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軟體使用手冊怎麼寫
在網上復制給你的
引言
1.1編寫目的
【闡明編寫手冊的目的。指明讀者對象。】
1.2項目背景
【說明項目來源、委託單位、開發單位及主管部門】
1.3 定義
【列出手冊中使用的專門術語的定義和縮寫詞的原意】
1.4參考資料
【列出有關資料的作者、標題、編號、發表日期、出版單位或資料來源,可包括:a.項目的計劃任務書、合同或批文;b.項目開發計劃;C. 需求規格說明書;d.概要設計說明書;e。詳細設計說明書;f.測試計劃;g。手冊中引用的其他資料、採用的軟體工程標准或軟體工程規范。】
2. 軟體概述
2.1目標
2.2功能
2.3 性能
a.數據精確度【包括輸入、輸出及處理數據的精度】
b.時間特性【如響應時間、處理時間、數據傳輸時間等。】
c.靈活性【在操作方式、運行環境需做某些變更時軟體的適應能力。】
3. 運行環境
3.1硬體
【列出軟體系統運行時所需的硬體最小配置,如
a. 計算機型號、主存容量;
b. 外存儲器、媒體、記錄格式、設備型號及數量;
c. 輸入、輸出設備;
d. 數據傳輸設備及數據轉換設備的型號及數量。】
3.2支持軟體
【如:a. 操作系統名稱及版本號;
b. 語言編譯系統或匯編系統的名稱及版本號;
c. 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名稱及版本號;
d. 其他必要的支持軟體。】
4. 使用說明
4.1安裝和初始化
【給出程序的存儲形式、操作命令、反饋信息及其含意、表明安裝完成的測試實例以及安裝所需的軟體工具等。】
4.2輸入
【給出輸入數據或參數的要求。】
4.2.1數據背景
【說明數據來源、存儲媒體、出現頻度、限制和質量管理等。】
4.2.2數據格式
【如:a。長度;b.格式基準;C,標號;d.順序;e。分隔符;f.詞彙表;g. 省略和重復;h.控制。】
4.2.3輸入舉例
4.3輸出
【給出每項輸出數據的說明】
4.3.l數據背景
【說明輸出數據的去向使用頻度、存放媒體及質量管理等。】
4.3.2數據格式
【詳細闡明每一輸出數據的格式,如:首部、主體和尾部的具體形式。】
4.3.3舉例
② 軟體是什麼意思怎麼做軟體
國標中對軟體的定義為:與計算機系統操作有關的計算機程序、規程、規則,以及可能有的文件、文檔及數據。
軟體的開發流程:
1、首先系統地分析用戶的需求,然後列出要開發的系統的大功能模塊和每個大功能模塊中的小功能模塊,對於有些需求比較明確相關的界面時,在這一步裡面可以初步定義好少量的界面。
2、系統分析員深入了解和分析需求,根據自己的經驗和需求做出一份文檔系統的功能需求文檔。這次的文檔會清楚例用系統大致的大功能模塊以及大功能模塊中的小功能模塊,並且還例出相關的界面和界面功能。
3、系統分析員和用戶再次確認需求。
4、系統分析員根據確認的需求文檔所例用的界面和功能需求,用迭代的方式對每個界面或功能做系統的概要設計。
5、系統分析員把寫好的概要設計文檔給程序員,程序員根據所例出的功能一個一個的編寫。
6、測試編寫好的系統。交給用戶使用,用戶使用後一個一個的確認每個功能,然後驗收。
(2)軟體的組織和操作概述怎麼寫擴展閱讀:
按應用范圍劃分,一般來講軟體被劃分為系統軟體、應用軟體。
1、系統軟體
系統軟體為計算機使用提供最基本的功能,可分為操作系統和系統軟體,其中操作系統是最基本的軟體。
2、應用軟體
系統軟體並不針對某一特定應用領域,而應用軟體則相反,不同的應用軟體根據用戶和所服務的領域提供不同的功能。
③ 什麼是軟體概要設計該階段的基本任務是什麼
設計師根據用戶交互過程和用戶需求來形成交互框架和視覺框架的過程,其結果往往以反映交互控制項布置、界面元素分組以及界面整體板式的頁面框架圖的形式來呈現。這是一個在用戶研究和設計之間架起橋梁,使用戶研究和設計無縫結合,將對用戶目標與需求轉換成具體界面設計解決方案的重要階段。
概要設計的主要任務是把需求分析得到的系統擴展用例圖轉換為軟體結構和數據結構。
(3)軟體的組織和操作概述怎麼寫擴展閱讀
首先,開發者需要對軟體系統進行概要設計,即系統設計。概要設計需要對軟體系統的設計進行考慮,包括系統的基本處理流程、系統的組織結構、模塊劃分、功能分配、介面設計、運行設計、數據結構設計和出錯處理設計等,為軟體的詳細設計提供基礎。
