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腦設備 > 電腦鍵盤原型

電腦鍵盤原型

發布時間:2022-05-09 04:18:28

㈠ 電腦鍵盤二十六個字母排列程序的由來是什麼有勞解答!

電腦鍵盤是把文字信息的控制信息輸入電腦的通道,從英文打字機鍵盤演變而來的。它最早出現在電腦上的時候,還是一種叫做「電傳打字機」的部件。
鍵盤的歷史
QWERTY鍵盤發明人--肖爾斯
鍵盤非常悠久,早在1714年,就開始相繼有英、美、法、意、瑞士等國家的人發明了各種形式的打字機,最早的鍵盤就是那個時候用在那些技術還不成熟的打字機上的。直到1868年,「打字機之父」——美國人克里斯托夫·拉森·肖爾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獲打字機模型專利並取得經營權經營,又於幾年後設計出現代打字機的實用形式和首次規范了鍵盤,即現在的「QWERTY」鍵盤。
為什麼要將鍵盤規范成現在這樣的「QWERTY」鍵盤按鍵布局呢?這是因為最初,打字機的鍵盤是按照字母順序排列的,而打字機是全機械結構的打字工具,因此如果打字速度過快,某些鍵的組合很容易出現卡鍵問題,於是克里斯托夫·拉森·肖爾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發明了QWERTY鍵盤布局,他將最常用的幾個字母安置在相反方向,最大限度放慢敲鍵速度以避免卡鍵。肖爾斯在1868年申請專利,1873年使用此布局的第一台商用打字機成功投放市場。這就是為什麼有今天鍵盤的排列方式。
QWERTY的鍵盤按鍵布局方式非常沒效率。比如:大多數打字員慣用右手,但使用QWERTY鍵盤,左手卻負擔了57%的工作。兩小指及左無名指是最沒力氣的指頭,卻頻頻要使用它們。排在中列的字母,其使用率僅占整個打字工作的30%左右,因此,為了打一個字,時常要上上下下移動指頭。
1888年全美舉行打字公開比賽,法院速記員馬加林按照明確的指法分工展示了他的盲打技術,錯誤只有萬分之三,使在場人驚訝不已,據記載馬加林的獎金是0元, 從這以後很多人效仿這種盲打,在美國也開始有了專門培養打字員的學校。
由於盲打技術的出現,使得擊鍵速度足以滿足日常工作的需要,然而在60年後(1934年),華盛頓一個叫德沃拉克(Dvorak)的人為使左右手能交替擊打更多的單詞又發明了一種新的排列方法,這個鍵盤可縮短訓練周期1/2時間,平均速度提高35%。DVORAK鍵盤布局原則是:1、盡量左右手交替擊打,避免單手連擊;2、越排擊鍵平均移動距離最小;3、排在導鍵位置應是最常用的字母。
比DUORAK鍵盤更加合理、高效的是理連·莫爾特(Lillian Malt)發明的MALT鍵盤。它改變了原本交錯的字鍵行列,並使拇指得到更多使用、使「後退鍵」(Backspace)及其他原本遠離鍵盤中心的鍵更容易觸到。但MALT鍵盤需要特別的硬體才能安裝到電腦上,所以也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到了20世紀中期,鍵盤又多了一個用武之地——作為電腦的基本輸入設備。另一方面,至今,「QWERTY」鍵盤仍然是使用的最多的鍵盤布局方式,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劣勢產品戰勝優勢產品」的例子。
IT人物傳記:QWERTY鍵盤發明人--肖爾斯
今天,個人電腦最常用的輸入設備是鍵盤和滑鼠
通用101鍵或102鍵鍵盤根據英文字母的排列方式而命名,稱為QWERTY鍵盤。毋庸置疑,它「脫胎」於英文打字機。比爾·蓋茨曾用這種鍵盤來說明什麼叫「事實上」的標准:「英語打字機和計算機鍵盤上排字母的順序是QWER?TY,沒有一條法律說它們必須這樣排列。但它們卻行之有效,大多數用戶會執著於這種標准。」有趣的是,這種排列方式並不是合理的布局。
