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內存超頻教程,內存怎麼超頻
內存超頻實際的意義並不會很大,提升效果不會太高,主要還是看平台的整體性能,而且內存超頻對內存是有損害的。關於內存超頻分兩種,一種是在主板BIOS 支持的情況調節內存的主頻和電壓來達到超頻的效果,另外一種就是主板和內存本身不能支持高頻率,需要通過修改內存的SPD信息,強行另低頻工作在高頻來實現。不建議此方法,此方法僅適用於研究之用,實際應用可能非常不穩定。
注意:超頻存在巨大的風險,操作請慎重。下面進入超頻主題,超頻總體來說可以分為三個步驟:推薦參數設置 ,超頻設置,穩定性測試。
第一步:推薦參數設置
在電腦剛開機時按DEL鍵進入BIOS,可以看到CMOS的主菜單,超頻選項都在「Power User Overclock Settings」選項中(左邊第二項)
按enter鍵進入「Power User Overclock Settings」選項,進行參數設置。
這里可以看到這塊主板關於超頻的所有選項,看起來很復雜,其實不難,我們平常超頻只要調以下幾個參數就可以。
1、 CPU Clock Ratio (CPU倍頻調節選項)
2、 Host/PCI Clock at Next Boot (CPU 外頻調節選項)
3、 DRAM Clock at Next Boot (內存分頻選項)
註:內存分頻很重要,關繫到超頻後的內存頻率,其中1代表CPU的外頻,X(比號後面的數字)代表內存頻率與外頻的比值。
比如CPU在300外頻下,內存分頻為1:1.25時的內存頻率為:300×1.25×2=750(MHz)
4、 DRAM Timming Settings(內存參數調節選項)
5、 CPU Vcore Select (CPU電壓調節選項)
CPU Vcore 7-Shift(CPU 步進增壓選項)——初學者建議用這一種,安全一些
6、 VDIMM Select (內存電壓調節選項)
了解了上面的超頻參數以後,如果是超頻新手,我推薦做如下設置
1、 DRAM Clock at Next Boot為1:1.25;
2、 CPU Vcore 7-Shift 為+100mV;
3、 VDIMM Select 為 2.15V
接著選擇「DRAM Timming Settings」選項進入內存參數菜單,這里是調節內存時序的地方,不同內存條的時序都不一樣,大家量力而行就是,別調得太猛呵!
第二步:超頻設置
前面的這些參數設置都只是超頻的前戲而已,現在開始才是真正的超頻,即不斷的增加CPU的外頻「Host/PCI Clock at Next Boot」,每次加10,一點一點往上加。
每次增加外頻後就按「F10」保存重啟一次,直到成功進入系統後手動重啟,繼續增加外頻,重復以上動作,直到把CPU超到理想的頻率。
我的E2180很雷,外頻最大隻能上到250,這個400外頻我是上不了的,很羨慕價錢便宜又能輕松上400外頻的E2140。
第三步:穩定性檢驗
當超頻過頭不能進入系統時,以5為步進遞減外頻,成功進入系統後,使用ORHTOS軟體進行烤機,測一下CPU和內存超頻後穩不穩定,如果穩定了,說明超頻非常成功。
超頻步驟就以上這些了,其實沒什麼技術含量的,呵呵!
