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軟體怎麼就能驅動硬體
所說的驅動程序,實際上,是硬體里各種電路的運演算法則,即演算法。同樣一個硬體,如果演算法更簡單,電路算起來就越容易,演算法的集合,就是驅動程序。對同一電路的同一邏輯功能,不同的演算法集合,就是不同的驅動程序版本。
想更詳細了解其中的關系,可以參閱《數字電路》
『貳』 軟體驅動硬體的原理是什麼
驅動程序即添加到操作系統中的一小塊代碼,其中包含有關硬體設備的信息。有了此信息,計算機就可以與設備進行通信。驅動程序是硬體廠商根據操作系統編寫的配置文件,可以說沒有驅動程序,計算機中的硬體就無法工作。操作系統不同,硬體的驅動程序也不同,各個硬體廠商為了保證硬體的兼容性及增強硬體的功能會不斷地升級驅動程序。如:Nvidia 顯卡晶元公司平均每個月會升級顯卡驅動程序2-3次。驅動程序是硬體的一部分,當你安裝新硬體時,驅動程序是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元件。凡是安裝一個原本不屬於你電腦中的硬體設備時,系統就會要求你安裝驅動程序,將新的硬體與電腦系統連接起來。驅動程序扮演溝通的角色,把硬體的功能告訴電腦系統,並且也將系統的指令傳達給硬體,讓它開始工作。
當你在安裝新硬體時總會被要求放入「這種硬體的驅動程序」,很多人這時就開始頭痛。不是找不到驅動程序的碟片,就是找不到文件的位置,或是根本不知道什麼是驅動程序。比如安裝列印機這類的硬體外設,並不是把連接線接上就算完成,如果你這時候開始使用,系統會告訴你,找不到驅動程序。怎麼辦呢?參照說明書也未必就能順利安裝。其實在安裝方面還是有一定的慣例與通則可尋的,這些都可以幫你做到無障礙安裝。
在Windows系統中,需要安裝主板、光碟機、顯卡、音效卡等一套完整的驅動程序。如果你需要外接別的硬體設備,則還要安裝相應的驅動程序,如:外接游戲硬體要安裝手柄、方向盤、搖桿、跳舞毯等的驅動程序,外接列印機要安裝列印機驅動程序,上網或接入區域網要安裝網卡、Moden甚至ISDN、ADSL的驅動程序。說了這么多的驅動程序,你是否有一點頭痛了。下面就介紹Windows系統中各種的不同硬體設備的驅動程序,希望能讓你撥雲見日。
在Windows 9x下,驅動程序按照其提供的硬體支持可以分為:音效卡驅動程序、顯卡驅動程序、滑鼠驅動程序、主板驅動程序、網路設備驅動程序、列印機驅動程序、掃描儀驅動程序等等。為什麼沒有CPU、內存驅動程序呢?因為CPU和內存無需驅動程序便可使用,不僅如此,絕大多數鍵盤、滑鼠、硬碟、軟碟機、顯示器和主板上的標准設備都可以用Windows自帶的標准驅動程序來驅動,當然其它特定功能除外。如果你需要在Windows系統中的DOS模式下使用光碟機,那麼還需要在DOS模式下安裝光碟機驅動程序。多數顯卡、音效卡、網卡等內置擴展卡和列印機、掃描儀、外置Modem等外設都需要安裝與設備型號相符的驅動程序,否則無法發揮其部分或全部功能。驅動程序一般可通過三種途徑得到,一是購買的硬體附帶有驅動程序;二是Windows系統自帶有大量驅動程序;三是從Internet下載驅動程序。最後一種途徑往往能夠得到最新的驅動程序。
供Windows 9x使用的驅動程序包通常由一些.vxd(或.386)、.drv、.sys、.dll或.exe等文件組成,在安裝過程中,大部分文件都會被拷貝到「Windows\ System」目錄下。
Windows怎樣知道安裝的是什麼設備,以及要拷貝哪些文件呢?答案在於.inf文件。.inf是從Windows 95時代開始引入的一種描述設備安裝信息的文件,它用特定語法的文字來說明要安裝的設備類型、生產廠商、型號、要拷貝的文件、拷貝到的目標路徑,以及要添加到注冊表中的信息。通過讀取和解釋這些文字,Windows便知道應該如何安裝驅動程序。目前幾乎所有硬體廠商提供的用於Windows 9x下的驅動程序都帶有安裝信息文件。事實上,.inf文件不僅可用於安裝驅動程序,還能用來安裝與硬體並沒有什麼關系的軟體,例如Windows 98支持「Windows更新」功能,更新時下載的系統部件就是利用.inf文件來說明如何安裝該部件的。
