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筆記本電腦內存怎麼選購
如何選購電腦配件,首先你要知道電腦主機的組成包含哪些部件,主機包括:主機機箱、CPU(處理器)、內存條、硬碟、主板、顯卡(根據需求選購)、電源、散熱風扇(很多CPU盒裝自帶有風扇)電腦組裝配件當然,組裝一台電腦並不是簡單了解就可以了,每個配件在選配的時候都要注意很多問題
第一:CPU又稱「中央處理器」好比人的大腦一樣,CPU的性能直接影響電腦的反應速度。現在比較常見的CPU有「英特爾」系列和「AMD」系列。
每個品牌的CPU搭配的主板自然也就不一樣。在選購CPU的時候要注意該CPU是「英特爾」系列的還是「AMD」系列的,對應的主板也就要選用同系列的型號。
選用CPU還必須注意「針腳數」介面和「第幾代」,舉例:比如你目前選購 一款「英特爾 i5」系列的CPU,你就要注意看它的具體型號,一般比如「i5 9600」那麼他就代表第九代的i5,一般第一個數字就代表他是第幾代,「i5 6400」就是第六代,英特爾系列「針腳數」介面目前市場上比較常見的有「LGA1150」、「LGA1151」、「LGA2011」、「LGA1170」等等;AMD系列的介面目前市場比較常見的有「FM2」、「FM2+」、「AM4」等等
第二:內存條又稱「內存儲器」、「主存儲器」,它是外存與CPU進行溝通的橋梁,計算機中所有程序的運行都在內存中進行。內存性能的強弱影響計算機整體發揮的水平。
目前市場上內存條品牌最為常見的有:金士頓、三星、威剛、威士奇、金泰克、十銓科技等選用內存條時,首先要注意內存條的容量,比如4G的內存條、8G的內存條等等,內存的容量和硬碟容量最容易被外行的人誤解,比如有的人說「你的電腦才8個G,我的電腦有500個G」。那麼該選多大的容量才合適呢?當然不時越大越好,選用太大一般會造成資源浪費和資金浪費,按需所用才為合適。一般在選用容量的時候,你要根據你的所需來選,例如:你只是辦公使用,用用辦公軟體和網上看看視頻,一般這樣需要4G的內存條就足夠了,如你要玩玩一般的網游或者比較小的單機(安裝包一般在5G以內的)選用8G的內存條就足夠了,如果你要玩比較大的游戲、或者說你經常使用一些設計類的軟體,這樣的話你可以參考該游戲的配置建議,設計類軟體一般都有相關配置建議的,最好在軟體推薦的配置基礎上稍微加大一點選購。比如某軟體建議使用8G內存,那麼你最好選用8G以上的內存。
其次要注意內存條的「頻率」和「傳輸類型」,「頻率」和「傳輸類型」往往都相對於,比如:「傳輸類型DDR3」對應的「頻率」一般有DDR3 1066 / 1333 / 1600 / 1800 / 2000,「傳輸類型DDR4」自然比DDR3要高,選用時一般根據資金限制和軟體特殊要求來定。
第三:主板又稱「母板」、「系統板」,在整個計算機系統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主板製造質量的高低,決定了硬體系統的穩定性。主板的主要功能是傳輸各種電子信號,部分晶元也負責初步處理一些外圍數據。
目前市場上主板品牌最為常見的有:華碩、微星、技嘉、七彩虹、昂達等
選用主板時,首先要注意主板所支持的CPU介面是否和所選的CPU介面相吻合,如果主板所支持的介面類型和CPU的介面不吻合,就會導致CPU無法安裝或無法點亮。同時還要注意主板所支持第幾代內存條和支持內存條頻率的范圍,同樣不吻合會直接導致內存條無法安裝或無法點亮。
其次在選用主板時,要注意主板上的介面類型和介面數是否滿足需要,例如:主板上至帶有4個SATA介面,一般就限制了你所鏈接的硬碟光碟機等數量的限制,主板上「COM介面」、「PS/2介面」這2個介面在很多主板上都不一定帶有,「COM介面」是連接串列滑鼠和外置Modem等設備,PS/2介面的功能比較單一,僅能用於連接鍵盤和滑鼠,因為現在市面上大部分的滑鼠鍵盤都時SUB介面,所以很多主板上「PS/2介面」就被取消掉換為了USB介面。
