數寸。」其妻聞其病除,從百餘里來省之,止宿交接,中間三日發病,一如佗言。

督郵徐毅得病,佗往省之。毅謂佗曰:「昨使醫曹吏[26]劉租針胃管訖,便苦咳嗽,欲拏不安。」佗曰:「刺不得胃管,誤中肝也,食當日減,五日不救。」遂如佗言。

東陽[27]陳叔山小男二歲得疾,下利常先啼,日以羸困。問佗,佗曰:「其母懷軀,陽氣內養,乳中虛冷,兒得母寒,故令不時愈。」佗與四物女宛丸,十日即除。

彭城夫人夜之?,蠆螫其手,呻吟無賴[28]。佗令溫湯近熱,漬手其中,卒可得寐,但旁人數為易湯,湯令暖[29]之,其旦即愈。

軍吏梅平得病,除名還家,家居廣陵[30],未至二百里,止親人舍。有頃。佗偶至主人許,主人令佗視平,佗謂平曰:「君早見我,可不至此。今疾已結[31],促去可得與家相見,五日卒。」應時歸,如佗所刻[32]。

佗行道,見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車載欲往就醫。佗聞其呻吟,駐車往視,語之曰:「向來道邊有賣餅家蒜齏大酢[33],從取三升飲之,病自當去。」即如佗言,立吐濘[34]一枚,縣車邊,欲造佗。佗尚未還,小兒戲門前,逆見,自相謂曰:「似逢我公[35],車邊病是也[36]。」疾者前入坐,見佗北壁縣此濘輩約以十數。

又有一郡守病,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殺佗。郡守子知之,屬使勿逐。守瞋恚[37]既甚,吐黑血數升而愈。

又有一士大夫不快[38],佗雲:「君病深,當破腹取。然君壽亦不過十年,病不能殺君,忍病十歲,壽俱當盡,不足故[39]自刳裂。」士大夫不耐痛癢,必欲除之。佗遂下手,所患尋差,十年竟死。

廣陵太守陳登得病[40],胸中煩懣[41],面赤不食。佗脈之曰:「府君[42]胃中有蟲數升,欲成內疽[43],食腥物所為也。」即作湯二升,先服一升。斯須[44]盡服之,食頃。吐出三升許蟲,赤頭皆動,半身是生魚膾[45]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後三期[46]當發,遇良醫乃可濟救。」依期[47]果發動,時佗不在,如言而死。

太祖[48]聞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頭風[49],每發,心亂目眩,佗針鬲[50],隨手而差。

李將軍妻病甚,呼佗視脈。曰:「傷娠而胎不去。」將軍言:「聞實傷娠[51],胎已去矣。」佗曰:「案脈,胎未去也。」將軍以為不然。佗捨去,婦稍小差。百餘日復動,更呼佗,佗曰:「此脈故事[52]有胎。前當生兩兒,一兒先出,血出甚多,後兒不及生;母不自覺,旁人亦不寤,不復迎,遂不得生。胎死,血脈不復歸[53],必燥著[54]母脊,故使多脊痛。今當與湯,並針一處,此死胎必出。」湯針既加,婦痛急如欲生者。佗曰:「此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宜使人探之。」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色黑,長可尺所[55]。

佗之絕技,凡此類也。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56],意常自悔。後太祖親理,得病篤重,使佗專視。佗曰:「此近難濟[57],恆事攻治,可延歲月。」佗久遠家思歸,因曰:「當得家書,方欲暫還耳。」到家,辭以妻病,數乞期不反。太祖累書呼,又敕郡縣發遣[58],佗恃能厭食事[59],猶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檢;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60]送之。於是傳付[61]許獄,考驗首服[62]。荀彧[63]請曰:「佗術實工[64],人命所縣,宜含宥之[65]。」太祖曰:「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遂考竟[66]佗。佗臨死,出一卷書與獄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強[67],索火燒之。佗死後,太祖頭風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及後愛子倉舒[68]病困,太祖嘆曰:「吾悔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69]。」

初,軍吏李成苦欬嗽,晝夜不寤[70],時吐膿血,以問佗。佗言:「君病腸癰[71],欬之所吐,非從肺來也。與君散兩錢,當吐二升余膿血訖,快[72]自養,一月可小起[73],好自將愛[74],一年便健。十八歲當一小發,服此散,亦行復差。若不得此葯,故[75]當死。」復與兩錢散,成得葯去。五六歲,親中人有病如成者,謂成曰:「卿今強健,我欲死,何忍無急去葯,以待不祥?先持貸我,我差,為卿從華佗更索。」成與之。已故[76]到譙,適值佗見收,��不忍從求。後十八歲,成病竟發,無葯可服,以至於死。

廣陵吳普、彭城[77]樊阿皆從佗學。普依准[78]佗治,多所全濟[79]。佗語普曰:「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80]則谷氣[81]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82],熊頸鴟顧[83],引挽[84]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85]: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沫[86],五曰鳥,亦以除疾,並利蹄足[87],以當導引。體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沾濡汗出,因上著粉[88],身體輕便,腹中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餘,耳目聰明,齒牙完堅。阿善針術。凡醫咸言背及胸藏之間不可妄針,針之不過四分,而阿針背入一二寸,巨闕[89]胸藏針下五六寸,而病輒皆瘳[90]。阿從佗求可服食益於人者,佗授以漆葉青黏散[91]。漆葉屑一升,青黏屑十四兩,以是為率[92],言久服去三蟲[93],利五藏,輕體,使人頭不白。阿從其言,壽百餘歲。漆葉處所[94]而有,青黏生於豐、沛、彭城及朝歌雲。

【說明】

本文記載了「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的華佗,因不願繼續為曹操診疾而慘遭殺害,終其一生的生平事慫。文章通過一系列的事例,稱贊華佗精湛的醫技,如其擅長的二大醫技,一是利用針炙療法治病;二是令病人飲其自創的麻沸散,使之醉後無覺,再行刳割療疾,具有神效,後被尊為「外科鼻祖」。明‧陳嘉謨《本草蒙荃》引《歷代名醫圖贊》中的一詩雲:「魏有華佗,設立瘡科」。至於「五禽之戲」則是華佗觀察虎、鹿、熊、猿、鳥五種禽獸的特徵動作所創立的一套醫療體操,使全身肌肉得以舒展,發汗除疾,並使手腳輕便靈活。

全文敘事簡潔,每一段落皆見作者對華佗醫技的贊揚,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一代神醫的肖像。
譯文:

華佗字元化,是沛國譙縣人,又名旉。曾在徐州地區漫遊求學,通曉幾種經書。沛國相陳硅推薦他為孝廉,太尉黃琬徵召他任職,他都不就任。華佗懂得養生之道,當時的人們認為他年齡將近一百歲,可外表看上去還象壯年人一樣。又精通醫方葯物,他治病時,配製湯葯不過用幾味葯,心裡掌握著葯物的分量、比例,用不著再稱量,把葯煮熱,就讓病人服飲,同時告訴服葯的禁忌或注意事項,等到華佗一離開,病人也就好了。如果需要灸療,也不過一兩個穴位,每個穴位不過燒灸七、八根艾條,病痛也就應手消除。如果需要針療,也不過扎一兩個穴位,下針時對病人說:「針刺感應應當延伸到某處,如果到了,請告訴我。」當病人說「已經到了」,隨即起針,病痛很快就痊癒了。如果病患集結郁積在體內,扎針吃葯的療效都不能奏效,應須剖開割除的,就飲服他配製的「麻沸散」,一會兒病人就如醉死一樣,毫無知覺,於是就開刀切除患處,取出結積物。病患如果在腸中,就割除腸子病變部分,洗凈傷口和易感染部分,然後縫好腹部刀口,用葯膏敷上,四五天後,病就好了,不再疼痛。開刀時,病人自己並不感到疼痛,一個月之內,傷口便癒合復原了。

府中官吏倪尋、李延同時來就診,都頭痛發燒,病痛的症狀正相同。華佗卻說:「倪尋應該把病邪瀉下來,李延應當發汗驅病。」有人對這兩種不同療法提出疑問。華佗回答說:「倪尋是外實症,李延是內實症,所以治療他們也應當用不同的方法。」馬上分別給兩人服葯,等第二天一早兩人一同病好起床了。

一天,華佗走在路上,看見有個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吃東西卻不能下咽,家裡人用車載著他去求醫。華佗聽到病人的呻吟聲,就停車去診視,告訴他們說:「剛才我來的路邊上有家賣餅的,有蒜泥和大醋,你向店主買三升來吃,病痛自然會好。」他們馬上照華佗的話去做,病人吃下後立即吐出一條蛇一樣的蟲,他們把蟲懸掛在車邊,到華佗家去拜謝。華佗還沒有回家,他的兩個孩子在門口玩耍,迎面看見他們,小孩相互告訴說:「象是遇到咱們的父親了,車邊掛著的『病』就是證明。」病人上前進屋坐下,看到華佗屋裡北面牆上懸掛著這類寄生蟲的標本大約有十幾條。

