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醫學檢驗人員職業暴露與防護
實驗室的工作應按照相關的操作規范以及安全防護措施實施,對相關人員進行感染性疾病知識的培訓,如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以及丙型肝炎等,提高其自身的防禦水平以及對相關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在出現問題時不過度驚恐,但也不可輕視,以最大限度地防止醫院感染的發生。
醫學檢驗人員職業暴露與防護
【摘要】
檢驗人員由於工作的特殊性,無形中也增加了由血液暴露引起的血源性疾病感染的機會。
這就要求檢驗人員在從事檢測活動中,應將所有患者均作為血源性病原體感染者對待,嚴格執行標准操作以及加強自身防護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防止醫院感染的發生。
【關鍵詞】
醫學檢驗人員;職業暴露;防護
職業暴露是指因職業關系暴露在某種危險因素中,有感染或引發某種疾病潛在危險的情況。
由於檢驗工作的特殊性,每天要處理許多不同種類的標本(如血液、體液、分泌物等),這些未知標本中不乏具有傳染性的高危標本,無形中也增加了由血液暴露引起的血源性疾病感染的機會。
據統計,2012-2014年筆者所在醫院上報職業暴露醫務工作者共82例,男40例,女42例,年齡19~56歲,平均32.6歲,護士45例,醫生25例,檢驗員12例。
針刺暴露佔65.9%(54/82),其次為破損皮膚、黏膜接觸血液、體液,佔19.5%(16/82),刀傷佔8.5%(7/82),咬傷佔6.1%(5/82)。
1職業暴露感染疾病的危險性
檢驗科常見的血傳播病原體為HBV、HCV、HIV、TP等。
每次暴露後感染的概率:HIV經破損皮膚為0.3%,經黏膜為0.09%,HCV經破損皮膚為1.8%,HBV經破損皮膚HBeAg+為37%~62%,HbeAg-為23%~37%;被污染的HBV利器刺傷受感染率達18%,針刺傷時,
只需0.4μl攜帶乙肝病毒的血液足以使受傷者感染乙肝(HBV);被HIV污染的利器刺傷或接觸污染的血液而感染HIV的概率為0.4%;丙型肝炎是輸血後引起的一種常見的肝炎,若被帶有丙型肝炎病毒污染的利器刺傷,受傷者有3%~10%的概率感染丙型肝炎[1]。
2職業暴露感染疾病的主要途徑
健康的醫務人員因職業暴露患傳染病,80%~90%是由針刺傷所致,其次通過破損的皮膚、黏膜感染以及吸入氣溶膠等。
據報道在美國的醫院注射器刺傷醫務人員的事件每年高達80萬例以上[2]。
檢驗科每天要靜脈抽取或末梢採集血液標本,在工作中不注意被針頭刺傷或其他銳器損傷,導致皮膚破損,破損的皮膚長時間和攜帶病毒的全血、血清、血漿接觸[3];約有20多種病原體可通過針刺傷進行傳播,其中最易導致嚴重後果的為乙型肝炎病毒和艾滋病毒[4]。
3預防感染的具體措施
3.1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包括檢驗科室的`布局,廢棄物的消毒處理程序及負責人,個人防護用品的准備和健康監護等,保障檢驗人員的職業環境安全,出現暴露事故時要立即項單位負責人和當地疾病控制中心報告並做好記錄以便及時評估[5]。
3.2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平時要加強職業防護教育,強化自我防護意識,增強職業暴露防護的自律性,工作中採取適當的防護措施,是減少職業暴露的主要途徑。
3.3工作中要嚴格執行標准預防原則,加強自我防護
3.3.1手衛生洗手是預防職業暴露最簡便的方法。
每次接觸患者後、接觸患者的排泄物(尿、糞等)、分泌物(傷口和皮膚感染處)及污染的物品後均要洗手,即使當時帶著手套,亦應在流水下或肥皂流水沖洗。
3.3.2個人防護設備(1)手套:當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被污染的物品時均應戴手套。
(2)口罩或防護眼鏡:主要防止可能濺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感染檢驗人員的眼、口、鼻黏膜等。
(3)穿隔離衣和圍裙:接觸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時,檢驗人員的衣服有可能被他們的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應穿隔離衣或圍裙。
另外加強免疫接種,定期體檢。
3.3.3正確使用和處理注射器及其他銳器物品不用的針頭或銳器放入專盛銳器的容器;永不重復使用注射器、銳器、針頭;絕不可以將使用過的針頭再次套上針頭套[6]。
