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軟體問題 > 如何講解軟體系統功能

如何講解軟體系統功能

發布時間:2022-07-28 13:56:07

『壹』 計算機軟體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所謂軟體是指為方便使用計算機和提高使用效率而組織的程序以及用於開發、使用和維護的有關文檔。軟體系統可分為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兩大類。 1系統軟體 系統軟體由一組控制計算機系統並管理其資源的程序組成,其主要功能包括:啟動計算機,存儲、載入和執行應用程序,對文件進行排序、檢索,將程序語言翻譯成機器語言等。實際上,系統軟體可以看作用戶與計算機的介面,它為應用軟體和用戶提供了控制、訪問硬體的手段,這些功能主要由操作系統完成。此外,編譯系統和各種工具軟體也屬此類,它們從另一方面輔助用戶使用計算機。下面分別介紹它們的功能。 1)操作系統(Operating System, OS) 操作系統是管理、控制和監督計算機軟、硬體資源協調運行的程序系統,由一系列具有不同控制和管理功能的程序組成,它是直接運行在計算機硬體上的、最基本的系統軟體,是系統軟體的核心。操作系統是計算機發展中的產物,它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方便用戶使用計算機,是用戶和計算機的介面。比如用戶鍵入一條簡單的命令就能自動完成復雜的功能,這就是操作系統幫助的結果;二是統一管理計算機系統的全部資源,合理組織計算機工作流程,以便充分、合理地發揮計算機的效率。操作系統通常應包括下列五大功能模塊: (1)處理器管理。當多個程序同時運行時,解決處理器(CPU)時間的分配問題。 (2)作業管理。完成某個獨立任務的程序及其所需的數據組成一個作業。作業管理的任務主要是為用戶提供一個使用計算機的界面使其方便地運行自己的作業,並對所有進入系統的作業進行調度和控制,盡可能高效地利用整個系統的資源。 (3)存儲器管理。為各個程序及其使用的數據分配存儲空間,並保證它們互不幹擾。 (4)設備管理。根據用戶提出使用設備的請求進行設備分配,同時還能隨時接收設備的請求(稱為中斷),如要求輸入信息。 (5)文件管理。主要負責文件的存儲、檢索、共享和保護,為用戶提供文件操作的方便。 操作系統的種類繁多,依其功能和特性分為批處理操作系統、分時操作系統和實時操作系統等;依同時管理用戶數的多少分為單用戶操作系統和多用戶操作系統;適合管理計算機網路環境的網路操作系統。按其發展前後過程,通常分成以下六類: (1)單用戶操作系統(Single User Operating System) 單用戶操作系統的主要特徵是計算機系統內一次只能支持運行一個用戶程序。這類系統的最大缺點是計算機系統的資源不能充分利用。微型機的DOS、Windows操作系統屬於這一類。 (2)批處理操作系統(Batch Processing Operating System) 批處理操作系統是20世紀70年代運行於大、中型計算機上的操作系統。當時由於單用戶單任務操作系統的CPU使用效率低,I/O設備資源未充分利用,因而產生了多道批處理系統,它主要運行在大中型機上。多道是指多個程序或多個作業(Multi-Programs or Multi Jobs)同時存在和運行,故也稱為多任務操作系統。IBM的DOS/VSE就是這類系統。 (3)分時操作系統(Time-Sharing Operating System) 分時系統是一種具有如下特徵的操作系統:在一台計算機周圍掛上若乾颱近程或遠程終端,每個用戶可以在各自的終端上以交互的方式控製作業運行。 在分時系統管理下,雖然各用戶使用的是同一台計算機,但卻能給用戶一種「獨占計算機」的感覺。實際上是分時操作系統將CPU時間資源劃分成極小的時間片(毫秒量級),輪流分給每個終端用戶使用,當一個用戶的時間片用完後,CPU就轉給另一個用戶,前一個用戶只能等待下一次輪到。由於人的思考、反應和鍵入的速度通常比cpu的速度慢得多,所以只要同時上機的用戶不超過一定數量,人們不會有延遲的感覺,好像每個用戶都獨占著計算機。分時系統的優點是:第一,經濟實惠,可充分利用計算機資源;第二,由於採用交互會話方式控製作業,用戶可以坐在終端前邊思考、邊調整、邊修改,從而大大縮短了解題周期;第三,分時系統的多個用戶間可以通過文件系統彼此交流數據和共享各種文件,在各自的終端上協同完成共同的任務。分時操作系統是多用戶多任務操作系統,UNIX是國際上最流行的分時操作系統。此外,UNIX具有網路通信與網路服務的功能,也是廣泛使用的網路操作系統。 (4)實時操作系統(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 在某些應用領域,要求計算機對數據能進行迅速處理。例如,在自動駕駛儀控制下飛行的飛機、導彈的自動控制系統中,計算機必須對測量系統測得的數據及時、快速地進行處理和反應,以便達到控制的目的,否則就會失去戰機。這種有響應時間要求的快速處理過程叫做實時處理過程,當然,響應的時間要求可長可短,可以是秒、毫秒或微秒級的。對於這類實時處理過程,批處理系統或分時系統均無能為力了,因此產生了另一類操作系統——實時操作系統。配置實時操作系統的計算機系統稱為實時系統。實時系統按其使用方式可分成兩類:一類是廣泛用於鋼鐵、煉油、化工生產過程式控制制,武器制導等各個領域中的實時控制系統;另一類是廣泛用於自動訂票系統、情報檢索系統、銀行業務系統、超級市場銷售系統中的實時數據處理系統。 (5)網路操作系統(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計算機網路是通過通信線路將地理上分散且獨立的計算機聯結起來的一種網路,有了計算機網路之後,用戶可以突破地理條件的限制,方便地使用遠處的計算機資源。提供網路通信和網路資源共享功能的操作系統稱為網路操作系統。 (6)微機操作系統 微機操作系統隨著微機硬體技術的發展而發展,從簡單到復雜。Microsoft公司開發的DOS是一單用戶單任務系統,而Windows操作系統則是一單用戶多任務系統,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從Windows 3.1發展到目前的Windows NT、Windows 2000和Windows XP,它是當前微機中廣泛使用的操作系統之一。Linux是一個原碼公開的操作系統,目前已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所採用,是Windows操作系統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2)語言處理系統(翻譯程序) 如前所述,機器語言是計算機唯一能直接識別和執行的程序語言。如果要在計算機上運行高級語言程序就必須配備程序語言翻譯程序(下簡稱翻譯程序)。翻譯程序本身是一組程序,不同的高級語言都有相應的翻譯程序。

