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幀這個單位表示什麼有什麼用
碼率就是數據傳輸時單位時間傳送的數據位數,一般我們用的單位是kbps即千位每秒。通俗一點的理解就是取樣率,單位時間內取樣率越大,精度就越高,處理出來的文件就越接近原始文件,但是文件體積與取樣率是成正比的,所以幾乎所有的編碼格式重視的都是如何用最低的碼率達到最少的失真,圍繞這個核心衍生出來的cbr(固定碼率)與vbr(可變碼率),都是在這方面做的文章,不過事情總不是絕對的,從音頻方面來說,碼率越高,被壓縮的比例越小,音質損失越小,與音源的音質越接近。"碼率"就是失真度,碼率越高越清晰,反之則畫面粗糙而多馬賽克。計算機中的信息都是二進制的0和1來表示,其中每一個0或1被稱作一個位,用小寫b表示,即bit(位);大寫B表示byte,即位元組,一個位元組=八個位,即1B=8b;前面的大寫K表示千的意思,即千個位(Kb)或千個位元組(KB)。表示文件的大小單位,一般都使用位元組(KB)來表示文件的大小。 Kbps:首先要了解的是,ps指的是/s,即每秒。Kbps指的是網路速度,也就是每秒鍾傳送多少個千位的信息(K表示千位,Kb表示的是多少千個位),為了在直觀上顯得網路的傳輸速度較快,一般公司都使用kb(千位)來表示,如果是KBps,則表示每秒傳送多少千位元組。1KBps=8Kbps。ADSL上網時的網速是512Kbps,如果轉換成位元組,就是512/8=64KBps(即64千位元組每秒)。 幀數簡單地說,幀數就是在1秒鍾時間里傳輸的圖片的幀數,也可以理解為圖形處理器每秒鍾能夠刷新幾次,通常用fps(Frames Per Second)表示。每一幀都是靜止的圖象,快速連續地顯示幀便形成了運動的假象。高的幀率可以得到更流暢、更逼真的動畫。每秒鍾幀數 (fps) 愈多,所顯示的動作就會愈流暢。一般來說30fps是可以接受的,所以要避免動作不流暢的最低fps是30。除了30fps外,有些計算機視頻格式,例如AVI,每秒只能提供15幀。我們之所以能夠利用攝像頭來看到連續不斷的影像,是因為影像感測器不斷攝取畫面並傳輸到屏幕上來,當傳輸速度達到一定的水平時,人眼就無法辨別畫面之間的時間間隙,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連續動態的畫面。 每秒的幀數(fps)或者說幀率表示圖形處理器場景時每秒鍾能夠更新幾次。高的幀率可以得到更流暢、更逼真的動畫。一般來說30fps就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將性能提升至60fps則可以明顯提升交互感和逼真感,但是一般來說超過75fps一般就不容易察覺到有明顯的流暢度提升了。如果幀率超過屏幕刷新率只會浪費圖形處理的能力,因為顯示器不能以這么快的速度更新,這樣超過刷新率的幀率就浪費掉了。 一般用"FPS(frame per second,每秒鍾畫面更新的數量)"來表示該項指標。在欣賞電視、電影畫面時,只要畫面的刷新率達到24幀/秒,就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同樣的,在玩普通的游戲時,如果刷新率達到24幀/秒即可,但在一些高速游戲中(例如射擊游戲),如果畫面的刷新率還是只有24幀/秒,那麼就會感覺到畫面比較遲鈍,不夠流暢。 雖然理論上畫面的刷新率越快越好,但過高的刷新率並沒有實際意義--當畫面的FPS達到60幀/秒時,已經能滿足絕大部分應用需求。一般情況下,如果能夠保證游戲畫面的平均FPS能夠達到30幀/秒,那麼畫面已經基本流暢;能夠達到50幀/秒,就基本可以體會到行雲流水的感覺了。一般人很難分辨出60幀/秒與100幀/秒有什麼不同。 是什麼影響了FPS 既然刷新率越快越好,為什麼還要強調沒必要追求太高的刷新率呢?其中原因是在顯示解析度不變的情況下,FPS越高,則對顯卡的處理能力要求越高。 電腦中所顯示的畫面,都是由顯卡來進行輸出的,因此屏幕上每個像素的填充都得由顯卡來進行計算、輸出。當畫面的解析度是1024×768時,畫面的刷新率要達到24幀/秒,那麼顯卡在一秒鍾內需要處理的像素量就達到了"1024×768×24=18874368"。如果要求畫面的刷新率達到50幀/秒,則數據量一下子提升到了"1024×768×50=39321600"。 FPS與解析度、顯卡處理能力的關系如下:處理能力=解析度×刷新率。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玩游戲時,解析度設置得越大,畫面就越不流暢的原因了。