廣陵郡太守陳登得了病,心中煩躁鬱悶,臉色發紅,不想吃飯。華佗為他切脈說:「您胃中有好幾升蟲,將在腹內形成毒瘡,是吃生腥魚、肉造成的。」馬上做了二升葯湯,先喝一升,一會兒把葯全部喝了,過了一頓飯的功夫,陳登吐出了約摸三升小蟲,小蟲赤紅色的頭都會動,一半身體還是生魚膾,病痛也就好了。華佗說:「這種病三年後該會復發,碰到良醫才以救活。」按照預計的時間果然舊病復發,當時華佗不在,正如華佗預言的那樣,陳登終於死了。

曹操聽說華佗善治病,就把他召去,讓他常守在身邊。曹操被腦神經痛所苦,每當發作,就精神煩亂,眼睛昏花。華佗只要針刺膈俞穴,應手而愈。……

華佗卓絕的醫技,大都象以上所說的那樣。然而他本是讀書人,卻被人看成是以醫術為職業的,心裡常感懊悔。後來曹操親自處理國事,病情更加嚴重,就讓華佗專門為他個人看病。華佗說:「這病近乎難以治好,不斷地進行治療,可以延長一些壽命。」華佗長期遠離家鄉,想回去看看,就對曹操說:「剛才收到家中來信,正想短時回家一趟呢。」到家後,用妻子有病為借口來推託,多次請求延長假期不肯回來。曹操幾次用書信召他,又命令郡縣派人遣送華佗返回。華佗自恃有才能,厭惡吃侍候人的飯,還是不上路。曹操很生氣,派人前往查看:如果他妻子確實生病,就賜贈四十斛小豆,放寬假期;如果他虛假欺騙,就逮捕押送他回來。因此把華佗遞解交付許昌監獄,拷問要他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說:「華佗的醫術確實高明,關系著人的生命安危,應該寬容赦免他。」曹操說:「不用擔心,天下會沒有這種無能鼠輩嗎?」終於判決了華佗死罪。華佗臨死前,拿出一卷醫書給守獄的官吏,說:「這書可以用來救活人。」獄吏害怕觸犯法律不敢接受,華佗也不勉強,討火來把書燒掉了。華佗死了以後,曹操腦神經痛仍舊沒有好。曹操說:「華佗本來能夠治好這種病。這小子有意留著我的病根,想藉此來抬高自己的地位,既然如此,如果我不殺掉他,他最終也不會替我斷掉這病根的。」直到後來他的愛子倉舒病危,曹操才感嘆地說:「我後悔殺了華佗,使這個兒子活活地死去了。」

廣陵人吳普、彭城人樊阿都曾跟華佗學過醫。吳普遵照華佗的醫術治病,許多人被治好救活了。華佗對吳普說:「人的身體應該得到運動,只是不應當過度罷了。運動後水谷之氣才能消化,血脈環流通暢,病就不會發生,比如轉動著的門軸不會腐朽就是這樣。因此以前修仙養道的人常做「氣功」之類的鍛煉,他們摹仿熊攀掛樹枝和鴟鷹轉頸顧盼,舒腰展體,活動關節,用來求得延年益壽。我有一種鍛煉方法,叫做「五禽戲」,一叫虎戲,二叫鹿戲,三叫熊戲,四叫猿戲,五叫鳥戲,也可以用來防治疾病,同時可使腿腳輕便利索,用來當作「氣功」。身體不舒服時,就起來做其中一戲,流汗浸濕衣服後,接著在上面搽上爽身粉,身體便覺得輕松便捷,腹中想吃東西了。」吳普施行這種方法鍛煉,活到九十多歲時,聽力和視力都很好,牙齒也完整牢固。樊阿精通針療法。所有的醫生都說背部和胸部內臟之間不可以亂扎針,即使下針也不能超過四分深,而樊阿針刺背部穴位深到一二寸,在胸部的巨闕穴扎進去五六寸,而病常常都被治好。樊阿向華佗討教可以服用而且對人體有好處的葯方,華佗便拿「漆葉青黏散」教給他。葯方用漆葉的碎屑一升,青黏碎屑十四兩,按這個比例配製,說是長期服用此葯能打掉三種寄生蟲,對五臟有利,使身體輕便,使人的頭發不會變白。樊阿遵照他的話去做,活到一百多歲。漆葉到處都有,青黏據說生長在豐、沛、彭城和朝歌一帶。