3.3.4環境消毒如發現血液和體液濺出到物體的表面或地面時,要按下列程序及時清除:(1)戴手套;(2)用一次性紙巾或吸水性能好的物品清除血液和體液;(3)用次氯酸鈉(1:10稀釋,即有效氯約5000mg/L)消毒污染的表面後用清水洗凈。
4職業暴露後的處理
4.1暴露後的局部處理
4.1.1小損傷包括皮膚的破損、刺傷或銳器損傷等均可能與傳染性物質接觸,應當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禁止進行傷口的局部擠壓。
受傷部位傷口沖洗後,應當用消毒液進行消毒,並包紮傷口。
4.1.2皮膚污染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並用適當的消毒劑(如70%乙醇)浸泡。
4.1.3眼睛濺入液體必須迅速用生理鹽水連續沖洗至少10min。
4.1.4衣物污染盡快脫掉衣物並立即將其浸入消毒劑浸泡消毒。
4.2登記和報告發生職業暴露後應向醫院感染管理科報告,醫院組織相關專家對暴露發生的危險程度進行評估,報告預防科並對暴露者及患者進行相關的血清學檢查、隨訪及監控。
根據暴露病毒的種類和病毒載量,對暴露人員實行預防用葯方案。
4.3暴露後的預防性用葯
4.3.1HBV暴露後的預防詳見表1。
4.3.2HIV暴露後的預防詳見表2。
4.3.3梅毒暴露後的預防苯唑青黴素240U/次,分兩側臀部肌肉注射,每周1次,共2~3次。
HCV暴露目前無推薦PEP方案,暴露者應進行適當的咨詢、檢測及隨訪。
4.4心理疏導由於發生職業暴露後,會給工作人員帶來巨大的心理負擔和精神創傷。
而對患者感染狀況的不確定也會加劇醫務人員的心理壓力[7]。
管理者要做好心理疏導,讓受傷者正確面對和積極配合暴露後的預防,盡量減少職業感染的發生。
同時根據接觸疾病的性質,定期檢查及隨訪[8]。
綜上所述,檢驗人員由於與患者的標本如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直接接觸,如果自我防護意識差,防護不當,血源性傳染因子(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梅毒螺旋體等)就可能通過損傷創口而對檢驗工作人員造成感染。
實驗室的工作應按照相關的操作規范以及安全防護措施實施,對相關人員進行感染性疾病知識的培訓,如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以及丙型肝炎等,提高其自身的防禦水平以及對相關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在出現問題時不過度驚恐,但也不可輕視,以最大限度地防止醫院感染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陳江南,張曉靈.檢驗科職業暴露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2,7(12):2336-2337.
[2]邢顏超,高海蓮,程維興,等.醫務人員職業損傷的研究分析[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02,20(1):27-30.
[3]丁原芳.血站檢驗人員的防護措施探討[J].中國醫葯指南,2012,10(35):366-367.
[4]劉雲紅.醫務人員醫療銳器傷狀況調查[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2,29(12):1143-1144.
[5]楊永剛,陳松,童波.檢驗人員發生顯性職業暴露的調查及對策[J].浙江檢驗醫學,2012,10(2):48.
[6]張美麗.護士針刺傷的危害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基礎醫學論壇,2012,16(15):2029-2030.
[7]張麗華.手術室護士的職業危險因素及防護[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4):356-357.
[8]董建文.醫院檢驗人員的職業暴露和預防[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0,28(2):170.
❷ 艾滋病職業暴露
艾滋病雖然有可能遺傳導致,但大多數情況下艾滋病還是通過性交來傳染,因為很多人得了艾滋病之後都不會考慮生小孩了,自然遺傳的幾率就不如性交那麼高,而一些特定職業是有艾滋病暴露的可能的,比較危險,接下來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艾滋病職業暴露的相關知識吧。
艾滋病職業暴露限定的人群
患有艾滋病的概率其實跟職業也有關系,那麼艾滋病職業暴露限定的人群有哪些呢?
