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通過什麼匯流排訪問內存ROM和RAM在8051單片機中地址線是16位的,但是RAM的地址是8位的,請問怎麼訪問啊
51單片機對RAM訪問分兩種情況,一是片內的RAM,一是片外的RAM.
片內的RAM只有最大256空間,地址是8位,也不和外界打交道,所以沒有地址線輸出,在片內就通過8位地址訪問了。
片外的RAM最大到64K,同樣也是最多到16位地址
B. CPU能不能直接訪問存儲在內存中的數據,能不能直接訪問存儲在外存中的數據
CPU可以直接訪問存儲在內存中的數據。
不可以直接訪問存儲在外存中的數據,外存數據必須先讀進內存再供CPU訪問。電腦CPU讀取文件要先載入到內存中的原因:
1、機械硬碟發展這么多年,數據相對穩定可靠,而且容量大成本低,不得不使用機械硬碟存取數據。
C. 訪問內存單元和I/O設備是靠什麼來區分 選擇題
不一樣,考的是編址方式,第一題是關於分別編址,應選擇不同的指令,第二題考的是統一編址,選擇不同地址代碼。
內存不是I/O設備,應該說內存屬於存儲設備,外存也屬於存儲設備。程序只有在內存里才能真正運行,即與CPU直接進行交互的一定是內存以上的高速設備,這是馮諾依曼體系裡規定的。而外存的作用僅僅只是存放數據代碼段,是不會與CPU直接交互的。
(3)電腦通過什麼訪問內存擴展閱讀:
I/O設備就無法正常使用了,包括各類外接介面、筆記本的鍵盤打不出字、觸控屏不靈等現象。電腦維修工具:主板診斷卡插在主板上進行跑碼會顯示FF代碼、00代碼、DD代碼或無代碼及反復跑C1~C5代碼的現象。
I/O設備短路等故障還會導致計算機連接外部設備的時候可能會受到靜電的沖擊或干擾以至於損壞其他電容、二極體等元器件。從而導致設備無法開機的嚴重後果。
D. 請問cpu訪問顯存是先通過內存條的物理內存還是直接就訪問顯卡上的顯存
處理器不會訪問顯存,顯存是顯示核心的高速內存,處理器只會訪問電腦的物理內存,用戶無法直接向顯存寫入速度,顯存里寫入、讀取什麼數據由顯卡核心工作狀態決定。
E. 在計算機系統中,CPU是通過哪個設備訪問內存的
前端匯流排是處理器與主板北橋晶元或內存控制集線器之間的數據通道,其頻率高低直接影響cpu訪問內存的速度;bios可看作是一個記憶電腦相關設定的軟體,可以通過它調整相關設定。bios存儲於板卡上一塊晶元中,這塊晶元的名字叫coms
ram。但就像ata與ide一樣,大多人都將它們混為一談。
因為主板直接影響到整個系統的性能、穩定、功能與擴展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主板的選購看似簡單,其實要注意的東西很多。選購時當留意產品的晶元組、做工用料、功能介面甚至使用簡便性,這就要求對主板具備透徹的認識,才能選擇到滿意的產品。
匯流排是將信息以一個或多個源部件傳送到一個或多個目的部件的一組傳輸線。通俗的說,就是多個部件間的公共連線,用於在各個部件之間傳輸信息。人們常常以mhz表示的速度來描述匯流排頻率。匯流排的種類很多,前端匯流排的英文名字是front
side
bus,通常用fsb表示,是將cpu連接到北橋晶元的匯流排。計算機的前端匯流排頻率是由cpu和北橋晶元共同決定的。
cpu就是通過前端匯流排(fsb)連接到北橋晶元,進而通過北橋晶元和內存、顯卡交換數據。前端匯流排是cpu和外界交換數據的最主要通道,因此前端匯流排的數據傳輸能力對計算機整體性能作用很大,如果沒足夠快的前端匯流排,再強的cpu也不能明顯提高計算機整體速度。數據傳輸最大帶寬取決於所有同時傳輸的數據的寬度和傳輸頻率,即數據帶寬=(匯流排頻率×數據位寬)÷8。目前pc機上所能達到的前端匯流排頻率有266mhz、333mhz、400mhz、533mhz、800mhz幾種,前端匯流排頻率越大,代表著cpu與北橋晶元之間的數據傳輸能力越大,更能充分發揮出cpu的功能。現在的cpu技術發展很快,運算速度提高很快,而足夠大的前端匯流排可以保障有足夠的數據供給給cpu,較低的前端匯流排將無法供給足夠的數據給cpu,這樣就限制了cpu性能得發揮,成為系統瓶頸。
