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現在的電腦處理器這么厲害,為什麼不用電腦CPU做手機晶元呢
因為電腦CPU的體積太大,功耗太大,並且和手機處理器的功能不同,所以電腦CPU不能做手機的晶元,不過手機的體積就非常大,並且還會非常燙,續航能力也不夠強,電腦和手機本身就是兩個平台,所承擔的作用不一樣,所以不能用同樣的東西來裝備這兩個平台。
電腦CPU和手機處理器其實是兩種東西,手機的處理器不僅僅是有CPU,同時還包含了GPU以及各式各樣的附加技術,比如AI、藍牙等等,這東西的體積都很小,手機的散熱也比較簡單,而電腦不一樣, CPU和GPU都需要散熱,手機處理器所需要的功能功能是一個電腦CPU無法完成的,需要附加各種各樣的設備,而即使將手機數據器中的CPU部分替換成電腦CPU也沒有效果,因為這兩者的運行邏輯不同,無法適配,如果想要兩者通用,就需要重新開發一套。
Ⅱ 同樣都是晶元, 為什麼手機不能使用電腦的CPU
因為手機的CPU和電腦的CPU在很多方面都有著很大的區別,手機用電腦的CPU會產生很多的問題。下面就簡單的來說說為什麼手機不能用電腦的CPU吧。
第一個原因就是電腦的CPU體積很大,用在手機上的話很嚴重侵佔手機的內部空間。由於電腦的主機箱很大,所以在設計電腦CPU的時候一般可以不考慮縮小電腦的CPU尺寸。但是手機的外形卻很小,在寸土寸金的手機內部,如果放一塊電腦的CPU進去的話,那其他零部件就沒有地方布置了,只能增大手機的外形尺寸。
第四個原因自然就是成本問題了,把電腦的CPU改造成適合手機用的CPU會花費很高昂的代價,那樣還不如用手機原本的CPU呢。不僅要重新開發指令系統,外形、散熱、埠等都需要進行重新設計,這樣算下來成本非常的高,可能穩定性還不如手機原本的CPU呢。
Ⅲ 手機cpu和電腦cpu哪個性能強為什麼
16號凌晨,蘋果發布的A14仿生處理器,是目前地球上最快手機晶元,CEO庫克稱其比市面上最暢銷的win電腦處理器還要快。他說的這個最暢銷,實際上就是最低端的。有多低端呢,A14是2+4 六核,對標的自然也是最低端的英特爾六核
這裡面庫克在玩文字游戲,他說的最低端六核,英特爾目前就只出了2個六核。一個是i9 10xx ,另一個是酷睿一代的32nm的 i7 980,
這個i9 雖然是六核,但性能遠遠比不了10年前的 i7 980 ,所以 庫克估計就是說自己的手機晶元比十年前的PC處理器快多了。
所以這種對比也就只有蘋果可以這么說也敢這么說,誰做到了業界領先都可以這么吹牛皮。但是也側面反映出,一個指甲蓋大小的手機SOC,他除了CPU部分之外還要集成大量的其他組件。是最高端的電子科技產物。而成人手掌大小的電腦CPU,整個晶元上就只有處理器電路。所以兩者根本就有可比性。
個人認為蘋果有點狂妄了,不過還是期待明年ARM構架的蘋果首款自研PC處理器上市。是騾子是馬拿出來溜溜就知道了。
Ⅳ 手機CPU很強,但為什麼不可以替代電腦CPU
1.兩者的架構差異
架構只相當於一座建築的框架,是最基本也是極為重要的部分。電腦CPU的架構有X86、X64等,而手機CPU主流是ARM架構,從ARM7、ARM9發展到Cortex-A7、A8、A9、A12、A15。
手機CPU主流28nm,電腦主流22nm。雖然電腦略高,但是手機CPI的發展速度很快,正在朝著14nm邁進。
再來說說主頻,CPU的主頻與CPU實際的運算能力存在一定的關系,但並沒有直接關系。決定CPU的運算速度還要看CPU的的綜合指標,有緩存、指令集,CPU的位數等因素。
因為CPU的位數很重要,這也就是搭載了64位的CPU的手機比32位快的多的原因。手機CPU和電腦CPU架構由於不同,相同主頻下電腦CPU要比
Ⅳ 電腦cpu和手機cpu的差距有多大
現在大家購買手機第一個看的就是處理器,處理器的好壞,決定著手機的性能,也就是我們所說的cpu,手機使用的是移動端cpu,而電腦使用的是pc端cpu,那麼這兩個之間有什麼差別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首先這兩種cpu在製作架構上就不一樣,電腦的cpu採用的是x86架構,而手機採用的是arm架構。兩種架構的cpu特性也不一樣,x86的cpu非常適合高強度的運算,而arm架構的處理器的特點是功耗低,在低功耗的情況下,還可以保持較高的性能,所以被移動端廣泛的運用。
既然說到頻率,那就不得不說手機cpu和電腦cpu的現在主流的手機處理器驍龍855頻率為2.8Ghz左右,而電腦的cpu早就在幾年前就已經突破了3Ghz,如果支持超頻的話,可能會達到4Ghz左右。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我們物理上都學過,沒有省功的裝置,所以,在cpu功耗上,手機cpu就已經輸了,而驍龍855的性能差不多和8年前的電腦cpu差不多。可能很多人都驚訝,怎麼會相差這么多,但事實就是如此。
電腦和手機的可比性並不大,拿來比較也是因為手機越來越像電腦,在以前大家還都是使用按鍵手機的時候,基本上沒有人想過要拿手機和電腦做比較。小夥伴們,大家覺得手機的cpu和電腦的cpu還有什麼區別呢?
