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曰本電影感觀世界怎麼看
70年代初期,色情電影在法國全面解禁。1973年,法國製片人德曼提出要為大島渚製作國際影片,大島渚考慮到其獨立製作公司「創造社」時期作品因受到成本限制而遭遇的窘態,同時也是為了達到創作上的更充分「自由」,答應了這一要求。
從此,大島渚本已在國際上贏得承認的地位更加穩固。兩人合作的第一部影片就是著名的《感官王國》,該片在日本拍攝洗印,在法國剪輯製作完成。影片以熱烈的性交場面和性虐待觀念描寫了阿部定殺死情人的真實案件,從而轟動世界影壇。國外資本的注入使影片得以擺脫日本電影檢查制度的束縛,大島渚為追求真實感而要求演員做真正的性交,對各種生理、心理的變態性行為也不加避諱地直接表現出來。
由於影片採用了對性進行直接描寫的方式,拍攝完成後受到日本有關部門的嚴格檢查,並被禁止在日本境內上映。但大島渚的這部作品在歐洲引起了巨大反響,很多著名的歐洲電影人都給予此片高度評價。
1936年發生在東京的「阿部定事件」在當時是一樁具有轟動效應的大案。後來,阿部定的故事被不止一次地搬上日本銀幕,而大島渚1976年的這部《感官王國》,因其貫穿始終的真槍實彈的性交表演和極度考究的唯美色調而成為情色經典。
在影片的開始,我們可以了解到女主角阿部定是一位從良妓女,她身材健美,皮膚白皙,容貌秀美。因為生計問題,阿部定去了阿吉的酒店當女招待。當她在凌晨時分輾轉反側時,一個女同性戀者鑽入她的被窩,對其進行撫摸和挑逗。在被阿部定拒絕之後,那個女人帶阿部定從門縫中窺視老闆娘為阿吉穿衣並做愛的場面,鏡頭中,偷窺他人性愛場面的阿部定一臉難掩的痴迷與沉醉……
在清晨,阿部定被一個骯臟的流浪老人認出並對其糾纏,阿部定出於憐憫或是自身需要,答應了老人的性要求,可老人在阿部定裸露下體的刺激下依然無法勃起。悻悻離去的阿部定工作遲到了,同事說她「改不了做妓女的毛病」,阿部定當即操起了菜刀。
恰在此時老闆阿吉外出歸來,他開始注意到阿部定的年輕和美艷,隨後對之極盡挑逗勾引之能事。可以說阿吉第一次挑逗阿部定時的場面拍得極美:在一片晦暗迷麗的春色之中,風流倜儻的阿吉端坐於古色古香的日式亭廊之外,手裡拿著一段梅枝心不在焉地賞玩著,當正在工作的阿部定從其面前經過時,阿吉忽然掀起阿部定和服的後襟,後者白皙的臀部被他一覽無余,隨後一切便是自然而然且不可遏止了……
嫉妒心和佔有欲皆極強的阿部定不滿於阿吉在與她做愛後還要與妻子做愛,於是兩人離開酒店,私奔到一家旅館。當晚,他們招來一群藝妓祝賀「新婚之喜」。交杯酒後,藝妓要求他們當眾表演洞房之夜,在阿部定顫抖的呻吟中,其他藝妓也紛紛裸身加入這場狂歡慶典。只有表演能樂的白發老者在一旁呆望著他們,並繼續用表演為他們助興。
在後來的日子裡,兩人幾乎沒有一刻休息地做愛,不吃不喝,不讓女傭收拾房間。即便沒有躺在床上,二人也會隨時在街角、在門廊中做愛,甚至在行走時,阿部定也一直握住阿吉的那根陰莖。
這其中另一段極美的畫面令人難忘,那是在一個幽暗的雨夜,身穿和服的兩人共打一把紙傘漫步雨中。兩人的四周是無邊無際的暗藍色夜雨,暗藍色的樹影在雨霧中靜靜搖曳,一切就如一首有著天荒意境的古老俳句……
阿部定對阿吉的陰莖的佔有欲越來越強,常常一邊做愛,一邊手持刀剪說要將它割下來。終於,在阿定最後的極樂尋求中,極度疲倦的阿吉終於完全放棄了自己,他讓漸漸瘋狂的阿吉在做愛時用衣帶勒住脖子,在窒息中靜靜死去。
阿部定用刀割下了阿吉的陰莖,將其緊緊攥在手中,並在阿吉的屍體上用血寫下「阿定和阿吉永遠在一起」。隨後她擁住那具鮮血淋漓的屍體,陷入了徹底的瘋狂……
可以說,在影片中的那個純粹感官欲求的情慾世界裡,男性處於明顯的弱勢地位。我們幾乎看不到男主人公阿吉的快感,倒是不停聽到他的抱怨和驚詫。即便他最後的死,也不過是在深感自己的無能後,悄悄地躲入睡眠之中。比之阿部定瘋狂的性慾求的活力,阿吉實在有些蒼白。這應該與女人天生的身體優勢有關,從生理角度來看,女性的性高潮一般能持續一到數分鍾,而男性的高潮只能持續幾秒鍾。在一次性高潮之後,女性幾乎可以立即獲得恢復,而男性的恢復期相對較長。
因此正如瑞士人S•方迪在其著作《微精神分析學》中總結的那樣:對於女性來說,出現快感僅僅意味著性高潮的開始;而對於男性來說,射精即意味著性高潮的結束。所以無論男性如何誇口,實際上,他都無法令女性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純生理滿足,尤其是男性一般很難想像並承認:女性的性高潮的體驗幾乎是無限的。而且同男性的性高潮相比,女性的性高潮要更加強烈、更加過激,她們在性高潮過程中反復出現的極度快樂狀態甚至會另男性感到恐懼——就像本片中追求極端身體享樂的阿部定會令男性觀眾感到恐懼一樣。
