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對知識付費的6點看法
對知識付費的6點看法
被涵蓋在知識付費系列的產品里,有一類稍微有點特殊,就是小密圈和貴圈。對知識付費的6點看法如下:
作為一個看了50+場知乎live和訂了7個得到專欄的深(nao)度(can)用戶,最近我又集中橫向對比了一系列知識付費類的產品,比如喜馬拉雅,分答,小密圈等,當然為了體驗產品,我全都花錢了,這里忍痛和大家分享幾點心得。
一、信息泛濫後,知識就該付費了
這點業內已經討論了很多,知識付費的一個大前提就是,互聯網出現20多年來,信息太泛濫了,有不少優質的信息,但劣質的更多,而且劣質的更容易刷屏,因為它自我曝光和吸引眼球的動機更強。
關鍵的節點是在10多年前時,博客時代到來,也就是所謂的web2.0或者UGC時代,任何一個人都能隨意的生產內容,可以說,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共同顛覆了傳統媒體,也導致普通用戶的內容鑒別難度提高。但大致上,你還是可以通過作者名氣,粉絲量,內容的轉發、評論和贊的比例做一定程度的區分。
然後是五六年前的智能手機時代,內容不但更多了,而且碎片化,同時呈快速流動狀態。經過幾何級的數量爆炸後,普通人幾乎完成失去了鑒別內容好壞和真假的能力,免費邏輯在很多場景下失效了。你需要求醫、留學和職場的經驗時,互聯網上的信息前後矛盾莫衷一是的很多,甚至碰上完全虛假的軟文廣告,哪是一個小白可以在短時間內能搞明白的?
另外還有一點核心原因:中產階級的崛起。且只要是中產階級,幾乎沒有不焦慮的。國外的中產一般是指生活穩定富足健康的人群,但我國的中產天天想的無非房、車和升職。中產階級的人們,生怕上不去,更生怕掉下來。但同時他們手頭又都還有一定的現金流,對自我提升類的知識很願意花錢。
二、音頻成為主流形式
這一波的知識付費大PK,和去年火熱的直播以視頻形態為主不同,也和共享單車這類線下交付的形態不同,音頻這一形式被重煥新生,做知識付費的幾乎沒有不提供音頻服務的。
音頻成為主流,一方面的原因是前面說的20年來互聯網信息泛濫,這個泛濫首當其沖的就是圖文類的內容。而同時,如果算上承接電視時代的長視頻內容,手機時代的短視頻和直播類內容,那麼其實互聯網上的視頻類內容也已經泛濫了。
而音頻類的互聯網內容,其實相對來說是稀缺的,常見的比如音樂類產品,還有電台類產品,但它們受制於政策、版權和許可證等,發展屢屢受挫。包括這幾天剛剛融資了的網易雲音樂,在歌曲版權上也走得萬分艱難。
同時,音頻由於產品形態的限制,在商業模式上的探索也非常不順利。廣告主偏愛可以固定位置的圖文類產品和形態豐富的視頻類產品進行投放。
另一方面,由於中產的焦慮,且中產大都非常忙,音頻是一種可以解放他們雙眼,充分利用他們的碎片時間的產品。這點相信大家都體會到了,比如在上下班路上,地鐵上,開車的時候,飯後散步等場景。
當然本質上,音頻的形式也更接近於我們過去上學時候,在課堂里學習知識的狀態:老師在上面主講,配合圖文PPT等輔助。這可能是教育業經過千百年演化,特別是對於技能類的知識,這種形式不但信息傳遞效率最高,也是學生理解程度最好的。
三、都是知識付費,大家有啥區別?
