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免費資訊 > 在哪裡可以看到免費的牛歌戲

在哪裡可以看到免費的牛歌戲

發布時間:2022-05-30 23:24:57

㈠ 廣西梧州藤縣和平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和平鎮位於藤縣西北部,東、南面與濛江鎮相鄰,西與平南縣丹竹鎮交界,北連太平鎮。1957年前屬第九區(曾稱蒙江區)管轄。1958年成立和平鄉,又名和平公社。1963年改稱和平區,1968年復稱為和平公社,1984年改稱和平鄉,1990年10月又撤鄉設鎮沿至現今,因鎮駐地得名。 鎮政府駐地離藤縣縣城 55公里,至梧州市 85 公里,距南寧市360公里,水陸交通便利。 人口面積 全鎮現有17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682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75223人, 轄區總面積172.9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4,141畝,其中水田32,208畝。 自然環境 和平鎮地屬丘陵,和平、石橋兩個小盆地,土地比較平坦,土質肥沃。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足。發源於蒙山縣的屯江(濛江)從太平鎮安福村入境,流經新良、木依、石橋、屯江、志成、新平、平竹、欖莫、都坡等十一個村街,然後流入濛江鎮,境內流程25公里。較高的山北有皇帝殿,海拔414.4米;西有雞籠崖,海拔438.9米。 水利設施 較大的水利工程有和平電站,有發電機6台,電站裝機容量6750千瓦,每小時發電7000瓦。還有1970年興建的羅意灘「七一」泵站,兩站有效灌溉面積11000畝,座洞水庫蓄水量為315萬立方米,可灌溉屯江、座洞、志成、新平、陳塘、龍塘、雙垌等七個村的農田6000多畝。境內另有星羅棋布的山塘水庫43座,田頭水井1760口。 經濟情況 農業 農業是全鎮的主要經濟來源。90 年代中後期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打破了傳統的種植模式,優化種植結構,採用「立體種植技術」,實施「萬畝億元工程」,使全鎮農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主要經濟作物有水稻,種植面積廣,產量高,質量好。2006年,全鎮水稻種植面積為41600畝(兩造),總產量達2080 噸,優質稻種植比例達80%以上。還有特色農產品香芋、粉葛、肉姜、西瓜。香芋個大皮薄,肉質細膩,營養豐富,甘香醇美;粉葛肉粘稠細膩,清香爽口,營養健身;肉姜色澤鮮亮、肉質細嫩、辛辣彌香、爽脆可口;無籽西瓜外型美觀,汁多渣少,爽脆蜜味。這四大農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享有盛譽,形成了和平的品牌。另外,屯江魚苗、雞咀坡養鱉、雙垌楊桃、平溪蘿卜、練村冬瓜、官羅蜜柑等,也各有特色,深受廣大顧客商家的喜愛。 畜牧業 以養殖豬、牛、家禽為主。和平鎮千家萬戶飼養的咀黃、毛黃、腳黃的三黃雞,體形美觀,體重適中,肉質香甜可口,是和平一大名產,是兩廣和港澳餐桌席上佳餚,是藤縣活雞出口的主要基地。和平鎮的養豬業,品種優良,防疫保障,飼養得法,肥瘦得當,豬源充足,客戶歡迎。鎮食品站、畜牧站、個體收購戶外運廣東等地的活豬,每年都有三四萬頭。近年來,由於政府大力宣傳推廣科學飼養方法,扶植專業養殖戶,畜牧業迅速發展。2006年生豬存欄 7.8萬頭,牛存欄 0.3萬頭,家禽存欄 28.4萬羽,水產品年產量2175噸。 林業 主要以松樹、杉樹為主,至2006年年末,全鎮有林山地 9316.8 公頃,林木蓄積量11.7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 61.8% ,年產松脂可達130 萬斤;竹子主要種植篙竹,每年產竹10萬根。龍眼、荔枝種植面積2.8萬多畝,每年盛產龍眼、荔枝 160萬斤。 鄉鎮企業 70年代以前,鄉鎮企業主要是林場、紅磚廠、罐頭食品廠等社隊企業。1991年以來,隨著建築、養殖、交通運輸業的興起,成立了農牧公司、飼料廠、建築公司、加油站等集體企業,引進外資改建紅磚廠,開發重晶石礦。同時,大力發展個體經濟、私營等非公有企業,積極引導農民從事第三產業,商品流通隊伍不斷壯大。 現已形成了以實用油、豆奶、水酒等為主要產品的農副食品製造業;以粉葛、姜干、桂圓肉(干)、白菜乾為主的農副產品加工業;以重晶石為主的礦山開采業;以紅磚生產為主的建材工業;以販運香芋、西瓜、粉葛、生薑、生豬等大宗農副產品和建材、百貨、雜貨、五金、布匹、成衣為主的商品流通企業。