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免費資訊 > 什麼是修行之路初級永久免費

什麼是修行之路初級永久免費

發布時間:2022-07-14 12:23:33

1. 什麼是修行,什麼是道路,修行的道路是什麼

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為;修行就是把自己錯誤的行為修正。
謂從事自利利他、弘法利生、傳教傳法、清凈和合、隨緣自在、倫理綱常、勤勞自給、合理凈化、正命正知、正信正業等生活。

談到修行,難免會有人把它和參禪打坐,念經念佛,行善積德等事聯想在一
起,其實那隻是修行的形式,不是它裡面的意思。修行,應該是一種心性的鍛煉,
一種透過觀照的工夫,去防非止惡,開發一切善法,達成圓融的、究竟的精神世
界的方式。不論你如何稱呼修行的名相,亦不論用何法去修行,如它的結果相同
就可以了。

但身為一位修行者,在剛起步之前,必先認清一些基本的觀念:

(1).我為什麼要修行?
(2).我應抱持怎樣的心態?
(3).如何揀擇修行的方法?

這三個問題看似易解,仔細研究卻又十分模糊,如果不弄明白,一定會陷在
修行的泥沼里,卒至萬劫不復。

貳、我為什麼要修行

假如一個人生活十分優裕,所求所願,無一不遂,那他想修行的動機應該是
最少的。因為耽於享樂,不知人生有痛苦,就無法感受修行的重要性。假如一個
人的生活不但貧病交迫、三餐不繼、甚至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那這人的修行機
會也是很少的。因為食苦成習,已經不以苦為苦,同時日日與生活搏鬥,根本自
顧不暇了,那有心思想到修行的問題。因此,一個人會走上修行之路,或者說會
認真去探討人生的種種,必定是他看到了人生百態有生有死、有苦有樂、有貧有
富、有貴有賤、有壽有夭的相對,發現到自然界的生養萬物及毀滅萬物,也體悟
人類文明的進步,豐富了人類的生活,卻又為人類帶來更大的災害。於是從觀察、
思考,到亟欲設法解決人生的痛苦,這整個研究和實踐的過程,形成了所謂「修
行」的意思。這是從理論上來說的,至於從事相上分析的話,情況就很復雜了。
有人說:「我身體孱弱,想藉著修行來恢復健康。」有人說:「我從小命歹,災
禍頻仍,想改變命運,轉禍趨福。」也有人想用修行來安定心神,或使事業成功,
家運騰達。沒錯!一個虔心修行而持續不斷的人,大多會有某些特異的福報,其
實這只不過應了一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老話而已,如果修行的內涵就是
這樣,我們稱它叫人天福業,這只要依十善業的法門去修持就能成辦。但從另一
方面看,假如永遠把目標訂在那裡,畢竟還是生死輪回,還是魔王的子弟兵,而
且也因為缺乏正確的認知,對於佛法不甚了了,因此在遇到挫折之後,就立刻退
縮不前,或者是剛開始感覺效果還不錯,到最後愈來愈無效,甚至還原到未修行
的狀況,使你慢慢地失望,慢慢地減退精進心,卒至放棄為止。

基於此,我們必須深切探討修行最真確的動機,也可以給想從事修行的人一
個正確思考的方向,那就是佛教的基本教義—四聖諦。要了解四聖諦,首須了解
佛教的創覺者釋迦牟尼佛對生命現象的觀察和感受。釋尊未出家前,曾有四次出
城郊遊的經歷,第一次在城裡見到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第二次在路旁見到一位
因痛苦而呻吟不已的病人,第三次見到了一具屍體,這使他覺悟到人自出生以後,
都要經過痛苦的折磨,然後走向衰老、死亡,這是誰也不能避免的。於是他又回
憶童年時代,曾經隨著父王去農村舉行春耕祭典,見到農夫犁田的時候,從土中
翻起了蟲蟻,立即被蛙類爭食一空,轉眼之間,蛙又被花蛇吞噬,花蛇又被凌空
而下的巨鷹□食,這弱肉強食的景象,使他感受眾生的可憐可悲。如此苦難的人
生,假如不尋求一個解脫的辦法,那人生還有什麼希望呢?為了獲得最後的答案,
又作了第四次的出遊,這一次他見到一位神態安詳的沙門,他深深地感動,同時
也領悟了自己應該走的路,那就是了生脫死,沒有痛苦、衰老、情慾,爭奪的路。
而當釋尊坐於菩提樹下,以敏銳的智慧,從中道緣起觀,完成圓滿的正覺以後,
又從大悲心中流露出對一切眾生的關懷,於是把生命的現象予以歸納分析,把修
行的方法和修行的終極目標制定成一合理的詮釋,這樣它就完成一個世間和出世
間的因果關系--(1).苦諦,是世間的果。(2).集諦,是世間的因。(3).滅諦,
是出世間的果。(4).道諦,是出世間的因。

修行.是一個找錯誤的過程,把世人的錯找出完善自己,在用自己的力量改善世人.以達
圓滿!