或許正因為女性的性活力是如此不可遏止,幾乎所有的人類文化才會針對女性定下那麼多戒律和規條,妄圖使其完全附屬於男性。從這個角度講,引領阿吉追求極端身體享樂的阿部定,或許有著女性從男權文化中全面覺醒並反抗的意味——而這大概也是世界各地的女權主義者經常津津樂道於此片的緣故之一吧。
但當人類以自己無比脆弱的身體去追求那種極端享受的時候,其隨後將發生的悲劇也可以說是被註定了——死亡的氣息將在人們越界的時刻開始彌漫。就象阿部定和阿吉瘋狂縱欲並始終關閉的房間中的氣味一樣,那種死亡的氣息從極樂時顫栗的肉體中分泌出來,越集越多,越來越濃,用一句「超級市場」樂隊的歌詞來形容就是:空氣中彌漫著Die。
當看到那個老藝妓在性高潮中昏死且小便失禁的身體時,誰都能夠體會,死亡已經近在咫尺了……
大島渚的這部離經叛道的《感官王國》情節生動,畫面凝重,隱喻豐富。在我看來,這部傳說中的「誨淫之作」其實是一部特別嚴肅的藝術電影。
⑵ 跪求分享2020年德國電影:離經叛道 (2020) 全4集 高清百度雲資源
鏈接:https://pan..com/s/131sM6E8J3a_bekNHMGP7Lg
Netflix正在與《德國八三年》創作者安娜·翁格(AnnaWinger)合作製作一部新的迷你劇《Unorthodox》。該劇是根據黛博拉·費爾德曼(DeborahFeldman)的半自傳體暢銷書改編的,講述一位年輕的極端正統猶太婦女逃離包辦婚姻和宗教團體,在柏林開始新生活的故事。
⑶ 電影《神奇動物2:格林德沃之罪》是一部非常不錯的影視作品,其中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莉塔有沒有可能成為最邪惡而強大的黑魔頭,莉塔的生活環境會不會讓她發展出自卑、自閉。
全書還有誰家的家養小精靈敢這么對主人蹬鼻子上臉的。一個家養小精靈為什麼能有這么大膽子,顯然因為這是萊老頭和萊後媽允許的,甚至是授意的,甚至可能兩口子平常也是這么對莉塔開展男女混合雙打的。畢竟家產都是兒子的,兒子才是這個家的希望。我估計莉塔要是生在中國,可能就叫個「萊斯特蘭奇招娣」。在學校,老師不喜歡她,處分她,同學抱團排擠她孤立她打壓她。在職場,上司和同事認為她是通緝犯的姐姐,是重點觀察對象,把她逐漸邊緣化。莉塔有足夠的理由發展出自卑、自閉(想想斯內普教授)、抑鬱、自棄,自戀障礙,雙相情感障礙和反社會人格。
⑷ 周星馳拍的大話西遊被評為最垃圾電影
被影視批評家稱做"無厘頭鬧劇"的《大話西遊》1994年拍攝完成,1995年投放到大陸市場,觀眾反應寥寥,票房慘敗,甚至在內地被評為當年的「十大最差引進片」。在沈陽,排著長隊買電影票的觀眾進場後,不等結束就罵罵咧咧大呼上當,中途退場;在上海雖然前期看好,但是與同期上演的電影相比,票房仍然平淡,同期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票房接近600萬,《陽光燦爛的日子》為600萬,《紅番區》達到800萬,最高紀錄當屬《獅子王,》高達1000萬元。而河北省電影公司只要了《月光寶盒》,沒要《大聖娶親》。他們不看好這部影片,認為它「太鬧」,特別是《月光寶盒》,「特別沒勁」,河北省電影公司買了《月光寶盒》4個拷貝,在整個河北省的大小影院的票房成績是20多萬元,成績在普通影片中也屬平平。1996年2月,《月光寶盒》還是作為寒假影片推出。三個月後《大聖娶親》登場,可是兩部票房都只在20萬左右,甚至不少場次的觀眾是以個位數計算,有些電影公司在放映兩天後就決定用國產影片替換掉《大話西遊》,以免更多損失。當時同期放映的《風雲》票房為370萬,還有後勢強勁的《挑戰者》。
但是突然在兩年後的一天,有人無意間脫口而出:「你要是想要的話你就說嘛,你不說我怎麼知道你想要呢,雖然你很有誠意地看著我,可是你還是要跟我說你想要的。你真的想要嗎?那你就拿去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難道你真的想要嗎?……」,於是《大話西遊》就在中國高校首先是北京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掀起了一股強烈的旋風,大學生們買盜版VCD的熱情猶如滔滔洪水不可阻擋,在大學生集中居住的區域,幾乎每個宿舍都會隱藏著幾個水平很高的「大話迷」,由於他們不斷使用《大話西遊》中的各種「精粹對白」,互相傳播,激起了大學校園疊浪式的反響。「《大話西遊》好看」以謠言傳遞的速度,迅速在各大高校中傳開。不懂《大話西遊》,不看《大話西遊》被認為是與時代脫節,根據《大話西遊》改編的各種版本的故事也隨之而出,年輕人以其取之不盡的熱情反復欣賞著廉價盜版帶來的歡愉,看《大話西遊》成為像聽流行歌曲一樣不可缺少的業余功課。
