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般電腦用耳機的基本要求的參數
阻抗:
注意與電阻含義的區別,在直流電(DC)的世界中,物體對電流阻礙的作用叫做電阻,但是在交流電(AC)的領域中則除了電阻會阻礙電流以外,電容及電感也會阻礙電流的流動,這種作用就稱之為電抗,而日常所說的阻抗是電阻與電抗在向量上的和。一般在市場上見到的耳塞式耳機的阻抗一般以16歐姆或32歐姆為主,屬於低阻抗耳機,方便與隨身聽之類移動性較強的音源設備向搭配使用,而高阻抗耳機一般出現在HIFI級別的高端耳機或監聽耳機上,這類耳機在使用時常需耳機功率放大器推動,適合於高檔CD機等高音質音源設備搭配使用,但售價較高。
靈敏度:
指向耳機輸入1毫瓦的功率時耳機所能發出的聲壓級(聲壓的單位是分貝,聲壓越大音量越大),所以一般靈敏度越高、阻抗越小,耳機越容易出聲、越容易驅動。
頻率響應:
頻率所對應的靈敏度數值就是頻率響應,繪製成圖象就是頻率響應曲線,人類聽覺所能達到的范圍大約在20Hz-20000Hz,目前成熟的耳機工藝都已達到了這種要求,而一些標注低音響應頻率低於20Hz甚至低至8Hz左右的耳機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信噪比:
又稱為訊噪比,信號的有用成份與雜音的強弱對比,常常用分貝數表示。設備的信噪比越高表明它產生的雜音越少。
② 選耳機看什麼參數
買耳機時需注意的參數:
1、阻抗:注意與電阻含義的區別,在直流電的領域中,物體對電流阻礙的作用叫做電阻,但是在交流電的領域中則除了電阻會阻礙電流以外,電容及電感也會阻礙電流的流動,這種作用就稱之為電抗,而我們日常所說的阻抗是電阻與電抗在向量上的和。耳機阻抗的單位為歐姆,一般來說耳機的阻抗越低,靈敏度越高,就越容易驅動,容易出聲。
2、靈敏度:指向耳機輸入1毫瓦的功率時耳機所能發出的聲壓級,聲壓的單位是分貝,聲壓越大音量越大,所以一般靈敏度越高、阻抗越小,耳機越容易出聲、越容易驅動。
3、頻率響應:頻率所對應的靈敏度數值就是頻率響應,繪製成圖象就是頻率響應曲線,人類聽覺所能達到的范圍大約在20赫茲到20000Hz,目前成熟的耳機工藝都已達到了這種要求。
③ 買耳機看哪些參數 阻抗越高越好還是越低越好
耳機的阻抗和本身的設計 有關,和音質沒有本質上的關系………………
隨身設計的耳機,一般在8-32歐之間,專業耳機一般在600歐以上,hifi耳機根據不用的廠商,會在300-1000歐之間不等。
攜帶型耳機,一般是耳塞居多,都是低於32歐的。(小四除外,那是個怪胎)頭戴式的像現在流行的Beats, Monster,Boss,主流市場的耳機都是攜帶型的。一般的攜帶型耳機插在手機上就能直接聽,不會出現推不動,沒聲音,沒低音,沒聲場這種問題。所以如果不準備出門帶幾塊磚頭,建議你去買攜帶型的耳機。 如果你想買好的攜帶型入耳耳機的話:聽人聲可以考慮舒爾的SE846,交響的話森海塞爾的IE800和愛科技的K3003i都不錯。頭戴的話:電子,饒舌可以選極致的Edition 8羅密歐,搖滾可以考慮一下巴亞動力的T5p,女生鐵三角的W3000ANS不錯。
如果你想買hifi耳機,那麼,你首先要確定你要聽什麼歌,花多少錢,然後才能確定賣什麼耳機。
就像樓上所說的,上hifi耳機沒有前端一般是推不動的。如果你什麼都不懂,又肯捨得花錢的話,我覺得漫步者最近收購的STAX旗下的SR009系統比較適合你。這個功放耳機一套都給你配好了,你上個DAC就能直接聽了(其實買個轉接頭接iphone也是能聽的,就看你願不願意了)。
不談系統,光看戴爾式耳機來說的話,主要看兩個東西,一個是耳機感測器的設計,一個是原廠的調音。(hifi耳機為了聲場還原,99.9999%是開放式設計,所以除了在家裡聽,您就別想帶出去了,完全不隔音的。)
動圈耳機,因為動圈的特性,為了表現出更好的細節,在5K-6k的頻段會稍有拔高。如果你的音源不夠完善的話,會出現齒音比較嚴重的現象,但是對於聲場的還原還有高音的細節表現都有很好的掌控力。平面振膜耳機應為振膜太大,對高音的處理明顯會若愚動圈耳機,但是對低音的表現明顯會高於動圈耳機。這種耳機雖然寫著50-60歐的阻抗,但是你沒有一個音響級別的耳放,別想推得動了(這里說的推動不是說聲音的大小,而是聲音的延生性,掌控和動態表現)。然後就是我首推的靜電耳機了。靜電耳機雖然和平面振膜耳機一樣用的是大振膜,但是因為不需要磁鐵,用的是靜電直接驅動,所以對聲音細節的掌控力高出了不少。靜電耳機除了貴,只能在家裡用,對空氣濕度比較敏感這些問題以外,基本上在聲音上沒有明顯的缺點。
P.S.
