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免費軟體 > 圖片清繪軟體app

圖片清繪軟體app

發布時間:2023-04-05 12:30:51

① 清繪地質圖件用什麼軟體,就是把圖件矢量化,會生成.idx,.mbf ,.bmb等一下文件的.

目前使用最多的就是尺中mapgis,尤其是地判哪質圖件,要求精準的地理坐標的! 而且現在很多成圖都要陵沖山求mapgis圖!

② 工程測量的地形圖的畫法的基本步驟

地形圖應表示測量控制點、居民地和垣柵、工礦建築物及其他設施、
交通及附屬設施、管線及附屬設施、水系及附屬設施、境界、地貌和土質、植被等各項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稱注記等。並著重顯示與測圖用途有關的各項要素。
地物、地貌的各項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捨原則,除應按現行國家標准地形圖圖式執行外,還應符合如下有關規定。
1. 測量控制點測繪
1.1測量控制點是測繪地形圖和工程測量施工放樣的主要依據,在圖上應精確表示。
1.2各等級平面控制點、導線點、圖根點、水準點,應以展點或測點位置為符號的幾何中心位置,按圖式規定符號表示。
2. 居民地和垣柵的測繪
2.1居民地的各類建築物、構築物及主要附屬設施應准確測繪實地外圍輪廓和如實反映建築結構特徵。
2.2房屋的輪廓應以牆基外角為准,並按建築材料和性質分類,注記層數。1:500與1:1000比例尺測圖,房屋應逐個表示,臨時性房屋可捨去;1:2000比例尺測圖可適當綜合取捨,圖上寬度小於0.5mm的小巷可不表示。2.3建築物和圍牆輪廓凸凹在圖上小於0.4mm,簡單房屋小於0.6mm時,可用直線連接。
2.4 1:500比例尺測圖,房屋內部天井宜區分表示;1:1000比例尺測圖,圖上6mm2以下的天井可不表示。
2.5測繪垣柵應類別清楚,取捨得當。城牆按城基輪廓依比例尺表示,城樓、城門、豁口均應實測;圍牆、柵欄、欄桿等可根據其永久性、規整性、重要性等綜合考慮取捨。
2.6台階和室外樓梯長度大於3M毫米,寬度大於1M毫米的應在圖中表示。
2.7永久性門墩、支柱大於1M毫米的依比例實測,小於1M毫米的測量其中心位置,用符號表示。重要的墩柱無法測量中心位置時,要量取並記錄偏心距和偏離方向。
2.8建築物上突出的懸空部分應測量最外范圍的投影位置,主要的支柱也要實測。
3. 工礦建(構)築物及其它設施的測繪
3.1工礦建(構)築物及其它設施的測繪,圖上應准確表示其位置、形狀和性質特徵。
3.2工礦建(構)築物及其它設施依比例尺表示的,應實測其外部輪廓,並配置符號或按圖式規定用依比例尺符號;不依比例尺表示的,應准確測定其定位點或定位線,用不依比例尺符號表示。
4. 交通及附屬設施測繪
4.1交通及附屬設施的測繪,圖上應准確反映陸地道路的類別和等級,附屬設施的結構和關系;正確處理道路的相交關系及與其它要素的關系;正確表示水運和海運的航行標志,河流和通航情況及各級道路的通過關系。
4.2鐵路軌頂(曲線段取內軌頂)、公路路中、道路交叉處、橋面等應測注高程,隧道、涵洞應測注底面高程。
4.3公路與其它雙線道路在圖上均應按實寬依比例尺表示。公路應在圖上每隔15~20mm注出公路技術等級代碼,國道應注出國道路線編號。公路、街道按其鋪面材料分為水泥、瀝青、礫石、條石或石板、硬磚、碎石和土路啟前等,應分別以砼、瀝、礫、石、磚、碴、土等注記於圖中路面上,鋪面材料改變處應用點線分開。
4.4鐵路與公路或其它道路平面相交時,鐵路符號不中斷,而將另一道路符號中斷;城市道路為立體交叉或高架道路時,應測繪橋位、匝道與綠地等;多層交叉重疊,下層被上層遮住的部分不繪,橋墩或立柱視用圖需要表示,垂直的擋土牆可繪實線而不繪擋土牆符號。
4.5路堤、路塹應按實地寬度繪出邊界,並應在其坡頂、坡腳適當測注高程。
4.6道路通過居民地不宜中斷,應按真實位置繪出。高速公路應繪出兩側圍建的柵欄(或牆)和出入口,註明公路名稱。中央分隔帶視用圖需要表示。市區街道應將車行道、過街天橋、過街地道的出入口、分隔帶、環島、街心花園、人行道與綠化帶繪出。
4.7跨越河流或谷地的橋梁,應實測橋頭、橋身和橋墩位置,加註建築結構。碼頭應實測輪廓線,有專有名稱的加註名稱,無名稱者注「碼頭」,碼頭上的建築應實測並以相應符號表示。
4.8大車路悄旦清、鄉村路、內部道路按比例實測,寬度小於1M毫米時只測路中線,以小路符號表示。
5. 管線測繪
5.1永久性的電力線、電信線均應准確表示,電桿、鐵塔位置應實測。當多種線路在同一桿架上時,只表示主要的。城市建築區內電力線、電信線可不連線,但應在桿架處繪出線路方向。各種線路應做到線類分明,走向遲裂連貫。
5.2架空的、地面上的、有管堤的管道均應實測,分別用相應符號表示。並註明傳輸物質的名稱。當架空管道直線部分的支架密集時,可適當取捨。地下管線檢修井宜測繪表示。
5.3污水篦子、消防栓、閥門、水龍頭、電線箱、電話亭、路燈、檢修井均應實測中心位置,以符號表示,必要時標注用途。
6. 水系測繪
6.1江、河、湖、海、水庫、池塘、泉、井等及其它水利設施,均應准確測繪表示,有名稱的加註名稱。根據需要可測注水深,也可用等深線或水下等高線表示。
6.2河流、溪流、湖泊、水庫等水涯線,按測圖時的水位測定,當水涯線與陡坎線在圖上投影距離小於1mm時以陡坎線符號表示。河流在圖上寬度小於0.5mm、溝渠在圖上寬度小於1mm(1:2000在形圖上小於0.5mm)的用單線表示。
6.3海岸線以平均大潮高潮的痕跡所形成的水陸分界線為准。各種干出灘在圖上用相應的符號或注記表示,並適當測注高程。
6.4水位高及施測日期視需要測注。水渠應測注渠頂邊和渠底高程;時令河應測注河床高程;堤、壩應測注頂部及坡腳高程;池塘應測注塘頂邊及塘底高程;泉、井應測注泉的出水口與井台高程,並根據需要注記井台至水面的深度。
7. 境界測繪
7.1境界的測繪,圖上應正確反映境界的類別、等級、位置以及與其它要素的關系。
7.2縣(區、旗)和縣以上境界應根據勘界協議、有關文件准確清楚地繪出,界樁、界標應測坐標展繪。鄉、鎮和鄉級以上國營農、林、牧場以及自然保護區界線按需要測繪。
7.3兩級以上境界重合時,只繪高一級境界符號。
8. 地貌和土質的測繪
8.1地貌和土質的測繪,圖上應正確表示其形態、類別和分布特徵。
8.2自然形態的地貌宜用等高線表示,崩塌殘蝕地貌、坡、坎和其它特殊地貌應用相應符號或用等高線配合符號表示。
8.3各種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築的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時表示為陡坎,70°以下時表示為斜坡。斜坡在圖上投影寬度小於2mm,以陡坎符號表示。當坡、坎比高小於1/2基本等高距或在圖上長度小於5mm時,可不表示,坡、坎密集時,可以適當取捨。
8.4梯田坎坡頂及坡腳寬度在圖上大於2mm時,應實測坡腳。當1:2000比例尺測圖梯田坎過密,兩坎間距在圖上小於5mm時,可適當取捨。梯田坎比較緩且范圍較大時,可用等高線表示。
8.5坡度在70°以下的石山和天然斜坡,可用等高線或用等高線配合符號表示。獨立石、土堆、坑穴、陡坡、斜坡、梯田坎、露岩地等應在上下方分別測注高程或測註上(或下)方高程及量注比高。
8.6各種土質按圖式規定的相應符號表示,大面積沙地應用等高線加註記
表示。
9. 植被的測繪
9.1地形圖上應正確反映出植被的類別特徵和范圍分布。對耕地、園地應實測范圍,配置相應的符號表示。大面積分布的植被在能表達清楚的情況下,可採用注記說明。同一地段生長有多種植物時,可按經濟價值和數量適當取捨,符號配製不得超過三種(連同土質符號)。