㈡ 關於內存超頻的問題,兩根不同頻率的內存是否可以通過超頻達到統一的頻率
兩根不同頻率的內存是不可以通過超頻達到統一的頻率。
主板本身不支持內存超頻,根據木桶效應,會自動降低到原生頻率。比如以前的DDR2-667和DDR2-800,DDR3-1333和DDR3-1600混合使用。內存大小16G,雙通道,內存頻率1066*2約為2133MHZ。
DDR4 2400 8G和光威TYPE α DDR4 2666 8G的基礎頻率是2133MHZ,沒有用XMP來超頻內存,所以組成雙通時內存頻率依然是2133NHZ。
不同頻率的內存介紹:
內存條組雙通道,對於電腦的內存性能提升是肉眼可見的。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組成雙通CPU、GPU內存性能都有了成倍的增長。用大型軟體、玩大型游戲時,內存性能的提升會給我們的CPU、GPU效率帶來很大的提升。
但是兩個不同頻率的內存條組成雙通,內存頻率會以兩根內存條當中頻率最低的一根為准。也就是說,光威悍將DDR42400 8G和光威TYPE α DDR4 26668G組成雙通。
㈢ 內存怎麼超頻
內存超頻,可能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陌生的,包括我自己,在我剛接觸到這個代名詞時,我是也做了很多功課才在這里給大家提供此方法的。內存超頻,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增加電壓的方法讓內存外頻運行在比它更高的速度下。這樣做的實際意義也並不會很大,效果也不會很明顯,其實主要還是要看平台自身的整體性能的好壞。那大家知道內存怎樣才能超頻嗎?接下來就由我給大家介紹介紹詳細地操作步驟吧。
第一步:推薦參數設置
在電腦剛開機時按DEL鍵進入BIOS,可以看到CMOS的主菜單,超頻選項都在「Power User Overclock Settings」選項中(左邊第二項)
按enter鍵進入「Power User Overclock Settings」選項,進行參數設置。
這里可以看到這塊主板關於超頻的所有選項,看起來很復雜,其實不難,我們平常超頻只要調以下幾個參數就可以。1、 CPU Clock Ratio (CPU倍頻調節選項)2、 Host/PCI Clock at Next Boot (CPU 外頻調節選項)3、 DRAM Clock at Next Boot (內存分頻選項)註:內存分頻很重要,關繫到超頻後的內存頻率,其中1代表CPU的外頻,X(比號後面的數字)代表內存頻率與外頻的比值。比如CPU在300外頻下,內存分頻為1:1.25時的內存頻率為:300×1.25×2=750(MHz)4、 DRAM Timming Settings(內存參數調節選項)5、 CPU Vcore Select (CPU電壓調節選項)CPU Vcore 7-Shift(CPU 步進增壓選項)——初學者建議用這一種,安全一些6、 VDIMM Select (內存電壓調節選項)
了解了上面的超頻參數以後,如果是超頻新手,我推薦做如下設置1、 DRAM Clock at Next Boot為1:1.25;2、 CPU Vcore 7-Shift 為+100mV;3、 VDIMM Select 為 2.15V
接著選擇「DRAM Timming Settings」選項進入內存參數菜單,這里是調節內存時序的地方,不同內存條的時序都不一樣,大家量力而行,調節適中就行。
第二步:超頻設置前面的這些參數設置都只是超頻的前戲而已,現在開始才是真正的超頻,即不斷的增加CPU的外頻「Host/PCI Clock at Next Boot」,每次加10,一點一點往上加。每次增加外頻後就按「F10」保存重啟一次,直到成功進入系統後手動重啟,繼續增加外頻,重復以上動作,直到把CPU超到理想的頻率。
第三步:穩定性檢驗
當超頻過頭不能進入系統時,以5為步進遞減外頻,成功進入系統後,使用ORHTOS軟體進行烤機,測一下CPU和內存超頻後穩不穩定,如果穩定了,說明超頻非常成功。
以上就只給大家介紹了三個步驟,看起來很復雜,其實也就是那麼回事兒,只要開始動手操作起來,一個接著一個,環環相扣,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的。要提醒大家一點的是,超頻設置其實存在著很大的風險。所以,大家在操作時,一定要非常的小心謹慎。除此之外,我還要告訴大家一個壞消息:內存超頻對內存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損害性。方法是介紹給大家了,可以帶來好處,也有些壞處,所以使不使用此方法,您還得想想清楚。