QWERTY鍵盤的發明者叫克里斯托夫·肖爾斯(C.Sholes),生活在19世紀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是《密爾沃基新聞》編輯。肖爾斯在好友索爾協助下,曾研製出頁碼編號機,並獲得發明專利。報社同事格利登建議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製打字機,並給他找來英國人的試驗資料。
在傾注了肖爾斯與兩位合夥人數年心血後,1860年,他們製成了打字機原型。然而,肖爾斯懊喪地發現,只要打字速度稍快,他的機器就不能正常工作。按照常規,肖爾斯把26個英文字母按ABCDEF的順序排列在鍵盤上,為了使打出的字跡一個挨一個,按鍵不能相距太遠。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手指的動作稍快,連接按鍵的金屬桿就會相互產生干涉。為了克服干涉現象,肖爾斯重新安排了字母鍵的位置,把常用字母的間距盡可能排列遠一些,延長手指移動的過程。
反常思維方法竟然取得了成功。肖爾斯激動地打出了一行字母:「第一個祝福,獻給所有的男士,特別地,獻給所有的女士。」肖爾斯「特別地」把他的發明奉獻給婦女,他想為她們開創一種亘古未有的新職業———「打字員」。1868年6月23日,美國專利局正式接受肖爾斯、格利登和索爾共同注冊的打字機發明專利。
以現在的目光看,肖爾斯發明的鍵盤字母排列方式缺點太多。例如,英文中10個最常用的字母就有8個離規定的手指位置太遠,不利於提高打字速度;此外,鍵盤上需要用左手打入的字母排放過多,因一般人都是「右撇子」,所以用起來十分別扭。有人曾作過統計,使用QWERTY鍵盤,一個熟練的打字員8小時內手指移動的距離長達25.7公里。然而,QWERTY鍵盤今天仍是電腦鍵盤「事實上」的標准。雖然1932年華盛頓大學教授奧古斯特·多芙拉克(A.Dvorak)設計出鍵位排列更科學的DVORAK鍵盤,但始終成不了氣候。 滑鼠是美國科學家道格拉斯·恩格巴特(D.Engelbart)在1964年發明的。尼葛洛龐帝教授在《數字化生存》里寫道:「當初他設計滑鼠是為了指點文件,而不是作畫。但是這個發明卻流傳下來,而且今天隨處可見。」
恩格巴特是位卓越的思想家、發明家和電腦先驅人物,一生著有25部著作,擁有20多項發明專利。他在超文本和超媒體系統、人機交互和網路技術等諸多領域都作出了天才的預見並提出理論框架。他窮其一生的精力,想為人類研製出增加智慧的計算機,滑鼠只是他一個附帶的小發明。
恩格巴特二戰期間曾擔任過艦艇雷達技術員,戰後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學位。他常常幻想著電腦也能像雷達一樣顯示圖形,並可以通過操縱桿來控制操作。1964年,在國防部高級規劃研究署(ARPA)資助下,恩格巴特建立了一個「擴增研究中心」來實現他的夢想。1968年,在美國秋季計算機會議上,恩格巴特向與會者展示了他的新發明:用一個鍵盤、一台顯示器和一個粗糙的滑鼠器,遠程操作25公里以外的一台簡陋的大型計算機,在當時仍然採用穿孔卡輸出的人群中間,引起了極大地轟動。
恩格巴特滑鼠原型的外殼用木頭精緻地雕刻而成,僅有一個按鍵,而不像現代滑鼠有三個按鍵。它的底部安裝著金屬滾輪,用來控制游標的移動。1970年獲得專利時,這個小裝置的名稱是「顯示系統X-Y位置指示器」。美國有人開玩笑說,只有男人才會想到把它叫做「滑鼠」,因為在美國俚語里,「老鼠」(Mouse)亦有「女朋友」的寓義。
1972年,施樂公司帕洛阿托研究中心(PARC)研製出圖形界面的「阿托」(Alto)微電腦,研製者中間就有從恩格巴特實驗室「跳槽」的人,他們把滑鼠配置在這台電腦上,作為一種方便的圖形控制裝置。1983年,蘋果公司也跟著把他們的第一個滑鼠裝備在「麗薩」(Lisa)微電腦上。從此,滑鼠逐漸成為個人電腦必備的輸入設備。

