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馬里奧賽車家庭賽車場免費嘛
不免費,售價99美元
❷ 我想開個賽車場 正式一點的 大約要多少錢 和什麼步驟
根據所在地不同,價格有很大區別.
以上海為例,在郊區批到土地,足夠造一個比較中型的賽車場。
這裡麵包括了審批土地的活動費用和注冊費用。
然後,審批建設上面,需要花費大約100萬左右上下活動。
如果活動的好,所在郊區的區政府或許會以政府基礎建設的名義幫你完成大部分的道路建設,而且不算入土地費。
如果活動的不夠,那就必須要花錢了,砸兩百到五百萬從賽場連接到高速,具體看你距離高速公路的遠近。
然後是賽道鋪設路面和設施,這個需要大概2000萬左右,建設一個差不多A級的賽道,可以吸引到一些國際賽事,有助推廣。
設備和人員方面的花費是小頭,常駐人員大概月花費五十萬左右,賽事期間可以臨時僱用一部分,可以算在賽事花費里,一場包括周五練習或排位賽周六周日正賽或排位賽的話,3天需要臨時僱用一萬到兩萬元左右的人工費用。
設備方面,大致是500萬。加上看台座椅,200萬左右。
每年賽道維護費用,綜合在800萬上下。
最後是申請賽事的費用,根據賽事不同,申請費也有不同,比如,F1和INDY,那申請費用是按億算的。
而國內的一些賽事,方程式和房車比賽,只需要幾十萬不等。
建議,花五千多萬去申請一個國際主流賽事,例如WTCC,SBK之類,然後以此為基礎,不同的低級別賽事再去做展開發展。
而你自己也可以組建賽事,來緩沖資金的不足。
綜合一下,大概所需的資金在一億左右,而且算是中小型的賽車場,每年維護費用是1000萬左右,而每年的賽事申請費用是六千萬起。
最後,副產業是品牌銷售,專賣店的店面費用,還有一些主題俱樂部,賽車俱樂部,還有賽場方面組織賽事。
在沒有比賽日的情況下,開放車手練習和民用車試車,也是一個進項。
但是,總體說,要考慮的不是是否賺錢,而是要考慮,每年起碼虧數千萬,你是否能支撐得住。
---------------------------
在北方做賽場,首先要考慮的是當地的賽車文化,給你舉個北方做賽場最失敗的例子,那就是北京。
北京一直以來賽車文化是比較薄弱的,沒有龐大的群眾和觀眾基礎。
而且在推廣和宣傳上,CCTV比較官方一些,北京電視台又影響力不足夠大。
所以,全國四大賽車圈裡,廣東-上海-成都-北京,北京地區無論是市場環境還是車迷數量,車迷質量,賽事數量,賽道的困難程度,都是最差的。
而現在四大賽車圈裡,分差很大,90年代廣東曾經是一枝獨秀,而進入21世紀後,上海就趕上,在很多方面和廣東差距不大,在一些方面甚至有更加優良的環境。
而之後的四川和北京,一直處於一個不尷不尬的境地。
話轉回主題,你要在北方搞,不知道你是在哪個城市,所以,無法判斷一億是否足夠,但基本上差距不會太大。
搞賽道不是一錘子買賣,關鍵的不是初期的投入,而是持續的投入,這個更加重要。
北京在鳥巢舉辦的這一屆的ROC,也就是宣傳上的王中王賽事。
雖然在賽事和競技層面上,這個賽事幾乎和一個PATTY沒兩樣,只是相當於請世界各個賽事最好的車手來參與的車迷的狂歡節而已。
但是,這也可以很好的看出賽車運動在北京的普及程度。
鳥巢的觀眾容納量,會把這種對比以一種極限的方式表現出來。
建議你親自去看看,你會得出來一個結論,如何來在北方,沒有賽車文化的地區推廣和發展賽車運動。
❸ 如何架設一台家用級賽車模擬器
架設模擬模擬器,需要幾個關鍵的外設,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首先最重要的是直驅方向盤,(方向盤是控制車輛的最關鍵的東西,車輛的信息全靠方向盤得到最實時的反饋)其次3屏顯示器 (帶給你沖擊性的視野)或者 液壓踏板 (接近真車的腳感讓你覺得自己就是在開車)又或一套和真車一樣坐姿的座艙(和真車相同的坐姿很重要,讓你覺得自己就是在開車再其次排名不分先後 4聲道環繞音響手擋撥片序列當這些就是架設模擬設備所必須的,有的小夥伴說了,你為什麼不提G力運動座椅,因為我實際的體驗告訴我,運動座椅雖然有速度很快的,但仍然不能帶給人真正的現實的G力的感覺,雖然作為游戲可能很帶感,但這是一種錯誤的信息,對實際駕駛並沒什麼卵用,說白了就是看著高大上而已。