我覺得選耳機真的和阻抗沒啥關系,主要是吧他插到你平時聽歌的設備上,自己聽一下,喜歡就好了。幾百,幾千,幾萬的設備,不如自己聽的舒服來的實在。(好多人被上萬的設備把耳朵刺到想跳樓的都有【如果你有幸能聽到極致出的Edition 10的話)
④ 買耳機需要注重哪些方面
耳機選購技巧一:一定要明確自己的要求。
首先,前端的不同對於耳機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手機、MP3等小推力前端音源的推力並不大,更適合耳塞和攜帶型頭戴耳機,而電腦和台式CD則屬於大推力音源,大多數耳機都可以兼容,這時候我們可以考慮一些全罩式頭戴耳機和高阻抗的產品。
耳機選購技巧二:重在試聽與了解
選耳機最重要的是聽,但並不是每款產品都適合你,比如某些耳機銷售比較多,很多用戶覺得音質不錯,但你購買之後可能並不覺得怎麼樣。其實耳機重要的是自己的感覺,就象欣賞音樂那樣,有的喜歡搖滾音樂,有的人喜歡流行音 樂或者DJ舞曲等。對於耳機來說也是如此。不同類型的音樂會有不同的耳機最匹配,另外不同功率的數碼產品適合的耳機也不一樣。這個就需要自己發掘與自己去了解。
耳機選購技巧三:確定想要的耳機類型
還有一點,就是你喜歡什麼類型的耳機,不同的耳機類型或外觀可以根據自己的用戶或喜好去選擇,這些主要靠感覺,但也需要對這些類型有一定了解,從多款樣式中選擇適合自己的。
耳機選購技巧四:仔細看產品參數
對於耳機來說,兩款採用同樣單元、參數完全相同的耳機,通過不同工程師的調教,聲音會大有變化。但對於選購耳機來說,參數盡管僅供參考,並非最為重要,但也是絕對無法忽視的。
耳機參數中兩大參數需要注意,一個是阻抗,一個是靈敏度。阻抗是比較易於理解的。阻抗越高就越難推,這需要大推力的前端支持。但阻抗並不能單獨來看,我們常常忽略另一個參數靈敏度的存在,如果參考靈敏度的話會發現,大阻抗難推並不是絕對的,所以需要綜合來考慮。
我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選一款高阻抗高靈敏度的耳機和一款低阻抗低靈敏度的耳機,用同樣的小推力前端連接直推,我們發現,高阻抗高靈敏度的耳機反而比較容易出聲。在選購耳機時,我們不妨先看看耳機的參數,如果前端推力不大的話,選購阻抗小於等於32歐姆,靈敏度大於等於100dB的耳機是值得我們去考慮的。
⑤ 想購買電腦耳機 玩游戲的 請問要參考哪些參數呢推薦幾個品牌和具體型號,預算咋200-400 謝謝各位高手
耳機和其它的硬體不一樣,基本不用看參數,或者說看也就是看看阻抗大小(隨身端用戶看這個參數,電腦用戶也不用看,肯定推得動)。游戲耳機一般有是用來進行定位的,所以性能要求就是兩項一個是靈敏度(這個一般都沒什麼好說的,都可以),一個是多聲道效果(又分兩種一種是真實的,一種是虛擬的),性能以外的要求基本就是佩戴舒適,隔音效果好了(其實一般游戲耳機都比同價位的音樂耳機舒服)。雷蛇的游戲耳機還可以,當然你這個預算是沒法買雷蛇的物理多聲道耳機了,只能買虛擬的(雷蛇自己有一個還不錯的虛擬多聲道軟體),噬人鯊這個是老款經典產品,現在的主打系列是北海系列,當然以你的預算,時尚款的雷霆也可以考慮。其他品牌的還可以聽一下賽睿的西伯利亞V1等等,總之虛擬多聲道的選擇餘地還是很大的。如果想買物理多聲道的,也就是碩美科的E95系列了。
⑥ 購買耳機,主要看哪些參數
主要看頻率響應范圍、靈敏度等等。Cleer ALLY耳機的這些參數都不錯,所以買耳機,可以考慮一下購買這款。
⑦ 台式機耳機的選擇以及參數