在安裝驅動程序時,Windows一般要把.inf文件拷貝一份到「Win-dows\Inf」或「Windows\Inf\Other」目錄下,以備將來使用。Inf目錄下除了有.inf文件外,還有兩個特殊文件Drvdata.bin和Drvidx.bin,以及一些.pnf文件,它們都是Windows為了加快處理速度而自動生成的二進制文件。Drvdata.bin和Drvidx.bin記錄了.inf文件描述的所有硬體設備,也許朋友們會有印象:當我們在安裝某些設備時,經常會看到一個「創建驅動程序信息庫」的窗口,此時Windows便正在生成這兩個二進制文件。
Windows 9x專門提供有「添加新硬體向導」(以下簡稱硬體向導)來幫助使用者安裝硬體驅動程序,使用者的工作就是在必要時告訴硬體向導在哪兒可以找到與硬體型號相匹配的.inf文件,剩下的絕大部分安裝工作都將由硬體安裝向導自己完成。
『叄』 軟體程序怎麼讓硬體工作的
軟體和硬體的關系,不是簡單的誰控制誰的問題,而是相互依存的關系。
如果把軟體和硬體作為一個整體的話,用人來做一個對比,可以說清這種關系。
軟體基本上就是一些人為定義好的邏輯,它是一種思想,就像人的思想一樣,所以CPU是人的大腦,而CPU里寫的軟體就是人腦中的思想。
我們這里說的硬體是一些CPU以外的各種電路,這些電路連接到CPU。有些電路是用來採集外界的信息,比如溫度、濕度、電壓、電流、光線、圖像、聲音、氣味等等,將這些信息傳遞給CPU。而有些電路是接收CPU發出的指令,按不同的電路實現不同的功能。
比如,發出一個關燈的指令,相應電路接收到該指令後實施關燈的動作。
下面用開燈的過程分別用人和軟體硬體來作一個對比:
人: 我在家裡看書,太陽落山了,天漸漸變黑,我發現看不清字了,這時我想到要去把燈打開,所以我走到開關邊上,伸出手按下開關,這時燈亮了,我又可以繼續快樂的看書。
軟體硬體:我家裡有一套電燈控制系統,工作原理是,光線檢測電路檢測到光線變暗了,它發出一個信號告訴CPU光線已經較暗了,CUP收到該信息後,其軟體邏輯為需要把燈打開,所以CPU輸出開燈的指令,電燈控制電路接到指令後接通電燈的開關,這時燈亮了。
(3)軟體是如何驅動硬體的擴展閱讀:
軟體設計思路和方法的一般過程,包括設計軟體的功能和實現的演算法和方法、軟體的總體結構設計和模塊設計、編程和調試、程序聯調和測試以及編寫、提交程序。
1相關系統分析員和用戶初步了解需求,然後列出要開發的系統的大功能模塊,每個大功能模塊有哪些小功能模塊,對於有些需求比較明確相關的界面時,在這一步裡面可以初步定義好少量的界面。
2系統分析員深入了解和分析需求,根據自己的經驗和需求做出一份文檔系統的功能需求文檔。這次的文檔會清楚例用系統大致的大功能模塊,大功能模塊有哪些小功能模塊,並且還例出相關的界面和界面功能。
3系統分析員和用戶再次確認需求。
4系統分析員根據確認的需求文檔所例用的界面和功能需求,用迭代的方式對每個界面或功能做系統的概要設計。
5系統分析員把寫好的概要設計文檔給程序員,程序員根據所例出的功能一個一個的編寫。
6測試編寫好的系統。交給用戶使用,用戶使用後一個一個的確認每個功能,然後驗收。
『肆』 軟體驅動硬體的原理是什麼請科學解釋。
計算機的所有的代碼都會保存成二進制數據,即0和1。0代表低電平,1代表高電平。
事實上,在計算中中使用0代表低電平,1代表高電平。CPU會根據高低電平即前面的0、1的組合順序確定出這是一個命令。
回復 FORTRAN7:你上網查查cpu的實物,就會發現cpu有很多引腳,這些引腳就是接受高低電平的。你想想,電腦不就是一個機器嗎?它實際上也不認得數字,只認得電信號。 只是我們習慣把低電平叫做0,高電平看做1。久而久之,很多人認為計算機中都是數字了,其實都是電信號。如果你學過數電或者模電的話,應該明白我的意思。
『伍』 虛擬的軟體程序操作是如何驅動實際存在的硬體的
樓上已經回答的相當詳細了
集成電路在這里就是一個控制器,將接受到的指令翻譯成動作
打個比方,我讓你把光碟機彈出來,我只說了話,但是你聽懂了,你就會去做,這個過程,你就是操作光碟機的控制器
不一定都要驅動,直接按光碟機上的扭,光碟機也是可以彈出來的
『陸』 軟體是怎麼控制硬體的
