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荔枝紅了 LI ZHI HONG LE怎麼樣
「荔枝」為什麼這么「紅」 趙鑫 影片《荔枝紅了》自6月中旬開始在全國上映以來,迅速走紅大江南北,成為今年勢頭最強勁,社會反響最強烈,社會和經濟效益都不錯的國產主旋律影片。《荔枝紅了》何以能在當前國產影片如此困頓的環境下走紅全國呢?是哪些因素讓觀眾認同並稱贊《荔枝紅... []
⑵ 誰能告訴我一個荔枝紅了這部電影的下載地址啊,十萬火急,非常感謝啊,感謝了啊~
我也在找,哎,http://video.sina.com.cn/v/b/27497295-1667977431.html只找到了片段
⑶ 求幾部農村愛情故事電影
電影
《天堂之路》
《荔枝紅了》
《會說話的風箏》
《證書》
《生財有道》
《燕銜泥》
《桃花村》
《年年月月日日》
《莊稼院里的年輕人》
《月亮灣的笑聲》
《喜盈門》
《那人、那山、那狗》
《美麗的大腳》
《暖春》
《咱們村裡的年輕人》
----------------------------------------------------------------------------------------------------------------------------
電視劇
《聖水湖畔》
《稻花飄香的季節》
《燒鍋屯鍾聲》
《山坳里的庄戶人家》
《女人不是月亮》
《淌過男人河的女人》
《其實不想走》
《家有九鳳》
《正月里來是新春》
《當家的女人》
《美麗的田野》
⑷ 那裡有《荔枝紅了》下載
打開迅雷!
在雷區裡面找
⑸ 荔枝紅了的導演闡述
弘揚時代主旋律展現農村新形象
周 勇杜雲萍
電影《荔枝紅了》是一部帶有政治色彩的農村影片,反映的是農村基層幹部群眾學習、實踐江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故事。廣東省委、省委宣傳部都非常重視,珠影也把本片列入今年的重點影片,我們的壓力可想而知。《荔枝紅了》是一部正戲,拍好不容易。中國有十億農民,如何為廣大農民觀眾提供一份美的精神食糧?如何通過電影形式體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是我們導演思考的問題。因此,我們希望通過闡述形式談一談影片再度創作、總體設想、作品定位以及對主創人員、基本格碉、風格樣式和演員表演的具體要求。 我們拍攝電影《荔枝紅了》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看好題材本身。2000年2月,江總書記再次來到廣東考察工作,在茂名視察了享有「中國荔枝第一鎮」之稱的高州市根子鎮,參觀了高州市東部25萬畝荔枝生產基地,詢問了三高農業發展情況,並探訪了元壩村荔農吳理明一家,在高州欣然題詞「搞好山區綜合開發。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在高州領導幹部「三講」教育會上,江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應該建立一個什麼樣的黨和如何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課題。
江總書記視察茂名,給茂名人民以巨大鼓舞和鞭策。乘這股東風,茂名人民在一年多的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都取得了顯著成績。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們與茂名市委、市政府領導不謀而合,決定在江總書記視察過的地方拍部電影。為此,我們創作人員深入生活,采訪了高州、化州、電白不同層次的幹部、群眾,反復修改,認真創作了電影文學劇本《荔枝紅了》(原名《春到荔鄉》)。我們認為,拍攝此片對正在我國農村開展的「個代表」教育活動以及推動全黨深入學習領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著深遠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部電影在開拍之前,作為導演首先要為自己的作品定位。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影片,它的操作方式和具體要求是不一樣的。《荔枝紅了》定位是一部弘揚主旋律,追求類型化的嶺南電影,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反映了廣東農村經濟發展和進步的同時,產生的新問題和新矛盾以及對廣大基層幹部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如何在具體工作中體現「三個代表」的精神,這也是本片中所要把握的重點。