cpu和北橋晶元間匯流排的速度,更實質性的表示了cpu和外界數據傳輸的速度。而外頻的概念是建立在數字脈沖信號震盪速度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100mhz外頻特指數字脈沖信號在每秒鍾震盪一萬萬次,它更多的影響了pic及其他匯流排的頻率。之所以前端匯流排與外頻這兩個概念容易混淆,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主要是在pentium
4出現之前和剛出現pentium
4時),前端匯流排頻率與外頻是相同的,因此往往直接稱前端匯流排為外頻,最終造成這樣的誤會。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前端匯流排頻率需要高於外頻,因此採用了qdr(quad
date
rate)技術,或者其他類似的技術實現這個目前。這些技術的原理類似於agp的2x或者4x,它們使得前端匯流排的頻率成為外頻的2倍、4倍甚至更高,從此之後前端匯流排和外頻的區別才開始被人們重視起來。
F. 計算機中根據什麼訪問存儲單元。
計算機中根據存儲單元訪問存儲器
存儲元:存儲器的最小存儲單元,它的作用是用來存放一位二進制代碼0或1,任何具有兩個穩定狀態(雙穩態)的物理器件都可以來做存儲元。
指針的內容是存儲地址在存儲器中有大量的存儲元,把它們按相同的位劃分為組,組內所有的存儲元同時進行讀出或寫入操作,這樣的一組存儲元稱為一個存儲單元。一個存儲單元通常可以存放一個字或若干個位元組;存儲單元是CPU訪問存儲器的基本單位。
G. 計算機通過什麼來訪問存儲單元 A文件 B操作系統 C硬碟 D地址
計算機通過(D、地址)來訪問存儲單元。
多個存儲元的集合一般應具有存儲數據和讀寫數據的功能,以8位二進製作為一個存儲單元,也就是一個位元組。每個單元有一個地址,是一個整數編碼,可以表示為二進制整數。程序中的變數和主存儲器的存儲單元相對應。
變數的名字對應著存儲單元的地址,變數內容對應著單元所存儲的數據。存儲地址一般用十六進制數表示,而每一個存儲器地址中又存放著一組二進制(或十六進制)表示的數,通常稱為該地址的內容。
(7)電腦通過什麼訪問內存擴展閱讀:
存放一個機器字的存儲單元,通常稱為字存儲單元,相應的單元地址叫字地址。而存放一個位元組的單元,稱為位元組存儲單元,相應的地址稱為位元組地址。如果計算機中可以編址的最小單元是字存儲單元,則該計算機稱為按字定址的計算機。
如果計算機中可編址的最小單位是位元組,則該計算機稱為按位元組定址的計算機。如果機器字長等於存儲器單元的位數,一個機器字可以包含數個位元組,所以一個存儲單元也可以包含數個能夠單獨編址的位元組地址。
例如一個16位二進制的字存儲單元可存放兩個位元組,可以按字地址定址,也可以按位元組地址定址。當用位元組地址定址時,16位的存儲單元占兩個位元組地址。
H. CPU如何通過地址線訪問內存
兄弟,這是數電的常識,不管內存是動態還是靜態的,它都有兩條匯流排,地址和數據匯流排,這兩條匯流排上都是有三態門的,CPU通過地址匯流排向內存發送信號,內存就像是一個大的矩陣陣列,可以通過地址線找到相應的數據位置,然後內存將數據發送到數據匯流排上,如果這時候數據匯流排三態門打開,那麼數據就被讀取到CPU里了~
I. 內存和主存的區別訪問數據時是一定要通過內存還是主存呢
內存又稱主存,是CPU能直接定址的存儲空間,由半導體器件製成。內存的特點是存取速率快。內存是電腦中的主要部件,它是相對於外存而言的。我們平常使用的程序,如Windows操作系統、打字軟體、游戲軟體等,一般都是安裝在硬碟等外存上的,但僅此是不能使用其功能的,必須把它們調入內存中運行,才能真正使用其功能,我們平時輸入一段文字,或玩一個游戲,其實都是在內存中進行的。就好比在一個書房裡,存放書籍的書架和書櫃相當於電腦的外存,而我們工作的辦公桌就是內存。通常我們把要永久保存的、大量的數據存儲在外存上,而把一些臨時的或少量的數據和程序放在內存上,當然內存的好壞會直接影響電腦的運行速度。
J. 計算機CPU要訪問內存中的數據,主要是根據數據的存儲【 】。 地址查找 容量查找 內容查找 單元查找
當然是地址查找了,CPU將地址碼通過地址匯流排經由北橋晶元發送到內存,內存根據地址取出數據,送到CPU的運算器中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