更為有趣的是,《大話西遊》在全國電影院發行失敗後,拷貝傳到了北京電影學院,這部荒誕不經的另類版《西遊記》在這所以電影為專業的大學一上銀幕便博得滿堂喝彩,其巡迴式的結構,被演繹成反叛性格的劇中人物,另類的愛情故事,被新一代准專業人士高度贊賞,甚至《大話西遊》中的對白都被奉為青年時尚的《聖經》。
《大話西遊》的重出江湖是從1997年2月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開始的。當時正值春節,觀眾需要娛樂,而周星馳的片子又是熱鬧非凡,最適合中國人春節熱熱鬧鬧的氣氛。但沒有想到的是,電影頻道的播出培養出後起的一大批「大話迷」。其中許多人一次不落地看完了電影頻道《大話西遊》的所有重播。這部被安排在非黃金時間播出的影片卻創下了黃金時間播出的收視率。此後,《大話西遊》正式進入火爆期,整個中國大陸忽然就掀起了《大話西遊》熱,無論是褒還是貶,校園、辦公室、網路聊天室,處處都在談論《大話西遊》。對《大話西遊》這部戲仿電影的戲仿《天下無雙》推出,其相關衍生商品也隨之出現。
於是,在整個北京高校,開始有人研究起至尊寶穿梭於月光寶盒的寓意,有人四處尋找劇本。清華網站上的帖子這樣說:「清華人對《大話西遊》的痴迷程度,可謂天下獨絕。日常生活之中,反復引用,直至舉手投足,隻字片語,便能傳情達意,心領神會,然後可以接下來,滔滔江水,綿綿不絕,哈哈大笑,暢快不已,蔚為奇觀。」
校園外的《大話西遊》熱也在以另一種方式傳遞著。如果說《大話西遊》在校園里的傳遞是以寢室為單位,那麼在校園外就是以辦公室為單位傳遞。《大話西遊》曾經創下過一些驚人的紀錄,許多從來不屑看港台影片的VCD族,非奧斯卡經典影片不看者,因為《大話西遊》的久負盛名而難以按捺住好奇,從此一看而不可收拾,《大話西遊》的受關注程度遠遠高於奧斯卡最佳影片。關於《大話西遊》的故事層出不窮,靠《大話西遊》開始一段感情的例子更是不乏其例。隨後有許多《大話西遊》社團或群體開始成立,他們定期復習和研究各種版本的《大話西遊》。
網路傳播:新媒體技術方式成就《大話西遊》
《大話西遊》在電影資料館的記錄很少,它是通過盜版VCD、網路傳播方式率先在年輕人群體中傳播開來,經過了新形式的人際傳播、最後進入主流媒體的。
文化產業運作系統中最為關鍵的一環是現代傳媒。當代社會,以聲光電為主體的現代高科技傳播媒介早已超越了時空界限,滲透到當下生活的各個領域。這些媒介將以往很難到達大眾的文化產品迅速廣泛地傳播到各個時空領域。這種廣泛傳播的文化產品一方面滿足了人們文化消費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引導、「製造」,甚至規定了這種需求,控制和規范著文化消費者的消費趣味和消費方式。《大話西遊》的先冷後熱,正是當代中國高科技傳媒(包括網路、VCD、甚至盜版VCD等)編寫的現代神話。
盜版錄像帶和盜版VCD的興起是《大話西遊》起死回生的重要原因。1996年年底,《大話西遊》的發行一改窮途末路的境況,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盜版VCD開始猖獗,原來愛上電影院的人突然發現只用花上電影票的一半錢就能看到最新的電影,而本來就不上電影院的自此也更不會選擇前者,盜版世界開始無孔不入。據一位號稱北京盜版界四大家族之一的大賣家透露,早在1995年,就在北京市場出現過《大話西遊》的盜版錄像帶,但銷售平平,直到1996年底VCD版本出現,當時每盤30元的高價位都沒有嚇倒《大話西遊》迷們。真正的火爆是在1997、1998年間,在這一段盜版VCD的黃金時節,《大話西遊》的銷售也屢創高峰,最高記錄一天就賣到上百張。 熱銷的場面通常發生在公司和新聞單位。這個大賣家透露,在這兩年期間,他無論拿多少《大話西遊》的盤都會被搶購一空,光他個人這些年手中賣出的《大話西遊》VCD就有兩三千張,以他的『業內專業眼光』分析,全國至少賣出十萬張以上,北京至少佔到四五萬張。」
當然我在這里不是為盜版VCD作什麼宣傳,而是透過這一現象來思考大眾文化在大眾中滲透的方式。其實,在許多國家網路發展初期,校園都是盜版盤的發散地。
與盜版同步,《大話西遊》是與我國互聯網的興起同步發展的。可以說,是互聯網在中國高校的高速發展,網路傳播的新媒體技術的馴熟傳播催生了「大話一代」。網站的火爆帶動了《大話西遊》的火爆,《大話西遊》又為最初的BBS提供了合宜的話題。
自從1991年網路誕生以來,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可謂一日千里, 雄厚的經濟實力和網民數量的高速增長,為信息的傳播提供了無限的機遇,也為《大話西遊》的火爆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加上網路BBC、OICQ聊天網、網路評論等附屬平台推波助瀾的宣傳,《大話西遊》風起雲涌就成為一種必然。《大話西遊》在高校的風行,在時間上恰好與高校網路的建設和高校網民的形成有同步關系,也與高校一代網民的網路交流技術的提升和網路消費慣習的形成有關。
