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腦的內存大小與系統運行快慢有關嗎
CPU,大,內存大.
運行速度會更快.,
CPU,主要是處理所有電腦運行的所有程序,.
內存是,幫住CPU處理出來的程序,傳輸到其他地方,.
CPU,.大,處理的就快,
同時,CPU大處理得快,那內存小,處理出來的東西,不能及時傳輸出去.也會影響速度.
所以,CPU大,處理的快,那內存(相同,)大些,就等於是同步了,那,電腦所有操作,運營速度就快了.
語言比較,俗,比較拙,看得懂就成了,呵呵。
㈡ 內存也有分快慢么
不是分快慢,是按性能的配置要求請參考下列資料
雙通道內存 雙通道內存技術其實是一種內存控制和管理技術,它依賴於晶元組的內存控制器發生作用,在理論上能夠使兩條同等規格內存所提供的帶寬增長一倍。它並不是什麼新技術,早就被應用於伺服器和工作站系統中了,只是為了解決台式機日益窘迫的內存帶寬瓶頸問題它才走到了台式機主板技術的前台。在幾年前,英特爾公司曾經推出了支持雙通道內存傳輸技術的i820晶元組,它與RDRAM內存構成了一對黃金搭檔,所發揮出來的卓絕性能使其一時成為市場的最大亮點,但生產成本過高的缺陷卻造成了叫好不叫座的情況,最後被市場所淘汰。由於英特爾已經放棄了對RDRAM的支持,所以目前主流晶元組的雙通道內存技術均是指雙通道DDR內存技術,主流雙通道內存平台英特爾方面是英特爾 865、875系列,而AMD方面則是NVIDIA Nforce2系列。
雙通道內存技術是解決CPU匯流排帶寬與內存帶寬的矛盾的低價、高性能的方案。現在CPU的FSB(前端匯流排頻率)越來越高,英特爾 Pentium 4比AMD Athlon XP對內存帶寬具有高得多的需求。英特爾 Pentium 4處理器與北橋晶元的數據傳輸採用QDR(Quad Data Rate,四次數據傳輸)技術,其FSB是外頻的4倍。英特爾 Pentium 4的FSB分別是400、533、800MHz,匯流排帶寬分別是3.2GB/sec,4.2GB/sec和6.4GB/sec,而DDR 266/DDR 333/DDR 400所能提供的內存帶寬分別是2.1GB/sec,2.7GB/sec和3.2GB/sec。在單通道內存模式下,DDR內存無法提供CPU所需要的數據帶寬從而成為系統的性能瓶頸。而在雙通道內存模式下,雙通道DDR 266、DDR 333、DDR 400所能提供的內存帶寬分別是4.2GB/sec,5.4GB/sec和6.4GB/sec,在這里可以看到,雙通道DDR 400內存剛好可以滿足800MHz FSB Pentium 4處理器的帶寬需求。而對AMD Athlon XP平台而言,其處理器與北橋晶元的數據傳輸技術採用DDR(Double Data Rate,雙倍數據傳輸)技術,FSB是外頻的2倍,其對內存帶寬的需求遠遠低於英特爾 Pentium 4平台,其FSB分別為266、333、400MHz,匯流排帶寬分別是2.1GB/sec,2.7GB/sec和3.2GB/sec,使用單通道的DDR 266、DDR 333、DDR 400就能滿足其帶寬需求,所以在AMD K7平台上使用雙通道DDR內存技術,可說是收效不多,性能提高並不如英特爾平台那樣明顯,對性能影響最明顯的還是採用集成顯示晶元的整合型主板。
