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打車軟體如何盈利
打車軟體到底好不好? 當然好! 誰用誰知道!
打車軟體到底能不能給司機和乘客這兩大類用戶帶來價值? 當然能!
那麼,打車軟體公司到底能不能掙錢?
如果能,怎麼能?
如果不能,為什麼不能?
一、能不能掙錢?這是一個問題
做為司機和乘客,當然不用回答第三個問題;
但是做投資者和創業者,必須要來思考這個問題。
在發出《快的打車:燒錢還能燒多久? 》一文後,引起眾多朋友的大討論,今天我再集中討論下打車軟體如何掙錢的問題,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畢竟,一切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投資和創業,都是耍流氓!
二、需求是剛需嗎?
先說打車的需求,打車屬於大眾需求,城市中的人大多都打過車,但並非日常性剛需,使用頻次並不高。
再說對於撮合成交類的需求。對司機來說可以降低空駛率、提高收入,司機天天要開車,所以有一定需求;對乘客來說雖然可以提高打車的可能性和便利性,但打車這件事本身頻次低,所以需求也就比較弱。
另外市場上已經有一些低成本的競品如調度電話、車隊微信等存在,對打車類 App 的需求又削弱了一部分。
總結起來: 對打車類 App 的需求屬於非剛需、低頻次。
當然,基於非剛需、低頻次的需求,並非就沒有創業機會,這里暫時只做客觀分析,不做定性判斷。
三、可能被微信替代嗎? 可能變成計程車公司的菜嗎?
先說騰訊有沒有可能做類似服務?
很有可能。
因為 2013 年 3 月 5 日馬化騰在出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式的間隙已明確表示,未來幾個月騰訊將在微信平台推出計程車等服務的微支付選項。此事可參見搜狐 IT 報道《騰訊CEO馬化騰:微信將很快開始商業化運營》。
最近傳得很猛的」騰訊公司有意戰略投資嘀嘀打車,微信業務未來將整合打車業務」傳聞並非空穴來風。
當然,騰訊乾的事也有些沒干成,不能簡單斷言微信要插足,打車類 App 就沒戲了。
但當打車 App 完成市場推廣、教育、培育的工作,司機和乘客已經培養了使用手機通過移動互聯網主動攬客或約車的意識和習慣後,大家將信息溝通和對接平台轉移到微信上是不是難度小了很多呢? 打車類 App 的定位功能,在微信其實已經實現,只要出司機在介紹里說明一下身份和載客狀態,乘客查找周邊用戶就能找到空駛車輛,這完全有可能滿足司機和顧客的信息對接需求。
同樣,如果市場被教育好了、流程都清楚了、能掙到錢了,計程車公司自己搞一個打車 App 來取而代之,其他民間打車 App 結果會怎樣? 畢竟計程車公司掌握了司機這個核心資源,也容易取得政策支持,他們來做這件事成本也會低很多。
上海強生計程車公司 2007 年的時候就已經為自己的計程車裝載了車載智能終端,實時上傳路況、車速等相關數據,通過賣這些數據已經讓他們盈利豐厚。當我們還很少有人談」大數據」這個詞時,強生已經用大數據賺得盆滿缽滿了。
如果打車 App 真的能盈利,你認為嗅覺靈敏的強生們會怎麼做?
能不能抓住計程車司機是打車類 App 的關鍵,但這一核心資源有掌握在計程車公司手中。
打車類 App 有沒有可能如當年的號稱在全國擁有 60 萬會員、曾一度自稱「車險業的攜程」的全國最大汽車保險中介機構——車盟從眾一樣,最後還是被保險公司釜底抽薪,失去生存的土壤呢?
四、打車軟體可能的掙錢方法
盡管前有強敵、後有追兵,但利用潛在競爭對手還沒有成長起來之前,能建立自己的強大競爭優勢、設立競爭壁壘、建立寬廣的護城河,也不是完全沒有希望。
所以,下面再來認真探討下打車軟體可能的掙錢方法。
1、從打車這件事本身能不能掙錢?