艾滋病職業暴露,指在從事艾滋病防治工作及相關工作的過程中因職業活動被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體液,或攜帶HIV的生物樣本、廢棄物污染了皮膚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HIV的血液、體液污染的醫療器械及其他器具刺傷皮膚等情況,導致感染或可能感染HIV的情況。
通常暴露者首先必須進行局部消毒處理,同時必須第一時間上報,疾控部門將及時進行暴露後的風險評估,再對接觸人員進行預防性用葯。在處理好傷口後,將給該接觸者實施預防性用葯一個月,並為該接觸者建立追蹤檔案6個月,確保該接觸者不被傳染上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職業暴露分幾級
艾滋病職業暴露目前來說有劃分等級的,那麼艾滋病職業暴露分幾級呢?
艾滋病職業暴露有一級暴露:暴露源為體液或者含有體液、血液的醫療器械、物品;暴露類型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膚或粘膜,但暴露量小且暴露時間較短。
艾滋病職業暴露有二級暴露:暴露源為體液或者含有體液、血液的醫療器械、物品;暴露類型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膚或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時間較長;或暴露類型為暴露源刺傷或割傷皮膚,但損傷程度較輕,為表皮膚擦傷或針刺傷(非大型空心針或深部穿刺針)。
艾滋病職業暴露有三級暴露:暴露源為體液或含有體液、血液的醫療器械、物品;暴露類型為暴露源刺傷或割傷皮膚,但損傷程度較重,為深部傷口或割傷物有明顯可視的血液。
艾滋病職業暴露處理
艾滋病職業暴露需要及時做好處理,以免感染上,艾滋病職業暴露處理怎麼樣的呢?
艾滋病職業暴露後可用肥皂液和流動的清水清洗被污染局部;用75%的酒精或0.5%碘伏對傷口局部進行消毒、包紮處理;污染眼部等粘膜時,應用大量生理鹽水反復對粘膜進行沖洗;存在傷口時,應輕柔擠壓傷處,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的清水沖洗傷口。
研究資料表明,醫務工作者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針具刺傷後,發生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機率為033%,粘膜表面暴露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機率為009%,無破損皮膚暴露者無發生艾滋病病毒感染。影響針頭刺傷後的危險性因素包括:傷口的深度;有可見的血液從傷口溢出;針頭刺破了靜脈或動脈;污染源來自於晚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艾滋病職業暴露與防護
艾滋病職業暴露與防護對於預防艾滋病是很重要的,那麼艾滋病職業暴露與防護是什麼呢?
艾滋病職業暴露防護應將所有患者的血液、體液及被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均視為具有傳染性的病源物質,接觸這些物質時,必須採取如下防護措施:醫護人員在診療和護理操作時,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必須戴手套,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後立即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
由於醫務人員經常要進行多種有創操作,接觸醫療廢物,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以及各種分泌物的機會也比較多,有研究證明,醫務人員艾滋病感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為護士、檢驗人員、醫師,而接觸患者分泌物、血液、體液越頻繁,感染風險越高。
❸ 廈門在全國率先立法 築牢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防護罩」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大醫療衛生人員奮戰在抗疫最前線,用實際行動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但他們所面臨的職業暴露風險也隨之增加。
為更好保障醫療衛生人員職業安全,關心關愛其身心健康,我市出台《廈門經濟特區醫療衛生人員職業暴露防護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並於2022年12月1日起實施。這是我國首部醫療衛生人員職業暴露(以下簡稱“職業暴露”)防護的專項立法,是一部回應時代需要、滿足廣大醫務人員期盼、體現廈門特色的地方法規。《若干規定》的出台,為我市做好醫療衛生人員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提供了強大的法治保障。
推動醫療衛生人員職業暴露防護立法工作有什麼重要意義?