網站的興起帶動了《大話西遊》的熱浪湧起。許多青年學生受到網上「風雲」的影響去找《大話西遊》,而更多的「大話迷」是在看完《大話西遊》想到網上去討論,去一吐為快。這是中國最早一批校園網民,也就當然地成了《大話西遊》迷。這些人年輕、沖動、能迅速接受新鮮事物,又有一點青春反叛色彩。新建的信息高速公路空空如也,缺乏內容;新建的聊天室、BBS也需要共同的話題,於是,《大話西遊》應時而出,為無數的綉球同時擊中,成了新一代校園網民的「新寵」。
1998-1999年是《大話西遊》網上討論的高峰期,你只要隨便輸入《大話西遊》幾個字,搜索引擎就能找出四五十個《大話西遊》的專門網站。當然許多網站內容相近,多為《大話西遊》故事簡介、故事新編、對白與故事的活學活用、「大話迷」論壇等。
大眾文化培養了它自己的消費群體。這個群體反過來會有更多的需求,這種需求又會帶動大眾文化市場。《大話西遊》將許多學生培養成了適合這種品位的人,反過來,他們又要求更多的類似產品。如果社會沒有提供,他們就自己製造。後來的《大話西遊》成了網路社區成員的一個共同的創作源泉。他們「創立」了《大話西遊》「股東大會版」,甚至創立了《大話西遊》「考研版」,帶動了一大批「大話口水文學」的蓬勃發展。
經典的解構:大眾文化的意識形態
依託於現代電子媒介的大眾文化必然是跨國的、全球的、世界的,又是本土的、民族的、地緣的和社群的。作為公共空間,它是不同意識形態匯集、交流、溝通、共享、對立、沖突的公共場域,又是社群特別是弱勢群體和邊緣話語的表達場域。當代"文化研究"一直致力於關注社會中弱勢群體的利益,批判、解構精英主義的文化概念,重新審視文化轉型期大眾弱勢群體在不平等社會現實中的地位變遷。這樣,文化研究就發展出了一種嘗試重新發現與評價被忽視邊緣群體的文化的研究機制。由此決定了文化研究的一個基本原則,即它堅持審美現代性的批判意識和分析方式,不追逐所謂永恆、中立的形而上價值關懷,相反它更關注充滿壓抑、壓迫和對立的生活實踐,關注現實語境,對晚期資本主義文化制度形態進行了嚴肅的不妥協的批判。在英國伯明翰文化研究的初期,這種立場表現為對於工人階級文化的歷史與形式的關注,而後來的大眾文化研究、女性主義研究、後殖民主義研究等等也都堅持了這一從邊緣顛覆中心的立場與策略。可以說,對於文化與權力的關系的關注以及對於支配性權勢集團及其文化意識形態的批判、否定和超越,是大眾文化研究保持其持久生命力的原動力。傳統的經典《西遊記》在這里被解構了。過去耳熟能詳、家喻戶曉的唐僧、孫悟空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故事,現在被演繹成了既是它又不是它的另一個故事。原先的經典被再編了一通故事,戲說中有戲謔、荒誕和噱頭,也有對某種既成規范的挑戰、反叛和批判,有一種加入時尚(反叛的時尚)的先鋒感,還有有一種惡作劇的快感。
也許,把《大話西遊》說成顛覆、解構、戲仿、後現代主義,對於《大話西遊》的導演劉鎮偉和主演周星馳來說是過於深奧了。他們是基於自己對喜劇的理解來尋找合適的主題的。他並不如某些先鋒電影人那樣,對形式甚至電影本體的突破有自覺的追求。周星馳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只是個演員」,他說他所想的只是逗樂觀眾。對周星馳來說,無厘頭的目的就是搞笑。 用周星馳本人的話來說:「我就是個拍電影的,這是我的生意。我當然希望大家也喜歡,但很多人用很高深的理論來評價,老實說,這些我都不太懂。」他拍攝《大話西遊》,只是因為想講一個愛情故事,「《西遊記》本身太精彩了,《西遊記》這個名字太棒了……在商業號召力上是很值得去拍的」,但是,如果按原小說拍,有很多特技,很難拍,而他「又很想去拍,所以就把它改編一下,改成一個我們能力能夠做到的愛情故事。」這就是《大話西遊》最初構想的由來,它對傳統的所謂「顛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技術和資金能力的局限造成的。
但是,劉鎮偉和周星馳又的確是從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意識形態前理解開始他的《大話》運作的。不同於內地藝術家的藝術創作,它是商業製作的;不同於國內傳統的藝術的認識教育功能,它是純粹為了消費者娛樂的;不同於對於古典名著的嚴肅的正劇定位,它是戲謔的無厘頭搞笑版;不同於傳統主流意識形態的宏大主題,它實際上著力表現的是一些邊緣群體或曰小人物的喜怒哀樂。
