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腦主板電路圖符號
第1章概述主板分類和主板的組成等
1.1主板維修技術學習步驟
1.2主板板型分類
1.2.1按CPU插座分類
1.2.2按結構分類
1.3主板的結構及主要元器件
1.3.1CPU插座
1.3.2內存插槽
1.3.3匯流排擴展槽
1.3.4BIOS晶元
1.3.5晶元組
1.3.6軟硬碟介面
1.3.7電源與外設介面
1.3.8時鍾晶元
1.3.9I/O晶元
1.3.10電源管理晶元
1.3.11其他晶元
1.4主板上常見英文標識
1.5主板電路組成
1.5.1主板開機電路
1.5.2主板供電電路
1.5.3主板時鍾電路
1.5.4主板復位電路
1.5.5主板BIOS和CMOS電路
1.5.6主板介面電路
1.6知識點歸納總結
第2章講解主板常用維修工具和元器件的判斷方法
2.1電路基礎
2.2主板常用維修工具
2.2.1萬用表
2.2.2示波器
2.2.3晶體管圖示儀
2.2.4電烙鐵
2.2.5熱風焊台
2.2.6編程器
2.2.7主板故障診斷卡
2.2.8其他工具
2.3主板中主要元器件
2.3.1電阻器
2.3.2電容器
2.3.3電感器
2.3.4變壓器
2.3.5晶振
2.3.6二極體
2.3.7三極體
2.3.8場效應管
2.3.9集成電路晶元
2.4主板常用元器件好壞的判定方法
2.4.1電阻器好壞判定
2.4.2電容器好壞判定
2.4.3電感器好壞判定
2.4.4變壓器好壞判定
2.4.5二極體好壞判定
2.4.6三極體好壞判定
2.4.7場效應管好壞判定
2.5知識點歸納總結
第3章主板維修方法
3.1主板的故障分類及故障產生原因
3.1.1主板故障分類
3.1.2主板故障產生原因
3.2主板故障常用維修方法
3.3主板故障維修流程
3.3.1主板開機引導過程
3.3.2主板故障檢測流程圖
3.3.3主板的維修步驟
3.4知識點歸納總結
第4章主板匯流排插槽及測試點
4.1匯流排概述
4.1.1主板匯流排的分類
4.1.2主板匯流排的性能指標
4.2ISA匯流排插槽及測試點
4.2.1ISA匯流排結構
4.2.2ISA插槽測試點
4.3PCI匯流排插槽及測試點
4.3.1PCI匯流排結構
4.3.2PCI插槽測試點
4.4AGP匯流排插槽及測試點
4.4.1AGP匯流排結構
4.4.2AGP插槽測試點
4.5內存插槽及測試點
4.5.1內存插槽結構
4.5.2內存插槽測試點
4.6CPU插座及測試點
4.6.1CPU插座結構
4.6.2CPU插座測試點
4.7電源介面
4.8知識點歸納總結
第5章主板介面電路故障檢修
5.1鍵盤、滑鼠介面電路故障檢修
5.1.1鍵盤、滑鼠介面電路分析
5.1.2鍵盤、滑鼠介面檢修流程及故障檢測點
5.1.3鍵盤、滑鼠介面故障維修
5.2串口、並口電路故障檢修
5.2.1串口、並口電路分析
5.2.2串口、並口檢修流程及故障檢測點
5.2.3串口、並口電路故障維修
5.3USB介面電路故障檢修
5.3.1USB介面電路分析
5.3.2USB介面檢修流程圖及故障檢測點
5.3.3USB介面電路故障維修
5.4主板BIOS晶元故障檢修
5.4.1BIOS的功能和作用
5.4.2BIOS晶元的引腳定義
5.4.3BIOS晶元故障維修
5.5電腦主板電路圖解動手實踐
5.5.1主板介面電路實習流程及方法
5.5.2主板鍵盤、滑鼠介面電路跑線實戰
5.5.3主板串口電路跑線實戰
5.5.4主板並口電路跑線實戰
5.5.5主板IJSB介面電路跑線實戰
5.6知識點歸納總結
