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滑鼠是怎麼誕生的
1963年,他用木頭和小鐵輪製成了最初的滑鼠。70年代,施樂公司在吸收了恩格爾巴特的成果之後,又不斷完善恩格爾巴特的發明。1983年1月,蘋果電腦公司推出的「莉薩」個人電腦,這種電腦首先配置了滑鼠。在專利證書上,滑鼠的正式名稱叫「顯示系統縱橫位置指示器」,然而當有人稱呼它叫做「滑鼠」後,這個名字得到了世人的認同,並且很快就流傳開來了。
滑鼠
2. 滑鼠是誰發明的
滑鼠是1964年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 (Douglas Engelbart)發明的 ,當時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在斯坦福研究所(SRI)工作 ,該研究所是斯坦福大學贊助的一個機構,Douglas Engelbart很早就在考慮如何使電腦的操作更加簡便,用什麼手段來取代由鍵盤輸入的繁瑣指令,申請專利時的名字為顯示系統X-Y位置指示器。
3. 世界上第一個計算機滑鼠是什麼時候誕生的
世界上最早的滑鼠誕生於1964年,它是由美國人道格·恩格爾巴特(Doug Engelbart)發明的,滑鼠的發明,曾被IEEE(全球最大的專業技術學會)列為計算機誕生50年來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距離滑鼠發明4年後,在1968年12月9日,恩格爾巴特在全球最大的專業技術學會—IEEE會議上,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個滑鼠(當時還沒有「滑鼠」的名稱),那是一個木質的小盒子,只有一個按鈕,裡面有兩個互相垂直的滾輪,它的工作原理是由滾輪帶動軸旋轉,並使變阻器改變阻值,阻值的變化就產生了位移訊號,經電腦處理後屏幕上指示位置的游標就可以移動了。
這個像老鼠一樣拖著一條長長尾巴連線的裝置,被恩格爾巴特博士和他的同事戲稱為「Mouse」。後來,恩格爾巴特博士意識到滑鼠有可能會被廣泛應用,所以他申請了專利,並且起名叫「顯示系統X-Y位置指示器」。不過由於「Mouse」這個名字簡潔而且形象生動,所以「滑鼠」的稱呼一直被流傳下來。當然,那個時候的滑鼠與今天不僅外形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它還需要外置的電源來給它供電。
但是,恩格爾巴特並沒有因為發明滑鼠而發財,他本人也不是創業型人才,而是一個有前瞻性思維的學者。他現年76歲,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安斯頓過著安靜的生活。他是滑鼠器和Window型軟體的發明人,被譽為第一位預見計算機聯網的人。
這一切發生在50~60年代,那時,我們大多數人還沒有接觸過計算機,當時的計算機還是帶有可捲起的線軸的大傢伙,通常放在沒有窗戶的屋子裡。恩格爾巴特創造的技術後來發展成為蘋果機,再後來有了微軟和互聯網,按理說愛基波特應該是個與蓋茨、楊致遠齊名的超級富翁,但事實上,恩格爾巴特一生大部分時間都為智囊機構和麥克當納·道格拉斯公司工作,靠薪水為生。他沒有辦過公司,從未出售過他的點子,雖然他發明了滑鼠器,但專利權屬於他的老闆,他只是在1984年專利權到期時得到了1萬美元的酬金。
二戰以後,恩格爾巴特從海軍退役,在愛莫斯實驗室工作,但他很快感到不滿足。他說:「當時我快要結婚了,但覺得找不到目標,我需要投入到某一項事業中去。有一陣子我想賺很多錢,但後來又覺得我真正想做的是能造益於人類的事。」
早在1951年,恩格爾巴特就認為如果世界發展的的速度越來越快,我們的理解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跟不上的時候,那麼能幫我們的就是計算機。他幾乎是憑直覺認為計算機會成為一種工具,並且在屏幕上顯示需要的信息。他決定在伯克萊大學攻讀電子工程學博士學位,並選擇了計算機設計課程,雖然當時學校里還沒有計算機。他告訴同事們:人們會通過計算機一起工作,別人能列印出你寫的文章,別人也能參與你的研究工作。但由於他的想法無法得到證明,因此他的觀點並沒得到普遍認同。離開伯克萊大學後,他去了斯坦福大學,但還是沒有受到重視。雖然今天的斯坦福大學擁有世界上一流的計算機系,但在50年代情況並非如此。恩格爾巴特被告之:計算機只是用於商業,學校不會花費學術資源研究它。
