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腦cpu和手機cpu的差距有多大
現在大家購買手機第一個看的就是處理器,處理器的好壞,決定著手機的性能,也就是我們所說的cpu,手機使用的是移動端cpu,而電腦使用的是pc端cpu,那麼這兩個之間有什麼差別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首先這兩種cpu在製作架構上就不一樣,電腦的cpu採用的是x86架構,而手機採用的是arm架構。兩種架構的cpu特性也不一樣,x86的cpu非常適合高強度的運算,而arm架構的處理器的特點是功耗低,在低功耗的情況下,還可以保持較高的性能,所以被移動端廣泛的運用。
既然說到頻率,那就不得不說手機cpu和電腦cpu的現在主流的手機處理器驍龍855頻率為2.8Ghz左右,而電腦的cpu早就在幾年前就已經突破了3Ghz,如果支持超頻的話,可能會達到4Ghz左右。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我們物理上都學過,沒有省功的裝置,所以,在cpu功耗上,手機cpu就已經輸了,而驍龍855的性能差不多和8年前的電腦cpu差不多。可能很多人都驚訝,怎麼會相差這么多,但事實就是如此。
電腦和手機的可比性並不大,拿來比較也是因為手機越來越像電腦,在以前大家還都是使用按鍵手機的時候,基本上沒有人想過要拿手機和電腦做比較。小夥伴們,大家覺得手機的cpu和電腦的cpu還有什麼區別呢?
2. 手機cpu和電腦cpu哪個性能強為什麼
16號凌晨,蘋果發布的A14仿生處理器,是目前地球上最快手機晶元,CEO庫克稱其比市面上最暢銷的win電腦處理器還要快。他說的這個最暢銷,實際上就是最低端的。有多低端呢,A14是2+4 六核,對標的自然也是最低端的英特爾六核
這裡面庫克在玩文字游戲,他說的最低端六核,英特爾目前就只出了2個六核。一個是i9 10xx ,另一個是酷睿一代的32nm的 i7 980,
這個i9 雖然是六核,但性能遠遠比不了10年前的 i7 980 ,所以 庫克估計就是說自己的手機晶元比十年前的PC處理器快多了。
所以這種對比也就只有蘋果可以這么說也敢這么說,誰做到了業界領先都可以這么吹牛皮。但是也側面反映出,一個指甲蓋大小的手機SOC,他除了CPU部分之外還要集成大量的其他組件。是最高端的電子科技產物。而成人手掌大小的電腦CPU,整個晶元上就只有處理器電路。所以兩者根本就有可比性。
個人認為蘋果有點狂妄了,不過還是期待明年ARM構架的蘋果首款自研PC處理器上市。是騾子是馬拿出來溜溜就知道了。
3. 為什麼電腦的性能比手機強那麼多
電腦的CPU性能,顯卡性能,內存性能都要比手機強,但是發熱量也大,手機為了移動使用。
4. 手機和電腦cpu差距
手機CPU屬於低功耗,低運算量的產品,當然發熱量也更低,而電腦的CPU運算能力更高,功耗和發量也更大。有點像摩托車發動機和汽車發動機一樣,平台不同。
現在手機CPU性能越來越好,已經超越較老的電腦CPU性能,而且性能和功耗比更高。
5. 為什麼七寸的手機和15寸電腦差距那麼大
手機跟電腦不能比。
電腦的性能運行肯定要比手機好,處理器也是比手機要搶的,你拿七寸的手機跟15寸的電腦相比就沒有可比性。
對於手機的cpu而言,它所採用的架構是ARM架構,而對於電腦的cpu而言,它所採用的架構是英特爾x86的架構,所以從架構這方面來講,他們是有完全的區別的。對於這兩種不同的晶元來說,他們注重的點是不相同的,ARM更多的是注重功耗要低一點,而x86架構則是在性能方面更注重一點,對於電腦而言,由於電腦體積大,相應的空間也大,所以在散熱方面還是可以的。所以對於架構的選擇只需要挑選更高性能的晶元即可,而對於手機而言,體積和空間相對來說小的多,所以散熱能力並不是很強,所以在選擇架構的同時,要更著重注意一下散熱性能。由於電腦體積相對手機體積來說大得多,所以散熱要好的多,所以電腦cpu可以把更多的工作重心放在追求卓越的性能,所以電腦cpu比手機cpu的性能要強的多。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電腦的出現是可以計算或者運行更大的程序,所以如果想要電腦運行起來更流暢,他對cpu的要求很高,而手機制式需要運行一些小的app軟體,所以要求cpu的性能也相對來說低一點。手機的cpu從集成度角度來說,不應該叫cpu,應該叫soc,也就是系統級晶元的意思,它把一些圖形處理器、運行內存以及基帶整合到一塊,相對來說復雜一點,但是電腦cpu相對來說簡單一點,他只是一個中央的處理器,並沒有有一些模塊整合到一起,所以這兩者在集成度上是有差別的。