第6章主板CMOS電路故障檢修
6.1主板CMOS電路
6.1.1主板CMOS電路組成
6.1.2主板CMOS電路工作原理
6.2主板cMOS電路故障檢修流程及測試點
6.2.1主板CMOS電路故障檢修流程
6.2.2主板CMOS電路故障檢測點
6.3主板CMOS電路常見故障的判定及解決方法
6.3.1CMOS電路常見故障現象及原因
6.3.2cMOS電路常見故電魚機視頻障解決方法
6.4動手實踐
6.4.1主板CMOS電路實習流程及方法
6.4.2電池供電迴路跑線實戰
6.4.3主板供電迴路跑線實戰
6.4.4實時時鍾電路跑線實戰
6.5知識點歸納總結
第7章主板開機電路故障檢修
7.1主板開機電路
7.1.1主板開機電路組成
7.1.2主板開機電路工作原理
7.2開機電路故障檢修流程及測試點
7.2.1開機電路故障檢修流程
7.2.2開機電路故障檢測點
7.3開機電路常見故障的判定及解決方法
7.3.1主板開機電路常見故障現象及原因
7.3.2主板開機電路常見故障解決方法
7.4動手實踐
7.4.1主板開機電路實習流程及方法
7.4.2南橋供電迴路跑線實戰
7.4.3開機健供電迴路跑線實戰
7.4.4門電路或I/O晶元供電迴路跑線實戰
7.4.5開機鍵信號通路跑線實戰
7.4.6電源開機控制迴路跑線實戰
7.5知識點歸納總結
第8章主板供電電路故障檢修
8.1CPU供電電路
8.1.1CPU供電電路組成及工作原理
8.1.2CPU供電電路故障檢修流程及檢測點
8.1.3動手實踐
8.2內存供電電路
8.2.1內存供電電路組成及工作原理
8.2.2內存供電電路故障檢修流程及檢測點
8.2.3動手實踐
8.3其他供電電路
8.4主板供電電路常見故障的判定及解決方法
8.4.1主板供電電路常見故障現象及原因
8.4.2主板供電電路常見故障解決方法
8.5知識點歸納總結
第9章主板時鍾電路故障檢修
9.1主板時鍾電路
9.1.1主板時鍾電路組成
9.1.2主板時鍾電路工作原理
9.2主板時鍾電路故障檢修流程及測試點
9.2.1主板時鍾電路故障檢修流程
9.2.2主板時鍾電路故障檢測點
9.3主板時鍾電路常見故障的判定及解決方法
9.3.1主板時鍾電路常見故障現象及原因
9.3.2主板時鍾電路常見故障解決方法
9.4動手實踐
9.4.1主板時鍾電路實習流程及方法
9.4.2主板時鍾電路供電電路跑線實戰
9.4.3主板時鍾電路的時鍾信號輸出電路跑線實戰
9.5知識點歸納總結
第10章主板復位電路故障檢修
10.1主板復位電路
10.1.1主板復位電路組成
10.1.2主板復位電路工作原理
10.2主板復位電路故障檢修流程及測試點
10.2.1主板復位電路故障檢修流程
10.2.2主板復位電路故障檢測點
10.3主板復位電路常見故障的判定及解決方法
10『3.1主板復位電路常見故障現象及原因
10.3.2主板復位電路常見故障解決方法
10.4動手實踐
10.4.1主板復位電路實習流程及方法
10.4.2復位電路中復位開關的高電平供電線路跑線實戰
10.4.3南橋的PG信號線路跑線實戰
10.4.4南橋輸出到各個設備的復位信號的線路跑線實戰
10.5知識點歸納總結
⑵ 滑鼠和鍵盤的供電是主板供電的嘛
所有有線滑鼠鍵盤肯定都是主板供電。沒供電是不可能工作的,它們又是直接鏈接到主板的介面上的。所以肯定是主板供電。在電路圖中滑鼠鍵盤介面,USB介面標有VCC的就是供電正極,GND就是負極,另外還有兩條信號線
無線的滑鼠鍵盤就有兩個部分,接收器是通過主板供電。但鍵盤滑鼠的話都要另外安裝電池或者內置可充電哩電池
⑶ 電腦主板各部件詳細圖解
電腦主板各部分詳解是什麼呢?
