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索尼公司發展歷程
1945年10月 – 井深大在東京 日本橋地區成立東京通信研究所,初期員工7人 1946年5月 – 盛田昭夫加入,公司改組為東京通信工業公司,資本額19萬日幣 1947年2月 – 遷移至現址品川區御殿山 1955年8月 – 東京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1958年1月 – 因應國際化腳步,公司名稱更名為索尼 1959年– 大賀典雄正式加入索尼 1960年2月 – 成立美國分公司 1960年12月 – 成立瑞士分公司 1960年 – 出井伸之加入索尼 1961年 盛田昭夫成立Sony Design Center,由年輕的大賀典雄主持 1961年6月 – 在美國發行ADR 1962年12月 – 成立香港分公司 1966年 – 荷蘭Phillips簽署免費交叉授權協議 1966年 – 成立Sony Plaza生活商店 1968年3月 – 與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合資成立CBS/Sony音樂公司 1968年5月 – 成立英國分公司 1969年 – 安藤國威加入SONY 1970年6月 – 成立德國分公司 1970年9月 – 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1973年2月 – 成立法國分公司 1975年5月 - 全面發展Betamax 1979年8月 – 與美國保誠人壽保險公司合資各50%成立Sony Prudential Life Insurance Co. Ltd 1982年 – 主導CCD技術開發者-岩間和夫逝世 1986年11月 – 於德國成立Sony Euro 歐洲區總部 1988年1月 – 並購美國CBS唱片部門,CBS / SONY更名為Sony Music 1988年1月 – 發布與任天堂合作,開發共同開發SFC|超級任天堂 用 CD 主機。 1988年12月 – 放棄Betamax錄像帶規格加入了VHS規格結束了長達14年的錄像帶規格戰 1989年11月 – 並購美國哥倫比亞三星製片電影公司,進軍好萊鎢市場 1991年4月 – Sony Prudential Life Insurance 成100%控股,更名Sony Life Insurance(生命保險) 1992年 5月 – 與任天堂合作破局 1993年11月 – 成立SCE-新力電腦娛樂進軍家庭娛樂游戲市場 1995年4月 – 發布由大賀典雄指定出井伸之接任社長 1995年5月 – 發布<Digital Dream Kids>(數位、夢想、小孩)標語 1995年11月 – 成立SCN-索尼通訊網路進軍網際網路內容服務市場 1996年10月 – 成立中國分公司 1997年3月 – 霍華德·斯金格加入SONY 1997年12月 – 創辦人井深大逝世,享年89歲 1998年 – 發布全球形象口號 <Do you dream in Sony ?> 1999年10月 – 創辦人盛田昭夫逝世,享年78歲 2000年4月 – 發布財報,集團品牌價值超過1000億美元,創立以來達到最高峰 2000年6月 – 出井伸之接任董事長兼執行長CEO、安藤國威接任社長 2001年4月 – 成立Sony Bank 2001年4月 – 成立Sony EMCS Corporation(Engineering, Manufacturing and Customer Service) 2001年10月 – 與瑞典索尼愛立信行動通訊公司 2001年11月 – 大賀典雄在北京國際音樂節的會場中,突發性腦溢血倒在指揮台上 2002年10月 – 並購愛華,成為旗下品牌之一 2002年11月 – 提出「無所不在的價值網路」為消費者建立Sony about you觀點 2003年4月 – 財報發布季損10億美元巨額虧損,引發Sony Shock(索尼震撼),股價2天重挫25%,日本股市受到波及 2003年12月 – 發布「Transformation 60」(TR60、轉型60)改革計劃 