羅振宇在一次和知識付費類產品的同行分享會上提到:“我們都是汪洋里孤獨的打漁人,只有這幾條小船,怎麼會是冤家呢?我們盡可能湊近一點打漁,關鍵時刻還能守望相助。”
所以相比知識付費大PK,我更願意稱現在為知識付費的大航海時代,因為根本還沒走到你死我活這一步。現在的狀況,更像是大家從不同的角度入局,是以圖文還是音頻還是視頻為主?是做深度內容還是做成平台模式?是單次分享還是付費包年?這都需要大家在知識付費的海洋里不斷去探索它的邊際。
當然,如果知識付費最後還是互聯網傳統的流量經濟模式,也就是得入口者的天下,那最後的決戰看上去必不可免,而且同時大部分產品會死掉(後面會詳聊)。
1)知乎live是基於特定主題的單次分享,類似線下的主題分享會被搬到了線上,它以音頻為主,配合圖文,也可以解答參與用戶的特定問題。知乎的優勢是知乎原生的這批大V,在共生關系下能保證這一模式持續運轉下去。而且,知乎的話題種類已經覆蓋足夠多,能聊的話題總能找到相應的達人來做live。同時,知乎在焦慮的中產階級人群中,還有著相當的知名度。
2)得到的頭部效應相信大家看到了,利用羅振宇個人的品牌效應,帶動其它特定領域的高水準學者專家加盟,並且針對開設的課程,得到團隊有非常深度的介入和協同策劃,所以相對來說,得到上面的課程數量也是最少的。用戶在上面付費後提供為期一年的課程,非常類似傳統教育里的系列課程:費用是預付的,以年為單位提供服務。
由於得到沒有知乎那種粉絲的概念,上來就開賣,它要保證這個模式能持續跑通,除了從外部利用跨年演講、最近和老羅的長談和由優酷視頻轉換而來的每日5分鍾音頻來獲取足夠的流量(客源)來源外,最重要的是讓上面大咖級別的內容生產者們,不但能賺錢,還能大量賺錢,羅振宇自己對賺錢的判斷是:“最少每年100萬。”
3)喜馬拉雅屬原本是屬於電台類的互聯網產品,提供的內容相對簡單,比如說書,聽故事和相聲節目,但是由於知識付費里不可或缺的聲音服務,它也由此切入了這個戰場。
喜馬拉雅的知識產品的形態介於知乎live和得到之間,它原本也是有UGC社區的,因此有關注關系,但推廣上它更突出大V本身,但由於這些大V都屬於外部邀請(比如馬東、湖畔大學和吳曉波等),而非社區原生,在粉絲管理這個維度上,喜馬拉雅對大V的控制力不強,而在賺錢效應上,它又不及得到,唯一的差異化打法是快速鋪開付費產品的品類和數量。不過,由於其原本就是音頻產品,原有的用戶們對付費產品這種音頻服務的形態的接受毫無轉換成本(相比知乎原本以文字為主而知乎live以音頻為主)。
4)在行去年推出的分答有如流星般劃過天際,在微博問答出世後幾乎已經完全沒了聲音。新推出的小講,我認為和喜馬拉雅的音頻產品類似,但又有所差異。其更多直面中產階級的焦慮,在使用場景做了更多的細分,涵蓋諸如子女教育,心理咨詢和兩性情感等等話題,利用自身在產品和運營的多年功底,快速打造了一個知識服務的大型商超。但它的問題和當年的分答一樣明顯,在沒有流量來源,沒有頭部效應,沒有議價優勢的情況下,未來如何面對其他家的競爭?