③ 華佗傳 故事梗概

華佗字元化,沛國[1 華佗像
]譙[2]人也,一名?[3]。游學徐土[4],兼通數經。沛相[5]陳珪舉孝廉[6],太尉[7]黃琬辟[8],皆不就。曉養性[9]之術,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又精方葯,其療疾,合湯不過數種,心解分劑[10],不復稱量,?熟便飲,語其節度[11],捨去輒愈。若當灸,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12],病亦應除。若當針,亦不過一兩處,下針言「當引某許[13],若至,語人」。病者言「已到」,應便拔針,病亦行差[14]。若病結積在內,針葯所不能及,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15],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16],縫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間,即平復矣。 故甘陵[17]相夫人有娠六月,腹痛不安,佗視脈,曰:「胎已死矣。」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左則男,在右則女。人雲「在左」。於是為湯下之,果下男形,即愈。 縣吏尹世苦四支[18]煩,口中乾,不欲聞人聲,小便不利。佗曰:「試作熱食,得汗則愈;不汗,後三日死。」即作熱食而不汗出,佗曰:「藏氣[19]已絕於內,當啼泣而絕。」果如佗言。 府吏兒尋[20]、李延共止,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佗曰:「尋當下之,延當發汗。」或難其異,佗曰:「尋外實,延內實,故治之宜殊。」即各與葯,明旦並起。 鹽瀆[21]嚴昕與數人共候佗,適至,佗謂昕曰:「君身中佳否?」昕曰:「自如常。」佗曰:「君有急病見於面,莫多飲酒。」坐畢歸,行數里,昕卒[22]頭眩墮車,人扶將還,載歸家,中宿[23]死。 故督郵[24]頓子獻得病已差,詣佗視脈,曰:「尚虛,未得復,勿為勞事[25],御內即死。臨死,當吐舌數寸。」其妻聞其病除,從百餘里來省之,止宿交接,中間三日發病,一如佗言。 督郵徐毅得病,佗往省之。毅謂佗曰:「昨使醫曹吏[26]劉租針胃管訖,便苦咳嗽,欲拏不安。」佗曰:「刺不得胃管,誤中肝也,食當日減,五日不救。」遂如佗言。 東陽[27]陳叔山小男二歲得疾,下利常先啼,日以羸困。問佗,佗曰:「其母懷軀,陽氣內養,乳中虛冷,兒得母寒,故令不時愈。」佗與四物女宛丸,十日即除。 彭城夫人夜之?,蠆螫其手,呻吟無賴[28]。佗令溫湯近熱,漬手其中,卒可得寐,但旁人數為易湯,湯令暖[29]之,其旦即愈。 軍吏梅平得病,除名還家,家居廣陵[30],未至二百里,止親人舍。有頃。佗偶至主人許,主人令佗視平,佗謂平曰:「君早見我,可不至此。今疾已結[31],促去可得與家相見,五日卒。」應時歸,如佗所刻[32]。 佗行道,見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車載欲往就醫。佗聞其呻吟,駐車往視,語之曰:「向來道邊有賣餅家蒜齏大酢[33],從取三升飲之,病自當去。」即如佗言,立吐濘[34]一枚,縣車邊,欲造佗。佗尚未還,小兒戲門前,逆見,自相謂曰:「似逢我公[35],車邊病是也[36]。」疾者前入坐,見佗北壁縣此濘輩約以十數。 又有一郡守病,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殺佗。郡守子知之,屬使勿逐。守瞋恚[37]既甚,吐黑血數升而愈。 又有一士大夫不快[38],佗雲:「君病深,當破腹取。然君壽亦不過十年,病不能殺君,忍病十歲,壽俱當盡,不足故[39]自刳裂。」士大夫不耐痛癢,必欲除之。佗遂下手,所患尋差,十年竟死。 廣陵太守陳登得病[40],胸中煩懣[41],面赤不食。佗脈之曰:「府君[42]胃中有蟲數升,欲成內疽[43],食腥物所為也。」即作湯二升,先服一升。斯須[44]盡服之,食頃。吐出三升許蟲,赤頭皆動,半身是生魚膾[45]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後三期[46]當發,遇良醫乃可濟救。」依期[47]果發動,時佗不在,如言而死。 太祖[48]聞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頭風[49],每發,心亂目眩,佗針鬲[50],隨手而差。 李將軍妻病甚,呼佗視脈。曰:「傷娠而胎不去。」將軍言:「聞實傷娠[51],胎已去矣。」佗曰:「案脈,胎未去也。」將軍以為不然。佗捨去,婦稍小差。百餘日復動,更呼佗,佗曰:「此脈故事[52]有胎。前當生兩兒,一兒先出,血出甚多,後兒不及生;母不自覺,旁人亦不寤,不復迎,遂不得生。胎死,血脈不復歸[53],必燥著[54]母脊,故使多脊痛。今當與湯,並針一處,此死胎必出。」湯針既加,婦痛急如欲生者。佗曰:「此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宜使人探之。」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色黑,長可尺所[55]。 佗之絕技,凡此類也。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56],意常自悔。後太祖親理,得病篤重,使佗專視。佗曰:「此近難濟[57],恆事攻治,可延歲月。」佗久遠家思歸,因曰:「當得家書,方欲暫還耳。」到家,辭以妻病,數乞期不反。太祖累書呼,又敕郡縣發遣[58],佗恃能厭食事[59],猶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檢;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60]送之。於是傳付[61]許獄,考驗首服[62]。荀彧[63]請曰:「佗術實工[64],人命所縣,宜含宥之[65]。」太祖曰:「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遂考竟[66]佗。佗臨死,出一卷書與獄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強[67],索火燒之。佗死後,太祖頭風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及後愛子倉舒[68]病困,太祖嘆曰:「吾悔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69]。」 初,軍吏李成苦欬嗽,晝夜不寤[70],時吐膿血,以問佗。佗言:「君病腸癰[71],欬之所吐,非從肺來也。與君散兩錢,當吐二升余膿血訖,快[72]自養,一月可小起[73],好自將愛[74],一年便健。十八歲當一小發,服此散,亦行復差。若不得此葯,故[75]當死。」復與兩錢散,成得葯去。五六歲,親中人有病如成者,謂成曰:「卿今強健,我欲死,何忍無急去葯,以待不祥?先持貸我,我差,為卿從華佗更索。」成與之。已故[76]到譙,適值佗見收,??不忍從求。後十八歲,成病竟發,無葯可服,以至於死。 廣陵吳普、彭城[77]樊阿皆從佗學。普依准[78]佗治,多所全濟[79]。佗語普曰:「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80]則谷氣[81]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82],熊頸鴟顧[83],引挽[84]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85]: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沫[86],五曰鳥,亦以除疾,並利蹄足[87],以當導引。體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沾濡汗出,因上著粉[88],身體輕便,腹中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餘,耳目聰明,齒牙完堅。阿善針術。凡醫咸言背及胸藏之間不可妄針,針之不過四分,而阿針背入一二寸,巨闕[89]胸藏針下五六寸,而病輒皆瘳[90]。阿從佗求可服食益於人者,佗授以漆葉青黏散[91]。漆葉屑一升,青黏屑十四兩,以是為率[92],言久服去三蟲[93],利五藏,輕體,使人頭不白。阿從其言,壽百餘歲。漆葉處所[94]而有,青黏生於豐、沛、彭城及朝歌雲。
編輯本段說明
本文記載了「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的華佗,因不願繼續為曹操診疾而慘遭殺害,終其一生的生平事慫。文章通過一系列的事例,稱贊華佗精湛的醫技,如其擅長的二大醫技,一是利用針炙療法治病;二是令病人飲其自創的麻沸散,使之醉後無覺,再行刳割療疾,具有神效,後被尊為「外科鼻祖」。明?陳嘉謨《本草蒙荃》引《歷代名醫圖贊》中的一詩雲:「魏有華佗,設立瘡科」。至於「五禽之戲」則是華佗觀察虎、鹿、熊、猿、鳥五種禽獸的特徵動作所創立的一套醫療體操,使全身肌肉得以舒展,發汗除疾,並使手腳輕便靈活。 全文敘事簡潔,每一段落皆見作者對華佗醫技的贊揚,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一代神醫的肖像。
編輯本段華佗傳翻譯