2003年12月 – 發布QRIO機器人為SONY親善大使 2004年4月 – 成立Sony 損保保險業務 2004年4月 – 成立Sony Financial Holdings金融控股公司-整合銀行、保險、人壽,三大金融業務 2004年4月 – 與韓國三星電子共同合資成立S-LCD Corporation 2004年5月 – 成立Sony Connect在線音樂服務 2004年8月 – 旗下Sony Music(索尼唱片)與全球第5大唱片公司BMG Music(博德曼唱片)合並,成立新力博德曼 2004年12月 – 旗下索尼影視娛樂並購米高梅電影公司,躍身全球第一大電影公司 2004年12月 – 發布與韓國三星電子達成授權技術共同分享協議 2005年3月 – 發布經營權重大變革,創立59年以來,首位外籍霍華德?斯金格接任董事長兼執行長CEO、中缽良治接任社長 2005年4月 – 發布以美金3億500萬美元,贊助FIFA國際足球聯盟 2005年6月22日 – 霍華德·斯金格正式接任董事長兼執行長CEO 2005年8月23日 - 前總裁安藤國威獲頒台灣行政院的二等功勛勛章,表揚他在總裁任內對台灣的友好與經濟貢獻 2005年9月22日 - 發布代號「日本計劃」(Project Nippon)的改革計劃 2006年1月1日 - 贊助台灣台北101大樓跨年倒數活動,<BRAVIA by Sony>登上全球最高大樓創舉 2006年1月7日 - 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消費性電子展(CES)發布以發展四大娛樂領域業務重點的<娛樂未來>(Entertaining the Future)計劃 2006年1月19日 - 發布自2006年4月1日起全面接管Konica Minolta影像事業部門
㈡ 詳介sony
sony
索尼公司是世界上民用/專業視聽產品、游戲產品、通訊產品和信息技術等領域的先導之一。它在音樂、影視、計算機娛樂以及在線業務方面的成就也使其成為全球領先的個人寬頻娛樂公司。公司在截止到2006年3月31日結束的2005財年中的合並銷售額達639億美元。
在公司發展的60年時間里,作為一傢具有高度責任感的全球化企業,索尼一直致力於為世界各地的人們帶來優秀的產品和服務,以及全新的生活方式。公司最根本的經營理念是通過索尼的創新技術和優秀產品幫助人們實現享受更高品質的娛樂生活的夢想。目前,索尼公司在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分子公司和工廠;集團70%的銷售來自於日本以外的其他市場;全球超過70%的員工是非日本籍員工;數以億計的索尼用戶遍布世界各地。
以"全球化策略,本地化運營"的運營策略為目標,索尼在全球各地的市場都致力於本地化與全球化的融合與發展。索尼(中國)有限公司於1996年10月在北京設立,是索尼集團統一管理和協調索尼在華業務活動的全資子公司,旨在從事中國國內電子信息行業的投資,產品市場推廣,顧客售後服務聯絡,並針對索尼在中國的各所屬企業進行宏觀管理及廣泛的業務支持,推動索尼在中國市場業務的不斷發展。
索尼集團做出承諾:把高速發展的中國市場作為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和索尼全球業務發展的成長引擎。截止到2005財年,索尼在中國的總投資額超過10億美元,員工人數達到約兩萬五千名。索尼(中國)有限公司將充分利用集團總部資源優勢,在中國強力打造適合本土發展需要的集商品計劃、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運營平台,為中國的消費者帶來更多具有高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
在中國發展各項業務的同時,秉承以技術貢獻社會的企業發展理念,索尼還積極投身於各項社會公益活動,在教育、文化、藝術,環保等領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與資金,以實際行動支持了中國的社會公益事業。在一年一度的「2006中國慈善排行榜 」上,索尼(中國)有限公司以公益事業的突出表現榮膺本年度最慷慨的跨國公司殊榮。
