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腦滑鼠的作用
「滑鼠」的標准稱呼應該是「滑鼠器」,英文名「Mouse」,滑鼠的使用是為了使計算機的操作更加簡便快捷,來代替鍵盤那繁瑣的指令。
滑鼠按介面類型可分為串列滑鼠、PS/2滑鼠、匯流排滑鼠、USB滑鼠(多為光電滑鼠)四種。串列滑鼠是通過串列口與計算機相連,有9針介面、25針介面兩種。PS/2滑鼠通過一個六針微型DIN介面與計算機相連,它與鍵盤的介面非常相似,使用時注意區分。匯流排滑鼠的介面在匯流排介面卡上;USB滑鼠通過一個USB介面,直接插在計算機的USB口上。
⑵ 電腦滑鼠是幹嘛用的
滑鼠」的標准稱呼應該是「滑鼠器」,英文名「Mouse」,它從出現到現在已經有38年的歷史了。滑鼠的使用是為了使計算機的操作更加簡便,來代替鍵盤那繁瑣的指令。
滑鼠的介面類型:滑鼠按介面類型可分為串列滑鼠、PS/2滑鼠、匯流排滑鼠三種。串列滑鼠是通過串列口與計算機相連,有9針介面和25針介面兩種。PS/2滑鼠通過一個六針微型DIN介面與計算機相連,它與鍵盤的介面非常相似,使用時注意區分。匯流排滑鼠的介面在匯流排介面卡上。
滑鼠的工作原理:
滑鼠按其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分為機械滑鼠和光電滑鼠。機械滑鼠主要由滾球、輥柱和光柵信號感測器組成。當你拖動滑鼠時,帶動滾球轉動,滾球又帶動輥柱轉動,裝在輥柱端部的光柵信號感測器產生的光電脈沖信號反映出滑鼠器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位移變化,再通過電腦程序的處理和轉換來控制屏幕上游標箭頭的移動。光電滑鼠器是通過檢測滑鼠器的位移,將位移信號轉換為電脈沖信號,再通過程序的處理和轉換來控制屏幕上的游標箭頭的移動。光電滑鼠用光電感測器代替了滾球。這類感測器需要特製的、帶有條紋或點狀圖案的墊板配合使用。
另外,滑鼠還可按外形分為兩鍵滑鼠、三鍵滑鼠、滾軸滑鼠和感應滑鼠,兩鍵滑鼠和三鍵滑鼠的左右按鍵功能完全一致,一般情況下,我們用不著三鍵滑鼠的中間按鍵,但在使用某些特殊軟體時(如AutoCAD等),這個鍵也會起一些作用;滾軸滑鼠和感應滑鼠在筆記本電腦上用得很普遍,往不同方向轉動滑鼠中間的小圓球,或在感應板上移動手指,游標就會向相應方向移動,當游標到達預定位置時,按一下滑鼠或感應板,就可執行相應功能。
無線滑鼠和3D滑鼠:新出現無線滑鼠和3D振動滑鼠都是比較新穎的滑鼠。無線滑鼠器是為了適應大屏幕顯示器而生產的。所謂「無線」,即沒有電線連接,而是採用二節七號電池無線搖控,滑鼠器有自動休眠功能,電池可用上一年,接收范圍在1.8米以內。3D振動滑鼠是一種新型的滑鼠器,它不僅可以當作普通的滑鼠器使用,而且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 具有全方位立體控制能力。它具有前、後、左、右、上、下六個移動方向,而且可以組合出前右,左下等等的移動方向。
(2) 外形和普通滑鼠不同。一般由一個扇形的底座和一個能夠活動的控制器構成。
(3) 具有振動功能,即觸覺回饋功能。玩某些游戲時,當你被敵人擊中時,你會感覺到你的滑鼠也振動了。
(4) 是真正的三鍵式滑鼠。無論DOS或Windows環境下,滑鼠的中間鍵和右鍵都大派用場。
四種滑鼠的區別:
光機滑鼠:是在純機械式滑鼠基礎上進行改良,通過引入光學技術來提高滑鼠的定位精度。與純機械式滑鼠一樣,光機滑鼠同樣擁有一個膠質的小滾球,並連接著X、Y轉軸,所不同的是光機滑鼠不再有圓形的解碼輪,代之的是兩個帶有柵縫的光柵碼盤,並且增加了發光二極體和感光晶元。當滑鼠在桌面上移動時,滾球會帶動X、Y轉軸的兩只光柵碼盤轉動,而X、Y發光二極體發出的光便會照射在光柵碼盤上,由於光柵碼盤存在柵縫,在恰當時機二極體發射出的光便可透過柵縫直接照射在兩顆感光晶元組成的檢測頭上。如果接收到光信號,感光晶元便會產生「1」信號,若無接收到光信號,則將之定為信號「0」。接下來,這些信號被送入專門的控制晶元內運算生成對應的坐標偏移量,確定游標在屏幕上的位置。
光學滑鼠:它的底部沒有滾輪,也不需要藉助反射板來實現定位,其核心部件是發光二極體、微型攝像頭、光學引擎和控制晶元。工作時發光二極體發射光線照亮滑鼠底部的表面,同時微型攝像頭以一定的時間間隔不斷進行圖像拍攝。滑鼠在移動過程中產生的不同圖像傳送給光學引擎進行數字化處理,最後再由光學引擎中的定位DSP晶元對所產生的圖像數字矩陣進行分析。由於相鄰的兩幅圖像總會存在相同的特徵,通過對比這些特徵點的位置變化信息,便可以判斷出滑鼠的移動方向與距離,這個分析結果最終被轉換為坐標偏移量實現游標的定位。
機械滑鼠:底部沒有相互垂直的片狀圓輪,而是改用一個可四向滾動的膠質小球。這個小球在滾動時會帶動一對轉軸轉動(分別為X轉軸、Y轉軸),在轉軸的末端都有一個圓形的解碼輪,解碼輪上附有金屬導電片與電刷直接接觸。當轉軸轉動時,這些金屬導電片與電刷就會依次接觸,出現「接通」或「斷開」兩種形態,前者對應二進制數「1」、後者對應二進制數「0」。接下來,這些二進制信號被送交滑鼠內部的專用晶元作解析處理並產生對應的坐標變化信號。只要滑鼠在平面上移動,小球就會帶動轉軸轉動,進而使解碼輪的通斷情況發生變化,產生一組組不同的坐標偏移量,反應到屏幕上,就是游標可隨著滑鼠的移動而移動。
光電滑鼠:與光機滑鼠發展的同一時代,出現一種完全沒有機械結構的數字化光電滑鼠。設計這種光電滑鼠的初衷是將滑鼠的精度提高到一個全新的水平,使之可充分滿足專業應用的需求。這種光電滑鼠沒有傳統的滾球、轉軸等設計,其主要部件為兩個發光二極體、感光晶元、控制晶元和一個帶有網格的反射板(相當於專用途的滑鼠墊)。工作時光電滑鼠必須在反射板上移動,X發光二極體和Y發光二極體會分別發射出光線照射在反射板上,接著光線會被反射板反射回去,經過鏡頭組件傳遞後照射在感光晶元上。感光晶元將光信號轉變為對應的數字信號後將之送到定位晶元中專門處理,進而產生X-Y坐標偏移數據。
此種光電滑鼠在精度指標上的確有所進步,但它在後來的應用中暴露出大量的缺陷。首先,光電滑鼠必須依賴反射板,它的位置數據完全依據反射板中的網格信息來生成,倘若反射板有些弄臟或者磨損,光電滑鼠便無法判斷游標的位置所在。倘若反射板不慎被嚴重損壞或遺失,那麼整個滑鼠便就此報廢;其次,光電滑鼠使用非常不人性化,它的移動方向必須與反射板上的網格紋理相垂直,用戶不可能快速地將游標直接從屏幕的左上角移動到右下角;第三,光電滑鼠的造價頗為高昂,數百元的價格在今天來看並沒有什麼了不起,但在那個年代人們只願意為滑鼠付出20元左右資金,光電滑鼠的高價位顯得不近情理。由於存在大量的弊端,這種光電滑鼠並未得到流行,充其量也只是在少數專業作圖場合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應用,但隨著光機滑鼠的全面流行,這種光電滑鼠很快就被市場所淘汰。