㈡ 用26鍵盤的人是個怎樣的人

用26鍵的多是年輕人。
26鍵可以通過雙手配合協同打字。事實上,26鍵原型就是電腦鍵盤,一個字母一個鍵,輸入的重碼率極低。當00後換上觸屏的智能手機後,繼續使用26鍵虛擬鍵盤,熟悉程度高,連盲打也沒有問題。

㈢ 計算機組合鍵中後面帶的字母在英語中的原型是什麼 比如ctrl+s save保存的意思 那

w windows窗口

X--cut 因為X代表把東西抹掉、劃掉,與cut剪切意思差不多
另外你注意到沒有常用的ctrl+Z撤銷命令,ctrl+X剪切命令,ctrl+C復制命令,ctrl+V粘貼命令,四個字母ZXCV在鍵盤上是連在一起的,並不一定要與某個英語單詞關聯,而是最初定義鍵盤的人為了方便將某些常用的快捷鍵與特定字母相關聯,與單詞關系不大

㈣ 相信大家都見過鍵盤,請問鍵盤上的大寫字母為什麼要那樣設計

簡單來說,電腦鍵盤只是沿用了傳統打字機的字鍵排列,好讓用慣了打字機的人可以用同樣熟練的技巧,快速地把英文字輸入電腦。那麼,打字機鍵盤又為何設計成這樣呢?
蘇爾斯先生是一百二十多年前在美國威斯康辛州的一名出版商。當時正值工業革命,人們設計了各式各樣的機器,應用到工廠的生產程序上。聰明的蘇爾斯想到設計一部小型的機器,好使在辦公室的人們也可以編寫出像印刷品上一樣整齊的文字。他設計的第一部打字機,確是把英文字母順次序排在按鍵上面(即是A,B,C,D......),每按下一個字鍵,就觸動一組相連的機械桿,帶動到最後一支金屬桿彈出來時,桿的末端刻上的字母便印到紙上。然而,當打字的速度增加時,幾十組機械桿飛快來回移動,情況愈來愈像趕上班的人拚命要擠上地鐵車廂一樣,出現了嚴重的擠塞問題,不同組的機械桿甚至糾纏在一起,動彈不得!
為了解決這個擠塞問題,蘇爾斯決定把字鍵重新編排。常常連在一起的字母,如e和n,s和h等,盡量分隔開來,最後便排出了一個Q,W,E,R,T,Y......的次序,大大地減輕了擠塞的問題。
QWERTY(怪打)鍵盤沿用至今,已成為絕大部分打字員唯一熟習的鍵盤,習慣成了自然,也就沒需要再去改動字母的排列了。
通用101鍵或102鍵鍵盤根據英文字母的排列方式而命名,稱為QWERTY鍵盤。毋庸置疑,它「脫胎」於英文打字機。比爾·蓋茨曾用這種鍵盤來說明什麼叫「事實上」的標准:「英語打字機和計算機鍵盤上排字母的順序是QWER�TY,沒有一條法律說它們必須這樣排列。但它們卻行之有效,大多數用戶會執著於這種標准。」有趣的是,這種排列方式並不是合理的布局。
QWERTY鍵盤的發明者叫克里斯托夫·肖爾斯(C.Sholes),生活在19世紀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是《密爾沃基新聞》編輯。肖爾斯在好友索爾協助下,曾研製出頁碼編號機,並獲得發明專利。報社同事格利登建議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製打字機,並給他找來英國人的試驗資料。
在傾注了肖爾斯與兩位合夥人數年心血後,1860年,他們製成了打字機原型。然而,肖爾斯懊喪地發現,只要打字速度稍快,他的機器就不能正常工作。按照常規,肖爾斯把26個英文字母按ABCDEF的順序排列在鍵盤上,為了使打出的字跡一個挨一個,按鍵不能相距太遠。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手指的動作稍快,連接按鍵的金屬桿就會相互產生干涉。為了克服干涉現象,肖爾斯重新安排了字母鍵的位置,把常用字母的間距盡可能排列遠一些,延長手指移動的過程。
反常思維方法竟然取得了成功。肖爾斯激動地打出了一行字母:「第一個祝福,獻給所有的男士,特別地,獻給所有的女士。」肖爾斯「特別地」把他的發明奉獻給婦女,他想為她們開創一種亘古未有的新職業———「打字員」。1868年6月23日,美國專利局正式接受肖爾斯、格利登和索爾共同注冊的打字機發明專利。
以現在的目光看,肖爾斯發明的鍵盤字母排列方式缺點太多。例如,英文中10個最常用的字母就有8個離規定的手指位置太遠,不利於提高打字速度;此外,鍵盤上需要用左手打入的字母排放過多,因一般人都是「右撇子」,所以用起來十分別扭。有人曾作過統計,使用QWERTY鍵盤,一個熟練的打字員8小時內手指移動的距離長達25.7公里。然而,QWERTY鍵盤今天仍是電腦鍵盤「事實上」的標准。雖然1932年華盛頓大學教授奧古斯特·多芙拉克(A.Dvorak)設計出鍵位排列更科學的DVORAK鍵盤,但始終成不了氣候。

