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想在線免費觀看2016年詹妮弗·勞倫斯主演的美國電影《太空旅客》免費高清百度雲資源
鏈接:
❷ 第一個進入太空的華人宇航員是誰
王贛駿
中國第一枚人造地球衛星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在太空晝夜不停地向全球播放「東方紅」樂曲和遙測信號,向全世界宣布另已進入宇宙空間。
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從前蘇聯的拜科努爾發射場升空。雖然這顆衛星只會在太空噼啪作響,但它標志著人類的活動疆域已經從陸地、海洋、大氣層擴大到了宇宙空間,人類從此打開天門,放眼宇宙。
第一個在太空展示五星紅旗的中國航天員:楊利偉
楊利偉是中國第一位在太空展示五星紅旗的航天員。他1965年6月21日出生在遼寧綏中縣,1996年起參加航天員選拔,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經過5年多的訓練,他出色地完成了訓練任務,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光榮地被選拔為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首飛梯隊成員。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乘「神舟」五號遨遊太空,並在飛行中展示聯合國旗和五星紅旗。
第一個進入太空的華人宇航員:王贛駿
1985年4月29日到5月6日,美國宇宙飛船「挑戰者」號載著7位科學家和兩只松鼠猴及24隻白鼠進行飛行實驗。作為其中一位物理學家,王贛負責主持「失重狀態下的流體力學情況」實驗,成為第一位進入太空的華,同時也是第一們在太空從事自己設計的科學實驗的科學家。王贛駿1940年6月16日出生於江西贛縣,1963年隨家人移民美國。
第一個華裔職業宇航員:張福林
第一位美籍華裔職業宇航員——張福林,1950年出生於哥斯大黎加。祖籍廣東寶安。1980年1月12日曾乘「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進入太空,進行了5天的科學試驗。他是美國宇航局首位美籍華裔職業宇航員。
第一個進行太空旅行的人:尤里.加加林
前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是人類到太空旅行的第一人。1961年4月12日,「東方1號」宇宙飛船載著他圍繞地球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軌道飛行。在這次長達108分鍾的旅行中,他飛越了40000千米。這次飛行之後,加加林便名揚四海,成為一位世界英雄。他得到許多榮譽,包括將靠近莫斯科的家鄉格扎茨克重新命名為加加林市。不幸的是,1968年為另一次飛行作訓練時,他因墜機而死亡。
第一個飛進宇宙的女性:瓦蓮金娜.捷列什科娃
1963年6月16日,前蘇聯發射了「東方6號」航天飛船,駕駛該飛船的捷列什科娃也由此成為世界第一個飛進宇宙的女性。她一共飛行了70小時40分鍾49秒,繞地48圈。捷列什科娃本來是一名跳傘運動員,1961年12月加入航天員的隊伍。她總是盡最大努力去完成醫生及設計師對她提出的任何學習和訓練任務。後來她與駕駛「東方3號」飛船的航天員尼古拉耶夫結為伉儷,組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航天員之家。迄今為止,她仍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在太空單獨飛行3天的女性。
第一個在太空行走的婦女:斯韋特蘭娜.薩維茨卡婭
1984年7月30日,蘇聯宇航員斯韋特蘭娜 薩維茨卡婭返回地面,從「T-12」號飛船的宇宙密封艙走出,結束了13天的太空飛行。在這次飛行中,薩維茨卡婭成為第一個在太空行走的婦女,她也是第一個進行過兩次太空旅行的婦女。
第一個繞地球飛行的美國宇航員:約翰.格倫
1998年10月29日,美國77歲的約翰.格倫乘太空梭上天並成功返回地球,成為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年齡最大的太空人。格倫是美國的第一批太空人,1962年曾進入太空,同時也是第一位圍繞地球軌道飛行的美國宇航員1962年2月20日,他進行了成功的飛行,這標志著美國在太空領域中一系列領先業績的開始。作為最初兩次水星飛行任務的預備飛行員,他差點就成為進入太空的第一位美國人。他最後一次乘從友誼7號水星艙的飛行,用了不到5個小時圍繞地球飛行了3周,這是格倫唯一的一次太空飛行,但是其意義之重大,足以使他在史書中占據一席之地。1962年2月20日,格倫成為進行軌道飛行的第一位美國人。他乘坐水星艙友誼7號飛行。當他經過西澳大利亞的佩恩城時,城中所有的燈都點亮,向格倫發出信號。
美國第一個黑人宇航員:布盧福德
蓋恩.斯圖爾特.布盧福德1942年11月22日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洲費城。1966年在越南金蘭灣的美國戰術戰斗機聯隊會F4C型調整噴氣式戰斗機飛行員。1967年在得克薩斯州威奇托福爾斯的謝潑德空軍基地的飛行訓練聯隊任教官。1975年在俄亥俄州丹頓的賴特 帕特森空軍基地空軍飛行動力實驗室任空氣動力學和飛行器結構小組負責人。1978年在九百個人的競爭中,被選為宇航員,同年起進休斯敦遜航天中心工作,成為美國第一個黑人宇航員。
第一個遇難的航天員:科馬羅夫
前蘇聯航天員科馬羅夫,1927年3月16日生天於莫斯科,1960年進入航天員隊伍。1964年10月12日至13日他首次乘上升號飛船參加航天飛行,考察了航天員在太空的工作能力和相互配合情況,進行了醫學生物學實驗,研究了太空因素對人體的影響。1967年4月23日,他乘「聯盟1號」飛船升空飛行,在24日返回地面途中,由於降落傘纏繞故障而墜毀遇難,成為第一在太空飛行過程中犧牲的航天員。
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尼爾.阿姆斯特朗
尼爾.阿姆斯特朗,「阿波羅11號」的指揮官兼駕駛,於1969年7月登上月球表面,成為在地球之外的天體上活動的第一人。「這是個人的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他的月球之行成為人類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返回地球後,他成為一位世界英雄,以至於36年後的今天,他的名字還為全世界人們所熟知。為他的成就,他登陸地點附近的一個月球環形山被命名為阿姆期特朗。
第一個自費的太空遊客「丹尼斯.蒂托