【譯文】 華佗字元化,是沛國譙縣人,又名敷。離開家鄉,到徐州地區求學,通曉數種經書(指《詩》、《書》、《易》、《春秋》等儒家經典)。沛國的相陳圭推薦他為孝廉,太尉黃琬徵召任用,(他)都不去就任。(華佗)懂得養生的方法,當時的人們認為他年齡將近一百歲,可外表看上去還象青壯年的容貌。又精通醫方醫葯,他治病時,配製湯葯不過用幾味葯,心裡明了葯物的分量、比例,用不著再稱量,把葯煮熟就讓病人服飲,告訴病人服葯的禁忌及注意事項,(華佗)離開後,病就痊癒了。如果需要灸療,也不過一兩個穴位,每個穴位不過燒灸七、八根艾條,病痛就應手消除。如果需要針療,也不過扎一兩個穴位,下針時(對病人)說:「(針刺感應)應當延伸到某處,如果到了,告訴我。」當病人說「已經到了」,應聲便起針,病痛很快就痊癒了。如果病患集結郁積在體內,扎針吃葯的療效都不能奏效,應須剖開割去的,就飲服他配製的「麻沸散」,一會兒(病人)便如醉死一樣,毫無知覺,於是開刀後取出結積物。病患如果在腸中,就割除腸子患病部位,清洗傷口及感染部位,縫合刀口用葯膏敷上,四五天後,病好了,不再疼痛,病人自己也不覺得,一個月之內,傷口便癒合復原了。 原來的甘陵(諸侯國名)相的夫人有孕六個月了,腹痛不安,華佗察看脈搏,說:「胎兒死了。」派人用手摸知道所在位置,在左邊則為男嬰,在右邊則為女嬰。人說「在左邊」,於是喂湯葯流產它,果然產下男嬰形狀,隨即痊癒。 縣吏尹世苦手和腳燥熱,口中乾燥,不想聽到人聲,小便不順暢。華佗說:「試著做吃熱食,出汗則痊癒;不出汗,此後三日內死亡。」立即做吃熱食而不出汗,華佗說:「五臟的元氣已斷絕在體內,當呼叫哭泣而死亡。」果然如華佗所言。 郡守府中的官吏倪尋、李延同時到來(就診),都頭痛發燒,病痛的症狀正相同。華佗卻說:「倪尋應該把病它下來,李延應當發汗。」有人對這兩種不同療法提出疑問。華佗回答說:「倪尋是外實症,李延是內實症,所以治療它們應當不同。」馬上分別給兩人服葯,次日早晨兩人一同起來(即都已病癒,行動自如了)。 鹽瀆(地名,東漢屬廣陵郡,今江蘇鹽城市西北)嚴昕與數人一起探問華佗,剛剛來到,佗對昕說:「您(感覺)體內好嗎?」嚴昕說:「自己(覺得)跟平常一樣。」華佗說:「您有急病反映在臉色上不要多喝酒。」坐完回去,行了幾里,嚴昕突然頭腦眩暈,眼發話,看不清楚,墜落車下,人們攙扶他返回,乘車回家,第二夜死去。 原來的督郵(官名,為漢代郡守佐吏,掌管督察糾舉所轄各縣違法之事)頓子獻得病已痊癒,到華佗(那裡)察看脈搏,說:「還是有虛症,還沒有康復,不要做致人疲勞的事,與女子交合馬上就死。臨死時,會吐舌數寸。」他的妻子聽說他的病除掉了,從百里外來看他完他,停宿性交,間隔三日病發,完全像華佗說的那樣。 督郵徐毅得病,華佗前去看望他。徐毅對華佗說:「昨天讓官府內負責醫療的小官吏劉租針刺胃部終了,便(感到)味苦咳嗽,想要躺下不安寧。」華佗說:「針刺未及胃部,誤中肝臟了,食量應會日益減少,過五日不能挽救。」接著像華佗所說的那樣。 東陽(縣名)陳叔山的小兒子二歲,得了病,腹瀉,常在早間啼哭,一天天地瘦弱疲睏。詢問華佗,華佗說:「他的母親懷孕,陽氣生養於體內,未能達到體表,致使乳汁氣虛偏冷,孩子得到母親的寒氣,所以使他不能應時而痊癒。」華佗給他四物女宛丸(丸葯名),十日即病除。 彭城有位夫人夜裡到廁所去,蠍子蟄了她的手,呻吟呼叫沒有辦法。華佗讓溫湯水在旁邊煮熱,浸手在裡面,終於可以睡著,但旁邊的人屢次為她換熱水,湯要令其溫暖病手,次天早晨就痊癒了。 軍隊中的小吏梅平得了病,被去名籍後回家,家居住在廣陵(郡名),沒有到二百里,留宿在親戚家中。一會兒,華佗偶然到了主人許家,主人請華佗察看梅平,華佗對梅平說:「您早遇到我,可以不到這種地步。如今疾病已經凝積,趕快回去可以和家人相見,五日後命終。」按時回去,正如華佗所說的時間。 華佗行在路上,看見一個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吃東西卻吃不下,家裡人用車載著他去求醫。華佗聽到病人的呻吟聲,車馬停止去診視,告訴他們說:「剛才我來的路邊上有家賣餅的,有蒜泥和大醋,你向店主買三升來吃,病痛自然會好。」他們馬上照華佗的話去做,病人吃下後立即吐出蛇(這里指一種寄生蟲)一條,把蟲懸掛在車邊,想到華佗家去(拜謝)。華佗還沒有回家,他的兩個孩子在門口玩耍,迎面看見他們,小孩相互告訴說:「像是遇見咱們的祖公了,車邊掛著的『病』就是證明啦。」病人上前進屋坐下,看到華佗屋裡北面牆上懸掛著這類寄生蟲的標本大約有十幾條。 又有一名郡守得病,華佗認為這人極其憤怒就好了,於是多次接受他的禮品而不加以醫治;沒有多久棄他而去,留下書信辱罵他。郡守果然大怒,命人追趕捕殺華佗。郡守的兒子知道情況,囑咐使者不要追趕。郡守大怒得更厲害了,吐黑血數升而痊癒。 又有一士大夫不舒服,華佗說:「您病得嚴重,應當開腹取疾。然而您的壽命也不過十年,病不能使您死,忍病十年,壽命也就全到盡頭,不值得自己特意開刀。」士大夫不能忍受疼痛,發癢,一定要去除它。華佗隨即下手,所病不久痊癒,十年後終於死了。 廣陵郡太守陳登得了病,心中煩躁鬱悶,臉色發紅,不想吃飯。華佗為他切脈說:「您胃中有蟲好幾升,將在腹內形成內一種腫脹堅硬的毒瘡,是吃生魚、生肉造成的。」馬上做了二升葯湯,先喝一升,一會兒把葯全部喝了,過了一頓飯的功夫,吐出了約摸三升小蟲,小蟲赤紅色的頭都會動,一半身體還是生魚膾的模樣(膾:切得很細的魚肉),所受病痛也就好了。華佗說:「這種病三年後該會復發,碰到良醫才以救活。」華佗說:「這種病三年後該會復發,碰到良醫才以救活。」按照預計的時間果然舊病發作,當時華佗不在,正如華佗預言的那樣,陳登終於死了。 曹操聽說而召喚華佗,華佗常守在他身邊。曹操為頭痛病所苦,每當發作,就心情煩亂,眼睛眩暈。華佗只要針刺膈俞穴,應手而愈。 李將軍的妻子病得很嚴重,召喚華佗切脈,說:「胎兒收到傷害而不能去除。」將軍說:「聽說確實胎兒受到傷害,胎兒已經去除了。」華佗說:「切脈,胎兒沒有去除啊。」將軍以為不是這樣。華佗告辭離去,婦人稍微好些,百餘日後又發病,再召喚華佗,華佗說:「此脈相(按照)先例有胎兒。先前應該生兩個嬰兒,一個嬰兒先去除,血出得太多,後面的嬰兒沒有及時產下。母親自己沒感覺到,旁邊的人也沒有領悟。不再接生,於是不得生產。胎兒死了,血脈不能回復,必然乾燥附著他母親的脊背,因此造成許多脊背疼痛。如今應當施以湯葯,並針刺一處,這個死胎必定產下。」湯葯針刺施加後,婦人疼痛急著想要生產。華佗說:「這個死胎日久乾枯,不能自己出來,適宜派人掏取它。」果然得到一個死去的男嬰,手足完備,顏色發黑,長大約達到一尺。 華佗的卓絕醫技,大都像這些(指上文所述各病例)。然而他本是讀書人,以醫術養活自己(見:魏晉六朝時用於動詞前,有指代自己[第一人稱]的作用),心裡常感懊悔(按,中國封建社會中醫生屬於「方技」,被視為「賤業」,所以華佗時常「自悔」)。後來曹操親自處理(國事),得病沉重(篤:[病勢]沉重),讓華佗專為他個人治病。華佗說:「這病近於難以治好,不斷地進行治療,可以延長一些壽命。」華佗長期遠離家鄉,想回去看看,因此說:「剛才收到家中來信,正要短期回家一趟呢。」到家後,推託妻子有病,多次請求延長假期不回來。曹操多次用書信召喚,又下詔令郡縣征發遣送。華佗自恃有才能,厭惡吃侍候人的飯,還是不上路。曹操很生氣,派人前往查看:如果他妻子確實生病,就賜贈四十斛小豆,放寬假期;如果他虛假欺騙,就逮捕押送他回來。因此用傳車把華佗遞解交付許昌監獄,拷問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說:「華佗的醫術確實高明,關系著人的生命,應該包涵寬容他。」曹操說:「不用擔憂,天下會沒有這種無能鼠輩嗎?」終於拷問致死華佗。華佗臨死前,拿出一卷醫書給獄官,說:「這書可以用來救活人。」獄吏害怕觸犯法律不敢接受,華佗也不勉強,討取火來把書燒掉了。華佗死了以後,曹操腦神經痛沒有去除。曹操說:「華佗能治好這種病。這小子有意拖延我的病,不加根治,想藉此來抬高自己的地位,如果我不殺掉這小子,也終究不會替我斷掉這病根的。」直到後來他的愛子倉舒(曹沖的字)病危,曹操才感嘆地說:「我後悔殺了華佗,使這個兒子活活地死去了。」 當初,軍中小吏李成苦於咳嗽,早晚不能入睡,經常吐帶膿的血,因此詢問華佗。華佗說:「您的病是腸道癰疽濃腫,咳嗽所吐出來的,並非從肺里來。給您葯末兩錢,應當吐出二升余濃血,終了,能自己保養,一月可以小起,好好自己把握珍愛,一年便能健康。十八年當有一次小的發作,服用這個葯末,也將再痊癒;若無如果不得此葯,仍舊要死。」再給兩錢葯末。李成得到葯,走了五六年,親戚中有病似李成的人,對成說:「您如今強健,我要死了,怎麼人心沒危急隱藏葯物,以等待我不幸?先拿來借給我,我痊癒,為您向華佗再索要。」李成給了他。由於(這個)緣故到了譙地,正好趕上華佗驗明收下,忽略不願意再向華佗求葯。十八年後,李成病終於復發,無葯可服,以至於死去。 廣陵人吳普、彭城人樊阿都曾跟華佗學過醫。吳普依照華佗的醫術治病,許多人被治好救活了。華佗對吳普說:「人的身體應該得到運動,只是不應當疲憊罷了。運動則養分(谷氣:中醫術語,指飲食的精氣[即養分])才能消化,血脈環流通暢,病就不會發生,如同門戶的轉軸部分因轉動而不會腐朽一樣。因此古時的仙人常做「氣功」之類的鍛煉,摹仿熊懸掛(頸:通「經」,懸掛)樹枝和鷂鷹轉頭顧盼,伸展腰部軀體,使各個關節活動,用來求得不易衰老。我有一種鍛煉方法,叫做「五禽戲」,一叫虎戲,二叫鹿戲,三叫熊戲,四叫猿戲,五叫鳥戲,也可以用來防治疾病,都使腿腳輕便利索,可以當作導引之術。身體不舒服,起來做其中一種禽戲,浸濕衣服熱汗發出,接著在上面塗上爽身粉,身體便覺得輕松便捷,腹中想吃東西了。」吳普施行這種方法鍛煉,年紀到九十多歲時,聽力和視力都很好,牙齒完整而牢固。樊阿精通針療法。一般的醫生都說背部和胸部臟腑之間不可以亂扎針,即使下針也不能超過四分深,而樊阿針刺背部穴位深到一二寸,在胸部的巨闕穴扎進去五六寸,而病就都痊癒了。樊阿向華佗求取可以服用而對人體有好處的東西(葯物),華佗傳授給他「漆葉青黏散」:漆葉的粉末一升,青黏的粉末十四兩,按這個做比例,說是長期服用此葯能打掉三種寄生蟲(蛔蟲、赤蟲、蟯蟲),對五臟有利,使身體輕便,使人的頭發不會變白。樊阿遵照他的話去做,活到一百多歲。漆葉到處都有,青黏據說生長在豐、沛、彭城和朝歌一帶。