在概要設計的基礎上,開發者需要進行軟體系統的詳細設計。在詳細設計中,描述實現具體模塊所涉及到的主要演算法、數據結構、類的層次結構及調用關系,需要說明軟體系統各個層次中的每一個程序(每個模塊或子程序)的設計考慮,以便進行編碼和測試。
應當保證軟體的需求完全分配給整個軟體。詳細設計應當足夠詳細,能夠根據詳細設計報告進行編碼。
④ 軟體使用說明書如何寫(包含哪些內容)有沒有模板的
有的,網上可以搜到挺多,我不知道怎麼提供給你下載,這個你可以參考參考。
軟體使用說明書模板
1. 引言
1.1編寫目的【闡明編寫手冊的目的。指明讀者對象。】
1.2項目背景【說明項目來源、委託單位、開發單位及主管部門】
1.3 定義【列出手冊中使用的專門術語的定義和縮寫詞的原意】
1.4參考資料【列出有關資料的作者、標題、編號、發表日期、出版單位或資料來源,
可包括:a.項目的計劃任務書、合同或批文;b.項目開發計劃;C. 需求規格說
明書;d.概要設計說明書;e。詳細設計說明書;f.測試計劃;g。手冊中引用
的其他資料、採用的軟體工程標准或軟體工程規范。】
2. 軟體概述
2.1目標
2.2功能
2.3 性能
a.數據精確度【包括輸入、輸出及處理數據的精度】
b.時間特性【如響應時間、處理時間、數據傳輸時間等。】
c.靈活性【在操作方式、運行環境需做某些變更時軟體的適應能力。】
3. 運行環境
3.1硬體【列出軟體系統運行時所需的硬體最小配置,如a. 計算機型號、主存容量;b.
外存儲器、媒體、記錄格式、設備型號及數量;c。輸入、輸出設備;d.數據傳輸設
備及數據轉換設備的型號及數量。】
3.2支持軟體【如:a。操作系統名稱及版本號;b. 語言編譯系統或匯編系統的名稱及版
本號;C。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名稱及版本號;d.其他必要的支持軟體。】
4. 使用說明
4.1安裝和初始化【給出程序的存儲形式、操作命令、反饋信息及其含意、表明安裝完成
的測試實例以及安裝所需的軟體工具等。】
4.2輸入【給出輸入數據或參數的要求。】
4.2.1數據背景【說明數據來源、存儲媒體、出現頻度、限制和質量管理等。】
4.2.2數據格式【如:a。長度;b.格式基準;C,標號;d.順序;e。分隔符;f.
詞彙表;g. 省略和重復;h.控制。】
4.2.3輸入舉例
4.3輸出【給出每項輸出數據的說明】
4.3.l數據背景【說明輸出數據的去向使用頻度、存放媒體及質量管理等。】
4.3.2數據格式【詳細闡明每一輸出數據的格式,如:首部、主體和尾部的具體形式。】
4.3.3舉例
4.4出錯和恢復【給出:a。出錯信息及其含意;b.用戶應採取的措施,如修改、恢復、
再啟動.】
4.5求助查詢【說明如何操作】
5. 運行說明
5.1運行表【列出每種可能的運行情況,說明其運行目的。】
5.2運行步驟【按順序說明每種運行的步驟,應包括:】
5.2.1運行控制
5.2.2操作信息
a. 運行目的;b.操作要求;C。啟動方法; d.預計運行時間;e。操作命令格
式及格式說明;f.其他事項。
5.2.3輸入/輸出文件【給出建立或更新文件的有關信息,如:】
a.文件的名稱及編號;b.記錄媒體;C。存留的目錄;d.文件的支配
【說明確定保留文件或廢棄文件的准則,分發文件的對象,佔用硬體的優先
級及保密控制等.】
5.2.4啟動或恢復過程
6. 非常規過程
【提供應急或非常規操作的必要信息及操作步驟,如出錯處理操作、向後備系統切換操作以
及維護人員須知的操作和注意事項。】
7. 操作命令一覽表
【按字母順序逐個列出全部操作命令的格式、功能及參數說明。】
8. 程序文件(或命令文件)和數據文件一覽表
【按文件名字母順序或按功能與模塊分類順序逐個列出文件名稱、標識符及說明。】
9. 用戶操作舉例
⑤ 軟體文檔怎麼寫
1.0概述 這部分提供對整個設計文檔的概述。描述了所有數據,結構,介面和軟體構件級別的設計。
1.1 目標和對象 描述軟體對象的所有目標。
1.2 陳述范圍 軟體描述。主要輸入,過程功能,輸出的描述,不考慮詳細細節。
1.3 軟體內容 軟體被置於商業或者產品線中,討論相關的戰略問題。目的是讓讀者能夠對「宏圖」有所了解。
1.4 主要系統參數 任何商務軟體或者產品線都包含軟體規定、設計、實現和測試的說明和規范。
2.0 數據設計 描述所有數據結構包括內部變數,全局變數和臨時數據結構。
2.1 內部軟體數據結構 描述軟體內部的構件之間的數據傳輸的結構。
2.2 全局數據結構 描述主要部分的數據結構。
2.3 臨時數據結構 為臨時應用而生成的文件的描述。
2.4 資料庫描述 作為應用程序的一部分,描述資料庫結構。