丹尼斯.蒂托是全美第三大投資管理咨詢公司威爾希爾集團公司的創建者,他在2001年成為人類歷史上首位自費的太空遊客。為了這次旅行,蒂托支付了2000萬美元,在太空停留了8天。他形容進入太空是他為之奮鬥了40年的夢想,也是他「整個一生中最美好的體驗」。蒂托曾以每小時27200公里的速度飛行,看到地球就在他腳下,頭上是無邊無際的黑色天空。正如他所說的,「這幅景象人類可不是天天都能看到!」
在太空連續工作時間最長的人:波利亞科夫
1995年3月22日,俄羅斯宇航員波利亞科夫創造了一項新的世界紀錄——在「和平」號空間站上連續工作了437天17小時58分17秒。也就是說,他在太空「居住了一年多——14個半月,創下了人類歷史上宇宙飛行時間最長的紀錄。波利科夫繞地球飛行了7000多周,航程達2億9000萬公里,飛行最大高度(遠地點)400公里。
如果加上所有的飛行時間,波利亞科夫在太空上的總天數達到了678天16小時58分6秒,共繞地球飛行了10864圈,這又是一項絕對世界紀錄。值得一提的是,波利亞科夫的第一次飛行就相當引人注目:1988年4月27日,他乘「聯盟6號」宇宙飛船上天,在「和平」號空間站上工作了241天。
❸ 加勒比海盜里德傑克船長都拍過什麼電影
美國著名影星約翰尼·德普,曾出演《剪刀手愛德華》、《巧克力工廠》、《加勒比海盜》系列電影等。
演員作品集:
愛麗絲夢遊仙境(2010) 2003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傑克船長
公眾之敵 (2009) 萊姆酒日記 (2010) Shantaram(2008) 罪惡之城3(2012) 理發師陶德 (2007) 加勒比海盜3:世界的盡頭(2007) 史特拉莫:未來尚未命定 (2007) 路的轉彎處聽見吉普賽 (2006) 加勒比海盜2 聚魂棺 (2006) 深深的海洋(2006) 僵屍新娘 Tim Burton's Corpse Bride (2005)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 (2005) 尋找夢幻島 Finding Neverland (2004) The Libertine The Libertine (2004) 奈特·沙馬蘭隱藏的秘密 The Buried Secret of M. Night (2004) 秘窗 Secret Window (2004) 墨西哥往事 Once Upon a Time in Mexico (2003) 加勒比海盜:黑珍珠的詛咒 The Curse of the Black Pearl (2003) Crush(2001) Crush(2001) (2002) 坎城人 Cannes Man (2002) 救命吶!唐吉訶德 Lost In La Mancha (2002) 來自地獄 From Hell (2001) 大毒梟 Blow (2001 ) 當黑夜降臨 Before Night Falls (2001) 屠出地獄 From Hell (2001) 夜晚降臨前 Before Night Falls (2000) 縱情四海 The Man Who Cried (2000) Sleepy Hollow: Behind the Lege(2000) 斷頭谷 Sleepy Hollow (1999 第九道門 The.Ninth.Gate (1999) 太空異種 The Astronaut's Wife(1999) Stars of Star Wars: Interviews (1999) 恐懼拉斯維加斯 Fear and Loathing in Las Vegas (1998) 春情花花鐵達尼 Femme de chambre Titanic, L (1997) 忠奸人 Donnie Brasco (1997) 剪刀手愛德華
千鈞一發 Nick of Time (1995) 你看見死亡的顏色嗎? Dead Man (1995) 這個男人有點色 Don Juan DeMarco (1995) 埃德·伍德 Ed Wood (1994) 不一樣的天空 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 (1993) 亞利桑那之夢 Arizona Dream (1993) 剪刀手愛德華 Edward Scissorhands (1990) 哭泣寶貝 Cry-Baby (1990) 龍虎少年隊(1987)電視劇 野戰排(1985) 猛鬼街Ⅰ Nightmare On Elm Street, A (1984)
❹ 世界上共有幾位太空遊客
全球已有6名太空遊客完成太空之旅人類歷史上第1位太空遊客是時年60歲的美國富翁丹尼斯·蒂托。這位全美
國第三大投資管理公司的創建者,於2001年乘坐俄羅斯「聯盟」號飛船進入太空,在國際空間站停留了8天。 第2位太空遊客是時年29歲的南非IT界新寵馬克·沙特爾沃思。他於2002年游歷了國際空間站,並與宇航員們一同進行了醫學、環保等方面的實驗。 第3位太空遊客是時年60歲的美國感測無限公司董事長雷格里·奧爾森,於2005年進入太空。奧爾森還是一位材料學博士,他在空間站短短8天時間里共做了10項科學試驗,其中包括晶體培養和地球大氣濕度測量等。>> 第4位太空遊客,也是歷史上首位女太空遊客,是時年40歲的伊朗裔美國女企業家阿努謝赫·安薩里。她於2006年飛赴國際空間站並停留了9天,除了不斷寫網路日誌記錄下所見所聞外,她還成為歐洲航天局4項重要實驗的測試對象。>> 第5位太空遊客是時年58歲的匈牙利裔美國人查爾斯·西蒙尼,他於2007年前往國際空間站。這位被稱作「word之父」的微軟前軟體工程師,「飛天」時還攜帶了豐盛大餐,在空間站里擺了一席「蟠桃宴」。2009年3月26日,西蒙尼再次乘坐俄飛船啟程前往國際空間站,成為首位太空旅遊的「回頭客」。 第6位太空遊客是時年47歲的美國電腦游戲開發商 理查德·加里奧特,他於2008年10月前往國際空間站。理查德·加里奧特的父親歐文·加里奧特曾是美國宇航局的宇航員。>> 世界第六名太空遊客談太空之旅 2008年6月11日,美國「太空冒險」公司宣布,谷歌公司創始人之一謝爾蓋·布林已和該公司達成協議,將於2011年乘坐俄羅斯載人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一游。2011年將首次實現「全遊客化」飛行,屆時一艘特製的俄「聯盟」飛船將送兩名太空遊客升空。>> 2009年6月4日,俄羅斯聯邦航天署載人航天項目主管克拉斯諾夫宣布,來自加拿大的億萬富翁蓋·拉利伯特將於2009年秋天作為太空遊客造訪國際空間站。>>
❺ 第一上太空的遊客是誰,需要多少錢,多長時間,
2001年4月30日,第一位太空遊客、美國人蒂托快樂地進入國際空間站,開始了他為期一周的太空觀光生活。太空旅遊的開辟使得普通人也能夠像宇航員一樣暢遊星際之間
2002年4月25日,載有世界第二位太空遊客南非人沙特爾沃思、俄羅斯宇航員吉德津科、義大利宇航員維托里的「聯盟」號火箭從哈薩克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升空。3人乘坐的「聯盟TM—34」號飛船10分鍾後與火箭成功分離,順利進入預定軌道,5日順利返回。
2005年10月11日,在哈薩克北部阿爾卡雷克市附近的降落地點,安全返回地球的世界第三位太空遊客格雷戈里·奧爾森(中)興奮之情溢於言表。他於2005年10月1日進入太空。