該片為廣大觀眾展開了一幅幅嶺南特色的鄉土風情畫,刻畫和揭示了當代黨員的精神風貌,塑造了田老根、唐荔紅為代表的兩代農村基層幹部既能從長遠、根本上代表廣大人民利益,又能大膽實踐、引進先進文化,帶領群眾走共同致富道路的藝術形象,其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是這部影片的藝術內涵。總體敘事風格上,要強調每一場戲盡可能飽滿,出情緒,出精神,出浪漫;場與場、段落與段落之間,要有節奏感。
這部影片要體現「三個代表」的精神,不能直白地去表現,要把這種精神放在人物部。深處去寫。我們表現黨員幹部形象,一定要從人這個角度出發,給觀眾要有真實感,只求真實了,觀眾才能認同,才會被感動。要表現人物理性的一面,同時又要緊扣人物情感的一面。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有十億農民,我們的影片《荔枝紅了》主要是拍給他們看的。因此,我們不搞實驗電影,前衛電影。我們要拍得通俗易懂,故事流暢。讓觀眾覺得好看,有一定的觀賞性。要盡力做到思想性、藝札性、觀賞性統一。
這些,想著簡單,說著不難,要真正做起來可難了。作為導演,我們希望並相信我們整個創作集體中各個部門——攝影、美工、錄音、音樂、服裝、化裝、道具、燈光、剪輯等等,全體人員齊心合力,調動各種藝術元素,緊緊圍繞著影片的「三性統一」展開我們的藝術創作。 俗話說,沒有矛盾,就沒有戲。要想引人入勝,就要有矛沖突。在創作上要摒棄平鋪直敘,淡而無味的手法,強調用情節性的矛盾沖突來表現人物性格。
深受廣大村民信任和擁護的女青年唐荔紅被選為貢園村黨支部書記,這就同原本自認為支書這一職位非他莫屬的副支書田盛光產生了矛盾,這一矛盾是該片一條主線。在故事發展過程中,田盛光因為私怨對唐荔紅工作不但不配合,而且還製造障礙,後來通過學習「三個代表」提高了認識,轉變了思想,把阻力變為動力。
老支書田老根,是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心為公的好乾部。但是由於思想落伍跟不上形式,在發展過程中和唐荔紅產生了傳統觀念和現代觀念的沖撞,是新思想和舊思想、先進文化和落後文化的矛盾。
發展農村經濟,反對落後的小農意識,通過砍樹修路導致農民受損賠償問題,來表現工作中的幹部與群眾的矛盾。
正是因為唐荔紅一心為集體,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引起了丈夫宋宏海的不滿,而造成了家庭矛盾。……
本片通過這一系列的矛盾沖突來表現和塑造主人公唐荔紅這一具體形象;通過人物之間產生的誤會、委屈、感情糾葛及矛盾沖突構成曲折感人的故事。情節處理盡可能巧妙利用觀眾正向觀賞心理進行反向效應,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刻畫出人物豐富復雜的多重性格。 音樂是本片的靈魂,以廣東民樂的風格為主調,突出粵西地方特色。主題曲要昂揚向上,情緒音樂要在與劇情和諧統一的前提下,採取多元化的音樂構思。最好能有兩首歌,一首是插曲,可以是地方民謠歌曲;另一首歌是表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體現共產黨人精神風貌的主題歌。主題音樂要有氣勢,在影片中反復出現,貫穿始終,引起觀眾共鳴,可以普及傳唱。
⑹ 網路媽媽的導演介紹
[img]title=知名導演:周勇style=left src=1899a23e351026d5828b13f1 data-layout=right[/img]周勇,當今較為活躍的青年作家、編劇、導演和製片人。原名周喜林,籍貫江西上饒人,方誌敏烈士的故鄉。2002年開始蜚聲影壇,擅長策劃、拍攝關注現實題材作品,系南粵主旋律電影領軍人物之一。先後策劃數十部影視劇,拍攝的企業形象和產品膠片廣告無數。主要的電影作品有:《荔枝紅了》、《網路媽媽》等。他所執導的電影雖然都是小成本製作,但在社會上影響巨大,甚至創造了數千萬的票房奇跡。