9.2 旱地包括種植小麥、雜糧、棉花、煙草、大豆、花生和油菜等的田地,經濟作物、油料作物應加註品種名稱。有節水灌溉設備的旱地應加註「噴灌」、「滴灌」等。一年分幾季種植不同作物的耕地,應以夏季主要作物為准配置符號表示。
9.3田埂寬度在圖上大於1mm的應用雙線表示,小於1mm的用單線表示。田塊內應測注有代表性的高程。
10.注記
10.1要求對各種名稱、說明注記和數字注記准確注出。圖上所有居民地、道路、街巷、山嶺、溝谷、河流等自然地理名稱,以及主要單位等名稱,均應調查核實,有法定名稱的應以法定名稱為准,並應正確注記。
10.2地形圖上高程注記點應分布均勻,丘陵地區高程注記點間距為圖上2~3cm。
10.3山頂、鞍部、山脊、山腳、谷底、谷口、溝底、溝口、凹地、台地、河川湖池岸旁、水涯線上以及其他地面傾斜變換處,均應測高程注記點。
10.4城市建築區高程注記點應測設在街道中心線、街道交叉中心、建築物牆基腳和相應的地面、管道檢查井井口、橋面、廣場、較大的庭院內或空地上以及其他地面傾斜變換處。
10.5基本等高距為0.5米時,高程注記點應注至厘米;基本等高距大於0.5米時可注至分米。
11.地形要素的配合
11.1當兩個地物中心重合或接近,難以同時准確表示時,可將較重要的地物准確表示,次要地物移位0.3mm或縮小1/3表示。
11.2獨立性地物與房屋、道路、水系等其它地物重合時,可中斷其它地物符號,間隔0.3mm,將獨立性地物完整繪出。
11.3房屋或圍牆等高出地面的建築物,直接建築在陡坎或斜坡上且建築物邊線與陡坎上沿線重合的,可用建築物邊線代替坡坎上沿線;當坎坡上沿線距建築物邊線很近時,可移位間隔0.3mm表示。
11.4懸空建築在水上的房屋與水涯線重合,可間斷水涯線,房屋照常繪出。
11.5水涯線與陡坎重合,可用陡坎邊線代替水涯線;水涯線與斜坡腳線重合,仍應在坡腳將水涯線繪出。
11.6雙線道路與房屋、圍牆等高出地面的建築物邊線重合時,可以建築物邊線代替路邊線。道路邊線與建築物的接頭處應間隔0.3mm。
11.7境界以線狀地物一側為界時,應離線狀地物0.3mm在相應一側不間斷地繪出;以線狀地物中心線或河流主航道為界時,應在河流中心線位置或主航道線上每隔3~5cm繪出3~4節符號。主航道線用0.15mm黑實線表示;不能在中心線繪出時,國界符號應在其兩側不間斷地跳繪,國內各級行政區劃界可沿兩側每隔3~5cm交錯繪出3~4節符號。相交、轉折及與圖邊交接處應繪符號以示走向。
11.8地類界與地面上有實物的線狀符號重合,可省略不繪;與地面無實物的線狀符號(如架空管線、等高線等)重合時,可將地類界移位0.3mm
繪出。
11.9等高線遇到房屋及其它建築物,雙線道路、路堤、路塹、坑穴、陡坎、斜坡、湖泊、雙線河以及注記等均應中斷。
11.10當圖式符號不能滿足測區內測圖要求時,可自行設計新的符號,但應在圖廓外註明。
四、測圖
1. 平板儀白紙測圖
1.1置平板儀於測站上,整平、對中、量取儀器高、定向,使照準儀的直尺邊准確地通過圖板上測站點的位置;用已測地物點或圖要點檢查定向。
1.2用照準儀瞄準碎部點上立的視距尺,讀出碎部點的視距和中絲切尺數,讀垂直角。
1.3用計算器計算水平距離和碎部點高程。公式(內調焦望遠鏡)如下:
測站點至立尺點水平距離:S=KL�6�1COS2α;
立尺點高程:H=H0+I+ h』-B
其中 h』=0.5Klsin2α
L:兩視距絲間標尺讀數差;
K:視距乘常數,通常為100;
H0:測站點高程;
I:儀器高,H0+I即為視線高;
B:中絲讀得的切尺數;
α:垂直角(視准軸的傾斜角)。
1.4用卡規和斜分比例尺按測圖比例尺截取碎部點在圖上的長度,沿照準儀直尺邊沿,使卡規一腳對准測站點,另一腳在圖上刺點,即得到碎部點在圖上的點位,並注記高程。
1.5一點測量完畢,指揮立尺員進行下一點的觀測,直到本測站上應測的碎部點全部測完為止。
1.6每個測站上測出部分碎部點以後,應隨時進行勾繪,盡量作到隨測隨繪,避免繪錯或遺漏。
1.7在測站上勾繪地物地貌結束後,應立即進行巡視檢查,發現漏、錯或綜合取捨不當,等高線與高程注記相矛盾,要立即糾正。務使成圖清晰易讀、主次分明、取捨恰當、圖式運用正確。
1.8測圖過程中和收站前要檢查圖板定向。
2. 經緯儀配合小平板儀白紙測圖
2.1將經緯儀置於測站旁2米左右處,整平,後視測站,計算視線高。
2.2將小平板儀置於測站上,整平、對中、定向、檢查定向後,用測斜照準儀瞄準經緯儀的垂球線,量取到經緯儀的距離,按測圖比例尺在圖上定出經緯儀的位置。
2.3以測斜照準儀瞄準碎部點上的視距尺,通過圖上測站點的位置,以測斜照準儀的直尺邊沿定出碎部點的方向。
2.4以經緯儀觀測碎部點的標尺,讀取視距和垂直角,計算碎部點的高程和碎部點到經緯儀的距離。
2.5按測圖比例尺用卡規自經緯度儀在圖上的位置截取經緯儀至碎部點的長度與直尺邊相交,刺出碎部點的位置,並注記高程。
2.6重復2.3、2.4、2.5的過程,測出本站其它碎部點。
2.7勾繪,巡視檢查。
2.8測圖過程中每測20~30個點和收站前要檢查圖板定向是否變動。
3. 經緯儀配合量角器測圖
3.1將經緯儀置於測站上,對中、整平、量儀器高,後視附近的一個控制點作為起始方向(零方向)。
3.2小平板置於測站附近的任意位置,固定測圖板,在圖上測站點位置插綉花針,並將量角器圓心小孔套在針上,畫出測站點至後視點的方向線。
3.3經緯儀觀測碎部點的水平角、立角、視距。
3.4計算碎部點高程和碎部點至測站點的水平距離。
3.5用量角器和比例尺,按水平角、水平距離刺點,標注高程。
3.6重復3.3、3.4、3.5操作,完成其它碎部點測量。
3.7檢查後視方向是否變動,勾繪,巡視檢查,本站測量結束。
3.8用此法進行小面積測圖時,可記錄經緯儀野外觀測數據,並繪制草圖,在室內展點勾繪。
3.9為了解決量角器估讀誤差太大和量角器圓心偏心問題,可根據觀測的水平角、立角、視距計算出碎部點的坐標和高程,用三角板和直尺或坐標尺手工展點。
3.10當視距較短時,用鋼尺或皮尺量距代替視距,可以大大提高測距的精度。
3.11用經緯儀或經緯儀配鋼尺(或皮尺)測量的測圖數據可以計算、整理成坐標數據文件,用機助成圖法成圖。
4. 經緯儀配合測距儀測圖
4.1將經緯儀置於測站上,對中整平,後視一個鄰近的控制點並配置方位角,量取儀器高,計算視線高。
4.2將測距頭安裝到經緯儀上,並連接電池,設置溫度、氣壓、棱鏡常數。
4.3經緯儀照準棱鏡下方的標志中心,讀記方位角。
4.4測距儀照準棱鏡中心,測記水平距離和高差。
4.5計算碎部點的坐標和高程。
4.6在圖板上用比例尺按坐標展點,加註高程。
4.7重復4.3、4.4操作過程,完成本站其它碎部點的測量。
4.8勾繪,巡視檢查。
4.9觀測過程中注意檢查後視方位角,也可以在已知點上檢核坐標或高程。
4.10用此法進行大面積測圖,應現場勾繪。當范圍較小時,可以野外測記數據,繪制草圖,室內展繪或機助成圖。
4.11無內存全站儀測圖方法與經緯儀加測距儀測圖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全站儀可以直接測出坐標和高程,無需計算。
5. 全站儀配合電子平板測圖
電子平板的工序:命名、控制點錄入、測量、編輯、繪圖。
5.1硬體檢查:檢查電子平板(便攜機或掌上電腦)電池及接插設備,確保數字測圖供電正常;通訊電纜室內聯機檢查,無論電纜故障,或儀器設置不對,均要發現在室內,及早作相應處理;檢查光筆及滑鼠器是否正常,確保生產過程中沒有問題;准備編碼表;攜帶軟體狗。
5.2軟體操作準備:設定工程名,確定準備作業的文件名及存貯空間;劃定測區,確保屏幕顯示與所測內容相適應;將控制點文件備份到當前工程名目錄下。
5.3置全站儀於測站上,對中整平,量儀器高;開機,設置溫度、氣壓、棱鏡常數。
5.4在電子平板上進行測站設置,輸入測站點號、後視點號、儀器高;經緯儀照準後視點並將水平度盤置零。