真正耳機音質相關的參數只有頻率響應范圍、靈敏度和阻抗三個。
1. 頻響范圍
耳機頻響范圍由於幾乎所有廠商都不標注允許誤差范圍(即平坦度要求),導致這個參考意義很小。這方面音箱行業就規范很多,幾乎所有廠商都標注在消音室里的+/-3dB的頻響范圍,因此參數參考性要強很多。不過,日系和一些小音箱品牌常常打擦邊球,標+/-6db甚至+/-12db的頻響范圍,甚至根本就不寫誤差范圍,和他們的功率標PMPO(峰值)功率一樣,成為稍懂一點的燒友們的笑話。
很多耳機愛好者看到耳機的頻響范圍基本上都是超過20-20k Hz,就憑想當然以為耳機的頻響已經超過高端音箱了,其實這只是個外行的理解罷了。真要標+/-3db范圍的頻響,絕大多數耳機連100-10k Hz范圍都做不到。當然,測試方法的不規范也是巨大問題,尤其是很多小耳機品牌用的測試設備,可能還沒有他家耳機單價貴呢,嘿嘿。
當然,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耳機的曲線是需要補償的,經過補償後的曲線幾乎沒有耳機可以達到20-20k Hz +/-3db的(除了巨貴的幾只靜電外)。而耳塞,做到20-20k Hz +/-5db的都幾乎沒有。小編最近推出的入耳耳機NS5「夢橋」,原型機可以做到10-20k Hz +/5db,就已經是了不起的參數了。而如果不標范圍,則NS5可以做到4-50k Hz,已經遠遠超過人耳的聽音范圍了。
頻響范圍最好的耳機是索尼家的qualia a010耳機,頻響范圍5-120k Hz,至今仍然沒有耳機可以突破。
2. 靈敏度
耳機靈敏度是指輸入功率在1mW時,耳機能發出的聲壓級。該值越大,耳機靈敏度越高,理論上越容易驅動。需要注意的是,某些公司的耳機靈敏度單位不是db/mW,而是db/V。沒錯,AKG,我就說的你。K701靈敏度明明只有93db/mW,標注參數卻是105db/V,真是誤導人啦。
大部分的動圈耳機靈敏度基本上都在100db/mW以上,一些常見的耳塞甚至可以輕松到120db/mW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靈敏度dB是一個指數值而不是線性參數。一般概念是3dB需要多一倍的功率驅動(其實任何參數都一樣的話),所以10dB的差別已經非常驚人了。不過,談到易推性,除了靈敏度,阻抗也是個重要的參數,兩個必須關聯起來才行。
需要注意的是靜電耳機,比如stax 009的靈敏度為101dB,初看似乎很容易推動。但是,靜電耳機是最難推動的耳機。因為其單位為101dB/100Vr.m.s,並不是常見的/mW。不過,由於靜電耳機都是用專門的放,所以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忽略了。
3. 阻抗
耳機的阻抗是指其交流阻抗,范圍一般從16-300歐。不過,也有些極為變態難推的耳機會採用600歐的阻抗。而耳塞一般在16-150歐之間。
通常來講,靈敏度在100dB/mW以上,阻抗在16-32歐的耳機都不難驅動。但如果阻抗在200以上的耳機,就需要專門的放來驅動了。
需要注意的是,靈敏度不是越高越好,阻抗更不是越低越好,耳機也不是越好推越好的。恰好相反,很多經典耳機都是很難推的。比如,K1000,雖然阻抗只有120歐,但靈敏度達到恐怕的74dB,它需要一個推力變態的耳放才行。另外一隻著名的難推貨是男人家(hifiman)的HE6,這只阻抗50歐的耳機靈敏度僅83dB,也是極難驅動的。
4. 失真度
