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腦超頻怎麼設置
想超頻 先看看主板 行不行 還有電源夠不夠勁...
還有 那個叫BIOS。。
其次。。進BIOS要開機的時候不停的按. 就是小鍵盤回車旁邊的那個點
進去之後是不是一堆ENGLISH啊?
可以看到這樣的東西
Standard CMOS Features
設置系統日期 時間 以及軟硬碟規格等.
Advanced Bios Features
設置開機磁碟順序.CPU進階功能.開機顯示裝置選擇
integrated peripherals
所有周邊設備設置
PC Health Status
顯示系統探測到的溫度 電壓 風扇轉速
MB intelligent tweaker(M.I.T) 有的主板顯示的是 OverClock Navigator Engine
調整CPU和內存的 頻率 電壓 時序
++++++++++分割線+++++++++++++
進入MB intelligent tweaker(M.I.T) 選項
(GIGA的主板直接進入的畫是看不到內存的小參設置的~需按Ctrl+F1打開隱藏的選項)
溫馨提示:不當的超頻或過高的電壓是會造成CPU 以及 內存 燒毀 或是 減少使用壽命的.
進入MB intelligent tweaker(M.I.T)以後主要關注的是:
CPU Host Frequency(MHZ)是外頻設置選項
以我這顆Q6600為例..默認的外頻是266...
CPU Clock Ratio 是倍頻選項的設置選項.
我這顆Q6600為例..默認的倍頻是9... 可以在6-9之間調節
PCI Express Frequency(MHZ)是PCI-E頻率調節設置選項
可以設置PCI-E介面的頻率~默認為100MHz
System Memmory Multiplier 內存分頻設置.可以調節的范圍根據你的CPU的FSB變化,
默認是情況下是根據內存的SPD來設定的.
Memory Frequency (Mhz) 內存的參數設置.這個選項的第一排顯示的數值是你的內存的標准時序
第二個選項是供你修改的!
將CPU Host Clock Control設置為Enable;開啟
這個選項打開以後你就可以自己調節CPU的外頻啦~
System Voltage Control 系統自己調節電壓.推薦設置成Manual由我們自己來調節.
CPU vid control CPU電壓選項 建議設置為AUTO 默認電壓
DDR2 OverVoltage Control 內存電壓 建議在第一次OC的時候選擇2.1V 一般來說內存在2.1V的電壓內長期跑都是沒什麼問題的,不知道是什麼
條子,體質如何。的情況下 可以2.1起跑。如果2.1V能穩定跑,可以嘗試降到2.0 1.9這樣內存的發熱量會小些,
特別是夏天散熱不好的話內存容易溫度過高而死機。
(G)MCH OverVoltage Control 北橋電壓 一般情況下默認設置就可以了 跑極限的話要根據情況增加
FSB OverVoltag Control 前端匯流排電壓設置 一般情況下默認設置就可以了 跑極限的話要根據情況增加
++++++++繼續分割++++++
步驟1
CPU的電壓 設置為ATUO 默認電壓,現在的板子都有偷加電壓的習慣,默認設置會比默認電壓稍微高一點,OC
起來容易些.跑高頻率的話要根據情況增加
Memorry voltage 內存電壓 設置為2.1V 稍微加點內存電壓,預防內存成為OC的瓶頸
CPU Host Frequency(MHZ)設置為400 ,有著強大的Core構架的6系列的U完全可以輕松的跑400外頻..除非你RPTW遇到超級
無敵大地雷了.
CPU Clock Ratio 設置為 8 ,有的人問為什麼不設置9呢~那頻率不是更高么?
這里白建議大家超頻不要操之過急,先慢慢的熟悉你的系統。熟悉你的CPU的體質。再慢慢的提升才是最安全的方法。
將PCI Express Frequency(MHZ)設置為100 免得超頻對PCI-E的頻率造成影響..跑極限的話可以考慮適當的+1-4
將System Memmory Multiplier 設置為2.0 內存分頻1:1 也就是CPU和內存同步超頻.這是對內存要求最低的分頻了.追求性
能的朋友可以根據內存體質來調節更高的頻率.