5.5測站檢核:觀測1~2個控制點或已測過的地物點(包括後視點)檢核點位和高程,圖上點位相差不大於0.3mm,高程之差不大於1/10基本等高距,便可開始測量。
5.6測量過程中,平板操作員與全站儀操作員要配合好,並指揮立鏡人員立鏡;當棱鏡高改變時,立鏡員要及時回報棱鏡高。
5.7全站儀照準棱鏡後測量確認;平板儀讀取全站儀測量的數據;鍵入編碼(或查詢確認編碼);選線形與上一點連接(需要連接時);需要高程的點,輸入棱鏡高。
5.8外業結束後對圖面進行編輯,編輯操作因軟體而不同,作業員應按使用說明進行操作。
5.9利用高程點數據文件建立三角網,生成等高線,並進行等高線編輯。
5.10圖面檢查、圖廓整理、繪圖。
5.11為防止數據丟失,外業測量數據應及時輸入台式機,備份保存。
6. 全站儀測記法
6.1設站:對中整平,量儀器高;輸入氣溫、氣壓、棱鏡常數;建立(選擇)文件名;輸入測站坐標、高程及儀器高;輸入後視點坐標(或方位角),瞄準後視目標後確定。
6.2檢查:測量1個已知坐標的點的坐標並與已知坐標對照(限差為圖上0.1mm);測量1個已知高程的點的高程並與已知高程比較(限差為1/10基本等高距);如果前兩項檢查都在限差范圍內,便可開始測量,否則檢查原因重新設站。
6.3立鏡:依比例尺地物輪廓線折點,半依比例尺或不依比例尺地物的中心位置和定位點。
6.4觀測:在建築物的外角點、地界點、地形點上豎棱鏡,回報鏡高;全站儀跟蹤棱鏡,輸入點號和改變的棱鏡高,在坐標測量狀態下按測量鍵,顯示測量數據後,輸入測點類型代碼後存儲數據。繼續下一個點的觀測。
6.5皮尺量距:對於那些本站需要測量而儀器無法看見的點,可用皮尺量距來確定點位;半徑大於0.5m的點狀地物,如不能直接測定中心位置,應測量偏心距,並在草圖上註明偏心方向;丈量的距離應標注在草圖上。
6.6繪草圖:現場繪制地形草圖,標上立鏡點的點號和丈量的距離,房屋結構、層次,道路鋪材,植被,地名,管線走向、類別等。草圖是內業編繪工作的依據之一,應盡量詳細。
6.7檢查:測量過程中每測量30點左右及收站前,應檢查後視方向,也可以在其它控制點上進行方位角或坐標、高程檢查。
6.8數據傳輸:連接全站儀與計算機之間的數據傳輸電纜;設置超級中端的通訊參數與全站儀的通訊參數一致;全站儀中選擇要傳輸的文件和傳輸格式後按發送命令;計算機接收數據後以文本文件的形式存檔。
6.9數據轉換:通過軟體將測量數據轉換為成圖軟體識別的格式。
6.10編繪:在專業軟體平台下進行地形圖編繪,具體操作依照軟體使用說明進行。
6.11建立測區圖庫,圖幅接邊,必要時輸出成圖。
6.12注意:每次外業觀測的數據應當天輸入計算機,以防數據丟失;外業繪制草圖的人員與內業編繪人員最好是同一個人,且同一區域的外業和內業工作間隔時間不要太長。
五、全數字地面攝影測量測繪地形圖(適普軟體)
1.准備工作:
1.1檢查好儀器、腳架、儀器的基座;
1.2裝好攝影用的干板;
1.3准備像控點牌子,數量不能少於6個。
2.外業工作
2.1根據具體的地形條件、攝影范圍、攝影距離安排好攝影的像對數;計算攝影基線長度,選好基線;
2.2在基線兩端架攝影站,攝影站一定要整平,否則在內業處理時,一個像對難以一次處理完成;加大模型拼接的難度;
2.3在攝影的像對中布設好象控點,安排人員測出每個像控點的坐標及高程,測像控點的坐標及高程時,一定要正倒鏡,以保證高程精度;攝影站上攝影時,一定要做好每個像對的記錄,即像對次序、左右影像、像控點草圖、像控點坐標和高程;
2.4每個像對在攝影時,像控點牌子一定要保持不動。
2.5相鄰像對,重疊部分不能少於1/3,像控點不能少於3個。
3.內業數據採集
3.1干板沖洗涼干後進行掃描,再進行內業處理;
3.2首先建立一個測區,測區參數是在輸入文件名時是生成的,按彈出的參數界面中填好測區目錄、控制點文件名、模型控制點文件名、原始影像類型、攝影比例尺、成圖比例尺、正射影像的輸出解析度等;一個測區可由多個模型組成,每個模型需要建立一個模型參數文件,模型參數文件是在輸入文件名時生成的,按彈出的參數界面中填好模型目錄、左右影像名、臨時文件目錄、產品所在目錄;
3.3在軟體的File菜單中選擇輸入像控點文件;
3.4在軟體的處理菜單中選擇全自動內定向,待計算機處理完後,按傳統方法在計算機中將像控點確定,然後選擇絕對定向,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調整好視差,將像控點定準,然後存檔退出;
3.5做好上述工作後,定義當前像對的作業區,即此像對需測圖的有效區域,再進行自動生成核線影像,彈出菜單選擇退出;
3.6在軟體的主界面下,選擇影像匹配,然後進入匹配編輯狀態,需要編輯的地方有:影像的不連續、被遮蓋及陰影、成片灌木、干擾、大面積的平地等。
3.7在軟體的主界面下,選擇產品,生成DEM、正射影像、等高線等,若測區有多個模型,還要進行模型拼接,再重新生成等高線;
3.8在數字影像測圖界面下,建立測圖矢量文件,打開模型,輸入等高線,再進行地物、地貌等量測、編輯。
4.圖廓編輯,輸出地形圖。
六、GPS水下地形測量(南方軟體)
用GPS進行水下地形測量作業時應按以下步驟進行:
1.固定站設置:
1.1根據GPS上的埠標記將電台天線、GPS天線、電源線連接好。
1.2用電纜將計算機與GPS的RS232C串口連接好,先打開GPS的電源, 再
啟動計算機。
1.3運行「海洋測量軟體」的「圖幅表」程序,根據待測量區域設置合適的圖幅范圍。
1.4運行「海洋測量軟體」的「基準站設置」程序,選擇上一步設置好的圖幅,將控制點的坐標輸入至GPS中,並點擊「更新」,然後退出程序,再關閉GPS電源,拔掉電纜線後再打開GPS電源,選擇電台頻道。
2.移動站設置:
2.1將換能器測深桿固定在測量船上,測深桿的吃水深度一般為50厘米左右,測量施測水域水面高程。用測錘或花桿在換能器旁邊測量水深,與測深儀所測水深進行檢核。
2.2攜帶型計算機應放在測量船駕駛室工作台上,便於導航。
2.3將測深儀(SDH—13D)放在計算機附近,將換能器的數據傳輸線與測深儀相連。校準測深儀的零位線和吃水線。
2.4在測深桿上安置GPS天線,在船上合適的位置安置電台天線,並將GPS天線、電台天線、電源線與GPS連接好。
2.5在攜帶型計算機上插入PCMCIA串口卡,再將卡上的兩個串口分別連接到測深儀的「測試II」埠和GPS的「計算機」埠。
2.6打開GPS電源,選擇與固定站GPS電台相同的頻道。
3.觀測
3.1在計算機並口上插入軟體狗並啟動計算機。
3.2運行「海洋測量軟體」的「測量」程序,選擇固定站設置3定義好的圖幅,設定數據采樣率,按「F2」鍵即可開始測量。
3.3工作時應將測量開始時間、結束時間、及水位數據記錄好,這是內業的基礎。
3.4測深過程中,測深儀操作員要注意觀察水深變化,及時變換測深檔。
3.5測量完成後,要再次用花桿或測錘測量水深,檢查測深儀測深誤差大小。然後按順序關閉計算機電源,關閉測深儀電源,關閉GPS電源,拔掉各種連接電纜,拆卸測深桿。清點設備無遺漏後方可離開測量船。
3.6回到固定站,關閉GPS,並回收天線,放入儀器箱內。
4.內業編輯,輸出水下地形圖。
七、手工描圖
1.首先把外業底圖(鉛筆圖)整理好。
2.按照所測圖形范圍大小,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分幅。
3.如果外業底圖是繪在一般計算紙(通常所說的厘米格網紙)上的話,可直接用描圖紙蒙在底圖上,按照地形圖圖式進行著墨描繪。如果外業測的圖是直接繪在聚脂薄膜上,應先清洗圖面,待圖紙干後直接在聚脂薄膜上著墨。
4.相鄰圖幅接邊完成後,就可以開始地形圖的清繪。一般地形圖清繪按照以下步驟進行:繪圖廓、坐標格網、測量控制點、獨立地物、居民地、管線及垣柵、水系及附屬建築物、道路及附屬建築物、境界、植被、地類界、地貌、注記及等高線。
5.自檢、互檢。
6.圖廓整飾。
7.檢查驗收。