NVIDIA推出的nForce晶元組是第一個把DDR內存介面擴展為128-bit的晶元組,隨後英特爾在它的E7500伺服器主板晶元組上也使用了這種雙通道DDR內存技術,SiS和VIA也紛紛響應,積極研發這項可使DDR內存帶寬成倍增長的技術。但是,由於種種原因,要實現這種雙通道DDR(128 bit的並行內存介面)傳輸對於眾多晶元組廠商來說絕非易事。DDR SDRAM內存和RDRAM內存完全不同,後者有著高延時的特性並且為串列傳輸方式,這些特性決定了設計一款支持雙通道RDRAM內存晶元組的難度和成本都不算太高。但DDR SDRAM內存卻有著自身局限性,它本身是低延時特性的,採用的是並行傳輸模式,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當DDR SDRAM工作頻率高於400MHz時,其信號波形往往會出現失真問題,這些都為設計一款支持雙通道DDR內存系統的晶元組帶來不小的難度,晶元組的製造成本也會相應地提高,這些因素都制約著這項內存控制技術的發展。
普通的單通道內存系統具有一個64位的內存控制器,而雙通道內存系統則有2個64位的內存控制器,在雙通道模式下具有128bit的內存位寬,從而在理論上把內存帶寬提高一倍。雖然雙64位內存體系所提供的帶寬等同於一個128位內存體系所提供的帶寬,但是二者所達到效果卻是不同的。雙通道體系包含了兩個獨立的、具備互補性的智能內存控制器,理論上來說,兩個內存控制器都能夠在彼此間零延遲的情況下同時運作。比如說兩個內存控制器,一個為A、另一個為B。當控制器B准備進行下一次存取內存的時候,控制器A就在讀/寫主內存,反之亦然。兩個內存控制器的這種互補「天性」可以讓等待時間縮減50%。雙通道DDR的兩個內存控制器在功能上是完全一樣的,並且兩個控制器的時序參數都是可以單獨編程設定的。這樣的靈活性可以讓用戶使用二條不同構造、容量、速度的DIMM內存條,此時雙通道DDR簡單地調整到最低的內存標准來實現128bit帶寬,允許不同密度/等待時間特性的DIMM內存條可以可靠地共同運作。
支持雙通道DDR內存技術的台式機晶元組,英特爾平台方面有英特爾的865P、865G、865GV、865PE、875P以及之後的915、925系列;VIA的PT880,ATI的Radeon 9100 IGP系列,SIS的SIIS 655,SIS 655FX和SIS 655TX;AMD平台方面則有VIA的KT880,NVIDIA的nForce2 Ultra 400,nForce2 IGP,nForce2 SPP及其以後的晶元。
AMD的64位CPU,由於集成了內存控制器,因此是否支持內存雙通道看CPU就可以。目前AMD的台式機CPU,只有939介面的才支持內存雙通道,754介面的不支持內存雙通道。除了AMD的64位CPU,其他計算機是否可以支持內存雙通道主要取決於主板晶元組,支持雙通道的晶元組上邊有描述,也可以查看主板晶元組資料。此外有些晶元組在理論上支持不同容量的內存條實現雙通道,不過實際還是建議盡量使用參數一致的兩條內存條。
內存雙通道一般要求按主板上內存插槽的顏色成對使用,此外有些主板還要在BIOS做一下設置,一般主板說明書會有說明。當系統已經實現雙通道後,有些主板在開機自檢時會有提示,可以仔細看看。由於自檢速度比較快,所以可能看不到。因此可以用一些軟體查看,很多軟體都可以檢查,比如cpu-z,比較小巧。在「memory」這一項中有「channels」項目,如果這里顯示「Dual」這樣的字,就表示已經實現了雙通道。兩條256M的內存構成雙通道效果會比一條512M的內存效果好,因為一條內存無法構成雙通道。
DDR和DDR2的區別
嚴格的說DDR應該叫DDR SDRAM,人們習慣稱為DDR,部分初學者也常看到DDR SDRAM,就認為是SDRAM。DDR SDRAM是Double Data Rate SDRAM的縮寫,是雙倍速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儲器的意思。DDR內存是在SDRAM內存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仍然沿用SDRAM生產體系,因此對於內存廠商而言,只需對製造普通SDRAM的設備稍加改進,即可實現DDR內存的生產,可有效的降低成本。