2. 視頻的幀率有什麼用
每秒的幀數(fps)或者說幀率表示圖形處理器處理場時每秒鍾能夠更新的次數。
高的幀率可以得到更流暢、更逼真的動畫。一般來說30fps就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將性能提升至60fps則可以明顯提升交互感和逼真感,但是一般來說超過75fps一般就不容易察覺到有明顯的流暢度提升了。
如果幀率超過屏幕刷新率只會浪費圖形處理的能力,因為監視器不能以這么快的速度更新,這樣超過刷新率的幀率就浪費掉了。
(2)電腦視頻幀率有什麼用擴展閱讀:
幀率和人類視覺:
人類視覺的時間敏感度和解析度根據視覺刺激的類型和特徵而變化,並且在個體之間不同。人類視覺系統每秒可處理10到12個圖像並單獨感知它們,而較高的速率則被視為運動。
當速率高於50 Hz至90 Hz時,大多數研究參與者認為調制光(如計算機顯示器)穩定。這種調制光的穩定感被稱為閃爍融合閾值。然而,當調制光是不均勻的並且包含圖像時,閃爍融合閾值可以高得多,數百赫茲。
關於圖像識別,已經發現人們在不間斷的一系列不同圖像中識別特定圖像,每個圖像持續少至13毫秒。視力的持久性有時會導致非常短的單毫秒視覺刺激,其感知持續時間在100毫秒到400毫秒之間。
非常短的多個刺激有時被認為是單個刺激,例如10毫秒的綠色閃光,緊接著是10毫秒的紅色閃光,被感知為單個黃色閃光。
3. FPS有什麼用嗎
fps是指每秒畫面刷新的幀數,當然是越高越好,不過以人眼來說,到了40以上就不太能感覺出來了,所以流暢的標准通常是指40以上。我們都去電影院看過電影,電影是25幀/秒。fps低於25人是肯定會感覺到卡的。
還有,fps是根據自己機器的配置還有游戲中的設置來決定的,處理相同的東西,越好的機器當然每秒能處理的幀數就越多,FPS也就越高。
所以提高fps的唯一方法就是更換硬體或者降低畫面的設置。
ping
ping是指發出一個數據包,返回的時間,通俗的說法就是「延遲」。
ping當然是越小越好。不過ping小不代表就一定不卡。因為數據包在發送與接受的過程當中就會有丟失,通常稱為「丟包」。
玩任何聯網的游戲當中,服務端也就是「主機」都是一個節點,每一個客戶端都要和節點隨時的進行同步數據,節點負責對這些數據的處理,當然在網游中,伺服器就是那個節點。而數據同步是以發送與接收數據為基礎的,這也就有了前面的ping與丟包。
當然,這個數據包也分大小的,對數據的優化越好,就越不容易丟包。所以在某些游戲中卡,在某些游戲中不卡,是完全正常的。
ping與網路狀況也有關系,因為要同時處理很多的數據包收發,那處理速度就會變慢,所以同時進行大量數據的下載上傳,就會使延遲增加。
ping低,FPS又高,還卡,那就說明伺服器的質量不行,處理速度太慢,或者數據包的優化不好,容易丟包。有兩種意思。
(一)電子游戲領域中,「FPS」多指片語「First Person Shooting」的縮寫。「First Person Shooting Game」翻譯成中文就是:「第一人稱射擊游戲」。例如我們玩的CS、Quake系列、UT系列等等游戲。
(二)在計算機圖像領域中,「FPS」是片語「Frames Per Second」的縮寫。「Frames Per Second」在計算機圖像范疇內被翻譯為:「每秒傳輸幀數」。更確切的解釋,就是「每秒中填充圖像的幀數(幀/秒)「。這里的「FPS」就是我們常在CS游戲里說的「FPS」值,也可以理解為我們常說的「刷新率(Hz)」。
4. 求幀數和比特率是什麼意思 有什麼用
幀數就是每秒多少副畫面,因為視頻可以看作是一副副圖片組成的,當圖片切換很快的時候也就組成了動畫,比特率是指每秒傳送的比特(bit)數。單位為
bps(bit
per
second),比特率越高,傳送的數據越大。聲音中的比特率是指將數字聲音由模擬格式轉化成數字格式的采樣率,采樣率越高,還原後的音質就越好。