③ 用什麼軟體能對掃描地形圖快速准確矢量化

首先可以很確定的告訴你,如果你想要surfer自己去分析你掃描的.jpg圖件,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surfer是導入數據,然後軟體自動生成圖件,他生成的地形圖(或3D表面圖)基本是比較准確的,因為這個軟體在很大程度上是用來做預測的,而不是像CAD等軟體,畫的每一個地方都很確定,這個軟體是根據你已確定的點,然後他自己來預測其他點
具體做法:你現在想畫地形圖,而且是風景區的,你的原圖在這個軟體里根本沒用,首先你要標定圖件上地面幾個點的坐標和高度,點越多越精確,像我們做地質圖件,這樣的數據都是有專人錄取。然後輸入數據,他自己就生成地形圖了,我估計在錄取數據方面你是辦不到的。
建議:1、有底圖的情況(就是你自己掃描的那個圖)最好換個軟體,按照這圖來清繪,軟體最好是你自己比較熟悉的
2、如果你打定主意就是要用surfer的話,我這有教程,你往[email protected]發個信息,我把教程傳給你
要是還有什麼問題,就留言把

④ 圖件資料信息化

圖件資料是航空物探勘查地質解釋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其他項目進行地質基礎研究和綜合應用研究的基礎資料。多數圖件是以紙介質形式歸檔保存的,不便於再利用。為此,將紙介質圖件掃描,矢量化和信息化,建立圖件資料資料庫,實現圖件資料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務。拿友

一、圖件資料信息化流程

根據信息系統的建庫要求,對中心多年來在數字制圖方面的經驗進行了總結,確定了圖件信息化的流程(圖8-1),編寫了圖件資料信息化工作指南,對信息化過程中的各個步驟提出具體技術要求,保證了圖件資料信息化的數據質量。

圖8-1 圖件資料信息化流程圖

二、圖件整理與掃描

對資料消山槐室存檔的586個項目(其中勘查458個,科研128個)圖件資料進行了整理。對其中498個項目圖件資料(其他項目沒有圖件)以項目為單位編排工作序號,建立「圖件掃描進度表」。該表包含項目名稱、性質、時間、圖件數量、掃描人和日期等內容。整理項目圖件,確定需要進行掃描的原始圖件,結合附圖目錄,將圖件的有關信息摘錄填入「原始資料收集記錄表」。對於存在較復雜的多幅拼接圖件,查找(繪制)接圖表,統計圖件數量,並填寫「原始資料收集記錄表」。針對項目圖件中存在著圖上標的圖號與附圖目錄中圖件編號不符,或圖件數量不符等現象,重新編排了圖號等。

按編排的工作序號對掃描圖件進行必要的處理,如熨平圖件折疊產生的褶痕、修補圖件破損部分,對部分早期坐標交叉點過少無法進行圖像校正的圖件補繪坐標格網(圖8-2)等。

然後,分批完成414個勘查類項目(石油143個,金屬238個,地面磁測33個)和84個科研項目,計498個項目約圖件3萬多張圖件資料的掃描工作。考慮到保持圖件原貌和節省空間兩個方面的因素,掃描圖像解析度為254dpi,採用JPG格式保存。