青年導演賈樟柯說:「我想我們年輕一代的導演可能都比較容易受到他(周星馳)的影響……無厘頭電影關注和表現的常常是一些小人物,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面對的是艱難與困境,而無厘頭喜劇就是一種自嘲和自我安慰的感覺。要生活下去,不能傷感下去,這是他們的掙扎和自我拯救,這也是他們在無奈感與無力感里唯一能做的事情。」[i]
因此,無厘頭在特定的歷史時刻,確實具有了對於當代電影的、藝術傳統觀念的、傳統意識形態的顛覆、解構、戲仿功能,甚至具有某種後現代色彩,盡管這是周星馳所始料不及的。
後現代的主導風格就是反諷或戲仿:一種刻意的混雜,戲謔的模仿。它被當作新發明的手段而四處運用。後現代是現代主義和現代文化因面臨自身視象化策略的失敗而引起的危機,它是後現代性的文化所帶來的文本危機、經典危機、程式危機,甚至原有視覺機制的危機的產物。《大話西遊》用一種娛樂搞笑的市場化大眾文化意識來質疑、戲仿過去過度政治化的,純藝術的電影理念和電影功能觀。在《大話西遊》中,除了愛情沒被完全解構外,其他一切都可以被解構或者已經被解構了,像時空關系、人神關系、師徒關系、生死關系等等。在這部影片中,師父不像師父,而是一個羅羅嗦嗦、可笑無力的"政治老太太",一個不分時間不分地點,不斷說教的"饒舌婦";徒弟不像徒弟,竟敢教訓師父,踢師父,甚至因為不堪忍受師父的羅嗦而把他送給仇敵牛魔王……這種反邏輯、反傳統的做法,嘲笑和摧毀了權威,同時也嘲笑了道德的虛偽。《大話西遊》在玩世不恭和調侃中,消解了青年學生們一直信奉的通過長期教育獲得的理想、價值和追求的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說,大眾文化無疑也是一種意識形態,它通過市場蔓延,有時候顯示出了相當強大的力量,甚至使某些長期灌輸和教育的理念一朝瓦解。
《大話西遊》為代表的大眾文化確實如部分電影評論家所言是"媚俗"的。媚俗是任何大眾文化的產品都具備的特徵。這是大眾文化的本質決定了的。既然大眾為"俗"(這里的"俗"只具備與"高雅文化"相比較的意義,不是平常意義上帶貶義的"俗"),大眾文化要迎合大眾就必然媚俗,投"俗"所好。於是,《大話西遊》中,首先解構的就是混淆雅俗文化的界限,賦予"俗"以一種內涵,然後在"俗"的新世界裡流連忘返,在這里,意義、神聖、超越等概念被淡化了。用一些人的話來講就是,《大話西遊》真正地平民化了、"俗"化了。
一些持媚俗觀點的人,表現出對大眾文化的強烈否定態度。這與早期法蘭克福學派對待大眾文化的態度一樣,認為大眾文化具有商品化的趨向和商品拜物教的特徵。他們認為,在商品經濟條件下,文化產品的生產和大眾也被納入根據市場價值進行交換的商品運行軌道,文化藝術淪為商品;而且大眾文化這種商品化、標准化、單面化、操縱性、控制性的特徵,壓抑了人的主體意識,也壓抑了人創造性和想像力的自由發揮。但對於《大話西遊》迷們來說,《大話西遊》卻是人的創造性和想像力發揮的極至。無論是從電影的內容,還是形式,包括對白都含有年輕一代的不受約束,自由張揚的個性特徵。
無疑,當今的大眾文化已不具有社會階層的屬性,而只代表一種文化態度。大眾文化作為現代工業社會的產物,是以都市大眾為消費對象,通過大眾傳媒的服從市場需求的一種商業化製作,具有無深度、模式化的、易復制的等的諸多特點。大眾文化只代表著一種文化態度,這一點是它與傳統的精英文化、主流文化不同的。精英文化孜孜於終極關懷與未來構想,更注重一種理想境界的嚮往與構造。從這一點上來看,精英文化無疑是可敬的,但遙不可及的烏托邦品性又讓現實世界的人生疑。而且,人類社會血火交織的歷史,特別是近代大規模的戰爭悲劇表明,不論理性烏托邦還是技術烏托邦都不能拯救人類,未來並不僅是善的誘惑,技術也並不一定能夠為人類帶來美好的明天,一個最觸目驚心的事實是:"正是在美好未來的名義下,在美妙動人的音樂聲中,在先進的科學技術的基礎上,德國法西斯從容不迫地進行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和最殘暴的殺戮。"
大眾文化則只是滿足於個人膚淺的文化消費,藉助於高效的現代傳播媒介,具有其他任何文化形式無可比擬的廣泛性、平等性和參與性。快樂是大眾文化的最高目的,它追求的是一種輕松愉悅。因此,所有會給它的讀者帶來痛苦的因素都被剔除,所有令大眾感到沉重和壓抑的東西都會被排斥,這實際上是它具有所謂解構功能的一個主要原因:它是因為它的排他性選擇自然帶來了解構的「副產品」。
話語方式變革:「無厘頭」與後現代語言顛覆
說到《大話西遊》,不可不說它的語言。《大話西遊》的一個重要成功是它的無厘頭語言所引起的日常話語方式的變革。大話,成了晚生代的文化選擇。這部電影中的許多對白今天已經成了許多大學生特別是大話迷的口頭禪,成為「大話一族」相互交往的通行證。