『貳』 解釋系統應用軟體基本功能

4.2.4.1 概述

解釋系統應用軟體是為了滿足地震資料解釋工作的需要而編制的應用軟體。目前這類軟體產品很多,主要軟體公司有:Landmark、Schlumberger-GeoQuest、PetroSystems、WESTERN ATLAS Software、CogniSeis Development、Dynamic Graphics,lnc.等,各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系列產品。例如Landmark公司的軟體產品有OpenWorks(開放系統綜合平台)、SeisWorks/3D(三維資料解釋)、ZAPⅢ(層位區域自動追蹤)、3DVI(三維解釋可視化)、SyntheSeis(合成記錄製作)、SeisWorks/2D(二維資料解釋)、GeoDataWorks(井資料庫圖形管理與查詢)、LogE-dit(測井曲線編輯)、StratWorks(測井曲線解釋、橫剖面建立和作圖)、PetroWorks(測井曲線岩石物理分析)等。GeoQuest的解釋應用軟體有Seis3D(三維資料解釋)、AutoPix(層位自動拾取)、GeoViz(地質可視化顯示)、Seis2D(二維地震解釋)、SeisTie(二維閉合差校正)、Sei-sAn(地震數據分析)、FaultView(斷層解釋與管理)、MapView(解釋數據作圖與顯示)、DMS(數據管理)、LogView(測井曲線處理分析)、StratView(地震地質模型生成)、PetroView(岩石物理計算與分析)以及RM(油藏描述系統)和PGS(測井處理、解釋和地質分析系統)等。CDS公司的典型軟體產品有:GeoSEC(地質橫剖面的建立、恢復與平衡)、DLPS(地震地質模型)、GeioDES(傾角測井解釋和模型)、Focus(地震數據處理)、AIVIS(交互速度解釋)等。WESTERN公司的軟體產品WINGS綜合系統由OMEGA(地震數據處理)、OASIIS(二維和三維地震解釋)、CPS-3(網路化和等值線作圖)、SigmaView(靜態油藏模擬)、Express(測井評價)、SGM(三維地質模型)、Geolink(模型可視化顯示)、VIP(油藏模擬)等軟體組成。DGI公司的Earth Vision綜合軟體系統包括ISM(交互層面模擬)、GMP(地質模擬程序)、IVM(交互數值模擬)、DWD(定向井顯示)、SGS(專門的網路化系統)、RGF(油藏網路編輯)等軟體。

4.2.4.2 解釋系統應用軟體的基本功能

以地震資料解釋為例,其基本功能包括:①工區建立、數據輸入與管理;②數據顯示與控制;③地震地質層位標定;④層位和斷層解釋;⑤等值線作圖;⑥層位數據分析;⑦數據輸出。

『叄』 軟體系統的主要功能

地下水系統三維可視化軟體的研製目標是解決地下水系統的有效顯示問題,能夠方便地生成和瀏覽地下水系統的三維結構,據此總目標設計本軟體的具體功能。

(一)地下水系統基礎數據管理功能

用於實現對所有與地下水三維系統相關原始信息的管理,這些數據信息包括:DEM和影像數據、水文地質鑽孔、物探測深、斷裂帶(層)、水文地質參數、地下水動態監測等內容。主要功能分解如下:

(1)圖形數據的顯示功能,包括放大、縮小、移動等;

(2)屬性數據的編輯功能,包括追加、刪除、修改等;

(3)數據信息的綜合查詢功能;

(4)與時間相關的動態曲線的繪制功能;

(5)數據信息的列印輸出功能;

