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沒有報酬的給別人幫忙的勞動叫什麼
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貳』 全民工與合同工的區別是什麼
自然要搞明白全民工、集體工;合同工、正式工(固定工)、臨時工、勞務工;編內、編外、非在編;人事代理、勞務派遣的問題。首先,「全民工」指在全民所有制企業有勞動關系的人,「集體工」指在集體所有制企業有勞動關系的人。在計劃經濟時代,這兩類人在勞動保障、福利等方面都有差異,所以以示區別。現在這兩個稱呼幾乎純粹變成了概念和歷史名詞了,因此不做深究。
法律規定,全員合同制以後,都是合同工(企業、事業單位通過簽訂合同招收的短期性工人),只要不簽合同,那勞動者的合法權利就有可能受到侵害。那麼,正式工、臨時工、固定工、編內、編外的概念不是也就廢除了嗎?貌似其他概念我們都不用去看了。可是,事實上是這樣的嗎?不!因為我們生存關心的是個人的經濟利益,那麼「同工不同酬」的問題,讓我們質疑合同工對我們經濟利益的保障作用。首先,我們看一份工作,要先看它是國有企事業的還是非國有企業的。為什麼這樣呢?看我用用上面的示意圖您就明白了。
社會團體按照組織形式分為: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單位、中介組織、群眾團體等。
事業單位是相對於企業單位而言的。首先事業單位包括一些有公務員工作的單位,它們不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是一些國家機構的分支。比如說工商局、稅務局、銀行、郵局等。事業單位一般是國家設置的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機構,但不屬於政府機構,與公務員是不同的。一般情況下國家會對這些事業單位予以財政補助。分為全賀孫氏額撥款事業單位,如學校等;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如醫院等。還有一種是自主事業單位,是國家不撥款的事業單位。
企業單位又分為:國有企業、私有企業。國有企業又分為: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私有企業又分為:合作經營企業、合資經營企業、獨資企業、私營企業。
在我國,很多國有企事業單位中,多使用編制來管理人員。國家企事業單位只為兩種:編制人員和非編制人員,而且這兩種人員都是聘用制的。所謂編制人員就是具有國家(人事部門)正式編制的工作人員,其基本工資和地方性補助都是財政撥款的,現在要進入編制都要經過公開招考的。非編制人員就是事業單位自行聘用的(包括臨時工),就像企業聘用一樣,不由財政撥款。
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原有的人員不能承擔現有的工作,因此很多不能入編的人員被聘用,編外凱猜人員一般採用人事代理,這是社會趨勢,本無話可說,但是說明白了,編外人員就是社會人,關系不在本單位的人。編制外的人想在單位里得到職務的提升,是根本不可能的,即使你幹得再賣命再好。這些人員享受不到入編人員所應有的待遇和福利,如同「打零工」,因此這樣的人員就叫「編外人員」。
在很多單位,特別是那些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編外人員」大量存在,有些單位的「編外人員」甚至比正式員工還要多。這是社會轉型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特殊現象,起初,這種臨時性的「應急」辦法對於打破計劃經濟遺留下來的用人體制的條條框框、促進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和有效配置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其弊端也越來越明顯地顯現出來。
「編外人員」在政治、經濟上的待遇都不及正式員工,屬於單位里的「二等公民」。一些「編外人員」即使比「正式員工」幹得更好,也享受不到正式員工的相同待遇,這種體制背離了「同工同酬」、「多勞多得」等用工法則;而在管理上,「編外人員」則是「防範對象,所以他們總有一種「低人一等」的感覺,這種客觀上的身份歧視,與公平公正的現代理念相去甚遠。