「無厘頭」是指廣東俗語,帶有某種貶義,意為一個人做事說話沒中心,沒規程,沒頭腦,說話辦事粗俗隨意,亂發牢騷,令人難以理解。」一種無厘頭語言,居然長時期風靡校園與大話一族之間,可見它的影響力之大。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雖然許多大眾文化產品像電影、通俗小說、電視劇等都產生了很大影響,但其語言影響到日常現實生活,甚至成為某種在特定范圍內「通行」的語言模式的,卻為數不多。《大話西遊》就是這種創造了一種話語模式的作品。在一段時間里,它廣泛地影響到一些青年的語言習慣,甚至以這種話語方式構成了所謂的「大話一代」。
作為「經典」的《大話》的精彩對話比比皆是。請聽:
「豬啊!――」
「我Kao! I服了You!」
「需要嗎?不需要嗎?」
「歐你媽個頭呀,歐,我已經說了不行了,你還在放放放,完全不理會人家受得了受不了你……」
「你要是想要的話你就說話嘛,你不說我怎麼知道你像要呢?雖然你很有誠意地看著我,可是你還是要跟我說你想要的。你真的想要嗎?那你就拿去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難道你真的想要嗎?……
「你有多少兄弟姐妹?你父母尚在嗎?你說句話啊,我只是想在臨死之前多交一個朋友而已啊。所以說做妖就象做人一樣,要有仁慈的心。有了仁慈的心,就不再是妖了,是人妖。人和妖精都是媽生的,不同的人是人他媽的,妖是妖他媽的……你媽貴姓啊?」 周星馳的無厘頭搞笑技巧,實際上是一種腦筋急轉彎式的「包袱」,所有的喜劇效果在最後一個多此一舉的提問中達到高潮,喜劇效果引起的是一種荒誕感。
97年之後,年輕的大學生之間對這些句子在大學校園里不絕於耳,無論是他們熟識的朋友和同學們的聚會、聚餐和閑聊,還是素不相識的人們偶然相遇,《大話西遊》的台詞都是相互認同的暗號或牌照。 當時的不少大學生能夠整段整段背誦《大話》的所有台詞,可以相互接龍而毫無半點差錯。2000年,當周星馳來到北大做演講時,不少大話迷仍然能大段大段地背誦《大話》台詞,從而使已經淡忘台詞的周星馳本人都大為驚詫,並頗為尷尬。
「大話迷」多為九五年以後的大學生,他們生長於文革後,更多是在商業化浪潮中成長起來的,他們的青春期被各種撲面而來的物質所充塞,他們對「人文關懷」、「人文精神」之類的大詞有先天的隔閡,他們承載不動過多的社會意義和歷史記憶,他們是反叛的,但他們更為現實,他們往往只關心那些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東西。(註:參見文化研究網 任曉雯:《大話西遊》與「文革後一代」的主體性建構。)
校園時尚與「悟空的愛情」
大眾文化的離經叛道是不能超出大眾的接受限度的。有人說,在《大話西遊》中,導演劉鎮偉將一切都解構了。惟獨沒有解構得了愛情。導演試圖將人世的神聖與英雄形象嘲弄一番,沒想到,在愛情面前遭到了狼狽不堪的失敗。網上普遍的觀點是,「《大話西遊》其實就應該叫做"悟空的愛情"。《西遊記》寫了悟空的出生、學藝、奮斗以及被馴化。就是說是關於悟空的正史。而《大話西遊》則寫悟空的愛情,是關於悟空的野史。《西遊記》的悟空是宣傳片,《大話西遊》的悟空是生活片。正是出於這種將神聖事物生活化的企圖,導演才敢於進行大膽的演繹。對此,清華網民的帖子充滿深情:「《大話西遊》本質上是一部轟轟烈烈的愛情悲劇。與尋常不同,它又揉和了神話、武打、搞笑諸因素,因而別具一格。這樁愛情的主人公既不是總經理,也不是大學生,而是孫悟空,這位中國土生土長最富傳奇色彩的英雄。他的反叛性格和英雄氣質,古往今來早已被無數次演繹過,而唯獨悟空的愛情卻一直被遺忘了。《大話西遊》完成了這個開創性的嫁接。『英雄救美』這古老的話題,如今終於在孫悟空身上迸發出前所未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悲劇性的結尾是人們所始料未及的,但也正是它給這部影片添上了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大話西遊》以其「愛你一萬年」(這也成了後來劉德華專輯的主打歌曲曲名)的煽情,騙倒或俘虜了一代人。
⑸ 跪求《離經叛道》2020年百度雲資源,希拉·哈斯主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bZzc9zXIqrjaDXfW92QTIw
⑹ 跪求離經叛道2020年網盤在線觀看資源,希拉·哈斯主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Kl__KUEllCOQuPlSUVlosA
⑺ 英格麗·褒曼:美的驚心動魄,為愛離經叛道,終成一代巨星