滑鼠發展里程碑:
. 1968年,滑鼠的原型誕生;
. 1981年,第一隻商業化滑鼠誕生,仍舊是機械滑鼠,出現滾球滑鼠;
. 1983年,羅技發明了第一隻光學機械式滑鼠,成為日後的行業標准;
. 80年代初出現了第一代光電滑鼠,它需要特殊的有柵格的滑鼠墊,過高的成本限制了其使用范圍;
. 1999年,微軟公司與安捷倫公司合作發布了IntelliEye光學引擎,以及第一隻光學滑鼠。
1968年12月9日,全世界第一個滑鼠誕生於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它的發明者是Douglas Englebart博士。Englebart博士設計滑鼠的初衷就是為了使計算機的操作更加簡便,來代替鍵盤那繁瑣的指令。他製作的滑鼠是一隻小木頭盒子,工作原理是由它底部的小球帶動樞軸轉動,並帶動變阻器改變阻值來產生位移信號,信號經計算機處理,屏幕上的游標就可以移動。自此,滑鼠和PC就結下了那種難以用言語表達的不解之緣。
自從有了計算機,鍵盤就一直陪伴著它,也一直扮演著主要輸入設備的角色。用鍵盤打字確實不錯,但用來移動游標時,就顯示出其局限性了。於是,就職於美國航空航天局整天與計算機打交道的恩格爾伯特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是否可以用「點控」的方法代替敲擊鍵盤呢?
經過多年努力,在1982年,恩格爾伯特的想法總算變為現實:一種名為「顯示系統游標位置縱橫移動指示器」的產品問世了。它的作用有二,一是控制屏幕上游標的移動,二是代替回車鍵。不過,它的名字太長,實在不便稱呼。
一天,在恩格爾伯特工作的實驗室中,一個「顯示系統游標位置縱橫移動指示器」從電腦桌上掉下來,由於有連線與主機相連,它就懸在半空,從側面看恰似一隻拖著長尾巴的老鼠,此景觸發了恩格爾伯特的靈感,於是,「顯示系統游標位置縱橫移動指示器」便有了「Mouse」(老鼠)這個名稱。當「Mouse」這種計算機輸入設備在我國使用後,人們將它譯為「滑鼠」,恰如其分地反映出這種設備的外觀和功用。
滑鼠是1964年由Douglas Engelbart發明的,當時DouglasEngelbart在斯坦福研究所(SRI)工作,該研究所是斯坦福大學贊助的一個機構,Douglas Engelbart很早就在考慮如何使電腦的操作更加簡便,用什麼手段來取代由鍵盤輸入的繁瑣指令。
60年代初,他在參加一個會議時隨手掏出了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可不是筆記本電腦哦),畫出了一種在底部使用兩個互相垂直的輪子來跟蹤動作的裝置草圖,這就是滑鼠的雛型。到了1964年,Douglas Engelbart再次對這種裝置的構思進行完善,動手製作出了第一個成品。因此Douglas Engelbart也被稱為「滑鼠之父」。
當時還沒有「滑鼠」的名稱,這個新型裝置是一個小木頭盒子,裡面有兩個滾輪,但只有一個按鈕。它的工作原理是由滾輪帶動軸旋轉,並使變阻器改變阻值,阻值的變化就產生了位移訊號,經電腦處理後屏幕上指示位置的游標就可以移動了。
由於該裝置像老鼠一樣拖著一條長長的連線(象老鼠的尾巴),因此,Douglas Engelbart和他的同事在實驗室里把它戲稱為「Mouse」,他當時也曾想到將來滑鼠有可能會被廣泛應用,所以在申請專利時起名叫「顯示系統X-Y位置指示器」,只是人們覺得「Mouse」這個名字更加讓人感到親切,於是就有了「滑鼠」的稱呼。