圖8-2 計算圖框角點經緯度坐標

三、圖件信息填寫

按信息系統建設確定的圖件信息填寫規則,以項目為單位建立Excel表,每張圖佔一個數據行,每行包含圖幅號,圖件名,圖件類型,圖件的四個角點坐標,圖比例尺,地理坐標系,投影方式,投影參數,像元大小,圖件說明,制圖單位,制圖人,制圖日期,資料來源等19個數據項。完成381個勘查項目近3萬張圖件信息的填寫工作。

四、圖像糾正

在已填寫圖件信息的381個勘查類項目中,有18個項目圖件坐標信息不滿足圖像校正的條件,對滿足圖像校正要求的363個項目約2.8萬張圖進行了圖像校正。

圖像校正方法是用MapGIS軟體打開圖像文件,按紙質圖的投影坐標和參數來設置圖像的投影坐標和參數。若無法確定紙質圖的投影坐標和參數,參照圖件比例尺進行試驗,找出誤差最小的投影坐標和參數。為小比例尺的圖選擇合適的投影參數比較困難,因為很難猜到原始圖件清繪時使用底圖的投影。製作初期採取選擇兩種類型投影——全國的或地區的,分別製作坐標網,並噴繪在透明紙上,與原圖進行套合比較,整體偏差較小的作為首選。後來考慮到此種方法費時費力,而且使用全國投影,有些地區的圖件會傾斜很大的角度,不利於使用,所以後期圖件都根據地區所在位置設置投影。

利用MapGIS軟體生成標准坐標格網,用於對掃描圖像進行控制點採集及校正處理,填寫「圖像校正情況匯總表」。由於原圖坐標網存在不同間隔繪制的情況,有些測區同比例的圖件需要製作多個標准格網。

利用Excel表提供的統計功能,對每幅圖的誤差進行分類處理,建立「圖像校正誤差統計表」,即顯示了最大誤差及對應控制唯好點。為了便於分析、查找與修改錯誤,將誤差數值和點數按不同值域進行排列,根據誤差分布狀態,結合圖面情況綜合考慮產生問題的原因。比如:控制點放置不準確,原圖繪制有偏差等,採取相應的處理方法減少誤差。部分早期圖件因手工編繪時誤差大,或投影參數配置不太准確(尤其是小比例尺的圖)或折疊存放時間過長,使得圖像糾正的誤差較大。

利用MapGIS圖像處理功能將糾正後的圖像文件格式從JPG轉TIF,再轉為MSI符合入庫要求的圖像格式Sid。

五、圖形矢量化

為了便於將來使用,對321個項目的解釋評價圖件進行了矢量化(其餘項目或無解釋評價圖,或圖形實在看不清楚或已有電子文檔)。解釋評價圖件矢量化選用MapGIS軟體。對於多幅拼圖情況,進行了圖像裁減和拼接,並將接圖表和投影參數等填入「圖件矢量化情況登記表」中。

根據圖件類型,對要素進行分類,設定圖元參數時採取了分色表示,便於檢查;而且特別注重了分層處理,以及按類型單獨建立文件。由於圖件和要素種類多,數據文件量大,為了便於使用查找,對文件存放目錄、位置、名稱等都做了詳細規定。

有不少早期圖件圖形分辨不清,圖內要素與圖例圖示不符或遺漏(圖8-3),增加了矢量化的困難和出錯率。為了保證矢量化數據的正確性,要保證圖面清晰無誤,還要做到各種參數設置符合規定;所以實際中繪圖檢查圖面錯誤1次,圖元參數檢查2~3遍。

六、要素屬性提取

在認真閱讀報告和查看圖件的基礎上,對圖中與要素表有關的圖元進行統一編號,由此產生要素編號圖(圖8-4)。根據圖元編號,對要素信息進行歸納整理,根據要素劃分標准和數據字典要求填寫要素屬性表。完成具備條件的334個(含13個電子版)項目中132個項目的解釋評價圖件的要素提取工作,要素總數71800個左右,和海域6個測區的要素提取工作。

圖8-3 圖元難於分辨的示意圖

中心在報告編寫方面沒有統一的標准,造成了表達方式的多樣性。屬性表內容的准確性取決於填表專家的理解,這給信息標准化提取和歸納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對一些難以處理的問題,記錄在「圖件中未登圖元及遺留問題記錄表」中。

七、要素與屬性關聯

完成專家手工填寫的102個項目解釋評價圖件約47600個要素屬性數據和海域6個測區解釋評價圖件的要素屬性數據的錄入工作,並進行校對檢查。依照要素編號圖,對MapGIS矢量數據進行整理,給每個要提取的圖元賦予關鍵字——ID號,保證圖元與要素表中編號具有唯一對應的關系。將圖元與要素表通過ID號進行關聯處理,使其被賦予要素屬性信息。

對MapGIS屬性數據進行入庫檢查後,轉換為Shape格式,進入ArcGIS進行數據整理核對,定義坐標系等,並輸出要素圖進行檢查。

圖8-4 要素編號圖

⑤ PDF格式的圖片怎麼轉化為CorelDRAW格式的

首先用CDR軟體新建一個空白文檔,快捷鍵CTRL+N,然後把PDF格式的圖片拖進CDR軟體。這時會出現一個對話框。如圖

可以選擇導入的文本類型,注意:如果在「導入注釋並放置在單獨棗正的圖層上」打凳坦悔勾,那麼多頁面的PDF就會在CDR裡面信蔽是放在單獨的圖層上。

⑥ 土地利用基礎圖件與數據更新技術探討

土地利用基礎圖件與數據更新是國土資源管理的一項基礎性的工作。目前全國已有一部分縣開展了土地利用基礎圖件數據更新項目,山西盯核省昔陽縣作為國家第一批試點縣開展了此項工作,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該縣在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日常地籍管理辦法(農村部分)等技術規范的前提下,採用了新技術、新手段,對土地基礎圖件與數據更新的技術路線、技術方法、技術措施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與研究。

1 技術思路

昔陽縣位於山西省東部,太行山西麓,曾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全國農業發展的樣板——大寨的所在地。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地貌類型復雜多樣,屬典型的土石山區。全縣土地總面積1952平方千米,其中耕地33733.15公頃;全縣人口24.5萬,人均土地0.8公頃,人均耕地0.14公頃,是一個土地資源廣闊但耕地資源不足的山區縣。面對復雜的地形條件,在項目實施前,首先制定了技術方案與路線,規定了作業流程。

1.1 技術方案

制定技術方案的指導思想是:充分利用已有的土地詳查成果資料與土地變更調查成果資料,結合「數字國土」工程要求,採用已有的高新技術和最新的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兼顧經濟可行,探索新技術、新手段,進行全面的野外核查,最終形成一套圖件、數據、實地三者一致的數字化的圖件和數據資料。

經充分調研後,先確定出3 套技術方案供選取:①採用先進的衛星遙感技術完成項目,即購買高解析度、全色波段的遙感數據,利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結合土地詳查資料和土地變更調查資料對地籍影像(凱裂掘或地類影像)等圖像數據進行識別、分類和編輯,建立三維土地利用現狀模型,編制土地利用現狀圖,建立土地利用資料庫。②購置正射影像圖,通過全野外核查,結合「數字國土」工程完成項目,山西省已有近年航攝的23 cm×23 cm像片,覆蓋昔陽縣有近80%已糾正的正射影像圖,這些資料可用來完成土地利用基礎圖件與數據更新任務。③利用地形圖與航片等完成本項目,仍基本源皮採用原土地詳查的技術路線。