而實際上,不合理的機制恰恰給單位的管理帶來更多的麻煩。「一視同仁」、「認事不認人」是管理制度的內在要求,可是因為管理對象存在不同的地位、不同的身份,所以管理制度很難得到切實的貫徹實施。比如單位根據自身的經營情況,在需要減員增效的時候,可以隨時對「編外人員」解聘,可是一部分屬於編制內的正式員工還捧著「鐵飯碗」,與單位「同生同死」,要將他們精簡可就沒有那麼簡單。制度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區別施用,既影響員工們的工作積極性,也容易造成他們相互間的情緒對立。
同時,「編外人員」因為缺少歸宿感、安全感、認同感,所以他們不能安心本職工作,經禪散常跳槽,給單位正常工作造成被動;因為「編外人員」具有很強的臨時性,他們往往只注重短期效果,沒有長遠打算,少數人甚至不惜破壞單位的聲譽干一些違規活動。
為什麼稱「正式工」為「固定工」呢?這應該從「編內」與「編外」之外的另一個角度來看待。現在固定工制度轉變為勞動合同制度,「固定工」的說法不存在了,但從所簽訂的勞動合同的期限長短來看,「正式工」也即「固定工」與單位簽訂的是「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而「合同工」與單位簽訂的是「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從而「正式工」成了一般意義上的「固定工」。
「臨時工」,也被叫做「協議工」、「外地工」。「臨時工」就是暫時在單位工作的人員,使用期限不超過一年的臨時性、季節性用工。也有至期延續可能,但要有雙方達成共識的前提。嚴格來講,現在已經不存在「臨時工」這個稱謂了。無論國企、民企統稱員工。目前勞動用工中已逐漸減少這種稱謂,要麼合同工、要麼勞務工,出現勞動糾紛後往往很難界定。他們的合法權益經常受到非法的侵害。
要知道「勞務工」是什麼意思,就要牽扯到「人事代理」、「勞務派遣」概念的區別。
人事代理:人事代理是我國人事制度改革的產物,人事部最早於1995年開始推行,主要是為了降低用人單位的人力資源成本,簡單說來就是將「單位人」變成「社會人」,實現人事關系管理與人員使用相分離,用人單位只管使用人,而將與人事相關的管理工作,如檔案管理、職稱評定、社會保險等委託給合法設立的人才中介機構處理。人事代理首先是在高校以及事業單位和沒有人事權的外資企業中推行,隨後慢慢擴展到國有企業和其他單位。根據各個地方性法規綜合整理,可以將人事代理定義為:是指依法經批准成立的人事代理機構,在規定的業務范圍內,接受單位或者個人的委託,依法代理有關人事管理、服務工作。從對人事代理的定義中可以看出,人事代理實際上是一個民事代理合同,人事代理的雙方為依法成立的人事代理機構和用人單位或者個人,當事人雙方並不存在行政隸屬關系而是平等的民事關系。
勞務派遣:勞務派遣起源於歐美,是現今在世界各地都非常普遍的一種新型制度。其產生的原因之一是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了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各企業為了更有競爭力,從而競相降低成本,人力成本的降低便首當其沖了;其次是用人單位為了規避日益嚴格的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的規定,將直接使用勞動者而帶來的各種風險和成本降低到最小,比如工傷、社會保險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勞動力市場的供過於求,對於任何一個工作崗位,勞動者都趨之若鶩。勞務派遣,又稱勞動派遣、勞動租賃,是指由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合同,由被派遣勞動者向用人單位給付勞務,其報酬由用人單位以勞務費向勞務派遣機構支付並代發的一種用人方式。勞務派遣的最顯著特徵就是勞動力的僱傭和使用相分離,形成「有關系沒勞動,有勞動沒關系」的特殊形態。
人事代理同勞務派遣的區別
人事代理與勞務派遣從表面上來看都涉及勞動者、用人單位及其這二者之外的第三方,而且人事代理機構和勞務派遣機構都需要給勞動者代繳社會保險費等。在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實質上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制度,其具體的區別如下:
1、勞動者與人事代理中介機構或者勞務派遣單位的關系不同。