最後,他在斯坦福研究院找到了工作,即今天的SRI國際智囊機構,該機構在計算機文件批處理方面作過早期研究。1960年,國防部通過高級研究中心(ARPA),讓國內從事計算機協議研究的科學家們互相聯接成全國性網路,這就是現在的互聯網的基礎。
有了這個ARPA協議,恩格爾巴特帶領一組工程師設計了稱為NLS的操作系統,該系統允許共享數據,以圖像界面為特徵,並可通過滑鼠器控制,當時的滑鼠器還是一個帶有輪子的拋光的小木盒,看上去像古老的海上導航儀器。他的操作系統(Augment)第一次建立了文字處理、高級鏈接以及信息在多個文件和用戶之間的轉移,窗口不能最小化,但可以移向左邊或右邊,並恢復原狀。雖然今天看來,該系統顯得粗糙,但Augment系統的某些性能現在仍可以應用於微軟的文字處理系統(Word)。
1968年,恩格爾巴特在舊金山舉行的計算機秋季年會上公布了他的成果,這是圖像界面、滑鼠器、高級鏈接和電子郵件的第一次公開展示,慶幸的是,當時的情形被製作成了記錄片,至今還受到計算機類學生們的歡迎。
發明者生不逢時未致富
15年過去了,不斷發展的計算機科技被廣泛應用於商業用途,但今天的英雄一夜致富的故事中卻不見恩格爾巴特的名字。
眾所周知,今天科技的發展速度驚人,但在發明與實際應用之間至少存在20年的距離。因此,許多發明者由於當時所處的時代而未獲得應有的報酬,有些甚至分文未得。
綜觀計算機科技和互聯網的發展歷程,有許多與恩格爾巴特經歷相同的天才。如三位五、六十年代在微電子方面頗有建樹的科學家,沒有他們的成果,就沒有晶元,沒有蜂窩電話;還有幾位80年代後期致力於HTTP協議研究的科學家,沒有他們的努力,就沒有今天的互聯網,但他們卻既不富有也不出名。相反,在互聯網科技方面賺大錢
4. 滑鼠是怎樣發明的
在個人電腦熱席捲全球的今天,幾乎沒有一台電腦是不配備滑鼠的。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滑鼠的發明者是誰。
1951年,一個名叫恩格爾巴特的人從美國海軍退役,在美國航空航天局任工程師,他總是設想電腦與人如何彼此交流,設想如何顯示、組織、指引和記載信息。1963年,恩格爾巴特在斯坦福研究所建立了發展研究中心,他用木頭和小鐵輪製成了最初的滑鼠。70年代,施樂公司不斷完善恩格爾巴特的發明。1983年1月,蘋果電腦公司推出的「莉薩」個人電腦,首先配置滑鼠。在專利證書上,滑鼠的正式名稱叫「顯示系統縱橫位置指示器」,但不知是誰把它叫作「滑鼠」,而且很快便流傳開來。
5. 世界上第一個滑鼠是如何問世的
道格拉斯博士與他的同事比爾英格力士於1963年設計出了滑鼠最初的原型,並於1968年12月9日製成了世界上第一隻「滑鼠」,它是利用滑鼠移動時引發電阻變化來實現游標的定位和控制的。原始滑鼠的結構較為簡單,底部裝有兩個互相垂直的片狀圓輪(非球形),每個圓輪分別帶動一個機械變阻器,當滑鼠移動之時會改變變阻器的電阻值。如果施加的電壓固定不變,那麼滑鼠所反饋的電信號強度就會發生變化,而利用這個變化的反饋信號參數,系統就可以計算出它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位移,進而產生一組隨滑鼠移動而變化的動態坐標。這個動態坐標就決定了滑鼠在屏幕上所處的位置和移動的情況,於是它便可以代替鍵盤的上、下、左、右四個鍵,讓使用者可將游標定位在屏幕的各個地方。由於原始滑鼠的尾部拖著一條數據連線,看起來很像一隻小老鼠,後來人們乾脆就直接將它稱為「Mouse」,這也就是「滑鼠」的得名由來。1968年12月09日,為其設計申請了專利。
當然,若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個原始滑鼠的確顯得相當簡陋,它使用全木質外殼,稜角分明,龐大且笨重,而且需要配備一個額外的電源才能夠正常工作,用起來並不方便。加上使用了大量的機械組件,隨著時間的積累,滑鼠會出現非常嚴重的磨損問題。另外,原始滑鼠使用的是模擬技術,反應靈敏度和定位精度都不理想。種種弊端加在一起,導致沒有多少人願意用它。但作為初生的新產品,我們不能對它苛求太多。原始滑鼠的最大意義在於,它的誕生意味著計算機輸入設備有了更多樣的選擇,並為操作系統採用圖形界面技術奠定了基礎,我們很難想像,如果只有鍵盤,用戶們該如何操作Windows或者Mac OS。