㈣ PC內存如何超頻
如果樓主真的是小白,一般內存開個XMP就行了。
題目里這個內存屬於高性能內存條,在BIOS圖片1的AI TWEAKER TUNER里選擇D.O.C.P(相當於Intel的XMP),然後在新出現的D.O.C.P欄目里選擇DDR4 3600 14-15-15-35(或者其它類似的名稱,主要是選擇頻率高的那個),然後在退出選項卡下,保存BIOS設置並重啟電腦即可完成內存超頻。
如果樓主是比較專業的玩家,也可以自己參考XMP頻率,手動在AI TWEAKER-DRAM TIMING CONTROL這個內存頻率選項下,設置內存的頻率、時序,以及在DRAM VOLTAGE選項中對內存加壓,比如加到1.35V,不過如果樓主不懂最好還是別亂設置防止搞的電腦開不了機。
超頻內存和超頻CPU沒有必然聯系,可以只超頻內存,也可以內存和處理器都超頻,不過R5 5600X一般開個PBO就行了,超頻也沒什麼多大實際提升。
㈤ Z490配10700K+兩條16G 3200MZ的內存 超頻怎麼弄求大神解答
1.內存同步超頻
對於內存超頻而言,根據不同主板,可以採用不同的超頻方案,同時內存超頻又與CPU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一般來說,內存超頻的實現方法有兩種:一是內存同步,即調整CPU外頻並使內存與之同頻工作;二是內存非同步,即內存工作頻率高出CPU外頻。
首先我們說說內存同步超頻,我們知道,在一般情況下,CPU外頻與內存外頻是一致的,所以在提升CPU外頻進行超頻時,也必須相應提升內存外頻使之與CPU同頻工作,比如我們擁有一個平台,CPU為Athlon XP 1800+、KT600主板、DDR266內存。Athlon XP 1800+默認外頻為133MHz、默認倍頻為11.5,主頻為1.53G,由於Athlon XP 1800+倍頻被鎖定了,只能通過提升外頻的方法超頻,假如將Athlon XP 1800+外頻提升到166MHz,此時CPU主頻為166MHz×11.5≈1.9GHz。
由於我們將CPU外頻提高到了166MHz,假如你使用的是DDR333以上規格內存,那麼將內存頻率設置為166MHz屬於標准頻率下工作,但這里使用的是DDR266內存,為了滿足CPU超頻需求,內存也必須由原來的DDR266(133MHz)超頻到DDR333(166MHz)使用。具體方法是進入BIOS設置,找到「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 選項,然後會看到一個「DRAM Clock」選項,將滑鼠游標定位到這里並回車,然後會出現內存頻率設置選項,在這里我們選擇「166MHz」並回車,保存設置並退出即實現了內存同步超頻。
2.內存非同步超頻
在內存同步工作模式下,內存的運行速度與CPU外頻相同。而內存非同步則是指兩者的工作頻率可存在一定差異。該技術可令內存工作在高出或低於系統匯流排速度33MHz或3:4、4:5(內存:外頻)的頻率上,這樣可以緩解超頻時經常受限於內存的「瓶頸」。
對於支持SDRAM內存的老主板而言(如815系列),在支持內存非同步的主板BIOS中,可以在「DRAM Clock」下找到「Host Clock」、「Hclk-33M」、「Hclk+33M」三個模式。其中Host Clock為匯流排頻率和內存工作頻率同步,Hclk-33M表示匯流排頻率減少33M,而Hclk+33M可以使內存的工作頻率比系統外頻高出33MHz,比如將賽揚1.0G外頻從100MHz超到125MHz,而你的內存為PC133規格(即標准外頻為133MHz),此時在BIOS的「DRAM Clock」下選擇「Hclk+33M」,可以讓賽揚1.0G工作在125MHz外頻下,而內存卻可以在133MHz頻率下運行,充分挖掘內存的超頻潛力並提升系統性能。
而對於支持DDR內存的老主板而言(如845G晶元組),Intel規定845G只支持DDR266(133MHz×2)內存,不過有的品牌845G主板在BIOS中加入內存非同步功能(比如微星845G MAX),在BIOS中按照4:5的比例進行設置,可以讓內存運行在166MHz,從而支持DDR333(166MHz×2),並使內存帶寬提升到2.66GB/s。具體操作方式是:進入BIOS設置中,進入「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的「DRAM Timing Setting」選項,然後進入「DRAM Frequency(內存頻率)」選項,在這里可以看到266MHz、320MHz、400MHz、500MHz Auto等選項,我們直接選中「320MHz」即可。