(6)友好的用戶界面。

(二)地下水三維系統生成輔助編輯工具

地下水三維系統生成輔助編輯工具能夠為用戶提供一個進行地下水三維系統動態生成和編輯的工作環境,並為地下水數值模擬提供單元剖分功能以及水文地質參數的空間配准。

1.地下水系統基礎數據預處理功能

對可以反映地下水系統三維結構的數據進行預處理,包括:水文地質鑽孔、物探測深等數據,以形成經過概化的、以點表示的含水層垂向分層數據,這個過程是一個半自動化過程。具體功能如下:

(1)鑽孔標志層的確認,按區域范圍可確認多個標志層;

(2)考慮標志層條件下地層的一次概化功能,按各個鑽孔進行,具體演算法另行研究;

(3)具有人工合並鑽孔垂向地層(綜合層)的功能;

(4)選定系列鑽孔自動繪制剖面圖功能,並可進行人機輔助修改;

(5)概化後地層的存儲功能,以資料庫的形式保存。

2.地下水系統三維模型交互編輯功能

根據經過預處理的地下水系統基礎數據,具有自動生成地下水系統各種界面的功能,並可進行人機交互編輯,依據這些經過多次修改的面能夠自動生成地下水系統三維結構數據。具體功能如下:

(1)具有依據地下水系統預處理數據自動生成地下水系統空間介質面的功能;

(2)具有依據剖面圖對地下水系統空間介質面進行矯正的功能;

(3)能夠依據標准點進行有限范圍內地下水系統空間介質面修正的功能;

(4)具有人工進行地下水系統空間介質面三角網點編輯的功能;

(5)具有多種形式的空間面相互裁切功能,並保持拓撲一致;

(6)具有依據空間面自動生成空間體的功能;

(7)具有對空間對象(空間面和空間體)的管理功能;

(8)具有針對空間對象的數據編輯與管理功能;

(9)具有針對空間對象的查詢功能。

3.地下水系統三維空間幾何剖分系統

對於任意一個已經生成的三維水文地質模型,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進行不同要求的空間幾何剖分,如三角網剖分、六面柱體剖分等,並可根據需要生成不同的數據格式。具體具有如下功能:

(1)能夠進行四面體和六面柱體的剖分功能;

(2)在剖分過程中用戶可以提供剖分精度與剖分參數;

(3)可對剖分單元進行水文地質參數配准,並可參數進行修改;

(4)剖分結果可進行人工編輯,並維持拓撲關系不被破壞;

(5)可對剖分結果與配準的水文地質參數進行存儲,並提供明碼格式以便其他用戶調用。

(三)地下水三維系統可視化系統

利用生成的三維水文地質模型數據信息,系統可提供多種形式的地下水系統三維可視化顯示,並可將這些成果用於保存和輸出。

1.基於空間面的可視化飛行

為清晰地展現不同面(如地表面)的空間分布狀態,採用飛行可視化技術,依據軟體實現飛行觀察。飛行的空間面對象只要包括地表面、含水層界面、地下水流體界面,其中地表面飛行的對象是DEM和衛星影像合成的三維表面;含水層界面飛行針對的是一個地下的空間界面,要求建立虛擬的地下環境;地下水流體界面飛行針對地下水的一個自由面,側重考慮水體本身的界面效果。具體功能如下:

(1)依據空間面進行飛行觀察,地表面時依據DEM和衛片合成的三維影像;

(2)飛行過程可以使用滑鼠進行引導;

(3)可以為飛行過程預先設計飛行路線;

(4)可自動記錄飛行過程而形成視頻文件;

(5)可以任意調整畫面的進度;

(6)要求飛行過程是連續的,注意解決大數據量問題。

2.選定范圍地下水系統三維體的生成與動態顯示功能

用戶可以在有效區域范圍內任意選定特定區域,系統將自動按垂向提取范圍內的地質體進行動態顯示。這個過程應根據人的視覺感受,通過針對數據對象的提取與運算,生成基於地下水系統不同對象的三維顯示效果;通過對圖形觀察視角的不斷改變,顯示三維立體對象的不同側面,形成動態變化效果。具體功能如下:

(1)系統自動提供可進行三維動態顯示的區域范圍;

(2)用戶可用滑鼠繪制進行三維數據提取與顯示的范圍,同時提供使用坐標串確定范圍的功能;

(3)可將選擇范圍內指定深度的地質體進行數據提取,並進行三維顯示;

(4)可以對地質體顯示的各種參數進行設置,如光照、角度等;

(5)可以對地質體進行旋轉,也可按一定速度進行自動旋轉;

(6)地質體的各種切剖面需要進行用專業圖案進行貼面;

(7)可對顯示的地質體的空間對象進行屬性查詢;

(8)提取的地質體需要保留地表面的DEM數據和影像數據;

(9)可以將當前圖形一圖像的方式存儲和列印。

3.含水層任意剖面生成

提供用戶觀察與X-Y平面垂直的任意剖面數據分布情況的功能,要求剖面將指定深度范圍內的剖面圖繪制出來,具體功能如下:

(1)用戶可用滑鼠直接繪制剖面性,也可以通過使用起止點來確定剖面線的位置;

(2)按剖面線繪制指定深度范圍內的水文地質剖面,並根據含水層的性質填充圖圖案;

(3)可以查詢含水層/隔水層的屬性;

(4)若是潛水含水層,要標出潛水面;

(5)自動計算剖面線的方向,並予以標注。

4.任意含水層的等值線繪制

基於地下水系統三維數據模型,繪制選定范圍內任一空間面的等值線,繪制結果可採用公共數據格式存儲。具體功能如下:

(1)用戶可用滑鼠或坐標串生成等值線繪制空間范圍;

(2)自動檢索該區域范圍內包括的空間面對象,並有效顯示以供用戶選擇;

(3)按選擇對象可自動生成等值線,並能有效解決跨斷層問題;

(4)用戶可以對等值線進行修改;

(5)等值線數據可採用公共格式存儲並能列印輸出。

(四)地下水流體運移的動態模擬

1.地下水體運移的動態模擬

依據三維的水文地質模型信息和經過配準的地下水體信息(如地下水位等),結合水文地質過程,配以適當的水文地質計算模型,實現地下水移動的動態模擬。具體功能如下:

(1)從剖面或三維地質體上能夠觀察選定時間段的水位變化狀況;

(2)從剖面或平面上能夠模擬地下水的流動狀況;

(3)從剖面上模擬抽水狀態下地下水體的流動狀況。

2.地下水流場的動態模擬

利用地下水位監測數據,或系統模擬分析某時刻的水位數據,生成指定含水層指定時刻的地下水滲流場圖。具體功能如下:

(1)用戶選定模擬對象,包括含水層和區域范圍;

(2)自動完成滲流場的計算,並繪制圖形;

(3)該圖形可存儲或列印。

參閱:平面模擬地下水的流動狀況,具有相類似的地質意義。

(五)地下水三維系統的網路服務體系

地下水三維系統的網路服務體系運行於INTERNET網路環境,以多種形式向社會提供地下水系統三維結構數據信息,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普教育的作用。具體功能如下:

(1)以圖形的方式顯示可提供服務的地理區域范圍;

(2)提供多種形式的用戶需求范圍選擇;

(3)依據單機模式的地下水系統可視化功能,提供網路可視化服務,包括:空間對象的等值線、任意剖面圖繪制、三維立體圖繪制、地下水流場圖繪制;

(4)提供基於SOAP協議的數據傳輸功能,供用戶下載實際數據;

(5)記錄用戶的成功交易過程,包括用戶使用的服務類型、服務區域、下載數據量等內容,為今後的有償服務奠定基礎。

『肆』 如何設計軟體系統框架結構,功能模塊,和資料庫

摘要 數據結構 數據結構指的是數據之間的相互關系,即數據的組織形式。數據結構是計算機存儲、組織數據的 方式。數據結構是指相互之間存在一 種或多種特定關系的數據元素的集合 。通常情況下,精心選擇的數據結構 可以帶來更高的運行或者存儲效率。 數據結構往往同高效的檢索演算法和索 引技術有關。 我們把數據結構設計、資料庫設計、甚至數據文件設計等統一稱為數據模型設計。 在數據模型設計中有一個重要概念:持久數據操作,它包括寫入、查詢、更新和刪除四類基本操作以及由它們復合而成的業務數據操作。 在很多軟體系統中,數據是其核心,因此,對數據元素的格式、結構、訪存、表示等機制進行良好建模和優化,是提高軟體設計質量和系統性能的基礎,對軟體系統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面向組件設計

