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腦內存條是什麼 內存條有什麼用
內存主要是用來臨時存貯數據
比如電腦中調用的數據,就需要從硬碟讀出,發給內存,然後內存再發給CPU
也可以理解成是內存和CPU之間的緩存!
因為CPU中的ALU(虛擬寄存器)速度要比硬碟速度快的多,所以需要內存用來給CPU和硬碟之間進行溝通.當然光碟/軟盤等所有外存貯器都是用內存來作橋梁的
舉個例子
比如你復制了一些東西,在你沒有粘貼或或粘貼後沒有保存的狀態下這些數據就臨時存放在內存中.
內存有兩個部分
隨機存儲器(RAM)
也就是臨時存放數據用的,
斷電後數據丟失,所以你復制了東西,沒有粘貼時,從新啟動計算機後就無法粘貼剛才復制的數據了
比如你玩游戲時,剛玩完游戲感覺計算機速度下降了,這就是內存被游戲數據佔用了
從新啟動計算機後速度恢復正常,也就是內存中的RAM釋放了數據
另一個部分就是只讀存儲器(ROM)
他是死的,刪不掉,也無法覆蓋其他數據
主要用來存儲內存廠商/型號等:)
『貳』 電腦的內存條到底是干什麼用的
硬碟才是存儲個人資料的,內存條是給硬碟和CPU進行數據交換使用的。
打個比方,如果硬碟是一個倉庫而CPU是一個工廠的話,那麼內存就好比物流公司,它可以快速地把倉庫裡面的原材料運給工廠,再把工廠製成的成品送回倉庫。說白了...它就是一個高速的數據傳輸途徑!
『叄』 電腦內存條是什麼作用
一、內存的作用與分類
內存是電腦中的主要部件,它是相對於外存而言的。我們平常使用的程序,如Windows98系統、打字軟體、游戲軟體等,一般都是安裝在硬碟等外存上的,但僅此是不能使用其功能的,必須把它們調入內存中運行,才能真正使用其功能,我們平時輸入一段文字,或玩一個游戲,其實都是在內存中進行的。通常我們把要永久保存的、大量的數據存儲在外存上,而把一些臨時的或少量的數據和程序放在內存上。
內存分為DRAM和ROM兩種,前者又叫動態隨機存儲器,它的一個主要特徵是斷電後數據會丟失,我們平時說的內存就是指這一種;後者又叫只讀存儲器,我們平時開機首先啟動的是存於主板上ROM中的BIOS程序,然後再由它去調用硬碟中的Windows98或Windows95系統,ROM的一個主要特徵是斷電後數據不會丟失。
二、內存發展簡史
起初,電腦所使用的內存是一塊塊的IC,我們必須把它們焊接到主機板上才能正常使用,一旦某一塊內存IC壞了,必須焊下來才能更換,這實在是太費勁了。後來,電腦設計人員發明了模塊化的條裝內存,每一條上集成了多塊內存IC,相應地,在主板上設計了內存插槽,這樣,內存條就可隨意拆卸了,從此,內存的維修和擴充都變得非常方便。
根據內存條上的引腳多少,我們可以把內存條分為30線、72線、168線等幾種。30線與72線的內存條又稱為單列存儲器模塊SIMM,168線的內存條又稱為雙列存儲器模塊DIMM。目前30線內存條已經沒有了;前兩年的流行品種是72線的內存條,其容量一般有4兆、8兆、16兆和32兆等幾種;目前市場的主流品種是168線內存條,168線內存條的容量一般有16兆、32兆、64兆、128兆等幾種,一般的電腦插一條就OK了,不過,只有基於VX、TX、BX晶元組的主板才支持168線的內存條。
三、內存的性能指標
評價內存條的性能指標一共有四個:
(1) 存儲容量:即一根內存條可以容納的二進制信息量,如目前常用的168線內存條的存儲容量一般多為32兆、64兆和128兆。
(2) 存取速度:即兩次獨立的存取操作之間所需的最短時間,又稱為存儲周期,半導體存儲器的存取周期一般為60納秒至100納秒。
(3) 存儲器的可靠性:存儲器的可靠性用平均故障間隔時間來衡量,可以理解為兩次故障之間的平均時間間隔。
(4) 性能價格比:性能主要包括存儲器容量、存儲周期和可靠性三項內容,性能價格比是一個綜合性指標,對於不同的存儲器有不同的要求。
四、什麼是EDO和SDRAM
前面我們已經按引腳數的多少把內存條分為30、72和168線等幾種,其實,它們在結構和性能上還有著本質的區別。
譬如,72線內存條是一種EDO內存,而現今主流的168線內存條幾乎清一色又都是SDRAM內存;目前,EDO內存的存取速度基本保持在60納秒左右,能夠適應75兆赫茲的外頻,但跑83兆赫茲則有點勉為其難了;而SDRAM內存的存取速度一般能達到10納秒左右,能夠適應100兆赫茲以上的外頻。所以從97年底起EDO內存已逐步被SDRAM所取代,至今,幾乎已無人再用EDO來裝機了,只有升級擴充舊電腦內存時還用得著它。