提升醫務人員自我防護意識 營造尊醫重衛濃厚氛圍
市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一級巡視員姚冠華表示,醫療衛生人員是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守護者,近年來,社會各界對醫療衛生人員的職業暴露防護工作關注度越來越高,我市自2018年就開始推動醫療衛生人員職業暴露防護立法工作,“該法規已經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並從12月1日起施行,市衛健委也在市人大常委會的大力指導下深入參與了該法規的立法工作。”在此次抗擊新冠疫情戰斗中,廣大醫療衛生人員,站在抗疫最前線,職業暴露風險倍增。為了做好醫療衛生人員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提高我市公共衛生健康水平,有必要從“小切口”入手,採取“小而精”的形式,對醫療衛生人員職業暴露防護的預防、處置、保障作出補充規定,進一步築牢我市醫療衛生人員職業暴露防護體系。
他說,該法規的實施,將有力推進廣大醫療衛生人員主動學習和掌握職業暴露防護知識和技能,不斷提升自我防護意識,同時也讓社會更加關注醫療衛生人員職業暴露問題,營造尊醫重衛的濃厚氛圍。
《若干規定》的出台和實施對醫務人員職業安全防護具有重大意義。據介紹,我國曾出台《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辦法》《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試行)》等法律和部門規章,以保障醫療衛生人員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但一直缺少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的專項法規。《若干規定》填補了這一空白,它明確了職業暴露防護中各方主體的責任范圍,從人、財和物上保障醫療衛生場所中職業暴露的防護和處置工作能夠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
什麼是“醫療衛生人員職業暴露”?暴露後如何界定權責?
《若干規定》共十九條 具有系統性和可操作性
醫療衛生人員職業暴露,是指醫療衛生人員在工作中因接觸有毒、有害因素可能引起疾病、危及生命或者其他人身損害的情形,包括感染性職業暴露、化學性職業暴露、放射性職業暴露以及其他職業暴露。
《若干規定》共十九條,圍繞保障醫療衛生人員職業安全,關心關愛其身心健康、維護其合法權益的立法目的,突出問題導向,從明確各方職責、完善預防措施、加強應急處置、健全事後救濟、落實監督責任等方面進行規范。值得一提的是,法規在全國率先從立法層面對醫療衛生人員職業暴露的概念作出界定,明確職業暴露的損害情形。
“這部法規為保障醫療衛生人員的職業安全,預防減少職業暴露傷害發生,維護醫療衛生人員合法權益提供有針對性的法治保障。”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賀菊英介紹,該法規採用“若干規定”的立法體例,堅持“管用幾條寫幾條”的立法思路,結合廈門實際,探索制度創新,細化落實國家有關規定,為醫療衛生人員職業暴露防護工作作了具有系統性、可操作性的制度安排。
“這項規定的頒布讓全市廣大護理工作者備受鼓舞,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我們的關懷、關心、關注和關愛。讓我們能夠更加心無旁騖安心地為廣大群眾提供健康服務。”市護理學會理事長張錦輝說,作為一名護理人員,應該進一步加強自身防護意識,在自己的工作中認真履職,“盡一切可能做好防護,減少職業暴露的發生。”
醫療衛生機構需要做什麼?對高風險崗位有什麼保障?