Memory Frequency (Mhz) 內存小參設置 先設置為Auto以免成為超頻的瓶頸
其他設置默認 按F10 保存設置重起。
+++++這樣基本完成一半了+++++
如果點亮進入系統,穩定跑測試,則可以有兩種選擇1進入步驟2,或者把CPU外頻 再調高10-50,重復步驟1。
如果開機進系統不穩定,則把CPU的外頻調地低10~20,重復步驟1。
如果開不了機請等待系統會自動恢復BIOS的默認設置.重新進入BIOS設置把CPU Frequency調地低10~20,重復步驟1。
如果等待N久還開不了機,則需要打開機箱,把CMOS跳線更改到清空位置3~5秒,然後改回跳線,這時候CMOS回還原到出廠設置。以上做的方法
是為了找到CPU的最高頻率。
步驟2,在步驟1穩定運行的前提下,這個步驟主要是內存調節,把System Memmory Multiplier內存分頻設置為800或1000。如何設置看內存體
質了。
然後進入Memory Frequency (Mhz) 內存時序 選項 先將TCL 設置為4,TRCP設置為4 ,TRP設置為4 ,TRAS設置為12,按F10保存重啟。
如果,開不了機器,則將TCL 設置為5,TRCP設置為5 ,TRP設置為5 ,TRAS設置為15!最後調試出最佳的內存時序,這是一個比較靠經驗的過程
,不太清楚也可以不改。
當然有時候要內存頻率和CPU頻率均衡的話,CPU要適當的降頻或者調解倍頻。
當步驟2設置完成後都能穩跑的話,可以開始嘗試降低CPU和內存的電壓了,可以把CPU電壓逐步調低,內存電壓也逐步調低2.1V的內存電壓完全
有可能調低倒1.9或2V。
當然你也可以把倍頻設置低一級再從步驟1開始,具體內存頻率等的計算看上面面的內存系數。當然要把機器調整倒最佳狀態,需要花很多次的
++++這個是調試++++
你用了3年多的電腦,電腦知識不豐富最好不要超。。。
我都不敢隨便亂超的 況且那個折機器的壽 少超為好
B. 怎麼超頻內存條
內存條超頻的詳細教程介紹:
第一步:推薦參數設置
在電腦剛開機時按DEL鍵進入BIOS,可以看到CMOS的主菜單,超頻選項都在「Power User Overclock Settings」選項中(左邊第二項)
按enter鍵進入「Power User Overclock Settings」選項,進行參數設置。
這里可以看到這塊主板關於超頻的所有選項,看起來很復雜,其實不難,我們平常超頻只要調以下幾個參數就可以。
1、 CPU Clock Ratio (CPU倍頻調節選項)
2、 Host/PCI Clock at Next Boot (CPU 外頻調節選項)
3、 DRAM Clock at Next Boot (內存分頻選項)註:內存分頻很重要,關繫到超頻後的內存頻率,其中1代表CPU的外頻,X(比號後面的數字)代表內存頻率與外頻的比值。比如CPU在300外頻下,內存分頻為1:1.25時的內存頻率為:300×1.25×2=750(MHz)
4、 DRAM Timming Settings(內存參數調節選項)
5、 CPU Vcore Select (CPU電壓調節選項)CPU Vcore 7-Shift(CPU 步進增壓選項)——初學者建議用這一種,安全一些
6、 VDIMM Select (內存電壓調節選項)
了解了上面的超頻參數以後,如果是超頻新手,小編推薦做如下設置:
①、 DRAM Clock at Next Boot為1:1.25;
②、 CPU Vcore 7-Shift 為+100mV;
③、 VDIMM Select 為 2.15V
接著選擇「DRAM Timming Settings」選項進入內存參數菜單,這里是調節內存時序的地方,不同內存條的時序都不一樣,大家量力而行,調節適中就行。
第二步:超頻設置前面的這些參數設置都只是超頻的前戲而已,現在開始才是真正的超頻,即不斷的增加CPU的外頻「Host/PCI Clock at Next Boot」,每次加10,一點一點往上加。每次增加外頻後就按「F10」保存重啟一次,直到成功進入系統後手動重啟,繼續增加外頻,重復以上動作,直到把CPU超到理想的頻率。
第三步:穩定性檢驗
當超頻過頭不能進入系統時,以5為步進遞減外頻,成功進入系統後,使用ORHTOS軟體進行烤機,測一下CPU和內存超頻後穩不穩定,如果穩定了,說明超頻非常成功。
(2)老式電腦如何給內存超頻擴展閱讀
內存條超頻後有什麼好處與壞處?