周勇出身於農民家庭,祖祖輩輩都是地道的農民。從他身上可以看到江西人特有的平實和質朴、內斂而不張揚,他勤勞、善良、朴實,也非常的刻苦和敬業。未從事影視前,他從事新聞事業六七年,業余時間鍾情文藝創作,在全國報刊上創作發表了逾百萬字的小說、散文、詩歌、隨筆等文學作品,有十多篇(部)作品獲得過全國、省市級大獎。從事影視後,他策劃、創作發表了大量的影視劇本,如:《會說話的風箏》、《網路媽媽》、《我的心貼緊你的背》、《母親花》等,出版了長篇小說《荔枝紅了》(作家出版社出版),因而被譽為從農村走出的作家和導演。
2001—2002年,他首次踏足影壇,策劃、執導了他的第一部由廣東省委宣傳部支持拍攝,中共茂名市委、市政府和珠江電影製片廠等單位聯合攝制的電影《荔枝紅了》,如同電影片名一樣,《荔枝紅了》上映後一炮走紅,被國家廣電總局列為黨的「十六大」獻禮重點影片,後又一舉奪得中國電影最高獎——第八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以及第六屆長春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第八屆中國農業影視「神農獎」特別獎、廣東省第七屆宣傳文化精品獎等八項大獎,影片票房累計超過3000多萬,發行拷貝300多個,成為2002年國產主旋律影片當中觀眾人數最多、放映場次最多、最受觀眾喜愛的影片之一。中央一套《新聞聯播》《新聞30分》、中央六套《中國電影報道》、《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電影報》、《文藝報》《廣州日報》、《羊城晚報》等主流媒體,全國各地的報紙、電視台和電台,以及新浪、網易等3000多家媒體先後對該片作了專題節目和報導。
《荔枝紅了》一炮走紅之後,在賺錢和夢想之間,周勇再次面臨抉擇,他拒絕了不少有實力的企業集團和上市公司的高薪邀請,繼續追求他的電影夢。2005年—2006年,他不負重望,親自擔任導演和製片人,執導了由共青團中央網路影視中心,新余市委、市政府和廣東大和影業公司聯合攝制在江西新余拍攝的少兒故事片《會說話的風箏》,影片被譽為地地道道、具有江西韻味的少年兒童風光音樂故事片,受到全國少年兒童觀眾的喜愛。成為中國電影100年和第五次全國少代會獻禮影片,是全國少工委、教育部、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向全國中小學生推薦的優秀少兒影片,並榮獲團中央第八屆「五個一」工程獎。
《荔枝紅了》《會說話的風箏》的空前成功,並沒有讓周勇停止腳步,2007年—2008年,這位不太張揚的影壇後起之秀,再度重拳出擊,深情策劃、執導了由江西省委宣傳部、江西省殘聯、江西電影製片廠等單位聯合攝制的親情勵志電影《網路媽媽》。這部獲教育部、文化部、廣電總局三部委向全國中小學生推薦的優秀教育影片《網路媽媽》,雖然沒有明星號召,在08、09年長線上映後,雖然遭遇汶川地震和甲型H1N1流感,卻在坊間悄然走紅,得到了廣大觀眾的交口稱贊,在社會各界引發熱議和廣泛共鳴,並掀起觀影風暴。在許多地方上映時還造成轟動,排起長龍,甚至出現集體揮淚等熱烈場面。影片被觀眾形容為「特別溫暖」,甚至媲美經典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該片雖然走低票價路線,甚至是公益放映,走紅了大半個中國,觀影人數達300多萬人次,公益放映6000多場,票房更是節節攀升,直逼2000萬元大關,大有打破3000萬之勢。這部經口碑相傳領跑二級電影市場,無法跟動輒上億的商業大片相比,根本不被觀眾看好的《網路媽媽》,卻以小成本製作、非職業演員出演和在國產片舉步維艱時悄然取得驕人奇跡,再次證明了周勇對於電影市場狠、准、穩的敏銳觸覺和實力。
《網路媽媽》從拍攝到上映,得到了不少媒體的關注,尤其是上映後,雖然是部小片,但在上映地很多報紙給予整版篇幅的報道,很多電視台還為《網路媽媽》導演、演員製作播出數十分鍾的專題,各大網站也爭相報道,甚至是推出系列報道。《網路媽媽》導演、演員還被大連、南昌兩屆金雞百花電影節兩次邀請參加走紅地毯儀式,《中國電影報》一年中推出30多個版給予連續報道,全國數萬中小學生參加了《網路媽媽》觀影徵文大賽,網路上的贊彈、博客及視頻更是數不勝數。
⑺ 農村生活電影
花腰新娘
男婦女主任
美麗的大腳
菊花打官司
一個也不能少
生財有道》
《月亮灣的笑聲》
《喜盈門》
《咱們村裡的年輕人
《天堂之路》反映農村打工妹回鄉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