第四:硬碟又稱「溫盤」,是計算機最主要的存儲設備,主要作用就是存儲數據。通常把硬碟分為「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機械硬碟通常以轉速來說衡量質量,例如:5400轉、7200轉,固態硬碟通常以讀取速度來衡量質量,例如:500MB/s、4000MB/s。
目前是市場上硬碟基本上都是SATA介面,IDE是早期硬碟的介面形式,目前已經本退出市場。機械硬碟的品牌較為常見的有:希捷、西數、東芝、而固態硬碟的品牌就比較多了,除了希捷、西數之外比如:三星、閃迪、聯想、金士頓等等
選用硬碟時,主要是根據需求選定硬碟的容量來選定,一般家用選用500G就夠了,經常喜歡存儲一些電影之類的話至少選購1T以上的。目前電腦都會選擇安裝固態硬碟,因為固態硬碟比傳統的機械硬碟讀取速度更快,比如之前存儲一部1G的電影,機械硬碟需要30秒,固態硬碟幾秒就可以了。同時無論是在數據的讀取方面,還是在程序軟體運行上,固態硬碟的速度比機械硬碟快很多。但是固態硬碟也是有缺陷的,一個是價格比機械硬碟貴,另一個是壽命比機械硬碟短。所以一般在電腦組裝上,會採用固態加機械硬碟搭配的方式,固態硬碟用於系統及軟體的安裝,機械硬碟則用於重要數據的保存。
第五:電源即PC電源,是一種安裝在主機箱內的封閉式獨立部件,它的作用是將交流電變換為+5V、-5V、+12V、-12V、+3.3V、-3.3V等不同電壓、穩定可靠的直流電,供給主機箱內的系統板、各種適配器和擴展卡、硬碟驅動器、光碟驅動器等系統部件及鍵盤和滑鼠使用。
目前市場上電源品牌最為常見的有:長城、航嘉、金河田、先馬、愛國者、至冷酷尊等
選擇電源時,主要根據電源的功率來選用,那麼該選用多大功率的呢?首先並不時功率越大越好,因為功率越大,只會造成資源浪費和帶來更多的電費不說,投入資金也就要越多。在選用多大功率之前,你要根據你所選用的電腦其他配件的功率簡單核算一下總值,比如CPU功率最大100W左右、硬碟的最大功率為22.5W左右、主板功率范圍是在20-35W之間、也就是一般的家用電腦電源只需要一個額定200W左右的就足夠了(電源的額定功率要大於各配件功率的總和),但是對於設計電腦或專業游戲電腦來說,顯卡對電源的要求會很高,普遍對電源的要求都在500W左右,具體根據型號來定,遇到有的硬體不知道功率的情況下,你可以網路查詢或網上咨詢廠家。一般的電腦額定功率超過各配件功率總和的50W左右最為合適,對於專業的設計電腦專業游戲電腦則要超過100W左右最為合適,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建議。
第六:機箱,作為電腦配件中的一部分,它起的主要作用是放置和固定各電腦配件,起到一個承托和保護作用,此外,電腦機箱具有電磁輻射的屏蔽的重要作用,由於機箱不像CPU、顯卡、主板等配件能迅速提高整機性能,所以在DIY中一直不被列為重點考慮對象。但是機箱也並不是毫無作用,一些用戶買了雜牌機箱後,因為主板和機箱形成迴路,導致短路,使系統變得很不穩定。
選用機箱時,你所要考慮的就是主板的大小、硬碟的數量、顯卡的大小、以及CPU風扇的高度等等。機箱太小會導致配件無法安裝、機箱太大最造成空間浪費又佔地方。其次就是考慮機箱外觀。
第七:顯卡又稱為「顯示卡」,是計算機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承擔輸出顯示圖形的任務,對喜歡玩游戲和從事專業圖形設計的人來說,顯卡非常重要。主流顯卡的顯示晶元主要由NVIDIA(英偉達)和AMD(超微半導體)兩大廠商製造,通常將採用NVIDIA顯示晶元的顯卡稱為N卡,而將採用AMD顯示晶元的顯卡稱為A卡。
之所以放在最後來介紹,是因為顯卡一般包含「集顯」和「獨顯」,集成顯卡是一種特殊的顯卡,一般不帶有顯存。帶不帶集顯往往取決於主板,有的主板集成了顯卡的晶元組,有的沒有。對於要求不高的,比如只是辦公或者看看電影來說,一般就不需要安裝獨立顯卡。
往往我們所說的電腦顯卡一般所指的就是獨立顯卡。獨立顯卡需要插在主板的相應介面上,它配備單獨的顯存,不佔用系統內存,而且技術上領先於集成顯卡,能夠提供更好的顯示效果和運行性能。