在勞務派遣中,勞動者與派遣單位之間是勞動關系,他們訂立勞動合同,受勞動法的調整和規范。而在人事代理關系中,勞動者與人事代理中介機構之間的關系則要具體分析在勞動者委託進行人事代理的情況下,二者是委託關系,受合同法以及民事法律規范的調整;在單位委託進行人事代理的情況下,勞動者與人事代理中介機構之間並不存在法律關系。
2、勞動者與實際用人單位的關系不同。
在人事代理關系中,勞動者與實際用人單位之間是勞動法規定的勞動關系,用人單位負有勞動法規定的義務;而在勞務派遣中,勞動者與實際用人單位之間沒有合同關系,並不存在勞動法意義上的勞動關系,實際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管理和使用是基於其與勞務派遣單位的雙務合同。
3、調整二者的法律規范不同。
勞務派遣受勞動法以及相關勞動法律規范的調整;而人事代理則是受民法以及民事法律規范的調整,二者分受不同的法律部門調整。
4、人事代理的內容同勞務派遣完全不同。
勞務派遣是以派遣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勞動合同為基礎,其內容是勞動法上規定的權利和義務;人事代理的內容則是委託方與受託方在相關規章規定下由雙方協商確定。一些地方的政府規章對人事代理的項目都作了明確的規定。
5、實際用人單位所承擔的義務和責任不完全相同。
在人事代理關系下,用人單位是勞動關系的主體之一,不僅負有對勞動者的管理使用權,而且負有勞動法上規定的義務;而在勞務派遣關系下,勞動法上規定的用人單位的義務是由派遣單位來承擔的,實際用工單位所承擔的義務是基於其與派遣單位之間的雙務合同來確定的,只承擔勞動法上的特殊義務,只是對勞動者實施管理實用。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人事代理同勞務派遣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制度,我們不能因為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否認二者的區別,如果把勞務派遣當作人事代理進行調整勢必對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對社會的穩定構成威脅。
PS:畢業生手續
三方協議:
三方協議,簡單的講就是學校、學生本人、工作單位三方就畢業生離校後就業工作落實所簽署的一份協議書,很多人知道的是:三方協議過去必須簽,但現在不一定, 三方簽了只是學校統計就業率的一個參考指標。三方和派遣證掛鉤,但我沒有留京戶口,單位簽三方就要解決你的戶口,所以現在單位都不簽三方了,尤其是私企等 等。沒錯,上邊說的都對,所以有些朋友們就把三方協議放棄了,而只是找到工作,自己去做個打工者,然後只考慮勞動合同。
那麼究竟三方協議背後究竟還有什麼呢?其實三方的背後還隱藏著很多。如果說到三方協議,那麼必需提到的就是派遣證與幹部身份。
三方協議作為國家統計大學生就業率的一個根據,同時也是國家派遣證發放的一個證明。只有你簽署了三方協議,拿回學校,學校才會在你畢業後 將派遣證發給你,而你拿著派遣證到你工作的單位報道,就此開始計算工齡,而你也就擁有了幹部身份(每年基本6月25日畢業,所以6月18日前必需將三方交到學校)。
派遣證(報到證):
派遣證一式兩份,一份是派遣證,另一部分是報到證。派遣證在你畢業後 將放入你的檔案,由國家直接打到你的單位(檔案屬國家機密,不允許個人持有。如果你的用人單位擁有檔案保存資格那麼你的檔案就放在單位,如果沒有,那單位 會掏錢將你的檔案放在人才市場類的檔案保存處。你過你沒工作,那你的檔案就直接打回原籍)。而報到證則交由你手自行保管。在這里必須要重點說的是,很多人 在畢業後沒多久就把報到證丟了,而當若干年後單位希望將你提干要求出示報到證時,很多就沒有了,而只能再跑回某地去重新開證明,這時的證明可就沒那麼好開 了,所以還是勸君保管好。
幹部身份:
在中國社會體系中,公民分三中身份:農民、工人、幹部。農民歸 農業部管理,工人歸勞動局管理,而幹部歸人事局管理。大學生屬於國家培養的專業人才,屬於國家幹部身份。很多農村來的朋友家裡都希望孩子通過念大學而改變祖輩農民的身份(這里沒有貶低農民朋友的意思),而很多人卻從畢業後就莫名其妙的丟了自己的幹部身份。當然也有很多是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幹部身份。認為有就有,沒有就沒有,沒有的話我至少是四年大學畢業學士學位。其實你錯了。如果你沒有留住你的幹部身份,可以說你的大學就是白念,而你只是個有學士學位的工 人,根本沒有改變你自己(就很多農村朋友來講)。