「植根中國、長遠發展」是索尼公司對中國的長久承諾和在華業務拓展的宗旨,索尼(中國)有限公司將繼續為成為中國的優秀企業公民而努力,希望為中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做出自己長久的貢獻。
SONY發展史
技術者的夢想
在唱片業界算是後進的CBS SONY,培養出日本第一位的音樂大型聯合企業,將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業績推上全美第一位。對軟體最了解的硬體企業「SONY」,是個秉持「以技術為基礎的企業公司」。
盛田昭夫,SONY公司的會長在談到SONY發展史時,將這一特點表露無遺:「這是一連串實現井深先生夢想的故事。」
SONY創辦者井深大先生,自太平洋戰爭前已是一位有名的科學家、發明家。盛田與井深是在赴任海軍技術將校研究所時認識的,盛田購並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後,在記者招待會上發表了下列的言論:『由技術者所創立的SONY公司,是以軟體產業為契機。沒有軟體的硬體,是無法成為真正的大事業。」
為了擴大硬體事業,軟體事業是絕對必要的,這正是SONY公司長年以來的結論。投資龐大金額購並軟體企業的SONY,是對軟體產業最了解的公司。即使SONY在投入莫大金額,購並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之後,也絕對沒有讓硬體為主、軟體為副的理念崩壞。
一九八九年十月,SONY發表並購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後,在美國引起強烈的反響。在NEWS WEEK的頭條新聞上,將自由女神換上和服,標題是「日本購買了美國之魂」,在全美引起相當大的批評(因為哥倫比亞所製作的電影.片頭使用自由女神像)。盛田除了堂堂正正的反擊這類的言論外,並在日本的訪談中表示,對美國非常失望。
所謂失望的背景是相當奧妙的。引起騷動的原因是日本和美國的部分人士也提出為什麼澳洲資本購並MGM/UA(米高梅)、二十世紀FOXS(福克斯)時並沒有人作任何批評,這根本就是種族歧視。
但是盛田並不是因為如此,才提出對美國失望的定論。盛田在談話中提到:「我在美國演講時,曾提到為什麼CA賣給法國人時,並沒有人說什麼,這是美國根本上的問題。我在孩提時候就很喜歡電氣,對收音機很痴狂。RCA是美國的高科技產業的代表,戰後的日本電子產業全部都是問RCA買專利權。因此對技術者出身的我來說,RCA才是代表美國靈魂的泉源。奇異公司購買了RCA研究所及RCA,其後又賣給法國企業。這對美國的產業才是一件不得了的事。美國的媒體應該對這個事實多加註目才對,檢討為什麼美國會失去RCA…」RCA被賣的時候完全不關心,SONY並購電影公司,才提出是美國之魂等言論,這是美國方面站不住腳的地方。媒體所注目的事,代表美國大眾的關心。美國人已將重心轉移至軟體事業,不製造東西,也不販賣東西。這也是美國持續赤字的決定性原因。但是這樣的討論,只是談到美國經濟根本問題的表面而已,並無法切入真正的主題。
RCA賣掉,美國國民並未有任何危機意識。但是遠在東方的外國人卻因此而感嘆,這又象徵了什麼?SONY自戰後秉持著「技術思想」,開創出一條象徵著「技術立國的日本」道路,同時也將軟體定位予以表面化。盛田會長自豪的「MADE IN JAPAN」,事實上和SONY歷史也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從廢墟出發
就象並購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一樣,SONY一直站在時代高科技的領先地位。「模仿他人或其他公司,無法開創一條自己的道路,要做別人不做的事。」這個時候,SONY已確定向東京通信工業發展。打開記載SONY的歷史書,可以找到一段文章提到「東京通信工業」,這個名稱事實上就是SONY公司的前身。