四、圈子是圈子,知識付費是知識付費
被涵蓋在知識付費系列的產品里,有一類稍微有點特殊,就是小密圈和貴圈。
就我最近開通小密圈的感受來看,它的形態更多是知識輸出+線上“圈子”。小密圈不是一種純粹的知識付費,它並沒有說付錢後一定會聽到類似知乎live那樣特定的主題分享,也沒有說付錢後一定會看到類似得到那樣一年的過程中每天固定的專欄文章。
它更像是一種線下“圈子”文化的線上替代品,能夠形成以圈主為核心的一個同心圓。我國傳統的圈子文化里,交錢入會吃飯套交情是常見的橋段。不過,能夠啥都不做就願意讓人一年先交個幾百上千甚至過萬的錢去入會的名人還是有限的,這樣的人可能更多走線下的會所等渠道。
提供這種超級名人的`的圈子產品里,有一個叫貴圈的,好像是拉了薛蠻子王思聰等人開通,但這些人在線上的投入程度,我是存疑的。也就是付了高價進去的,除了純好奇的,就是去膜拜的,本身和知識付費毫無關系了。
而小密圈更適合腰部和底部的達人,包括自媒體,這些人可能有一定的粉絲量,但離李開復薛蠻子的水準差了好幾個數量級,不可能通過發發美食風景照等滿足粉絲需求。他們更多需要在圈子裡提供一定的知識輸出,來持續吸引粉絲並和他們互動,包括自身和粉絲一起成長。
付費機制除了能更好的保障和真正的粉絲有效交流外,還可以讓有共同興趣的粉絲相互之間提高交流效率,沉澱出社群和圈子的價值。比如科技類自媒體小道消息和caoz,都用上了小密圈來管理自己的讀者群。就很多中小V的使用情況來看,小密圈這類產品,對有發送條數限制的微信公號和容易泛濫失控的微信群形成了極其有效的互補。
五、服務能力才是護城河
從現階段的趨勢來看,我認為在知識付費領域,流量為王的思路可能過時了,流量不精準,哪怕用戶這次購買了你的產品來嘗嘗鮮,換來的可能只是一個差評。
同時,服務能力可能才是真正的壁壘。面對越垂直的內容領域,服務就該提供得越深。對於知識付費類產品,傳統的PVUV,日活月活,注冊用戶數等數據評測維度,可能都要失效。
這種服務能力,可以是to c的,也可以是to b的。比如得到有專門的知識策劃團隊,並將這種團隊能力開放給了來得到專欄的業內專家們,用來打造他們課程體系,這就不但使得課程質量有保證,也使得其他產品很難在短時間內同其競爭。
因為這種服務能力,可能是內容能力,產品設計能力和運營推廣能力的三合一,人才明顯不夠用了。
知識付費並不完全是為了得到知識,核心並不是把一本書賣掉就好了,真正的服務在書賣掉後應該才開始。哪怕在半軍事化和工業化管理的我國中小學校里,上大課(無差異化的內容輸出)只是老師工作的一部分,課後作業的批改,學生的課間談話,針對性的補課,占據了老師時間的大頭。而這些,都是服務。
同時,這個時代我們對於學習的態度,發生了這樣三點轉變:
-從階段學習轉為終生學習:學習不會因為大學畢業就結束,反而可能只是開始;
-從分科(專業)學習轉為跨界學習:傳統的學科分類失效,想要解決現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必須身兼數家之長;
-從深度學習轉為淺度學習:過去的學習有一種一門學科一定要數年時間鑽研下去才算懂的感覺,但現在面對當今社會更復雜的情況,有時候“了解”比“掌握”更有效。
面對這樣的局面,我們現有的教育行業明顯沒有能夠提供配套的產業服務,這就給了眾多互聯網產品機會。過去的流量思維已經失效,你不能和BAT為敵,而BAT們已經提供了所有的基礎服務,包括關鍵的移動支付能力。
知識付費領域,服務越深,壁壘越厚。
六、內容成為入口,個人大於平台?
從現狀來看,我們可以發現,頭部大V的粉絲是跟著人走的,比如李笑來,吳曉波,羅永浩等,他們的影響力是跨平台的,且無視任何產品形態,pc或者app,文字、語音或者視頻,他們都可以輕松勝任。他們就是行走的IP,他們的流量也不是平台的流量,而是他們自己的流量。
他們的內容是平台流量的入口,他們的個人影響力大於平台的影響力。
這是我對一些沒有原生社區的知識付費類產品的擔心,類似當年的分答,名人來得快去得也快,但知乎的原生大V可能就要好得多,說要離開了但又回來的還真不少。
上來就有收入的知識付費領域,看起來很美好,未來的競爭也許會很殘酷。類似長視頻網站優酷土豆愛奇藝等的競爭,買來的流量,買來的版權,用戶卻從不對你產生黏性。用戶都是跟著劇集走的,哪裡首發哪裡獨播就去哪裡看就好了,這就是典型的跟著內容走。
而對於給你提供內容的團隊,要麼成名,要麼賺錢,粉絲or收入,作為平台方,你至少得提供一樣。
最後提一個思考題:如果我國中產都不焦慮了,知識付費的模式還能跑通嗎?