視頻中的比特率(碼率)原理與聲音中的相同,都是指由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的采樣率。
5. 請問「隔行掃描」、「逐行掃描」、「場」、「幀率」的意義及它們的區別和聯系
「隔行掃描」和「逐行掃描」,以及「場」的概念,是電視攝像和視頻編輯行業專業術語,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讓人明白的。網上有很多人對這些概念進行解釋,但不一定是正確的,我下面的敘述不一定能給你講清楚這些術語,但句句是用血汗換得的經驗。
一、首先要明確:「場」是「隔行掃描」視頻特有的,「逐行掃描」視頻是沒有場的。
二、其次要知道:「隔行掃描」和「逐行掃描」中的「掃描」二字,是源於過去老式電視機的顯像方式(電子槍打出的電子,使屏幕上熒光粉發光,電子束在偏轉磁場作用下,左右、上下對屏幕進行掃射,這稱為「掃描」)。現在這種老式電視機幾乎已經不用了,但製作視頻時,「隔行掃描」和「逐行掃描」還是必須搞要明白的。因為我們現在用的攝像機大多數都是錄制的「隔行掃描」的視頻。如果你能明白「隔行掃描」是什麼意思,「逐行掃描」就不用多說。
三、過去,隔行掃描的攝像機拍攝隔行掃描的視頻,然後在隔行掃描的電視機上播放,一切都是那麼安靜有序。
隔行掃描原理(以電視台播放的標清視頻為例,標清視頻解析度為720X576,這里關鍵是要注意這個576,它意味著電子槍掃描時,要在屏幕上掃出576行,這樣就完成了一幀圖像的顯示任務,所用時間是1/25秒。由於技術原因實際掃描時可能少於576行,但為了便於理解,我們以576行講,這更容易講清楚):電子槍在屏幕上掃描時,先從上向下掃描奇數的288個行(或偶數的288個行),這叫一個場掃描,用時1/50秒,然後再掃描偶數的288個行(或奇數的288個行),用時還是1/50秒,這又是一個場掃描。兩個場掃描完成後,用時1/25秒。我們把這兩個場顯示的圖像叫一幀。一秒鍾有25幀的視頻,我們把它的幀率記為25fps。長期以來,包括現在,絕大多數電視台播放的視頻的幀率是25fps。即便是高清視頻,幀率也是這個數值。且它們是「隔行掃描」的視頻。
四、必須注意:雖然你已經知道了幀的概念,雖然在視頻編輯時,多數編輯軟體只能精確到幀的編輯,但你還必須要知道,隔行掃描的攝像機拍攝隔行掃描的視頻時,是以場為單位記錄的,也就時說,一幀中的兩個場,是按時間順序先後記錄的,兩個場記錄時間間隔是1/50秒。所以,畫面中的人或物運動明顯時,一幀中兩個場所呈現的內容是不一樣的。
五、攝像機在先後拍攝一幀中的兩個場時,可以是先記錄奇數場(這就叫下場優先),也可以先記錄偶數場(這就叫上場優先)。我發現我用的攝像機,在拍攝標清DV時,視頻是下場優先,在拍攝高清視頻時是卻上場優先。關於場和場序,我不能再多說,說的多了,可能會說錯,因為我現在也還有些問題不太明白。不同的人用的機器和軟體不一樣,這個情況本來就很復雜。你只要記住一點,製作的成品播放出來的效果與攝像機中原始錄像播放效果一樣,就說明場序沒問題。如果編輯後的成品播放時畫面有抖動,則是有問題的。歡迎有共同愛好的朋友們對此爭論、討論。以上我對場的認識不是隨便查看網上別人的說法得到的,而是查閱大量資料加上個人親身實踐、實驗而得。
六、關於第四條和第五條所說的內容,很多視頻編輯「老手」都不一定懂,網上有關這方面的文章更是說法不一,有很多說法是錯誤的。我曾跟一位電視台視頻編輯人員交流,發現她對於這方面的知識什麼都不懂。她甚至就沒聽說過「隔行掃描」和「逐行掃描」,以及「場」的概念。我真「羨慕」這樣的人,沒有困惑。
七、現在,很多家庭和公共場所都在用液晶電視機和液晶顯示設備。液晶電視機的呈現圖像的原理我不敢說與過去的老電視機相同。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液晶電視機還在收看各電視台的「隔行掃描」視頻節目。有人說液晶電視機不再採取掃描的方式了。那麼問題來了:液晶電視機在播放「隔行掃描」視頻時,是否還是把一幀中的兩個場分別呈現,且時間相差1/50秒呢?我在網上搜索很久,沒有見到這方面的論述。但我沒有在網路中發問,因為我不抱希望。(嗨,我好像也是個自以為是的人!)我希望電視機製造商能給一個明確的答案!!!