3.0 結構化和構件級別設計 描述程序結構。
3.1 程序結構 詳細描述應用程序所選定的程序結構。
3.1.1 結構圖 圖形化描述結構。
3.1.2 選擇性 討論其它可供考慮的結構。選定3.1.1中結構類型的原因。
3.2 構件描述 詳細描述結構中的每個軟體構件。
3.2.1 構件過程敘述(PSPEC) 描述構件的過程。
3.2.2 構件介面描述 詳細描述構件的輸入和輸出。
3.2.3 構件執行細節 每個構件的詳細演算描述。
3.2.3.1 介面描述
3.2.3.2 演算模型(e.g., PDL)
3.2.3.3 規范/限制 ]
3.2.3.4 本地數據結構
3.2.3.5 在3.2.3.6設計中包含的執行結果
3.3 軟體介面描述 軟體對外界的介面描述
3.3.1機器對外介面 與其他機器或者設備的介面描述。
3.3.2系統對外介面 對其它系統、產品和網路的介面描述。
3.3.3與人的介面 概述軟體與任何人的界面。
4.0 用戶界面設計 描述軟體的用戶界面設計。
4.1 描述用戶界面 詳細描述用戶界面,包括屏幕顯示圖標、圖片或者類型。
4.1.1 屏幕圖片 從用戶角度描述界面。
4.1.2 對象和操作 所有屏幕對象和操作的定義。
4.2 界面設計規范 用戶界面的設計和實現的規范和標准。
4.3 可見構件 實現的GUI可見構件說明。
4.4 UIDS描述 用戶界面開發系統描述。
5.0約束、限制和系統參數 會影響軟體的規格說明、設計和實現的特殊事件。
6.0測試標准 測試策略和預備測試用例描述。
6.1 測試的類別 規定實施測試的類別,包括盡量詳細的描述。這里是針對黑盒測試現象的描述。
6.2期待軟體反饋 測試期待的結果描述。
6.3執行界線 特殊執行需要的說明。
6.4 重要構件確認 決定性構件或者需要特殊注意的構件的測試確認。
7.0附錄 設計說明的補充信息。
7.1系統可跟蹤矩陣 一個定期回歸系統規格跟蹤軟體需求的矩陣。
7.2 產品戰略 如果規格說明書是為一個產品設計的,描述相關的產品戰略。
7.3 使用分析演算法 描述所有分析活動所使用到的分析演算法。
7.4 補充信息 (如果有需要特別說明的)
⑥ 軟體項目的實施方案
一、軟體項目實施方案概述
軟體產品,特別是行業解決方案軟體產品不同於一般的商品,用戶購買軟體產品之後,不能立即進行使用,需要軟體公司的技術人員在軟體技術、軟體功能、軟體操作等方面進行系統調試、軟體功能實現、人員培訓、軟體上線使用、後期維護等一系列的工作,我們將這一系列的工作稱為軟體項目實施。大量的軟體公司項目實施案例證明,軟體項目是否成功、用戶的軟體使用情況是否順利、是否提高了用戶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不僅取決於軟體產品本身的質量,軟體項目實施的質量效果也對後期用戶應用的情況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項目實施規范主要包括項目啟動階段、需求調研確認階段、軟體功能實現確認階段、數據標准化初裝階段、系統培訓階段、系統安裝測試及試運行階段、總體驗收階段、系統交接階段等八個階段工作內容,每個階段下面有不同的工作事項,各個階段之間都是承上啟下關系,上一階段的順利完成是保證下一階段的工作開展的基礎。下面將按照每個項目實施階段分別介紹。
二、軟體項目實施方案介紹
(一)項目啟動階段
此階段處於整個項目實施工作的最前期,由成立項目組、前期調研、編制總體項目計劃、啟動會四個階段組成。
此階段主任務:
公司:
在合同簽定後,指定項目經理,成立項目組,授權項目組織完成項目目標。 公司項目組:進行前期項目調研,與用戶共同成立項目實施組織,編制《總體項目計劃》,召開項目啟動會。
商務經理:
配合公司項目組,將積累的項目和用戶信息轉交給項目組。將項目組正式介紹給用戶,配合項目組建立與用戶的聯系。
用戶:
成立項目實施組織,配合前期調研和召開啟動會,簽署《總體項目計劃》和《項目實施協議》。
1、成立項目組:
部門經理接到實施申請後,任命項目經理,指定項目目標,由部門經理及項目經理一起指定項目組成員及成員任務,並報總經理簽署《項目任務書》。
2、前期調研:
項目經理及項目組成員,在商務人員配合下,建立與用戶的'聯系,對合同、用戶進行調研。填寫《用戶及合同信息表》。在項目商務談判中,商務經理積累了大量的信息,項目組首先應收集商務和合同信息,並與商務經理一起識別那些個體和組織是項目的干係人,確定他們的需求和期望,如何滿足和影響這些需求、期望以確保項目能夠成功。
