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最小系統的對於軟體最小環境,就軟體有以下幾點要說明
1. 硬碟中的軟體環境保留原有的軟體環境,主要是用來分析判斷應用軟體方面的問題.
2. 硬碟中的軟體環境只有一個基本的操作系統環境<可能是卸載掉所有應用,或是重新安裝一個干凈的操作系統環境,是要判斷系統問題,軟體沖突或軟硬體間的沖突問題.
3. 在軟體最小系統下,可根據需要添加或更改適當的硬體.如:在判斷啟動故障時,由於硬碟不能啟動.想檢查一下能否從其它驅動器啟動.這時,可在軟體最小系統下加入一個軟碟機或最小系統中加入音效卡;在判斷網路問題時,就應在軟體最小系統中加入網卡等.最小系統法,主要地要先判斷在最基本的軟硬體環境中,系統是否可正常工作如果不能正常工作,卻可判定最基本的軟硬部件有故障,從而起到故障隔離的作用.
最小系統法逐步添加法結合,能較快速地定位發生在其它板軟體的故障,提高維修效率
Ⅱ 嵌入式最小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
嵌入式最小系統由硬體層、中間層和系統軟體層、應用軟體層這四個部分組成。
一個嵌入式系統裝置一般都由嵌入式計算機系統和執行裝置組成,嵌入式計算機系統是整個嵌入式系統的核心,由硬體層、中間層、系統軟體層和應用軟體層組成。執行裝置也稱為被控對象,它可以接受嵌入式計算機系統發出的控制命令,執行所規定的操作或任務。
嵌入式系統是用來控制或者監視機器、裝置、工廠等大規模設備的系統。嵌入式系統以應用為中心,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軟硬體可裁剪,適應應用系統對功能、可靠性、成本、體積、功耗等嚴格要求的專用計算機系統。
(2)軟體的最小系統圖片擴展閱讀:
嵌入式系統中有許多非常重要的概念:
1、嵌入式處理器
嵌入式系統的核心,是控制、輔助系統運行的硬體單元。范圍極其廣闊,從最初的4位處理器,目前仍在大規模應用的8位單片機,到最新的受到廣泛青睞的32位,64位嵌入式CPU。
2、實時操作系統
實時操作系統(RTOS-Real Time Operating System):
嵌入式系統目前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根據操作系統的工作特性,實時是指物理進程的真實時間。實時操作系統具有實時性,能從硬體方面支持實時控制系統工作的操作系統。其中實時性是第一要求,需要調度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完成實時控制任務,其次才著眼於提高計算機系統的使用效率,重要特點是要滿足對時間的限制和要求。
3、分時操作系統
對於分時操作系統,軟體的執行在時間上的要求,並不嚴格,時間上的錯誤,一般不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目前分時系統的強項在於多任務的管理,而實時操作系統的重要特點是具有系統的可確定性,即系統能對運行情況的最好和最壞等的情況能做出精確的估計。
Ⅲ 51單片機最小系統原理圖,求通俗易懂的講解
我是一名電子信息大專畢業的學生,下面51單片機最小系統的講解,你參考一下
51單片機共有40隻引腳.
下面這個就是最小系統原理圖,就是靠這四個部分,這個單片機就可以運行起來了.
一,一講解:
第一部分:電源組(上圖標記為1的部分)
40腳接電源5V,20腳接電源負極,在單片機裡面,負極也可以叫GND或者」地」,我們在單片機的應用中,習慣說負極為」地」,上面GND就是英文ground的縮寫,翻譯過來就是"地"的意思.
第二部分:晶振組(上圖標記為2的部分)
11.0592M晶振Y1與單片機的18,19腳並聯,因為這兩只腳,就是晶振工作的引腳.
22p電容C2一端接18腳,一端接地.
22p電容C3一端接19腳,一端接地.
這兩個電容,我們在10~30P之間選擇都是可以的,主要作用是,過濾掉晶振部分的高頻信號,讓晶振工作的時候更加穩定.
第三部分:復位組(上圖標記為2的部分)
10u電容C1正極接電源5V,C1負極接單片機的復位腳,第9腳.
1K電阻R17一端接單片機的復位腳,第9腳,一端接地.
就是通過這個10u和1k,就可以讓單片機一供電時,單片機自動復位,從零開始執行程序,這個就是復位的概念.
第四部分:其它功能組(上圖標記為4的部分)
這個腳是存儲器使用選擇腳,當這個腳接"地"時,那麼告訴單片機選擇外部存儲器,當這個腳接"5V"時,說明單片機使用內部存儲器.
因為選擇外部存儲器,太浪費單片機僅有的資源,所以這一腳永遠接電源5V(如上圖所示),使用單片機的內部存儲器,如果內部存儲器不夠容量,最多選擇更高級容量的單片機型號,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詳細看下面的帖子,單片機最小系統的通俗易懂講解:
網頁鏈接
滿意請採納,謝謝!
Ⅳ 1.設計單片機最小系統(其具體到器件) 2.寫出硬體的工作原理 畫出軟體的流程圖
單片機最小系統,或者稱為最小應用系統,是指用最少的元件組成的單片機可以工作的系統.
對51系列單片機來說,最小系統一般應該包括:單片機、晶振電路、復位電路.
下面給出一個51單片機的最小系統電路圖.