SDRAM在一個時鍾周期內只傳輸一次數據,它是在時鍾的上升期進行數據傳輸;而DDR內存則是一個時鍾周期內傳輸兩次次數據,它能夠在時鍾的上升期和下降期各傳輸一次數據,因此稱為雙倍速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儲器。DDR內存可以在與SDRAM相同的匯流排頻率下達到更高的數據傳輸率。
與SDRAM相比:DDR運用了更先進的同步電路,使指定地址、數據的輸送和輸出主要步驟既獨立執行,又保持與CPU完全同步;DDR使用了DLL(Delay Locked Loop,延時鎖定迴路提供一個數據濾波信號)技術,當數據有效時,存儲控制器可使用這個數據濾波信號來精確定位數據,每16次輸出一次,並重新同步來自不同存儲器模塊的數據。DDL本質上不需要提高時鍾頻率就能加倍提高SDRAM的速度,它允許在時鍾脈沖的上升沿和下降沿讀出數據,因而其速度是標准SDRA的兩倍。
從外形體積上DDR與SDRAM相比差別並不大,他們具有同樣的尺寸和同樣的針腳距離。但DDR為184針腳,比SDRAM多出了16個針腳,主要包含了新的控制、時鍾、電源和接地等信號。DDR內存採用的是支持2.5V電壓的SSTL2標准,而不是SDRAM使用的3.3V電壓的LVTTL標准。
DDR2內存起始頻率從DDR內存最高標准頻率400Mhz開始,現已定義可以生產的頻率支持到533Mhz到667Mhz,標准工作頻率工作頻率分別是200/266/333MHz,工作電壓為1.8V。DDR2採用全新定義的240 PIN DIMM介面標准,完全不兼容於DDR的184PIN DIMM介面標准。
DDR2和DDR一樣,採用了在時鍾的上升延和下降延同時進行數據傳輸的基本方式,但是最大的區別在於,DDR2內存可進行4bit預讀取。兩倍於標准DDR內存的2BIT預讀取,這就意味著,DDR2擁有兩倍於DDR的預讀系統命令數據的能力,因此,DDR2則簡單的獲得兩倍於DDR的完整的數據傳輸能力。
DDR2內存技術最大的突破點其實不在於所謂的兩倍於DDR的傳輸能力,而是,在採用更低發熱量,更低功耗的情況下,反而獲得更快的頻率提升,突破標准DDR的400MHZ限制。
DDR2與DDR的區別
與DDR相比,DDR2最主要的改進是在內存模塊速度相同的情況下,可以提供相當於DDR內存兩倍的帶寬。這主要是通過在每個設備上高效率使用兩個DRAM核心來實現的。作為對比,在每個設備上DDR內存只能夠使用一個DRAM核心。技術上講,DDR2內存上仍然只有一個DRAM核心,但是它可以並行存取,在每次存取中處理4個數據而不是兩個數據。
DDR2與DDR的區別示意圖
與雙倍速運行的數據緩沖相結合,DDR2內存實現了在每個時鍾周期處理多達4bit的數據,比傳統DDR內存可以處理的2bit數據高了一倍。DDR2內存另一個改進之處在於,它採用FBGA封裝方式替代了傳統的TSOP方式。
然而,盡管DDR2內存採用的DRAM核心速度和DDR的一樣,但是我們仍然要使用新主板才能搭配DDR2內存,因為DDR2的物理規格和DDR是不兼容的。首先是介面不一樣,DDR2的針腳數量為240針,而DDR內存為184針;其次,DDR2內存的VDIMM電壓為1.8V,也和DDR內存的2.5V不同。
DDR2的定義:
DDR2(Double Data Rate 2) SDRAM是由JEDEC(電子設備工程聯合委員會)進行開發的新生代內存技術標准,它與上一代DDR內存技術標准最大的不同就是,雖然同是採用了在時鍾的上升/下降延同時進行數據傳輸的基本方式,但DDR2內存卻擁有兩倍於上一代DDR內存預讀取能力(即:4bit數據讀預取)。換句話說,DDR2內存每個時鍾能夠以4倍外部匯流排的速度讀/寫數據,並且能夠以內部控制匯流排4倍的速度運行。