3.增加電壓幫助超頻
內存頻率提升了,所以內存功耗也隨之增加,但在默認情況下,主板BIOS中內存電壓參數是被設置為內存標准頻率的數值,通常來說,為了確保內存超頻的穩定性,我們需要增加內存電壓,很多主板BIOS設置中都提供了內存電壓調節功能,同時內存電壓調節級別一般以0.05V或0.1V為檔次逐漸調節,內存電壓參數調節越細微,對超頻越有幫助。
調節內存電壓的方式是進入「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選項,然後將滑鼠游標定位到「Current Voltage」上,在這里我們看到,該主板內存電壓分了好幾段,電壓調節范圍從1.60V~2.70V,每相鄰的兩項之間的差值為0.1V,我們使用鍵盤上的向上鍵增加電壓,每按一次增加0.1V電壓。需要注意的是,超頻時不要一次將內存電壓提升太高,首先提升0.1V電壓,然後保存退出,進入WINDOWS系統對內存進行性能測試,如果很穩定,可以重新進入BIOS中再次將內存電壓提升0.1V,依次類推,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參考資料: 讓內存更強勁——內存超頻攻略
㈥ 怎麼超頻內存條
內存條超頻的詳細教程介紹:
第一步:推薦參數設置
在電腦剛開機時按DEL鍵進入BIOS,可以看到CMOS的主菜單,超頻選項都在「Power User Overclock Settings」選項中(左邊第二項)
按enter鍵進入「Power User Overclock Settings」選項,進行參數設置。
這里可以看到這塊主板關於超頻的所有選項,看起來很復雜,其實不難,我們平常超頻只要調以下幾個參數就可以。
1、 CPU Clock Ratio (CPU倍頻調節選項)
2、 Host/PCI Clock at Next Boot (CPU 外頻調節選項)
3、 DRAM Clock at Next Boot (內存分頻選項)註:內存分頻很重要,關繫到超頻後的內存頻率,其中1代表CPU的外頻,X(比號後面的數字)代表內存頻率與外頻的比值。比如CPU在300外頻下,內存分頻為1:1.25時的內存頻率為:300×1.25×2=750(MHz)
4、 DRAM Timming Settings(內存參數調節選項)
5、 CPU Vcore Select (CPU電壓調節選項)CPU Vcore 7-Shift(CPU 步進增壓選項)——初學者建議用這一種,安全一些
6、 VDIMM Select (內存電壓調節選項)
了解了上面的超頻參數以後,如果是超頻新手,小編推薦做如下設置:
①、 DRAM Clock at Next Boot為1:1.25;
②、 CPU Vcore 7-Shift 為+100mV;
③、 VDIMM Select 為 2.15V
接著選擇「DRAM Timming Settings」選項進入內存參數菜單,這里是調節內存時序的地方,不同內存條的時序都不一樣,大家量力而行,調節適中就行。
第二步:超頻設置前面的這些參數設置都只是超頻的前戲而已,現在開始才是真正的超頻,即不斷的增加CPU的外頻「Host/PCI Clock at Next Boot」,每次加10,一點一點往上加。每次增加外頻後就按「F10」保存重啟一次,直到成功進入系統後手動重啟,繼續增加外頻,重復以上動作,直到把CPU超到理想的頻率。
第三步:穩定性檢驗
當超頻過頭不能進入系統時,以5為步進遞減外頻,成功進入系統後,使用ORHTOS軟體進行烤機,測一下CPU和內存超頻後穩不穩定,如果穩定了,說明超頻非常成功。
(6)電腦兩個頻率的內存怎麼超頻擴展閱讀
內存條超頻後有什麼好處與壞處?
內存條超頻可以提升內存的存儲性能,加快內存的運算和處理存儲速度,對提升電腦運行速度有一定的效果,但要在電腦主板支持的頻率內運行,超頻過高會導致內存發熱造成金手指或是晶元損壞,還有可能燒主板,一定要謹慎超頻。
㈦ 電腦內存怎麼超頻
首先我們要知道內存的容量和頻率的選購標准,如開始提到的那般僅僅是「夠大」、「夠高」的理解是比較片面的,內存的容量 頻率其實和主板規格 CPU支持三者是限制的,買的再好,超過這個限制也是白搞!