④ 華佗治病的故事

.據《三國志》記載,當時魏國丞相曹操患有「頭風眩」病,發病時頭部劇烈疼痛,每次都是華佗用針灸治好的,往往是針到病除。曹操想把華佗留在身邊當侍醫,華佗不願成為他個人的御醫,從而放棄為人民防病治病的機會,便借口「呆在許昌時間長了,思念故鄉」,「求還取方」而告假回家了。後來,曹操派人「累書呼之」,華佗借口「妻子有病」,拒絕回許昌為操治病,當操探知其妻並未病時,非常生氣,一怒之下,把華佗押回許昌處決了。華佗死後,埋葬在徐州王陵路,遺址至今尚存。

2.在周泰受重傷時,華佗醫好他,所以後來有人向曹操推薦華佗時就說「江東醫周泰者乎?」,後來關羽中毒箭,也是華佗幫他刮骨療傷,後來曹操得到風延病,有人推薦華佗,華佗說要用利斧劈開腦袋才可以,曹操以為他是要來為關羽報仇,所以把他抓起來處死。

3.無論內、外、婦、小兒各科的疾病,只見他用葯不過數種,針灸不過數處,多隨手而愈。華佗更善於區分不同病情和臟腑病位,對症施治,尤其特別擅長外科手術,他發明的「麻沸散」,更開創了世界麻醉葯物的先例。使患者以酒服下、失去知覺,再剖開腹腔、割除潰瘍,洗滌腐穢,用桑皮線縫合,塗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間康復。華佗的醫術是全面性的,近代西方學者並因此認為華佗是古代東方醫學的傑出代表者,堪與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相媲美。歐美全身麻醉外科手術的記錄始於十八世紀初,比華佗晚一千六百餘年。「世界葯學史」指出阿拉伯人使用麻葯可能是由中國傳去,因為「中國名醫華佗最精此術」

4.華佗本是士人,一身書生風骨。數度婉拒為官的薦舉,寧願手捏金箍鈴,在疾苦的民間奔走。行醫客旅中,起死回生無數。他看病不受症狀表象所惑,他用葯精簡,深諳身心交互為用。他並不濫用葯物。他重視預防保健,「治人於未病」,觀察自然生態,教人調息生命和諧。但對於病入膏肓的患者,則不加針葯,坦然相告。他的精湛醫術或許終將由現代科技趕上,是這種不貪富貴、看重生命的風范,使人懷念不已。

5.大家一定都看過三國演義!裡面有一則是他幫關羽割骨療傷之故事!這則故事不是華佗所為,但是的確有此事在當時發生!只不過是另有其人....怎麼說不是他做的呢?以下解析:
華佗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就已經被曹操殺掉了,而此事在正史中是擺在建安十九年(214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之間的事情所以華佗不可能幫關羽療傷!羅貫中果然是厲害呀!使用了移花接木這樣技巧....將不可能的事情將他成為可能的事情!這樣更突顯了華佗是多麼厲害的醫生!稱作神醫。果真是無庸置疑!
華佗一生治學嚴謹,處方用葯提倡少而精,每方不過幾味葯。在針灸時,他反對取穴過多,過雜。華佗沒有留下什麼專著,這是我國醫學的一個重大損失。據傳華佗臨死前,把記錄他一生行醫經驗的幾部書交給看守他的獄卒,獄卒畏法不受,華佗也不勉強他,就含淚把書燒了。華佗的豐富醫學經驗,就這樣湮沒了。

⑤ 《神醫華佗》作者陳壽文言文翻譯

一天,華佗走在路上,看見有個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吃東西卻不能下咽,家裡人用車載著他去求醫。華佗聽到病人的呻吟聲,就停車去診視,告訴他們說:「剛才我來的路邊上有家賣餅的,有蒜泥和大醋,你向店主買三升來吃,病痛自然會好。」他們馬上照華佗的話去做,病人吃下後立即吐出一條蛇一樣的寄生蟲,他們把蟲懸掛在車邊,到華佗家去拜謝。華佗還沒有回家,他的兩個孩子在門口玩耍,迎面看見他們,小孩相互告訴說:「像是遇到咱們的父親了,車邊掛著的『病』就是證明。」病人上前進屋坐下,看到華佗屋裡北面牆上懸掛著這類寄生蟲的標本大約有十幾條。

⑥ 求《後漢書 。華佗傳》原文及譯文

原文: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一名敷。游學徐土,兼通數經。沛相陳圭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曉養性之術,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又精方葯,其療疾,合湯不過數種,心解分劑,不復稱量,煮熟便飲,語其節度,捨去輒愈。

若當灸,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除。若當針,亦不過一兩處,下針言:「當引某許,若至,語人。」病者言「已到」,應便拔針,病亦行差。若病結積在內,針葯所不能及,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縫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間,即平復矣。

故甘陵相夫人有娠六月,腹痛不安,佗視脈,日:「胎巳死矣。」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左則男,在右則女。人雲「在左」,於是為湯下之,果下男形,即愈。

縣吏尹世苦四支煩,口中干,不欲聞人聲,小便不利。佗曰:「試作熱食,得汗則愈;不汗,後三日死。」即作熱食而不汗出,佗曰:「藏氣已絕於內,當啼泣而絕。」果如佗言。

府吏兄尋、李延共止,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佗曰:「尋當下之,延當發汗。」或難其異。佗曰:「尋外實,延內實,故治之宜殊。」即各與葯,明旦並起。

鹽瀆嚴昕與數人共候佗適至,佗謂昕曰:「君身中佳否?」昕曰:「自如常。」佗曰:「君有急病見於面,莫多飲酒。」坐畢歸,行數里,昕卒頭眩墮車,人扶將還,載歸家,中宿死。

故督郵頓子獻得病已差,詣佗視脈,曰:「尚虛,未得復,勿為勞事,御內即死。臨死,當吐舌數寸。」其妻聞其病除,從百餘里來省之,止宿交接,中間三日發病,一如佗言。

督郵徐毅得病,佗往省之。毅謂佗曰:「昨使醫曹吏劉租針胃管訖,便苦欬嗽,欲卧不安。」佗曰:「刺不得胃管,誤中肝也,食當日減,五日不救。」遂如佗言。

譯文:

華佗,字元化,是沛國譙縣人,又名華敷。曾經游學徐州,同時通曉數種儒家經典。曉得養生的方法,年將百歲,還像年輕人的樣子,當時人把他看成神仙。沛國的相陳珪舉薦他做孝廉,太尉黃琬也徵召他,他都不依從。

華佗精於治病,處方葯不過幾種;不需要用秤便能感覺出葯物的細小分量。針灸的地方也不過是幾處。如果病從裡面發生,針葯的力量達不到的,就叫病人先用酒服「麻沸散」。醉了以後,沒有知覺,繼而剖開腹部或背部,除去病毒集中的部分。如果在腸胃部分,那就切開腸胃洗滌,除去病毒,然後加以縫合,貼上神效的膏葯。四五天以後傷口癒合,一個月全部平復了。

華佗曾在路上行走,見有咽喉阻塞的人,因而告訴他說:「剛才路旁賣麵食的人家的浮萍很酸,可以喝它三升,病就會好。」就按華佗所說的那樣喝了萍齏,立刻吐出一條蟲來,掛在車上去拜訪華佗。這時華佗的小孩在門中游戲,迎面看見了,自言自語說:「一定是遇到我的父親,治好了他的病。」客人進了屋,回頭看見北面的牆壁上掛著十幾條蟲,才知道華佗是不同尋常的。

又有一個郡守長期病重,華佗認為如果讓病人大怒病就會痊癒。因此多收了他的錢財,而不出力治療,沒有多久,就丟開病人走了,還留下書信罵他。太守果然大怒,叫人追殺華佗,沒有趕上,因而非常氣憤,吐了幾升黑血就好了。

還有一位患者到華佗處求治,華佗說:「你的病太深了,需要剖腹。但你的壽命也不過十年,病在十年內也不會致死。」患者不能忍受病痛之苦,要求救治。於是華佗著手治療,果然十年後病亡。

曹操聽說華佗的醫術高明,就把他找來,讓他常侍在左右。曹操多年被頭痛眼花病所苦,華佗給他扎針,很快就好了。廣陵的太守陳登胸中煩悶,面赤,不思飲食。華佗切脈診斷後說:「您胃中有寄生蟲。將形成腫瘍,是過食腥物造成的。」

即煮取湯葯兩升,先服一升,稍停片刻,再服一升,一會工夫,吐出三升左右的寄生蟲,頭赤而動,半身像是切細的生魚絲,隨後病症消失。華佗說:「這個病三年後還會復發,能遇到好的醫生方可救治。」果然三年後疾病復發,當時華佗不在,病死。

有位姓李的將軍妻子病了,叫華佗來診治。華佗說:「是由於傷身流產後胎兒沒有離開母體。」將軍說近來確實傷了身孕,但胎兒已經離開母體。華佗說:「以脈象來說,確實是胎兒沒有離開母體。」李將軍不以為然。患者病情好轉百日余又復發,又請華佗醫治。

(6)華佗絕脈又如何免費閱讀擴展閱讀:

華佗(約145—208),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亳州譙城區)人,東漢醫學家,精內、婦、兒、針灸各科,尤其擅長外科。他曾用「麻沸散」麻醉病人後再實行剖腹手術,是世界醫學史上應用全身麻醉進行手術治療最早的醫學家。華佗對養生和預防保健尤為注重,並身體力行,編創一套「五禽戲」,仿鹿、熊、虎、猿、鳥的動作,時常操練,以強身除病。