㈤ 機械鍵盤原型鍵帽好用么

圓形鍵盤跟方形鍵帽用起來一樣,只是為了好看而已。機械鍵盤的軸體才能決定好不好用,你選的是茶軸,也是不錯的選擇,茶軸被網友稱為「萬能軸」。其實任何軸體打游戲或者打字都兼容的,只是適不適合自己用而已。

㈥ 筆記本電腦鍵盤是怎樣做出來的

鍵盤的製造流程

市場上形形色色的鍵盤,數一數品牌少說有幾十種,而其間具備研發能力的品牌不過寥寥。鍵盤看似簡單,實則復雜。粗看鍵盤的生產過程似乎非常簡單,許多人認為只是一些零部件的組裝工作,然而,即便是所謂的"組裝",大廠和小廠之間就有截然不同的製造工序和審核標准,就更不用說那些小作坊了。在明基BenQ,每一款看似普通的鍵盤,都要經過嚴格的製造標准和精細的檢驗工序的考驗。鍵盤和滑鼠一樣,其價值體現於優秀的設計以及模具的開發,每開發一個新產品,都要耗費大量的資金,每一個新產品計劃的確立,都標志著技術的進步。

新產品的原型來源於前期產品的測試報告和缺陷報告,經過整理而進行新方案的制定,這其中包括了預定日期、原材料以及生產進度等等。隨後根據用戶調查確定新產品是否具有可行性,一旦方案確立,就要開始計劃原材料的配置,對於零件型號、數量、包裝都需要有詳細的統計。之後再對產品材料進行檢查,這就是最初的質量控制,主要是對零件樣品的改進和對不合格原料的控制。原材料的儲存也採用FIFO(先入先出法),先購買的材料先使用並且核算,避免材料老化和庫存積壓,這些基本確立以後,就可以進行規模化的生產了,對於大廠來說,新產品的確立是非常嚴謹的。

在生產方面,要經過內、外部質量控制這兩個流程,內部是對鍵盤原材料的檢驗核對以及生產技術的校驗,外部是對半成品的質量控制,分為基本監測、函數測試、外觀檢查和組裝工序四個方面,說起來簡單,實際上一款鍵盤實際生產的周期相當長,這也是明基BenQ 對產品質量的嚴格把關和對技術嚴謹態度的體現。隨後的工作就是大家熟悉的售前、銷售和售後服務了。

大家不難看出,小品牌能夠高速推出各種產品,因為他們省略了研發流程,其大多採取抄襲其它品牌流行款式的做法。正因為如此,這些小品牌就沒有自己的拳頭產品,這一點對於企業的長遠發展來說是致命的。對付抄襲,或許產品專利是目前多用的做法,不過專利申請審批時間過長,往往在漫長的等待中就失去了市場契機。對於主流產品,往往都不會去申請專利保護,這也是目前市場上仿冒鍵盤、滑鼠非常多的原因之一,像明基BenQ的52V超薄鍵盤,不計算假冒產品,市場上光仿冒品就隨處可見。這一點引起了不少公司的關注,專利之爭的官司也越來越多。

鍵盤的導購

對消費者而言,鍵盤的選購是非常重要的,仿冒鍵盤的猖獗給市場帶來沖擊,也給消費者帶來極大的危害。面對市場上形形色色的鍵盤,如何才能夠購得稱心如意的產品呢?