選用顯卡時,你要根據軟體的要求來選定相應性能的顯卡。目前市場上顯卡比較常見的品牌有:華碩、技嘉、七彩虹、影馳、微星、英偉達等
最後還要說明一下,一套完整的電腦除了以上配件外,還需要輸出和輸入部分,即顯示器和鍵盤滑鼠。
⑵ 電腦內存條如何選擇
內存非常重要,因為這涉及到內存的類型(DDR、DDR2還是其他類型)與你系統的主板和處理器息息相關。你必須要選擇與新計算機內存數量相符合的才行。
不過,即便這樣也不太容易描述出到底多少內存才夠,計算機內存的數量還與環境相關。我們所做的和正在使用的軟體是判定計算機理想內存容量的決定因素。在這點上隨著計算機的不同,一切也就有所不同。
比如,微軟表示,你要運行Windows
XP
Professional版本操作系統需要128MB的RAM,或者更高(最小支持64MB,也許還會限制性能和一切其他功能)。處理器需要最小的規格,不過說句實話,你的處理器需要的內存往往大於最小值。
換句話說,我的那台古老的配有64MB內存的IBM
ThinkPad
600X也可以運行Windows
XP
Pro。不要笑。它真的可以。微軟的Word和Lotus
Notes一樣可以運行順暢。不過你知道原理是什麼嗎?Windows非常會騙人,若是它認為內存不夠了,會發出錯誤提示,告訴你會停止運行,與此同時,Windows開始從你的硬碟抽取容量作為內存來用,用硬碟來交換所需數據。速度的區別(也就是性能的區別)就像走路和開賽車的區別。
開始測試
難道這是所有與內存有關的嗎?為了找出所有,我決定拿一個typical
Media
Center
system來試試,並從512MB內存改到2GB內存。2GB已經達到絕大部分消費者主板支持的最大內存的一半了,對於很多用戶而言,這也就是所用的最大值了。
因此目的,我採用Crucial
Technology的四個Ballistix
240-pin
DIMM、DDR2
PC2-6400內存。因為這是高性能模塊(配有散熱片),它非常昂貴,每個內存都高於100美元。你也可以找到同等級別的內存,就像Crucial的standard
PC2-4200
moles
(P/N
#
CT6464AA53E),每個模塊售價約在40美元。
我使用兩款軟體來測試增加的內存對系統有何影響:COSBI
OpenSourceMark
(OSMark)和Ulead
VideoStudio
10
Plus。
OSMark是一款綜合基準軟體,這也就意味著軟體中沒有真正的商業應用程序。相反,OSMark被設計用來測試所有的子系統(CPU、內存、圖卡、硬碟),而後通過結合和評價所有單項測試結果來得出一個性能得分。我曾經用過VideoStudio程序來將一個1小時的捕捉電視視頻分割為43分鍾的視頻片斷,而後再將其縫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視頻。這可不是個輕松活。
順便提一下,我所說的另外一個改變,除了增加更多內存之外,是MIMO雙通道內存架構。不想增速到雙通道?這也沒關系。
雙通道使用的是成雙成對的內存而不是單一設備。哪種更好呢?你得考慮一下使用卡槽。若你僅使用一隻手來將卡從卡槽拿走,而後再拔插下一個,最終你就可以拿到你面前所有的卡。不過,若你不停的換手,你先向一個卡槽移動,而後另一個緊跟著移動,也許這項工作就輕松多了。
內存基準
配有512MB內存的計算機在OSMark的得分為1053。若是你再找一台高性能計算機的話,這個得分可不是你所需要的。所幸的是,這種特別計算機並不是以性能為特色的,其專攻的方向為娛樂。當然,這還是有改善的空間。
安裝兩個512MB的內存(總共1G),而不使用主板的雙通道功能,OSMark的得分可到1074。得分變高了,不過改變不大。不過,當我轉到雙通道內存時,數字就可以跳到1111分。
換句話說,雙通道內存從512MB轉到1GB,性能可以改善15%。而同等容量的內存,在不使用雙通道模式時,其改善率低於2%。因此這個誘惑還是不小吧!