內存條超頻可以提升內存的存儲性能,加快內存的運算和處理存儲速度,對提升電腦運行速度有一定的效果,但要在電腦主板支持的頻率內運行,超頻過高會導致內存發熱造成金手指或是晶元損壞,還有可能燒主板,一定要謹慎超頻。
C. 電腦的內存如何進行超頻
第一步:推薦參數設置
在電腦剛開機時按DEL鍵進入BIOS,可以看到CMOS的主菜單,超頻選項都在「Power User Overclock Settings」選項中(左邊第二項)
按enter鍵進入「Power User Overclock Settings」選項,進行參數設置。
這里可以看到這塊主板關於超頻的所有選項,看起來很復雜,其實不難,我們平常超頻只要調以下幾個參數就可以。1、 CPU Clock Ratio (CPU倍頻調節選項)2、 Host/PCI Clock at Next Boot (CPU 外頻調節選項)3、 DRAM Clock at Next Boot (內存分頻選項)註:內存分頻很重要,關繫到超頻後的內存頻率,其中1代表CPU的外頻,X(比號後面的數字)代表內存頻率與外頻的比值。比如CPU在300外頻下,內存分頻為1:1.25時的內存頻率為:300×1.25×2=750(MHz)4、 DRAM Timming Settings(內存參數調節選項)5、 CPU Vcore Select (CPU電壓調節選項)CPU Vcore 7-Shift(CPU 步進增壓選項)——初學者建議用這一種,安全一些6、 VDIMM Select (內存電壓調節選項)
了解了上面的超頻參數以後,如果是超頻新手,我推薦做如下設置1、 DRAM Clock at Next Boot為1:1.25;2、 CPU Vcore 7-Shift 為+100mV;3、 VDIMM Select 為 2.15V
接著選擇「DRAM Timming Settings」選項進入內存參數菜單,這里是調節內存時序的地方,不同內存條的時序都不一樣,大家量力而行,調節適中就行。
第二步:超頻設置前面的這些參數設置都只是超頻的前戲而已,現在開始才是真正的超頻,即不斷的增加CPU的外頻「Host/PCI Clock at Next Boot」,每次加10,一點一點往上加。每次增加外頻後就按「F10」保存重啟一次,直到成功進入系統後手動重啟,繼續增加外頻,重復以上動作,直到把CPU超到理想的頻率。
第三步:穩定性檢驗
當超頻過頭不能進入系統時,以5為步進遞減外頻,成功進入系統後,使用ORHTOS軟體進行烤機,測一下CPU和內存超頻後穩不穩定,如果穩定了,說明超頻非常成功。
D. 電腦高手進啊,老電腦怎麼設置超頻
電腦的超頻就是通過人為的方式將CPU、顯卡等硬體的工作頻率提高,讓它們在高於其額定的頻率狀態下穩定工作。以Intel P4C 2.4GHz的CPU為例,它的額定工作頻率是2.4GHz,如果將工作頻率提高到2.6GHz,系統仍然可以穩定運行,那這次超頻就成功了。
CPU超頻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CPU的工作頻率,也就是CPU的主頻。而CPU的主頻又是外頻和倍頻的乘積。例如一塊CPU的外頻為100MHz,倍頻為8.5,可以計算得到它的主頻=外頻×倍頻=100MHz×8.5 = 850MHz。
提升CPU的主頻可以通過改變CPU的倍頻或者外頻來實現。但如果使用的是Intel CPU,你盡可以忽略倍頻,因為IntelCPU使用了特殊的製造工藝來阻止修改倍頻。AMD的CPU可以修改倍頻,但修改倍頻對CPU性能的提升不如外頻好。
而外頻的速度通常與前端匯流排、內存的速度緊密關聯。因此當你提升了CPU外頻之後,CPU、系統和內存的性能也同時提升了。
CPU超頻主要有兩種方式:
一個是硬體設置,一個是軟體設置。其中硬體設置比較常用,它又分為跳線設置和BIOS設置兩種。
1.跳線設置超頻
早期的主板多數採用了跳線或DIP開關設定的方式來進行超頻。在這些跳線和DIP開關的附近,主板上往往印有一些表格,記載的就是跳線和DIP開關組合定義的功能。在關機狀態下,你就可以按照表格中的頻率進行設定。重新開機後,如果電腦正常啟動並可穩定運行就說明我們的超頻成功了。
比如一款配合賽揚1.7GHz使用的Intel 845D晶元組主板,它就採用了跳線超頻的方式。在電感線圈的下面,我們可以看到跳線的說明表格,當跳線設定為1-2的方式時外頻為100MHz,而改成2-3的方式時,外頻就提升到了133MHz。而賽揚1.7GHz的默認外頻就是100MHz,我們只要將外頻提升為133MHz,原有的賽揚1.7GHz就會超頻到2.2GHz上工作,是不是很簡單呢:)。
另一塊配合AMD CPU使用的VIA KT266晶元組主板,採用了DIP開關設定的方式來設定CPU的倍頻。多數AMD的倍頻都沒有鎖定,所以可以通過修改倍頻來進行超頻。這是一個五組的DIP開關,通過各序號開關的不同通斷狀態可以組合形成十幾種模式。在DIP開關的右上方印有說明表,說明了DIP開關在不同的組合方式下所帶來不同頻率的改變。
例如我們對一塊AMD 1800+進行超頻,首先要知道,Athlon XP 1800+的主頻等於133MHz外頻×11.5倍頻。我們只要將倍頻提高到12.5,CPU主頻就成為133MHz×12.5≈1.6GHz,相當於Athlon XP 2000+了。如果我們將倍頻提高到13.5時,CPU主頻成為1.8GHz,也就將Athlon XP 1800+超頻成為了Athlon XP2200+,簡單的操作換來了性能很大的提升,很有趣吧。
2.BIOS設置超頻
現在主流主板基本上都放棄了跳線設定和DIP開關的設定方式更改CPU倍頻或外頻,而是使用更方便的BIOS設置。
例如升技(Abit)的SoftMenu III和磐正(EPOX)的PowerBIOS等都屬於BIOS超頻的方式,在CPU參數設定中就可以進行CPU的倍頻、外頻的設定。如果遇到超頻後電腦無法正常啟動的狀況,只要關機並按住INS或HOME鍵,重新開機,電腦會自動恢復為CPU默認的工作狀態,所以還是在BIOS中超頻比較好。
這里就以升技NF7主板和Athlon XP 1800+ CPU的組合方案來實現這次超頻實戰。目前市場上BIOS的品牌主要有兩種,一種是PHOENIX-Award BIOS,另一種是AMI BIOS,這里以Award BIOS為例。
首先啟動電腦,按DEL鍵進入主板的BIOS設定界面。從BIOS中選擇Soft Menu III Setup,這便是升技主板的SoftMenu超頻功能。
進入該功能後,我們可以看到系統自動識別CPU為1800+。我們要在此處回車,將默認識別的型號改為User Define(手動設定)模式。設定為手動模式之後,原有灰色不可選的CPU外頻和倍頻現在就變成了可選的狀態。
如果你需要使用提升外頻來超頻的話,就在External Clock:133MHz這里回車。這里有很多外頻可供調節,你可以把它調到150MHz或更高的頻率選項上。由於升高外頻會使系統匯流排頻率提高,影響其它設備工作的穩定性,因此一定要採用鎖定PCI頻率的辦法。
Multiplier Factor一項便是調節CPU倍頻的地方,回車後進入選項區,可以根據CPU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倍頻,例如12.5、13.5或更高的倍頻。
菜鳥:如果CPU超頻後系統無法正常啟動或工作不穩定,我聽說可以通過提高CPU的核心電壓來解決,有這個道理嗎?