滑鼠的普及歷程:
滑鼠被發明之後,首先於1973年被Xerox公司應用到經過改進的Alto電腦系統中,但是遺憾的是,當時這些系統都是實驗用的,完全被用於研究工作,並沒有向大眾推廣,所以滑鼠一直都默默無聞。
1979年,Apple公司創始人Steve Jobs被邀請觀看Alto以及執行在該系統上的軟體。Steve Jobs被自己所看到的電腦技術所震撼,他意識到這些技術代表了電腦未來的發展潮流。這些技術就包括使用滑鼠作為指點輸入設備和操作系統使用的GUI(Graphics User Interface,圖形用戶界面)。Apple公司立即將這些功能加入自己的系統中,准備開發新型的家用電腦,並且高薪挖到了十幾位Xerox公司的技術人員。 1981年,Xerox公司推出了使用滑鼠,並應用GUI操作系統的Star 8010電腦,這是大眾首次了解滑鼠,可惜由於這種電腦價格過於昂貴,銷量很小。盡管如此,滑鼠已經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並開始為人們所掌握。
1983年,Apple公司正式推出LISA電腦,這是Apple公司自己的第一台使用滑鼠的電腦,進一步把滑鼠介紹給了廣大用戶,讓用戶認識到了滑鼠的作用。
1984年,LISA的升級產品--Macintosh問世,這是Apple公司的一個里程碑,也是電腦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它為Apple公司帶來豐厚收入的同時,也讓滑鼠走進了前家萬戶。之後,由於OS/2,Windows系統的廣泛使用更進一步推廣了滑鼠和GUI的應用,使得滑鼠逐漸流行起來,並最終成為了電腦的標准配置,從此,每台電腦旁邊都有了一個忠實的伴侶,那就是「Mouse」--滑鼠。
⑶ 滑鼠作用
效果肯定不一樣了手感肯定得到加強了,不過戰地之王我玩過一段時間我覺得相對cs、cf、來說滑鼠的作用是有限的玩cs、cf都很好爆頭關鍵是不同的游戲射擊方法側重點不同,ava的特點就是比較貼合現實,特別是走路你能明顯感覺得到准心的抖動射擊時準星飄得也嚴重,所以要學會適應這一點,而且ava的配置也不低所以fps不能太低低於100打起來就會很難過的所以如果fps低於100建議換塊顯卡如果延遲和fps都良好你可以換塊滑鼠不然換了也是白搭,還有滑鼠的靈敏度也很重要每一隻滑鼠的靈敏度都不同所以你要在游戲中慢慢調節找到最適合自己感覺的靈敏度這樣打起來爆頭才會容易點,我選的靈敏度就在35這是因滑鼠各異而選擇的你要知道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高了太靈活移的太快不好瞄低了話你轉方向都要拉幾次那近距離遭遇敵人就麻煩了所以自己在游戲中實驗最適合自己的靈敏度找對了適合的靈敏度絕對比好滑鼠重要,對了你的49元滑鼠應該是光電的吧你可以按我說的多練一段時間看看有沒有進步,好的滑鼠能提升自己的手感但並非萬能你要知道不是滑鼠打槍而是你控制滑鼠打槍你見過哪一個槍法不行的換了只好滑鼠就打得過高手了那我們害苦練槍法作甚,還有ava中變數比較多由於槍械的改造槍的參數也會有很多不同這些你也要好好研究適合自己的槍也很重要的不是你把射擊距離、準度、後座等等參數改造到最好就行了的,ava中的槍械改造得很強勁威力也是不俗的,人多的話火力不是1桿槍就能搞定的,所以你不要光練槍法1桿槍是遠遠不夠的猥瑣才是王道!