越多就是越好嗎?我又加了第三塊512MB內存,將內存總數提高到1,536MB。不過,這點可就不適應雙通道模式了,雙通道需要偶數的內存。因此,OSMark給出的系統得分為1112分。增加了一款512MB,得分卻僅增加了一個百分點?因此你若是有這種想法,可得想清楚哪種模式更劃算。
因此,我又安裝了第四塊512MB內存,將內存使用雙通道模式。這一次,OSMark得分為1112。為什麼呢?
這也就是你不能單獨依靠基準得分來做判斷的原因了。
若是內存超出了基準,又當怎樣?是不是意味著OSMark並不需要多出的運行部分(超出1GB),因此在這一點上再增加內存也沒有大的改變。那麼如何證實這一點呢?我們可以轉到另外一個軟體:VideoStudio
10
Plus。
現實生活中的內存
43分鍾的視頻渲染時間也說明了同樣的問題。當我使用非雙通道模式,將內存從512MB轉到1GB時,我們發現差別並不大。當其在512MB內存時,視頻渲染的時間為35分鍾2秒(2,102秒),而當我們跳到1GB時,其時間為34分鍾50秒(2,090秒)。
當我們將內存重新放進雙通道配置時(內存插槽為雙位彩色標識,你可以很容易清楚判斷擺放的位置),時間降為31分鍾45秒(1,905秒)。時間縮短了至少4分鍾。若你每天做幾次視頻渲染,每星期也做幾次視頻編緝,以年來計算的話,能夠節省不少的時間。
若換成更大一些的內存大小呢?當我加入第三塊512MB內存,渲染時間事實上減慢了17秒鍾,為32分鍾2秒(1922秒)。為什麼?不過這也就是我對雙通道不滿意的原因了。
在我加入第四塊512MB內存來平衡雙通道模式時,渲染時間又降到30分鍾31秒(1,831秒)。時間上的進一步降低就恰恰證明了OSMark綜合得分並未使用我加入超過1GB的內存部分。
我要加入更多內存,來看一下渲染部分是否擁有進一步改善嗎?答案可能是YES。不過我一般奉行的原則是花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如果我僅有4個插槽的話,我會拿出兩個插槽,換下兩個更高內存條,比如兩個1GB的內存。這可能就需要重新置辦了,而老的內存條的錢就相當於白花了。
除非你非常希望涉足於視頻渲染(或者任何重型應用),升級可能達不到你所希望為改善而付出的成本。為什麼呢?現在我使用的單個512MB內存的售價為105美元。(內存售價會隨時間而有所不同)轉換到雙通道1GB內存,所付出的成本為210美元,而再次加倍就為420美元,要想達到2GB,對於我的投資而言,回報率太低了。
若你希望達到2GB,你就得花費2.5倍的金錢。記住,為了達到3GB,你就得扔掉兩塊原來的內存,也就相當於損失了210美元,增加兩個1GB的內存,成本為186美元。為了增加內存,所花費的總金額為1192美元,而得到的性能改善卻不多。
結論
不幸的是,當我描述雙通道是一種較好的使用模式時,我也強調了內存數量也是要根據環境而定的。一切都取決於你需要的內存大小。若你為了謀生而渲染視頻,那麼節省下來重復的時間對你來說更有價值。絕大部分情形下,你可能需要達到2GB的內存量。事實上,對於一般的使用人員而言,1GB就應當足夠用了。
對於視頻渲染而言,大的工作表、圖形圖像處理以及一些極其消耗內存的程序,更多的內存也許會有幫助。不過除了這些,你也許僅是將辛苦得來的金錢大大浪費了。除非你有很多錢,願意置辦一套豪華的裝備,而無須計算成本。