2006年當地時間9月29日,俄羅斯「聯盟」號飛船在哈薩克成功著陸,全球首位太空女遊客、40歲的伊朗裔美國女企業家阿努謝赫·安薩里和同行的宇航員一起平安返回地面。
世界上第五位自費太空遊客查爾斯·希莫尼搭乘的俄羅斯「聯盟TMA-10」載人飛船於莫斯科時間2007年4月9日23時11分(北京時間10日3時11分)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首位自費太空遊客如期飛赴國際空間站時間:2001年04月29日 字體:大 中 小
根據新華網報道,美國人蒂托在北京時間28日下午3:37時分,搭乘「聯盟-Y」型火箭從哈薩克拜科努爾發射場升空。他以歷史上首位太空遊客的身份,造訪建設中的國際空間站。當「聯盟」火箭到達指定軌道後,載有蒂托和俄宇航員穆薩巴耶夫以及巴圖的「聯盟TM-32」號飛船將與之分離。隨後,飛船將用約兩天時間飛抵國際空間站。在此期間,蒂托將負責「聯盟」飛船的無線電通信、導航和供電工作。在進入國際空間站後的6天內,蒂托將對多彩多姿的太空世界進行攝影、拍照,並製作立體圖片。應俄羅斯和哈薩克航天機構的要求,隨行的兩名俄宇航員將進行製作等離子晶體等7項太空實驗,並實施若干項太空考察計劃。蒂托已獲准參與這些科研活動。此外,他還將與地面保持無線電聯絡,通過網際網路講述他在太空的見聞和感受。蒂托將主要在空間站的俄屬太空艙中進行旅遊活動,即使被獲准進入美國太空艙,他的活動也會受到限制。在空間站停留期間,短期考察組將為國際空間站更換用於緊急疏散的「聯盟」型飛船。目前,「聯盟TM-31」號飛船正與空間站對接飛行,這艘飛船曾是國際空間站第一批長住居民的太空飛行工具。按計劃,蒂托等人將於5月5日乘坐「聯盟TM-31」號飛船返航。為使蒂托如期飛赴空間站,俄航天機構與國際空間站計劃的其他參加國協商了近兩個月。美國宇航局一度反對蒂托的旅遊活動,理由是蒂托不夠專業,需要照顧,會防礙空間站的建設工作。但俄航空航天局據理力爭,毫不讓步。經反復協商,有關各方終於在4月24日簽署了協議,同意蒂托上空間站。現年60歲的蒂托於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宇航局工作了7年,參加了美火星、金星探測器的研製。此後,他辭去宇航局的工作創辦了公司。公司的一項重要業務是用航天技術提供信息服務。2001年2月,蒂托與俄航空航天局簽定了由前者斥資2000萬美元赴國際空間站旅遊的合同。2001年1月至4月,蒂托在俄加加林宇航員訓練中心接受了系統訓練,並通過所有考試,成為一名合格的太空遊客。我的答案你滿意嗎?
❻ 太空殺沒陽過什麼意思
指的是沒有被發現過。
沒陽過就是沒有被發現。
太空旅遊是基於人們遨遊太空的理想,到太空去旅遊,給人提供一種前所未有的體驗,最新奇和最為刺激人的是可以觀賞太空旖旎的風光,同時還可以享受失重的味道。而這兩種體驗只有太空中才能享受到,可以說,此景只有天上有。太空游項目始於2001年4月30日。第一位太空遊客為美國商人丹尼斯蒂托,第二位太空遊客為南非富翁馬克·沙特爾沃思,第三位太空遊客為美國人格雷戈里·奧爾森。聶海勝就是其中的一位。
❼ 2021年太空日歷:火箭發射、天空活動、任務等
10月5日:一枚俄羅斯聯盟號火箭將與俄羅斯宇航員安東·什卡普列羅夫和兩名俄羅斯太空遊客(電影導演克里姆·希潘科和女演員尤利婭·佩雷西爾德)一起將聯盟號MS-19乘員艙發射到國際空間站,他們計劃在太空中拍攝一部電影。它將於美國東部夏令時上午4:55(格林威治標准時間0855)從哈薩克的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升空
10月6日:新月在美國東部夏令時上午7:05(格林威治標准時間1105)到達
10月8日:10月6日至10日活躍的龍族流星雨將在夜間達到峰值。
10月9日:月亮和金星合相。新月將在金星北面經過約3度。日落後在西邊地平線上尋找這對
10月14日:聯盟號火箭將為OneWeb互聯網 星座 發射36顆衛星進入軌道。這項名為OneWeb11的任務將從俄羅斯的沃斯托奇航天中心發射。
10月14日:月亮和土星會合。在傍晚的天空中,這顆凸出的月亮將向土星以南擺動約4度
10月15日:月亮和木星會合。在傍晚的天空中,這顆凸出的月亮將向木星以南擺動約4度
10月16日:美國宇航局將啟動「露西」任務,研究特洛伊小行星。它將於美國東部夏令時上午5點34分(格林威治標准時間0934分)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間站的41號空間發射綜合設施上,用聯合發射聯盟的阿特拉斯五號火箭發射升空
10月16日/17日:聯盟MS-18號乘員艙將與俄羅斯宇航員奧列格·諾維茨基以及兩名太空遊客一起從國際空間站返回地球:俄羅斯電影導演克里姆·希彭科和一名(尚未透露姓名)俄羅斯女演員,他們將於9月完成聯盟MS-19任務,並計劃在太空拍攝一部電影。計劃於美國東部時間10月16日晚上9:13(格林威治標准時間10月17日01:13)離港,機組人員將於10月17日上午12:36(格林威治標准時間4:36)左右在哈薩克著陸。
10月20日:10月的滿月,被稱為獵人滿月,發生在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0:57(格林威治標准時間1457)
10月21日:逐漸減弱的凸出的月亮和天王星將進行近距離接近,彼此相距不超過1.3度。天王星的亮度為5.7級,在黑暗的天空下,它可能足夠明亮,可以用肉眼看到。
10月21日:韓國將發射名為「Nuri」的新型韓國空間運載火箭2號(KSLV-2),這是它在奈羅航天中心的首次軌道發射嘗試,攜帶一個虛擬有效載荷。
10月21日至22日:一年一度的獵戶座流星雨持續一個月,在夜間達到峰值。
10月22日:阿麗亞娜空間將使用阿麗亞娜5號ECA火箭從法屬蓋亞那庫魯附近的蓋亞那空間中心發射SES 17和錫拉丘茲4A通信衛星。
10月24日:水星向西延伸最大。這顆最裡面的行星將達到與太陽最大的西面分離,明亮地閃耀著0.6級的光芒。在日出前不久,在東方地平線上捕捉這顆難以捉摸的行星。第二天(10月25日)水星將在早晨的天空中達到最高點。
10月24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將使用H-2A火箭發射該國准天頂衛星系統(一種區域GPS系統)的替代衛星。這顆被稱為QZS1R的衛星將在美國東部夏令時晚上10點(格林威治標准時間10月25日凌晨2點)開放的一小時發射窗口內從種子島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10月28日:俄羅斯聯盟號火箭將向國際空間站發射進步79號貨物再補給飛船。它將從哈薩克的拜科努爾航天中心升空。
10月30日:一枚SpaceX Falcon 9火箭將發射一艘Crew Dragon航天器執行Crew-3任務,這是宇航員第三次飛往國際空間站。機上將有美國宇航局宇航員拉賈·查里和托馬斯·馬什本,以及歐洲航天局宇航員馬蒂亞斯·莫雷爾。(第四名機組成員尚未宣布)。它將從佛羅里達州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的39A發射場升空。