明確各方責任 配套制度即將出台
值得一提的是,《若干規定》第四條至第十三條針對醫療衛生機構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並規定對於醫療衛生人員因身體健康原因可能受到職業暴露傷害的,或發生職業暴露,經醫療衛生機構同意,可以暫時離開工作崗位。《若干規定》要求醫療衛生機構要進一步建立健全職業暴露防護工作制度,建立職業暴露防護培訓和考核制度,鼓勵為醫療衛生人員購買商業保險,為發生職業暴露的醫療衛生人員提供更多保障等。
市衛健委醫政醫管處負責人陳蘭表示,該部法規明確了政府、主管部門、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職責,建立了職業暴露感染的預防、處置體系;提出了對職業暴露風險較高的崗位醫療衛生人員提供定期體檢和接種疫苗的服務等內容。
接下來,市衛健委將按照《若干規定》的要求抓緊出台各項配套制度,推動各醫療衛生機構履行好本單位職業暴露防護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切實加緊完善各項應急處置預案,加強職業暴露防護技能培訓,及時提供疫苗接種和健康體檢,確保《若干規定》各項要求落地見效,全力推動我市醫療衛生人員職業暴露防護水平再上新台階。
小貼士
哪裡最容易發生職業暴露
2016年發表的《中國醫務人員職業暴露與防護工作的調查分析》一文稱,全國多家醫院、科研機構和研究者對全國13個省份158所不同級別醫院的職業暴露情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銳器傷在各類職業暴露類型中佔96.76%;職業暴露人員職業分布中,護理人員佔53.90%,醫生佔21.31%;職業暴露人員科室來源主要為普通病房、手術室、重症監護病房等;引起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器具主要為注射器、頭皮鋼針、手術縫針等,高危操作包括靜脈注射、針頭丟入利器盒、手術縫針、采血、回套針帽等。
數據
據統計,截至2021年,我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284個(不含部隊醫院),其中公立醫療衛生機構722個,民營醫療衛生機構1562個。醫院中,公立醫院20所,民營醫院45所。全市衛生人員總數達50064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40602人。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助理)醫師16859人、注冊護士17798人、葯師(士)2166人、技師(士)2464人、鄉村醫師451人,其他衛生技術人員1093人。 (文/廈門日報記者 陳蒓 圖/廈門日報記者 林銘鴻)
❹ 職業暴露與防護知識培訓內容
職業暴露,是指由於職業關系而暴露在危險因素中,從而有可能損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種情況,稱之謂職業暴露。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是指醫務人員在從事診療、護理活動過程中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或傳染病病原體,從而損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類職業暴露。
通過本次的培訓,提升了全院人員對院感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強化和鞏固了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及防護知識,有力促進了醫院院感管理工作的提高,為全院醫療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❺ 簡述護理職業防護措施
簡述護理職業防護措施
簡述護理職業防護措施,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採取多種有效 措施,保護護士免受職業暴露中 的危險因素的侵襲或將其所受傷 害降到最低程度。簡述護理職業防護措施有哪些?快來看看吧
一、 洗手
常規洗手應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感染或傳染病流行期間,應使用消毒液洗手。
①直接接觸病人前後(包括病人的傷口、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周圍環境及物品等);
②進入和離開病房前;
③無菌操作前後;
④接觸清潔、無菌物品之前或處理污染物後;