說明
復位電路:由電容串聯電阻構成,由圖並結合"電容電壓不能突變"的性質,可以知道,當系統一上電,RST腳將會出現高電平,並且,這個高電平持續的時間由電路的RC值來決定.典型的51單片機當RST腳的高電平持續兩個機器周期以上就將復位,所以,適當組合RC的取值就可以保證可靠的復位.一般教科書推薦C取10u,R取8.2K.當然也有其他取法的,原則就是要讓RC組合可以在RST腳上產生不少於2個機周期的高電平.至於如何具體定量計算,可以參考電路分析相關書籍.
晶振電路:典型的晶振取11.0592MHz(因為可以准確地得到9600波特率和19200波特率,用於有串口通訊的場合)/12MHz(產生精確的uS級時歇,方便定時操作)
單片機:一片AT89S51/52或其他51系列兼容單片機
特別注意:對於31腳(EA/Vpp),當接高電平時,單片機在復位後從內部ROM的0000H開始執行;當接低電平時,復位後直接從外部ROM的0000H開始執行.這一點是初學者容易忽略的.
復位電路:
一、復位電路的用途
單片機復位電路就好比電腦的重啟部分,當電腦在使用中出現死機,按下重啟按鈕電腦內部的程序從頭開始執行。單片機也一樣,當單片機系統在運行中,受到環境干擾出現程序跑飛的時候,按下復位按鈕內部的程序自動從頭開始執行。
單片機復位電路如下圖:
二、復位電路的工作原理
在書本上有介紹,51單片機要復位只需要在第9引腳接個高電平持續2US就可以實現,那這個過程是如何實現的呢?
在單片機系統中,系統上電啟動的時候復位一次,當按鍵按下的時候系統再次復位,如果釋放後再按下,系統還會復位。所以可以通過按鍵的斷開和閉合在運行的系統中控制其復位。
開機的時候為什麼為復位
在電路圖中,電容的的大小是10uF,電阻的大小是10k。所以根據公式,可以算出電容充電到電源電壓的0.7倍(單片機的電源是5V,所以充電到0.7倍即為3.5V),需要的時間是10K*10UF=0.1S。
也就是說在電腦啟動的0.1S內,電容兩端的電壓時在0~3.5V增加。這個時候10K電阻兩端的電壓為從5~1.5V減少(串聯電路各處電壓之和為總電壓)。所以在0.1S內,RST引腳所接收到的電壓是5V~1.5V。在5V正常工作的51單片機中小於1.5V的電壓信號為低電平信號,而大於1.5V的電壓信號為高電平信號。所以在開機0.1S內,單片機系統自動復位(RST引腳接收到的高電平信號時間為0.1S左右)。
按鍵按下的時候為什麼會復位
在單片機啟動0.1S後,電容C兩端的電壓持續充電為5V,這是時候10K電阻兩端的電壓接近於0V,RST處於低電平所以系統正常工作。當按鍵按下的時候,開關導通,這個時候電容兩端形成了一個迴路,電容被短路,所以在按鍵按下的這個過程中,電容開始釋放之前充的電量。隨著時間的推移,電容的電壓在0.1S內,從5V釋放到變為了1.5V,甚至更小。根據串聯電路電壓為各處之和,這個時候10K電阻兩端的電壓為3.5V,甚至更大,所以RST引腳又接收到高電平。單片機系統自動復位。
總結:
1、復位電路的原理是單片機RST引腳接收到2US以上的電平信號,只要保證電容的充放電時間大於2US,即可實現復位,所以電路中的電容值是可以改變的。
2、按鍵按下系統復位,是電容處於一個短路電路中,釋放了所有的電能,電阻兩端的電壓增加引起的。
51單片機最小系統電路介紹
1.51單片機最小系統復位電路的極性電容C1的大小直接影響單片機的復位時間,一般採用10~30uF,51單片機最小系統容值越大需要的復位時間越短。
2.51單片機最小系統晶振Y1也可以採用6MHz或者11.0592MHz,在正常工作的情況下可以採用更高頻率的晶振,51單片機最小系統晶振的振盪頻率直接影響單片機的處理速度,頻率越大處理速度越快。
3.51單片機最小系統起振電容C2、C3一般採用15~33pF,並且電容離晶振越近越好,晶振離單片機越近越好4.P0口為開漏輸出,作為輸出口時需加上拉電阻,阻值一般為10k。
設置為定時器模式時,加1計數器是對內部機器周期計數(1個機器周期等於12個振盪周期,即計數頻率為晶振頻率的1/12)。計數值N乘以機器周期Tcy就是定時時間t。
設置為計數器模式時,外部事件計數脈沖由T0或T1引腳輸入到計數器。在每個機器周期的S5P2期間采樣T0、T1引腳電平。當某周期采樣到一高電平輸入,而下一周期又采樣到一低電平時,則計數器加1,更新的計數值在下一個機器周期的S3P1期間裝入計數器。由於檢測一個從1到0的下降沿需要2個機器周期,因此要求被采樣的電平至少要維持一個機器周期。當晶振頻率為12MHz時,最高計數頻率不超過1/2MHz,即計數脈沖的周期要大於2ms。
Ⅳ 1. 利用Proteus軟體繪制單片機最小系統,發光二極體D1經限流電阻接到P1.1,利用
方法/步驟
1
首先打開proteus系統軟體,網上找到最小系統的原理圖,按原理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