3、編制《項目總體計劃》:
《項目總體計劃》是一個文件或文件的集合,隨著項目信息不斷豐富和變化,會被不斷變更,主要介紹項目目標、主要項目階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通常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項目描述,項目目標、主要項目階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所計劃的職責分配(包括用戶的);溝通管理計劃,確定項目干係人對信息和溝通的需要:即什麼人何時需要什麼信息以及通過什麼方式將信息提供給他們。質量管理計劃,確定適合於項目的質量標准和如何滿足其要求。如果有必要,可以包括上述每一個計劃,詳細程度根據每個具體項目的要求而定。未解決事宜和未定的決策
4、啟動會:
項目組與用戶共同召開的宣布項目實施正式開始的會議。
會程安排如下:
共同組建項目實施組織,實施組織的權利和職責;雙方簽署《項目實施協議》。 項目組介紹《項目總體計劃》和《項目實施協議》,包括以下內容:
項目目標、主要項目階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所計劃的職責分配(包括用戶的);
項目實施中項目管理的必要性和如何進行項目管理,項目的質量如何控制; 項目實施中用戶的參與和領導的支持的重要作用;
階段驗收、技術交接和項目結束後如何對用戶提供後續服務。
(二)需求調研確認階段
此階段的主要工作是軟體公司的項目實施人員向用戶調查用戶對系統的需求,包括管理流程調研、功能需求調研、報表要求調研、查詢需求調研等,實施人員調研完成後,會編寫《需求調研分析手冊》,並交付用戶進行確認,待用戶對《需求調研分析手冊》上所提到的需求確認完畢後,項目實施人員將以此為依據進行軟體功能的實現。如果用戶又提出新的需求,實施人員將分析需求的難度及對整個系統的影響程度來確定是否給予實現。需求調研階段具體包括如下內容:
1、進行需求調研准備
2、編制《需求調研計劃》
3、內部評審是否通過《需求調研計劃》
項目組、部門經理、商務等人員根據合同要求和項目實際情況對《需求調研計劃》草稿進行評審,如評審通過,則在稍後的時間內簽署,如評審不通過則重新修改。
4、用戶是否簽署《需求調研計劃》
如用戶簽署《需求調研計劃》,則作為以後需求調研工作的指南。否則重新修改。
5、《需求調研計劃》是否有變更
如果計劃存在變更,則執行變更控制流程,否則按計劃進行後續工作。
6、編寫及發出《需求調研通知》
項目組編寫《需求調研通知》,確定進行需求調研的相關事宜,發給用戶,為順利完成需求調研工作做准備
7、需求調研
項目組以《需求調研手冊》為依據,從業務流程、單據使用、列印格式、報表查詢幾個方面展開深入和全面的調研,並搜集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8、需求調研分析根據調研的結果
項目組和公司其他技術部門將進一步進行分析,確定合理、可行的需求,將分析結果形成《需求分析報告》草稿。
9、內部評審是否通過《需求分析報告》
項目組、部門經理、公司其他技術部門的人員對《需求分析報告》草稿進行評審,如評審通過,則在稍後由用戶簽署,如評審不通過則重新修改,直至內部評審通過。
10、編寫及發出《需求分析報告確認通知》
項目組編寫《需求分析報告確認通知》,發給用戶,確定進行需求確認的相關事宜,告之相關部門及人員安排好工作,准時參與需求確認工作,為順利完成需求確認工作做准備。
11、用戶是否確認《需求分析報告》
如果用戶確認,並簽署了《需求分析報告》,則需求調研階段工作結束,進行後續的軟體功能實現的工作;如沒有確認,則進一步進行調研、分析,直至用戶最終確認並簽署《需求分析報告》。雙方簽署了《需求分析報告》,需求調研工作結束之後,如果用戶提出新的需求或是變更已有的需求,則執行需求新增及變更流程。
(三)軟體功能實現確認階段
此階段的主要工作是項目實施人員根據需求調研階段確認的《需求調研分析手冊》中的用戶需求內容進行具體軟體功能的實現工作。在軟體功能實現的過程中,項目實施人員將記錄軟體實現的詳細過程。便於公司售後服務之用。每一個實施技術人員必須嚴格按照要求記錄、存檔。按照調研要求的所有功能實現完畢後,項目實施人員將編制《軟體功能確認表》,將定製好軟體功能待用戶確認,用戶根據《軟體功能確認表》上的功能逐一確定軟體功能是否達到要求,對不滿足要求的功能,項目實施人員將會記錄下來並進行功能修改,直到滿足用於要求。