⑷ 滑鼠和鍵盤的作用
簡單的說,滑鼠用來選擇文件、操作電腦,鍵盤用於輸入文字等各種命令。
滑鼠:
計算機的一種輸入設備,分有線和無線兩種,也是計算機顯示系統縱橫坐標定位的指示器,因形似老鼠而得名「滑鼠」(港台作滑鼠)。「滑鼠」的標准稱呼應該是「滑鼠器」,英文名「Mouse」,滑鼠的使用是為了使計算機的操作更加簡便快捷,來代替鍵盤那繁瑣的指令。
鍵盤:
鍵盤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輸入設備,通過鍵盤可以將英文字母、數字、標點符號等輸入到計算機中,從而向計算機發出命令、輸入數據等。起初這類鍵盤多用於品牌機,如HP、聯想等品牌機都率先採用了這類鍵盤,受到廣泛的好評,並曾一度被視為品牌機的特色。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的市場上也出現獨立的具有各種快捷功能的產品單獨出售,並帶有專用的驅動和設定軟體,在兼容機上也能實現個性化的操作。
⑸ 滑鼠有什麼用途
1、使用滑鼠縮放網頁頁面。
我們在瀏覽網面的時候,內容和字體有大有小,字體很小看得很費勁,我們只要按住Ctrl鍵不放,再滾動滑鼠滾輪,就可以縮放網頁頁面內容的大小,若是想恢復原始大小,只需要按住Ctrl+0就可以了。
2、 自動滾動頁面。
我們在看小說或瀏覽篇幅很長的word文檔和txt文件時候,切換到下一頁內容時候若是按鍵盤向下鍵很麻煩,我們只需要要滾動滑鼠滾輪就可以一點一點的滾動頁面內容。
3、縮小或放大桌面圖標。
我們回到桌面狀態,按住Ctrl不放再滾動滑鼠滾輪就可以對桌面的圖標進行縮放。
4、文件夾中圖片的縮放。
我們可以舉一反三,跟縮放桌面圖標功能一樣,在瀏覽文件夾的圖片,有的圖片比較小看不清楚,只需要按住Ctrl鍵不放再滾動滑鼠滾輪就可以對圖片進行縮放。
5、設置DPI
滑鼠DPI是指滑鼠的定位精度,指滑鼠移動中,每移動一英寸能准確定位的最大信息數。在這樣的情況下,高DPI就意味著每移動一英寸就可以定位更多的像素點數。
如果我們的屏幕是大小恆定的,在調高滑鼠DPI的情況下就意味著我們輕輕移動滑鼠,在相同的位移距離下高DPI滑鼠在屏幕上移動的距離更遠,也就是滑鼠移動的更加快速。
⑹ 電腦滑鼠的功能
大學的時候買了一台電腦,買的時候送了一個華碩的筆記本滑鼠,可以把線收起來的那種。在試機的時候覺得那個滑鼠太小,就在那家電腦市場的樓下買了一個十五塊錢的滑鼠,用了一個月就發現滾輪隨機性地會多翻頁。之後在網上買過一套三十塊錢的鍵盤滑鼠,滑鼠左鍵有一定概率單擊變雙擊,鍵盤倒是離開學校之後就放在家裡吃灰了,因為家裡有機械鍵盤。
回到家之後就去了自己家這邊的電腦市場,攤主我認識,我就問有沒有耐用一點的滑鼠。攤主推薦了一個三十幾塊的滑鼠,森松尼,外觀普通,可以調節三擋速度,除此之外沒有多餘的功能鍵。就是這個滑鼠,用了差不多四年了,依舊沒問題。
後來也用過聯想筆記本的無線滑鼠,盡管沒有按鍵調節速度,默認的滑鼠速度我挺滿意,不過因為我習慣按滑鼠中鍵關閉瀏覽器標簽,經常會誤觸中鍵向左向右按對應的網頁後退前進。盡管可以安裝驅動關閉這個功能,但還是不喜歡這個硬體自帶的功能,裝滑鼠驅動搞這個設置我也不喜歡。