大家知道,主板是所有電腦配件的總平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下面我們就以圖解的形式帶你來全面了解主板。
一、主板圖解
一塊主板主要由線路板和它上面的各種元器件組成
1.線路板PCB印製電路板是所有電腦板卡所不可或缺的東東。它實際是由幾層樹脂材料粘合在一起的,內部採用銅箔走線。一般的PCB線路板分有四層,最上和最下的兩層是信號層,中間兩層是接地層和電源層,將接地和電源層放在中間,這樣便可容易地對信號線作出修正。而一些要求較高的主板的線路板可達到6-8層或更多。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主板(線路板)是如何製造出來的呢?PCB的製造過程由玻璃環氧樹脂(Glass Epoxy)或類似材質製成的PCB「基板」開始。製作的第一步是光繪出零件間聯機的布線,其方法是採用負片轉印(Subtractive transfer)的方式將設計好的PCB線路板的線路底片「印刷」在金屬導體上。這項技巧是將整個表面鋪上一層薄薄的銅箔,並且把多餘的部份給消除。而如果製作的是雙面板,那麼PCB的基板兩面都會鋪上銅箔。而要做多層板可將做好的兩塊雙面板用特製的粘合劑「壓合」起來就行了。接下來,便可在PCB板上進行接插元器件所需的鑽孔與電鍍了。在根據鑽孔需求由機器設備鑽孔之後,孔璧里頭必須經過電鍍(鍍通孔技術,Plated-Through-Hole technology,PTH)。在孔璧內部作金屬處理後,可以讓內部的各層線路能夠彼此連接。在開始電鍍之前,必須先清掉孔內的雜物。這是因為樹脂環氧物在加熱後會產生一些化學變化,而它會覆蓋住內部PCB層,所以要先清掉。清除與電鍍動作都會在化學過程中完成。接下來,需要將阻焊漆(阻焊油墨)覆蓋在最外層的布線上,這樣一來布線就不會接觸到電鍍部份了。然後是將各種元器件標示網印在線路板上,以標示各零件的位置,它不能夠覆蓋在任何布線或是金手指上,不然可能會減低可焊性或是電流連接的穩定性。此外,如果有金屬連接部位,這時「金手指」部份通常會鍍上金,這樣在插入擴充槽時,才能確保高品質的電流連接。 最後,就是測試了。測試PCB是否有短路或是斷路的狀況,可以使用光學或電子方式測試。光學方式採用掃描以找出各層的缺陷,電子測試則通常用飛針探測儀(Flying-Probe)來檢查所有連接。電子測試在尋找短路或斷路比較准確,不過光學測試可以更容易偵測到導體間不正確空隙的問題。 線路板基板做好後,一塊成品的主板就是在PCB基板上根據需要裝備上大大小小的各種元器件—先用SMT自動貼片機將IC晶元和貼片元件「焊接上去,再手工接插一些機器幹不了的活,通過波峰/迴流焊接工藝將這些插接元器件牢牢固定在PCB上,於是一塊主板就生產出來了。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另外,線路板要想在電腦上做主板使用,還需製成不同的板型。其中AT板型是一種最基本板型,其特點是結構簡單、價格低廉,其標准尺寸為33.2cmX30.48cm,AT主板需與AT機箱電源等相搭配使用,現已被淘汰。而ATX板型則像一塊橫置的大AT板,這樣便於ATX機箱的風扇對CPU進行散熱,而且板上的很多外部埠都被集成在主板上,並不像AT板上的許多COM口、列印口都要依*連線才能輸出。另外ATX還有一種Micro ATX小板型,它最多可支持4個擴充槽,減少了尺寸,降低了電耗與成本。
2.北橋晶元
晶元組(Chipset)是主板的核心組成部分,按照在主板上的排列位置的不同,通常分為北橋晶元和南橋晶元,如Intel的i845GE晶元組由82845GE GMCH北橋晶元和ICH4(FW82801DB)南橋晶元組成;而VIA KT400晶元組則由KT400北橋晶元和VT8235等南橋晶元組成(也有單晶元的產品,如SIS630/730等),其中北橋晶元是主橋,其一般可以和不同的南橋晶元進行搭配使用以實現不同的功能與性能。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北橋晶元一般提供對CPU的類型和主頻、內存的類型和最大容量、ISA/PCI/AGP插槽、ECC糾錯等支持,通常在主板上*近CPU插槽的位置,由於此類晶元的發熱量一般較高,所以在此晶元上裝有散熱片。 3.南橋晶元
此主題相關如下:南橋晶元主要用來與I/O設備及ISA設備相連,並負責管理中斷及DMA通道,讓設備工作得更順暢,其提供對KBC(鍵盤控制器)、RTC(實時時鍾控制器)、USB(通用串列匯流排)、Ultra DMA/33(66)EIDE數據傳輸方式和ACPI(高級能源管理)等的支持,在*近PCI槽的位置。 4.CPU插座