(四)數據標准化初裝階段
此階段的主要工作是項目實施人員指導用戶進行系統標准化資料的准備工作,並對用戶進行初裝資料的軟體操作培訓,以便用戶能夠及時的將標准資料錄入系統,初裝完成後,項目實施人員會對資料初裝的情況進行核查,為以後具體業務功能的開展做好基礎。
(五)系統培訓階段
系統培訓階段工作是整個項目實施工作中比較重要的工作,用戶對軟體的操作功能是否熟練將直接影響到後面的軟體應用效果,所以軟體公司和用戶雙方要對此階段的工作給予足夠的重視。要充分認識培訓的重要性和艱巨性。在項目實施之前對用戶的相關人員進行系統和規范的產品培訓是非常必要的,達到讓用戶了解軟體產品,最終自己能夠解決使用中的具體的問題。
此階段的培訓工作中將用戶參加產品培訓的人員劃分為三個層次:決策層、技術層、操作層,對不同層次的用戶參加產品培訓人員的培訓內容分別是: 決策層:領導在實施中的作用與重要性、決策查詢。
維護層:系統維護知識、操作方法。
操作層:操作方法。
具體的培訓工作流程為:
1、調研培訓信息:
⑦ 編寫軟體架構文檔說明,第 1 部分: 什麼是軟體架構,為什麼為軟體架構編寫文檔說明非常重要
引言 軟體架構是一門學科,開始於 20 世紀 70 年代。面對不斷增加的復雜性和開發復雜實時系統的壓力,作為主流系統工程和軟體開發的基本構造,軟體架構應運而生。 與任何其他久經考驗的學科一樣,軟體架構在誕生之初也面臨許多挑戰。軟體架構表示系統的結構和行為方面。在早期為軟體架構編寫文檔說明時,所使用的文本和圖解表達常常不足或者不夠精確。所需的是某種一致並得到充分理解的偽(或元)語言,以便將對軟體架構進行表示和編寫文檔說明的不同方式統一起來。在學術研究的推動下,在用於開發有效軟體架構文檔說明的最佳實踐和指導原則方面,工程和計算機科學領域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在本系列中,您將了解如何編寫軟體架構文檔說明。了解編寫文檔說明的不同方面:系統上下文、體系結構概述、功能體系結構、操作體系結構和體系結構決策。 在這第一篇文章中,了解軟體架構是什麼,以及為該學科的不同方面編寫文檔說明的重要性。 回頁首軟體架構不同的研究人員已解釋了軟體架構是什麼,並且他們對有關如何最好地表示軟體系統的體系結構具有不同的觀點。其中沒有哪一種解釋是錯誤的;每種解釋都具有自己的價值。Bass L 等人抓住了軟體架構的本質: 「程序或計算系統的軟體架構是該系統的結構,包括軟體組件、那些組件的外部可見的屬性,以及那些組件之間的關系」 。 此定義重點關注由粗粒度的構造(軟體組件)所構成的體系結構,可以將這些構造看作是體系結構的構建塊。每個軟體組件或體系結構構建塊具有某些外部可見的屬性,這是它向其他體系結構構建塊公開的屬性。軟體組件的內部設計和實現細節不是系統的其他部分所關心的內容,系統的其他部分只是將某個特定組件視為一個黑盒。該黑盒具有某些所公開的屬性,其他軟體組件可以使用這些屬性來共同實現業務或 IT 目標。軟體架構在恰當的粒度級別標識體系結構構建塊。軟體架構還標識那些構建塊如何彼此相關,並進行文檔記錄。 與軟體工程相關的體系結構涉及到將單個系統分解或劃分為一組可迭代地、漸進地和獨立地構造的部分。各個部分彼此具有顯式的關系。當組合在一起時,各個部分就形成了系統、企業或應用程序的體系結構。 關於體系結構與設計之間的區別,存在一些混淆。正如 Clements P 等人 所指出的,所有體系結構都是設計,但不是所有設計都是體系結構。需要綁定以使系統滿足其功能性和非功能性需求和目標的設計本質上是體系結構。體系結構將體系結構構建塊視為黑盒,而設計則處理體系結構構建塊的配置、自定義和內部工作。體系結構將軟體組件與其外部屬性綁定在一起。設計通常要比體系結構鬆散得多,因為它允許以更多的方式遵守組件的外部屬性。設計還考慮用於實現組件內部細節的各種方法。 軟體架構可以遞歸地使用。請考慮一個屬於某個系統的軟體架構組成部分的軟體組件 (C1)。軟體架構師將該組件及其應該公開的屬性、功能和非功能特性及其與其他軟體組件的關系交給系統設計人員。設計人員在分析軟體組件 C1 之後,決定將該組件分解為更細粒度的組件(C11、C12 和 C13),其中每個組件提供可重用的功能,這些功能將用於實現 C1 的要求屬性。設計人員詳細設計了 C11、C12、C13 及其介面。此時,對設計人員來說,C11、C12 和 C13 是體系結構構造(或組件);其中每個構造具有顯式定義的外部介面。