此外,由於DDR2標准規定所有DDR2內存均採用FBGA封裝形式,而不同於目前廣泛應用的TSOP/TSOP-II封裝形式,FBGA封裝可以提供了更為良好的電氣性能與散熱性,為DDR2內存的穩定工作與未來頻率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回想起DDR的發展歷程,從第一代應用到個人電腦的DDR200經過DDR266、DDR333到今天的雙通道DDR400技術,第一代DDR的發展也走到了技術的極限,已經很難通過常規辦法提高內存的工作速度;隨著Intel最新處理器技術的發展,前端匯流排對內存帶寬的要求是越來越高,擁有更高更穩定運行頻率的DDR2內存將是大勢所趨。
DDR2與DDR的區別:
在了解DDR2內存諸多新技術前,先讓我們看一組DDR和DDR2技術對比的數據。
1、延遲問題: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同等核心頻率下,DDR2的實際工作頻率是DDR的兩倍。這得益於DDR2內存擁有兩倍於標准DDR內存的4BIT預讀取能力。換句話說,雖然DDR2和DDR一樣,都採用了在時鍾的上升延和下降延同時進行數據傳輸的基本方式,但DDR2擁有兩倍於DDR的預讀取系統命令數據的能力。也就是說,在同樣100MHz的工作頻率下,DDR的實際頻率為200MHz,而DDR2則可以達到400MHz。
這樣也就出現了另一個問題:在同等工作頻率的DDR和DDR2內存中,後者的內存延時要慢於前者。舉例來說,DDR 200和DDR2-400具有相同的延遲,而後者具有高一倍的帶寬。實際上,DDR2-400和DDR 400具有相同的帶寬,它們都是3.2GB/s,但是DDR400的核心工作頻率是200MHz,而DDR2-400的核心工作頻率是100MHz,也就是說DDR2-400的延遲要高於DDR400。
2、封裝和發熱量:
DDR2內存技術最大的突破點其實不在於用戶們所認為的兩倍於DDR的傳輸能力,而是在採用更低發熱量、更低功耗的情況下,DDR2可以獲得更快的頻率提升,突破標准DDR的400MHZ限制。
DDR內存通常採用TSOP晶元封裝形式,這種封裝形式可以很好的工作在200MHz上,當頻率更高時,它過長的管腳就會產生很高的阻抗和寄生電容,這會影響它的穩定性和頻率提升的難度。這也就是DDR的核心頻率很難突破275MHZ的原因。而DDR2內存均採用FBGA封裝形式。不同於目前廣泛應用的TSOP封裝形式,FBGA封裝提供了更好的電氣性能與散熱性,為DDR2內存的穩定工作與未來頻率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DDR2內存採用1.8V電壓,相對於DDR標準的2.5V,降低了不少,從而提供了明顯的更小的功耗與更小的發熱量,這一點的變化是意義重大的。
DDR2採用的新技術:
除了以上所說的區別外,DDR2還引入了三項新的技術,它們是OCD、ODT和Post CAS。
OCD(Off-Chip Driver):也就是所謂的離線驅動調整,DDR II通過OCD可以提高信號的完整性。DDR II通過調整上拉(pull-up)/下拉(pull-down)的電阻值使兩者電壓相等。使用OCD通過減少DQ-DQS的傾斜來提高信號的完整性;通過控制電壓來提高信號品質。
ODT:ODT是內建核心的終結電阻器。我們知道使用DDR SDRAM的主板上面為了防止數據線終端反射信號需要大量的終結電阻。它大大增加了主板的製造成本。實際上,不同的內存模組對終結電路的要求是不一樣的,終結電阻的大小決定了數據線的信號比和反射率,終結電阻小則數據線信號反射低但是信噪比也較低;終結電阻高,則數據線的信噪比高,但是信號反射也會增加。因此主板上的終結電阻並不能非常好的匹配內存模組,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信號品質。DDR2可以根據自已的特點內建合適的終結電阻,這樣可以保證最佳的信號波形。使用DDR2不但可以降低主板成本,還得到了最佳的信號品質,這是DDR不能比擬的。