CPU插座就是主板上安裝處理器的地方。主流的CPU插座主要有Socket370、Socket 478、Socket 423和Socket A幾種。其中Socket370支持的是PIII及新賽揚,CYRIXIII等處理器;Socket 423用於早期Pentium4處理器,而Socket 478則用於目前主流Pentium4處理器。此主題相關如下:而Socket A(Socket462)支持的則是AMD的毒龍及速龍等處理器。另外還有的CPU插座類型為支持奔騰/奔騰MMX及K6/K6-2等處理器的Socket7插座;支持PII或PIII的SLOT1插座及AMD ATHLON使用過的SLOTA插座等等。 5.內存插槽
此主題相關如下:內存插槽是主板上用來安裝內存的地方。目前常見的內存插槽為SDRAM內存、DDR內存插槽,其它的還有早期的EDO和非主流的RDRAM內存插槽。需要說明的是不同的內存插槽它們的引腳,電壓,性能功能都是不盡相同的,不同的內存在不同的內存插槽上不能互換使用。對於168線的SDRAM內存和184線的DDR SDRAM內存,其主要外觀區別在於SDRAM內存金手指上有兩個缺口,而DDR SDRAM內存只有一個。
6.PCI插槽此主題相關如下: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匯流排插槽它是由Intel公司推出的一種局部匯流排。它定義了32位數據匯流排,且可擴展為64位。它為顯卡、音效卡、網卡、電視卡、MODEM等設備提供了連接介面,它的基本工作頻率為33MHz,最大傳輸速率可達132MB/s。 7.AGP插槽
此主題相關如下:AGP圖形加速埠(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是專供3D加速卡(3D顯卡)使用的介面。它直接與主板的北橋晶元相連,且該介面讓視頻處理器與系統主內存直接相連,避免經過窄帶寬的PCI匯流排而形成系統瓶頸,增加3D圖形數據傳輸速度,而且在顯存不足的情況下還可以調用系統主內存,所以它擁有很高的傳輸速率,這是PCI等匯流排無法與其相比擬的。AGP介面主要可分為AGP1X/2X/PRO/4X/8X等類型。8.ATA介面
ATA介面是用來連接硬碟和光碟機等設備而設的。主流的IDE介面有ATA33/66/100/133,ATA33又稱Ultra DMA/33,它是一種由Intel公司制定的同步DMA協定,傳統的IDE傳輸使用數據觸發信號的單邊來傳輸數據,而Ultra DMA在傳輸數據時使用數據觸發信號的兩邊,因此它具備33MB/S的傳輸速度。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而ATA66/100/133則是在Ultra DMA/33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們的傳輸速度可反別達到66MB/S、100M和133MB/S,只不過要想達到66MB/S左右速度除了主板晶元組的支持外,還要使用一根ATA66/100專用40PIN的80線的專用EIDE排線。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此外,現在很多新型主板如I865系列等都提供了一種Serial ATA即串列ATA插槽,它是一種完全不同於並行ATA的新型硬碟介面類型,它用來支持SATA介面的硬碟,其傳輸率可達150MB/S。
9.軟碟機介面
此主題相關如下:軟碟機介面共有34根針腳,顧名思義它是用來連接軟盤驅動器的,它的外形比IDE介面要短一些。
10.電源插口及主板供電部分
電源插座主要有AT電源插座和ATX電源插座兩種,有的主板上同時具備這兩種插座。AT插座應用已久現已淘汰。而採用20口的ATX電源插座,採用了防插反設計,不會像AT電源一樣因為插反而燒壞主板。除此而外,在電源插座附近一般還有主板的供電及穩壓電路。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主板的供電及穩壓電路也是主板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一般由電容,穩壓塊或三極體場效應管,濾波線圈,穩壓控制集成電路塊等元器件組成。此外,P4主板上一般還有一個4口專用12V電源插座。
11.BIOS及電池
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基本輸入輸出系統是一塊裝入了啟動和自檢程序的EPROM或EEPROM集成塊。實際上它是被固化在計算機ROM(只讀存儲器)晶元上的一組程序,為計算機提供最低級的、最直接的硬體控制與支持。除此而外,在BIOS晶元附近一般還有一塊電池組件,它為BIOS提供了啟動時需要的電流。