滑鼠主要是方便操作,像筆記本電腦不用滑鼠就很麻煩,看視頻還好,玩游戲根本就不行。
望採納
⑺ 滑鼠的作用是什麼
為了使計算機的操作更加簡便,代替鍵盤那繁瑣的指令
⑻ 滑鼠的作用有哪些
「滑鼠」因形似老鼠而得名「滑鼠」(中國大陸用語,港台作滑鼠)。「滑鼠」的標准稱呼應該是「滑鼠器」,英文名「Mouse」,全稱:「橡膠球傳動之光柵輪帶發光二極體及光敏三極體之晶元脈沖信號轉換器」或「紅外線散射之光斑照射粒子帶發光半導體及光電感應器之光源脈沖信號感測器」。它從出現到現在已經有40年的歷史了。滑鼠的使用是為了使計算機的操作更加簡便,來代替鍵盤那繁瑣的指令
滑鼠是一種通過手動控制游標位置的設備。現在系統普遍使用的是二鍵或三鍵的滑鼠。操作滑鼠可以做如下事情:如確定游標位置、從菜單欄中選取所要運行的菜單項、在不同的目錄間移動復制文件並加快文件移動的速度.你可以定義滑鼠的按鍵,例如選擇物體或放棄,這些功能依靠使用的軟體實現。使用滑鼠進行操作時應小心謹慎,不正確的使用方法將損壞滑鼠。
⑼ 電腦滑鼠鍵起什麼作用
同滑鼠作用一樣,觸控板可以移動游標,左右鍵使用與滑鼠左右鍵一樣的功能。
⑽ 滑鼠有什麼作用
1、放大或縮小網頁比例/桌面圖標
通過按住Ctrl鍵,然後通過上下滾動滑鼠滾輪可以調節網頁大小比例或者電腦桌面圖標的大小。有時候在網頁字體比較小看不太清的情況下。
2、自動滾屏
在觀看網頁時,會運用滑鼠滾輪進行翻頁。但有時候網頁或者Word等頁數過長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滑鼠滾輪實現自動滾屏來解放雙手。
把滑鼠箭頭移到網頁或文檔中,向下按一下滑鼠滾輪,頁面就會著一個黑色的小箭頭向上或向下自動滾屏,小箭頭距離剛剛按下的原點越遠,滾屏速度就越快。
3、在後台新建標簽打開網頁鏈接
只要在網頁中用滑鼠滾輪點擊鏈接,就可以在後台新建標簽中打開鏈接了。這個功能在所有瀏覽器中都可以用。
4、關閉網頁標簽
上面說到滑鼠滾輪可以在後台新建標簽,那麼當然也是可以關閉標簽的。操作方式:在網頁標簽上按下滑鼠滾輪,就可以將其關閉,而不用再去點擊標簽上的「X」號了。
5、快速切換文件夾視圖
瀏覽文件夾時,可以通過切換視圖來改變文件列表的呈現形式。以往我們需要在滑鼠右鍵菜單,或通過文件夾窗口右上角的切換按鈕來修改視圖。但在Win7中,只要按住ctrl鍵,再滾動滑鼠滾輪就可以方便的切換文件夾視圖了。
(10)小白開網店電腦滑鼠的作用擴展閱讀
滑鼠左鍵的作用
1、指向:指移動滑鼠,將滑鼠指針移到操作對象上。
2、單擊:指快速按下並釋放滑鼠左鍵。單擊一般用於選定一個操作對象。
3、雙擊:指連續兩次快速按下並釋放滑鼠左鍵。雙擊一般用於打開窗口,啟動應用程序。
4、拖動:指按下滑鼠左鍵,移動滑鼠到指定位置,再釋放按鍵的操作。拖動一般用於選擇多個操作對象,復制或移動對象等,也可以用來拖動窗口。
5、右擊:指快速按下並釋放滑鼠右鍵。右擊一般用於打開一個與操作相關的快捷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