還計劃於10月發射(從現在的太空飛行開始):
中國將在神舟13號任務中向中國空間站發射三名宇航員,神舟13號將在戈壁沙漠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2F火箭發射。
一枚SpaceX獵鷹重型火箭將為美國空軍發射USSF 44任務。該任務將從佛羅里達州的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預計將向地球同步軌道部署兩個未公開的有效載荷。
SpaceX Falcon 9火箭將為該公司的Starlink寬頻互聯網 星座 發射51顆衛星。它將從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間站的第四發射場發射。
火箭實驗室將使用電子火箭為總部位於西雅圖的BlackSky Global公司計劃的 星座 發射兩顆地球觀測衛星。這項被稱為「初識之愛」的任務將從紐西蘭的馬希亞半島起飛。這將是火箭實驗室計劃在不早於10月發射的連續三次BlackSky發射中的第一次。
十一月
11月2日至3日:一年一度的南方金牛座流星雨在一夜之間達到頂峰。活躍於9月中旬至11月中旬的南部金牛座每小時產生的可見流星很少超過5顆,但即將到來的新月會使它們更容易在黑暗的天空中被發現
11月4日:新月在美國東部夏令時下午5:15(格林威治標准時間2115)到達。
11月4日:天王星處於對立面,這意味著它將出現在今年最大最亮的位置。這顆行星的亮度為5.7級,在白羊座將整夜可見。天王星可以在黑暗的地方用肉眼看到,但最好是通過望遠鏡或雙筒望遠鏡看到
11月7日:夏令時結束。當地時間凌晨2點把鍾撥慢一小時
11月8日:月亮和金星合相。新月將在金星以北1度左右經過。日落後,在西邊地平線上尋找這對金星。東亞部分地區的天文觀測者將看到月球神秘的金星,這意味著它將短暫地經過這顆行星的前面,擋住它的視線。
11月10日:月亮和土星會合。在傍晚的天空中,逐漸變圓的新月將向土星以南擺動約4度
11月11日:月亮和木星會合。第一個四分之一的月亮將在傍晚的天空中向木星以南擺動大約4度。
11月11日至12日:一年一度的北金牛座流星雨在一夜之間達到頂峰。這場陣雨活躍於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預計每小時不會產生超過一小撮可見的「流星」。
11月16日至17日:獅子座流星雨是一年中最令人期待的流星雨之一,一夜之間達到頂峰。獅子座流星雨預計在高峰當晚每小時產生約15顆流星,但整個月都很活躍
11月19日:11月的滿月,被稱為海狸滿月,發生在東部時間上午3:58(格林威治標准時間0858)
11月19日:在北美、南美、澳大利亞以及歐洲和亞洲的部分地區可以看到月偏食。美國東部時間凌晨1:02(格林威治標准時間0602),月亮將進入地球微弱的外影,即半影。月偏食發生在美國東部時間凌晨2:18(格林威治標准時間0718),屆時月亮將更加明顯地變暗。最大日食發生在美國東部時間上午4:02(格林威治標准時間0902)。整個活動將持續約六個小時
11月22日:阿麗亞娜空間聯盟火箭將為歐洲伽利略導航 星座 發射兩顆衛星。它將於東部時間晚上8:07(格林威治標准時間11月23日凌晨1:07)從法屬蓋亞那庫魯附近的蓋亞那航天中心升空。
11月24日:美國東部時間凌晨1:58(格林威治時間0658),一枚SpaceX獵鷹9號火箭將從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NASA的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任務。
11月24日:俄羅斯將使用聯盟號火箭向國際空間站發射一個新的模塊。Uzlovoy艙,也稱為Prichal,將與俄羅斯的Nauka科學艙對接,並將作為俄羅斯車輛的對接港。該任務將從哈薩克的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
十二月
12月4日:今年唯一的日全食(以及2023年前的最後一次日全食)將在南極洲可見。南非、納米比亞、南美洲南端和南大西洋一些島嶼的天文觀測者將能夠看到至少一次日偏食,因為月亮擋住了部分太陽的視線
12月4日:新月在美國東部時間凌晨2:44(格林威治標准時間0744)到達。
12月4日:SpaceX獵鷹9號火箭將向國際空間站發射「龍」號貨物再補給任務(CRS-24)。它將從佛羅里達州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的39A發射場發射。
12月6日:月亮和金星會合。新月將在金星以北經過約2度。日落後在西邊地平線上尋找這對。
12月7日:月亮和土星會合。在傍晚的天空中,逐漸變圓的新月將向土星以南擺動約4度
12月8日:一枚俄羅斯聯盟號火箭將與俄羅斯宇航員亞歷山大·米蘇爾金、日本億萬富翁前澤佑三和視頻製作人平野洋三一起將聯盟號MS-20乘員艙發射到國際空間站
12月9日:月亮和木星會合。在傍晚的天空中,月牙形的新月將向木星以南擺動大約4度。
12月13日:一枚SpaceX Falcon 9火箭將從位於佛羅里達州的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發射場39A發射NASA的成像X射線偏振探測器(IXPE)。
12月13日至14日:一年一度的雙子座流星雨,一年中最好的流星雨之一,在一夜之間達到頂峰。雙子座在12月4日至17日活動,通常每小時產生50顆可見流星,但今年78%的滿月將比較暗的流星更耀眼
12月18日:美國宇航局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計劃用阿麗亞娜5號ECA火箭從法屬蓋亞那庫魯的蓋亞那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12月18日:12月的滿月,被稱為冷滿月,發生在美國東部時間晚上11:37(格林威治標准時間12月19日凌晨4:37)。
12月21日:冬至在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0:59(格林威治標准時間1559)到來,標志著北半球冬季的第一天和南半球夏季的第一天
12月21日至22日:一年一度的熊座流星雨在一夜之間達到頂峰。通常活躍在12月17日至26日,在高峰的早晨,熊座流星群每小時產生約5至10顆可見流星。
還計劃於12月發射(從現在的太空飛行開始):
SpaceX將從佛羅里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空間站用獵鷹9號火箭發射「運輸者3號」乘騎共享任務
俄羅斯聯盟號火箭將發射34顆衛星進入OneWeb互聯網 星座 的軌道。這項名為OneWeb12的任務將從哈薩克的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