戰敗的一九四五年(昭和二十年),創建人井深與戰前經營公司東京支店七位職員共同出資,在被B-29轟炸後的東京,日本橋白木屋百貨大樓的一個房間內設立了「東京通信研究所」(其後改為東京通信工業)。創建時全公司的財產不過是井深口袋裡的金錢而已。
那是一個能夠吃飽就很了不起的時代,所以他們就先著手嘗試製作和飲食相關的產品,如電飯鍋、烤麵包機等等,可是製作每樣東西都無法成功。最後,終於出現了第一件商品:電氣座墊。是一個將電線包在兩片布料之間的產品,在小商店賣得相當好,對剛成立「東通研」來說,是非常珍貴的現金收入。
接下來製造的是與現在的SONY比較相關的「短波受信天線」。這個很容易裝在普通調幅收音機上面,用來接收短波訊號的設備賣得相當好,對未來SONY的發展巨頭正面的影響。
朝日新聞的「青鉛筆」專欄在一九四五年十月六日介紹井深們的奮斗史。盛田回到鄉下後,剛好有人問他是否願意擔任東京大學的講師。看到朝日新聞專欄後,盛田借著到東京就職的機會,與井深再度見面。
井深的公司在東通研時代,經營上非常的困難,盛田一邊繼續擔任大學講師,一邊幫忙工作。隔年(一九四六年)「東京通訊研究所」改組為資本金十九萬日元,具有二十位職員的「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在目前SONY總公司,也就是品川·御殿山的位置設立了總公司和工廠。盛田辭去了講師的工作,專心在公司的工作上發展。當時的井深年紀三十八歲,盛田年僅二十五歲。
SONY飛躍的原點
創業不久,支撐「東通工(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的簡稱)的就是製造修理收音機所用的配件。然而,縈繞在井深頭腦中的是製造自己品牌的產品。
當時SONY的產品是收音機,當然在公司也引起廣泛討論,是否該踏入製作收音機的行列。但是井深非常反對,主要原因是戰後收音機的廠商剛從戰爭的後遺症慢慢復甦,所以井深看好的是WIRE RECORDER(鋼絲磁氣錄音機)。不過當時具有製作WIRE的廠商,卻對井深的計劃沒有興趣。 不過這樣的結果反而比較好。井深在NHK上看到在日的美軍,使用剛問世的錄放音機,因此也開始開發錄放音機的製作。根據WIRE RECORDER的開發經驗,井深他們在短短幾天內就完成了試作品。
比較麻煩的是磁帶問題,不過在試驗後已成功完成。在開發著手兩年後的一九五零年,稱為G型的日本國產第一台錄放音機終於商品化,開始上市銷售。雖然製作技術非常優秀,但是卻賣的不好;好產品不等於暢銷品,是井深們第一次學到的經驗。在大學剛畢業、職員薪水都未滿一萬日元的時代,以十七萬日元的價格出售,當然是過高了。
最先購買G型錄音機的是法院,而且還是一次訂二十台,這是個破天荒的訂貨量,願因是當時法院很缺乏速記員。也因為這次的事件,讓盛田和井深了解到市場需求的重要性。其後G型慢慢的以公家機關、學校為中心,開創出一條銷售網路。 錄音機漸漸小型輕量化,由H型到P型,然後還發展到M型錄音機。而在這個時候,G型錄音機更取得交流偏壓法的基本專利權,東通工開始獨占國內市場,並得到大量創業者的利潤。
認識半導體
收音機就是接收電波,根據電波將訊號調變增幅,讓人可以聽到聲音的機器。當時的增幅設備必須使用真空管;年輕一代的人可能已經沒看過真空管了,真空管的外型看起來象是一個電燈泡。所以使用真空管的家電,體積都比較大。在一九四七年,美國貝爾研究所的博士,發明了奇跡般的電子組件。雖然體積象是牙簽尖端大小的固體,但卻擁有與真空管一樣功能。這就是半導體。井深和盛田已經注意到這個將來一定會獲得諾貝爾獎的技術。所以一九五二年,第一個到達美國的井深,知道貝爾研究所的後台(WE)不久將會允許其他廠商擁有半導作的專利使用權。而當時擁有一百二十位員工的「東通工」,其中三分之一是優秀的技術者,集合他們的力量來完成半導體產品化的工作,是最適合的選擇。因此井深下定決心,一定要取得半導體的使用使用權。