全鎮現有大型沙磚廠一間,紅磚廠一間,竹業製造廠一間,電子廠一間,石場四個,商業、飲食、服務、加工業等方興未艾。 交通 和平鎮有省道、縣道、鄉道縱橫交錯,陸路水路交通繁榮。容(縣)太(平)三級油路橫貫境內北部,蒙(蒙江鎮)大(和平鎮志成大平嶺)公路從全鎮中心地帶穿過。90年代以來,全鎮大力發展交通事業,至今共投入資金125萬元,投入6.6萬工日修路。全鎮修築四級公路3條共21.5公里,等外公路5條共26.5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汽車。水路交通主要是溝通屯江兩岸的橫水渡船。全鎮現有渡口九處共16條船。義渡有練村、都坡、廣村、五屯共四隻船。竹村還建有聯營渡口碼頭,可載中拖以下機動車過江。 郵電通訊 1992年起建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站,在和平街開始有有線電視,累計投入資金70多萬元,覆蓋率達到80%,普及率達60%以上。至1999年末,實現村村通廣播電視,有電視主幹線路共65.5公里,放大器161隻,發展有線電視2000多台(戶)。1993年,開始通程式控制電話、無線電尋呼。1994年有行動電話通訊。至1999年,全鎮實現村村通程式控制電話。至 2006 年,移動通訊網已覆蓋全鎮;全鎮固定電話用戶有7054 戶;電信寬頻用戶也已達到158 戶;全鎮的大多數村,已經開通寬頻上網業務。 科教文衛 教育 解放前,全鎮只有一所中心小學——和平中心小學,下轄和平、新平、陳塘、龍塘、雙垌、新塘、都坡、欖莫、平竹等小學。各村小學一般都設在破廟或私宅里。 1969年秋,各村小學均辦成完全小學。全鎮辦3所中心小學,即和平中心小學、石橋中心小學、新塘中心小學。1958年,辦起第一所中學——和平農中。1960年秋,又辦起和平初中,1969年將和平農中改辦為和平高中,1979年又改為和平公社初中。1981年增辦和平聯中,石橋聯中和新塘聯中。 為了更有利於「普九」和人才的培養,1997年和1998年分別撤消了和平三中和和平四中,只開設2所初中,即和平一中和和平二中。全鎮現有全日制普通初級中學2所,小學18所,成人中心校1所,在校初中生 4000多人,小學適齡在校生1400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中小學教職工824人,具有本科學歷 58 人,大專學歷275 人,中師以上學歷475 人。通過多渠道籌措資金,建起中小學教學樓43棟,宿舍樓7棟,共5萬多平方米,全鎮52個教學點。1979年掃盲工作通過梧州地區驗收1986年實現了普及初等教育。1998年4月我鎮普九已通過自治區驗收,1999年12月,我鎮「普九」再次通過自治區驗收。 衛生 解放前,群眾求醫多為民間醫生。1958年成立和平衛生院,當時有職工12 人,資產約3000 元。目前,和平鎮衛生院下屬有石橋分院、街門診分部,在編職工28 人,其中醫生 17 人,護士6 人,技師 1 人,葯劑師1 人,工人3人。設有內、外、婦、兒科門診及留醫部,醫技部(包括化驗室,B超室,心電圖室,X光室),防保科注射室,中西葯庫及葯店等醫療、預護、婦幼保健科室。 全鎮18個村街均開設有衛生所,完善了縣、鄉、村三級衛生保健網,兒童「五苗」接種率達90%以上。自開展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以來,我鎮參保農民人數連年遞增,2005 年,參保人數為 42308 人,佔全鎮農村人口的 60 %,至2006年,我鎮參加農村醫療合作保險的農民達到了51752人,佔全鎮農村人口的82%。 文體 傳統民間藝術舞獅、採茶、山歌、牛歌戲、木偶戲等異常活躍,擁有民間業余劇隊5個以上。全鎮設有文化站1個,廣播站1個,各村設有文化室,鎮、村開設有籃球場、撞球室、乒乓球台等各種文體活動場所。逢春節、元旦、國慶等喜慶節日,都會舉辦籃球賽、乒乓球賽、撞球賽、文藝晚會等活動,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業餘生活。 風土 有都坡文筆塔一座,座落在都坡村練村自然村。此塔形似寫字的毛筆,故稱文筆塔,是全縣唯一保護完好的塔文物,該塔建於公元1783年(清代),塔高6米,為3層青磚木結構的尖頂寶塔是和平鎮的一大景觀,有「文遠宏開創偉業,筆花大放育英才」之感。塔第一層門匾書「文遠宏開」,第二層門匾書「文昌閣」,第三層門匾書「魁星樓」,均配對聯。塔內雕梁畫棟,繪以壁畫,每層飛角重檐,雅觀別致。塔矗立屯江河畔,瞻賞別有情懷。 和平人傑地靈,物阜民豐,歡迎廣大朋友前來觀光旅遊、投資洽談業務!