『伍』 固定資產管理軟體的系統功能詳解

(1)以實物管理為基礎,以編碼技術的應用為特點
通過先進的編碼技術對固定資產實物從購置、領用、轉移、盤點、清理到報廢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準確監管,結合多種資產分類統計等報表真正實現帳、卡、物相符。
(2)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 , 為單位的每一個實物資產都賦予一個唯一的編碼標識用數據採集器掃完編碼標識後,傳入到計算機中,准確地完成對該實物的盤點工作。在數據採集器軟體中做到自動糾錯實時報警功能,從根本上杜絕了以往人工盤點時,難以避免的錯盤、漏盤、重盤現象,確保了基層實物統計時第一手數據資料的完全真實和可靠性。
(3)具有低值易耗品和資訊類產品的管理功能
(4)核查和盤點快速准確
(5)統計查詢功能強大、界面清晰友好、操作簡單
(6)自動計提折舊及其他會計信息
(7)統計報表可以方便快速導出到EXCEL中,讓用戶自行調整生成更多的報表 (1)基礎資料定義:許可權設置、資產分類、部門設置、購置方式、經費來源、使用方向、存放地點等
(2)資產錄入、標簽列印與張貼
(3)資產日常管理:折舊、轉移、減少、價值變更、使用年限變更、存放地點變更、資產狀況變更等
(4)核查和盤點:數據下轉、數據上傳、生成盤點報表
(5)報表統計與查詢:資產總和查詢、變更記錄查詢(轉移記錄、價值變更、使用年限變更、存放地點變更、資產狀況變更)、資產減少報表、資產折舊明細表、各種分析表、逾齡資產統計表、資產增長趨勢圖等。 (1)、通過實施我們的編碼固定資產管理系統,單位便隨時能快速地了解從組建以來每年購置的全部資產狀況。
(2)、加強了購入固定資產的管理,避免了重復購置和浪費。
(3)、對閑置資產和使用效率較低的資產進行處置(如調配、變賣、出租等),提高資金利用效率。
(4)、員工離職或工作變動時,可以快速、完整地進行資產交接,避免了不必要的資產流失。
(5)、核查、盤點以及折舊計算不僅快速而且准確。
(6)、為單位資產評估、決策提供更為可靠的依據,避免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環節上可能造成的遺漏和隱患。 固定資產是企業的重要資源,它包括生產與非生產性的資產。固定資產佔用了企業的大量資金,對固定資產的管理是企業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固定資產是企業的主要勞動手段,它的數量、質量、技術結構標志著企業的生產能力,也標志著企業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固定資產管理及核算是企業財務管理核算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里實物管理和價值核算是分開的,目前由設備部門和財務部門分別負責,所以企業固定資產的核算和管理,是一項具體而又復雜的工作。
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固定資產的核算管理,可以大大地降低核算工作量,加快收集信息的速度,通過加強管理,保護固定資產完整無缺,充分挖掘潛力,不斷改進固定資產利用情況,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經濟效益,不僅有利於企業增大產品產量,增加產品品種,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而且還可以節約企業基本建設投入資金,以有限的建設資金不斷擴大企業資產規模,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根據固定資產的經濟性質和周轉特點,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的基本要求是:
(1)保證固定資產的完整無缺。
(2)提高固定資產的完好程度和利用效果。
(3)准確核定固定資產的需用量。
(4)採用適當的折舊方法,正確計算固定資產折舊額。
(5)科學地進行固定資產的投資預測。 (1). 固定資產的概念
我國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固定資產是指使用期限超過一年的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不屬於生產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單位價值在 2000 元以上,並且使用年限超過兩年的,也應作為固定資產進行管理。 為了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必須對固定資產進行科學的分類。固定資產可以按照不同的標志進行分類。
按固定資產的經濟用途,分為生產用固定資產和非生產用固定資產。通過這種分類方法,可據以分析各類固定資產在全部固定資產中的比重,研究固定資產的結構,便於了解生產技術的機械化水平,促使企業合理地配置固定資產,充分發揮固定資產的效能。
按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分為使用中的、未使用的和不需用的固定資產。通過這種分類方法,可以分析企業固定資產利用程度,促使企業提高固定資產利用效率,並且保證正確計算折舊。
按固定資產的所屬關系,分為自有固定資產和融資租入固定資產。通過這種分類方法,有利於按照產權所屬關系進行管理、組織核算和計提折舊。
根據我國現行的財務制度,對企業固定資產綜合上述分類方法,分為以下七類:
(1)生產用固定資產。其中再按經濟用途進行明細分類。
(2)非生產用固定資產。
(3)租出固定資產。
(4)未使用固定資產。
(5)不需用固定資產。
(6)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7)土地。 概括地講,固定資產核算管理有下列三個任務:
(1) 嚴格管理固定資產卡片,對固定資產卡片進行管理,包括卡片的增加、刪除、查詢、列印、按月匯總、分類匯總等。