目前市場上非常流行一些國外淘汰?quot;洋垃圾",以及一些品牌機的拆機鍵盤,在一些人的炒作之下,這些鍵盤還有一定的市場,許多人崇洋媚外,不過卻忽視了一點:國際上能夠有能力為品牌機代工的鍵盤工廠不過爾爾,大部分都是made in China。更何況鍵盤是易耗品,二手產品無論是手感還是質量都得不到保障,大部分都是從垃圾堆里淘出來的。

其次,就是仿冒問題,正品鍵盤和仿冒鍵盤之間最大不同就是用料和工藝。我們通常都能夠經過觀察和敲擊來識別真假好壞。首先,就是看鍵盤塑料的顏色,色彩飽滿渾厚的鍵盤多半不會差,而低品質鍵盤色彩發虛,有透明感。然後就是看鍵帽上的字母,同樣是激光蝕刻,好鍵盤也比仿冒品來得清晰均勻。工藝方面也能夠很清楚地表現問題,好的鍵盤生產模具非常精細,鍵帽以及盤體邊緣比較圓滑,而仿冒品通常都有參差不齊的毛邊。看過之後,我們可以通過手感來認識,如BenQ 鍵盤使用的硅膠質量非常好,能夠保證足夠的彈性以及使用壽命,在〖Enter〗等比較大的鍵帽下還裝有金屬平衡桿,手感柔和而又不缺乏彈性,至於仿冒品就缺乏彈性。

㈦ 電腦鍵盤每個鍵的位置清晰的圖片

電腦鍵盤示意圖:

(7)電腦鍵盤原型擴展閱讀:

電腦鍵盤字母排列由來:

在19世紀70年代,肖爾斯公司是當時最大的專門生產打字機的廠家。由於當時機械工藝不夠完善,使得字鍵在擊打之後的彈回速度較慢。

一旦打字員擊鍵速度太快,就容易發生兩個字鍵絞在一起的現象,必須用手很小心地把它們分開,從而嚴重影響了打字速度。為此,公司時常收到客戶的投訴。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設計師和工程師傷透了腦筋。後來,有一位聰明的工程師提議:打字機絞鍵的原因,一方面是字鍵彈回速度慢,另一方面也是打字員速度太快了。既然我們無法提高彈回速度,為什麼不想辦法降低打字速度呢?

這無疑是一條新思路。降低打字員的速度有許多方法,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打亂26個字母的排列順序,把較常用的字母擺在笨拙的手指下。

比如,字母"O"、"S"、"A"是使用頻率很高的,卻放在最笨拙的右手無名指、左手無名指和左手小指來擊打。使用頻率較低的"V"、"J"、"U"等字母卻由最靈活的食指負責。

結果,這種"QWERTY"式組合的鍵盤誕生了,並且逐漸定型。後來,由於材料工藝的發展,字鍵彈回速度遠大於打字員擊鍵速度,但鍵盤字母順序卻無法改動。

至今出現過許多種更合理的字母順序設計方案,但都無法推廣,可知社會的習慣勢力是多麼強大。

另外,鍵盤也指鍵盤類樂器,如電子琴、鋼琴等。在樂隊現場演出時,許多聲效(如搖滾樂中的弦樂聲)需要電子琴或電子鋼琴來模擬,負責這一類樂器的樂手被稱作「鍵盤手」。

今天,個人電腦最常用的輸入設備是鍵盤和滑鼠。

通用101鍵或102鍵鍵盤根據英文字母的排列方式而命名,稱為QWERTY鍵盤。毋庸置疑,它「脫胎」於英文打字機。

比爾·蓋茨曾用這種鍵盤來說明什麼叫「事實上」的標准:「英語打字機和計算機鍵盤上排字母的順序是QWERTY,沒有一條法律說它們必須這樣排列。

但它們卻行之有效,大多數用戶會執著於這種標准。」有趣的是,這種排列方式並不是合理的布局。

QWERTY鍵盤的發明者叫克里斯托夫·肖爾斯(C.Sholes),生活在19世紀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是《密爾沃基新聞》編輯。肖爾斯在好友索爾協助下,曾研製出頁碼編號機,並獲得發明專利。

報社同事格利登建議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製打字機,並給他找來英國人的試驗資料。

在傾注了肖爾斯與兩位合夥人數年心血後,1860年,他們製成了打字機原型。

然而,肖爾斯懊喪地發現,只要打字速度稍快,他的機器就不能正常工作。按照常規,肖爾斯把26個英文字母按ABCDEF的順序排列在鍵盤上,為了使打出的字跡一個挨一個,按鍵不能相距太遠。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手指的動作稍快,連接按鍵的金屬桿就會相互產生干涉。