這個問題我回答過很多個人了,我很久以前也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查閱了很多資料之後,我得出一個結論:程序是一堆邏輯的代碼,而硬體是實實在在存在的需要用電平控制的電路,程序在控制硬體之前,必須要有一個中間的媒介來溝通兩個,這個媒介可能就是磁頭或者光頭,你所寫的代碼如果是在軟盤或者硬碟中,那麼就是磁頭通過掃描硬碟或軟盤將每個代碼轉化成電信號,如果是光碟里的代碼,那就用光頭掃描轉化。其實當你寫這些代碼時代碼便以磁排列的方式保存在軟硬磁碟上,因為在鍵盤上你每按下一個鍵,這便是一個電信號,每一個電信號都會在磁碟上產生一個磁排列,然後磁頭再將這些磁排列反變換為電信號,電磁互相轉化,這樣便可以控制硬體電路了,不知道這么說你能否理解
『柒』 軟體是怎麼驅動硬體的,是通過驅動程序嗎沒走驅動軟體就不能控制硬體嗎還有都說控制硬體實際就是控制
驅動可以使計算機和設備通信的特殊程序,可以說相當於硬體的介面,操作系統只能通過這個介面,才能控制硬體設備的工作,假如某設備的驅動程序未能正確安裝,便不能正常工作。
設備驅動程序用來將硬體本身的功能告訴操作系統,完成硬體設備電子信號與操作系統及軟體的高級編程語言之間的互相翻譯。當操作系統需要使用某個硬體時,比如:讓音效卡播放音樂,它會先發送相應指令到音效卡驅動程序,音效卡驅動程序接收到後,馬上將其翻譯成音效卡才能聽懂的電子信號命令,從而讓音效卡播放音樂。
『捌』 軟體和硬體是如何連接起來的
軟體層和硬體層是透過驅動程序聯接起來的。
驅動程序是添加到操作系統中的特殊程序,其中包含有關硬體設備的信息。此信息能夠使計算機與相應的設備進行通信。驅動程序是硬體廠商根據操作系統編寫的配置文件,可以說沒有驅動程序,計算機中的硬體就無法工作。
同時也是添加到操作系統中的特殊程序,其中包含有關硬體設備的信息。此信息能夠使計算機與相應的設備進行通信。
(8)軟體是如何驅動硬體的擴展閱讀:
設備驅動程序用來將硬體本身的功能告訴操作系統,完成硬體設備電子信號與操作系統及軟體的高級編程語言之間的互相翻譯。
設備驅動程序通常會佔到70%以上份額的操作系統內核源碼,且設備驅動程序的更新維護往往會牽涉到超過35%的源碼修改,故而保持設備驅動程序與操作系統內核不斷變化的其餘部分的一致性是操作系統內核開發的一項難題。
當操作系統需要使用某個硬體時,比如:讓音效卡播放音樂,它會先發送相應指令到音效卡驅動程序,音效卡驅動程序接收到後,馬上將其翻譯成音效卡才能聽懂的電子信號命令,從而讓音效卡播放音樂。
『玖』 軟體是如何驅動硬體工作的
驅動程序在操作系統的處理下,變成CPU看得懂的10010100100101(二進制數),然後CPU根據驅動程序的指令,協調各硬體工作。CPU與各硬體之間的通信當然也是二進制數。
『拾』 驅動程序是如何驅動硬體的求答案
設備驅動程序用來將硬體本身的功能告訴操作系統,完成硬體設備電子信號與操作系統及軟體的高級編程語言之間的互相翻譯。當操作系統需要使用某個硬體時,比如:讓音效卡播放音樂,它會先發送相應指令到音效卡驅動程序,音效卡驅動程序接收到後,馬上將其翻譯成音效卡才能聽懂的電子信號命令,從而讓音效卡播放音樂。所以簡單的說,驅動程序提供了硬體到操作系統的一個介面以及協調二者之間的關系,而因為驅動程序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人們都稱「驅動程序是硬體的靈魂」、「硬體的主宰」,同時驅動程序也被形象的稱為「硬體和系統之間的橋梁」。驅動程序即添加到操作系統中的一小塊代碼,其中包含有關硬體設備的信息。有了此信息,計算機就可以與設備進行通信。驅動程序是硬體廠商根據操作系統編寫的配置文件,可以說沒有驅動程序,計算機中的硬體就無法工作。操作系統不同,硬體的驅動程序也不同,各個硬體廠商為了保證硬體的兼容性及增強硬體的功能會不斷地升級驅動程序。如:Nvidia 顯卡晶元公司平均每個月會升級顯卡驅動程序2-3次。驅動程序是硬體的一部分,當你安裝新硬體時,驅動程序是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元件。凡是安裝一個原本不屬於你電腦中的硬體設備時,系統就會要求你安裝驅動程序,將新的硬體與電腦系統連接起來。驅動程序扮演溝通的角色,把硬體的功能告訴電腦系統,並且也將系統的指令傳達給硬體,讓它開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