《追你到天邊》是講一個典型的農村婦女為自己的兒子報仇的故事,既感人又好看
《荔枝紅了》是一部反映農村幹部現實生活的故事影片
《會說話的風箏》是反映兒童生活的影片,但也是反映農村生活的影片,也值得一看
《證書》一部反映農村現實生活的電影
《果實》一部勾勒陝北農村風情畫卷的影片
《燕銜泥》新農村題材電影,講述了一個性格剛強的村支書張占廷帶領村民舍棄令全村人發家致富的小煤礦,進行轉型發展旅遊的真實事件。
《桃花村》是一部反映社會主義新農村題材的電影
外國的有《面紗》、《何處是我家》,《走出非洲》
《自娛自樂》
主 演:陶虹 夏雨 李紋 尊龍
⑻ 有哪些好看的農村題材的電影
好看的農村題材電影有:
《俊俏媳婦開明婆》、《胖嬸進城》、《砸掉你的牙》、《村官過大年》、《村支書張仁和》、《荔枝紅了》、《果果的秋天》、《柳兒彎彎》、《那山、那人、那狗》、《工錢》、《秋菊》、《一個都不能少》、《秋菊打官司》、《舉起手來》、《飛來的女婿》、《山楂樹之戀》等等
有需要再找我吧。
⑼ 反映農村大山裡的電影
天堂之路》反映農村打工妹回鄉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
《追你到天邊》是講一個典型的農村婦女為自己的兒子報仇的故事,既感人又好看
《荔枝紅了》是一部反映農村幹部現實生活的故事影片
《會說話的風箏》是反映兒童生活的影片,但也是反映農村生活的影片,也值得一看
《證書》一部反映農村現實生活的電影
《果實》一部勾勒陝北農村風情畫卷的影片
《燕銜泥》新農村題材電影,講述了一個性格剛強的村支書張占廷帶領村民舍棄令全村人發家致富的小煤礦,進行轉型發展旅遊的真實事件。
《桃花村》是一部反映社會主義新農村題材的電影
《聖水湖畔》 20集電視連續劇 講述了一個保護耕地、樹立糧食安全意識的故事。
《稻花飄香的季節》 二十集電視連續劇 本劇——以江漢平原上由兩個行政小村並村後的變革與發展為主題。反映當代農村生活的影片
《山的那一邊》 這是講述一名公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故事。
《燒鍋屯鍾聲》8集農村題材連續劇 為貫徹「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組織部副部長楊天虹進駐燒鍋屯,為村民先後解決了集資款、土地、失學兒童等一系列問題,燒鍋屯終於有了掌聲與笑聲。
《山坳里的庄戶人家》是一部農村題材的二十二集電視連續劇,該劇故事發生在六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中國農村
《年年月月日日》一部反映農村青年農民的生活
《莊稼院里的年輕人》是一部反映農村改革開放奔小康過程的現實題材作品
反映80年代農村題材的電影:
《生財有道》
《月亮灣的笑聲》《喜盈門》《咱們村裡的年輕人》
相信至今仍為人們所記得。這些電影,影響了無數人,對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人思想觀念的轉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⑽ 荔枝紅了的幕後花絮
近日,由青年導演周勇、杜雲萍共同執導,在我市拍攝的第一部反映江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旋律影片《荔枝紅了》順利封鏡,該片從開機到封鏡僅用了38天時間,也算是「神速」了。期間,記者曾多次親臨現場,真切地看到了一部影片誕生的背後,演員和劇組通力合作,歷盡艱辛的真實場面,感受頗深。記者近日搜集了一部分影片幕後的故事組成一輯,以饗讀者。
蚊子也會聽方言
演員們為了把角色演活,找准感覺,一般提前到拍攝地點,體驗生活。演員蔣愷反復學習爬樹,結果一次不小心從荔枝樹上摔了下來,胳膊和腿被颳得傷痕累累。飾演田老根的陝西人藝著名演員戈治均和飾演唐荔紅的北影演員白雪雲來到荔鄉後,不適應南方氣候,皮膚被曬得黝黑黝黑,曬得起了泡,身上被蚊子咬得又紅又腫。氣得戈治均用陝西方言大罵這些該死的蚊子,說來也怪,罵完之後,蚊子真的不咬他了。
「拍電影不是件容易的事」
7月28日,電影《荔枝紅了》在高州市根子鎮相橋村召開了開機新聞發布會。接著當晚就要拍幾場戲。