俄羅斯的Angara-A5火箭將在俄羅斯的普列謝茨克發射場進行第三次軌道試飛
2021年會有更多的。。。
TBD:Starliner OFT-2。聯合發射聯盟的Atlas V火箭將在2020年11月之前發射波音的CST-100 Starliner航天器,執行其第二次未覆蓋的國際空間站任務。軌道飛行試驗2(OFT-2)任務將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間站的41號航天發射場發射。
待定:聯合發射聯盟的阿特拉斯五號火箭將為美國航天部隊發射STP-3乘騎共享任務。它將從佛羅里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空間站升空。
待定:聯合發射聯盟阿特拉斯五號火箭將為航天部隊的地球同步空間態勢感知計劃(GSSAP)發射USSF-8任務。它將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間站的41號發射場發射。
待定:印度的極地衛星運載火箭(PSLV)將從印度斯利哈里科塔的薩蒂什·達萬空間中心發射印度RISAT 1A雷達地球觀測衛星。
四季度:火箭實驗室的電子火箭將從紐西蘭的馬希亞半島發射美國宇航局的「中環月球自主定位系統技術操作和導航實驗」(CAPSTONE)任務到月球。
四季度:印度小型衛星運載火箭(SSLV)將從印度斯利哈里科塔的Satish Dhawan航天中心進行首次軌道試飛。任務從2021年4月推遲。
四季度:印度小型衛星運載火箭(SSLV)將為總部位於西雅圖的BlackSky Global公司發射四顆地球觀測衛星,完成其首次商業任務。它將從印度斯利哈里科塔的薩蒂什·達萬太空中心發射。
四季度:SpaceX Falcon 9火箭將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土耳其衛星5B通信衛星
四季度:阿麗亞娜空間織女星火箭將為法國軍方發射三顆穀神星衛星。(CERES代表「空間電磁源的重新設計能力」,翻譯為「空間電磁源的智能能力」)該任務將從法屬蓋亞那庫魯附近的蓋亞那航天港發射。
❽ 太空是什麼
「太空」是由無極元和能量相互作用而構成的、物質的,存在時空概念並存在於宇宙內部的一個有限的,有著開始和結束的整體事件,是易學中的太極世界。太極世界裡有能量、有物質、有時空和事件。太空同樣也是佛教中描述的「萬有」,是基督教中描述的「一切」。柯易《論宇宙和太空》
目錄太空資料領空和外層空間的劃分在外空使用核動力源問題外層空間法原則和規則太空武器太空站展開太空資料領空和外層空間的劃分在外空使用核動力源問題外層空間法原則和規則太空武器太空站展開
編輯本段太空資料地球大氣層以外的宇宙空間,大氣層空間以外的整個空間。物理學家將大氣分為5層:對流層(海平面至10千米)、平流層(10~40千米)、中間層(40~80千米)、熱成層(電離層,80~370千米)和外大氣層(電離層,370千米以上)。地球上空的大氣約有3/4在對流層內,97%在平流層以下,平流層的外緣是航空器依靠空氣支持而飛行的最高限度。某些高空火箭可進入中間層。人造衛星的最低軌道在熱成層內,其空氣密度為地球表面的1%。在1.6萬千米高度空氣繼續存在,甚至在10萬千米高度仍有空氣粒子。從嚴格的科學觀點來說,空氣空間和外層空間沒有明確的界限,而是逐漸融合的。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科學和技術小組委員會指出,目前還不可能提出確切和持久的科學標准來劃分外層空間和空氣空間的界限。近年來,趨向於以人造衛星離地面的最低高 太空度(100~110)千米為外層空間的最低界限。太空(20張)編輯本段領空和外層空間的劃分關於領空(空氣空間)和外層空間的劃分問題,歷來就有兩種對立的主張。 太空空間論主張是以空間的某種高度來劃分領空和外層空間的界限,以確定兩種不同法律制度適用的范圍。功能論認為應根據飛行器的功能來確定其所適用的法律,如果是航天器,則其活動為航天活動,應適用外空法;如果是航空器,則其活動為航空活動,應受航空法的管轄;整個空間是一個整體,沒有劃分領空和外層空間的必要。就「空間論」而言,關於確定外層空間的下部界限大致又有以下幾種意見:①以航空器向上飛行的最高高度為限,即離地面30~40公里②以不同的空氣構成為依據來劃分界限。由於從地球表面至數萬公里高度都有空氣,因而出現以幾十,幾百,幾千公里為界的不同主張,甚至有人認為凡發現有空氣的地方均為空氣空間,應屬領空范圍③以人造衛星離地面的最低高度(100~110公里)為外層空間的最低界限。1976年,巴西、哥倫比亞、剛果、厄瓜多、印度尼西亞、肯亞、烏干達和扎伊爾等8個赤道國家發表《波哥大宣言》。主張各赤道國家上空的那一段地球靜止軌道 (離地面35871公里)屬於各該國的主權范圍。上述主權要求,使外空劃界問題進一步復雜化。近年來,一些持「空間論」者逐漸趨向於接受上述第三種意見,即離地面100公里左右為外層空間的下部界限。1975年,義大利在外空委員會提出以海拔90公里為領空(空氣空間)的最高界限。1976年,阿根廷、比利時和義大利支持以海拔100公里為界。1979年,蘇聯建議離海平面100~110公里以上為外層空間,同時各國空間物體為到達軌道和返回發射國領土,有飛越其他國家領空(空氣空間)的權利。但另外一些國家,如美國、英國、日本等,則認為從空間科技現狀來看,仍然無法規定一定高度作為領空(空氣空間)和外層空間的界限。他們強調劃定外層空間的條件和時機還不成熟。外空的定義和界限以及地球靜止軌道的法律地位問題尚在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審議之中。外空委員會正在審議衛星直接電視廣播、衛星遙感地球,以及在外空使用核動力源等問題,以便草擬有關的法律原則。編輯本段在外空使用核動力源問題外空委員會科學和技術小組委員會在1979年研究報告的結論中稱,只要充分履行有關使用核動力源的安全標准和規定,核動力源可以在外空安全使用。現在法律小組委員會正在上述研究報告的基礎上審議能否在現有的國際法規范方面,補充有關在外空使用核動力源的規定問題。編輯本段外層空間法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簡稱「外空委員會」)作為永久性機構,於1959年成立。外空委員會設 太空立了法律和科技兩個小組委員會,分別審議和研究有關的法律和科技問題。除上述1963年聯大通過的宣言外,外空委員會先後草擬了5項有關外空的國際條約,即《關於各國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體在內外層空間活動的原則條約》(1966,簡稱《外層空間條約》)、《營救宇宙航行員、送回宇宙航行員和歸還射入外層空間的物體的協定》(1967)、《空間物體所造成損害的國際責任公約》(1971)、《關於登記射入外層空間物體的公約》(1974)和《關於各國在月球和其它天體上活動的協定》(1979),中國於1983年12月加入了《外層空間條約》。