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重生混沌修道決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重生混沌修道決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重生混沌修道決
作者:小平少爺
道德經
更新時間2010-5-21 16:09:47 字數:6821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第三章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第四章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第六章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
免費的,直接下載就行
⑵ 神祗之眼txt全集下載
鏈接:
《神祇之眼》是連載於17k小說網的玄幻奇幻類網路小說,作者是夜霜余。
⑶ 《道德經全文及譯文》作者:老子TXT下載
道德經原文
第一章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jiào)。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xiàn)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 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chén,通假字「沉」)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chú)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tuóyuè)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第六章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pìn)。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zhuī)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第十章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摶(tuán)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jiàn),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xu)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第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gǔ),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shān zhí)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yǒu )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tián)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十四章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繩繩(mǐn mǐn)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第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澹兮其若海;泊兮若無止。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第十六章致虛極,守靜篤(dǔ)。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第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第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朴,少私寡慾。 第二十章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儽儽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忽兮其若海,飄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yǎo)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第二十二章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第二十七章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zhe);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第二十九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故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挫或隳(huī)。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第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第三十二章道常無名,朴雖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第三十五章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 第三十六章將欲歙(xi)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三十七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朴。無名之朴,夫亦將無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 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致數輿無輿,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第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稀及之。 第四十四章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第四十八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四十九章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怵怵,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sì)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習常。 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為盜誇。非道也哉﹗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國,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shì),猛獸不據,攫(jué)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脧(zuī)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雲:「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 第五十八章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第六十章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第六十一章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 第六十二章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第六十三章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不慎終也。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第六十五章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第六十八章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仍無敵,執無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稀,則我者貴。是以聖人披褐而懷玉。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不病。 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無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第七十三章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坦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稀有不傷其手矣。 第七十五章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雲:「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⑷ 杜甫的詩集下載
卷一
(開元、天寶間,公居東都,游齊、趙及歸京師作。)
游龍門奉先寺
已從招提游,
更宿招提境。
陰壑生虛(一作靈)籟,
月林散清影。
天闕象緯逼,
雲卧衣裳冷。
欲覺聞晨鍾,
令人發深省。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
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
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登兗州城樓
東郡趨庭日,(時甫父閑為兗州司馬)
南樓縱目初。
浮雲連海岳岱,
平野人青徐。
孤嶂秦碑在,
荒城魯殿餘。
從來多古意,
臨眺獨躊躇。
題張氏隱居二首
春山無伴獨相求,
伐木丁丁山更幽。
澗道餘寒歷冰雪,
石門斜日到林丘。
不貪夜識金銀氣,
遠害朝看麋鹿游。
乘興杳然迷出處,
對君疑是泛虛舟。
之子時相見,
邀人晚興留。
霽潭□(「檀」換魚旁)發發,
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勞勸,
張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險,
歸醉每無愁。
劉九法曹鄭瑕邱石門宴集
秋水清無底,
蕭然靜客心。
椽曹乘逸興,
鞍馬到荒林。
能吏逢聊璧,
華筵直一金。
晚來橫吹好,
泓下亦龍吟。
與任城許主簿游南池
秋水通鉤洫,
城隅進小船。
晚涼看洗馬,
森木亂鳴蟬。
菱熟經時雨,
蒲荒八月天。
晨朝降白露,
遙憶舊青氈。
對雨書懷走邀許十一簿公
東岳雲峰起,
溶溶滿太虛。
震雷翻幕燕,
驟雨落河魚。
座對賢人酒,
門聽長者車。
相邀愧泥濘,
騎馬到階除。
巳上人茅齋
巳公茅屋下,
可以賦新詩。
枕簟入林僻,
茶瓜留客遲。
江蓮搖白羽,
天棘蔓青絲。
空忝許詢輩,
難酬支遁詞。
房兵曹胡馬詩
胡馬大宛名,
鋒棱瘦骨成。
竹批雙耳峻,
風入四蹄輕。
所向無空闊,
真堪托死生。
驍騰有如此,
萬里可橫行。
畫鷹
素練風霜起,
蒼鷹畫作殊。
竦身思狡兔,
側目似愁胡。
絛鏇光堪摘,
軒楹勢可呼。
何當擊凡鳥,
毛血灑平蕪。
過宋員外之問舊庄
宋公舊池館,
零落首陽阿。
枉道祗從入,
吟詩許更過?