本文記載了「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的華佗,因不願繼續為曹操診疾而慘遭殺害,終其一生的生平事跡。文章通過一系列的事例,稱贊華佗精湛的醫技,如其擅長的二大醫技,一是利用針炙療法治病;二是令病人飲其自創的麻沸散,使之醉後無覺,再行刳割療疾,具有神效,後被尊為「外科鼻祖」。

陳嘉謨《本草蒙荃》引《歷代名醫圖贊》中的一詩雲:「魏有華佗,設立瘡科」。至於「五禽之戲」則是華佗觀察虎、鹿、熊、猿、鳥五種禽獸的特徵動作所創立的一套醫療體操,使全身肌肉得以舒展,發汗除疾,並使手腳輕便靈活。

⑦ 《後漢書·華佗傳》譯文

1、譯文: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一名旉,游學徐土,兼通數經。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曉養性之術,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又精方葯,其療疾,合湯不過數種,心解分劑,不復稱量,煮熟便飲,語其節度,捨去,輒愈。若當灸,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除。

若當針,亦不過一兩處,下針言「當引某許,若至,語人」。病者言「已到」,應便拔針,病亦行差。若病結積在內,針葯所不能及,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縫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間,即平復矣。

故甘陵相夫人有娠六月,腹痛不安,佗視脈,曰:「胎已死矣。」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左則男,在右則女。人雲「在左」,於是為湯下之,果下男形,即愈。

縣吏尹世苦四支煩,口中乾,不欲聞人聲,小便不利。佗曰:「試作熱食,得汗則愈;不汗,後三日死。」即作熱食,而不汗出,佗曰:「藏氣已絕於內,當啼泣而絕。」果如佗言。

府吏兒尋、李延共止,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佗曰:「尋當下之,延當發汗。」或難其異,佗曰:「尋外實,延內實,故治之宜殊。」即各與葯,明旦並起。

鹽瀆嚴昕與數人共候佗,適至,佗謂昕曰:「君身中佳否?」昕曰:「自如常。」佗曰:「君有急病見於面,莫多飲酒。」坐畢歸,行數里,昕卒頭眩墮車,人扶將還,載歸家,中宿死。

故督郵頓子獻得病已差,詣佗視脈,曰:「尚虛,未得復,勿為勞事,御內即死。臨死,當吐舌數寸。」其妻聞其病除,從百餘里來省之,止宿交接,中間三日發病,一如佗言。

督郵徐毅得病,佗往省之。毅謂佗曰:「昨使醫曹吏劉租針胃管訖,便苦咳嗽,欲卧不安。」佗曰:「刺不得胃管,誤中肝也,食當日減,五日不救。」遂如佗言。

東陽陳叔山小男二歲得疾,下利常先啼,日以羸困。問佗,佗曰:「其母懷軀,陽氣內養,乳中虛冷,兒得母寒,故令不時愈。」佗與四物女宛丸,十日即除。

彭城夫人夜之廁,蠆螫其手,呻呼無賴。佗令溫湯近熱,漬手其中,卒可得寐,但旁人數為易湯,湯令暖之,其旦即愈。

軍吏梅平得病,除名還家,家居廣陵,未至二百里,止親人舍。有頃。佗偶至主人許,主人令佗視平,佗謂平曰:「君早見我,可不至此。今疾已結,促去可得與家相見,五日卒。」應時歸,如佗所刻。

佗行道,見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車載欲往就醫。佗聞其呻吟,駐車,往視,語之曰:「向來道邊有賣餅家,蒜齏大酢,從取三升飲之,病自當去。」即如佗言,立吐蛇[1]一枚,懸車邊,欲造佗。佗尚未還,小兒戲門前,逆見,自相謂曰:「似逢我公,車邊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見佗北壁懸此蛇輩約以十數。

又有一郡守病,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殺佗。郡守子知之,屬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數升而愈。

又有一士大夫不快,佗雲:「君病深,當破腹取。然君壽亦不過十年,病不能殺君,忍病十歲,壽俱當盡,不足故自刳裂。」士大夫不耐痛癢,必欲除之。佗遂下手,所患尋差,十年竟死。

廣陵太守陳登得病,胸中煩懣,面赤不食。佗脈之曰:「府君胃中有蟲數升,欲成內疽,食腥物所為也。」即作湯二升,先服一升,斯須盡服之。食頃,吐出三升許蟲,赤頭皆動,半身是生魚膾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後三期當發,遇良醫乃可濟救。」依期果發動,時佗不在,如言而死。

太祖聞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頭風,每發,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差。

李將軍妻病甚,呼佗視脈。曰:「傷娠而胎不去。」將軍言:「聞實傷娠,胎已去矣。」佗曰:「案脈,胎未去也。」將軍以為不然。佗捨去,婦稍小差。百餘日復動,更呼佗。佗曰:「此脈故事有胎。前當生兩兒,一兒先出,血出甚多,後兒不及生。母不自覺,旁人亦不寤,不復迎,遂不得生。胎死,血脈不復歸,必燥著母脊,故使多脊痛。今當與湯,並針一處,此死胎必出。」

湯針既加,婦痛急如欲生者。佗曰:「此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宜使人探之。」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色黑,長可尺所。

佗之絕技,凡此類也。

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後太祖親理,得病篤重,使佗專視。佗曰:「此近難濟,恆事攻治,可延歲月。」佗久遠家思歸,因曰:「當得家書方,欲暫還耳。」到家,辭以妻病,數乞期不反。太祖累書呼,又敕郡縣發遣,佗恃能厭食事,猶不上道。

太祖大怒,使人往檢;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送之。於是傳付許獄,考驗首服。荀彧請曰:「佗術實工,人命所懸,宜含宥之。」太祖曰:「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遂考竟佗。佗臨死,出一卷書與獄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強,索火燒之。佗死後,太祖頭風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及後愛子倉舒病困,太祖嘆曰:「吾悔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

初,軍吏李成苦欬嗽,晝夜不寤,時吐膿血,以問佗。佗言:「君病腸癰,欬之所吐,非從肺來也。與君散兩錢,當吐二升余膿血訖,快自養,一月可小起,好自將愛,一年便健。十八歲當一小發,服此散,亦行復差。若不得此葯,故當死。」復與兩錢散,成得葯去。

五六歲,親中人有病如成者,謂成曰:「卿今強健,我欲死,何忍無急去葯,以待不祥?先持貸我,我差,為卿從華佗更索。」成與之。已故到譙,適值佗見收,匆匆不忍從求。後十八歲,成病竟發,無葯可服,以至於死。

廣陵吳普、彭城樊阿皆從佗學。普依准佗治,多所全濟。佗語普曰:「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頸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

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並利蹄足,以當導引。體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體輕便,腹中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餘,耳目聰明,齒牙完堅。阿善針術。凡醫咸言背及胸藏之間不可妄針,針之不過四分,而阿針背入一二寸,巨闕胸藏針下五六寸,而病輒皆瘳。

阿從佗求可服食益於人者,佗授以漆葉青黏散。漆葉屑一升,青黏屑十四兩,以是為率,言久服去三蟲,利五藏,輕體,使人頭不白。阿從其言,壽百餘歲。漆葉處所而有,青黏生於豐、沛、彭城及朝歌雲。

2、《後漢書·華佗傳》 [魏晉] 陳壽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一名旉 ,游學徐土,兼通數經。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曉養性之術,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又精方葯,其療疾,合湯不過數種,心解分劑,不復稱量,煮熟便飲,語其節度,捨去,輒愈。

若當灸,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除。若當針,亦不過一兩處,下針言「當引某許,若至,語人」。病者言「已到」,應便拔針,病亦行差。若病結積在內,針葯所不能及,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縫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間,即平復矣。

故甘陵相夫人有娠六月,腹痛不安,佗視脈,曰:「胎已死矣。」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左則男,在右則女。人雲「在左」,於是為湯下之,果下男形,即愈。

縣吏尹世苦四支煩,口中乾,不欲聞人聲,小便不利。佗曰:「試作熱食,得汗則愈;不汗,後三日死。」即作熱食,而不汗出,佗曰:「藏氣已絕於內,當啼泣而絕。」果如佗言。

府吏兒尋、李延共止,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佗曰:「尋當下之,延當發汗。」或難其異,佗曰:「尋外實,延內實,故治之宜殊。」即各與葯,明旦並起。

鹽瀆嚴昕與數人共候佗,適至,佗謂昕曰:「君身中佳否?」昕曰:「自如常。」佗曰:「君有急病見於面,莫多飲酒。」坐畢歸,行數里,昕卒頭眩墮車,人扶將還,載歸家,中宿死。