編輯本段原則和規則上述條約提出了一些重要原則和規則,對外層空間法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它們包括:外空的利用應為全人類謀利益;外空和天體供一切國家在平等基礎上自由探測和利用;任何國家不得將外空和天體據為己有;探測和利用外空應遵守國際法和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禁止將載有核武器或其他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人造衛星或航天器放置在地球衛星軌道和外層空間;發射國對射入外空的物體及其所載的人員具有管轄權和控制權;對緊急降落的宇航員應給以一切可能的協助,盡力予以營救和送回發射國,發現的外空物體應予歸還;發射國為其外空物體對地面上或對飛行中的飛機造成的損害負有賠償的絕對責任;發射國在切實可行范圍內將所發射的外空物體和有關情報通知聯合國秘書長;各國探測和利用外層空間應進行合作和互助;在外空進行活動時,應照顧其他國家的利益;從事外層空間活動應避免使外空遭受有害的污染和使地球環境發生不利的變化;月球和其他天體應限用於和平目的,禁止各種軍事利用;月球和其他天體及其自然資源為人類共同財產;公平分配這些資源帶來的利益並對發展中國家和對探索作出貢獻的國家給予特殊照顧,等等。在國際法上,盡管有些學者曾經提出過領空無限的主張,但由於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以及整個太陽系的運動,認為國家主權無限制地延伸到宇宙中去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對外空的探測和利用以及數以千計的人造衛星不斷地在圍繞地球的軌道上運行的事實,表明外層空間依其性質是難以成為國家主權控制的對象的。1963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各國在探索與利用外層空間活動的法律原則的宣言》,確定了外層空間供一切國家自由探測和使用,以及不得由任何國家據為己有這兩條原則。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簡稱「外空委員會」)作為永久性機構,於1959年成立。外空委員會設立了法律和科技兩個小組委員會,分別審議和研究有關的法律和科技問題。除上述1963年聯大通過的宣言外,外空委員會先後草擬了5項有關外空的國際條約,即《關於各國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體在內外層空間活動的原則條約》(1966,簡稱《外層空間條約》)、《營救宇宙航行員、送回宇宙航行員和歸還射入外層空間的物體的協定》(1967)、《空間物體所造成損害的國際責任公約》(1971)、《關於登記射入外層空間物體的公約》(1974)和《關於各國在月球和其它天體上活動的協定》(1979),中國於1983年12月加入了《外層空間條約》。由柳洪平與謝宇軒創建。編輯本段太空武器太空武器大部分是新概念武器,主要有:利劍——激光武器:用激光作武器的設想是基於激光的高熱效應。激光產生的高溫可使任何金屬熔化。同時激光以光速(每秒鍾30萬千米)直線射出,延時完全可以忽略,也沒有彎曲的彈道,因此不需要提前量,簡直指哪打哪。另外,激光武器沒有後坐力,可以迅速轉移打擊目標,還可以進行單發、多發或連續射擊。激光武器的本質就是利用光束輸送巨大的能量,與目標的材料相互作用,產生不同的殺傷破壞效應,如燒蝕效應、激波效應、輻射效應等。正是靠著這幾項神奇的本領,激光武器成為理想的太空武器。長矛———粒子束武器:它是利用粒子加速器原理製造出的一種新概念武器。帶電粒子進入加速器後就會在強大的電場力的作用下,加速到所需要的速度。這時將粒子集束發射出去,就會產生巨大的殺傷力。粒子束武器發射出的高能粒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前進,用以攔截各種航天器,可在極短的時間內命中目標,且一般不需考慮射擊提前量。粒子束武器將巨大的能量以狹窄的束流形式高度集中到一小塊面積上,是一種殺傷點狀目標的武器,其高能粒子和目標材料的分子發生猛烈碰撞,產生高溫和熱應力,使目標材料熔化、損壞。神鞭——微波武器:由能源系統、高功率微波系統和發射天線組成,主要是利用定向輻射的高功率微波波束殺傷破壞目標。微波波束武器全天候作戰能力較強,有效作用距離較遠,可同時殺傷幾個目標。特別是微波波束武器完全有可能與雷達兼容形成一體化系統,先探測、跟蹤目標,再提高功率殺傷目標,達到最佳作戰效能。它猶如無形的「神鞭」,既能進行全面毀傷、橫掃敵方電子設備,又能實施精確打擊、直擊敵方信息中樞。可以說,微波武器是現代電子戰、電磁戰、信息戰不可或缺的基本武器。飛鏢———動能武器:動能武器的原理十分簡單,說白了,它和飛鏢傷人的道理完全一樣。一切運動的物體都具有動能。根據動力學原理,一個物體只要有一定的質量和足夠大的運動速度,就具有相當的動能,就能有驚人的殺傷破壞能力,這個物體就是一件動能武器。所謂動能武器,就是能發射出超高速運動的彈頭,利用彈頭的巨大動能,通過直接碰撞的方式摧毀目標的武器。這里最重要的一點是動能武器不是靠爆炸、輻射等其他物理和化學能量去殺傷目標,而是靠自身巨大的動能,在與目標短暫而劇烈的碰撞中殺傷目標。所以,它是一種完全不同於常規彈頭或核彈頭的全新概念的新式武器。編輯本段太空站 太空站太空站又稱為「空間站」、「軌道站」或「航天站」,是可供多名宇航員巡航、長期工作和居住的載人航天器。在太空站運行期間,宇航員的替換和物資設備的補充可以由載人飛船或太空梭運送,物資設備也可由無人航天器運送。1971年前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個太空站———「禮炮」1號,此後到1983年又發射了「禮炮」2—7號。1986年前蘇聯又發射了更大的太空站「和平」號。美國1973年利用「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剩餘物資發射了「天空實驗室」太空站。編輯本段太空旅遊太空旅遊是基於人們遨遊太空的理想,到太空去旅遊,給人提供一種前所未有的體驗,最新奇和最為刺激人的是可以觀賞太空旖旎的風光,同時還可以享受失重的味道。而這兩種體驗只有太空中才能享受到,可以說,此景只有天上有。太空游項目始於2001年4月30日。第一位太空遊客為美國商人丹尼斯蒂托,第二位太空遊客為南非富翁馬克·沙特爾沃思,第三位太空遊客為美國人格雷戈里·奧爾森。聶海勝就是其中的一位。編輯本段太空行走太空行走(Walking in space)又稱為出艙活動,即航天員在載人航天器之外或在月球和行星等其他天體上完成各種任務的過程。它是載人航天的一項關鍵技術,是載人航天工程在軌道上安裝大型設備、進行科學實驗、施放衛星、檢查和維修航天器的重要手段。要實現太空行走這一目標,需要諸多的特殊技術保障。編輯本段太空探索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拉開了人類航天時代的序幕。前蘇聯宇航員、大名鼎鼎的加加林,於1961年4月12日,乘坐前蘇聯「東方號」飛船,環繞地球飛行了一圈,歷時近兩個小時,成為第一位進入太空的人。