打車軟體本身乾的事就是中介,完成司機和乘客的交易撮合。
那麼,能不能掙中介費? 在緊急時段,乘客應該可以付一定的費用。
在空駛時期,司機應該也可以付一定的費用。
加價搶車是其中的一種形式。
但這還有兩個問題:一是加價這件事有政策風險,在政策沒有松動之前難以做大;二是打車類軟體多競爭激勵,你收費人家不收費,結果是誰都收不到費。
2、把打車這件事拓展開能不能掙錢?
例如幫助司機增加新的業務,在同城范圍內讓計程車充當物流運輸環節的職能。
還有哪些拓展的方法?
3、用流量能不能掙錢?
當打車 App 有巨大的裝機量之後,順理成章地進行導流量業務,是不是也有掙錢的可能?
司機的數量有限,導司機的流量似乎沒啥用。
乘客的數量雖然很大,但打車 App 使用頻次低的特性,決定了乘客只是把它當做特定場景下的一個工具,難以起到很好導流的作用。
4、投放廣告能不能掙錢?
手機上的廣告投放現在還看不到太多希望,智能手機上現在廣告份額太少。連李彥宏也抱怨手機屏幕太小、廣告投放量太小。網路、微博幹了這么久從手機廣告上也沒撈到多大油水,這事看來戲不大。
更何況打車 App 使用頻次低,用戶看廣告的時間就更少了。
5、從大數據上能不能掙錢?
現在每個創業者都說自己的項目能搜集到數據,今後可以通過大數據掙錢。但到底怎麼掙? 投資人稍微一問,很多創業者就王顧左右而言他了。
其實,打車類 App 顯然是有可能通過大數據掙錢的,上面舉的強生計程車的案例就是很好的證明。打車類 App 利用智能手機原有的加速度感測器、GPS 等就能很好地完成行車軌跡、速度、行車習慣等的司機數據累積和搜集。這些數據本身就是非常值錢的。
關鍵是,計程車公司會不會盯住這一塊?
另外有人說採集乘客的使用數據後來掙錢,這個似乎不太靠譜。因為他們的使用頻次不高,導致數據其實並不大、不充分,價值也就非常小了。
6、從O2O整合後通過廣告能不能掙錢?
這事其實已經有些眉目。
網路近日更新了其地圖客戶端,iOS 版本升級至 V4.7.0,版本新增在線打車服務。此次增加的在線打車接入了「嘀嘀打車」的在線應用服務。網路地圖的打車功能並不需要跳出自身產品,於第三方應用接入程度較深操作過程可在網路地圖內一站完成。
在《網路地圖服務條款》僅以「第三方服務」等詞彙描述此次合作。現在新版的打車功能僅有北京用戶可以使用,杭州、上海的新版網路地圖將很快上線,據說接入的是快的打車。
通過類似網路地圖的 LBS 本地在線生活服務找商家收取廣告費,打車應用拿一些分成。
不過現在打車應用與網路的合作,主要以打車應用提供服務、網路提供流量的方式進行,後續是否會進入到分成階段、結果會如何? 拭目以待吧。
同樣,現在快的打車也在推支付寶支付,這也是阿里考慮注資的原因之一。那有沒有可能和阿里天天叫的的本地生活服務結合起來掙點錢呢?
7、通過賣出能不能掙錢
現在看來一般的投資人對打車軟體興趣不大,主要是網路、騰訊、阿里巴巴從自身業務的角度考慮做一些戰略投資。那麼一些大的打車類 App 被這些大型互聯網企業部分入股或整體收購就存在可能。
另外計程車公司有可能會收購一些價錢低、規模小的打車類 App 為自己服務,減少自己開發、應用的成本。
五、小結
我拋出打車類 App 問題的討論,不是為了黑打車類 App。
做為一個投資人,我希望每一位創業者都能取得成功,這樣投資人才能取得成功。
希望引發的一些思考和討論能對打車類 App 的創業者有一點借鑒價值。
我們只站著說話不腰疼,用正在幹活的快的打車聯合創始人趙冬 Nick 在我上一篇文章《快的打車:燒錢還能燒多久? 》中的回復做為結尾吧,希望我是錯的。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我不可能用任何我知道的數字講出來反駁這篇文章的數字。但既然估算,就應該調查准確、估算清楚。這就是為什麼看著死、做著活,淺嘗死、深入活,表面死、實際活,旁觀死、局中活,評論家看死、VC 看活。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應了我之前在文章中所說:打偏死、打中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