八、我自以為以上所述已能讓你對「隔行掃描」和「逐行掃描」,以及「場」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還不明白,多看幾遍。並看看下面的內容。
九、以下內容是我最初討論這個問題時所寫。現在放到最後,請耐心閱讀,希望幫到你。
1、長期以來中國各電視台(包括當前絕大部分電視台)播放的節目都是隔行掃描的方式,這也註定了中國的電視機的掃描方式也是隔行掃描的,這又註定了中國絕大多數人手中拿的攝像機的掃描方式也是隔行掃描。到底誰造就了誰,咱不考究,因為這類似於「雞生蛋和蛋生雞」的問題。我們要知道的是,當前中國人用攝像機拍攝(手機就不敢說了,手機攝像也很普級,是否「隔行」?「逐行」?沒仔細研究,因為咱是專業人員,多用專業攝像機拍攝)製作的視頻,註定多為隔行掃描方式。
2、2013年以來,社會上大肆流行1080P、720P的說法。很多人張口閉口1080P,其實他們根本就不知道P是什麼意思。實際上P就是代表「逐行掃描」。隔行掃描用「i」表示。我剛才說「中國的電視機的掃描方式也是隔行掃描的」,不一定絕對,近幾年,信息技術發展太快,或許當前真有電視台播放「逐行掃描」視頻也不好說,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到2017年為止,大多數電視台仍在用「隔行掃描」方式。
3、雖然中央電視台播放的節目是隔行掃描的,但我還真的發現過,新聞節目中有時會有短暫的「逐行掃描」畫面。當然,不懂得的人是看不出來的。央視中短暫的「逐行掃描」畫面的特徵是(前提是我用的是隔行掃描的電視機觀看的,我到現在還沒見誰家的電視機是逐行掃描的):畫面中運動物體運動時不連續,或有抖動。
4、以後,「逐行掃描」的視頻和電視機會登上舞台。我的華為P8Max手機買的時間(2015年)不長,沒認真研究其錄像功能。今天為寫這篇文章,才查看一下它錄像功能,發現有5種解析度設置(最大是1920X1080),都是逐行的。這時我還真敢向人們說:我的手機錄的像是1080P的。但遺憾的是幀率是29.87fps(fps是幀率單位,意為每秒多少幀),不是我所希望的50fps。要知道,隔行掃描的視頻雖然幀率是25fps,但人家是有「場」的,一幀中含有兩個場,一秒鍾共有50個場,在隔行掃描的電視機上播放時,一秒鍾按順序播放50個畫面,可以想像一下,運動畫面的流暢度是很好的。
5、所以,「逐行掃描」的視頻若要登上歷史舞台,請把幀率設置為50再說,否則別張口閉口大談720P、1080P!如果幀率不能達到50fps,在我眼裡,只能算是狗屁。可是,當前「逐行掃描」的視頻已站到了舞台上(如我的手機,你的手機),而幀率卻只有每秒30幀,可悲。更可悲的是很多人不明白這些,還不時在炫耀自己的1080P手機。
6、隔行掃描方式的視頻製作成高清視頻和標清視頻成品時,除有特殊需要,一般仍保留其隔行掃描的屬性(一秒鍾內有50個場)。以便於在隔行掃描的電視機上獲得最好的播放效果。有些所謂的會編輯視頻的人,常會把隔行掃描的視頻變成逐行掃描的視頻,但幀率仍是25fps,雖然視頻解析度還是原始的1080,但視頻流暢度大大降低。也有的人把視頻場序弄反,在電視機上播放時,畫面抖動厲害。
7、過去,我們用的DVD影碟中的視頻符合標清視頻標准,視頻解析度為720X576(中國PAL彩色制式),畫幅比例有4:3和16:9兩種,是隔行掃描的。