對設計人員來說,C11、C12 和 C13 是軟體組件 C1 的體系結構,並且這些構造需要進一步的改進和設計,以處理它們的內部實現。通過將大型、復雜的系統劃分為小型的構成部分並集中於每個部分,可以遞歸地使用體系結構。 體系結構使用共同滿足行為和質量目標的體系結構構建塊將系統綁定在一起。參與者必須能夠理解體系結構。因此必須為體系結構編寫足夠的文檔說明,下一個部分將對此進行討論。 回頁首編寫體系結構文檔說明的重要性參與者:體系結構的下游設計和實現用戶。為體系結構的定義、維護和增強功能進行投資的人。向參與者傳達您正在構建的系統藍圖的關鍵是為系統體系結構編寫文檔說明。軟體架構通過不同的視圖進行表示——功能、操作、決策等等。沒有任何單一視圖能夠表示整個體系結構。並非所有視圖都需要表示特定企業或問題領域的系統體系結構。架構師將確定足以表示所需軟體架構范疇的視圖集。通過編寫不同視圖的文檔說明並捕獲每個部分的開發,您可以向開發團隊和業務及 IT 參與者傳達有關該不斷發展的系統的信息。軟體架構具有一組其預期要滿足的業務和工程目標。體系結構的文檔說明可以向參與者傳達這些目標將如何實現。 為體系結構的各個方面編寫文檔說明,有助於架構師彌補用白板描述解決方案(使用框線圖方法)與以對下游設計和實現團隊有意義的方式表示解決方案之間眾所周知的差距。體系結構的框線圖留下了大量有待解釋的空間。需要揭示的細節通常隱藏並令人混淆地固守在那些框線背後。 文檔說明還可以促進創建切合實際並且可以系統開發(例如遵循標准模板)的體系結構構件。作為一門學科,軟體架構是非常成熟的。您可以利用最佳實踐和指導原則來為每種視圖創建標准模板,以表示體系結構的某個部分或范疇。模板可以為架構師提供有關需要實際產生什麼結果的訓練。並且模板還可以幫助架構師執行強化訓練——超越框線圖技術。模板以更具體的術語定義體系結構,因此可直接追溯到解決方案預期要滿足的業務和 IT 目標。 由於復雜性,典型的系統開發活動可能要花 18 個月左右的時間。人員縮減在設計和開發團隊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從而導致瘋狂尋找恰當的替換人員。新的團隊成員通常阻礙進度,因為他們必須經歷一個學習過程才能成為高效的參與者。具有良好文檔說明構件的軟體架構可以提供: 對新團隊成員進行有關解決方案需求教育的完美平台。有關解決方案如何滿足業務和工程目標的說明。特定於問題領域的各種解決方案體系結構視圖。對個人將處理的視圖的重點關注。請考慮一個名為「體系結構決策」的假想構件(後續部分還將對此進行討論)。此構件確定要解決的問題,並評估備選機制以解決該問題。此構件對為什麼選擇某種備選機制而不選擇其他機制提供了論證。所確定的問題涉及到訪問大型機 IBM DB2�0�3 表的機制。對兩種備選機制進行了評估:使用 IBM MQSeries�0�3,或者使用 NEON Shadow Direct 適配器(一種供應商適配器)。盡管 MQSeries 具備相關功能並且花費較少,但是後者要穩定得多,並且在制定決策時,後者具有一定的優勢。現在設想原架構師在一年後離開了該項目,新的架構師粉墨登場。新的架構師質問該團隊為什麼不使用 IBM MQSeries 來訪問大型機 DB2 表。該團隊很快返回到體系結構決策構件,並指出了做出該選擇的原因。由於 IBM MQSeries 已在過去一年中經測試證明與另一個解決方案不相上下,並且由於其價格較低,於是對該決策進行了重新審視並做出更改以反映更新後的解決方案。 這個示例說明了為什麼對系統軟體架構的各個方面編寫文檔說明,是教育新團隊成員和在最少的停機情況下幫助他們入門所必需的。 回頁首體系結構的不同視圖您已經了解到可以通過不同的視圖來表示體系結構,每種視圖集中於該體系結構的特定方面或范疇。正如 Bass L 等人 所指出的,視圖 是由系統參與者編寫和讀取的體系結構元素或構造以及它們之間關系的內聚集合。 體系結構的功能 視圖描述各個體系結構構建塊、構建塊之間的關系,以及如何將它們分配到體系結構中的不同層。操作 視圖(也稱為技術視圖)描述各個基礎結構和中間件軟體組件,這些組件為將要部署的功能體系結構組件提供運行時平台。對應用程序架構師而言,功能視圖具有第一位的重要性。對基礎結構架構師而言,操作視圖是要重點關注的視圖。 這兩種視圖採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相同的問題,兩種視圖都需要從概念體系結構推進到物理實現。