談到《卡薩布蘭卡》,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起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明眸善睞,讓人過目難忘,的確褒曼是一個美艷到不可方物的女星。在卡薩布蘭卡的機場,里克擊斃了阻止維克多和伊爾莎離開的德國少校,目送著自己最愛的女人奔向自由……
在英格麗·褒曼的輝煌歲月里,她引領了一代人的風騷。她剪短發,會使短發成為當年流行的發式;她不化妝在銀幕上出現,化妝品銷售量便降低;她演修女,進修女院的人便增加;好萊塢富商霍華德·休斯〔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主演的飛行家男主角原型〕有一次買下從紐約飛洛杉磯的全部機票,使她一定要接納乘坐他私人飛機的邀請;一個影迷親自把一頭羊從瑞典趕到羅馬去送給她;還有些信件的地址只寫倫敦,英格麗·褒曼收,便能送到她手裡。 今天我們就聊聊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這位昔日的影視巨星。
你以為的電影巨星往往未必能擁有你以為的幸福童年
1915年8月29日,褒曼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英格麗·褒曼這個名字是她的父母以瑞典的英格麗公主(Ingrid of Sweden)來命名的。父親Justus Samuel Bergman為瑞典人,母親Friedel Adler Bergman則為德國人。褒曼的父親與母親分別在她13歲及3歲時去世。褒曼於是被送到一位叔叔身邊與他一起生活,不過叔叔也在6個月後死於心臟並發症。所以褒曼後來是由另一位叔叔與嬸嬸扶養長大,當時他們已經擁有4個孩子。孤寂的童年造就了她對表演的濃厚興趣,常常一個人沉浸在假想的世界中。十四歲時就在日記中記錄下了她的夢想:有朝一日能站在家鄉的舞台上,觀眾們朝自己熱烈地鼓掌。1933年高中畢業後入瑞典皇家戲劇學院學習,在校其間便開始了她的表演生涯。不到一年登上影壇擔任主角,成為瑞典影壇最有前途的年輕女演員。
英格麗‧褒曼-瑞典送給好萊塢一個燦爛的禮物
21歲的英格麗‧褒曼在1937年7月10日與牙醫Petter(他後來成為一位神經外科醫生)結為夫妻,他們的女兒Pia則於1938年9月20日出生。早期,他們相處得很好,從瑞典遷居好萊塢以後,褒曼很快成為當時知名度甚高的明星。她的美清新典雅,很長一段時間她都以本色出現在影片中。這時期與其他好萊塢的女明星不同的是︰她未曾改變她的名字、她完全自然、沒有任何化妝的演出,身材高挑,氣質出眾,那種真實不加修飾的美吸引你去一遍遍地欣賞她的作品。在好萊塢其間,英格麗·褒曼拍了眾多膾炙人口的影片,包括《卡薩布蘭卡》、《美人計》、《煤氣燈下》、《聖女貞德》等。這些影片如今已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
後來兩人的婚姻生活發生裂痕。彼得對褒曼在每部影片中和男主角的接觸都產生懷疑,並肯定他們之間有曖昧關系,這使英格麗·褒曼感到很委屈。有的時候說事業的發展的確會對愛情產生一定的副作用,尤其是像英格麗這樣的大美人。
英格麗‧褒曼-玉女也會離經叛道
其實談到褒曼,有一個人一定不能不提,那就是義大利導演羅伯托·羅塞里尼(Roberto Rossellini)。褒曼的這段感情也是她人生不能不提的一筆,因為這段感情,她的聖潔形象毀於一旦,媒體和社會公眾唾棄她,好萊塢排斥她,最終這段愛情也沒有善終。1948年,英格麗·褒曼觀看了義大利導演羅伯托·羅塞里尼執導的影片《羅馬,不設防的城市》和《同胞》,被它們寫實主義的風格所折服,主動寫信給羅塞里尼要求與之一起拍片,羅塞里尼欣然接受。他們為了拍攝《火山邊緣之戀》(Stromboli)而互相認識,當時褒曼已經在美國觀賞過他前兩部作品,並且為他著迷。在拍攝這部電影期間,褒曼與羅塞里尼墜入了情網。我們可以看看褒曼當時寫給羅塞里尼的信:
Dear Roberto,
I saw your films Open City and Paisan, and enjoyed them very much. If you need a Swedish actress who speaks English very well, who has not forgotten her German, who is not very understandable in French, and who in Italian knows only 「ti amo,」 I am ready to come and make a film with you.