Ⅵ 手機處理器高通驍龍810的性能會超越電腦處理器I7的性能嗎
這是兩個概念,不能想提並論,你不想想,i7是專門用作電腦的,手機上的運算速度怎麼和電腦比,再和你舉個例子,電腦可以運行十幾個G的游戲,而不卡,手機做的到嗎,估計打都打不開,
Ⅶ 手機未來有可能取代筆記本電腦么
您好
手機未來是不會取代筆記本的
1、移動處理器不夠快
文中表示,人們在更快的處理器中,大多的任務是無法感受到太多益處,比如小小網、編輯下照片、看看視頻……這些體驗已經很棒了,不會有太大差別。
一台使用五年採用Core 2 Duo E8400處理器的老PC直到現在都可以玩任何現代的PC游戲。但是現在智能手機中的處理器仍然很慢,遠遠落後於AMD和英特爾。ARM智能手機處理器和英特爾X86處理器的性能沒有可比性,一般來說,標准電壓的Core i5處理器快8倍。現在的智能手機CPU還沒法提供PC式的體驗。
2、電池續航限制了處理器潛力
處理器性能一直在快速提高。因此有人認為,現在智能手機可能沒有PC快,但很快它就會追上。ARM Cortex A15已經在三星Chromebook上證明自己的能力。在手機上能實現嗎?
問題在於能耗。三星Chromebook採用ARM處理器,它比舊的英特爾Atom處理器強大,在空閑時它的功耗為4瓦,忙時11瓦。按筆記本標准而言不高,但對智能手機來說就太高了。
智能手機是按毫瓦來計算的,忙時也不會超過3瓦。只有達到這樣低的標准,才能提供合理的續航時間,高端手機速度是驚人,但耗電太猛。例如,S4充一次電用不了11小時。
看看最新的Haswell超級本,處理器閑時最低6瓦,忙時超30瓦。它的續航表現比大多強大的智能手機要好。Galaxy S4如果配這么強的處理器,續航可能不到一小時。改進效率、提高電池容量可能會解決問題,但是從歷史來看,兩方面都進展緩慢。
3、人們不需要PC到處移動
對於大多人來說,並不需要一台口袋PC。許多計算分析師認為人們關注移動,但沒有證據。多年前,筆記本銷量就超過台式機了,但大多消費者購買大的、便宜的15.6寸筆記本,而不是13寸產品。
消費者移動的最終顯示屏是智能手機。從技術上說,它可能是小型PC,但人們購買它並不是因為它像PC。相反,觸摸屏手機突然流行,並不是因為它像電腦一們運行;只是因為它在移動時容易使用
Ⅷ 手機cPU還是追不上最差的電腦cpu嗎
這個看你說的最差CPU是指的什麼了,單核時代的的比如像奔騰賽揚十多年前的肯定沒問題,但和現在最新的CPU中的最差比還是不行。
手機和電腦的CPU用的根本不是一類架構,我們家用電腦的CPU大都是使用的X86架構,這類架構較為復雜,非常適合密集高強度的運算,所以無論是辦公電腦還是各類伺服器,數據中心大都是使用的X86架構處理器,目前只有英特爾和AMD生產這類CPU。
電腦CPU和手機CPU兩者多年來井水不犯河水,因為面對的市場完全不同,別看現在還有不少電腦CPU還是雙核、四核,由於設計復雜度不同、頻率和緩存不同,即使是拿目前最強的8核手機CPU也無法和電腦CPU相比,即使拋開架構不同的原因,手機CPU設計多個核心是為了保證降低功耗,因為裡面有大小核的分類設計,性能差距很大;而電腦CPU中每一個核心都是高性能核心,單核運行時可以大幅度提高睿頻頻率,多核一起工作時多任務性能則可以大幅增強。
單看主頻來說,主流電腦CPU在奔騰4時代就已經突破了3Ghz,目前都是動輒4Ghz以上的8核CPU,而目前最強的驍龍855頻率不過剛到3Ghz的門檻,性能最多也就是超過一些10年前的低端電腦CPU,畢竟手機還是把續航和發熱表現更重要,性能夠用即可,在半導體和電池技術突破之前,手機CPU的性能還會遠遠落後於電腦CPU,無論它有幾個核。
Ⅸ 手機cpu和電腦CPU的區別是什麼