❹ 平常我們能開家用車到賽場上玩嗎,比如珠海賽車場
可以的,在所有賽車場的官網有公眾開放日,關注他們的官方賬號也可以的。普通車輛進入賽車場練習需要按每一節付費,各地收費標准不同(200-400元半小時)並且駕駛證需要購買保險,並佩戴頭盔。附駕不得坐人。
❺ opencv怎麼讓賽車跑道動起來
雖然一級方程式賽車是一種高速汽車,但在機械概念上卻較接近噴射機,而非家庭房車。它們巨大的雙翼不但具用商業廣告牌的作用,同時還可以產生至關重要的「下壓力」。這種空氣動力會使流經汽車上方的氣流將車身向下壓,使車子緊貼在車道上。相反地,飛機則是利用巨大的雙翼產生「上升力」。
將車身壓在車道上可使輪胎獲得更大的抓地力,進而在彎道時產生更快的加速度。由於一般普通房車沒有下壓力,因此甚至無法產生1G(一個重力單位)轉彎力。一級方程式賽車能產生4個G的轉彎力。
在時速230公里時的狀況下,F1賽車上方氣流產生的下壓力足以使它在隧道里沿著隧道的底部行走。
在設計當今一級方程式賽車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空氣動力學家正面臨著一個基本的挑戰:如何在產生下壓力的同時不增加空氣阻力。這正是汽車必須克服的問題。
在汽車空氣動力設計的過程中,風洞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進行風洞實驗時,通常先製作一半體積的模型,而風洞就像一個巨大的吹風機,將空氣吹向靜止的模型。
雖然這個吹風機的價格非常昂貴,但邁凱倫車隊仍然編列四千九百萬美元的預算,將在該車隊新建的銀石(Silverstone)工廠建造一個風洞。
空氣動力可以根據不同賽車場的特徵而調整。較直的跑道需要較低的下壓力設定值,如此可減少阻力,並且有助於賽車提高極速。較曲折的車道需要較高的下壓力設定值,如此可令賽車的極速降低。例如,在曲折的Hungaroring車道上,賽車很難達到300km/h的速度,但在Hockenheimring車道上,車速可以超過350km/h。
通常所說的空氣動力學研究內容是飛機,導彈等飛行器在名種飛行條件下流場中氣體的速度、壓力和密度等參量的變化規律,飛行器所受的舉力和阻力等空氣動力及其變化規律,氣體介質或氣體與飛行器之間所發生的物理化學變化以及傳熱傳質規律等。從這個意義上講,空氣動力學可有兩種分類法:
首先,根據流體運動的速度范圍或飛行器的飛行速度,空氣動力學可分為低速空氣動力學和高速空氣動力學。通常大致以400千米/小時這一速度作為劃分的界線。在低速空氣動力學中,氣體介質可視為不可壓縮的,對應的流動稱為不可壓縮流動。大於這個速度的流動,須考慮氣體的壓縮性影響和氣體熱力學特性的變化。這種對應於高速空氣動力學的流動稱為可壓縮流動。
其次,根據流動中是否必須考慮氣體介質的粘性,空氣動力學又可分為理想空氣動力學(或理想氣體動力學)和粘性空氣動力學。
空氣動力學是關於空氣流過物體的研究,自然是賽車設計中不可缺少的考慮因素,一輛車要想跑得快就必須克服空氣阻力,所以車頭的體積越小越好,它還需要足夠的附著力來應付彎道,這就得靠下壓力幫忙。
最簡單的發明通常是最好的。60年代晚期,當導流翼出現在F1運動中時,空氣動力學的角色變得空前重要起來。這種裝備的作用是提高下壓力和附著力,從而使車子轉彎時打轉的可能性減小,速度更快。雖然數年來導流翼的開頭有所變化,但它一直被F1賽車所採用。其實這一技術早就被應用於航空領域。飛機用翅膀來獲取升力,F1賽車則正好相反:它需要的是負升力,也就是下壓力;這是通過把機翼狀的導流板顛倒安裝來實現的。從側面看,導流板也是平的一端朝前,但與飛機翅膀不同的是其後端朝上撅起成曲線形,這樣氣流通過時就會把它朝下壓。