道格拉斯博士,是今天所有滑鼠的鼻祖。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於1956年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電氣工程與計算機博士學位,後進入著名的斯坦福研究所供職。1989年,道格拉斯博士與女兒克里蒂娜在美國矽谷創建了Bootstrap研究所,並於1998年獲得世界計算機界最權威的獎項—圖靈獎。道格拉斯博士的專業研究領域是在計算機理論方面,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他就發表了一篇題為《放大人類智力》(Augmenting theHumanIntellect)的文章,提出要把計算機作為人類智慧放大器的觀點,在當時這種觀點相當富有前瞻性。對他來說,發明滑鼠器純屬偶然,在他所有的成果中顯得無足輕重,但他所提出的那些深奧的計算機理論卻遠不及滑鼠器所廣為人知。最令人遺憾的是,道格拉斯博士顯然喪失了一個成為超級億萬富翁的機會,如果當時他記得為它的創意及時申請專利,那麼今天所有滑鼠廠商每生產一個滑鼠都得向他交納專利費,不管是機械滑鼠、光機滑鼠還是光學滑鼠。
6. 滑鼠是在什麼時候發明的啊
滑鼠是在1964年發明的。
滑鼠是1964年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發明的,當時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在斯坦福研究所工作,該研究所是斯坦福大學贊助的一個機構、
Douglas Engelbart很早就在考慮如何使電腦的操作更加簡便,用什麼手段來取代由鍵盤輸入的繁瑣指令,申請專利時的名字為顯示系統X-Y位置指示器。
滑鼠的工作原理:
滑鼠按其工作原理的不同分為機械滑鼠和光電滑鼠,機械滑鼠主要由滾球、輥柱和光柵信號感測器組成。當你拖動滑鼠時,帶動滾球轉動,滾球又帶動輥柱轉動。
裝在輥柱端部的光柵信號感測器採集光柵信號。感測器產生的光電脈沖信號反映出滑鼠器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位移變化,再通過電腦程序的處理和轉換來控制屏幕上游標箭頭的移動。
7. 滑鼠是誰發明的是什麼時候發明的背景是怎樣的
滑鼠發展里程碑:
. 1968年,滑鼠的原型誕生;
. 1981年,第一隻商業化滑鼠誕生,仍舊是機械滑鼠,出現滾球滑鼠;
. 1983年,羅技發明了第一隻光學機械式滑鼠,成為日後的行業標准;
. 80年代初出現了第一代光電滑鼠,它需要特殊的有柵格的滑鼠墊,過高的成本限制了其使用范圍;
. 1999年,微軟公司與安捷倫公司合作發布了IntelliEye光學引擎,以及第一隻光學滑鼠。
1968年12月9日,全世界第一個滑鼠誕生於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它的發明者是Douglas Englebart博士。Englebart博士設計滑鼠的初衷就是為了使計算機的操作更加簡便,來代替鍵盤那繁瑣的指令。他製作的滑鼠是一隻小木頭盒子,工作原理是由它底部的小球帶動樞軸轉動,並帶動變阻器改變阻值來產生位移信號,信號經計算機處理,屏幕上的游標就可以移動。自此,滑鼠和PC就結下了那種難以用言語表達的不解之緣。
參考一下博客,有圖片http://www.bokee.com/new/source/source.asp?bid=200
8. 滑鼠的發展
滑鼠發展史跡
滑鼠又稱為MOUSE,港台叫作滑鼠,電子鼠等。第一個MOUSE是在1968年12月9日由美國史坦福研究所(SRI)發明出來的,它的發明人是Doug Engelbart博士.從此滑鼠的使用使電腦的操作變的更為簡單。WINDOWS操作系統的普及,使滑鼠的應用得到了長足的發展.Engelbart 的僱主羅技公司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滑鼠生產商。
那麼最初的滑鼠是什麼樣子的呢?當時設計者的思想是設計一個小盒子,當移動時滑鼠的位移將會被傳遞到一對轉軸上,並以這一對轉軸的轉動產生電信號。再經過微處理器的處理,計算出其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的位移,屏幕上的游標可隨之移動,產生一對相對於屏幕的坐標。使它取代鍵盤上的使游標移動的上,下,左,右鍵,使用戶可以方便地使用計算機。因其外形輕巧、不佔空間,握於手中能應用自如,且其尾端又有一根電纜與計算機相連,狀似老鼠,因此稱為滑鼠。
世界上第一個滑鼠是小盒子狀的。它工作原理是由底部的小球帶動樞軸轉動,並帶動變阻器改變阻值來產生其位移信號。而且它還需要一個外接電源,這樣使用起來比較麻煩。而且還有其它的缺點,如:精度低,反應不靈敏,這樣的問題在其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磨損後會顯得更加明顯。