總諧波失真THD這個參數對於耳放、音源是常常見到的一個值。但對於耳機,卻很少有標出這個參數的。實際上,這個參數對於耳機聲音好壞參考價值是最大的!所以現在很多耳機都標注這個參數了。
不過,目前一般耳機標的是在1k Hz的失真度,更為嚴謹的標法是在100-20k Hz范圍內的THD(低過100Hz耳機失真將呈指數上升,意義反而變小了)。
另外,不同的工作形式,其失真度是不一樣的。最典型的就是動圈和動鐵,動鐵單元失真測量要遠遠大於動圈,但聽感往往卻是反過來。
⑧ 耳機有哪幾個重要參數,200元左右,非專業用,筆記本用
參數一般就那些:
第一、根據耳機的外型選購。
耳機主要分為頭戴式耳機和耳塞式耳機兩種。這個部份很簡單,看過耳機的人一定都能分辨。不過就功能設計而言,頭戴式耳機還可以分為包覆式與半包覆式兩種,前者的外觀體積較大,可以把耳朵完全包覆在耳筒內;後者雖然不能有效隔絕外界雜音,卻有重量輕、不易使耳朵發熱冒汗的困擾的優點。頭戴式耳機適合於在室內或者專業人員使用。現在根據彷生學原理製造生產的頭戴耳機,不但外型美觀而且兩耳的夾持感很輕,配戴起來舒適自然。耳塞式耳機主要適用於流動場合,譬如外出旅遊、體育鍛煉、學習外語等。
第二、以製造類型來選購。
以製造類型來說,耳機可大略分為封閉式(Closed Or Sealed)、半開放式(Semi-Open)、這個部份有點類似於喇叭的「密閉式」與「低音反射式」,可以很簡單的從外觀分辨出來:如果耳筒外罩看起來密不透風,就是標准密閉式耳機;半開放式耳機的耳筒外罩會有形狀各異的開孔,所以具備有雙面發聲的效果。此外還有開放式(Open-Air)、貼耳式(Supra Aural),以及近耳揚聲器(Ear Speakers)等數種,如果要細分種類,就族繁不及備載了。錄音室或專業用途對隔離度(Isolation)的要求很高,因此常用封閉式耳機鑒聽音樂。
人耳對聲音來源有極強的辨識力,因為人類的雙耳同時辨識同一音源,從音源到達左右耳朵的秒差(只要0.1ms)些許不同,筆者們就能分辨聲音方向。所以有人從背後叫你的名字,你不用回過頭也知道聲音從哪裡來。但是耳機的雙耳筒設計,卻是讓左右耳分別聽聲音,於是音像會形成在左右耳邊以及腦袋正中央。這其實是很奇怪的,根據聲音心理學原理,大腦會不斷地嘗試分辨聲音的來源(當然無法成功),最後會造成一種潛意識的緊張感,所以耳機聽久了會覺得疲倦,因此耳機並不適合長時間聆聽音樂。有些音響廠商則根據上面的原理,發展出一種聲音補償的技術,運用在耳機放大器上以消除這種不適感。
第三、根據使用范圍與配接的設備選購選購。
根據耳機的使用范圍不同,耳機可分為收音機專用型、電視機專用型、CD機專用型、AV專用型、專業用型和通用型。而專業型也有人叫它做鑒聽式耳機。一般來說,鑒聽式耳機錄音室進行錄音的時候,能夠保證令錄音的水平達到一定的水準。但在現場表演和戶外收音的時候,由於左耳與右耳接收相同的現場錄音會有不同的頻率回應,形成兩耳之間有相差和振幅偏差的情形出現,以致人耳才可以靠這種差別來辨別聲音的方向和位置。使用鑒聽式耳機雖然能夠辨別聲音的質素,但由於它會改變聲音的相差與振幅偏差,形成聲音在頭中走了位,令聽出來的聲音變得毫無方向感。奧地利Akg是現時世界上生產耳機和麥克風最著名的廠家之一,尤其是該公司的鑒聽式耳機在很多公營及商營電台中使用。因為正規廠商在耳機的外包裝上印有說明或者可從型號上來加以區分,比如:××Cd××、××Av××等,無說明或標記的一般為通用型。一般的視聽設備,可以選購比較便宜的耳機,但一定要買正宗產品。如果用於高檔設備的耳機,就要選購相應的高質量耳機,做到物盡其用。另外還要注意音響設備的耳機輸出插口的輸出功率、阻抗與所要選購的耳機輸入功率阻抗相匹配,以免匹配不當造成損失。