哦,也許不焦慮,就沒那麼多人創業了吧。
;⑵ 知乎上的知識付費是什麼意思
知識付費說簡單點,就是把你的經驗、教訓等社會或生活見識變成線上可視化、可變現化的交易內容,讓更多人付費來學習或參考你的見識,降低試錯成本或機會成本。
對於教育機構、自媒體,知識付費可以解決快速變現的需求,就像「百學習」,百學習是專注於知識付費和內容變現的知識電商平台,實現知識付費行業真正「0」門檻,幫助內容創業者和教育機構實現品牌價值變現,建立私域流量池。
教培機構、自媒體等可以在百學習平台免費生成專屬獨立的知識店鋪,無需付費購買SAAS工具,SAAS工具的試錯成本高,解決不了引流需求,需要自己找渠道,營銷成本較高。
對於沒有學員和渠道的教育機構和自媒體,想零成本做知識付費,建議選擇 百學習,百學習是目前引流效果和變現效果都比較好的知識付費平台,而且百學習免費不抽佣,幫助教育機構、自媒體實現零成本變現,更好地服務於更多想提升自己、增長見識的學員。
⑶ 知識付費的優勢有哪些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想要篩選出適合自己的有用知識太難了!知識付費的出現,讓我們通過較少的金錢成本,消除了我們對知識獲取的焦慮,下面來講講知識付費都有哪些優勢:
第一個優勢,作者、從業者收入穩定。
內容付費的人群十分穩定,因為有很多願意為優質內容付費的用戶。基本每天新增的用戶和新增的收入是成正比例關系的。
第三個優勢,內容產生正向循環。
選擇一個適合的平台,類似美閱教育、小鵝通,從業者們不僅節省了時間成本,產生的內容更加高質,自然容易帶來更多的付費用戶。反過來又會給予作者正向的刺激。在正向的反饋循環下,互聯網內容環境的生態更加健康。
⑷ 怎麼看待知識付費
隨著科技的發展知識付費成為了互聯網的新風口,那麼究竟什麼是知識付費呢?知識付費的本質,就是把知識變成產品或服務,以實現商業價值。知識付費有利於人們高效篩選信息,付費的同時也激勵優質內容的生產。——來自網路
那麼,它與傳統的線上教育相比有什麼區別呢?知識付費,在線教育,內容付費的關系如下圖所示:
相比於在線教育,知識付費是一個更大的范疇。傳統的在線教育,只是針對一些線上的教育機構、培訓機構而言,而現在我們所說的知識付費,不僅包括傳統的教育機構和培訓機構還包括新型的自媒體內容變現,個人獨立製作課程等,而他又是內容變現的一個領域。
一、知識付費,所付的費用不是表面的為「知識」本身付費,而是為篩選知識,獲取知識的服務付費。
之前,羅振宇在回復《羅振宇的騙局》一文中說到「知識付費表達特別不精確,沒有說出行業的本質。第一、知識付費不是新鮮事,出版業、教育業一直遵從這種模式。第二,知識付費容易造成誤解,即原來知識是免費的,現在付費了」「我們要做的是知識服務,這是全新的行業,將原來非常昂貴的,門檻極高的的產品以極低的價格服務公眾,本質上符合經濟發展的趨勢,成本越來越低,效率 越來越高。」他的這一回復與得到專欄《劉潤·五分鍾商學院》中的觀點不謀而合,即「今天我們所說的知識付費,並不是為「知識」而付費」而是為「獲得知識的的過程」也就是教育而付費,我們是把錢付給了幫助我們轉化知識的人。所以,正確認識知識付費不是為了知識本身而付費,而是為了「篩選」知識「獲取」知識的服務而服務尤其重要。
二、知識付費,重要的不是創造知識,而是磨礪傳遞知識的技能。
知識付費最重要的不是做科學研究,不是去發明創造更先進更前沿的科技、文化知識,而是將原有的、已知的傳統文化、傳統知識通過與「互聯網+」相結合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和科技手段進行更好的傳播和普及。使原本深奧難懂的內容,通過或詼諧幽默或諷刺調侃等更加符合人們獲取知識的科學規律和傳播規律的形式,進行重新演繹的過程,其本質沒有脫離知識本身的內涵和意義。同時,將原本昂貴的專業技能,管理等知識。通過小課程的方式形成體系化,降低知識的獲取門檻,使人們花最少的錢學習更多的知識。