阿萌:對啊。因為CPU超頻後,功耗也就隨之提高。如果供應電流還保持不變,有些CPU就會因功耗不足而導致無法正常穩定的工作。而提升了電壓之後,CPU就獲得了更多的動力,使超頻變得更容易成功和穩定。
在BIOS中可以設置和調節CPU的核心電壓(如圖7)。正常的情況下可以選擇Default(默認)狀態。如果CPU超頻後系統不穩定,就可以給CPU核心加電壓。但是加電壓的副作用很大,首先CPU發熱量會增大,其次電壓加得過高很容易燒毀CPU,所以加電壓時一定要慎重,一般以0.025V、0.05V或者0.1V步進向上加就可以了。
3.用軟體實現超頻
顧名思義,就是通過軟體來超頻。這種超頻更簡單,它的特點是設定的頻率在關機或重新啟動電腦後會復原,菜鳥如果不敢一次實現硬體設置超頻,可以先用軟體超頻試驗一下超頻效果。最常見的超頻軟體包括SoftFSB和各主板廠商自己開發的軟體。它們原理都大同小異,都是通過控制時鍾發生器的頻率來達到超頻的目的。
SoftFSB是一款比較通用的軟體,它可以支持幾十種時鍾發生器。只要按主板上採用的時鍾發生器型號進行選擇後,點擊GET FSB獲得時鍾發生器的控制權,之後就可以通過頻率拉桿來進行超頻的設定了,選定之後按下保存就可以讓CPU按新設定的頻率開始工作了。不過軟體超頻的缺點就是當你設定的頻率讓CPU無法承受的時候,在你點擊保存的那一剎那導致死機或系統崩潰。
CPU超頻秘技:
1.CPU超頻和CPU本身的「體質」有關
很多朋友們說他們的CPU加壓超頻以後還是不穩定,這就是「體質」問題。對於同一個型號的CPU在不同周期生產的可超性不同,這些可以從處理器編號上體現出來。
2.倍頻低的CPU好超
大家知道提高CPU外頻比提高CPU倍頻性能提升快,如果是不鎖倍頻的CPU,高手們會採用提高外頻降低倍頻的方法來達到更好的效果,由此得出低倍頻的CPU具備先天的優勢。比如超頻健將AMD Athlon XP1700+/1800+以及Intel Celeron 2.0GHz等。
3.製作工藝越先進越好超
製作工藝越先進的CPU,在超頻時越能達到更高的頻率。比如Intel新推出就贏得廣泛關注的Intel Celeron D處理器,採用90納米的製造工藝,Prescott核心。已經有網友將一快2.53GHz的Celeron D超到了4.4GHz。
4.溫度對超頻有決定性影響
大家知道超頻以後CPU的溫度會大幅度的提高,配備一個好的散熱系統是必須的。這里不光指CPU風扇,還有機箱風扇等。另外,在CPU核心上塗抹薄薄一層硅脂也很重要,可以幫助CPU良好散熱。
5.主板是超頻的利器
一塊可以良好支持超頻的主板一般具有以下優點:(1)支持高外頻。(2)擁有良好供電系統。如採用三相供電的主板或有CPU單路單項供電的主板。(3)有特殊保護的主板。如在CPU風扇停轉時可以立即切斷電源,部分主板把它稱為「燒不死技術」。(4)BIOS中帶有特殊超頻設置的主板。(5) 做工優良,最好有6層PCB板。
E. 電腦內存條怎麼超頻呢
內存不建議超頻,
第一是內存帶寬對電腦影響很小,
第二是超頻後穩定性很差,
同時還需要主板支持,
有一點必須明白,
如果內存頻率工作在cpu支持的默認頻率下,
其效率是較高的,
超頻的結果反而是降低效率,
得不償失。
F. 舊電腦如何超頻(內附配置)有分!
開機的時候按DEL進入BIOS
進去選中高級BIOS選項 在那裡把CPU的外頻提高 這個要一點一點的試 一次性加多了可能會崩潰的 改了外頻之後進系統運行下大的程序看下穩不穩定 如果不怎麼穩定就把外頻降下來
G. 電腦怎樣超頻
1.跳線設置超頻
早期的主板多數採用了跳線或DIP開關設定的方式來進行超頻。在這些跳線和DIP開關的附近,主板上往往印有一些表格,記載的就是跳線和DIP開關組合定義的功能。在關機狀態下,你就可以按照表格中的頻率進行設定。重新開機後,如果電腦正常啟動並可穩定運行就說明我們的超頻成功了。
一款配合賽揚1.7GHz使用的Intel 845D晶元組主板,它就採用了跳線超頻的方式。在電感線圈的下面,我們可以看到跳線的說明表格,當跳線設定為1-2的方式時外頻為100MHz,而改成2-3的方式時,外頻就提升到了133MHz。而賽揚1.7GHz的默認外頻就是100MHz,我們只要將外頻提升為133MHz,原有的賽揚1.7GHz就會超頻到2.2GHz上工作,是不是很簡單
2.BIOS設置超頻
現在主流主板基本上都放棄了跳線設定和DIP開關的設定方式更改CPU倍頻或外頻,而是使用更方便的BIOS設置。
例如升技(Abit)的SoftMenu III和磐正(EPOX)的PowerBIOS等都屬於BIOS超頻的方式,在CPU參數設定中就可以進行CPU的倍頻、外頻的設定。如果遇到超頻後電腦無法正常啟動的狀況,只要關機並按住INS或HOME鍵,重新開機,電腦會自動恢復為CPU默認的工作狀態,所以還是在BIOS中超頻比較好。