㈡ 藤縣牛歌戲在哪裡下載

去酷狗試試

㈢ 在哪裡有牛歌戲全集

pps應該有的啊!你上pps看看!

㈣ 牛娘戲屬粵劇嗎

不是。牛娘劇[1]又稱牛戲、地戲或長衫戲,是在岑溪民間歌舞舞春牛基礎上衍變而成的傳統戲曲劇種。解放以後定名為牛娘劇。具有濃郁地方特色,有說、有唱、有戲,娛樂性很強,深受當地農民喜愛。
中文名稱
牛娘劇
地理標志
廣西東南部
別稱
牛戲、地戲、長衫戲、牛娘戲
寓意
祈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性質
傳統戲曲劇種之一
表演時間
每逢春節前後
「八桂飄香,漢壯曲鄉」
劇種簡史
牛娘劇又牛歌戲,稱每逢春節前後,當地群眾自發演出牛娘劇,開展迎春活動,祈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1]
牛歌戲發源於廣西東南部(主要是藤縣,平南地區),是流行於兩廣地區的以當地方言為唱詞的極具民俗特色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牛歌戲言語通俗,形象生動含蓄,諧趣調皮;有不同角色的特定臉譜和扮相;有唱詞和特定音樂結構。如果說京劇是國粹的話,那麼牛歌戲便是廣西的「區粹」。[1]
劇種特色
90年代,牛娘戲載入《中國戲曲志》,登上了大雅之堂。2002年,牛娘戲被共青團中央評為「全國優秀鄉村青年文化活動項目」。「牛娘戲」亦稱牛戲、地戲或長衫戲,解放以後定名為牛娘戲,是岑溪市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地方戲,牛娘戲中有說、有唱、有戲,娛樂性很強,深收當地農民喜愛。牛娘戲是在當地民間歌舞「舞春色」基礎上衍變而成。每逢春節前後,當地群眾自發開展迎春活動,祈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舞春牛」:「舞春牛」是活動的中心。「舞春牛」由二至四人拉著一個披上畫有圖案的彩布裝扮的牛形,至各家各戶拜賀新春,邊舞邊唱。牛娘戲的特色:最初只唱些禱祝之詞,由一人主唱,二至三人幫腔伴舞,有時有些即興的表演。後來,漸次向娛樂方向發展,演唱內容不僅限於祈神祝願,還編演了一些有故事情節的生活片斷,一般是表現農事勞動過程,如耕田、播種、插田等,稱為「插戲」,開始由歌舞向戲劇形態發展,但「舞春牛」或「插戲」的演出,都離不開牛公、牛婆兩個角色,後來「插戲」成分不斷擴大,終至脫離「舞春色」而獨立進行。