2. 修行是什麼意思

修行是指宗教中的修煉或修養德行。是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活動,包括:思維活動、心理活動、行為活動、社會活動,旨在達到與現階段相比境界更高、胸懷更廣、視野更寬的個人修養水平。

1.修養德行,成就道德。李二和《流浪的夢》:「生活是最本真的,修煉是無須講求形式的。時空中無處不教堂,無處不佛堂;無處不天堂也無處不地獄。」

2.宗教中為超凡脫俗而努力的各種方法。

《蘇菲派經注》(釋):「蘇非派的修行方式不一,和精神修行兩種。」

俗語中將修行當作做好事,如認為舊時官廳中權力大容易做好事救人,故有「公門裡面好修行」之說。明·葉憲祖《金鎖記》:「禁長哥呀!自古道公門裡面好修行。」《野叟曝言》中獄官見文素臣查出隋氏被女禁虐待,跪地求告道:「公門中好修行,望老爺高抬貴手。」

(2)什麼是修行之路初級永久免費擴展閱讀:

佛教修行

經典:金剛經、心經、華嚴經、涅盤經、無量壽經、佛說阿彌陀經、《大藏經》等。

基本要理在於:戒,定,慧。戒,藉助對世俗物的外在放棄,最終內在放棄對它的慾望。定,心念絕對止息。慧,完全證悟真理。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即一切多樣、有限和可滅的現象形式世界實乃幻相,完全是虛幻和虛假的。

2.宇宙中各種現象事物皆由各種條件組合而成,一切的相都是暫時的組合,不是永久不變,所以叫無常。我們的享受、慾望、作為、看、聽、聞、嘗、觸、感覺的一切現象都是虛妄思想造作的。所經歷的一切生死、善惡、苦樂體驗都只不過是影子的體驗。如此體驗的一切都是虛假的。

3. 修行三篇之什麼是修行

很多學佛的人,愛把「修行」掛在嘴邊,說「嘴上功夫無用,實修實證要緊!」這一句是必殺技,無論在辯論切磋中處於何種劣勢,用這句話都可以成功地挽回面子,完身而退。一般,把這句話聊出來,也就聊不下去了,但我們今天偏就聊聊,什麼是修行。

首先說,自己對修行道路的選擇,與對別人如何宣講,不能混了。勸人是要隨機應的,寧可和稀泥、多贊嘆,不能壞人信心,見了吃素念佛老太太,要贊凈土金磚鋪地、寶樹成行,見了轉山磕大頭的人要贊功德無量,但這些跟選擇和安排自己的修行道路,沒太大關系。

先問,修的是什麼?是胳膊?是腿?還是心?打坐需要熬腿,腿很難拗,但最剛強、最難拗彎的是心!是不是所有的行為都要歸結到心上?捨身伺虎,捨得也不是身啊,是貪欲慳吝。如果明白要修的是心,一切用身來做的事情,最終作用於心才算數,這樣就有了判斷的依據。

什麼是合適的修行道路呢?就是能最有效地作用於心的道路!當然這里說的是主要道路,平時的小善也不能廢棄,看到老太太摔跤,也要扶一把(貌似這不是小善,是個巨大考驗)。

那麼再來看,怎麼修最能作用於心?當然是要對治自己的錯誤思維。所謂慈悲行善,如果不明白對治的是什麼,那就是隔靴搔癢了。同樣,禪定是為了集中心念,積蓄力量以觀行。集中力量辦大事,但如果不清楚要辦什麼大事,即使伏除了散亂心,跟電擊休克療法又有什麼區別呢?

那麼,對治錯誤思維最有效的手段是什麼?義理!義理!義理!必須用大量的理論,把心打服了,而且光打服了還沒用,因為那是暫時的,回到日常生活中,所有的慣性思維就又回來了,還需要對理論非常通達非常熟練,隨時串習。這些都是攻堅戰,需要清醒著干,你進入休眠狀態,怡然自得,還怎麼用功?