賽車工程師經常在最大下壓力和最小風阻兩方面做出權衡,這一權衡視不同的賽道而定。像摩納哥和匈牙利這樣多彎的賽道對下壓力的需求最大,最小的則是直道最長的蒙扎。在那裡比賽時技師們會把前翼向後傾斜,減少車頭的受力面積以降低風阻。這會使車子的過彎性能受到限制,但它在直道上所達到的空氣動力效率遠不止彌補於此。
蓮花車隊的老闆科林--查普曼在賽車的後懸掛上安裝了尾翼,把下壓力進一步提高了180公斤。懸掛因不堪重負而發生斷裂,雖然得到加固,但還是在1969年的西班牙大獎賽引發了事故,導致高位尾翼被禁。從那以後,尾翼的安裝必須更低更牢固。於是設計者們開始想辦法讓前後翼發揮出最大的潛力。1970年,蓮花車隊的賽車上安裝了翹起角度更大的板條尾翼,在風阻不變的前提下能產生更大的下壓力。他們還利用楔形的底盤進一步提高下壓力。1971年無紋輪胎出現,其優越的抓地性能減少了賽車對下壓力的需求,也給設計者們增加了一個需考慮在內的不定因素。1977年,查普曼再次取得技術上的重大突破。雖然地面效應不是他發明的,但是由他引進F1的。查普曼和他的設計小組在賽車兩邊安裝側艙並把底部製成導流板狀,然後用活動板條把側艙與地面之間的間隙密封起來,以防止氣流從側面進入車底。車尾的喉管使車底的空氣加速流動,從而形成了一個低壓區,由此產生的巨大下壓力把賽車吸向地面。採用這項技術的蓮花78賽車更主導了1978年的世界錦標賽。到了1980年,地面效應產生的下壓力已達車重的兩倍,而且隨車速的加快成倍增長。一輛 F1賽車能倒著個貼在風洞頂上行駛,因為下壓力足以把它按在那裡。
由於地面效應產生的下壓力如此巨大,F1賽車的翼板不再需要翹的很高,其實氣動力效率因此大大提高。事實的確如此:1979年的飛箭A2賽車在比賽中沒有使用任何前翼。創意很好,只可惜車子沒能有效地利用它的下壓力。1983年,地面效應被禁止使用,所有的賽車都必須是平車底;於是前後翼的開頭再次成為設計重點。21世紀的F1賽車設計者們正在想方設法讓導流板產生更大的下壓力,同時盡量少增加風阻。這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探索。
❻ 我要一款真實模擬開車的PC游戲。幾乎和真車駕駛一摸一樣那種,,給個名字一定要漢化版
三維導師,應該是俄羅斯研發的一款游戲,真實度特高,有方向盤等設配最好,電腦操控有點麻煩。
本游戲幾乎和真車駕駛一樣,開車前要系安全帶,之後點火,由空檔移植一檔起步,轉彎時要打轉向燈,下雨天打雨刷等都能手控模擬出來。
在網上搜三維導師2漢化版就行,車型比較舊,都是俄系車,地圖也是俄式的,但自己可以上網上下自己喜歡的車的mod,國外網站上mod特別多,本游戲畫質一般。
❼ win7 64位 家庭普通版 能玩的單機賽車游戲有哪些呢
不難看出能運行64位系統,配置應該不會低的離譜。4G內存總是有的。。
如果帶獨顯的話,極品飛車14一下沒問題。15以上不敢保證啊。。。
超級房車賽:起點
爭分奪秒
山脊賽車:極限
火線狂飆5:天堂
塵埃2
目前畫質比較好的,運行比較流暢的,可玩性高的就只有這些了,沒有其他。
如果配置高的話,台式機1GD5顯存,192以上流處理器,I3 第三代及以上,這樣的配置極品飛車系列,無限試駕2,塵埃3,塵埃:決戰這些都能流暢運行。。
筆記本的相同。但是顯卡是M後綴,性能有所削弱,可能要特效開低點,不然散熱是硬傷。。。顯卡溫度會飈的很高。
我只是個數碼宅---網路團隊歡迎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