(2) 正確、全面、及時地記錄固定資產的增加、減少、使用等情況,保護生產資料安全完整。企業增加固定資產可以通過購置、建造等方式進行;通過出售、報廢等途徑減少固定資產。為了真實地反映和監督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動和實際情況,必須建立健全固定資產賬簿體系。由於固定資產本身的特性,應對固定資產進行總分類及明細核算,在固定資產核算的賬簿體系中,「固定資產登記簿」總賬按原值反映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動;「累計折舊」賬戶反映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的磨損價值;「固定資產登記卡」對其進行明細分類核算。
(3) 正確計算固定資產的折和修理費用,並進行固定資產折舊和修理的核算,保證固定資產簡單再生產的實現。
計算折舊的方法有多種,如「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等,在實際工作中,對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是通過編制「固定資產折舊計算表」來進行的,它是進行固定資產折舊總分類核算的依據。 固定資產核算管理系統具有三個明顯的特點,即數據存儲量大、日常數據輸入量少、輸出內容多。
在一般工業企業中,固定資產不僅價值高,數量也多,反映每一項固定資產的數據項也比較多,在固定資產管理系統投入運行初期,需要通過系統初始化,把當前固定資產有關數據全部一次輸入計算機,從整個存儲量來看,固定資產管理系統是一個數據量大、佔用存儲空間較多的系統。
固定資產管理系統投入運行後,日常需要輸入的數據一般僅限於固定資產的購入、清理、出售以及內部調動等涉及企業固定資產變動的情況,一般來說,企業日常發生這類業務不是太多,而且發生頻度也是很分散的,除此以外,需要輸入的數據很少。這個特點對於計算機來說,是個非常有利的條件。因為輸入的數據少,出錯的機會也少。一件固定資產的有關原始數據一旦正確輸入後,直到它報廢或出售為止,可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使用。
固定資產管理系統的日常輸出量較大。這是由於使用目的的不同,往往同一項固定資產的數據項指標要求反映在不同的輸出賬表上。在手工管理方式下,編制這種輸出賬表的工作量不僅很大,而且受手工條件的限制,容易出現數據不一致的差錯。採用計算機進行處理後,生產賬表的速度提高了,也可以避免數據的不一致現象。
從另一方面來看,採用計算機處理後,需要建立嚴格的變動數據採集制度,設置專職人員負責系統的運行維護。固定資產建成或投入使用後,會分散在企業各個使用部門,涉及許多具體使用人員,使用中雖然平時變動較少,但是一旦發生變動往往容易被忽視。所以,在運用計算機技術建立固定資產管理系統時,首先要進行固定資產的清查盤點,賬實相符後,再輸入計算機;另外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建立嚴格的固定資產管理與變動數據採集制度,作為企業會計系統內部控制制度的組成部分,確保執行,以便能夠及時採集變動數據,更新有關記錄,使固定資產管理系統能夠正確反映企業固定資產的實際情況。 (1). 固定資產增加和減少的核算
固定資產的增加主要是設備的購入、自行建造完成,其他地位或個人投資投入、融資租入、接收捐贈、盤盈等;固定資產的減少指固定資產的出售、報廢、毀損、盤虧等。
固定資產增、減憑證是固定資產管理系統的輸入數據。在進行固定資產明細賬核算時,要根據原始憑證,如固定資產驗收單、報廢單等,詳細登記「固定資產登記簿」及「固定資產登記卡」。
「固定資產登記簿」是按固定資產的類別和明細分類開設賬頁,並按保管、使用單位設置專欄,按各項固定資產的增減日期序時登記,每月結出余額,以匯總反映個單位、各部門各類固定資產的增加、減少和結存情況
「固定資產登記卡」是按每一固定資產項目分別設置,每一項固定資產項目一張。在每張卡片中,記載所登記固定資產的詳細資料,如固定資產編號、名稱、規格、附屬設備、使用單位、所在地點、建造時間、開始使用時間、原值、預計使用年限、折舊信息等。
核算時只要根據固定資產增加、減少的原始憑證作記賬憑證,根據記賬憑證和原始憑證登記固定資產明細賬,製作固定資產登記卡,根據記賬憑證匯總總分類賬,財務人員將製作好的固定資產登記卡分別送到管理部門和使用部門,並進行賬、證、物、卡的核對,使其完全符合,保證固定資產的完整無缺。
(2). 固定資產折舊的核算
按照企業財務制度的規定,對於房屋、建築物、在用的機器設備、儀器儀表、運輸車輛、工具器具、季節性停用和大修理的設備、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以及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都應按月提取折舊費。而對於房屋、建築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資產、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已提足折舊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等,不計提折舊。 (1). 由固定資產管理部門提供的現有固定資產有關資料。
(2). 構建固定資產或外單位投入、捐贈等,交付的有關付款單、交接單、驗收單等原始憑證。
(3). 固定資產出售、報廢清理或投資轉出的有關申報單、交接單、收付款等原始憑證。
(4). 固定資產擴建、改建或出租、內部變動等有關資料。
(5). 計提折舊和預提或待攤修理費的計算表、修理費支出等憑證。
(6). 固定資產清查報告單的盤盈、盤虧資料。 (1). 月內發生固定資產增減變動後,將相應的原始憑證輸入系統,經檢測、分類後分別生成固定資產增加表、減少表及內部調動表。
特別要注意的是,系統最初投入運行時,需將原手工方式製作的固定資產管理卡片一次全
部輸入計算機,建立固定資產登記卡記錄表,以後將它作為一個基本資料庫使用。
(2). 根據月初的固定資產登記卡記錄表,按有關規定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生成固定資產折舊計算表。
(3). 根據固定資產折舊計算表、固定資產增加表、減少表,分類匯總轉賬數據,並將該項數據自動生成轉賬憑證而轉入賬務處理系統。
(4). 根據固定資產折舊計算表分類匯總折舊費用並分配數據,將該項數據自動轉入成本核算系統,供計算成本時使用。
(5). 月末分別用固定資產增加表、減少表以及內部調動表更新固定資產登記卡記錄表,也就是自動插入增加的固定資產記錄,將調出的固定資產記錄自動刪除,將發生調動的固定資產更改其使用部門。
(6). 根據固定資產折舊計算表、固定資產增加表、減少表、內部調動表以及固定資產登記卡記錄表列印輸出各種報表,如固定資產折舊計算報表、固定資產增減變動表、固定資產分類統計表等。