Ingrid Bergman
任何選擇都有代價,而當你做出了選擇就必須承擔代價。面對這份愛情,褒曼放棄的是她摯愛的電影事業以及曾經的完美家庭。一個人獨自前往義大利,開始追求心中的愛情。在愛情方面,褒曼是勇敢的,她追隨自己的內心,婚姻從來不是她的牢籠,任何時候她都堅持愛情才是歸宿。將近7年時間的不被認可,站在社會輿論的中心,誰能想到曾經的「玉女」現在會如此離經叛道。因為你是明星,所以你一切的行為都會被大眾拿著放大鏡仔細觀察然後評論,很難想像褒曼的內心是怎樣的煎熬。褒曼自己曾經說道:"Of course I was hurt, but I didn』t think that what I had done was so much other people』s business ... If you don』t like the performance, you can walk out, but to criticise people』s private life, I thought was wrong.」(我當然很受傷,我不認為我自己做的事情和別人有太大的關系......如果他們不喜歡我的作品,他們可以離開影院,但是如果評判我的個人生活,我認為那是錯誤的。)這段愛情,褒曼付出了7年的黃金時光,與羅塞里尼合作的影片也均告失敗。
與羅塞里尼分手之後,褒曼主演了尚雷諾(Jean Renoir)執導的電影《多情公主》(Elena and Her Men),這是一部浪漫的喜劇,褒曼在劇中扮演一位波蘭公主。雖然這部電影並不成功,然而褒曼的演出被認為是她最佳的表現之一。褒曼在1956年於《真假公主》中演出,並成功在美國電影圈中復出。她也因此第二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褒曼在生涯的剩餘時間繼續在美國與歐洲電影中演出,並偶爾在電視劇中出現,包括《The Turn of the Screw》,並以這次演出而奪得艾美獎最佳女主角獎的肯定。在這期間,褒曼也在幾部舞台劇中演出。除此之外,她與瑞典裔的製作人拉爾斯·施密特(Lars Schmidt)在1958年12月21日結婚,這次婚姻直到1975年施密特去世後才結束。
查爾斯·H·Percy參議員於1972年為了22年前愛德華·C·強森在國會上攻擊她的行為對褒曼表達歉意。褒曼也在1973年成為當年戛納影展評審團的主席。
褒曼以《東方快車謀殺案》中的演出而獲得第3座奧斯卡金像獎的肯定(也是首座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褒曼在1978年演出瑞典名導英格瑪·伯格曼的《秋光奏鳴曲》(Autumn Sonata),並以此片第7次入圍奧斯卡獎,這也是她最後一次在電影中出現,在片中褒曼飾演一位著名的鋼琴家與女兒之間的故事,被認為是褒曼生涯最出色的演出之一。褒曼並在1979年頒給希區柯克美國電影學院的終生成就獎。
英格麗·褒曼在67歲當天(1982年)於英國倫敦去世,當時她已經罹患乳癌許久,精確的死因則是乳癌手術後產生的淋巴瘤並發症。她的遺體在瑞典火葬,大部分的骨灰被灑向大海,其餘的骨灰則被與她的雙親埋在斯德哥爾摩的公墓。
當時間淘盡所有的鉛華,留下的都是質朴美好的東西。曾經的完美女神離經叛道,遭遇各界輿論壓力,最後還是憑借出色演技贏得了觀眾的認可。也許英格麗.褒曼是幸運的,她的作品可以為她代言。美艷十分,演技滿分,最終難逃愛情的陷阱,兜兜轉轉,最終贏得認可。人生有多少個七年可以用來等待,而褒曼7年的靜寂期,最終還能重回大眾的視野,再次拍出好的作品足見其演技的深厚。
格里高利·派克說:「我認為與褒曼這樣的人在一起,你會情不自禁地愛上她,我不認為有什麼方法可以迴避她,因為她有著驚人的美貌,是一個十分討人喜歡的人……她秀美動人的皮膚簡直令人窒息,她綽約風韻的儀表看上去簡直是一種享受。」褒曼演繹的大多角色都深入人心,在演繹英格麗·褒曼這個角色上,她真實率性,敢愛敢恨,為了愛情不顧一切,卻又敢於擔當的直率坦誠一定是她最偉大的人生作品。
⑻ 堂吉訶德中多洛苔亞的故事
《誰殺死了堂吉訶德》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WT_aSgPgE4KGP0DAgdm5_Q
《誰殺死了堂吉訶德》是特瑞·吉列姆執導的喜劇冒險片,喬納森·普雷斯、亞當·德賴弗等參加演出,於2018年5月19日在法國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