㈤ 請說出廣西梧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什麼,有那些吸引你,你想看到哪些的介紹

梧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藤縣(禤洲獅)、岑溪市(牛娘戲)分別被評為廣西民間特色藝術之鄉。
2004年初步建立了民族民間文化庫,涉及戲劇、音樂、舞蹈、民族民間傳統禮儀、節日慶典活動、體育活動等17個項目。其中,戲劇類包括藤縣的牛歌戲、蒼梧縣的鹿兒戲、岑溪市的木偶劇;音樂類包括蒙山縣的山歌、長洲區的下俚民歌;舞蹈類包括蝶山區的火碗舞、蝶山區的金雞舞、岑溪市的龍舞、獅舞、馬鹿舞、蒼梧縣的木犀舞、民族民間傳統禮儀類包括蒙山縣的客家風情吊燈、蝶山區的哭嫁歌;節日類包括岑溪市的花炮節;慶典活動類有岑溪市的牛娘賀春;體育活動類包括蒙山縣的敲拐、藤縣的禤洲獅。
2005、2006年,組織骨幹力量對全市非物質文化進行抽查,組織申報全國、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認真撰寫申報書、錄制專題片,岑溪牛娘戲、藤縣舞獅技藝、梧州龜苓膏、梧州龍母誕等四個項目名列第一批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示名單。
**********
岑溪牛娘戲、藤縣舞獅技藝、梧州龜苓膏、梧州龍母誕等四個項目亟待深度挖掘,更好地展示給公眾。

㈥ 牛歌戲在哪裡看

牛歌戲在戲曲頻道可以看
牛娘劇又牛歌戲,稱每逢春節前後,當地群眾自發演出牛娘劇,開展迎春活動,祈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牛歌戲發源於廣西東南部(主要是藤縣,平南地區),是流行於兩廣地區的以當地方言為唱詞的極具民俗特色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
牛歌戲言語通俗,形象生動含蓄,諧趣調皮;有不同角色的特定臉譜和扮相;有唱詞和特定音樂結構。如果說京劇是國粹的話,那麼牛歌戲便是廣西的「區粹」。

㈦ 牛娘劇在哪裡下載

優酷、嗶哩嗶哩等網站。
牛娘劇可以在各大視頻網站下載。
牛娘劇又牛歌戲,稱每逢春節前後,當地群眾自發演出牛娘劇,開展迎春活動,祈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牛歌戲發源於廣西東南部(主要是藤縣,平南地區),是流行於兩廣地區的以當地方言為唱詞的極具民俗特色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牛歌戲言語通俗,形象生動含蓄,諧趣調皮;有不同角色的特定臉譜和扮相;有唱詞和特定音樂結構。如果說京劇是國粹的話,那麼牛歌戲便是廣西的「區粹」。

㈧ 縣牛歌戲在哪下載

可以在手機網路上下載。

閱讀全文

與在哪裡可以看到免費的牛歌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上怎麼下載班智達的軟體 瀏覽:1157
無痕跡消除圖片軟體 瀏覽:722
免費小票軟體 瀏覽:955
華為在哪裡設置軟體停止運行 瀏覽:961
用電腦鍵盤調節聲音大小 瀏覽:1259
自動刷軟體賺錢 瀏覽:1261
古裝連續劇免費版 瀏覽:1415
工免費漫畫 瀏覽:1147
手機軟體專門儲存文件 瀏覽:1509
uos如何用命令安裝軟體 瀏覽:1316
有線耳機插電腦麥克風 瀏覽:648
侏羅紀世界3在線觀看完整免費 瀏覽:995
單個軟體怎麼設置名稱 瀏覽:720
鳳凰網電腦版下載視頻怎麼下載視頻怎麼下載 瀏覽:1385
明白之後如何免費獲得無人機 瀏覽:832
如何解禁軟體菜單 瀏覽:855
副路由器連接電腦視頻 瀏覽:1351
內置wifi電視如何裝軟體 瀏覽:1107
手機換零免費雪碧 瀏覽:1589
國行蘋果如何下載美版軟體 瀏覽: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