上述3種方案,①方案技術含量高,但資料價格昂貴,難以獲取,對昔陽這樣一個經濟欠發達的山區縣來講,是難以實現的。②方案技術含量較高,可操作性強,系統風險低,技術經濟可行。③方案仍沿用土地詳查時的技術路線,技術含量較低,不能體現創新原則,加之昔陽縣地形圖自1975年以來一直未予更新,且成圖精度較低,地形、地貌變化較大,實地與底圖難對應,在這種底圖上進行土地利用基礎圖件與數據更新工作,技術上不可行,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經廣泛徵求意見,確定採用第②套方案,該方案技術含量較高,在新技術與已有詳查成果、土地變更調查成果的結合上有所創新,經濟可行,能夠為北方山區縣的土地利用基礎圖件與數據更新提供可借鑒的經驗與工作模式。

1.2 技術路線

在技術方案的總控制下,制定了可行可靠的技術路線,即以1997年生成的1∶1萬標准分幅正射影像圖、標准公里網格圖、標有境界、村莊、主要河流、道路等地物要素的薄膜圖為外業調查工作底圖,依據《山西省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技術規程》、《日常地籍管理辦法》及《外業調查實施方案》的具體要求,參照土地詳查成果,局部正射影像圖模糊處選用航片,進行全野外地類調繪和權屬界線調查,並對新增地物進行補充調查,採用MapGis軟體,依照國家資料庫建庫標准,進行圖形和屬性庫建設,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土地利用資料庫。具體步驟如下:

(1)購置1∶1萬標准分幅正射影像圖及與之配套的數字地圖資料,購置部分最新的航片資料,經專業部分糾正後形成數字影像地圖,並輸出一套1∶1萬標准分幅正射影像圖。

(2)對原土地詳查資料及土地變更調查資料進行分類整理,並分析其科學性和現勢性,盡量利用原有調查成果,並對核查工作表格的內容精心設計、印製。對工作表的設計,既考慮到與土地詳查資料及土地變更調查資料相銜接,與土地利用資料庫系統的設計、編制及建立銜接,又充分考慮了未來資料的使用及更新。

(3)選擇2個鄉鎮,由技術指導組成員帶領作業人員進行野外「實戰演練」,舉辦技術培訓班,培訓野外調查作業人員,而後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料進行全野外核查,填寫工作表格,量算田坎寬度,同時在正射影像圖上蒙繪出土地利用現狀專題要素薄膜圖。

(4)對薄膜圖檢查分析,看新增地物是否上圖,零星地類是否合理扣除,圖面整理是否符合要求。

(5)根據建庫要求對土地利用專題要素及相關地圖要素進行數字化處理。經疊加、編輯後形成土地利用現狀圖形數據文件,並列印輸出1∶1萬標准分幅土地利用現狀圖、1∶1萬自由分幅鄉級土地利用現狀圖、1∶5萬縣級土地利用現狀圖。

(6)將工作表格中的數據輸入到土地利用資料庫管理系統中,通過地理信息編碼系統與土地利用圖形資料庫相關聯,由微機自動生成一套新面積數據,從而建立起完整的土地利用資料庫管理系統。

(7)編寫技術和工作總結,修改完善後上報成果並歸檔投入使用。

2 技術方法

該項目採取外業實地調查與內業資料庫建設相結合的技術方法。

2.1 外業調查

首先,由山西省基礎地理信息院提供1∶1萬標准分幅正射影像圖、1∶1萬公里網格薄膜圖,作為野外調查工作圖。1∶1萬標准分幅土地利用現狀專題要素地形圖作為外調工作的參考資料。

外業調查以行政村為調查單位,在各鄉、鎮土管員及各村向導的引導下,將1∶1萬標准分幅影像圖固定在圖板上,進行實地調查,調查人員用鉛筆在影像圖上繪制土地利用現狀專題要素。野外調查完一個行政村,及時進行外調清繪整理。將調查內容用繪圖墨水分色在影像圖上繪制土地利用現狀專題要素。同時填寫權屬界線協議書,外業調查工作表格,包括外業調查記載表,線狀地物量測記錄表,飛地通知單等。權屬界線若有爭議,填寫土地爭議原由書,然後將對應的公里網格薄膜圖蒙在1∶1萬標准分幅影像圖上,用繪圖墨水分色進行清繪。

2.1.1 境界和土地權屬界線調繪

調查人員相鄰雙方委派指界人員同時到現場指界及標繪,雙方同指一界為無爭議界線,填寫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主要內容有:①附圖。標清各權屬線拐點;②文字說明。說明拐點及權屬界線的真實位置;③各方簽字蓋章。如果雙方所指界線不同,則兩界之間的土地為爭議土地,要填寫土地爭議原由書,內容有:①附圖。標清雙方自認的界線拐點;②文字說明。說明拐點及權屬界線的真實位置,爭議理由及提供的憑證;③各方簽字蓋章。

土地權屬界線與境界重合時,以境界繪出。兩級以上行政境界重合時,只繪高級境界。若線狀地物為相鄰單位共有,界線沿線狀地物符號兩側間隔0.2毫米交錯繪出,若線狀地物為某一單位所有,則界線以其一側為界,並沿一側間隔0.2毫米繪出。

在正射影像圖上刺出境界、權屬界線拐點的准確位置(拐點孔徑為0.1毫米),背面對拐點進行畫圈編號,文字說明,另外標出指界人簽名和調繪日期。

2.1.2 地類調繪

劃分圖斑的依據:①按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及含義表(來自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規程)中地類的末級分類進行地類調繪;②不同的權屬單位;③主要線狀地物的自然圍割。

以實線表示地類界線。當地類界線與線狀地物或者境界、土地權屬界線重合時,可省略不繪。圖斑的編號方法是用分子分母形式,分子為圖斑號,分母為地類編號,即圖斑號/地類編號。

1∶1萬標准分幅影像圖最小上圖圖斑面積:居民地為4.0平方毫米,耕地、園地、水域為6.0平方毫米,其他地類為15.0平方毫米。小於最小調繪圖斑的地類實際面積,應作為零星地類予以記載,最小記載面積為100平方米,小於100平方米的零星地類不予記載。

2.1.3 田坎的測量

根據昔陽縣耕地中田坎較多的實際情況,田坎的量測用求系數的辦法扣除田坎。所量測樣點圖斑的田坎全部實量寬度,長度在正射影像圖上量取。按地貌類型分區,每個地貌類型區再按坡度劃分,求出各級田坎系數。全縣劃分出土質山區、石質山區和丘陵山區三個地貌類型區,每個地貌類型區又分四個坡度級區,這樣全縣共分12個坡度等級區。每個坡度等級區選取2%~4%有代表性的不小於15畝的圖斑,進行實地測量各田坎的面積,並實地填寫記錄表圖上量算圖斑面積,以此求算各坡度等級區田坎系數。計算的田坎系數分別填寫在外業記載表上。

2.1.4 線狀地物調繪

線狀地物包括河流、公路、鐵路、林帶、溝、渠等。當其寬度≥2米時,應予調繪,並實地丈量寬度,在示意圖上標繪其點位,丈量准確到0.1米。寬度變化較大的線狀地物,應分段量取。

寬度在25米以上的較大河流不需外業丈量,可直接起斑編號。圖上寬度<2.5毫米,不按單獨圖斑處理,線狀地物面積在相應的圖斑中扣除。

鄉村公路級以下的農村道路可選擇重要的調繪,其餘的只記載面積(按零星地類處理),寬度實地量取,長度在工作圖上量取,計算其面積,然後在相應的線狀地物量測記錄表和外業調查記載表中進行填寫登記。省道、國道、鐵路等以縣上提供的文件、圖件為准。