『肆』 什麼是內存條電腦有幾根內存條內存條有哪些參數如何為筆記本添加內存條
內存條是電腦上的主要部件。
內存條是CPU可通過匯流排定址,並進行讀寫操作的電腦部件。CPU完全依賴內存條。所有外存上的內容必須通過內存才能發揮作用。
電腦主板上有幾個內存條插槽就可以使用幾根內存條,筆記本電腦在出廠時多為1根內存條。
內存條有667MHz、800MHz和1066MHz的DDR2內存,1066MHz、1333MHz、1600MHz的DDR3內存,2133MHz、2400MHz、2666MHz、2800MHz、3000MHz、3200MHz的DDR4內存。
加裝內存條同一種品牌的最好,兼容性較高。特別要注意的是筆記本電腦內存條的限制上限,不要超過了,否則無法發揮作用。特別要注意的是最好裝同一種頻率的,因為內存條頻率不同就有可能會不兼容,容易產生電腦藍屏死機。
『伍』 如何選購電腦內存條內存條的作用是什麼
通俗地講,內存條是一個CPU到硬碟等其他電腦硬體之間的中轉站。
CPU<--->內存條<--->硬碟。
當我們打開一個程序比如打開瀏覽器的時候,CPU並不會直接對硬碟上的數據進行處理,而是先將這個程序放到內存條上(我們打開程序的時候就會佔用內存的道理),再由CPU對緩存到內存條上的數據進行處理,有更改數據的時候再由內存條回傳到硬碟上。至於CPU為什麼不直接處理硬碟上的數據,那是因為CPU的處理數據的速度遠遠高於硬碟的讀寫速度,所以才需要跟得上CPU的速度的內存條作為中轉站。
選購內存條一般注意內存條代數(介面不一樣),DDR2基本已經淘汰,最新的為DDR4,英特爾15年發布的6代CPU開始支持DDR4,對應的100系列主板有DDR3和DDR4兩個版本,去年發布的7代CPU以及對應的200系列主板只支持DDR4了。DDR3目前還有在售,畢竟DDR4剛出。
另外要注意的是頻率。
一般選擇跟已有內存條同品牌、同頻率的,原本是金士頓DDR3 1600的內存條,要加裝內存條的話可以選擇同是金士頓DDR3 1600的內存條。如果要選擇不同品牌,需要注意與主板的兼容性(雖然不兼容的幾率很小)。
安裝內存條並不需要安裝其他驅動、程序,裝上就可以直接用
『陸』 內存條是什麼意思
內存條是CPU可通過匯流排定址,並進行讀寫操作的電腦部件。內存條在個人電腦歷史上曾經是主內存的擴展。隨著電腦軟、硬體技術不斷更新的要求,內存條已成為讀寫內存的整體。我們通常所說電腦內存(RAM)的大小,即是指內存條的總容量。
內存條是電腦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CPU可通過數據匯流排對內存定址。歷史上的電腦主板上有主內存,內存條是主內存的擴展。以後的電腦主板上沒有主內存,CPU完全依賴內存條。所有外存上的內容必須通過內存才能發揮作用。內存條分為DRAM和ROM兩種,前者叫動態隨機存儲器,斷電後數據會丟失;後者叫只讀存儲器,斷電後數據不會丟失。
誕生
起初,電腦所使用的內存是一塊塊的IC,我們必須把它們焊接到主機板上才能正常使用,一旦某一塊內存IC壞了,必須焊下來才能更換,這實在是太費勁了。後來,電腦設計人員發明了模塊化的條裝內存,每一條上集成了多塊內存IC,相應地,在主板上設計了內存插槽,這樣,內存條就可隨意拆卸了,從此,內存的維修和擴充都變得非常方便。
發展
內存晶元的狀態一直沿用到286初期,鑒於它存在著無法拆卸更換的弊病,這對於計算機的發展造成了現實的阻礙。有鑒於此,內存條便應運而生了。將內存晶元焊接到事先設計好的印刷線路板上,而電腦主板上也改用內存插槽。這樣就把內存難以安裝更換的問題徹底解決了。
在80286主板發布之前,內存並沒有被世人所重視,這個時候的內存是直接固化在主板上,而且容量只有64 ~256KB,對於當時PC所運行的工作程序來說,這種內存的性能以及容量足以滿足當時軟體程序的處理需要。不過隨著軟體程序和新一代80286硬體平台的出現,程序和硬體對內存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提高速度並擴大容量,內存必須以獨立的封裝形式出現,因而誕生了「內存條」概念。
在80286主板剛推出的時候,內存條採用了SIMM(Single In-lineMemory Moles,單邊接觸內存模組)介面,容量為30pin、256kb,必須是由8 片數據位和1 片校驗位組成1 個bank,正因如此,我們見到的30pin SIMM一般是四條一起使用。自1982年PC進入民用市場,搭配80286處理器的30pin SIMM 內存是內存領域的開山鼻祖。