Post CAS:它是為了提高DDR II內存的利用效率而設定的。在Post CAS操作中,CAS信號(讀寫/命令)能夠被插到RAS信號後面的一個時鍾周期,CAS命令可以在附加延遲(Additive Latency)後面保持有效。原來的tRCD(RAS到CAS和延遲)被AL(Additive Latency)所取代,AL可以在0,1,2,3,4中進行設置。由於CAS信號放在了RAS信號後面一個時鍾周期,因此ACT和CAS信號永遠也不會產生碰撞沖突。
總的來說,DDR2採用了諸多的新技術,改善了DDR的諸多不足,雖然它目前有成本高、延遲慢能諸多不足,但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提高和完善,這些問題終將得到解決
㈢ 電腦運行快慢與內存有直接關系嗎
有直接關系,當打開軟體運行大小超過電腦本身內存時
這部分會轉化為硬碟緩存,從而影響電腦的運行速度
㈣ 是不是內存越大電腦運行越快
在內存容量已經足夠的情況下,繼續增加內存容量不會對系統運行速度的提升有任何的幫助。畢竟內存只是一個用來存放臨時數據的地方,真正對系統運行速度有直接影響的 還是CPU,
內存只有在不夠用的情況下,系統才會將一部分的程序寄存到硬碟的虛擬內存中去,
硬碟的數據讀寫速度比起內存來說太緩慢,瓶頸效應很明顯,所以會很卡,如果內存容量遠遠高出實際需求的時候,運行速度就只能依靠CPU,內存是為了防止出現因為內存不夠用而卡機的狀況,並不是為了提升開機速度或程序運行速度,電腦反應快慢,主要看CPU 和硬碟。
(4)電腦運行內存有快慢之分嗎擴展閱讀:
提升電腦運行速度的方法:
1、進程序前優化器優化,減輕電腦負擔,提供更多系統資源給程序。
2、不要開過多的電腦後台。
3、降低部分程序如各種大型游戲的特效。
4、關閉音效,也可提高運行速度。
5、顯卡驅動,保證顯卡驅動和顯卡相符合。
6、雙顯卡用戶,看看游戲前,是否切換到獨立顯卡上。
7、散熱,散熱性差,會使顯卡CPU溫度過高,極大降低運行速度,保證風扇散熱正常。
㈤ 電腦內存的大小決定電腦運行快慢嗎
那是因為你的配置確實不行,我來回答!首先你的CPU是單核的,內存才448M,而且顯卡也是集成的吧?CPU
,
內存
顯卡,差了一樣都是瓶頸,這些硬體都是互相配合的,簡單的講首先CPU通過緩存裡面的指令提示內存從硬碟裡面讀取數據,然後CPU處理內存裡面的數據完畢後通過北橋晶元控制的PCI-E介面發送到顯卡的顯存,然後GPU調用顯存的數據處理完後通過DVI等視頻介面輸出到顯示器上面,如果顯卡差了,畫面顯示的很慢
!卡!,內存容量不夠用或者頻率跟不上,機器會假死,還是一個字!卡,CPU單核處理多任務或者玩大型游戲時!佔用率100%還是卡!所以要平衡!你現在的配置好比一個夏利+一條幽徑,這一輛車跑起來都哆嗦~~
㈥ 電腦內存與電腦反應快慢有關系嗎
多少有點關系,其實電腦反應快慢與電腦的整體配置有很大的聯系。比如說主板:相當於高速公路,CPU相當於跑車,如果主板不好,或是硬碟、內存等太慢一樣會影響CPU的速度,CPU再好,內存硬碟跟不上,也是白搭!當然現在電腦基本是CPU過剩的年代,內存大些快些,電腦當然會快些了!
㈦ 電腦的內存越大是不是電腦運行速度越快
電腦內存越大不會越快的。
應該是內存配合相應的CPU。如果CPU功率小,內存大,反而會給CPU造成負荷。反而會感覺慢!不過速度主要取決於CPU和內存,不硬碟的轉速,系統的穩定也會對此也有影響!