淹留問耆老,
寂寞向山河。
更識將軍樹,
悲風日暮多。
夜宴左氏庄
風林纖月落,
衣露凈琴張。
暗水流花徑,
春星帶草堂。
檢書燒燭短,
看(一作說)劍引杯長。
詩罷聞吳詠,
扁舟意不忘。
臨邑舍弟書至,苦雨黃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領
所憂,因寄此詩,用寬其意
二儀積風雨,
百穀漏波濤。
聞道洪何坼,
遙連滄海高。
職司憂悄悄,
郡國訴嗷嗷。
舍弟卑棲邑,
防川領簿曹。
尺書前日至,
版築不時操。
難假黿鼉力,
空瞻烏鵲毛。
燕南吹畎畝,
濟上沒蓬蒿。
螺蚌滿近郭,
蛟螭乘九皋。
徐關深水府,
碣石小秋毫。
白屋留孤樹,
青天失萬艘。
吾衰同泛梗,
利涉想蟠桃。
賴倚天涯釣,
猶能掣巨鰲。
天寶初,南曹小司寇舅,於我太夫人堂下,壘土為山,
一匱盈尺,以代彼朽木,承諸焚香瓷甌,甌甚安矣。旁
植慈竹,蓋茲數峰,□(上山下欽)岑嬋娟,宛有塵外
格致,乃不知興之所至,而作是詩
一匱功盈尺,
三峰意出群。
望中疑在野,
幽處欲生雲。
慈竹春陰覆,
香爐曉勢分。
惟南將獻壽,
佳氣日氤氳。
龍門
龍門橫野斷,
驛樹出城來。
氣色皇居近,
金銀佛寺開。
往還時屢改,
川陸日悠哉!
相閱征途上,
生涯盡幾回?
李監宅二首(一作李鹽鐵)
尚覺王孫貴,
豪家意頗濃。
屏開金孔雀,
褥隱綉芙蓉。
且食雙魚美,
誰看異味重。
門闌多喜色,
女婿近乘龍。
華館春風起,
高城煙霧開。
雜花分戶映,
嬌燕入簾回。
一見能傾座,
虛懷只愛才。
鹽官雖絆驥,
名是漢廷來。
贈李白
二年客東都,
所歷厭機巧。
野人對腥膻,
蔬食常不抱。
豈無青精飯,
使我顏色好?
苦乏大葯資,
山林跡如掃。
李侯金閨彥,
脫身事幽討。
亦有梁宋游,
方期拾瑤草。
陪李北海宴歷下亭
東藩駐皂蓋,
北渚臨清河。
海右此亭古,
濟南名士多。(原註:時邑人蹇處士在座)
雲山已發興,
玉佩仍當歌。
修竹不受暑,
交流空涌波。
蘊真愜所遇,
落日將如何!
貴賤俱物役,
從公難重過。
同李太守登歷下古城員外新亭
(原註:時李之芳自尚書郎出齊州制此亭)
新亭結構罷,
隱見清湖陰。
跡籍台觀舊,
氣冥海岳深。
圓荷想自昔,
遺堞感至今。
芳宴此時具,
哀絲千古心。
主稱壽尊客,
筵秩宴北林。
不阻蓬蓽興,
得兼梁甫吟。
暫如臨邑,至〔山昔〕山湖亭,奉懷李員外,率爾成興
野亭逼湖水,
歇馬高林間。
鼉吼風奔浪,
魚跳日映山。
暫游阻詞伯,
卻望臨青關。
靄靄生雲霧,
唯應促駕還。
贈李白
秋來相顧尚飄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
飛揚跋扈為誰雄?
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
李侯有佳句,
往往似陰鏗。
余亦東蒙客,
憐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
攜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處,
還尋北郭生。
入門高興發,
侍立小童清。
落景聞寒杵,
屯雲對古城。
向來吟橘頌,
誰欲討□(艹專)羹?
不願論簪笏,
悠悠滄海情。
鄭駙馬宅宴洞中
主家陰洞細煙霧,
留客夏簟青琅〔王干〕。
春酒杯濃琥珀薄,
冰漿碗碧瑪瑙寒。
誤疑茅屋過江麓,
已入風磴霾雲端。
自是秦樓壓鄭谷,
時聞雜佩聲珊珊。
飲中八仙歌
知章騎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
道逢曲車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
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
舉觴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綉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一斗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
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談雄辨驚四筵。
今夕行
今夕何夕歲雲徂,
更長燭明不可孤。
咸陽客舍一事無,
相與博塞為歡娛。
馮陵大叫呼五白,
袒跣不肯成梟盧。
英雄有時亦如此,
邂逅豈即非良圖?
君莫笑,劉毅從來布衣願,
家無儋石輸百萬。
贈特進汝陽王二十韻
特進群公表,
天人夙德升。
霜蹄千里駿,
風翮九霄鵬。
服禮求毫發,
推思忘寢興。
聖情常有眷,
朝退若無憑。
仙醴來浮蟻,
奇毛或賜鷹。
清關塵不雜,
中使日相乘。
晚節嬉遊簡,
平居孝義稱。
自多親棣萼,
誰敢問山陵?
學業醇儒富,
詞華哲匠能。
筆飛鸞聳立,
章罷鳳騫騰。
精理通談笑,
忘形向友朋。
寸長堪繾綣,
一諾豈驕矜?