『陸』 計算機的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的功能

硬體系統所謂硬體系統,是指構成計算機的物理設備,即由機械、光、電、磁器件構成的具有計算、控制、存儲、輸入和輸出功能的實體部件。如CPU、存儲器、軟盤驅動器、硬碟驅動器、光碟驅動器、主機板、各種卡及整機中的主機、顯示器、列印飢、繪圖儀、數據機等等,整機硬體也稱「硬設備」。 隨著電子系統的復雜化,系統設計已經成為一門重要的學科,傳統的反復試驗法已經越來越不適應時代的發展。近年來,發展迅速的軟硬體協同設計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它是在系統目標要求的指導下,通過綜合分析系統軟硬體功能及現有資源,最大限度地挖掘系統軟硬體之間的並發性,協調設計軟硬體體系結構,以使系統工作在最佳工作狀態。
硬體系統分為三種典型結構:
(1)單匯流排結構,即用一組系統匯流排將計算機系統的各部分連接起來,各部分之間可以通過匯流排交換信息。這種結構的優點是易於擴充新的I/O設備,並且各種I/O設備的寄存器和主存器的存儲單元可以統一編址,使CPU訪問I/O設備更方便靈活;其缺點是同一時刻只能允許掛在匯流排上的一對設置之間互相傳送信息,也即分時使用匯流排,這就限制了信息傳送的吞吐量,這種結構一般用在微型計算機和小型計算機中。
(2)雙匯流排結構,為了消除信息傳送的瓶頸,常設置多組匯流排,最常見的是在主存和CPU之間設置一組專用的高速存儲匯流排。這種結構的優點是控制線路簡單,對I\O匯流排的傳送速率要求低;其缺點是CPU的工作效率較低,因為I/O設備與主存之間的信息交換要經過CPU進行。以存儲器為中心的雙匯流排結構中,主存儲器可通過存儲匯流排與CPU交換信息,同時還可以通過系統匯流排與I/O設備交換信息,這種結構的優點是信息傳送速率高;其缺定是需要增加硬體的投資。
(3)採用通道的大型系統結構,為了擴大系統的功能和提高系統的效率,在大、中型計算機系統中採用通道結構,在這種結構中,一台主機可以連接多個通道,一個通道可以連接一台或多台I/O控制器,一台I/O控制器又可以連接一台或者多台I/O設備,所以它具有較大的擴展餘地,另外由通道來管理和控制I/O設備,減輕了CPU負擔,提高了整個系統的效率。 [編輯本段]系統軟體系統軟體為計算機使用提供最基本的功能,可分為操作系統和支撐軟體,其中操作系統是最基本的軟體;
系統軟體是負責管理計算機系統中各種獨立的硬體,使得它們可以協調工作。系統軟體使得計算機使用者和其他軟體將計算機當作一個整體而不需要顧及到底層每個硬體是如何工作的。
1.操作系統是一管理電腦硬體與軟體資源的程序,同時也是計算機系統的內核與基石。操作系統身負諸如管理與配置內存、決定系統資源供需的優先次序、控制輸入與輸出設備、操作網路與管理文件系統等基本事務。操作系統也提供一個讓使用者與系統交互的操作介面。★操作系統分為BeOS 、BSD 、DOS 、Linux 、Mac OS、OS/2 、QNX 、Unix、Windows等。
2.支撐軟體是支撐各種軟體的開發與維護的軟體,又稱為軟體開發環境(IDE)。它主要包括環境資料庫、各種介面軟體和工具組。著名的軟體開發環境有IBM公司的Web Sphere,微軟公司的Studio.NET等。★包括一系列基本的工具(比如編譯器,資料庫管理,存儲器格式化,文件系統管理,用戶身份驗證,驅動管理,網路連接等方面的工具)。

『柒』 如何進行軟體需求分析

軟體需求分析免費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qNBwqvbRS5ziBSIeanLQAQ

提取碼:qoyw

需求分析也稱為軟體需求分析、系統需求分析或需求分析工程等,是開發人員經過深入細致的調研和分析,准確理解用戶和項目的功能、性能、可靠性等具體要求,將用戶非形式的需求表述轉化為完整的需求定義,從而確定系統必須做什麼的過程。

『捌』 計算機系統軟體的主要功能

計算機系統軟體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和應用計算機的系統資源。

操作系統是管理軟硬體資源、控製程序執行,改善人機界面,合理組織計算機工作流程和為用戶使用計算機提供良好運行環境的一種系統軟體。

操作系統是位於硬體層之上,所有軟體層之下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最基本又是最重要的一種系統軟體。它對計算機系統的全部軟、硬體和數據資源進行統一控制、調度和管理。

(8)如何講解軟體系統功能擴展閱讀:

計算機軟體系統通常被分為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兩大類。計算機系統軟體能保證計算機按照用戶的意願正常運行,為滿足用戶使用計算機的各種需求,幫助用戶管理計算機和維護資源執行用戶命令、控制系統調度等任務。

系統軟體:系統軟體是指擔負控制和協調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支持應用軟體的開發和運行的一類計算機軟體。系統軟體一般包括操作系統、語言處理程序、資料庫系統和網路管理系統。

應用軟體:應用軟體是指為特定領域開發、並為特定目的服務的一類軟體。應用軟體是直接面向用戶需要的,它們可以直接幫助用戶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甚至可以幫助用戶解決某些難題。