⑶ 內存怎麼選擇
目前市上有三種內存,該選購哪一種內存還是由你的實際情況決定的。
1.SDRAM內存價格便宜,選購大容量的內存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彌補SDRAM內存速度上的不足,是老主板的用戶升級內存的最佳選擇。
2.DDR SDRAM內存能在時鍾觸發沿的上、下沿都能進行數據傳輸,傳輸速率是SDRAM內存的二倍, SDRAM和DDR內存價位相差不是很大,而DDR內存能大大提高系統的整體性能,建議新購機的朋友應該選購DDR的內存與主板,以充分發揮系統的整體性能。
3.RDRAM內存是未來內存的發展方向,它將RISC(精簡指令集)引入其中,依靠高時鍾頻率來簡化每個時鍾周期的數據量,它具有相對SDRAM較高的工作頻率,但其數據通道介面帶寬較低,以串列方式工作的,所以在使用Rambus內存時,必須插滿所有的內存槽,否則無法工作,沒有Rambus的內存槽則必須用專用的連通器插滿。
⑷ 一般的電腦運行幾G和內存多大才不卡
一般的電腦運行2g的內存就不卡,但是如果你要是在這台電腦上運用一些軟體的話,用的很復雜,很厲害的話,那麼電腦就會卡,如果你不用的話,那麼它運行一個g的內存也不會卡。
⑸ 筆記本內存條應該怎麼選擇
一、內存品牌:市場上的內存條品牌眾多,質量狀況也良莠不齊,至於選擇哪一品牌就智者見智了,小夥伴們可以提前到各大論壇或者身邊朋友多多打聽。但是請遵循一個原則——內存條品牌應該一致,由於不同廠商生產的產品可能存在某些不兼容的問題,導致系統不穩定。什麼?小編就是用的不同品牌的?這個鍋我不背>.<
⑹ 怎麼選購電腦內存條,主要看什麼
購機要領:
1.看處理器。一般好的電腦搭配i5處理器,也有i7的。
2.看內存。一般運行快的電腦,內存容量要高,至少4G白能保證不在運行大型軟體時發生死機、卡頓等現象。
3.看顯卡。一般好的電腦顯卡都是Intel Graphic 5000以上,4000以下的就有些過時了。
4.看硬碟。若軟體容量非常大,建議購買256GB固態硬碟以上的電腦。不要買機械硬碟的電腦(如MacBook Pro 13寸,型號是MD101),速率會非常慢,部分軟體里的插件、組件可能不兼容。
5.看材質。一般好的電腦通常是金屬殼的,就像蘋果MacBook系列。
6.看能兼容的操作系統數量。好的電腦一般能裝雙系統,如MacBook系列。
7.看插口數量。高配的筆記本電腦USB插口通常有三個(蘋果除外),有SD卡槽(MacBook Air 11寸和新MacBook除外),無光碟機,無乙太網介面。
8.看屏幕解析度。搭載視網膜屏幕的電腦通常是高配電腦、好電腦(妖機、黑機除外)。
⑺ 內存條大小怎麼選
對於許多朋友們來說,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卡頓的電腦變的流暢,是非常具有成就感的。而在不換大件的情況下,更換或者加裝內存條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但不是隨便拿一根內存條就可以裝上的,在挑選時還是有注意事項的,這里,就分享幾個小技巧,幫助你選到最合適自己的內存條。
1.查看內存槽
在明確了內存條的需求後,你接下來要做的是確認電腦是需要加內存還是換內存條。要如何查看呢?通過任務管理器就可以查看啦!
