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軟體的可維護性與哪些因素有關在軟體開發過程中採取什麼措施才能提高軟體產品的可維護性
搞干擾:有些軟體容易受到外界的信號干擾,會解數據,產生誤動作。
死機:產生誤動作後,會引起死機,這時得有個死機自動復位功能。
軟體自檢:有個功能專門測軟體,自檢功能,一但出問題,對維護軟體一目瞭然。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❷ 軟體的可維護性和哪些因素有關
(1)系統大小 (2)系統的開發文檔 (3)其他因素
❸ 什麼是軟體可維護性
① 寫代碼時不把數據寫死,能用變數的用變數
② 代碼要整潔規范,不然維護的那個人,看到代碼格式亂七八糟的,引用亂得一塌糊塗,肯定崩潰。
③ 架構分布要合理,哪部分是常量,哪部分是數據管理,要架構清楚。
總而言之,就是維護起來要方便。
如果你對我的答案滿意,請給我採納鼓勵。
❹ 什麼叫做軟體的可維護性
軟體的可維護性是指維護人員為糾正軟體的錯誤或缺陷以及滿足新的需求而理解、修改和改進軟體的難易程度。
軟體維護並不只是修改錯誤,為維護的最終目的,是滿足用戶對軟體的性能與運行環境不斷提高的需求,進而延長軟體壽命。
❺ 如何提高系統可維護性
1、建立明確的軟體質量目標。如果要程序完全滿足可維護性的7種質量特性,肯定是很難實現的。實際上,某些質量特性是相互促進的,如可理解性和可測試性,可理解性和可修改性;某些質量特性是相互抵觸的,如效率和可移植性,效率和可修改性。
因此,為保證程序的可維護性,應該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可維護的各個特性,但各個特性的重要性又是隨著程序的用途或計算機環境的不同而改變的。對編譯程序來說,效率和可移植性是主要的;對信息管理系統來說,可使用性和可修改性可能是主要的。
通過實驗證明,強調效率的程序包含的錯誤比強調簡明性的程序所包含錯誤要高出10倍。顯然,在提出目標的同時,還必須規定它們的優先順序,這樣有助於提高軟體的質量。
2、使用先進的軟體開發技術和工具。利用先進的軟體開發技術和工具是軟體開發過程中提高軟體質量、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提高可維護性的有效技術。
常用的技術:採用模塊化、結構化程序設計,結構化設計技術能提高軟體的可維護性;設計文檔中使用標準的表達工具來描述演算法、數據結構、介面等,能幫助維護人員更好地理解軟體。
3、進行明確的質量保證審查。在軟體開發每個階段結束前的技術審查和管理復審中,應該著重對可維護性進行審查。如在需求分析階段的審查中,應該對將來要改進的部分和可能會修改的部分加以注意並指明;
如在設計階段的審查中,應從容易修改、模塊化和功能獨立的目標出發來評價軟體的結構和過程;在代碼審查中應強調編碼風格和內部說明文檔對軟體可維護性的影響;在測試階段的審查中,應對軟體的配置復審進行重視;
在維護階段完成每項維護工作後,都應對維護工作本身進行仔細認真的復審,如源代碼的修改與文檔的修改是否一致。
4、選擇可維護的程序設計語言。程序設計語言的選擇對維護的影響比較大。低級語言一般很難理解,很難掌握,因而很難維護。一般來說,高級語言比低級語言更容易理解,在高級語言中,一些語言可能比另一些語言更容易理解。
5、改進程序文檔。文檔是影響軟體可維護性的重要因素,文檔有時比程序代碼更重要。程序文檔是對程序的總目標、程序各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程序設計策略、程序實現過程的歷史數據等的說明和補充。程序文檔對提高程序的可理解性有著重要作用。
即使是一個十分簡單的程序,要想有效地、高效率地維護它,需要編制文檔來解釋其目的及任務。對於程序維護人員來說,要想對程序編制人員的意圖重新改造,並對今後變化的可能性進行估計,缺了文檔也是不行的。可見,為了維護程序,人們必須閱讀和理解文檔。
❻ 可維護性的可維護性
根據Boehm模型,通常影響軟體可維護性的因素有可理解性、可測試性和可修改性。
1.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是指維護人員理解軟體的結構、介面、功能和內部過程的難易程度。
2.可測試性
可測試性是指測試和診斷軟體錯誤的難易程度。
3.可修改性
可修改性是指修改軟體的難易程度。
為了提高軟體的可維護性,在軟體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都必須考慮維護問題。先進的軟體工程方法,是軟體可維護的基礎保證。
面向對象學的對象封閉機制、消息通信機制、繼承機制和多態機制從根本上提高了軟體的可理解性、可測試性和可修改性。
結構化設計的幾條主要原則:模塊化、信息隱蔽、高內聚、低耦合等,對於提高軟體的可理解性、可維護性和可修改性也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另外,書寫詳細正確的文檔、書寫源文件的內部註解、使用良好的編程語言、具有良好的程序設計風格,也有助於提高軟體的可理解性。使用先進的測試工具、保存以前的測試過程和測試用例,則有助於提高軟體的可測試性。