巳忝歸曹植,
何知對李膺。
招要恩屢至,
崇重力難勝。
披霧初歡夕,
高秋爽氣澄。
尊□(上三「田」下「缶」)臨極浦,
鳧雁宿張燈。
花月窮游宴,
炎天避鬱蒸。
硯寒金井水,
檐動玉壺冰。
瓢飲唯三徑,
岩棲在百層。
謬持蠡測海,
況邑酒如澠。
鴻寶寧全秘,
丹梯庶可凌。
淮王門有客,
終不愧孫登。
贈比部蕭郎中十兄
有美生人傑,
由來積德門。
漢朝丞相系,
梁日帝王孫。
蘊藉為郎久,
魁梧秉哲尊。
詞華傾後輩,
風雅藹孤騫。
宅相榮姻戚,
兒童惠討論。
見知真自幼,
謀拙愧諸昆。
漂盪雲天闊,
沈埋日月奔。
致君時已晚,
懷古意空存。
中散山陽鍛,
愚公野谷村。
寧紆長者轍,
歸老任乾坤。
奉寄河南韋尹丈人
有客傳河尹,
逢人問孔融。
青囊仍隱逸,
章甫尚西東。
鼎石分門戶,
詞場繼國風。
尊榮瞻地絕,
疏放憶途窮。
濁酒尋陶令,
丹砂訪葛洪。
江湖漂短褐,
霜雪滿飛蓬。
牢落乾坤大,
周流道術空。
謬慚知薊子,
真怯笑揚雄。
盤錯神明懼,
謳歌德義豐。
屍鄉餘土室,
誰話(一作難說)祝雞翁?
贈韋左丞丈濟
左轄頻虛位,
今年得舊儒。
相門韋氏在,
經術漢臣須。
時議歸前烈,
天倫恨莫俱。
〔令鳥〕原荒宿草,
鳳沼接亨衢。
有客雖安命,
衰落豈壯夫!
家人憂幾杖,
甲子混泥途。
不謂矜餘力,
還來謁大巫。
歲寒仍顧遇,
日暮且踟躕。
老驥思千里,
飢鷹待一呼。
君能微感激,
亦足慰榛蕪。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紈褲不餓死,
儒冠多誤身。
丈人試靜聽,
賤子請具陳。
甫昔少年日,
早充觀國賓。
讀書破萬卷,
下筆如有神。
賦料揚雄敵,
詩看子建親。
李邕求識面,
王翰願卜鄰。
自謂頗挺出,
立登要路津。
致君堯舜上,
再使風俗淳。
此意竟蕭條,
行歌非隱淪。
騎驢三十載,
旅食京華春。
朝扣富兒門,
暮隨肥馬塵。
殘杯與冷炙,
到處潛悲辛。
主上頃見征,
〔焱欠〕然欲求伸。
青冥卻垂翅,
蹭蹬無縱鱗。
甚愧丈人厚,
甚知丈人真。
每於百僚上,
猥誦佳句新。
竊效貢公喜,
難甘原憲貧。
焉能心怏怏?
只是走逡逡。
今欲東入海,
即將西去秦。
尚憐終南山,
回首清謂濱。
常擬報一飯,
況懷辭大臣。
白鷗沒浩盪,
萬里誰能馴?
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
配極元都□(「門」內「必」),
憑高禁御長。
守祧嚴具禮,
掌節鎮非常。
碧瓦初寒外,
金莖一氣旁。
山河扶綉戶,
日月近雕梁。
仙李蟠根大,
猗蘭奕葉光。
世家遺舊史,
道德付今王。
畫手看前輩,
吳生遠擅場。
森羅移地軸,
妙絕動宮牆。
五聖聯龍袞,
千官列雁行。
冕旒皆秀發,
旌旆盡飛揚。
翠柏深留景,
紅梨迥得霜。
風箏吹玉柱,
露井凍銀床。
身退卑周室,
經傳拱漢皇。
穀神如不死,
養拙更何鄉?
高都護驄行
安西都護胡青驄,
聲價〔焱欠〕然來向東。
此馬臨陣久無敵,
與人一心成大功。
功成惠養隨所致,
飄飄遠自流沙至。
雄姿未受伏櫪恩,
猛氣猶思戰場利。
腕促蹄高如踣鐵,
交河幾蹴會冰裂。
五花散作雲滿身,
萬里方看汗流血。
長安壯兒不敢騎,
走過掣電傾城知。
青絲絡頭為君老,
何由卻出橫門道?