8、VCD影蝶中的視頻不是標清視頻,它的清晰度遠差於DVD。VCD視頻幀率是25fps。VCD視頻解析度,中國(PAL彩色制式)為352X288。所以很多人都瞧不起VCD的視頻質量。VCD在製作過程中,早已把原本是隔行掃描的屬性破壞掉了,VCD視頻已經是逐行掃描的視頻了,但它每秒只有25幅(幀)圖像,在電視機上觀看時,感覺不是太好。連續運動的物體,一秒鍾只呈現25次,連續性顯得差些(即流暢度差)。雖然隔行掃描的電視機在呈現VCD視頻時,仍是按照隔行掃描方式工作,一秒鍾掃50個場,但由於視頻中的圖像每秒只有25幅,連續的上下兩個場只有顯示同一個畫面了。
9、所以,如果你的視頻是逐行掃描,幀率是25fps,即便有較高的解析度,但視頻流暢度與VCD卻是一樣的。
9、第4條中已經提到,隔行掃描的標清視頻及高清視頻,在電視機上播放時,每秒鍾有50場圖像依次呈現。看清楚,此處我沒說是50幅,也沒說成是50幀,而說成是50場(在隔行掃描視頻領域,幀是幀,場是場,一幀中包含兩場。在逐行掃描領域,只有幀,沒有場,一幀就是一幀),在快速變化的畫面中,這50個圖像是明顯不一樣的,即,一秒鍾有連續的50個不同的畫面在屏幕上呈現。畫面中的物體以中等的速度運動,1/50秒後,位置的變化也是可以看出來的。
10、有朋友說了,「我也玩過視頻編輯,知道,編輯軟體只能精確到幀,且一秒鍾只有25幀。你說的50個連續畫面從何而來」。對,你說的沒錯,視頻編輯軟體,只能精確到幀的編輯,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編輯後的成品在播放時只有25個圖像。要知道,隔行掃描的視頻,一個幀是由兩個場圖像組合而成的,編輯時如果截圖,可能會得到一個帶毛剌的圖像(這就是一個幀),但編輯好的視頻在電視機上播放時,帶毛剌的圖像,會分別在兩個1/50秒內呈現出不同的內容(即兩個不同的畫面)。帶毛剌的這一幅圖像播放完畢用的總時間是1/25秒。視頻編輯軟體雖然在以幀為單位編輯,但不影響最後的成品中包含場信息!!!!第6條中所說的有些自以為是的視頻編輯人員可能會把場信息弄掉或者弄壞、弄反,也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事。
11、電腦屏幕的掃描方式為逐行掃描,電腦在播放隔行掃描的視頻的,如果不能把一幀中的兩個場分揀出來分別呈現,就會把那個完整的幀同時顯出來,在畫面運動較快時,這個幀圖像上是有明顯毛剌的。不過,現在很多播放器帶有消除毛剌功能。但也有些播放軟體沒有這個功能,導致的結果是運動畫面有毛剌。好在,很多人不懂這一點,有毛剌,他也不以為然。
12、隔行掃描視頻最好的顯示設備就是當前幾乎家家都有的電視機,但由於電腦在工作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很多人寧願用電腦播放視頻。
13、Win7中自帶的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隔行掃描」視頻,效果奇好。雖然「隔行掃描」視頻幀率是25fps,但這個播放器能像電視機一樣,把一秒鍾內50個場按順序依次呈現出來。畫面流暢度很好,跟在電視機上播放效果一樣。但我的電腦上,這款軟體不能載入字幕(另外製作的字幕文件,可供播放器載入到播放的畫面上,也可在播放時不載入字幕。能否載入視播放器的功能)。
十、如果明白以上所說,我們會發現:視頻的解析度影響畫面的清晰度,幀率影響視頻的流暢度。撇開清晰度不說,單說幀率,我感覺「隔行掃描」的視頻其實是很好的,雖然幀率是25fps,但播放效果與幀率為50fps的「逐行掃描」視頻是一樣的,如果「逐行掃描」視頻的幀率達不到50fps,就不要在我跟前炫耀。所以,我很反感有些人動輒要求把視頻做成「逐行掃描」,在他們看來似乎「逐行掃描」的就是好的。這些人絕大多數是不懂,只不過是被無良商家或偽專家忽悠了罷了!!!