登月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約38萬公里),是人類進行太空探險的第一站。前蘇聯1959年發射的月球2號探測器在月球著陸,這是人類的航天器第一次到達地球以外的天體。同年10月,月球3號飛越月球,發回第一批月球背面的照片。1970年發射的月球16號著陸於豐富海,把100克月球土壤送回了地球。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雄心勃勃的「阿波羅」計劃的目的就是將人類送上月球進行實地考察。在此之前的1961年到1967年間,9個「徘徊者」、7個「勘測者」探測器和5個月球軌道器先後對月球進行了考察。它們拍攝了月球的照片,並分析了月球的土壤,為登上月球做好了准備。隨後美國便使用「土星」5號運載火箭先後向月球發射了17艘「阿波羅」飛船。其中「阿波羅」1-3號是試驗飛船,4-6號是無人飛船,7號飛船載人繞地球飛行,8-10號載人繞月飛行,11號至17號是載人登月飛行。1969年7月16日發射的「阿波羅」11號使人類首次登上了月球。執行該次任務的是阿姆斯特朗、阿爾德林和柯林斯。飛船抵達月球軌道後,柯林斯駕船繞月飛行,另兩名宇航局駕駛登月艙於7月20日降落在月球表面的靜海。阿姆斯特朗成為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宇航員在月球表面進行了實地的科學考察,並把一塊金屬紀念牌和美國國旗插上了月球。此後又有5次成功的登月飛行,宇航員在月球上停留的時間總共約300小時。此後對月球的考察幾乎停滯,直到1994年,美國又發射了「克萊門汀」號無人駕駛飛船,對月球進行了新的地貌測繪,其目的是為在不久的將來建立月球基地和月基天文台作準備。1998年1月6日發射升空的「月球勘探者」攜帶有中子光譜儀探測氫原子。它發現在月球兩極的盆地底部存在水。金星和水星金星的半徑、質量、密度等與地球接近,是地球的姊妹行星。人們對它的興趣很大,然而,地面觀測 太空所得的資料比較貧乏,對金星的研究充滿了未知數。航天器可以使人們了解它更多的信息。雖然最初的幾次探測器發射都失敗了,但1962年美國發射的水手2號從距金星35000千米處飛過,成功地實現了航天器首次飛越行星,同時它發現金星表面溫度高達400多度。1969年至1981年,前蘇聯的金星5號至14號探測器先後在金星表面著陸成功,執行了多項科學考察任務。美國1978年5月20日發射的先驅者-金星1號經過長距離飛行,於同年12月4日到達金星並圍繞它飛行,它用雷達探測了金星地形。先驅者-金星2號到達金星後向金星大氣釋放了4個探測器,探測器在向金星表面墜落的過程中,獲得了金星大氣、雲層、磁場等各方面的數據。1989年美國發射的「麥哲倫號」探測器又運用綜合孔徑雷達對金星表面進行了探測。這些探測使我們了解到金星的磁場很弱,表面氣壓是地球海面氣壓的90倍。金星12號還探測到了閃電。美國發射的「水手10號」飛船在考察了金星之後,曾3次飛臨水星。是它發現了水星的磁場和磁層,並探測出水星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氦。飛船上的兩個攝像機拍攝了多幅圖象,揭示出水星地形是由大量的隕石坑和盆地組成的。火星任務火星很像地球,有堅硬的表面和四季的交替。同時它還擁有隨四季變化的極冠。在望遠鏡觀測時代,人們還曾有認為火星上有人工的運河。人類對火星的興趣一直是非常濃厚的,因此到現在已經20多艘飛船執行了探測火星的任務了。1962年前蘇聯發射了「火星1號」、「宇宙21號」,美國發射了「水手3號」,但均遭到了失敗。1964年1月28日發射的「水手4號」於1965年7月14日在距離火星的一萬公里的高空成功掠過,獲得了第一批火星的照片。1974年,前蘇聯發射的「火星5號」宇宙飛船首次拍攝了火星的彩色照片。隨後兩國又相繼發射了多個繞火星飛行的軌道器,更加詳細地了解了這顆行星的情況。1976年,美國的海盜1號和海盜2號登陸器分別在火星上降落,並在降落的過程中,測量了大氣溫度的分布情況、火星大氣壓的情況。火星上有乾涸的河床,有流水沖擊的特徵,這表明在過去有過大量的水。海盜號飛船的分析結果表明火星大氣和表層物質中沒有有機分子存在。攝像機監視結果也表明火星上沒有生命活動的跡象。因此我們也許可以下結論說,火星表面現在可能沒有生命,如果更嚴格的說,是沒有與地球上類似的生命。人們不僅對火星感興趣,也對火星的兩個衛星感興趣。在1988年,7月7日和7月12日,前蘇聯發射了火衛飛船1號和2號繞火衛一飛行並著陸。到最近幾年,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們可望在下世紀初直接登上火星進行實地考察,徹底弄清火星生命問題。因為它是太陽系中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在人類踏上火星之前,將進行一系列的准備。1993年美國「火星觀察者」探測器在進入環繞火星的軌道之後,與地球失去聯系,導致計劃失敗。1996年12月,美國又發射了「火星探路者」探測器,經過7個月的星際飛行,在火星的阿瑞斯平原著陸。火星探路者攜帶了一個六輪小車,可以在火星的表面漫遊,因而叫做火星漫遊者,價值2500萬美元。它分析了火星岩石和土壤。照片證實了海盜號的結論,火星上曾發生過大洪水。1996年11月美國發射了「火星全球勘測者」,在繞火星的軌道上研究火星表面、大氣和磁場的情況。它還向地球發射無線電波,經過火星大氣後到達地球,由此了解火星大氣的溫度、引力和化學組成。1999年1月3日,「火星極地著陸者」發射成功。然而,在飛行了11個月並登陸到火星上以後,就與地面失去了聯系,宣告了這次航天活動的失敗。此後發射的火星氣候觀測器也遭失敗。2001年,美國又發射了「火星奧德賽」探測器,現已成功抵達火星並成功進入環火星軌道。歐洲空間局計劃於2003年發射「火星快車」探測器考察火星,這標志著歐洲空間局在行星探測方面跨入了新紀元。它將由軌道器和著陸器組成。軌道器上有一個著陸器通信包用於支持國際上在2003年至2007年間開展的火星探測活動。帶外行星探測美國的「先驅者」10號於1973年12月4日首次在掠過木星,並傳回了木星和木衛的照片。它最後在1983年越過海王星軌道後成為飛出太陽系的第一個人造天體。接著「先驅者11號」、「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也相繼飛越木星和木衛。「先驅者」10號、11號各自攜帶了一塊相同的鍍金鋁板,上面刻有人類男女的裸像,以及太陽與九大行星位置的示意圖,還指明了它來自太陽系的第三顆行星。「旅行者」1號和2號探測器,則各自帶有一套「地球之聲」的光碟,唱片上有照片、60種語言的問候語、35種各類地球上的聲音和音樂。包括了中國長城和中國人家宴的照片,粵語、廈門話和客家話的問候,和中國古曲「流水」。它們作為地球的名片希望有朝一日能被「外星人」收到。從旅行者號拍攝的木星黑夜半球的圖象上可以看到木星上有極光。有趣的是,木衛一上有一座正在噴發的火山,噴發的高度達到30公里,噴發速度是每秒幾百米到1公里。