這里就以升技NF7主板和Athlon XP 1800+ CPU的組合方案來實現這次超頻實戰。目前市場上BIOS的品牌主要有兩種,一種是PHOENIX-Award BIOS,另一種是AMI BIOS,這里以Award BIOS為例。
首先啟動電腦,按DEL鍵進入主板的BIOS設定界面。從BIOS中選擇Soft Menu III Setup(如圖3),這便是升技主板的SoftMenu超頻功能
進入該功能後,我們可以看到系統自動識別CPU為1800+。我們要在此處回車,將默認識別的型號改為User Define(手動設定)模式(圖4)。
設定為手動模式之後,原有灰色不可選的CPU外頻和倍頻現在就變成了可選的狀態(圖5)。
如果你需要使用提升外頻來超頻的話,就在External Clock:133MHz這里回車。這里有很多外頻可供調節,你可以把它調到150MHz或更高的頻率選項上。由於升高外頻會使系統匯流排頻率提高,影響其它設備工作的穩定性,因此一定要採用鎖定PCI頻率的辦法。
Multiplier Factor一項便是調節CPU倍頻的地方,回車後進入選項區(如圖6),可以根據CPU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倍頻,例如12.5、13.5或更高的倍頻。
菜鳥:如果CPU超頻後系統無法正常啟動或工作不穩定,我聽說可以通過提高CPU的核心電壓來解決,有這個道理嗎?
阿萌:對啊。因為CPU超頻後,功耗也就隨之提高。如果供應電流還保持不變,有些CPU就會因功耗不足而導致無法正常穩定的工作。而提升了電壓之後,CPU就獲得了更多的動力,使超頻變得更容易成功和穩定。
在BIOS中可以設置和調節CPU的核心電壓(如圖7)。正常的情況下可以選擇Default(默認)狀態。如果CPU超頻後系統不穩定,就可以給CPU核心加電壓。但是加電壓的副作用很大,首先CPU發熱量會增大,其次電壓加得過高很容易燒毀CPU,所以加電壓時一定要慎重,一般以0.025V、0.05V或者0.1V步進向上加就可以了。
3.用軟體實現超頻
菜鳥:嗯,這下我記住了。那麼通過軟體超頻又是怎麼回事呢?
阿萌:顧名思義,就是通過軟體來超頻。這種超頻更簡單,它的特點是設定的頻率在關機或重新啟動電腦後會復原,菜鳥如果不敢一次實現硬體設置超頻,可以先用軟體超頻試驗一下超頻效果。最常見的超頻軟體包括SoftFSB和各主板廠商自己開發的軟體。它們原理都大同小異,都是通過控制時鍾發生器的頻率來達到超頻的目的。
SoftFSB是一款比較通用的軟體(圖8),它可以支持幾十種時鍾發生器。只要按主板上採用的時鍾發生器型號進行選擇後,點擊GET FSB獲得時鍾發生器的控制權,之後就可以通過頻率拉桿來進行超頻的設定了,選定之後按下保存就可以讓CPU按新設定的頻率開始工作了。不過軟體超頻的缺點就是當你設定的頻率讓CPU無法承受的時候,在你點擊保存的那一剎那導致死機或系統崩潰。
接招,看超頻秘技
1.CPU超頻和CPU本身的「體質」有關
很多朋友們說他們的CPU加壓超頻以後還是不穩定,這就是「體質」問題。對於同一個型號的CPU在不同周期生產的可超性不同,這些可以從處理器編號上體現出來。
2.倍頻低的CPU好超
大家知道提高CPU外頻比提高CPU倍頻性能提升快,如果是不鎖倍頻的CPU,高手們會採用提高外頻降低倍頻的方法來達到更好的效果,由此得出低倍頻的CPU具備先天的優勢。比如超頻健將AMD Athlon XP1700+/1800+以及Intel Celeron 2.0GHz等。
3.製作工藝越先進越好超
製作工藝越先進的CPU,在超頻時越能達到更高的頻率。比如Intel新推出就贏得廣泛關注的Intel Celeron D處理器,採用90納米的製造工藝,Prescott核心。已經有網友將一快2.53GHz的Celeron D超到了4.4GHz。
4.溫度對超頻有決定性影響
大家知道超頻以後CPU的溫度會大幅度的提高,配備一個好的散熱系統是必須的。這里不光指CPU風扇,還有機箱風扇等。另外,在CPU核心上塗抹薄薄一層硅脂也很重要,可以幫助CPU良好散熱。
5.主板是超頻的利器
一塊可以良好支持超頻的主板一般具有以下優點:(1)支持高外頻。(2)擁有良好供電系統。如採用三相供電的主板或有CPU單路單項供電的主板。(3)有特殊保護的主板。如在CPU風扇停轉時可以立即切斷電源,部分主板把它稱為「燒不死技術」。(4)BIOS中帶有特殊超頻設置的主板。(5) 做工優良,最好有6層PCB板。
H. 電腦內存怎麼超頻
首先我們要知道內存的容量和頻率的選購標准,如開始提到的那般僅僅是「夠大」、「夠高」的理解是比較片面的,內存的容量 頻率其實和主板規格 CPU支持三者是限制的,買的再好,超過這個限制也是白搞!