本文由「愛心如潮66」原創,如有轉發,請註明。也謹以此文與視頻攝制界朋友交流。
6. v30pro視頻幀率用30還是60
手機視頻當然是顯60幀。
60幀的幀率會比30幀的幀率更加的流暢,60幀的幀率同時也會更加的耗電一點。60幀是一秒閃過60個畫面,30幀就是一秒閃過30個畫面。幀數其實就是為幀生成數量的簡稱,可以解釋為靜止畫面的數量,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動畫的幀率恆定為60 幀每秒(fps),那麼它在一秒鍾內的幀數為 60 幀,兩秒鍾內的幀數為 120 幀。FPS 是圖像領域中的定義,是指畫面每秒傳輸幀數,通俗來講就是指動畫或視頻的畫面數。 FPS 是測量用於保存、顯示動態視頻的信息數量。每秒鍾幀數愈多,所顯示的動作就會愈流暢。通常,要避免動作不流暢的最低是 30 。某些計算機視頻格式,每秒只能提供 15 幀。
FPS是測量用於保存、顯示幀面板使用動態視頻的信息數量。通俗來講就是指動畫或視頻的畫面數。例如在電影視頻及數字視頻上,每一幀都是靜止的圖象;快速連續地顯示幀便形成了運動的假象。30fps就是「該視頻以每秒30幀的速度播放」;60fps就是「該視頻以每秒60幀的速度播放」。
7. 電腦的幀數有什麼用,
幀數高的話,玩起游戲來很流暢。以玩魔獸世界為例,幀數在30以上都很流暢,越高越好,幀數的高低與你的顯卡相掛鉤。一旦幀數到20一下甚至到個位數的話,你玩游戲就像看幻燈片一樣,一卡一卡,甚至掉線
8. 不明白「幀數限制」有什麼用
1、作用:
a、幀數指幀生成數量的簡稱。每一幀都是靜止的圖象,快速連續地顯示幀就形成了運動的假象,越高頻率的幀數,就可以得到更流暢,更逼真的動畫。
b、幀率(Frame rate)=幀數(Frames)/時間(Time),單位為幀每秒(f/s, frames per second, fps)。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單位時間內幀的數量,一般說60FPS,就是指每秒60幀,也就是在一秒內有60張的靜止圖像被顯示出來。
c、人眼分辨幀數的極值是24FPS,也就是說一秒24幀以下的幀數,我們看到的畫面就像一個個幻燈片一樣播放,是存在視覺卡頓的,如果幀數超過24,我們就會感覺這是一個連續的動畫。
d、回到主題,幀數限制即指限制幀數的范圍,列如限制在60-120FPS之間,幀數越高,畫面流暢度也高,但同時,對於運行當下幀數的硬體要求越高。那麼,為了達到更好的游戲體驗,又能保證硬體不超負荷的運轉,導致硬體加速損耗壽命,就有了限制幀數,不需要太高的流暢度,但又保證你游戲同時不會出現一幀一幀的遲鈍感,不影響游戲體驗感。所以幀數限制是為了讓每一個玩家都能自由的控制自己電腦硬體和游戲體驗之間的平衡。
2、幀數(Frames)為幀生成數量的簡稱。由於口語習慣上的原因,我們通常將幀數與 幀率混淆。每一幀都是靜止的圖象,快速連續地顯示幀便形成了運動的假象,因此高的 幀率可以得到更流暢、更逼真的動畫。
9. 拍視頻用30幀還是60幀更好
主要看你使用的方向。如果你以後主要是用於網路上播放,或者就是手機播放為主,選高解析度是沒有意義的,網路帶寬或者存儲設備決定了你使用很困難。這些小屏幕上選2k的播放已經好的,不要不要的。
但小屏幕也可以看的出你的刷新率。如果你當時採集的時候是以30幀的速率採集的。如果想慢放某一個場景,效果就明顯的不舒服。這時候寧肯選擇60幀。
如果是用於商業,經常會在大屏上播放,低解析度是很難讓人舒服的。這種情況下你不得不拍攝4k的畫面。至於慢動作,你就別拍了唄。你非要拍的話,那你買專業機器吧,同時你必須升級你的電腦為圖形工作站。
總結:
1、幀速率越高的話,視頻播放就越流暢,比如說幀速率是60的視頻,播放的時候要比幀速率是30的視頻要更加的流暢。
2、幀速率對視頻的清晰度是沒有多大影響的,因為一秒鍾很短,人的肉眼是無法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容辨析出裡面靜止畫面的多少的。
3、如果你想要製作慢動作視頻,或者想後期給視頻添加慢動作效果的話,就建議大家選擇60幀的視頻,這樣視頻後期製作慢動作效果的時候,就會更加的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