視圖用於強調特定的體系結構范疇,同時有意地抑制其他范疇。 自從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已經存在許多不同的視圖集。Perry 和 Wolf 提出,關於構建具有多種視圖的體系結構(包括軟體架構),存在一些非常有趣的要點。發表軟體架構的 4 + 1 視圖的 Kruchten 認為存在五種視圖,這些視圖組合起來可以表示軟體架構。下面將描述前四種視圖。 視圖描述邏輯視圖處理靜態設計模型流程視圖處理設計的動態視圖物理視圖處理如何將軟體組件映射到硬體基礎設施開發視圖表示軟體組件在開發時環境中的靜態組織 第五種視圖更多的是一種 Litmus Test 視圖。它採用一組在體系結構上非常重要的用例(業務場景),並說明如何將四種視圖的每一種視圖中的體系結構元素集與針對那些元素的體系結構約束和決策結合起來,用於實現那些用例。 由Soni 等人 在Applied Software Architecture 中發表的另一種視圖由四種構成軟體架構的主要視圖組成:視圖描述概念體系結構視圖從主要設計元素及元素間的關系方面描述系統模塊互連體系結構視圖描述功能分解和如何在不同的層中安排軟體模塊執行體系結構視圖描述系統的動態結構代碼體系結構視圖描述如何在開發環境中組織源代碼、二進制文件和庫 軟體架構出版物中描述了許多其他視圖,但是介紹所有這些視圖超出了本文的范圍。對軟體架構的不同視圖進行仔細分析後表明,不同的研究結果之間存在大量的相似性。我們擁有一個最常用於表示系統軟體架構的最優視圖集合。 下一個部分將提供一些構件的概述,建議將這些構件用作可在軟體開發生命周期的體系結構階段生成的體系結構文檔的最小集。 回頁首文檔說明對象 可以對軟體架構的許多不同視圖或方面做文檔說明。對於任何中大型軟體開發項目,建議您至少為以下體系結構構件集編寫文檔說明:系統上下文系統上下文對表示為黑盒的整個系統如何與外部實體(系統和最終用戶)交互做文檔說明。它還定義系統與外部實體之間的信息和控制流。 系統上下文用於對系統所在的操作環境進行澄清、確認和編寫文檔說明。外部系統的性質、其介面以及信息和控制流對體系結構中的技術構件的下游規范有幫助。體系結構概述體系結構概述通過簡單的圖示表示形式說明體系結構中的主要概念元素和關系。您可以產生包括企業視圖和 IT 系統視圖的體系結構概述關系圖。概述幫助表示組織所需要的業務和 IT 功能。 功能體系結構從以下方面描述 IT 系統的結構:IT 系統的軟體組件的職責、介面、靜態關系和協作來交付組件所需功能的方式。此構件在各個細化階段中迭代地進行開發。操作體系結構操作體系結構構件表示計算機系統的網路,這些系統支持解決方案的某些性能、可伸縮性和容錯等需求。此構件還運行中間件、系統軟體和應用程序軟體組件。 此構件在各個細化階段中迭代地進行開發。體系結構決策體系結構決策構件提供了對所有在體系結構上相關的決策編寫文檔說明的單一位置。決策通常涉及到但不限於: 系統的結構。標識中間件組件以支持集成需求。將功能分配到每個體系結構組件(體系結構構建塊)。將體系結構構建塊分配到體系結構中的各個層。遵守標准。選擇技術以實現特定的體系結構構建塊或功能組件。 對任何視為在體系結構上與滿足業務和工程目標相關的決策編寫文檔說明。文檔說明通常包括: 問題的確定。各種解決方案的評估,包括優點和缺點。選定的解決方案,包括足夠的論證和其他將對下游設計和實現有幫助的相關詳細信息。 本系列的其餘部分將討論如何對軟體架構中的這五個構件編寫文檔說明。 回頁首結束語 軟體架構已經存在 30 多年了。過去幾十年已見證了軟體工程方面的大量工作。軟體架構師在設計滿足企業的業務、工程和 IT 目標的解決方案中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為軟體架構編寫文檔說明是極其重要的。您可以使用文檔說明,就某個正在發展的系統與參與者進行交流。文檔說明對於使新的團隊成員迅速投入工作也是非常有用的,因為新的團隊成員可以在實現解決方案時使用體系結構透視圖作為上下文和邊界前提。 關於什麼在性質上是體系結構,什麼在性質上不是體系結構,以及應該對系統的哪些方面做文檔說明,一直存在大量的混淆。體系結構模板定義並標准化每種類型的構件中的內容,支持採用一致的方法來對軟體架構編寫文檔說明。 在本文中,您了解了作為一門學科的軟體架構,並了解了對體系結構的基本元素編寫文檔說明的重要性。您還閱讀了建議作為文檔說明最小集的體系結構構件的概述。請繼續關注本系列的其他文章,它們將詳述如何使用一組指導原則,以及如何對每個構件編寫文檔說明。