2.查看電腦插口類型
通過專業的軟體或是網站可以查看電腦的插口類型和內存,這里以中關村查詢電腦型號舉例,可以清晰的看到內存類型與最大內存容量。在這里要注意一下,如果你電腦支持DDR3,那也可以兩條DDR3或者DDR3+DDR3L或者兩條DDR3L。但如果你電腦僅支持DDR3L,那你只能用兩條DDR3L。DDR3表示第三代標准版1.5V,DDR3L表示第三代低電壓版1.35V 。
3.確定電腦內存頻率
在任務管理器中,可以看到內存的頻率,如果是加裝內存條,注意頻率不要低於原先的內存頻率,最好是一樣的內存頻率。因為在兩個內存條一起工作時,頻率會調到低內存條的頻率。接下來就可以去根據以上幾點去選購內存條啦,盡量選大廠家的產品,類似金士頓之類的。
上面講的都是加裝內存條的注意事項,倘若是換內存條,流程是一樣的,只是要注意內存頻率不能超過電腦最大支持,要不然就是浪費。
在選購內存條時,最關鍵的點就是要適配自己的電腦,其它的也就沒什麼了。更換或者加裝內存條的過程也不難,因此,假如想讓你的電腦更快更流暢,趕緊行動起來吧。
⑻ 怎樣改變電腦運行內存
一、在「我的電腦」上單擊滑鼠右鍵,選擇「屬性->高級」,單擊「性能」下面的「設置」按鈕,然後選擇「高級」頁,單擊「虛擬內存」下方的「更改」按鈕。選擇「自定義大小」,並將「起始大小」和「最大值」都設置為300m,這只是一個臨時性的設置。設置完成後重新啟動計算機使設置生效。
二、進入「控制面板->性能與維護->管理工具」,打開「性能」,展開「性能日誌和警告」,選擇「計數器日誌」。在窗口右側單擊滑鼠右鍵選擇「新建日誌設置」
三、隨便設置一個日誌名稱,比如「監視虛擬內存大小」。
四、在「常規」頁中單擊「添加計數器」按鈕。
在「性能對象」中選擇「paging
file」,然後選中「從列表選擇記數器」下面的「%usage
peak」,並在右側「從列表中選擇範例」中選擇「_total」。最後單擊「添加」和「關閉」按鈕。
五、別忘了記住「日誌文件」頁中的日誌文件存放位置和文件名,我們後面需要查看這個日誌來判斷windows
xp平常到底用了多少虛擬內存,在這個例子中,日誌文件被存放在d:\perflog目錄下。
另外還要設置「日誌文件類型」為「文本文件」,這樣便於閱讀。
這時你可以看到剛才新建的日誌條目前面的圖標變成了綠色,這表明日誌系統已經在監視虛擬內存了。如果圖標還是紅色,你應該單擊滑鼠右鍵選擇「開始」來啟動這個日誌。
過一段時間後打開這個cvs文件,我們可以看到如下內容的條目。
這個日誌文件記錄這一段時間中頁面文件的使用情況,注意這里的單位是%,而不是mb。通過簡單的計算,我們就可以得到頁面文件的最小尺寸,公式是「頁面文件尺寸x百分比」。比如這個例子中,虛擬內存最大的使用比率是31%,300mbx31%=93mb,這個值就是虛擬內存的最小值(注意,300mb是前面的設置的臨時值)。
如果物理內存較大,可以考慮將頁面文件的「起始大小」和「最大值」設置為相等,等於上一步中計算出來的大小。這樣硬碟中不會因為頁面文件過渡膨脹產生磁碟碎片,其副作用是由於「最大值」被設置的較小,萬一偶然出現虛擬內存超支的情況,可能會導致系統崩潰。
設置頁面文件
現在回到「虛擬內存」的設置對話框中選擇自定義大小並按照上面的計算結果分別設置「初始大小」和「最大值」。這里我們將「初始大小」設置為91m,而將「最大值」設置成了200m,這樣比較保險
對頁面文件進行碎片整理
windows
xp運行時需要大量訪問頁面文件,如果頁面文件出現碎片,系統性能將會受到嚴重影響,而且會縮短硬碟的使用壽命。所以我們很有必要對頁面文件定期進行碎片整理。
不過別忘了,頁面文件是系統關鍵文件,windows
xp運行時無法對其進行訪問。所以對它進行碎片整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有兩種方案可以選擇,一是安裝windows雙系統,然後啟動另外一個windows對windows
xp所在的分區進行碎片整理。二是使用專門的工具軟體,比如system
file
defragmenter等。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⑼ 怎麼看電腦運行內存 查看電腦運行內存的方法
查看電腦運行內存的方法:
1、在Windows系統中,對著計算機圖標擊右鍵,選擇「屬性」菜單選項。
2、在計算機屬性頁面中,我們即可看到電腦中安裝的運行內存容量大小。
3、在Win10系統中,還可以對著任務欄擊右鍵,選擇「任務管理器」選項。
4、在打開的任務管理器頁面中,選擇「性能」選項卡,並點擊「內存」菜單,即可看到電腦中安裝的運行內存容量大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