⑤穿脫隔離衣前後,脫手套後;
⑥接觸不同的病人或從病人身體的污染部位移動到清潔部位時;
⑦處理葯物或配餐前。
二、銳器傷的防護
1、防護措施:
(1)進行有創性操作時,光線充足,嚴格按規程操作。
(2)使用安瓿時,先用砂輪劃痕並墊棉球或紗布。
(3)抽吸葯液後單手操作套上針帽;經三通裝置靜脈加葯時去除針頭。
(4)制定完善的手術器械擺放及傳遞規定。
(5)手持針頭或銳器時勿將針尖或銳器面對他人。
(6)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後的銳器。
(7)禁止將使用後的針頭重新套上針帽;禁止用雙手分離污染的針頭和注射器,禁止用手摺彎或弄直針頭。
(8)使用後的銳器及時放入銳器盒。
(9)為不合作的病人做治療、護理時,須有他人的協助。
(10)選用有安全裝置的護理器材。
(11)發生銳器傷後立即做好局部處理。建檔,定期體檢,接種疫苗。
建立損傷後登記上報制度;建立銳器傷處理流程;建立受傷護士的監控系統,追蹤傷者的健康狀況;做好心理疏導,有效採取預防補救措施。
2、緊急處理方法
(1)擠:保持鎮靜,立即用手從傷口的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擠出傷口的血液,禁止進行傷口局部擠壓或按壓。
(2)洗:用肥皂水徹底清洗傷口,並在流動水下反復沖洗;用等滲鹽水沖洗黏膜。
(3)抹:用0、5%碘伏或75%乙醇消毒傷口,並包紮。
(4)報:向主管部門報告並及時填寫銳器傷登記表。
(5)估:根據病人血液中含病毒、細菌的多少和傷口的深度、暴露時間、范圍等進行評估,做相應處理。
(6)進行血清學檢測,必要時建立追蹤檔案,採取相應措施。
一、執業安全預防措施
1、護理人員進行治療護理時應穿工作服、戴口罩,並保持工作服、口罩清潔乾燥。
2、操作前後洗凈雙手。
3、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治療時,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傳播途徑不明時實行標准預防:必須戴一次性手套,脫手套後用肥皂、流動水沖洗雙手;接觸烈性 傳染 病人時應參照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醫護人員個人防護指南(試行),見本院疾病護理常規P170頁。
二、職業性銳器損傷監測跟蹤制度
1、如不慎被銳器刺傷,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粘膜,有傷口,應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盡快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水或流動水沖洗傷口,用絡合碘局部消毒,並包紮傷口。填寫銳器損傷追蹤表,了解病人情況。並進行血源性傳播疾病的`檢查和隨訪,根據其疾病的潛伏期,HBV追蹤時間6個月,HCV追蹤時間4個月,梅毒追蹤時間5個月。
2、被HBV陽性病人血液、體液污染的銳器刺傷,應在24小時內,注射乙
肝免疫高價球蛋白,同時進行血液乙肝標志物檢查,陰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lOug、5ug、5ug(按0、1月、6月間隔)。
3、艾滋病職業暴露按衛生部《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執行。
三、化療葯物操作防護措施
1、備葯:
建立化療葯物配製間或配製箱:
(1)配葯者配葯前洗手穿防護衣,戴防護袖套,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戴聚氯乙烯手套,其外再套一副乳膠手套。在操作中一旦手套破損應立即更換。
(2)操作檯面覆以一次性防護墊,減少葯物污染,一旦污染或操作完畢應及時更換。
(3)割鋸安瓿前應輕彈其頸部,使附著之葯粉降低至瓶底,打開安瓿時應墊以紗布,以防劃破手套。
(4)打開粉劑安瓿時應用無菌紗布圍繞安瓿頸部,溶解葯物時,溶劑應沿著瓶壁緩慢注入瓶底。待葯粉浸透後再行攪動,以防粉末逸出。
(5)瓶裝葯物稀釋及抽取葯液時,應插入雙針頭,以排出瓶內壓力防止針栓脫出造成的污染。並且要求抽取葯液後,在瓶內進行排氣和排液後再拔針,不使葯液排於空氣中。
(6)抽取葯液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並應注意抽出葯液以不超過4分之3為宜,抽取葯液後放於墊有聚氯乙烯薄膜的盤內備用,每次用後按化療污物處理。
(7)在完成全部葯物配備後,用消毒液擦拭操作櫃內部和操作台表面。
(8)備葯後所用一切污染物應放於污物專用袋集中封閉焚化處理。