為什麼說思考義理是作用於心的最有效手段?如果想走解脫之路,想修行,不把自己徹底說服,不把思想意識中的每一個疙瘩都解開,能行嗎?理不明怎麼修?修什麼?還證呢,少扯「證」字。本來修行之路就容易失足不好走,還非要把眼睛蒙上,美其名曰「放下知性理性,用心修證」,這就是反智主義。

現在的一些人,你說一點佛法義理他都受不了,認為障礙修行,多麼的可悲可嘆啊!道理都不清楚,修的切入點在哪兒?航標在哪兒?哪裡有寶?哪裡是坑?佛菩薩、歷代祖師苦口婆心留下那麼多教導,不看,不聽,不信,不傳,非要跟著感覺放飛自己,把所有的地雷都趟一遍,明明可以不用這么悲壯的。

你閉著眼打坐,可能是獲得輕安喜樂,厲害點的,都能開個心理門診利益眾生,但你和佛法的修行無關啊!你可能是煩惱少了一點,因為心思的活動量減小了,一些粗糙的念頭自然生不起來,但是,大喇叭小喇叭,放得都是一個調調,還是順著慣性的錯誤思維在走。而佛陀的教導,是對凡夫思維的徹底顛覆,你完全不知道啊!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有、什麼是空,都沒有搞清楚,你和佛法的修行無關啊!

這里得說說,那些張口閉口禪定止觀的人,你的禪定功夫再高,也比當年佛所斥責的那些個外道,不知道低到哪裡去了。現在的人,入個初禪就歡天喜地,這在古代印度是小學一年級水平。再說觀,知道觀什麼嗎?「梵我合一」觀得好,一樣能出大光明,一樣六方震動諸天來賀,因為印度教也有自己的天人眷屬,恐怕這些佛徒見了那場景,早都樂得合不攏嘴了,以為自己有證量啦。
四禪入的是色界,對慾望執著會大大減低,再往上是無色界,連物質世界都看破空掉了,就剩下一點概念執著,現在的人再怎麼吹牛,也不敢說自己能通無色禪。而且說實在的,這些境界很不容易,需要花費不可思議的精勤努力,修成的人,不論在古代還是現代,都可以算是世間聖人級別的了。但是,想一想,為什麼佛說人道修行最好,為什麼不說是色界,無色界?想過嗎?為什麼佛不去給色界眾生說法?他們禪定境界那麼高,沒有亂心貪心,直接點化他們,不是事半功倍嗎?這是因為,他們都進死胡同了。那麼,人道這么低賤,品質心性下劣,為什麼反倒不是死胡同,還大有發展?是因為人道可以打坐學禪嗎?肯定不是啊。那區別在哪裡?不共之處在哪裡?就在於人能學理明理。

所以,不要小看我們散亂心學教理,這個看似初級,實則佛道通途,那些動輒拿證量說事的人,動輒描繪不可思議境界的人,貶低了教理的指導意義,實際上是進入死胡同了,也只能進入死胡同,因為禪定的滿足感成就感太強了,就算沒入禪定,出點人天感應,感來些個神神鬼鬼,你也抵擋不住誘惑啊!沒有教理正見,一準被拉進去。很多人理解的灌頂持咒,就好像相信武俠小說里的推背傳功一樣,實際上,武功都是勤學苦練出來的啊。


智慧唯以聞思得。聽聞法義,思維法義,按照法義去觀想,作用於心,有定力更好,沒有也可以先練著,這就是實修,舍此再無其他實修法門,再沒有比盡量多盡量長時間地觀空、對治習慣錯誤思維更有效的實修了,其他的都是方便助緣而已。

也不是貶低坐禪、持咒的作用,肅靜心念肯定有利於修行。這就好像,餓死凍死無法修行,吃飽穿暖好修行,但並不是說,你錦衣玉食,修行就長進了,兩者沒有正比關系。跟釋迦牟尼一個樹林里打坐的人多了,水平也不見的比他低,所以重點不在打坐,打坐只是把你的心拽住,而拽住以後干什麼才是最緊要的,佛法與外法的不共之處,才最緊要,才是用功之處。不然,你看看,這些修行方法,哪一樣外道沒有?布施、持戒、禪定、苦行、念咒、持名、手印、護摩,婆羅門教里都是全套的。為什麼不問問什麼是佛法之所以為佛法的不共之處?答案早就在那裡了——三法印。這個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哪一個不是義理?參考網頁鏈接