幹部身份靠什麼來?靠三方協議,靠派遣證。派遣證就是你大學生幹部身份的證 明,假如某天你被提干時,這個就是你可以被提乾的證明,因為你是幹部身份。否則你就不能被提,因為你是工人。也許很多人說:我不會被提干,那我要幹部身份幹嘛,我就想掙錢。那麼我現在要說的就是職稱評定了。其中也涉及到關鍵一年的具體事宜。
大學生持報到證到單位上崗後,必須要經過一年的見習期(國家規定。相當於中專、大專的實習期)。見習期滿後,本人必須記得要簽「畢業生見 習期考核鑒定表」,這是你轉正的鑒定表(從此你就拿正常工資了),說明你已經是一個合格的人才了(見習期需要在同一單位完成,也就是你的三方、派遣證以及 你的轉正證明表,這三個上面蓋的要是同一單位的章,否則視為無效)。緊接著要記得填寫「國家統一分配大中專院校畢業生 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認定表」,也就是初級職稱評定表(這些事要你自己留心,沒有人會提醒你去做的,表要到人事部網站下載)。具體可評定的職稱可以到人事 部網站上查詢(職稱最好和自己學的專業有聯系,否則到中高級評定時比較難)。現在我國職稱評定這塊要通過考試(除藝術、工藝美術、體育教練員及廣播電視播 音4個系列外,申報其他初級系列都需要通過考試才能獲得初級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採用閉卷筆答方式,實行統一大綱、統一命題、統一組織。申報人員參加北京市 初級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成績合格,即可取得《北京市專業技術資格證書》),以考試來決定你是否能評上職稱。當然有些職稱評定也不排除某些單位內部的人為原 因。在你初級職稱評完四年後,也就是你工作的第五年,你可以申請評定中級職稱。再五年後,也就是工作第十年,評定高級職稱(具體可上網查)。這樣你一輩子 的職稱就基本評定完了,所以有些幸運的人10年就可以當上「高級工程師」。在我國,無論各行各業都會有職稱評定,而且相信任何單位都希望有那些有職稱的人 來工作,而且,就算你工作的單位沒有職稱評定一說,那想你如果是高級工程師,你拿的錢也絕對比別人多。而什麼人能評定職稱呢?有幹部身份的人。所以從此看 出,就算你不當官,你只掙錢,那幹部身份對你來說還是有用的。
說到這里,基本上一般的情況都講完了。但有些人會問了,我不是本 地生,我戶口不能留這,沒公司給我簽三方,你說的都是屁話。呵呵,那你就錯了。為什麼不變通的想想呢?例如:你在北京上學,但畢業後沒有公司解決你的戶 口,怎麼辦?好辦!在家裡找公司簽三方。因為你不能留京,所以你的戶口會打回原籍,而檔案與戶口不能脫離,所以你的檔案也要打回原籍,而如果你想保住幹部 身份(但想在北京工作),那你就託人也好,請客也好在家找個單位把你的三方簽了。然後其他和上邊一樣,只是一年後記得回家去辦轉正與職稱評定。如果嫌麻煩,沒關系,你就回家就業,別擔心回不來北京,因為如果你有職稱,那麼你就可以以後來京找工作,而你也會屬於人才流動,這時只要你提出單位也會適當解決你的戶口問題,否則憑你打工者的身份要求單位解決你戶口,夢吧你!
三方協議的簽署是沒有限制的,與任何公司或單位簽都可以,不一定要國企或事業單位,否則每年那麼多大學生就業,還不80%都要丟了幹部身份,國家還不成白痴了。但要保證一點,就算是三個人的小公司也能簽,但不要在一 年內倒閉,否則你就沒有人給你簽轉正了,切記切記。又有人說了,我想考研,我明年要考,我就不簽三方了,隨便找個活乾乾,掙點 錢完了。那你就大錯特錯了。記住,不論任何時候,別放棄你的身份!如果你要考研,那麼你屬於在職考研一類,我們分類說一下。
假如你考上了:
你6月大學畢業,7月到單位報到。第二年7月,你轉正,初 級職稱評定。研究生9月入學。當你研究生入學時,哥們已經是有身份的人了,3年研究生讀完,哥們出來直接拿正常工資了(進私企),沒有見習期一說了(研究 生畢業也有3個月的見習期)。如果你進國企或事業單位,那麼研究生3年算工齡(我不知道私企是不是,但國企或事業單位絕對是),你出來就可以評中級職稱 了,哥們又賺了一大筆。所以你說你該不該保你的幹部身份?
假如你沒考上:
沒考上更簡單,直接繼續工作,回頭等著評中級,沒差什麼。
很多人總是怕麻煩,其實一切就是這么簡單(我打的不簡單),如果你做了,那麼也許我的話會改變 你的一生,如果你沒做,那麼就當給我捧場,也謝謝你,我們又少了一個競爭對手。不過要記住一句話,別因小失大,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