內存是計算機的重要部件之一。它是外存與CPU進行溝通的橋梁,計算機中所有程序的運行都在內存中進行。內存性能的強弱影響計算機整體發揮的水平。內存也稱內存儲器和主存儲器,它用於暫時存放CPU中的運算數據,與硬碟等外部存儲器交換的數據。
只要計算機開始運行,操作系統就會把需要運算的數據從內存調到CPU中進行運算。當運算完成,CPU將結果傳送出來。
(7)電腦運行內存有快慢之分嗎擴展閱讀
內存一般採用半導體存儲單元,包括隨機存儲器(RAM),只讀存儲器(ROM),以及高速緩存(CACHE)。只不過因為RAM是其中最重要的存儲器。(synchronous)SDRAM同步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SDRAM為168腳,這是目前PENTIUM及以上機型使用的內存。
SDRAM將CPU與RAM通過一個相同的時鍾鎖在一起,使CPU和RAM能夠共享一個時鍾周期,以相同的速度同步工作,每一個時鍾脈沖的上升沿便開始傳遞數據,速度比EDO內存提高50%。
DDR(DOUBLE DATA RATE)RAM :SDRAM的更新換代產品,他允許在時鍾脈沖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傳輸數據,這樣不需要提高時鍾的頻率就能加倍提高SDRAM的速度。
㈧ 電腦快慢跟內存有關系嗎
和內存是有關的,尤其是在運行一些大型的軟體或是游戲的時候,但內存和系統性能關系並不大,一般2G的內存就夠了,如果玩游戲的話,最好是4G,(但32位的操作系統只能識別3G多,不過剩下的部分拿來虛擬成硬碟空間也不錯,畢竟內存的速度比硬碟快N倍,設置臨時文件夾能提速不少,尤其是IE緩存,還省得自己去清理了,每次開機就重新清理了一次)
就一般來說,系統的速度和CPU的速度有最直接的關聯,但如果是游戲的話,則是顯卡最重要,只要整體差距不大的話,一樣的顯卡,CPU對游戲速度的影響則幾乎可以忽略,因為游戲最主要是對畫面的處理,FPS才是我們追求的,
㈨ 電腦的內存越大,速度越快嗎
4G以內的內存,越大越快,非常明顯。但超過4G以後,比如16G和8G的內存條,在日常使用中,幾乎沒有區別。只有在需要大內存的時候,比如大型3D游戲、3D動畫渲染的時候,才有速度度上的差別。
目前的主流的軟體,有4G內存的電腦,基本上都足夠了。所以,更大的內存,基本用不出明顯的速度上的區別。
但一些特殊的應,需要大的內存,比如大型3D游戲、動畫渲染、PS、AE等,這些需要大的內存,小容量的內存的電腦很容易被用盡內存,影響速度。
另外,大內存可以提高磁碟的緩存容量,也能有效提高日常操作的速度體驗。但對於SSD用戶來講,硬碟已經夠快了,所以這個提升並不明顯。
(9)電腦運行內存有快慢之分嗎擴展閱讀:
電腦內存常見故障檢修:
故障現象:電腦只能識別一條內存
首先要考慮的是內存是否出現了問題。其中一根內存並沒有被正常識別。可以採用排除法分別測試下內存是否有問題或者損壞,兩條內存,分別單獨插進主板內存槽,測試單條內存條能否都能開機。
如若有一根不能開機,那麼不能開機的那根內存條已損壞或其中一條兼容性有問題。在排查內存插槽是否有一個出現問題。
如果通過上述操作發現分別都能開機,但是依舊顯示只有一條可用的話。就要考慮是否主板出了問題了,可以優先考慮嘗試升級主板的BIOS,看能否解決。升級BIOS不能解決,就申請主板售後。
㈩ 電腦運行的快慢是否與內存有關
內存大小以及CPU頻率大小。
系統盤,即C盤空間過小會明顯影響運行速度,因為虛擬內存是由C盤空間提供的。
電腦運行速度影響因素比較復雜,來自多方面,跟硬碟文件碎片多少也有關系,比如說你調用某個軟體或者游戲,而這個軟體所在盤文件非常零碎(比如是由下載BT造成的),那麼相應的就會有些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