三、知識付費,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隨著時代的進步互聯網的發展不僅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模式,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人們將原本線下的學習活動轉移到了線上。互聯網巨大的信息承載量及萬物互聯的特徵,使得人們輕松的跨越了時間、地點、空間的局限性,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隨時隨地進行學習。不僅如此,互聯網的普及也使得五湖四海的人們成為了同班同學,他們在線上一起學習,課下一起交流,同時,人人開課堂,人人當講師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成為了可能。專注於內容付費和知識售賣的內容付費提供商哇咖咖就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在哇咖咖平台上人人都可申請開課堂成為講師,課程形式多達12種,滿足您的所有開課需求。與此同時,哇咖咖還支持多級分銷和拼團等市面上最先進的營銷技術,真正做到,人人開課堂,人人當講師。
知識付費的出現,是教育的進步,更是推動社會進步和時代進步的有利武器,更是造福人類的一項重大變革。身處這樣一個和平進步的時代,我們都應該感到慶幸,知識付費也是我們人類不斷發展進步,更加文明和諧的必然選擇。
⑸ 什麼是知識付費
知識付費主要指知識的接收者為所閱覽知識付出資金的現象,其本質在於把知識變成產品或服務,以實現商業價值。知識付費有利於人們高效篩選信息,付費的同時也激勵優質內容的生產。同時,知識付費還有較為廣義的定義,即在知識的流通過程中任意形式的直接資本注入。知識付費的本質在於把知識變成產品或服務,以實現商業價值,有利於幫助人們高效篩選信息,付費的同時也激勵優質內容的生產,讓知識的接受者付出相應的成本。
⑹ 什麼是知識付費
知識付費說簡單點,就是把你的經驗、教訓等社會或生活見識變成線上可視化、可變現化的交易內容,讓更多人付費來學習或參考你的見識,降低試錯成本或機會成本。
對於教育機構、自媒體,知識付費可以解決快速變現的需求,就像「 百學習 」,百學習是專注於知識付費和內容變現的知識電商平台,實現知識付費行業真正「0」門檻,幫助內容創業者和教育機構實現品牌價值變現,建立私域流量池。
教培機構、自媒體等可以在百學習平台免費生成專屬獨立的知識店鋪,無需付費購買SAAS工具,SAAS工具的試錯成本高,解決不了引流需求,需要自己找渠道,營銷成本較高。
對於沒有學員和渠道的教育機構或自媒體,想零成本做知識付費,建議選擇 百學習,百學習是目前引流效果和變現效果都比較好的知識付費平台,而且百學習免費不抽佣,幫助教育機構、自媒體實現零成本變現,更好的服務於更多想提升自己、增長見識的學員。
⑺ 怎樣看待現在的知識付費
知識付費是教育市場的產物,知識付費平台,比如百學習,不僅幫助內容創作者快速變現,也提升了學習的效率和學習的落地效果,如果還沒有入行知識付費,就不要錯過知識付費的紅利,想將課程或內容變現,當然去百學習,百學習是免費的知識付費平台。
⑻ 知識付費元年已經到來,你如何理解付費就是撿便宜,而免費是世界上最昂貴的東西
摘要 很高興為你解答問題,希望能幫助到你
⑼ 知識付費有什麼意義
最普遍的介紹:知識付費的本質,就是把知識變成產品或服務,以實現商業價值。知識付費有利於人們高效篩選信息,付費的同時也激勵優質內容的生產。——來自網路
知識付費其實是人們想要滿足自我發展需要而去購買信息和服務的一種經濟行為。當人們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得到滿足後,就會尋求更高層次的娛樂精神需求或知識消費需求的滿足感。而知識付費就是這種需求的一種體現,付費更是對知識價值的尊重和認可。知識付費的意義可簡單分為以下幾點;
一、知識付費,所付的費用不是表面的為「知識」本身付費,而是為篩選知識,獲取知識的服務付費。
我們今天所說的知識付費,並不是為「知識」而付費」,而是為「獲得知識的的過程」也就是教育而付費,我們是把錢付給了幫助我們轉化知識的人。所以,正確認識知識付費不是為了知識本身而付費,而是為了「篩選」知識「獲取」知識的服務而服務尤其重要。
二、知識付費,重要的不是創造知識,而是磨礪傳遞知識的技能。