溝渠的調繪,一般干、支渠以上調繪,以下的斗、農、毛渠(指寬度在2米以上的)可選擇重要的調繪,其餘的在實地量取寬度,只記載面積而不上圖。

2.1.5 補測地物

實際地物有變化時進行補測,以城區附近為重點,採用全站儀定位補測。補測地物點對四周明顯地物點位置中的誤差,平地、丘陵地區沒有超過圖上0.8毫米,山地不超過1.2毫米,符合規程要求。

2.1.6 調繪整飾及接邊

工作圖正面整飾要求:各級境界、土地權屬界、飛地界線以及農、林、物、場界線,用紅色清繪,飛地用紅字注記「飛」字;河流、水域用藍色清繪;地類界線、各種線狀地物、數字等,用黑色清繪。

工作圖背面整飾要求:對境界、土地權屬界線的拐點、編號及文字記錄用黑色整飾。

工作圖接邊誤差,平地不大於1.5毫米,丘陵不大於2.0毫米,山地不大於3.0毫米。

經過外業調查,完成了昔陽縣所轄12個鄉鎮、423個行政村共1952平方千米土地的全野外調查工作,完成了全縣107幅正射影像圖的調繪及其薄膜圖的清繪工作,調查圖斑數為36600多個,實測田坎332個,填寫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1264份,土地爭議原由書4份,外業調查記載表、線狀地物量測記錄表、飛地通知單等以行政村為單位歸檔成冊。

2.2 內業處理

外業調查完成後,對全部外業成果進行了階段性檢查驗收,並採取內外結合的方法對問題進行處理。

(1)對少數1∶1萬標准分幅正射影像圖位移,個別圖幅影像錯位、丟失,公里網格薄膜圖圖廓錯位,十字坐標偏差較大等現象。重新製作了正射影像圖和公里網格圖,保證了圖件的准確性。

(2)對耕地中零星地類扣除偏小的問題,通過認真核對外業調查記載表,實事求是地登記。

(3)對農村道路調繪偏少,扣除不足的問題,外調人員通過認真仔細檢查來加以彌補。

(4)由於外調人員對地類劃分認識的不同,造成相同地類有不同的清繪,如河流與灘塗、荒草地與灌木林等,及時給予統一。

(5)外業清繪後圖紙存在圖斑不閉合、漏斑、河流道路不連接、圖間不接邊的,給予集中解決。

(6)外業表圖內容不統一的,重新實地核實,界線協議書等不規范、未蓋章的,重新規范後蓋章。

(7)河、路、境界與圖斑外業清繪和內業要求不相一致,內業根據實際情況和外業人員協商處理。

2.3 資料庫建設

首先用GeoScan矢量化,轉至Arc/Info下編輯,之後採用AutoCad出圖檢查,若無跑線、丟線情況則進行庫項錄入、接邊,經檢查無誤後進行大拼接,最後轉入MapGis建立土地利用資料庫。驗收無誤後,利用「愛地土地利用系統」出圖、出表。

2.3.1 工藝流程

土地資源監測調查工程論文集[2]

2.3.2 作業方法

(1)資料的預處理。原圖在掃描之前,全部將膠帶紙刮掉。掃描採用掃描儀逐幅掃描,掃描解析度300線。掃描時,以最大限度保證原始資料的清晰度,掃描後立即噴圖檢查有無掃描變形。矢量化前,先檢查圖斑是否閉合、鄰圖是否接邊等,並將圖邊沒有圖斑號、地類號的從鄰圖中摘錄,同時將各行政轄區的名稱、代碼等標注到工作圖中,以備入庫使用。由於原圖上境界線是紅色的,造成掃描影像不清晰,對這種情況用鉛筆重新描繪後,再次掃描。

(2)數據採集與處理。首先,對圖件進行矢量化。採用軟體為GeoScan,對數字柵格圖進行定向,在定向精度達到要求的情況下,按圖幅分要素採集數據,精度符合設計書的要求。嚴格按《縣(市)級土地利用現狀資料庫建設數據採集分層編碼規定》進行分層賦碼。為保證數學精度,要求所有線條走中心,並進行嚴格檢查。在此基礎上,將矢量化數據轉入Arc/Info下建立線、區嚴格的拓樸關系,運用圖形編輯軟體Arc/Info,參照外業調繪片,對圖幅的矢量數據進行編輯、接邊處理,各要素的關系處理正確、合理、符合要求。同時處理線狀地物中共線情況,拷貝公共邊到另外的層。將Arc/Info數據轉入AutoCad下按不同的code碼,賦不同的顏色,噴繪硫酸紙圖,以便與原圖套合檢查。

(3)Arc/Info下加入庫項、接邊。為每個層創建統一的屬性結構,逐圖斑錄入圖斑號、地類號、權屬代碼、飛地代碼等。逐線條錄入線地類碼、線權屬代碼、線寬度等。逐轄區輸入權屬代碼、權屬名稱等。

(4)接邊、屬性項檢查。由技術負責人對全部接邊情況進行檢查,接邊時不僅要圖形接邊,還要屬性接邊。屬性項則由兩人一組互相檢查。

(5)Arc/Info下圖庫大拼接。把107幅圖全部拼接在一起,並將圖斑層與境界層融合,檢查無誤後再剝離開,這樣可以保證數據的統一性、嚴密性,同時對圖斑層、境界層也是再一次檢核。全部無誤後,從總的圖斑層中分離出飛地層。

(6)採用FoxPro錄入屬性數據。建圖形庫的同時,利用FoxPro軟體錄入記載表中的數據如坡度、土層厚度、權屬性質等,同時錄入零星地物庫。

(7)基於MapGis建立土地利用資料庫。首先將Arc/Info圖庫與FoxPro屬性庫鏈接,並利用「愛地」土地利用系統建立該測區的圖幅索引、數據字典,最後建立土地利用資料庫。

(8)資料庫管理系統試運行。通過已建好的資料庫計算並列印各種面積匯總表、土地統計台帳、土地統計簿等,還噴繪了標准分幅圖、分鄉圖等。

(9)每一幅圖都經過質檢部門的認真檢查驗收。合格率達到100%,精度達到設計書的要求。

2.4 作業中的問題處理

全要素矢量數據的編輯全部在Arc/Info軟體環境下進行。對外業調繪時將境界清繪紅色,經掃描後,有境界的地方影像不清楚,進行了重新描繪;對有境界的地方用2B鉛筆重新描繪,重新掃描,盡可能地使掃描影像清晰;對外業調繪資料中,河、路、境界、圖斑關系處理不合理處,內業根據情況分別核查處理,經修改後的1∶1萬數字地類斑塊圖矢量數據與數字影像圖疊合進行檢查,線劃位置、屬性精度、圖形掃描、數據採集精度均符合設計書要求。

經過外業調查,內業處理和資料庫的建設,完成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所有成果資料。

3 質量控制

在成果質量的控制上,採取了分階段自檢,巡迴檢查,請專家技術指導相結合的檢查辦法,推行全面質量管理,加強質量監控,及時解決調查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確保成果質量。

3.1 嚴格基礎資料的精度

只有基礎信息可靠,才能保證在此基礎上的調查成果科學准確,因此,在質量控制方面從調查的技術准備工作開始做起。

首先建立土地利用地圖數據管理系統,對全縣107幅土地利用製作數字正射影像圖DOM,數字線劃地圖,保證調查基礎精度可靠,這項工作目標是:利用已有的航攝像片,採用常規的作業方法,生產滿足建庫要求的數字正射影像圖及框架矢量要素數據。技術設計是:數字正射影像圖採用數字攝影測量的方法;框架矢量要素的採集用模擬、解析測圖,掃描矢量化編輯的方法成圖。