4. 修行之路全部關卡通過

修行者的表現和言行
雪峰

修行者,就是按照神佛仙聖的教誨修正自己言論和行為的人。
未經修行的人,猶如寶石中的原石,雖然潛藏著價值,但沒有實用價值,只有經過雕刻、切割、打磨、拋光,方能顯示出光華和實用價值來。
人,如果不經過用神佛仙聖的教誨來修正自己的言論和行為,那麼,這樣的人就是芸芸眾生一員,是吃飯的機器,穿衣的架子,行走的屍體,麻煩的製造商,痛苦的零售商,罪惡的批發商,是資源的消耗者,是社會無序的奠基者。
人,只有經過用神佛仙聖的教誨洗禮,並嚴格按照神佛仙聖的教導說話行事,就像原石經過了雕刻、切割、打磨、拋光,才能成為一個文明的人,一個有教養有修養的人,一個通情達理靈活圓融的人,一個為他人為社會為大自然帶來福利的人,一個有希望前往高層生命空間的人。
一個修行者的表現,言論和行為與一個非修行者的表現,言論和行為有如下不同。

修行者
非修行者
和善、友愛、慈祥、面帶微笑。 橫眉冷對、凶神惡煞、面目猙獰。
穩健、有序、踏實、閑庭信步。
慌里慌張、急急忙忙、坐立不安。
誠懇、謙遜、溫和、有節有度。 姦猾狡詐、傲慢無禮、自私殘酷。
公正、廉明、坦盪、不卑不亢。
投機鑽營、表裡不一、奴顏婢膝。
干凈、整潔、大方、生機盎然。 邋裡邋遢、猥瑣萎靡、缺乏生機。
積極、正面、樂觀、充滿希望。
唉聲嘆氣、消極悲觀、充滿失望。
贊美、鼓勵、肯定、給人能量。 挖苦辱罵、忌妒埋怨、使人難受。
勤勞、誠實、守信、純朴善良。
懶惰撒謊、不守信用、乖戾爆仗。
有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有錯在別人身上找原因。

是草,還是花卉,從它們的外表就可以確定;是蘋果,還是桃子,從它們結的果實就可以知曉;是乳,還是汽油,從它們的顏色和氣味就可以獲悉;是修行者,還是非修行者,從他們的表現和言行就可以斷定。
一個人道行如何,我們就看他的表現和言行,一個表現不文明,語言粗俗張口罵人,與人打交道沒有友好舉動,常常忌妒埋怨說喪氣話,總是怪罪別人的人,絕對不是有道行的人,而是一個渾人俗人。
你是一個修行修煉者嗎?請以你的表現和言行來說話,來證明。
你說你已經修行修煉了幾年十幾年,倘若你的表現和言行不像一個修行者的樣子,那麼,你修了個辣子!

5. 修行之路,無路可行是什麼意思

摘要 就是指你這個修行的道路本來是無路可行的,這個是需要自己慢慢突破找到的,就是這個意思,就是修行的正確道路本來是沒有的,這個是需要自己尋找突破的。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修行之路初級永久免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上怎麼下載班智達的軟體 瀏覽:1157
無痕跡消除圖片軟體 瀏覽:722
免費小票軟體 瀏覽:955
華為在哪裡設置軟體停止運行 瀏覽:961
用電腦鍵盤調節聲音大小 瀏覽:1259
自動刷軟體賺錢 瀏覽:1261
古裝連續劇免費版 瀏覽:1415
工免費漫畫 瀏覽:1146
手機軟體專門儲存文件 瀏覽:1509
uos如何用命令安裝軟體 瀏覽:1316
有線耳機插電腦麥克風 瀏覽:647
侏羅紀世界3在線觀看完整免費 瀏覽:995
單個軟體怎麼設置名稱 瀏覽:719
鳳凰網電腦版下載視頻怎麼下載視頻怎麼下載 瀏覽:1385
明白之後如何免費獲得無人機 瀏覽:831
如何解禁軟體菜單 瀏覽:855
副路由器連接電腦視頻 瀏覽:1351
內置wifi電視如何裝軟體 瀏覽:1107
手機換零免費雪碧 瀏覽:1589
國行蘋果如何下載美版軟體 瀏覽: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