此主題相關如下:常見BIOS晶元的識別主板上的ROM BIOS晶元是主板上唯一貼有標簽的晶元,一般為雙排直插式封裝(DIP),上面一般印有「BIOS」字樣,另外還有許多PLCC32封裝的BIOS。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早期的BIOS多為可重寫EPROM晶元,上面的標簽起著保護BIOS內容的作用,因為紫外線照射會使EPROM內容丟失,所以不能隨便撕下。現在的ROM BIOS多採用Flash ROM(快閃可擦可編程只讀存儲器),通過刷新程序,可以對Flash ROM進行重寫,方便地實現BIOS升級。目前市面上較流行的主板BIOS主要有Award BIOS、AMI BIOS、Phoenix BIOS三種類型。Award BIOS是由Award Software公司開發的BIOS產品,在目前的主板中使用最為廣泛。Award BIOS功能較為齊全,支持許多新硬體,目前市面上主機板都採用了這種BIOS。AMI BIOS是AMI公司出品的BIOS系統軟體,開發於80年代中期,它對各種軟、硬體的適應性好,能保證系統性能的穩定,在90年代後AMI BIOS應用較少;Phoenix BIOS是Phoenix公司產品,Phoenix BIOS多用於高檔的原裝品牌機和筆記本電腦上,其畫面簡潔,便於*作,現在Phoenix已和Award公司合並,共同推出具備兩者標示的BIOS產品。12.機箱前置面板接頭機箱前置面板接頭是主板用來連接機箱上的電源開關、系統復位、硬碟電源指示燈等排線的地方。一般來說,ATX結構的機箱上有一個總電源的開關接線(Power SW),其是個兩芯的插頭,它和Reset的接頭一樣,按下時短路,松開時開路,按一下,電腦的總電源就被接通了,再按一下就關閉。而硬碟指示燈的兩芯接頭,一線為紅色。在主板上,這樣的插針通常標著IDE LED或HD LED的字樣,連接時要紅線對一。這條線接好後,當電腦在讀寫硬碟時,機箱上的硬碟的燈會亮。電源指示燈一般為兩或三芯插頭,使用1、3位,1線通常為綠色。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在主板上,插針通常標記為Power LED,連接時注意綠色線對應於第一針( )。當它連接好後,電腦一打開,電源燈就一直亮著,指示電源已經打開了。而復位接頭(Reset)要接到主板上Reset插針上。主板上Reset針的作用是這樣的:當它們短路時,電腦就重新啟動。而PC喇叭通常為四芯插頭,但實際上只用1、4兩根線,一線通常為紅色,它是接在主板Speaker插針上。在連接時,注意紅線對應1的位置。13.外部介面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ATX主板的外部介面都是統一集成在主板後半部的。現在的主板一般都符合PC'99規范,也就是用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介面,以免搞錯。一般鍵盤和滑鼠都是採用PS/2圓口,只是鍵盤介面一般為藍色,滑鼠介面一般為綠色,便於區別。而USB介面為扁平狀,可接MODEM,光碟機,掃描儀等USB介面的外設。而串口可連接MODEM和方口滑鼠等,並口一般連接列印機。14.主板上的其它主要晶元除此而外主板上還有很多重要晶元:音效卡晶元現在的主板集成的音效卡大部分都是AC'97音效卡,全稱是Audio CODEC'97,這是一個由Intel、Yamaha等多家廠商聯合研發並制定的一個音頻電路系統標准。主板上集成的AC97音效卡晶元主要可分為軟音效卡和硬音效卡晶元兩種。所謂的AC'97軟音效卡,只是在主板上集成了數字模擬信號轉換晶元(如ALC201、ALC650、AD1885等),而真正的音效卡被集成到北橋中,這樣會加重CPU少許的工作負擔。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所謂的AC'97硬音效卡,是在主板上集成了一個音效卡晶元(如創新CT5880,雅馬哈的744,VIA的Envy 24PT),這個音效卡晶元提供了獨立的聲音處理,最終輸出模擬的聲音信號。這種硬體音效卡晶元相對比軟音效卡在成本上貴了一些,但對CPU的佔用很小。網卡晶元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現在很多主板都集成了網卡。