故督郵頓子獻得病已差,詣佗視脈,曰:「尚虛,未得復,勿為勞事,御內即死。臨死,當吐舌數寸。」其妻聞其病除,從百餘里來省之,止宿交接,中間三日發病,一如佗言。

督郵徐毅得病,佗往省之。毅謂佗曰:「昨使醫曹吏劉租針胃管訖,便苦咳嗽,欲卧不安。」佗曰:「刺不得胃管,誤中肝也,食當日減,五日不救。」遂如佗言。

東陽陳叔山小男二歲得疾,下利常先啼,日以羸困。問佗,佗曰:「其母懷軀,陽氣內養,乳中虛冷,兒得母寒,故令不時愈。」佗與四物女宛丸,十日即除。

彭城夫人夜之廁,蠆螫其手,呻呼無賴。佗令溫湯近熱,漬手其中,卒可得寐,但旁人數為易湯,湯令暖之,其旦即愈。

軍吏梅平得病,除名還家,家居廣陵,未至二百里,止親人舍。有頃。佗偶至主人許,主人令佗視平,佗謂平曰:「君早見我,可不至此。今疾已結,促去可得與家相見,五日卒。」應時歸,如佗所刻。

佗行道,見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車載欲往就醫。佗聞其呻吟,駐車,往視,語之曰:「向來道邊有賣餅家,蒜齏大酢,從取三升飲之,病自當去。」即如佗言,立吐蛇[1]一枚,懸車邊,欲造佗。佗尚未還,小兒戲門前,逆見,自相謂曰:「似逢我公,車邊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見佗北壁懸此蛇輩約以十數。

又有一郡守病,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殺佗。郡守子知之,屬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數升而愈。

又有一士大夫不快,佗雲:「君病深,當破腹取。然君壽亦不過十年,病不能殺君,忍病十歲,壽俱當盡,不足故自刳裂。」士大夫不耐痛癢,必欲除之。佗遂下手,所患尋差,十年竟死。

廣陵太守陳登得病,胸中煩懣,面赤不食。佗脈之曰:「府君胃中有蟲數升,欲成內疽,食腥物所為也。」即作湯二升,先服一升,斯須盡服之。食頃,吐出三升許蟲,赤頭皆動,半身是生魚膾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後三期當發,遇良醫乃可濟救。」依期果發動,時佗不在,如言而死。

太祖聞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頭風,每發,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差。

李將軍妻病甚,呼佗視脈。曰:「傷娠而胎不去。」將軍言:「聞實傷娠,胎已去矣。」佗曰:「案脈,胎未去也。」將軍以為不然。佗捨去,婦稍小差。百餘日復動,更呼佗。佗曰:「此脈故事有胎。前當生兩兒,一兒先出,血出甚多,後兒不及生。母不自覺,旁人亦不寤,不復迎,遂不得生。胎死,血脈不復歸,必燥著母脊,故使多脊痛。

今當與湯,並針一處,此死胎必出。」湯針既加,婦痛急如欲生者。佗曰:「此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宜使人探之。」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色黑,長可尺所。

佗之絕技,凡此類也。

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後太祖親理,得病篤重,使佗專視。佗曰:「此近難濟,恆事攻治,可延歲月。」佗久遠家思歸,因曰:「當得家書方,欲暫還耳。」到家,辭以妻病,數乞期不反。太祖累書呼,又敕郡縣發遣,佗恃能厭食事,猶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檢;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送之。於是傳付許獄,考驗首服。荀彧請曰:「佗術實工,人命所懸,宜含宥之。」太祖曰:「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遂考竟佗。

佗臨死,出一卷書與獄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強,索火燒之。佗死後,太祖頭風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及後愛子倉舒病困,太祖嘆曰:「吾悔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

初,軍吏李成苦欬嗽,晝夜不寤,時吐膿血,以問佗。佗言:「君病腸癰,欬之所吐,非從肺來也。與君散兩錢,當吐二升余膿血訖,快自養,一月可小起,好自將愛,一年便健。十八歲當一小發,服此散,亦行復差。若不得此葯,故當死。」復與兩錢散,成得葯去。

五六歲,親中人有病如成者,謂成曰:「卿今強健,我欲死,何忍無急去葯,以待不祥?先持貸我,我差,為卿從華佗更索。」成與之。已故到譙,適值佗見收,匆匆不忍從求。後十八歲,成病竟發,無葯可服,以至於死。

廣陵吳普、彭城樊阿皆從佗學。普依准佗治,多所全濟。佗語普曰:「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頸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並利蹄足,以當導引。體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體輕便,腹中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餘,耳目聰明,齒牙完堅。阿善針術。

凡醫咸言背及胸藏之間不可妄針,針之不過四分,而阿針背入一二寸,巨闕胸藏針下五六寸,而病輒皆瘳。阿從佗求可服食益於人者,佗授以漆葉青黏散。漆葉屑一升,青黏屑十四兩,以是為率,言久服去三蟲,利五藏,輕體,使人頭不白。阿從其言,壽百餘歲。漆葉處所而有,青黏生於豐、沛、彭城及朝歌雲。

(7)華佗絕脈又如何免費閱讀擴展閱讀

1、華佗人物生平:

華佗從小就喜歡讀書,年輕時游學於徐州一帶,通曉各種經書和養生的學問。沛國相陳珪和太尉黃琬曾先後舉薦或徵召他出來當官,都被他拒絕了。他立志以醫濟世,為民眾解除病苦。華佗行醫遍及今安徽、江蘇、山東、河南的一些地區,深受群眾的愛戴和推崇。

華佗不僅精於針灸,在婦產科、小兒科、內科雜病和寄生蟲病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他最大的成就,是在外科方面。他發時了麻沸散,並成功地使病人在全身麻醉下施行腹部外科手術。據史書記載,華佗已能做腫瘤摘除、胃腸縫合一類的手術。

他對那些發於體內,針灸服葯都不能治好的病,就採用手術治療。他先讓病人用酒服麻沸散,待病人如同酒醉失去知覺時,切開腹壁,若是腫瘤就割除;若病在腸胃,就將胃腸截斷,除去疾穢的部分,經過洗滌後再很好地加以縫合,在傷口上敷以一種葯膏。四五天後傷口癒合,病人一個月左右就可恢復健康。麻沸散是一種用於全身麻醉的中葯麻醉劑。

華佗在公元二三世紀發明全身麻醉術,比西方醫學家使用乙醚或笑氣進行全麻手,要早一千六百多年。因此。華佗不僅是中國第一位,而且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麻醉術進行腹腔手術的人。

華佗還很多重視體育鍛煉。他認為適當的運動可以幫助消化、暢通氣血,不但能預防疾病,還可延長壽命。(戶樞不蠹,流水不腐)就是這個道理。據此,他模仿虎、鹿、熊、猿、鳥的動作,創造了「五禽戲」。他的弟子吳普照這個方法堅持鍛煉,活到九十多歲,仍耳聰目明,牙齒堅固。

漢丞相曹操患頭風頭痛,久治不見效,召華佗治療。華佗施以針刺,頭痛立刻就停止了。曹操要留華佗在身邊做侍醫,華佗不願意只為他一人服務,托辭回家不返。曹操一怒之下,將華佗殺害了。

2、關於華佗的小故事:

(一)、心理療法

華佗善於應用心理療法治病,有一郡守得了重病,華佗去看他。郡守讓華佗為他診治,華佗對郡守的兒子說:「你父親的病和一般的病不同,有淤血在他的腹中,應激怒他讓他把淤血吐出來,這樣就能治好他的病,不然就沒命了。你能把你父親平時所做過的錯事都告訴我嗎?我傳信斥責他。」郡守的兒子說:「如果能治好父親的病,有什麼不能說的?」

於是,他把父親長期以來所做不合常理的事情,全都告訴了華佗。華佗寫了一封痛斥郡守的信留下,郡守看信後,大怒,派捕吏捉拿華佗,沒捉到,郡守盛怒之下,吐出一升多黑血,他的病就好了。

(二)、狗腿治瘡

有一位極漂亮的姑娘,已經過了結婚的年齡,可是仍沒有嫁人,因為常期以來她的右膝,長了個瘡,不斷往外流濃水。華佗看過後,她父親問女兒的病情,華佗說:「派人騎馬,牽著一條栗色的狗跑三十里。回來後,乘狗身子正熱時截下狗的右腳,拄在瘡口上。」不一會兒,有一條紅色的小蛇從瘡口中出來,進到狗的腳中,那姑娘的病就好了。

(三)、槍頭化酒

後漢末年時,有人腹中長一結塊,白天黑夜疼痛無比。臨死時,他對兒子說:「我死以後,可以剖腹把那東西拿出來,看看到底是什麼。」他兒子不忍心違抗父命,於是剖腹,取出一個銅槍頭,約有三分之一升左右。華佗聽說後,就前去了解。華佗看完,從小箱子里取出葯放在槍頭上,槍頭立刻化成了酒。