為了克服干涉現象,肖爾斯重新安排了字母鍵的位置,把常用字母的間距盡可能排列遠一些,延長手指移動的過程。

反常思維方法竟然取得了成功。肖爾斯激動地打出了一行字母:「第一個祝福,獻給所有的男士,特別地,獻給所有的女士。」

肖爾斯「特別地」把他的發明奉獻給婦女,他想為她們開創一種亘古未有的新職業———「打字員」。1868年6月23日,美國專利局正式接受肖爾斯、格利登和索爾共同注冊的打字機發明專利。

以此時目光看,肖爾斯發明的鍵盤字母排列方式缺點太多。例如,英文中10個最常用的字母就有8個離規定的手指位置太遠,不利於提高打字速度;此外,鍵盤上需要用左手打入的字母排放過多,因一般人都是「右撇子」,所以用起來十分別扭。

有人曾作過統計,使用QWERTY鍵盤,一個熟練的打字員8小時內手指移動的距離長達25.7公里。然而,QWERTY鍵盤今天仍是電腦鍵盤「事實上」的標准。

雖然1932年華盛頓大學教授奧古斯特·多芙拉克(A.Dvorak)設計出鍵位排列更科學的DVORAK鍵盤,但始終成不了氣候。

Windows中已經內置了對它的支持,打開「控制面板→鍵盤」,進入「輸入法區域設置」選項卡,接著單擊「添加」按鈕,將「輸入法區域設置」設置為「英語(美國)」,並在「鍵盤布局/輸入法」欄內找到「美國英語-DVORAK」。

確認後,按鍵位置全變了。你完全有資本提升自己的英文打字速度了。當然在成功前仍需花時間重新適應新的系統並進行耐心訓練。

㈧ 電腦鍵盤上的英文按鍵都怎麼讀

我列出縮寫形式,具體讀音樓主你自己用金山詞霸之類的發音詞典查查
Ctrl:control的縮寫,控制的意思
Alt:atler的縮寫,改變的意思
Shift:原型就是shift,轉變的意思
Tab:tabulation的縮寫,製表的意思,一般我是讀Table鍵啦
Esc:escape的縮寫,離開的意思,嘿嘿,我就直接讀ESC
Prt
Sc/SysRq:print
screen/system
request的縮寫,列印屏幕(即截圖),系統請求的意思
Pause/Break:原型就是pause/break,暫停,中斷的意思
Ins:insert的縮寫,插入的意思
Del:delete的縮寫,刪除的意思
Backspace:應該是分開的back
space,後退一個位置,即退格
Home:不用說也知道了吧?家,或者主頁
PgUp:page
up的縮寫,頁面上翻的意思
PgDn:page
down的縮寫,頁面下翻的意思
Enter:原型就是enter,電腦里主要是進入,登錄的意思
End:原型就是End,結束的意思
Caps
Lock:capital
small
lock的縮寫,大小寫鎖定(其實就是大小寫轉換)的意思,一般不用讀那麼長,直接讀Caps
Lock就行了
windows的圖標就是windows鍵
Alt旁邊的菜單圖標就是菜單鍵
筆記本上的Fn鍵是function的縮寫,功能的意思,一般直接讀功能鍵就可以啦

閱讀全文

與電腦鍵盤原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上怎麼下載班智達的軟體 瀏覽:1201
無痕跡消除圖片軟體 瀏覽:748
免費小票軟體 瀏覽:993
華為在哪裡設置軟體停止運行 瀏覽:992
用電腦鍵盤調節聲音大小 瀏覽:1288
自動刷軟體賺錢 瀏覽:1293
古裝連續劇免費版 瀏覽:1443
工免費漫畫 瀏覽:1178
手機軟體專門儲存文件 瀏覽:1536
uos如何用命令安裝軟體 瀏覽:1361
有線耳機插電腦麥克風 瀏覽:675
侏羅紀世界3在線觀看完整免費 瀏覽:1025
單個軟體怎麼設置名稱 瀏覽:748
鳳凰網電腦版下載視頻怎麼下載視頻怎麼下載 瀏覽:1416
明白之後如何免費獲得無人機 瀏覽:856
如何解禁軟體菜單 瀏覽:893
副路由器連接電腦視頻 瀏覽:1380
內置wifi電視如何裝軟體 瀏覽:1146
手機換零免費雪碧 瀏覽:1615
國行蘋果如何下載美版軟體 瀏覽: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