❼ 軟體的可維護性與哪些因素有關
軟體可維護性的因素,軟體可維護性可以定性地定義為:維護人員理解、改正、改動和改進這個軟體的難易程度。提高可維護性是支配軟體工程方法論所有步驟的關鍵目標。
維護就是在軟體交付使用後進行的修改,修改之前必須理解修改的對象,修改之後應該進行必要的測試,以保證所做的修改是正確的。如果是改正性維護,還必須預先進行調試以確定故障。因此,影響軟體可維護性的因素主要有下述三個。
1.可理解性
軟體可理解性表現為外來讀者理解軟體的結構、介面、功能和內部過程的難易程度。模塊化、詳細的設計文檔、結構化設計、源代碼內部的文檔和良好的高級程序設計語言等等,都對改進軟體的可理解性有重要貢獻。
2.可測試性
診斷和測試的難易程度主要取決於軟體容易理解的程度。良好的文檔對診斷和測試是至關重要的。此外,軟體結構、可用的測試工具和調試工具,以及以前設計的測試過程也都是非常重要的。維護人員應該能夠得到在開發階段用過的測試方案,以便進行回歸測試。在設計階段應該盡力把軟體設計成容易測試和容易診斷的。
3.可修改性
軟體容易修改的程度和軟體設計原理和規則直接有關。耦合、內聚、局部化、控制域與作用域的關系等等,都影響軟體的可修改性。
上述三個可維護性因素是緊密相關的。維護人員在正確理解一個程序之前根本不可能修改它;如果不能進行完善的診斷和測試,則表面正確的修改可能引進其他故障。
❽ 度量軟體可維護性的特徵包括哪些內容
一.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表明人們通過閱讀源代碼和相關文檔,了解程序功能及其如何運行的容易程度。
二.可靠性:
可靠性表明一個程序按照用戶的要求和設計目標,在給定的一段時間內正確執行的概率。
三.可測試性
可測試性表明論證程序正確性的容易程度。程序越簡單,證明其正確性就越容易。而且設計合用的測試用例,取決於對程序的全面理解。
一個可測試的程序應當是可理解的,可靠的,簡單的。
用於可測試性度量的檢查項目如下:
程序是否模塊化? 結構是否良好?
程序是否可理解? 程序是否可靠?
程序是否能顯示任意中間結果?
程序是否能以清楚的方式描述它的輸出?
程序是否能及時地按照要求顯示所有的輸入?
程序是否有跟蹤及顯示邏輯控制流程的能力?
程序是否能從檢查點再啟動?
程序是否能顯示帶說明的錯誤信息?
四.可修改性
可修改性表明程序容易修改的程度。
五.可移植性
可移植性表明程序轉移到一個新的計算環境的可能性的大小。或者它表明程序可以容易地、有效地在各種各樣的計算環境中運行的容易程度。
一個可移植的程序應具有結構良好、靈活、不依賴於某一具體計算機或操作系統的性能。
用於可移植性度量的檢查項目如下:
1.是否是用高級的獨立於機器的語言來編寫程序?
2.是否使用廣泛使用的標准化的程序設計語言來編寫程序? 是否僅使用了這種語言的標准版本和特性?
3.程序中是否使用了標準的普遍使用的庫功能和子程序?
4.程序中是否極少使用或根本不使用操作系統的功能?
六.效率
效率表明一個程序能執行預定功能而又不浪費機器資源的程度。
這些機器資源包括內存容量、外存容量、通道容量和執行時間。
用於效率度量的檢查項目如下:
程序是否模塊化? 結構是否良好?
是否消除了無用的標號與表達式,以充分發揮編譯器優化作用?
七.可使用性
從用戶觀點出發,可使用性定義為程序方便、實用、及易於使用的程度。一個可使用的程序應是易於使用的、能允許用戶出錯和改變,並盡可能不使用戶陷入混亂狀態的程序。
❾ 影響軟體維護的因素有哪些
軟體可維護性的因素,軟體可維護性可以定性地定義為:維護人員理解、改正、改動和改進這個軟體的難易程度。提高可維護性是支配軟體工程方法論所有步驟的關鍵目標。 維護就是在軟體交付使用後進行的修改,修改之前必須理解修改的對象,修改之後應該進行必要的測試,以保證所做的修改是正確的。如果是改正性維護,還必須預先進行調試以確定故障。因此,影響軟體可維護性的因素主要有下述三個。 1.可理解性 軟體可理解性表現為外來讀者理解軟體的結構、介面、功能和內部過程的難易程度。模塊化、詳細的設計文檔、結構化設計、源代碼內部的文檔和良好的高級程序設計語言等等,都對改進軟體的可理解性有重要貢獻。 2.可測試性 診斷和測試的難易程度主要取決於軟體容易理解的程度。良好的文檔對診斷和測試是至關重要的。此外,軟體結構、可用的測試工具和調試工具,以及以前設計的測試過程也都是非常重要的。維護人員應該能夠得到在開發階段用過的測試方案,以便進行回歸測試。在設計階段應該盡力把軟體設計成容易測試和容易診斷的。 3.可修改性 軟體容易修改的程度和軟體設計原理和規則直接有關。耦合、內聚、局部化、控制域與作用域的關系等等,都影響軟體的可修改性。 上述三個可維護性因素是緊密相關的。維護人員在正確理解一個程序之前根本不可能修改它;如果不能進行完善的診斷和測試,則表面正確的修改可能引進其他故障。
❿ 軟體工程中軟體可維護性的定義是什麼
軟體可維護性即維護人員對該軟體進行維護的難易程度,具體包括理解、改正、改動和改進該軟體的難易程度。 決定可維護性的因素: 1.系統的大小 2.系統的年齡 3.結構合理性 可維護性可通過7個質量特性來衡量: 可理解性 可測試性 可修改性 可靠性 可移植性 可使用性 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