隨後,在1988 ~1990 年當中,PC 技術迎來另一個發展高峰,也就是386和486時代,此時CPU 已經向16bit 發展,所以30pin SIMM 內存再也無法滿足需求,其較低的內存帶寬已經成為急待解決的瓶頸,所以此時72pin SIMM 內存出現了,72pin SIMM支持32bit快速頁模式內存,內存帶寬得以大幅度提升。72pin SIMM內存單條容量一般為512KB ~2MB,而且僅要求兩條同時使用,由於其與30pin SIMM 內存無法兼容,因此這個時候PC業界毅然將30pin SIMM 內存淘汰出局了。
EDO DRAM(Extended Date Out RAM,內存ddr,ddrii,ddr3的區別低的工作電壓,從DDR2的1.8V降落到1.5V,性能更好更為省電;DDR2的4bit預讀升級為8bit預讀。DDR3最高能夠以2400Mhz的速度,由於最為快速的DDR2內存速度已經提升到800Mhz/1066Mhz的速度,因而首批DDR3內存模組將會從800Mhz的起跳。在Computex大展我們看到多個內存廠商展出1333Mhz的DDR3模組。
DDR3在DDR2基礎上採用的新型設計:
1.8bit預取設計,而DDR2為4bit預取,這樣DRAM內核的頻率只有介面頻率的1/8,DDR3-800的核心工作頻率只有100MHz。
2.採用點對點的拓撲架構,以減輕地址/命令與控制匯流排的負擔。
3.採用100nm以下的生產工藝,將工作電壓從1.8V降至1.5V,增加非同步重置(Reset)與ZQ校準功能。
DDR4時代
DDR4內存將會擁有兩種規格。其中使用Single-endedSignaling信號的DDR4內存其傳輸速率已經被確認為1.6~3.2Gbps,而基於差分信號技術的DDR4內存其傳輸速率則將可以達到6.4Gbps。由於通過一個DRAM實現兩種介面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此DDR4內存將會同時存在基於傳統SE信號和差分信號的兩種規格產品。
根據多位半導體業界相關人員的介紹,DDR4內存將會是Single-endedSignaling( 傳統SE信號)方式DifferentialSignaling( 差分信號技術 )方式並存。預計這兩個標准將會推出不同的晶元產品,因此在DDR4內存時代我們將會看到兩個互不兼容的內存產品
『柒』 內存條是什麼意思 是運行內存嗎
內存條的數值是運行內存。
內存條是CPU可通過匯流排定址,並進行讀寫操作的電腦部件。內存條在個人電腦歷史上曾經是主內存的擴展。隨著電腦軟、硬體技術不斷更新的要求,內存條已成為讀寫內存的整體。我們通常所說電腦內存(RAM)的大小,即是指內存條的總容量。
(7)電腦買內存條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內存的作用:
內存是電腦(PC機、單片機)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與可有可無的外存不同,內存是以匯流排方式進行讀寫操作的部件;內存決非僅僅是起數據倉庫的作用。除少量操作系統中必不可少的程序長駐內存外,我們平常使用的程序,如Windows、Linux等系統軟體,包括打字軟體、游戲軟體等在內的應用軟體
雖然把包括程序代碼在內的大量數據都放在磁帶、磁碟、光碟、移動盤等外存設備上,但外存中任何數據只有調入內存中才能真正使用。電腦上任何一種輸入(來自外存、鍵盤、滑鼠、麥克風、掃描儀,等等)和任何一種輸出(顯示、列印、音像、寫入外存,等等)無一不是通過內存才可以進行。
『捌』 電腦里的內存條是什麼
內存條是計算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像上面所說的那樣:就是長10多厘米,高4厘米左右,厚度在2毫米左右的東西,像是個小片片。現在的主流內存條住要有DDR和DDR2兩中,DDR2的要比DDR好,它的讀取速度會更快。
在同樣的計算機配置下,內存越大,那沒計算機的速度就會更快,如果你經常玩游戲的話,你就會感覺到,比如當你要進如某款游戲的時候,如果你的內存比較大,那麼進如就會比較快,相反,如果你的內存比較小,那麼你就要慢慢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