第四、根據功能選購。
耳機有重低頻型的、側重中高音型的、全音域平衡型的、線上遙控型、雙語言伴音選擇型以及紅外線遙控型等等,這就要看消費者側重於哪一方面來購買與自己要求相符的耳機。而筆者近期則較喜歡紅外線遙控型,即俗稱的無線耳機。因為做工精細、外觀典雅、使用方便的無線耳機越來越多地擺上了各大百貨商場的家電櫃台,按現時的勢頭估計它是以後耳機發展的趨勢,故筆者想在此作詳細介紹。與傳統的耳機相比,無線耳機有明顯的優點,主要表現為這樣幾個方面:1、個性化強。眾人中,可按個人收聽偏好自由調控,不互相影響。2、使用方便。在有效距離和接收角度內,無布線的拖累,欣賞者可以行動自由,甚至翩翩起舞。3、效果出眾。使音源不會散掉,可以濾去雜音,並將其封閉在耳機之外,聽者可接收到逼真的音響效果。4、相容性高。可與多種音響設備連接,如電視、錄影機、Hi-Fi音響系統、雷射唱機、VCD影碟機、電腦等。
第五、根據「眼」「耳」選購。
----------------------------------------------
1:耳機是如何分類的? 1.按換能原理(Transcer)分 主要是動圈(Dynamic)和靜電(Electrostatic)耳機兩大類,雖然除這二類之外尚有等磁式等數種,但或是已被淘汰或是用於專業用途市場佔有量極少,在此不做討論。 動圈耳機原理:目前絕大多數(大約99%以上)的耳機耳塞都屬此類,原理類似於普通音箱,處於永磁場中的線圈與振膜相連,線圈在信號電流驅動下帶動振膜發聲 靜電耳機:振膜處於變化的電場中,振膜極薄、精確到幾微米級(目前STAX新一代的靜電耳機振膜已精確到1.35微米),線圈在電場力的驅動下帶動振膜發聲。 2:按開放程度分 主要是開放式、半開放式、封閉式(密閉式) 開放式的耳機一般聽感自然,佩帶舒適,常見於家用欣賞的HIFI耳機,聲音可以泄露、反之同樣也可以聽到外界的聲音,耳機對耳朵的壓迫較小 半開放式:沒有嚴格的規定,聲音可以只進不出亦可以只出不進,根據需要而做出相應的調整 封閉式:耳罩對耳朵壓迫較大以防止聲音出入,聲音正確定位清晰,專業監聽領域中多見此類,但這類耳機有一個缺點就是低音音染嚴重,W100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3:按用途分 主要是家用(Home)、便攜(Portable)、監聽(Monitor)、混音(Mix)、人頭唱片(Binaural Recording) 2:耳機一些相關參數和音質術語分別代表什麼意義? 1.耳機相關參數 阻抗(Impedance):注意與電阻含義的區別,在直流電(DC)的世界中,物體對電流阻礙的作用叫做電阻,但是在交流電(AC)的領域中則除了電阻會阻礙電流以外,電容及電感也會阻礙電流的流動,這種作用就稱之為電抗,而我們日常所說的阻抗是電阻與電抗在向量上的和。 靈敏度(Sensitivity):指向耳機輸入1毫瓦的功率時耳機所能發出的聲壓級(聲壓的單位是分貝,聲壓越大音量越大),所以一般靈敏度越高、阻抗越小,耳機越容易出聲、越容易驅動。 頻率響應(Frequency Response):頻率所對應的靈敏度數值就是頻率響應,繪製成圖象就是頻率響應曲線,人類聽覺所能達到的范圍大約在20Hz-20000Hz,目前成熟的耳機工藝都已達到了這種要求。 2.