在主板上常見的整合網卡所選擇的晶元主要有10/100M的RealTek公司的8100(8139C/8139D晶元)系列晶元以及威盛網卡晶元等。除此而外,一些中高端主板還另外板載有Intel、3COM、Alten和Broadcom的千兆網卡晶元等,如Intel的i82547EI、3COM 3C940等等。IDE陣列晶元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一些主板採用了額外的IDE陣列晶元提供對磁碟陣列的支持,其採用IDE RAID晶元主要有HighPoint、Promise等公司的產品的功能簡化版本。例如Promise公司的PDC20276/20376系列晶元能提供支持0,1的RAID配置,具自動數據恢復功能。美國高端HighPoint公司的RAID晶元如HighPoint HPT370/372/374系列晶元,SILICON SIL312ACT114晶元等等。//本文來自電腦軟硬體應用網www.45it.comI/O控制晶元I/O控制晶元(輸入/輸出控制晶元)提供了對並串口、PS2口、USB口,以及CPU風扇等的管理與支持。常見的I/O控制晶元有華邦電子(WINBOND)的W83627HF、W83627THF系列等,例如其最新的W83627THF晶元為I865/I875晶元組提供了良好的支持,除可支持鍵盤、滑鼠、軟盤、並列埠、搖桿控制等傳統功能外,更創新地加入了多樣新功能,例如,針對英特爾下一代的Prescott內核微處理器,提供符合VRD10.0規格的微處理器過電壓保護,如此可避免微處理器因為工作電壓過高而造成燒毀的危險。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此外,W83627THF內部硬體監控的功能也同時大幅提升,除可監控PC系統及其微處理器的溫度、電壓和風扇外,在風扇轉速的控制上,更提供了線性轉速控制以及智能型自動控轉系統,相較於一般的控制方式,此系統能使主板完全線性地控制風扇轉速,以及選擇讓風扇是以恆溫或是定速的狀態運轉。這兩項新加入的功能,不僅能讓使用者更簡易地控制風扇,並延長風扇的使用壽命,更重要的是還能將風扇運轉所造成的噪音減至最低。頻率發生器晶元頻率也可以稱為時鍾信號,頻率在主板的工作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們目前所說的CPU速度,其實也就是CPU的頻率,如P4 1.7GHz,這就是CPU的頻率。電腦要進行正確的數據傳送以及正常的運行,沒有時鍾信號是不行的,時鍾信號在電路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同步;因為在數據傳送過程中,對時序都有著嚴格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數據在傳輸過程不出差錯。時鍾信號首先設定了一個基準,我們可以用它來確定其它信號的寬度,另外時鍾信號能夠保證收發數據雙方的同步。對於CPU而言,時鍾信號作為基準,CPU內部的所有信號處理都要以它作為標尺,這樣它就確定CPU指令的執行速度。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時鍾信號頻率的擔任,會使所有數據傳送的速度加快,並且提高了CPU處理數據的速度,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超頻可以提高機器速度的原因。要產生主板上的時鍾信號,那就需要專門的信號發生器,也稱為頻率發生器。但是主板電路由多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完成不同的功能,而各個部分由於存在自己的獨立的傳輸協議、規范、標准,因此它們正常工作的時鍾頻率也有所不同,如CPU的FSB可達上百兆,I/O口的時鍾頻率為24MHz,USB的時鍾頻率為48MHz,因此這么多組的頻率輸出,不可能單獨設計,所以主板上都採用專用的頻率發生器晶元來控制。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頻率發生器晶元的型號非常繁多,其性能也各有差異,但是基本原理是相似的。例如ICS 950224AF時鍾頻率發生器,是在I845PE/GE的主板上得到普遍採用時鍾頻率發生器,通過BIOS內建的「AGP/PCI頻率鎖定」功能,能夠保證在任何時鍾頻率之下提供正確的PCI/AGP分頻,有了起提供的這「AGP/PCI頻率鎖定」功能,使用多高的系統時鍾都不用擔心硬碟裡面精貴的數據了,也不用擔心顯卡、音效卡等的安全了,超頻,只取決於CPU和內存的品質而已了。
⑷ 電腦主板原理圖