攝制組6點多鍾開始布置,原來拍橋村委會二樓寬敞的辦公室一時被燈光、攝影器材塞得滿滿的。劇組工作人員布景、布光、調機花費了4個多小時,村民們左等右等都不耐煩了。村委會拍攝現場的溫度已逐漸上升,弄得一貫能夠在田間幹活的農民都吃不消,柏橋村的農民大叔都說:「演員們在室內拍戲,像在蒸籠里一般,40度的溫度我們已吃不消。原來拍電影也不是好玩的,不是件容易的事!」
「110真是神速」
8月3日下午,攝制組拍攝宋宏海騎摩托帶著妹妹宋蘭蘭尋找「男朋友」的一場戲。當攝制組的拍攝專車停留在發展銀行進行布燈、布景等工作時,不到3分鍾,吸引了成百上千的過往群眾駐足觀看,一下子油城四路的過往車輛密集起來,弄得車子擺成了長龍,喇叭聲不絕於耳。見此情形,製片人兼導演周勇立即撥打110,請求協助,不到2分鍾,警察就趕了過來。不久,車輛就疏通了。攝制組的工作人員都說:「茂名的110真是神速」
本報記者當了一回群眾演員
8月5日晚,《荔枝紅了》攝制組在茂名迎賓館荔園餐廳舉行特別晚宴。這場晚宴持續4小時,茂名市委接待處梁達東處長和市委招待所幹部、本報記者程鳳一起當了一回群眾演員。值得一提的是,面對鏡頭的群眾「演員」們眼睛齊刷刷地盯著攝影機,表情緊張,忘記導演事前的交代,以致導演連「NO」了5次。
為砍「定情樹」花了兩千塊
8月16日,攝制組在化州拍攝「定情樹」這場戲,盡管早已預先付給了這棵樹500元的「道具費」,但當請來的「施工隊」把「定情樹」鋸斷時,「定情樹」的主人還是不由自主地淌下了淚水,場面甚為感人。可惜的是,由於施工人員鋸得過多,致使攝影師沒有拍到這棵樹倒的情景,不得已攝制組又花了一千五百多元的費用,另砍了一棵。
別具一格的「選舉大會」
8月17日,攝制組在高州沙田鎮嶺頭村拍攝「選舉大會」一戲。該場戲吸引了2000多名群眾前來觀看,從四面八方涌來的村民們還爭先恐後報名當群眾演員。98歲的老伯曾德旺由孫子攙扶著來到現場,93歲的曾培柱老人也拉著拐棍兒來了。他們感慨地說,活到這一把歲數還能親眼目睹村裡拍電影,這是開天闢地頭一回,也是嶺頭人的福氣!
航拍10小時只用1分鍾
8月18日,白色「龐然大物」徐徐降落在市委門前的中心廣場,吸引了數百市民駐足觀看,有的甚至留影紀念。原來這是電影《荔枝紅了》攝制組航拍的起降點。本次航拍花費資金龐大,航拍工作約10小時,但卻只採用1分鍾。航拍過程中,豆大的雨點嘩嘩啦啦地往下掉。滂防大雨,擋住了車道(專車停至最邊,左邊放著數輛摩托),演員蔣愷、田鵬及攝制組工作人員義不容辭地往外沖,挪動那一輛輛擋道的摩托。他們從頭到腳都是濕淋淋的,但內心卻是熱乎乎的。因為車子終於可以駛向軌道。
「當一個電影人真不簡單」
中共化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黃均雨是《荔枝紅了》的編劇之一。盡管他工作很忙,也利用業余和假日時間,到劇組積極配合工作。他劇情熟,人物熟,當地情況也熟。他主動和劇組有關人員,不辭勞苦,到各地選擇最佳景點,物色群眾演員,解決劇組急需解決的困難。他說要搞好一部電影不容易。現在省委、茂名市委、市政府這么重視影片的拍攝,從各個方面都給予了大力的支持,自己更應盡一些責任。他看到劇組為了拍好該片,為了真心地再現農村風貌,在相當苦的環境下工作,有時還工作到天亮,十分感動,深有感觸地說:「當一個電影人真不簡單,無論是編劇、製片、導演、演員,都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
女主角真情流露
劇本里男女之間的感情戲,是需要雙方彼此溝通才能順其自然地「結合」在一起。所以唐荔紅和宋宏海的感情戲也是一樣。在前期拍攝這類戲的第一天,導演們為讓兩人能夠盡快進入角色,拍出感覺,不惜花上幾小時時間為他們說戲。功夫不負有心人,劇中的男女雙方通過自己的努力,導演的幫助很快地融入角色,發揮出自己的表演天分。而唐荔紅的扮演者白雪雲在拍完鏡頭之後,一時收不了場,休息之時她還在一旁泣不成聲。
八月的荔枝真紅
因為影片拍攝沒趕上荔枝豐收的季節,故找荔枝、拍攝荔枝情節產生了很大的困難。但通過劇組人員的努力,《荔枝紅了》沒荔枝問題,也沒遺憾。影片剛拍之前,盡管攝制組早已專門找人負責做假荔枝,但荔枝數量與影片要求的還是相差甚遠後曾三次購買荔枝:一次是在從化;再兩次都是在茂名馬貴鎮。
導演周勇、杜雲萍曾為了荔枝問題專門開會討論,並當場拍板,不惜重金一定要把荔枝給買回來。得知荔枝的消息後,立即組織攝制組的成員前去馬貴鎮摘取。在馬貴鎮老百姓的支持下,在海拔800米高、行車相當困難的情況下,當地農民帶領工作人員辛苦地摘下了寶貴的荔枝。
(郭月華/文,原載於2001年9月5日《茂名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