音質評價術語 音域:樂器或人聲所能達到最高音與最低音之間的范圍 音色:又稱音品,聲音的基本屬性之一,比如二胡、琵琶就是不同的音色 音染:音樂自然中性的對立面,即聲音染上了節目本身沒有的一些特性,例如對著一個罐子講話得到的那種聲音就是典型的音染。音染表明重放的信號中多出了(或者是減少了)某些成分,這顯然是一種失真。 失真:設備的輸出不能完全復現其輸入,產生了波形的畸變或者信號成分的增減。 動態:允許記錄最大信息與最小信息的比值 瞬態響應:器材對音樂中突發信號的跟隨能力。瞬態響應好的器材應當是信號一來就立即響應,信號一停就嘎然而止,決不拖泥帶水。(典型樂器:鋼琴) 信噪比:又稱為訊噪比,信號的有用成份與雜音的強弱對比,常常用分貝數表示。設備的信噪比越高表明它產生的雜音越少。 空氣感:用於表示高音的開闊,或是聲場中在樂器之間有空間間隔的聲學術語。此時,高頻響應可延伸到15kHz-20kHz。反義詞有「灰暗(ll)」和「厚重(thick)」。 低頻延伸:指音響器材所能重放的最低頻率。系用於測定在重放低音時音響系統或音箱所能下潛到什麼程度的尺度。比方說,小型超低音音箱的低頻延伸可以到40Hz,而大型超低音音箱則下潛到16Hz。 明亮:指突出4kHz-8kHz的高頻段,此時諧波相對強於基波。明亮本身並沒什麼問題,現場演奏的音樂會皆有明亮的聲音,問題是明亮得掌握好分寸,過於明亮(甚至嘯叫)便讓人討厭。 3:關於放大器方面的相關知識 1.一般的放大器可分為晶體管(石機)和電子管(膽機)放大器兩類 2.放大器 前置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的統稱。 功率放大器 簡稱功放,用於增強信號功率以驅動音箱發聲的一種電子裝置。不帶信號源選擇、音量控制等附屬功能的功率放大器稱為後級。 前置放大器 功放之前的預放大和控制部分,用於增強信號的電壓幅度,提供輸入信號選擇,音調調整和音量控制等功能。前置放大器也稱為前級。 3.甲類放大(class-A) 也稱A類放大。為放大器的一種工作狀態。此時晶體管或電子管放大器將會對整個的音頻信號進行放大。 乙類放大(class-B) 也稱B類放大。為放大器的一種工作狀態。此時一路晶體管或電子管放大器將會放大音頻信號的正半部分,而另一路晶體管或電子管放大器則放大信號的負半部分。 甲乙類放大(class AB) 也稱為AB類放大。放大器的一種工作狀態。此時放大器的輸出級在輸出功率為低電平時便按甲類放大狀態,而在輸出功率為高電平時便轉換為乙類放大。 4:關於耳機線材 大多數耳機線都以銅為原料,一般的純度(一般用幾N表示,比如4N、6N……)越高導電性越好,信號失真越小,常見的有: TPC(電解銅):純度為99.5% OFC(無氧銅):純度為99.995% LC-OFC(線形結晶無氧銅或結晶無氧銅):純度在99.995%以上 OCC(單晶無氧銅):純度最高,在99.996%以上,又分為PC-OCC和UP-OCC 5:關於前端器材 許多HIFI發燒友習慣將唱機分離成轉盤和解碼器兩部分以得到音質更好的音樂 前端:多指聲頻系統中的信號源,如LP密紋慢轉唱機或CD唱機,有時也指調諧器(收音頭)中處理從無線接收到的信號的前級。 CD轉盤:將CD機的機械傳動部分獨立出來的機器。 D/A轉換器:數碼音響產品(例如CD、DVD) 中將數字音頻信號轉換為模擬音頻信號的裝置。D/A轉換器可以做成獨立的機器,以配合CD轉盤使用,此時常常稱為解碼器(DAC)。參考資料:http://erji.net/read.php?tid=82690&f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