主板,又叫主機板(mainboard)、系統板(system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它安裝在機箱內,是微機[1]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板一般為矩形電路板,上面安裝了組成計算機的主要電路系統,一般有BIOS晶元、I/O控制晶元、鍵盤和面板控制開關介面、指示燈插接件、擴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電源供電接插件等元件[1]。主板,也叫母板,安裝在計算機主機箱內,是計算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在整個計算機系統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主板製造質量的高低,決定了硬體系統的穩定性。主板與CPU關系密切,每一次CPU的重大升級,必然導致主板的換代。主板是計算機硬體系統的核心,也是主機箱內面積最大的一塊印刷電路板。主板的主要功能是傳輸各種電子信號,部分晶元也負責初步處理一些外圍數據。計算機主機中的各個部件都是通過主板來連接的,計算機在正常運行時對系統內存、存儲設備和其他I/O設備的操控都必須通過主板來完成。計算機性能是否能夠充分發揮,硬體功能是否足夠,以及硬體兼容性如何等,都取決於主板的設計。主板的優劣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一台計算機的整體性能、使用年限以及功能擴展能力[2] 。
主板採用了開放式結構。主板上大都有6-15個擴展插槽,供PC機外圍設備的控制卡(適配器)插接。通過更換這些插卡,可以對微機的相應子系統進行局部升級,使廠家和用戶在配置機型方面有更大的靈活性。總之,主板在整個微機系統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可以說,主板的類型和檔次決定著整個微機系統的類型和檔次,主板的性能影響著整個微機系統的性能[3] 。
⑸ 怎樣看電腦主板電路圖
要看電路圖首先要弄清楚主板有幾個部分構成(技嘉G41主板為例)。
1、CPU插槽。
2、南北橋。
3、主板供電電路。
4、AGP插槽。
5、ISA插槽。
6、AMR插槽。
7、內存插槽。
8、IDE和軟碟機介面。
9、BIOS。
上圖圖是一個三相供電的主板,三個相同的電感線圈每個為單獨的一相,屬於儲能電感,那個直立的為濾波電感,黑色方型元件為場 效應管,分為高端門場管和低端門場管,些例中比較靠上的三個平行的場管為高端門場管,靠近它的兩個為低端管,一高兩低和相應的電感線圈組成供電的一相。
說明:內存,顯卡,音效卡等都有相應的電路,貼片電容等,要學會必須慢慢看教程,掌握一定的無線電維修技術才看得懂。
⑹ 主板中主要的電路有哪些
南橋晶元(South Bridge)是主板晶元組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位於主板上離CPU插槽較遠的下方,PCI插槽的附近,這種布局是考慮到它所連接的I/O匯流排較多,離處理器遠一點有利於布線。相對於北橋晶元來說,其數據處理量並不算大,所以南橋晶元一般都沒有覆蓋散熱片。南橋晶元不與處理器直接相連,而是通過一定的方式(不同廠商各種晶元組有所不同,例如英特爾的英特爾Hub Architecture以及SIS的Multi-Threaded「妙渠」)與北橋晶元相連。
南橋晶元負責I/O匯流排之間的通信,如PCI匯流排、USB、LAN、ATA、SATA、音頻控制器、鍵盤控制器、實時時鍾控制器、高級電源管理等,這些技術一般相對來說比較穩定,所以不同晶元組中可能南橋晶元是一樣的,不同的只是北橋晶元。所以現在主板晶元組中北橋晶元的數量要遠遠多於南橋晶元。例如早期英特爾不同架構的晶元組Socket 7的430TX和Slot 1的440LX其南橋晶元都採用82317AB,而近兩年的晶元組Intel945系列晶元組都採用ICH7或者ICH7R南橋晶元,但也能搭配ICH6南橋晶元。更有甚者,有些主板廠家生產的少數產品採用的南北橋是不同晶元組公司的產品。
南橋晶元的發展方向主要是集成更多的功能,例如網卡、RAID、IEEE 1394、甚至WI-FI無線網路等等。