「旅行者」飛船還發現了土星有射電輻射,頻率在3千赫到1.2兆赫之間。1986年1月,「旅行者2號」飛船又測出天王星的自轉軸和磁軸有很大的交角。飛船還拍攝了天王星衛星的照片,隨後它又拜訪了海王星,並發回了照片。「伽利略」號的任務是觀測木星系統,它觀測了木星的大紅斑,還向木星雲層釋放了一個探測器。這個探測器依靠降落傘進入木星大氣,在它被巨大的木星大氣壓力摧毀前向地球傳回了許多寶貴的資料。「伽利略」號對木衛二和木衛四的觀測的結果還顯示這兩個木星衛星的表面之下可能有液態水海洋。有液態水存在就意味著可能有生命生存,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美國於1997年10月15日發射了「卡西尼」號飛船,它是第一艘使用核動力電池的飛船。「卡西尼」號的主要任務是探測土星系統,並將向土星最大、最神秘的衛星——土衛六釋放出一個名為「惠更斯」的探測器。土衛六是一個被濃厚的大氣包裹著的星球,其環境與早期的地球有些類似,使用一般觀測手段無法看清它的表面。「卡西尼」號將於2004年七月抵達土星系。此外美國宇航局還計劃進行更多的行星探測計劃,以便更多地了解我們生存的太陽系。其中包括向木衛二發射一個探測器,用以探測木衛二隱藏在冰層下的巨大液態水海洋。如果技術成熟,有可能向木衛二表面釋放一個水下探測器,找尋可能存在的地外生命。彗星和小行星宇宙飛船不僅僅用於對太陽系內的大行星及衛星進行近距離觀察。1985-1986年哈雷彗星回歸過程當中,有5艘飛船對它進行了近距離觀測,有許多令人驚奇的發現。例如,哈雷彗星的核並非人們想像的球狀,而是橢球狀,氣體和塵埃從核的表面幾個活動區域噴出。歐洲空間局的計劃中,已經或即將開始對7個短周期彗星進行空間探測。它們是「深空1號」(DS1)計劃、「星塵」計劃、「等高線」計劃、「羅塞塔」計劃、「深空4號」(DS4)計劃。其中DS1和DS4計劃是與美國國家宇航局合作的。於1998年10月發射的「深空1號」飛船,將飛越小行星3352號McAuliffe、火星、以及威爾遜-哈林頓彗星。飛船與彗星將於2000年6月相遇。DS1將以約15公里/秒的速度距彗核約500公里處飛過,對彗發、彗核進行觀測。它首次採用了離子發動機。飛船於2010年5月將樣品送回地球。「星塵」在1999年2月發射,飛向懷爾德-2彗星,並將首次帶回珍貴的彗星樣品。「羅塞塔」將於2003年發射,對Wirtanen彗星及其環境進行長達近兩年的仔細研究。9年之後,飛船與彗星相遇,總重20公斤的儀器將降落在彗星表面。這些儀器將採掘彗星表面和近表面樣品進行研究,並用聲波法探測彗星內部結構,研究周圍等離子體與太陽風相互作用等。「深空4號」飛船將於2003年4月發射,於2005年12月進入環繞Tempel 1彗星的軌道,並於2006年4月將著陸器送上彗星表面作實驗。最後,將彗星表面下不同深度的物質分裝在3個不受外界影響的密封金屬罐內,由著陸器的上半部將樣品送回飛船。飛船於2010年5月將樣品送回地球。空間科學研究空間站是人類在太空進行各項科學研究活動的重要場所。1971年,前蘇聯發射了第一座空間站「禮炮」1號,由「聯盟」號飛船負責運送宇航員和物資。1986年8月,最後一座「禮炮」7號停止載人飛行。1973年5月14日,美國發射了空間站「天空實驗室」,由「阿波羅」號飛船運送宇航員和物資。1974年天空實驗室封閉停用,並於1979年墜毀。1986年2月20日,前蘇聯發射了「和平」號空間站。它全長超過13米,重21噸,設計壽命10年,由工作艙、過渡艙、非密封艙三個部分組成,有6個對介面,可與各類飛船、太空梭對接,並與之組成一個龐大的軌道聯合體。自「和平」號上天以來,宇航員們在它上面進行了大量的科學研究。還創造了太空長時間飛行的新紀錄。「和平」號超期服役多年後於2001年3月19日墜入太平洋。1983年,歐洲空間局發射了「空間實驗室」,它是一座隨太空梭一同飛行的空間站。國際空間站是建造中的新一代空間站。它由美國和俄羅斯牽頭,聯合歐洲空間局11個成員國和日本、加拿大、巴西等16國共同建造運行。空間站從1994年開始分多個步驟建設安裝,至2006年全部建成。建成後空間站將長110米,寬88米,質量超過400噸,將是有史以來規模最龐大、設施最先進的人造天體。可供6至7名宇航員同時在軌工作。1981年全世界第一顆紅外天文衛星發射升空。而對於天文學上有重要意義的事件是1990年4月25日由美國「發現」號太空梭送入太空的哈勃空間望遠鏡(HST)。它的目的是探測宇宙深空,了解宇宙起源和各種天體的性質和演化。HST耗資21億美元,對天文學特別是天體物理學的推動是巨大的。在空間放置望遠鏡可以擺脫大氣的干擾,沒有大氣消光的問題,同時因為沒有大氣,設計的望遠鏡可以達到衍射極限。它的鏡面不受重力的影響,不會變形,望遠鏡有極高的解析度。它是人類的千里眼,探索宇宙奧秘的利器。此後美國和歐空局又相繼發射了「錢德拉」空間X射線望遠鏡和XMM空間天文台等。美國的太空梭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種用於在地面和近地軌道之間運輸人員物資,並可重復利用的航天器。它也可以在太空中進行各種科學實驗活動。中國航空中國1964年7月19日,成功發射了一枚生物火箭。1966年10月27日,導彈核武器發射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發射了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1975年11月26日,發射了一顆返回式人造衛星。1980年遠程運載火箭發射成功。2年以後,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獲得成功。1984年4月8日,我國第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試驗通信衛星發射成功。1986年2月1日,我國發射了一顆實用通信廣播衛星。1988年9月7日,中國發射了一顆試驗氣象衛星「風雲1號」。1999年11月20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第一艘「神舟號」試驗飛船。2003年10月15日9:00,中國發射了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5號」,飛船在太空中飛行了21小時,繞地球運行14周後,於16日清晨6:23安全返回地面。宇航員楊利偉成為第一個乘坐中國人自己的飛船進入太空的中國人。展望未來,在2010年以前,中國的宇宙飛船將訪問月球。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3秒,中國將建立自己的空間站天宮一號發射升空。之後,中國將進一步開展月球探測、建設月球基地、探測火 太空星、登陸火星等一系列航天活動。編輯本段太空環境
❾ 求《太空旅客(2016)》百度網盤免費在線觀看,詹妮弗·勞倫斯主演的
鏈接:https://pan..com/s/1SVfN4qM6p0LbzZtS21pu7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