『玖』 軟體系統有哪些部分組成說明其功能並試舉幾個實例

軟體系統
軟體系統(Software Systems)是指由系統軟體、支撐軟體和應用軟體組成的計算機軟體系統,它是計算機系統中由軟體組成的部分。它包括操作系統、語言處理系統、資料庫系統、分布式軟體系統和人機交互系統等。操作系統用於管理計算機的資源和控製程序的運行。語言處理系統是用於處理軟體語言等的軟體,如編譯程序等。資料庫系統是用於支持數據管理和存取的軟體,它包括資料庫、資料庫管理系統等。資料庫是常駐在計算機系統內的一組數據,它們之間的關系用數據模式來定義,並用數據定義語言來描述;資料庫管理系統是使用戶可以把數據作為軸象項進行存取、使用和修改的軟體。分布式軟體系統包括分布式操作系統、分布式程序設計系統、分布式文件系統、分布式資料庫系統等。人機交互系統是提供用戶與計算機系統之間按照一定的約定進行信息交互的軟體系統,可為用戶提供一個友善的人機界面。操作系統的功能包括處理器管理、存儲管理、文件管理、設備管理和作業管理。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操作系統的結構、進程(任務)調度、同步機制、死鎖防止、內存分配、設備分配、並行機制、容錯和恢復機制等。

語言處理系統的功能是各種軟體語言的處理程序,它把用戶用軟體語言書寫的各種源程序轉換成為可為計算機識別和運行的目標程序,從而獲得預期結果。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語言的翻譯技術和翻譯程序的構造方法與工具,此外,它還涉及正文編輯技術、連接編輯技術和裝入技術等。

資料庫系統的主要功能包括資料庫的定義和操縱、共享數據的並發控制、數據的安全和保密等。按數據定義模塊劃分,資料庫系統可分為關系資料庫、層次資料庫和網狀資料庫。按控制方式劃分,可分為集中式資料庫系統、分布式資料庫系統和並行資料庫系統。資料庫系統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資料庫設計、數據模式、數據定義和操作語言、關系資料庫理論、數據完整性和相容性、資料庫恢復與容錯、死鎖控制和防止、數據安全性等。

分布式軟體系統的功能是管理分布式計算機系統資源和控制分布式程序的運行,提供分布式程序設計語言和工具,提供分布式文件系統管理和分布式資料庫管理關系等。分布式軟體系統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分布式操作系統和網路操作系統、分布式程序設計、分布式文件系統和分布式資料庫系統。

人機交互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在人和計算機之間提供一個友善的人機介面。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人機交互原理、人機介面分析及規約、認知復雜性理論、數據輸入、顯示和檢索介面、計算機控制介面等。

軟體 系統

分布式軟體系統(Distributed Software Systems)是支持分布式處理的軟體系統,是在由通信網路互聯的多處理機體系結構上執行任務的系統。它包括分布式操作系統、分布式程序設計語言及其編譯(解釋)系統、分布式文件系統和分布式資料庫系統等。

分布式操作系統負責管理分布式處理系統資源和控制分布式程序運行。它和集中式操作系統的區別在於資源管理、進程通信和系統結構等方面。

分布式程序設計語言用於編寫運行於分布式計算機系統上的分布式程序。一個分布式程序由若干個可以獨立執行的程序模塊組成,它們分布於一個分布式處理系統的多台計算機上被同時執行。它與集中式的程序設計語言相比有三個特點:分布性、通信性和穩健性。

分布式文件系統具有執行遠程文件存取的能力,並以透明方式對分布在網路上的文件進行管理和存取。

分布式資料庫系統由分布於多個計算機結點上的若干個資料庫系統組成,它提供有效的存取手段來操縱這些結點上的子資料庫。分布式資料庫在使用上可視為一個完整的資料庫,而實際上它是分布在地理分散的各個結點上。當然,分布在各個結點上的子資料庫在邏輯上是相關的。

閱讀全文

與如何講解軟體系統功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上怎麼下載班智達的軟體 瀏覽:1157
無痕跡消除圖片軟體 瀏覽:722
免費小票軟體 瀏覽:955
華為在哪裡設置軟體停止運行 瀏覽:961
用電腦鍵盤調節聲音大小 瀏覽:1259
自動刷軟體賺錢 瀏覽:1261
古裝連續劇免費版 瀏覽:1415
工免費漫畫 瀏覽:1146
手機軟體專門儲存文件 瀏覽:1509
uos如何用命令安裝軟體 瀏覽:1316
有線耳機插電腦麥克風 瀏覽:647
侏羅紀世界3在線觀看完整免費 瀏覽:995
單個軟體怎麼設置名稱 瀏覽:719
鳳凰網電腦版下載視頻怎麼下載視頻怎麼下載 瀏覽:1385
明白之後如何免費獲得無人機 瀏覽:831
如何解禁軟體菜單 瀏覽:855
副路由器連接電腦視頻 瀏覽:1351
內置wifi電視如何裝軟體 瀏覽:1107
手機換零免費雪碧 瀏覽:1589
國行蘋果如何下載美版軟體 瀏覽: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