圖片
這些硬體最大支持限制,在它們的詳情中就可以看到,一般也不需要再去做計算,選購時注意搭配平衡即可。
鎂光、海力士、三星等顆粒超頻能力
進入正題來看看更深層次的選購知識!
第一點就是顆粒,它可以直接影響到內存體質的好壞,超頻更是離不開它的支持。很多DIY玩家都會知道,目前90%的內存顆粒都是由鎂光、海力士、三星、南亞這幾家生產。
圖片
不同顆粒對應單品整理
時至今日,這幾家的產品線也早已做出了代數的更新。今天就以「買對不買貴」的原則,來講講這些品牌產線的迭代情況,以免大家還在買一些過時的產品!
圖片
海力士
先來看看海力士,它家第一代主推的D4是MFR顆粒也就是M-die,這種顆粒穩定性還算可以,但是超頻能力幾乎為0。它們的後綴是「MFR」結尾,多數是見與威剛部分紅龍或者金龍、金士頓的部分掠食者、還有海盜船部分的鉑金統治者3200/3600。
圖片
它家高頻內存上使用的AFR的顆粒,也就是A-die。這種顆粒是為了對標三星顆粒,超頻能力較第一代的M-die有所提升,加壓上到3200也完全沒有問題。
不過體質比較一般,高頻時序也表現的不盡如人意。目前還在使用這種顆粒的內存有影馳GAME 3全系類、皇家戟3000 C16、幻光戟3000 C16。
圖片
為了改善這一現象,它們推出了「CJR」的顆粒,對AMD平台兼容性是非常的友好,隨便上到3600Hz都是沒問題。
簡單總結下來,按體質排序CJR優於AFR優於MFR。當下CJR的代表內存有金士頓掠食者3600及雷電系列、十銓王者之劍以及幻境、另外還有科賦非常便宜的CJR。
圖片
三星
再來講講三星的顆粒,這個廠的顆粒名聲應該是最響的,早在D3時代就是無人不知,算是標桿版的存在。這里就不得不提到它家的B-die顆粒,對AMD Intel的兼容性都非常的好,Intel平台上到4000及以上都沒有難度。並且時序表現還非常的好,招牌產品就是影馳的名人堂。
圖片
不過目前這種顆粒已經停產了,接替者是三星的A-die以及M-die。只是他們主要針對專業的伺服器市場,到民用估計還需要一段時間。
除此之外還有體質一般的C-die和E-die,比如威剛的龍耀的D60G 4000、芝奇幻光戟/皇家戟4133及以上頻率內存。
鎂光
鎂光顆粒,較前兩者相比它的存在感比較低,總體評價是穩定耐用,但是超頻能力肯定是不如三星的。鎂光的B-die是比較早期的D4顆粒,也是它家出貨量最大的顆粒,需要注意但是這個顆粒不能超頻的,代表產品是影馳的Gamer Blue內存條!