北橋晶元(North Bridge)是主板晶元組中起主導作用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稱為主橋(Host Bridge)。一般來說,晶元組的名稱就是以北橋晶元的名稱來命名的,例如英特爾 845E晶元組的北橋晶元是82845E,875P晶元組的北橋晶元是82875P等等。北橋晶元負責與CPU的聯系並控制內存、AGP數據在北橋內部傳輸,提供對CPU的類型和主頻、系統的前端匯流排頻率、內存的類型(SDRAM,DDR SDRAM以及RDRAM等等)和最大容量、AGP插槽、ECC糾錯等支持,整合型晶元組的北橋晶元還集成了顯示核心。北橋晶元就是主板上離CPU最近的晶元,這主要是考慮到北橋晶元與處理器之間的通信最密切,為了提高通信性能而縮短傳輸距離。因為北橋晶元的數據處理量非常大,發熱量也越來越大,所以現在的北橋晶元都覆蓋著散熱片用來加強北橋晶元的散熱,有些主板的北橋晶元還會配合風扇進行散熱。因為北橋晶元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內存,而內存標准與處理器一樣變化比較頻繁,所以不同晶元組中北橋晶元是肯定不同的,當然這並不是說所採用的內存技術就完全不一樣,而是不同的晶元組北橋晶元間肯定在一些地方有差別。
由於已經發布的AMD K8核心的CPU將內存控制器集成在了CPU內部,於是支持K8晶元組的北橋晶元變得簡化多了,甚至還能採用單晶元晶元組結構。這也許將是一種大趨勢,北橋晶元的功能會逐漸單一化,為了簡化主板結構、提高主板的集成度,也許以後主流的晶元組很有可能變成南北橋合一的單晶元形式(事實上SIS老早就發布了不少單晶元晶元組)。
⑺ 筆記本鍵盤壞了有可能是主板的問題嗎
鍵盤無法使用,相對來說主板問題的可能性較小。
建議首先使用外接鍵盤進行測試,因為不排除筆記本鍵盤介面導致問題的可能。
如果外接鍵盤沒問題,不排除鍵盤或者介面本身問題的可能。
為了鍵盤修主板,不劃算了,建議用外置鍵盤。
⑻ 求電腦主板結構圖,要詳細和清晰
1、CPU插座,是主板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2、內存插槽,用來安裝內存條,DDR內存條需要二根才能打開雙通道。
3、匯流排擴展槽:PCI-E是點對點的串列連接,每個設備都有自己專用的連接,不需要向匯流排申請帶寬,主要用於顯卡。
4、PCI是外設部件互連匯流排
5、BIOS晶元:基本輸入輸出系統。
6、CMOS電池維持硬體的基本設置。
晶元組是主板的靈魂,決定主板的檔次。因為,需要專業設備才能取下,所以沒有維修價值,北橋控制cpu、內存、顯卡。南橋控制其他埠。
I/O晶元受南橋控制.(I/O晶元的功能主要是為用戶提供一系列輸入、輸出介面)
電源管理晶元根據電路反饋信息,內部調整輸出各路供電控制電壓,負責識別CPU供電幅值,為CPU內存晶元組供電
(8)電腦主板鍵盤供電電路擴展閱讀:
如何選電腦主板
先確定CPU,再依據處理器插槽類型,確定主板的大致范圍。
了解主板的性能,確定自己需要主板具有哪些功能。
結合預算,選對版型和晶元組
⑼ 電腦上的硬體 如硬碟 光碟機 顯卡等是由主板供電還是電源直接供電
我來給你回答吧,根據介面一個一個說:
1. 主板電源介面 20+4pin:這個是給主板供電的,主板本身是有晶元和電路的,它們的供電都靠這個介面供電。另外,主板還負責給其他一部分配件供電,比如內存全部靠主板的內存插槽供電,CPU的供電也來自於主板的CPU插槽,還有各種PCI插槽和PCIE插槽,使用這些介面的各種卡都通過主板供電,不過顯卡是個例外,很多顯卡功耗比較大,它們還需要額外的輔助供電。
2. CPU供電介面 4Pin:這個是給CPU供電的,CPU消耗的電量比較大,它的大部分供電是從這個介面來的,當然還是通過主板的CPU插槽提供了。
3. 大4Pin介面:以前很常用的一種介面,曾經給硬碟光碟機等供電,不過現在不怎麼用了。現在更多是通過轉接線來轉換出其他介面。
4. SATA介面:這個是個硬碟和光碟機等各種SATA設備供電的。硬碟和光碟機的供電全部來自這個介面,插在主板的那個介面,是數據通信用的,不負責供電。
5. 6Pin電源介面:這個是給你顯卡輔助供電的,上面說過了,很多顯卡耗電比較大,而主板的PCIE插槽只能提供有限的電量,額外的供電就通過這個介面了。
6. 其他介面:主要是指給軟碟機供電的小4PIN了,軟碟機現在沒什麼人用了,但為了保持對老機器的兼容,某些電源還帶有軟碟機介面。
總結一下:CPU,內存全部通過主板的插槽供電,硬碟光碟機全部通過電源直接供電,顯卡的供電一部分來自主板,一部分來自外接輔助供電(如果需要的話)。還有一些其他設備,比如鍵盤滑鼠啥的,這個也是靠主板供電了。
⑽ 電腦主板有幾組供電
主板上五大電路(開機觸發電路、CPU供電電路、復位電路、BIOS電路、介面電路),都由電源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