最主要的區別,架構差異:手機cpu主流是ARM架構,電腦cpu是X86的架構。架構只相當於一座建築的框架,至於最後建造出來的房子長什麼樣,舒適度如何,就是由處理器廠商自己決定了。由於定位的不同,手機cpu要功耗低、廉價。所以採用ARM架構,這樣的cpu的運算能力大大低於電腦cpu的運算能力,同等頻率cpu浮點運算能力相差在幾千到上萬倍。
二、工藝製程。這個差別不大,手機cpu主流28nm,電腦主流22nm。雖然電腦略高,但是手機cpu的發展速度更快。
三、主頻速度。CPU的主頻表示在CPU內數字脈沖信號震盪的速度,與CPU實際的運算能力並沒有直接關系。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存在一定的關系,但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定的公式能夠定 量兩者的數值關系,因為CPU的運算速度還要看CPU的流水線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標(緩存、指令集,CPU的位數等等)。手機cpu參數架構的不同決定了速度的不同,相同主頻下電腦cpu要比手機cpu的運算能力高幾十到幾百倍。
四、運行內存RAM。RAM越大,運行大型游戲以及多線程程序時速度就越快。比如同樣為1.5GHz主頻的兩顆處理器,同等條件下,採用1GB RAM的處理器就比採用512MB RAM的處理器快。手機主流1G,電腦主流8G。
五、多核的區別。手機多核其實應該叫多cpu,將多個cpu晶元封裝起來處理不同的事情;電腦的多核處理器是指在一個處理器上集成了多個運算核心,通過相互配合,相互協作可以處理同一件事情,是多個並行的個體封裝在了一起。在處理同一件事情時候,手機cpu運算能力並沒有實際性的增強。比如蘋果的雙核處理器要比大多同頻率四核處理器都強。
通過以上比較就可以知道,購買手機不能只 看cpu,四核、八核只是商家促銷的噱頭...移動終端產品飛速增長,但是要替代桌面電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Ⅹ 關於未來手機可以取代電腦嗎
手機在未來可以代替PC.1.現在主流電腦配置i7cpu,2G-8G內存,320G-1TB硬碟,外加一個顯卡,日常功能,可以公,可以娛樂,方便日常生活,現在手機的配置雙核1.5雙核CPU,1G-2G內存,內置32G內存,包含多媒體處理晶元,可以娛樂,方便日常生活,其實PC已經發展了幾十年了,而手機高速發展也就是近幾年,未來的手機CPU可能比PC快,這個暫且不說,但是就目前的發展形勢,手機的CPU速度提升上去也是眨眼之間,在CPU速度提升的同時,RAM也跟著上去了,差不多就剩一個硬碟和rom的區別了,不過,rom是可以用內存卡擴充的。2.PC的輸入和輸出很方便,早在幾年前就由用無線射頻RF來傳輸的無線投影儀了,不過已經淘汰了,現在技術比較成熟的就是藍牙,和wifi傳輸的無線投影儀,通過wifi傳輸的無線投影儀的理論傳輸速度54M-108M,可以支持高清播放,現在的手機大部分都支持wifi了,只是無線投影的普及問題,而如果仔細看,其實國內早已出了山寨的自帶投影功能的手機了,如果現在的智能手機在加入這個功能那麼輸出問題就已經解決了.輸入問題,藍牙鍵盤,滑鼠,應該很好解決.並且目前已經有安卓系統支持藍牙鍵盤了.3.操作系統,目前有安卓,IOS和wp7.將來可能有win8winnext支持手機端安裝,到那時候也就是統一平台了。windows是不是大家學習了很長時間,不管哪一種都是要學習的,所以將來如果windows不是主流,那麼出現另外一種操作系統,需要新的學習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