參考資料 學習您可以參閱本文在 developerWorks 全球網站上的 英文原文。 閱讀已發布的軟體架構定義的綱要。 D. Perry 和 A. Wolf 撰寫的「Foundations for the Study of Software Architecture」是關於軟體架構的經典文章。 閱讀P. Kruchten 撰寫的「Architectural Blueprints - The "4+1" View Model of Software Architecture」。 Applied Software Architecture 提供了用於產生高質量軟體設計的實用指導原則和技術。 在developerWorks 的 Architecture 架構專區中,獲取用以提高您在體系結構方面的技能的各種資源。 瀏覽技術書店,以了解有關這些技術主題及其他技術主題的相關書籍。 討論參與論壇討論。 訪問developerWorks Blog,從而加入到 developerWorks 社區中來。 關於作者Tilak Mitra 是 IBM 的一名高級認證執行 IT 架構師。他擅長 SOA,在 SOA 的業務策略和方向方面為 IBM 提供幫助。他還是一位 SOA 主題專家,幫助客戶進行基於 SOA 的業務轉換,並重點關注復雜和大型的企業架構。他目前的工作重點是圍繞組合業務服務(Composite Business Services,CBS)構建可重用的資產,這些資產能夠在多種平台上運行,例如 IBM、SAP 等的 SOA 堆棧。他生活在陽光明媚的南佛羅里達,閑暇時,他非常喜歡參加板球和乒乓球活動。Tilak 在印度加爾各答的 Presidency 學院獲得了物理學學士學位,並且已經在班加羅爾的印度科學學院獲得了電子工程學學士和碩士學位。訪問 Tilak 的 blog,了解關於 SOA 的更多信息。您可以在 LinkedIn 上查看 Tilak Mitra 的個人簡介。 關閉[x]關於報告濫用的幫助報告濫用謝謝! 此內容已經標識給管理員注意。關閉[x]關於報告濫用的幫助報告濫用報告濫用提交失敗。 請稍後重試。關閉[x]developerWorks:登錄IBM ID:需要一個 IBM ID?忘記IBM ID?密碼:忘記密碼?更改您的密碼 保持登錄。單擊提交則表示您同意developerWorks 的條款和條件。 使用條款 當您初次登錄到 developerWorks 時,將會為您創建一份概要信息。您在developerWorks 概要信息中選擇公開的信息將公開顯示給其他人,但您可以隨時修改這些信息的顯示狀態。您的姓名(除非選擇隱藏)和昵稱將和您在 developerWorks 發布的內容一同顯示。所有提交的信息確保安全。關閉[x]請選擇您的昵稱:當您初次登錄到 developerWorks 時,將會為您創建一份概要信息,您需要指定一個昵稱。您的昵稱將和您在 developerWorks 發布的內容顯示在一起。昵稱長度在 3 至 31 個字元之間。 您的昵稱在 developerWorks 社區中必須是唯一的,並且出於隱私保護的原因,不能是您的電子郵件地址。昵稱:(長度在 3 至 31 個字元之間)單擊提交則表示您同意developerWorks 的條款和條件。 使用條款. 所有提交的信息確保安全。為本文評分評論回頁首
⑧ 軟體管理的概述
同其他任何工程項目一樣,軟體項目同樣存在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這就是軟體管理的問題,而這一問題通常容易被一般的軟體開發人員所忽視。在一般的軟體工程資料中所討論的重點也只是軟體開發方法,對軟體管理問題大多一筆帶過。在一個小的軟體開發項目中也許還無所謂,但一個大型的軟體開發項目如果沒有優秀的軟體管理人員來領導和協調整個項目,其失敗的可能性就很大了。因此有必要引起大家對此問題的重視,這也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作為軟體管理人員,應該站在高處來俯瞰整個項目,如果有不識廬山真面目的感覺就不太好了。有了俯瞰全局的意識這一前提,採用適當的管理技術,項目開展就容易羅。軟體項目的管理工作可以分位四個方面:軟體項目的計劃、軟體項目的組織、軟體項目的領導和軟體項目的控制,下面對這四個方面進行詳細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