(四)、漆葉青黏散

華佗一生有弟子多人,其中彭城的樊阿、廣陵的吳普和西安的李當之,皆聞名於世。吳普著有《吳普本草》,李當之著有《李當之葯錄》,樊阿喜針灸,這三個弟子後來均成為有名望的醫家。

為了將醫學經驗留傳於後世,華佗晚年精心於醫書的撰寫,計有《青囊經》、《枕中灸刺經》等多部著作,可惜失傳。吳普遵照華佗的醫術治病,許多人被治好救活了。華佗對吳普說:「人的身體應該得到運動,只是不應當過度罷了。

運動後水谷之氣才能消化,血脈環流通暢,病就不會發生,比如轉動著的門軸不會腐朽就是這樣。因此以前修仙養道的人常做」氣功「之類的鍛煉,他們摹仿熊攀掛樹枝和鴟鷹轉頸顧盼,舒腰展體,活動關節,用來求得延年益壽」。

樊阿精通針療法。所有的醫生都說背部和胸部內臟之間不可以亂扎針,即使下針也不能超過四分深,而樊阿針刺背部穴位深到一二寸,在胸部的巨闕穴扎進去五六寸,而病常常都被治好。樊阿向華佗討教可以服用而且對人體有好處的葯方,華佗便拿「漆葉青黏散」教給他。

葯方用漆葉的碎屑一升,青黏碎屑十四兩,按這個比例配製,說是長期服用此葯能打掉三種寄生蟲,對五臟有利,使身體輕便,使人的頭發不會變白。樊阿遵照他的話去做,活到一百多歲。

⑧ 文言文華佗行醫的翻譯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游學徐土,兼通數經。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曉養性之術,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又精方葯,其療疾,合湯不過數種,心解分劑,不復稱量,煮熟便飲,語其節度,捨去輒愈。若當灸,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除。若當針,亦不過一兩處,下針言"當引某許,若至,語人。病者言已到,應便拔針,病亦行差。若病結積在內,針葯所不能及,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縫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間,即平復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迫捉殺佗郡守子知之屬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數升而愈
太祖聞而召佗。太祖苦頭風①發,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差。李將軍妻病甚,呼佗視脈曰:"傷娠而胎不去。"將軍言:"(聞)[間]實傷娠,胎已去矣。"佗曰:"案脈,胎未去也。"將軍以為不然。佗捨去,婦稍小差。百餘日復動,更呼佗。佗曰:"此脈故事有胎。前當生兩兒,一兒先出,血出甚多,後兒不及生。母不自覺,旁人亦不寤,不復迎,遂不得生。胎死,血脈不復歸,必燥著母脊。故使多脊痛。今當與湯,並針一處,此死胎必出。"湯針既加,婦痛急如欲生者。佗曰:"此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宜使人探之。"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色黑,長可尺所。佗之絕技,凡此類也。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後太祖親理,得病篙篤,使佗專視。佗曰:"此近難濟,恆事攻治,可延歲月。"佗久遠家思歸,因曰:"當得家書,方欲暫還耳。"到家,辭以妻病,數乞期不反。太祖累書呼,又敕郡縣發遣。佗恃能厭食事,猶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檢,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送之。於是傳付許獄,考驗首服。荀彧請曰:"佗術實工,人命所縣,宜含宥之。"太祖曰:"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遂考竟②。佗臨死,出一卷書與獄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強,索火燒之。佗死後,太祖頭風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及後愛子倉舒病因,太祖嘆曰:"吾侮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

然後進行手術,開腹斷腸。病人都沒有感到痛苦。
C.華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財物又不為他醫治,不久又將財物退還郡守,自己偷偷逃跑,還留下一封信辱罵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幾升黑血,病就好了。
D.曹操讓華佗專為自己醫治頭痛病。後來華佗回家,遲遲不肯再來。曹操很生氣.認為華佗不願為自己根治頭痛病。把他抓起來,在獄中拷打而死。

1.B("差"應解釋為"痊癒")
2.D("其",那,指示代詞 / 他,人稱代詞;A項的"若",如果;B項的"以",用,拿; C項的"因",於是,就。) 3.C
4.C(華佗並沒有退還財物,而是故意丟下郡守這個病人,自己跑開來激怒他。)
【文言文參考譯文】
華佗字元化,是沛國譙縣人。外出到徐州求學,同時通曉幾種儒家經典.沛國相陳璉推薦他為孝廉,太尉黃琬徵召他,他都不去就任。華佗懂得養生的方法,當時的人認為他年齡將近一百歲,可外表還像壯年的容貌。他又精通處方醫葯,他給人治病,配置湯葯不過用幾味葯,心裡明了葯劑的分量,不用再稱重量,葯煮熟就讓病人飲服,告訴病人服葯的注意事項,病人離開後,病就痊癒了.如果需要灸療,也不過一兩個穴位,病痛就應手消除。如暴需要針療,也不過扎一哂個穴位,下針時對病人說:"針感應當延伸到某處,如果到了,告訴我。"當病人說"已經到了",應聲便起針,病痛很快就痊癒了.如果病患桑結郴積在體內,應須剖開身體割除的,就飲服他的"麻沸散",一會幾病人便像醉死一樣,沒有什麼知覺,於是開刀後取出結積物。病患如果在腸中,就切斷腸子進行清洗,再縫合腹部刀口,抹上膏葯,喵五天後,病好了,不再疼痛,一個月之內,就痊癒復原了.
有一位郡守生病,華鉈認為這人發一下大怒病就會好。於是多次接受他酊財物卻不給他醫治,沒有多久丟下他走了,、還留下書信辱罵他.郡守果然太怒,派人追趕捕殺華鉈.郡守的兒子知道內情,囑咐人不要追趕。郡守非常生氣怨恨之後,嘔吐幾井黑色的血,病就好了.
曹操聽說了,就召喚華佗采。曹操苦於頭痛病,每當發作,就心情煩亂,眼睛眩暈.華佗只要針刺鬲這個部位(膈俞穴),病隨手就好了。華佗的卓絕醫技,大都像這些。不過華佗本采是讀書人,用行醫作為自己的職業,心裡常常感到後悔(封建社會醫生被視為"賤業")。後來曹操親自處理國事,生病根沉重,讓華鉈專為他看病。華佗說:"這病短時間難以治好,只有經常進行治療,才能延長壽命。"華佗長期遠離家鄉,想回去,於是
對曹操說:"剛收到家信,正要短期回家一趟呢。"到家後,用妻子有病做托詞,多次請假不回來-諺操多次寫信召喚,華佗還是不上路。曹操非常生氣,派人前往查看。如果華佗要子確實有病,就賜給四十斛小豆,放寬假期時間;如果他虛假欺騙,就逮捕押送他回採。於是罔傳車把華佗遞解交付許昌監獄,核實證據,本人服罪。荀藏(向曹操)請求說:"華佗的醫術確實離明(精巧),與人的生命密切相關,應該包涵寬恕他。"曹操說:"不用擔憂,天下就沒有這種無能鼠輩嗎?"終於把畢佗在獄中拷問致死。華佗臨死前,拿出一卷匾書給獄吏,說:"這書可以用來救活人。"獄吏害怕觸犯法律不敢接受,華佗也不勉強,討取火采把書燒掉了。華佗死了以後,曹操頭痛病沒有好.曹操說:"華佗能治好這種病。這小於有意留著。我的病,不加根治,想用這辦法來使自己顯得重要。可是我不殺掉這小子,他也終究不會替我斷摔這病根的。"等到後來他的愛子倉舒(曹沖的字)病危,曹操才感嘆說:"我後悔殺了華佗,使這個兒子活活死去了

閱讀全文

與華佗絕脈又如何免費閱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上怎麼下載班智達的軟體 瀏覽:1157
無痕跡消除圖片軟體 瀏覽:722
免費小票軟體 瀏覽:955
華為在哪裡設置軟體停止運行 瀏覽:961
用電腦鍵盤調節聲音大小 瀏覽:1259
自動刷軟體賺錢 瀏覽:1261
古裝連續劇免費版 瀏覽:1415
工免費漫畫 瀏覽:1146
手機軟體專門儲存文件 瀏覽:1509
uos如何用命令安裝軟體 瀏覽:1316
有線耳機插電腦麥克風 瀏覽:647
侏羅紀世界3在線觀看完整免費 瀏覽:995
單個軟體怎麼設置名稱 瀏覽:719
鳳凰網電腦版下載視頻怎麼下載視頻怎麼下載 瀏覽:1385
明白之後如何免費獲得無人機 瀏覽:831
如何解禁軟體菜單 瀏覽:855
副路由器連接電腦視頻 瀏覽:1351
內置wifi電視如何裝軟體 瀏覽:1107
手機換零免費雪碧 瀏覽:1589
國行蘋果如何下載美版軟體 瀏覽: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