㈧ 內存條怎麼超頻
可以試試內存自動超頻,以華碩主板為例說明:
計算機開機後,立刻按壓鍵盤上的「delete」鍵,進入BIOS [EZ Mode],
在BIOS EZ 模式下 有個選項X.M.P或者是D.O.C.P,默認是diabled,選擇enabled就可以了。
㈨ 電腦內存條怎麼超頻呢
1.內存同步超頻
對於內存超頻而言,根據不同主板,可以採用不同的超頻方案,同時內存超頻又與CPU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一般來說,內存超頻的實現方法有兩種:一是內存同步,即調整CPU外頻並使內存與之同頻工作;二是內存非同步,即內存工作頻率高出CPU外頻。
首先我們說說內存同步超頻,我們知道,在一般情況下,CPU外頻與內存外頻是一致的,所以在提升CPU外頻進行超頻時,也必須相應提升內存外頻使之與CPU同頻工作,比如我們擁有一個平台,CPU為Athlon XP 1800+、KT600主板、DDR266內存。Athlon XP 1800+默認外頻為133MHz、默認倍頻為11.5,主頻為1.53G,由於Athlon XP 1800+倍頻被鎖定了,只能通過提升外頻的方法超頻,假如將Athlon XP 1800+外頻提升到166MHz,此時CPU主頻為166MHz×11.5≈1.9GHz。
由於我們將CPU外頻提高到了166MHz,假如你使用的是DDR333以上規格內存,那麼將內存頻率設置為166MHz屬於標准頻率下工作,但這里使用的是DDR266內存,為了滿足CPU超頻需求,內存也必須由原來的DDR266(133MHz)超頻到DDR333(166MHz)使用。具體方法是進入BIOS設置,找到「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 選項,然後會看到一個「DRAM Clock」選項,將滑鼠游標定位到這里並回車,然後會出現內存頻率設置選項,在這里我們選擇「166MHz」並回車(如圖15),保存設置並退出即實現了內存同步超頻。
需要注意的是,超頻後的內存在非標准頻率下工作,如果內存品質不好,可能造成死機,所以內存超頻還需要看內存本身的品質,一般而言,市場上普遍常見的現代(Hyundai)、三星(Samsung)兼容DDR內存,其都不具備很好的超頻性能,要讓內存更穩定超頻,建議購買金士頓(Kingston)、勝創(Kingmax)等盒裝內存條。
2.內存非同步超頻
在內存同步工作模式下,內存的運行速度與CPU外頻相同。而內存非同步則是指兩者的工作頻率可存在一定差異。該技術可令內存工作在高出或低於系統匯流排速度33MHz或3:4、4:5(內存:外頻)的頻率上,這樣可以緩解超頻時經常受限於內存的「瓶頸」。
對於支持SDRAM內存的老主板而言(如815系列),在支持內存非同步的主板BIOS中,可以在「DRAM Clock」下找到「Host Clock」、「Hclk-33M」、「Hclk+33M」三個模式。其中Host Clock為匯流排頻率和內存工作頻率同步,Hclk-33M表示匯流排頻率減少33M,而Hclk+33M可以使內存的工作頻率比系統外頻高出33MHz,比如將賽揚1.0G外頻從100MHz超到125MHz,而你的內存為PC133規格(即標准外頻為133MHz),此時在BIOS的「DRAM Clock」下選擇「Hclk+33M」,可以讓賽揚1.0G工作在125MHz外頻下,而內存卻可以在133MHz頻率下運行,充分挖掘內存的超頻潛力並提升系統性能。
而對於支持DDR內存的老主板而言(如845G晶元組),Intel規定845G只支持DDR266(133MHz×2)內存,不過有的品牌845G主板在BIOS中加入內存非同步功能(比如微星845G MAX),在BIOS中按照4:5的比例進行設置,可以讓內存運行在166MHz,從而支持DDR333(166MHz×2),並使內存帶寬提升到2.66GB/s。具體操作方式是:進入BIOS設置中,進入「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的「DRAM Timing Setting」選項,然後進入「DRAM Frequency(內存頻率)」選項,在這里可以看到266MHz、320MHz、400MHz、500MHz Auto等選項,我們直接選中「320MHz」即可(如圖16)。
3.增加電壓幫助超頻
內存頻率提升了,所以內存功耗也隨之增加,但在默認情況下,主板BIOS中內存電壓參數是被設置為內存標准頻率的數值,通常來說,為了確保內存超頻的穩定性,我們需要增加內存電壓,很多主板BIOS設置中都提供了內存電壓調節功能,同時內存電壓調節級別一般以0.05V或0.1V為檔次逐漸調節,內存電壓參數調節越細微,對超頻越有幫助。
調節內存電壓的方式是進入「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選項,然後將滑鼠游標定位到「Current Voltage」上,在這里我們看到,該主板內存電壓分了好幾段,電壓調節范圍從1.60V~2.70V,每相鄰的兩項之間的差值為0.1V,我們使用鍵盤上的向上鍵增加電壓,每按一次增加0.1V電壓(如圖17)。需要注意的是,超頻時不要一次將內存電壓提升太高,首先提升0.1V電壓,然後保存退出,進入WINDOWS系統對內存進行性能測試,如果很穩定,可以重新進入BIOS中再次將內存電壓提升0.1V,依次類推,直到自己滿意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