知識付費最重要的不是做科學研究,不是去發明創造更先進更前沿的科技、文化知識,而是將原有的、已知的傳統文化、傳統知識通過與「互聯網+」相結合形式,進行更好的傳播和普及。同時,將原本昂貴的專業技能,管理等知識。通過小課程的方式形成體系化,降低知識的獲取門檻,使人們花最少的錢學習更多的知識。
三、知識付費,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隨著時代的進步,互聯網的發展不僅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模式,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人們將原本線下的學習活動轉移到了線上。互聯網巨大的信息承載量及萬物互聯的特徵,使得人們輕松的跨越了時間、地點、空間的局限性,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隨時隨地進行學習。不僅如此,互聯網的普及也使得五湖四海的人們成為了同班同學,他們在線上一起學習,課下一起交流,同時,人人開課堂,人人當講師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也成為了可能。
知識付費的出現,是教育的進步,更是推動社會進步和時代進步的有利武器,更是造福人類的一項重大變革。身處這樣一個和平進步的時代,我們都應該感到慶幸,知識付費也是我們人類不斷發展進步,更加文明和諧的必然選擇。
⑽ 為什麼要進行知識付費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知識付費起步便有了較大的市場規模,2017年達到49.1億元,隨著市場的不斷增長,供給方和消費者的不斷擴大,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增長至235.1億元,四年間著總體將增長近4倍。
市場規模的增長也促使著知識付費產品的不斷增多。
目前知識付費產品總的來說可以劃分為:知識問答、知識店鋪、付費社群 這三種類型,其中知識問答的代表產品有 知乎、悟空問答、分答 ;知識店鋪的代表產品有 小鵝通、短書、微學伴;而 小紅圈App 則是專注於知識付費的社群管理平台。
三種類型的知識付費產品,其各自的特性也完全不一致。
1、知識問答
適用於一問一答的直接問題解決。
其中付費查看回答是這種知識付費產品比較特殊的變現方式,只需回答一次,後續除提問用戶之外,其餘的用戶都可以通過付費的方式來查看回答內容,可實現一對多的變現模式。
?
2、知識店鋪
SaaS型知識付費平台的別名,其最大的特點就在於自定義程度高。
內容創作者可購買小鵝通、短書等類似的知識付費平台工具服務,並通過該平台所提供的功能進行搭建自己的知識店鋪,目前大多數的知識店鋪都是微信運行的,不過購買知識店鋪服務的費用較高,目前平均價格都在5000/年左右,部分功能還需要額外進行訂購。
3、付費社群
區別於知識問答、知識店鋪的第三種知識付費形態。
付費社群是以大V、KOL、內容創作者為核心的知識內容服務體系,加入付費社群的成員可直接與圈主進行問答、交流、評論等多種互動形式,相較於知識問答和知識店鋪,付費社群對於內容創作者來說會顯得更加的友好。
其一,沒有像知識問答那樣嚴肅嚴謹的創作環境,付費社群聚集的是對圈主、對某一知識領域感興趣的用戶,在社群里各位用戶都可以自由進行互相的溝通交流,圈主也可以發布自己的生活動態、日常想法、知識干貨等內容,內容創作環境更加的輕松自在;
其二,不用像知識店鋪那樣需要購買軟體服務才能使用,畢竟知識付費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完美實現的,萬一付費購買了知識店鋪工具服務,但最後並沒實現知識付費呢?那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了?以小紅圈為例,使用小紅圈可以免費創建專屬的圈子,付費或者免費的圈子,都可以自定義進行免費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