圖片
這些硬體最大支持限制,在它們的詳情中就可以看到,一般也不需要再去做計算,選購時注意搭配平衡即可。
鎂光、海力士、三星等顆粒超頻能力
進入正題來看看更深層次的選購知識!
第一點就是顆粒,它可以直接影響到內存體質的好壞,超頻更是離不開它的支持。很多DIY玩家都會知道,目前90%的內存顆粒都是由鎂光、海力士、三星、南亞這幾家生產。
圖片
不同顆粒對應單品整理
時至今日,這幾家的產品線也早已做出了代數的更新。今天就以「買對不買貴」的原則,來講講這些品牌產線的迭代情況,以免大家還在買一些過時的產品!
圖片
海力士
先來看看海力士,它家第一代主推的D4是MFR顆粒也就是M-die,這種顆粒穩定性還算可以,但是超頻能力幾乎為0。它們的後綴是「MFR」結尾,多數是見與威剛部分紅龍或者金龍、金士頓的部分掠食者、還有海盜船部分的鉑金統治者3200/3600。
圖片
它家高頻內存上使用的AFR的顆粒,也就是A-die。這種顆粒是為了對標三星顆粒,超頻能力較第一代的M-die有所提升,加壓上到3200也完全沒有問題。
不過體質比較一般,高頻時序也表現的不盡如人意。目前還在使用這種顆粒的內存有影馳GAME 3全系類、皇家戟3000 C16、幻光戟3000 C16。
圖片
為了改善這一現象,它們推出了「CJR」的顆粒,對AMD平台兼容性是非常的友好,隨便上到3600Hz都是沒問題。
簡單總結下來,按體質排序CJR優於AFR優於MFR。當下CJR的代表內存有金士頓掠食者3600及雷電系列、十銓王者之劍以及幻境、另外還有科賦非常便宜的CJR。
圖片
三星
再來講講三星的顆粒,這個廠的顆粒名聲應該是最響的,早在D3時代就是無人不知,算是標桿版的存在。這里就不得不提到它家的B-die顆粒,對AMD Intel的兼容性都非常的好,Intel平台上到4000及以上都沒有難度。並且時序表現還非常的好,招牌產品就是影馳的名人堂。
圖片
不過目前這種顆粒已經停產了,接替者是三星的A-die以及M-die。只是他們主要針對專業的伺服器市場,到民用估計還需要一段時間。
除此之外還有體質一般的C-die和E-die,比如威剛的龍耀的D60G 4000、芝奇幻光戟/皇家戟4133及以上頻率內存。
鎂光
鎂光顆粒,較前兩者相比它的存在感比較低,總體評價是穩定耐用,但是超頻能力肯定是不如三星的。鎂光的B-die是比較早期的D4顆粒,也是它家出貨量最大的顆粒,需要注意但是這個顆粒不能超頻的,代表產品是影馳的Gamer Blue內存條!
I. 電腦怎麼超頻
電腦怎麼超頻的步驟如下:
1、首先准備所用到的顯卡超頻軟體:超頻軟體msi Afterburner 、烤機軟體kombuser、檢查軟體GPU-z 。
以上軟體網路上都可以下載。雖然msi Afterburner是微星家的但是其他顯卡都可以用它來超頻。
這樣電腦怎麼超頻的問題就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