數字正射影像圖是根據像片(23厘米×23厘米、比例尺1∶3.5萬)的內外方位元素和地面數字高程模型對數字化的航空影像(單色/彩色)進行數字微分糾正,得其正射影像,再作影像鑲嵌、圖廓裁切,生成圖幅影像層數據,再與圖廓整飾、公里網格以及地名注記數據復合而成,它既具有地圖幾何精度又有影像特徵。為保證精度,採取了數字高程模型與矢量數據套合檢查的方法。即:在生產了數字正射影像和數字線劃地圖以後,將兩種圖套合在一起,選取20個左右的明顯地物點,計算中誤差,一般地區不超過5米,高山地區不超過7.5米(個別地方可放寬至10米),若計算結果滿足上述限差,則可以進行編輯。否則,應退回到各自的製作過程中去檢查。

數字線劃地圖(框架矢量要素數據)是現有地形圖上基礎要素的矢量數據,且保存各要素的空間關系和相關的屬性信息,為本項目需要,只選取《縣(市)級土地利用現狀資料庫建設數據採集分層編碼規定》中的要素。基本內容有:測量控制點、垣柵、等高線、地形地貌點、交通及附屬設施、水系及附屬設施、境界。在數據線劃圖的製作過程中,採取了如下質量控制的辦法:第一,檢查矢量化過程中的各種參數設置是否合理,在屏幕上將矢量數據和柵格影像疊合顯示,檢查對應數字化的要素是否有遺漏,檢查是否存在短小毛刺,檢查高程賦值有無粗差,檢查補繪的等高線是否合理。第二,檢查圖廓點的坐標值及點號是否正確,檢查坐標轉換誤差是否符合精度要求,檢查各數據層的正確性,檢查每一層的拓樸關系是否正確,檢查要素之間是否有不合理的粘連或打結,檢查每一個屬性是否正確,屬性項的名稱和定義是否符合要求,屬性值是否超過值域范圍,各屬性項的值的正確性。第三,檢查各線狀要素與本圖圖廓線是否嚴格吻合,檢查相鄰圖幅要素是否全部接邊,接邊誤差是否在規定值之內,檢查接邊的要素屬性值是否一致。第四,檢查圖例簿填寫內容是否完整、正確。第五,檢查各種數據資料,圖形資料,文檔資料是否齊全,存儲數據的介質和規格等是否滿足規定要求。

3.2 自查自檢把外業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外業調查成果是本項目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關繫到最終成果的科學可靠,直接影響這次土地利用基礎圖件與數據更新成果的質量。因此,外業工作過程中,他們採取了巡迴檢查,重點抽查,集中糾正的方法,保證建庫前所有調查成果的質量。

外業調查中發現的問題主要有:圖斑中的零星地類記載不全,部分耕地圖斑中較大的陡坎、小塊荒地、墓地、水毀地等零星地類被遺漏;寬度大於2米的農村道路遺漏較多;外業調查記載表中的內容記載不全,主要遺漏的有地形坡度;有同一圖斑編號不同,個別圖斑不閉合等情況;部分地物補測沒有用平板儀或全站儀補測,而用目估或圖上(航片)判讀直接劃出,不符合規程要求。

對上述問題,改進的辦法是:第一,用調繪圖與原土地詳查底圖(或航片)逐村逐斑對照檢查行政界、權屬界線是否一致、正確,如發現不一致的則應再一次查明變動原因,仔細檢查核實權屬界線、協議書,進一步確認,然後在全村范圍內從第一號圖斑到末號圖斑,從調繪圖到記載表,一個斑一個斑地進行檢查。在圖上檢查圖斑劃分是否合理,界線是否准確,圖斑是否閉合,地類確定是否恰當,編號是否正確;在表上檢查內容是否齊全、正確,與圖上是否對應。還要查道路、河流等線狀地物登記是否正確,有無遺漏;圖斑內的零星地類是否登記齊全;飛地的表示是否清晰;圖紙與圖紙接邊處理是否正確等,檢查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錯誤之處及時改正,遺漏之處及時補上。通過檢查,徹底解決了外業調繪中存在的零星地類記載不全,線狀地物遺漏,表格內容不完整與圖紙接邊不吻合等突出問題。第二,補測新增地物,保證調繪精度。對於縣城外延的新增地物應用全站儀或平板儀補測,對參照物較多,易於定位的新增地物也可應用簡易補測法定位,但必須做到認真補測,並有完整的測量記錄,補測精度應達到規定要求,即:補測地物點四周明顯地物點位置的中誤差,平地、丘陵地不得超過圖上0.8毫米,山地不得超過1.2毫米。第三,按規定量測田坎系數。

採用上述多渠道、多類型的全面外業檢查,保證整個外業調查的成果質量為下一步內業建庫奠定堅實的基礎。

3.3 層層檢查保證建庫精度

建庫工作中,步步有檢核,嚴格把關。採取了幾項措施:一是確定了專門的查圖員。二是矢量化結束後,噴硫酸紙圖進行第一次檢查,如果沒錯則轉入Arc/Info下進行接邊、入庫。三是接邊後,由技術負責人對全部接邊情況逐一檢查,兩人一組對庫項內容進行互相檢查,並及時改正錯誤由項目組派專人將107幅圖拼接成一幅圖,並轉入MapGis系統。四是建庫全部完畢後交院質檢科檢查。

在整個建庫過程中,堅持了兩級檢查(作業組、分院)、一級驗收(院質檢科)的作業制度,保證建庫成果的精度達到規程要求。

4 結 論

在昔陽縣土地利用現狀圖件與數據更新調查中,採用的方法與以往的調查相比,具有先進性。一是調查採用的技術路線正確,採用了當前在國家和省級應用的數字化程度高的正射攝影圖影像和數據資料。因此,整個調查是建立在科學可靠的基礎之上的,這種技術方法較過去的採用航片調查而言更為科學可靠,過去只有影像,沒有數據信息,而這次有雙重的影像和數據作保證。二是資料庫的建立克服了過去人工操作的偏差,不僅地理要素建立在數字線劃地圖的基礎上,且面積數據自動生成,保證了圖、表、數一致。三是數據的採集和成果資料全部採用計算機處理、存儲,為下一步土地利用信息的查詢、變更、管理提供了現代化的管理系統。

閱讀全文

與圖片清繪軟體app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上怎麼下載班智達的軟體 瀏覽:1146
無痕跡消除圖片軟體 瀏覽:708
免費小票軟體 瀏覽:941
華為在哪裡設置軟體停止運行 瀏覽:950
用電腦鍵盤調節聲音大小 瀏覽:1249
自動刷軟體賺錢 瀏覽:1249
古裝連續劇免費版 瀏覽:1404
工免費漫畫 瀏覽:1136
手機軟體專門儲存文件 瀏覽:1498
uos如何用命令安裝軟體 瀏覽:1304
有線耳機插電腦麥克風 瀏覽:637
侏羅紀世界3在線觀看完整免費 瀏覽:984
單個軟體怎麼設置名稱 瀏覽:711
鳳凰網電腦版下載視頻怎麼下載視頻怎麼下載 瀏覽:1372
明白之後如何免費獲得無人機 瀏覽:822
如何解禁軟體菜單 瀏覽:839
副路由器連接電腦視頻 瀏覽:1342
內置wifi電視如何裝軟體 瀏覽:1088
手機換零免費雪碧 瀏覽:1576
國行蘋果如何下載美版軟體 瀏覽: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