贈翰林張四學士
翰林逼華蓋,
鯨力破滄溟。
天上張公子,
宮中漢客星。
賦詩拾翠殿,
佐酒望雲亭。
紫誥仍兼綰,
黃麻似六經。
內頒(一作分)金帶赤,
恩與荔枝青。
無復隨高鳳,
空餘泣聚螢。
此生任春草,
垂老獨漂萍。
倘憶山陽會,
悲歌在一聽。
贈陳二補闕
世儒多汨沒,
夫子獨聲名。
獻納開東觀,
君王問長卿。
皂雕寒始急,
天馬老能行。
自到青冥里,
休看白發生。
冬日有懷李白
寂寞書齋里,
終朝獨爾思。
更尋嘉樹傳,
不忘角弓詩。
短褐風霜入,
還丹日月遲。
未因乘興去,
空有鹿門期。
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
飄然思不群。
清新庚開府,
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
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尊酒,
重與細論文?
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
巢父掉頭不肯住,
東將入海隨煙霧。
詩卷長流天地間,
釣竿欲拂珊瑚樹。
深山大澤龍蛇遠,
春寒野陰風景暮。
蓬萊織女(一作玉女)回雲車,
指點虛無引歸(一作是征)路。
自是君身有仙骨,
世人那得知其故?
惜君只欲苦死留,
富貴何如草頭露?
蔡侯靜者意有餘,
清夜置酒臨前除。
罷琴惆悵月照席,
幾歲寄我空中書?
南尋禹穴見李白,
道甫問訊今何如?
兵車行
車轔轔,
馬蕭蕭,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
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闌攔道哭,
哭聲直上干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
行人但雲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
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廷流血成海水,
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
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
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
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
役夫敢伸恨?
且如今年冬,
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
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
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
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
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
天陰雨濕聲啾啾。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高標跨蒼穹,
烈風無時休。
自非曠士懷,
登茲翻百憂。
方知象教力,
足可追冥搜。
仰穿龍蛇窟,
始出枝撐幽。
七星在北戶,
河漢聲西流。
羲和鞭白日,
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
涇渭不可求。
俯視但一氣,
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
蒼梧雲正愁。
惜哉瑤池飲,
日晏昆侖邱。
黃鵠去不息,
哀鳴何所投。
君看隨陽雁,
各有稻粱謀。
投簡成華兩縣諸子
赤縣官曹擁才傑,
軟裘快馬當冰雪。
長安苦寒誰獨悲?
杜陵野老骨欲折。
南山豆苗早荒穢,
青門瓜地新凍裂。
鄉里兒童項領成,
朝廷故舊禮數絕。
自然棄擲與時異,
況乃疏頑臨事拙。
飢卧動即向一旬。
敝衣何啻聯百結。
君不見空牆日色晚,
此老無聲淚垂血!
病後遇過王倚飲贈歌
麟角鳳觜世莫識,
煎膠續弦奇自見。
尚看王生抱此懷,
在於甫也何由羨?
且過王生慰疇昔,
素知賤子甘貧賤。
酷見凍餒不足恥,
多病沈年苦無健。
王生怪我顏色惡,
答雲伏忱艱難遍:
瘧癘三秋孰可忍?
寒熱百日相交戰。
頭白眼暗坐有胝,
肉黃皮皺命如線。
惟生哀我未平復,
為我力致美淆膳。
遣人向市賒香粳,
喚婦出房親自饌。
長安冬□(艹俎)酸且綠,
金城土酥靜如練。
兼求畜豪且割鮮,
密沽斗酒諧終宴。
故人情義晚誰似?
令我手腳輕欲旋。
老馬為駒信不虛,
當時得意況深眷。
但使殘年飽吃飯,
只願無事常相見!
示從孫濟
平明跨驢出,
未知適誰門。
權門多〔口尊〕沓,
且復尋諸孫。
諸孫貧無事,
客舍如荒村。
堂前自生竹,
堂後自生萱。
萱草秋已死,
竹枝霜不蕃。
淘米少汲水,
汲多井水渾。
刈葵莫放手,
放手傷葵根。
阿翁懶惰久,
覺兒行步奔。
所來為宗族,
亦不為盤飧。
小人利口實,
薄俗難具論。
勿受外嫌猜,
同姓古所敦。
杜位宅守歲
守歲阿戎家,
椒盤已頌花。
盍簪喧櫪馬,
列炬散林鴉。
四十明朝過,
飛騰暮景斜。
誰能更拘束?
爛醉是生涯。
元都壇歌寄元逸人
故人昔隱東蒙峰,
已佩含景蒼精龍。
故人今居子午谷,
獨在陰崖結茅屋。
屋前太古元都壇,
青石漠漠常風寒。
子歸夜啼山竹裂,
王母晝下雲旗翻。
知君此計誠長往,
芝草琅〔王干〕日應長。
鐵鎖高垂不可攀,
致身福地何蕭爽。
⑸ 道德經全文及譯文TXT下載
《道德經》.txt下載: https://sn9.us/file/22215238-408937561 點擊普通下載即可,希望您能滿意^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