(9)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後用肥皂及流動水徹底洗手、淋浴,減少其污染。
2、靜脈給化療葯物防護
(1)靜脈給葯時護士應做好個人防護,並戴手套。
(2)滴注葯物時,注射溶液以塑料袋包裝為宜,以便液體輸入後污染物品的處理。
(3)靜脈沖葯時,必須先用無菌棉球圍在滴管開口處再行加葯,其速度不宜過快,以防葯液從管口溢出。污染後注射器及針頭應完整處理,放入專用袋中,以免拔下針頭時葯液撒漏造成污染。
(4)操作完畢脫掉手套後用肥皂流動水徹底洗手。
3、抗癌葯物污染處理防護原則
(1)抗癌葯物外濺後,應立即標明污染范圍,避免其它人員接觸。
①護士必須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等做好個人防護後方可處理污染區; ②如果葯液溢到桌面或地上,應用紗布吸附葯液,若為粉劑則利用濕紗布輕輕擦抹,以防葯物粉塵飛揚,污染空氣,並將污染紗布置於專用袋中封閉處理。
③把肥皂和水擦洗污染表面,再用75%的酒精或84液擦拭。
(2)在操作過程中如不慎將葯液濺到皮膚或眼裡,應立即用肥皂水或生理鹽水分別徹底沖洗。
(3)污染安瓿與葯瓶應放置專用袋中封閉並標識,以防蒸發污染室內空氣。
(4)注射器、輸液器、針頭均為一次性使用,用後放入專用袋中封閉處理。
(5)所有污染物包括用過的防護衣、口罩、帽子等需焚化處理。
(6)在處理病人化療後尿液、糞便、嘔吐物或分泌物時必須戴手套,以免污染皮膚。水池、便池用後反復用水沖洗,以免污染環境及空氣。
一、、使用防護用物
1、口罩、防護鏡或面罩: 護理可能產生血液、體液、分泌物及排泄物飛濺或飛沫的病人時。
2 、隔離衣 :隔離衣污染後,應盡快脫下,立即洗手。
3、手套:
①有傷口時應戴雙層手套操作,加強防護;
②操作中,手套破損後應立即更換,脫手套後仍需立即徹底洗手;
③接觸黏膜或未污染的皮膚時,應更換清潔的手套;
④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污染物品時,必須戴上清潔手套;
⑤手套使用後,應注意脫掉並洗手。
二 、負重傷的防護
1、加強身體鍛煉
①提高肌肉的柔韌性,關節的靈活性,預防下肢靜脈曲張;
②鍛煉腰背肌、腰椎活動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預防椎間盤退變。
2、保持正確的工作姿勢
①工作間歇適當變換體位或姿勢;抬高下肢或鍛煉下肢;
②站時,雙下肢輪流支撐身體重量,適當做踮腳動作;
③站或坐時,腰椎伸直,使脊柱支撐力增大;
④彎腰搬重物時,伸直腰部,雙腳分開,屈髖下蹲,後髖及膝關節用力。
3、使用勞動保護用品
①佩戴腰圍;
②採用輔助器材協助病人翻身;
③穿彈力襪或綁彈力綳帶,穿軟底鞋。
4、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①選用硬板床或硬度、厚度適宜的床墊;
②避免長時間彎腰,盡量減少彎腰次數;
③減少持重物的時間和重量;
④合理膳食,均衡營養。
5、避免過重工作負荷 合理排班。
三 、化療葯物損害的防護
1、配製化療葯物的環境要求
①設專門化療葯物配葯間/化療葯物配製中心;
②配備空氣凈化裝置,在專用層流櫃內配葯;
③操作檯面應覆以一次性防滲透性防護墊吸附濺出葯液。
2、配製化療葯物的准備要求
①洗手,戴帽子、口罩、護目鏡,穿防滲透隔離衣,戴手套;
②輕彈安瓿頸部,墊紗布掰開。
3、執行化療葯物操作的要求
①溶媒沿瓶壁緩慢注入瓶底,葯粉浸透後再晃動;
②瓶裝葯液稀釋後抽出瓶內氣體;
③抽取的葯液不超過注射器容量的3/4;
④抽取葯液後,不要將葯液排於空氣中;
⑤操作結束後擦洗操作台、洗手、沐浴;
⑥靜脈給葯時戴手套;確保注射器及輸液管接頭連接緊密;
⑦加葯速度不宜過快。
4、化療葯物外漏和人員暴露時的處理要求
①應立即標明污染范圍,避免他人接觸;
②葯液溢灑,用吸水毛巾或紗布吸附葯粉溢灑,用濕紗布輕輕抹擦,再用肥皂水擦拭污染表面;
③葯液濺到工作服或口罩上,立即更換葯液濺到皮膚上,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葯液濺到眼睛裡,立即用清水或生理鹽水反復沖洗;
④記錄,必要時就醫。
5、污染廢棄物的處置要求
①凡與化療葯物接觸過的廢棄物放置在有特別標記的防刺破、防漏的專用容器中,由專人封閉處理;
②所有污染物、一次性防護衣、帽等焚燒處理。
非一次性物品如隔離衣等,與其他物品分開放置、標記,高溫處理。
③處理48小時內接受過化療的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等時,須穿隔離衣、戴手套;被化療葯物或病人體液污染的床單等單獨洗滌;
④病人使用過的洗手池、馬桶用清潔劑清洗;
⑤混有化療葯物的污水,應在醫院污水處理系統中專門處理後再排入城市污水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