逐漸滑鼠又有了新的發展,就是產生了機械滑鼠。其工作的原理是小滑球和桌面接觸,當滑球移動的時候,滑球推動壓力滾軸滾動,滾軸的另一邊連著編碼器(是圓形的)在每個編碼器上呈圓形排列的觸點。當滑球滾動時,經過傳導,使觸點會依次碰到接觸條,從而產生計算機容易辨認的,「接通」和「斷開」,也就是「0」和「1」信號,它有一個晶元會根據這些數據轉換成「X」和「Y」軸的位移,從而使游標移動,因為它是純機械的,所以容易磨損,相對於光機的滑鼠有使用壽命較短、精度低等缺點。
隨著支持滑鼠的操作平台的發展,滑鼠有了新是發展,產生了光電滑鼠。光電滑鼠必須在有反射面及柵格線的特殊墊片上面滑動才可以。光電式滑鼠的優點是精度相對有所提高,但是它使用起來非常不便,特別是當底板磨損或丟失後,滑鼠就無法使用。
1983年發明了光學機械式滑鼠。它繼承了前兩者的優點,具體講就是,它比純機械式滑鼠精度高,又不象光電式滑鼠需要特殊的底板,正是它的諸多的優點,光機滑鼠現在成為主流。目前市場上的佔有率是95%。光機滑鼠技術的成熟,推動了滑鼠產量的迅速的增長。光機滑鼠經過18年的發展,生產技術更加成熟,精度已經達到了這種結構的極限。很多技術如人體工學,滾球和無線電技術都在滑鼠中充分應用。但是它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在滑鼠使用一段時間後,一般都會出現游標移動緩慢、游標定位不準、滑鼠移動時有疙疙瘩瘩的感覺,這是因為在接編碼器的轉軸上附有很多塵埃,一般的辦法是把滑球和轉軸徹底的清洗。
為了解決光機滑鼠的缺點,一項新的技術即Marble技術在1996年研製成功。並首先被應用於羅技公司的軌跡球TrackMan Marble。它的工作原理已經和傳統的有很大的區別。這種新技術稱為神經網路類比模糊技術。它的優點是不怕灰塵、污垢,就算撒上沙子、茶水,甚至將黑點挖去一小塊,也絲毫不會影響其使用。由於沒有機械傳動機構,它的使用壽命很長。相信不久的將來將成為市場的主流。
現在生產滑鼠的廠家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羅技,A4tech,微軟等。羅技和A4tech在中國的蘇州和東莞建有生產廠。
9. 滑鼠是如何發明的
我們現在人人手裡用的滑鼠都是由下面這個人發明的。他的英文名字是Doug Endelbart,他有一段說得十分精彩的話,下面是他的原文:
「...The world is getting more complex, and problems are getting more urgent. These must be dealt with collectively. However, human abilities to deal collectively with complex urgent problems are not increasing as fast as these problems.If you could do something to improve human capability to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 then you』d really contribute something basic.」
...Doug Engelbart
1963年,恩格爾巴特在斯坦福研究所建立了發展研究中心,終於能夠追逐自己的夢想了。就在這一年,他用木頭和小鐵輪製成了最初的滑鼠。上世紀70年代,施樂公司不斷完善恩格爾巴特的發明。1983年1月,蘋果電腦公司推出的「莉薩」個人電腦首先配置滑鼠。
在專利證書上,滑鼠的正式名稱叫「顯示系統縱橫位置指示器」,但斯坦福研究所的某人把它稱作滑鼠,這種叫法就此流傳了下來。
滑鼠的發明先於個人電腦的問世,並且使個人電腦業發生了永久的變化。在使電腦變得更容易使用方面,或許沒有一種工具比得上滑鼠。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恩格爾巴特並沒有因為他的發明而成為百萬富翁、乃至億萬富翁。因為滑鼠的發明是用美國政府的資金在斯坦福研究所完成的,所以滑鼠的專利權屬於政府。
恩格爾巴特現年近80歲,住在加利福尼亞州阿瑟頓。目前他正致力於「自展」概念的研究。所謂「自展」,是指依靠自己的較小努力便迅速地獲得更大成就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