6. 目前最頂級的手機的性能,相當於什麼時期的電腦
手機的CPU對比電腦的還是差得太遠。處理器核心數手機處理器和電腦處理的核心數,這個數量的比較一般來說手機的處理器都到了八核,而電腦的處理器核數普遍在四核左右。但是大家要知道,這個核心數並不是越多越好,最好的例子就是聯發科的x30,多大十個核心,還是打不過蘋果A10的六個核心。這邊其實是每個核心的性能區別。電腦的每個核心都強於手機,所以不論是四核還是八核,不會因為多一倍就視頻快一倍,所以核數的多少不是決定性能的絕對因素。 工藝手機處理器如今都到了7nm的製作工藝,拿電腦的處理器也是那麼高嗎?當然不是,如果電腦的處理器也到了這樣的工藝,那成本就無法計算了,這項技術雖然很厲害,但由於手機處理器面積小,所以在一塊大面板切割小的處理器之後就會簡單很多。而電腦的處理器體積很大,再用上7nm的工藝,那性能可能是五六年後的性能了。
7. 手機CPU與電腦CPU的性能究竟差多少
受空間和功率限制,手機CPU根本無法做到電腦CPU那種。但是手機系統和電腦系統也有差別,做到流暢運行是沒問題的,至少單應用運行沒問題,只是無法象電腦一樣多程序同時運行。
計算機發展分兩個方向,一個是朝海量存儲和高性能方向發展。另一個是向低功耗,微型化發展。這是兩個完全相反的發展趨勢,海量存儲和高性能必然帶來大功耗,而低功耗必然限制其性能的提升。你見過帶散熱風扇的手機嗎?因此ARM的處理能力不能跟PC處理器的處理能力相提並論。32位PC的定址能力可以達到4G,64位的定址能力自己算算吧。ARM的定址能力理論上最多隻有64K,實際上我們最多隻用十幾K就夠了。
其次,他們是不同結構的計算機,PC機是馮、諾依曼結構(即普林斯頓)體系的計算機,而ARM是哈佛結構的計算機(現在好像用改進的哈佛結構),指令結構也不一樣,PC(指常見的X86CPU)用復雜指令系統(CISC),而ARM用精簡指令系統(CISC),(但這也不是絕對的,蘋果的PC用摩托羅拉的CPU,用的也是精簡指令)
大部分ARM的浮點運算能力很弱,一般都用來做定點運算,(為浮點專門設計的除外),如果是必須進行少量的浮點運算的話,可以用定點來模擬浮點運算,給出的結果是一樣的,不過過程其實是用定點來做的,速度比不上浮點專用處理器,但是也是效率蠻高的,在對實時性要求不高的場合可以代替浮點專用處理器使用。
至於圖形處理能力,看怎麼比了,跟專用圖形處理晶元比,這兩只都是菜鳥,而在實際中,我們一般都把圖形處理任務分離出去,讓圖形處理晶元作為協處理器跟CPU協同工作,減輕CPU的負擔,節約出CPU資源做其它用途。
8. 手機與電腦的性能對比
性能對比那麼手機要差一些,電腦有工業用和民用的,甚至有軍用的,性能上軍用>工業用>民用。手機就民用級別,所以沒法和電腦相比的。
9. 手機cpu和電腦cpu的性能比較
高度集成化是手機CPU和電腦CPU的最大區別。
由於電腦機箱散熱空間充裕,所以電腦CPU的設計類似草原跑馬,沒啥拘束,而手機SOC晶元內部狹小,設計CPU類似於微雕,只能螺螄殼里做道場。
單看主頻來說,主流電腦CPU在奔騰4時代就已經突破了3Ghz,目前都是動輒4Ghz以上的8核CPU,而目前最強的驍龍855頻率不過剛到3Ghz的門檻,性能最多也就是超過一些10年前的低端電腦CPU,畢竟手機還是把續航和發熱表現更重要,性能夠用即可,在半導體和電池技術突破之前,手機CPU的性能還會遠遠落後於電腦CPU,無論它有幾個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