次年的一九五二年,盛田昭夫(現在SONY會長)為了和WE簽約而赴美。盛田在自己的著作「MADE IN JAPAN」中,提到第一次到紐約的心境:「我第一次訪問美國時,被美國的幅原所震驚。所有的事情都是這么大、這么遠、這么廣闊,而且是這么的多樣化。想要在這樣國家中梢售本公司的產品,簡直就是不可能的。我唯一的感覺,就是被美國所凌駕而已。」在盛田訪美時,東通工對半導體的未來完全不清楚;即使是WE也只不過是將半導體用在助聽器上。但是井深和盛田,已決定將半導體使用於收音機。RCA戰前使用小型真空管所製造的收音機,只能維括四小時,而且還是價格昂貴的電池,佔去收音機空間的一大半。如果使用半導體的話,可以解決電力和電池大小的問題,生產出來將是劃時代的產品。井深和盛田已經想到,如果可以製造出攜帶型的收音機,一定可以創造新市場。盛田和WE簽完約後,到歐洲旅行。盛田後來提到,歐洲當時剛從戰爭復興,所以心情感覺上十分憂悶。有一天在德國某餐廳點冰淇凌時,盛田看到象是日本傘般的裝飾品。服務生帶點拍馬屁的神態說,這是你的國家做的呢。可見全世界的人,對日本產品的認識僅止於此。帶給盛田夢想的是飛利浦工廠。荷蘭是個農業國家,在這樣一個城市的角落,飛利浦博士完成他的理想,建成了一座世界性的現代化企業。盛田想:「我們應該也可以。」
世界上最小的收音機
技術者廢寢忘食努力的結果,在半導體上面投入了大量的研發費用,這也使得當時主要來往的銀行——三井銀行,嚇了一大跳。非常遺憾,世界第一位開發半導體收音機成功的公司不是SONY,而是由一九五四年美國REGEMCE公司完成。第二年SONY完成了日本第一台半導體收音機TR-52。收集各方對性能的評價之後,美國公司只有四成,SONY為五成,很明顯是SONY的勝利。而且美國公司的半導體是外製,而SONY是自行製造,讓技術者更加放心的擁有自信。
SONY的由來
SONY在英國設立歐洲總公司,是後來的事情。得到王立藝術學院榮譽金獎的盛田,在頒獎典禮上做了以下的致辭:「SONY一直在創造新的東西。」出席者聽了之後,覺得這句話充滿玄機,說不定其中也有人暗笑著,認為SONY不過是利用歐洲人的發明而成功的典型例子罷了。盛田的眼光慢慢掃視聽眾後,繼續說了下去:「所謂新的樂西,就『SONY』這個名稱,與『WALKMAN』同樣是新出現的英語。」此言一出,即使是在一個嚴肅庄嚴,滿是英國紳士的會場中,也造成一陣突如真來的笑聲。這樣的演講內容,會員紛紛提出應該頒發「高級英語會話的名譽證書」給盛田,可見英國人是個十分具有幽默感的民族。
SONY所製作的第一項產品,是日本第一次使用半導體開發而成的TR一52型收音機,但公司名稱並不象盛田在英國演講所說的命名。在TR一52外銷美國時,所使用的是TORT-SUKO(ト-ッ-コ日文的發音)這個名字,可能是覺得美國人會不喜歡嚴謹的發音,因此考慮要改品牌的名稱。這就象是TKK與東急地鐵使用的簡稱一樣,NHK、CBS的簡稱則與電視台雷同,容易在大眾的心目中留下印象。當時東通工出售自行研發錄放音機錄音帶的名字為SONI—TAPE。英語的SONICI(音)是語源的拉丁語的SONUS的復數形,這個SONI和當時的流行語「SONNY BOY」(可愛小男孩)合而為一,則為SONNY,但為易於發音,所以將字母改為四個字,因此目前已聞名全世界的SONY就這樣誕生了。新的半導體收音機「TR-52」,也借著這個新名稱開始發光。當時甚至有上班族特地訂作大口袋的襯衫,以便放半導體收音機,一時間風靡全國。一九五八年正式將公司改名為「SONY株式會社」,同時股票也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
對品牌的執著
盛田第一次帶著刻上「SONY」名字的TR--52到美國去,以二十九點九五美元的價格跑遍各個零售店,但卻賣不出去。這個時候有一家「BURORBA公司」訂了十萬個,但被盛田拒絕了。主要原因是這家公司的條件,必須要SONY使用他們的商標在美國發售。當時的BURORBA公司是美國少數手錶廠商,但盛田不願意成為衛星工廠。該公司員工向盛田表示,「本公司擁有五十年以上的歷史,並且是一個有傳統的公司。」但盛田也不客氣回答說:「本公司在五十年後一定不會輸給你,一定會成名。」然而不用經過五十年,結果已經很明顯了。知道BURORBA公司的只有對手錶有興趣的人。很諷刺的是,現在五十年代的BURORBA手錶確實是十分有價值的,因為這樣的手錶已經可以列入古董了。相形之下,SONY現在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的品牌。「我對拒絕這樣的訂單,一點也不覺得可惜,相反的對自己的品牌反而有信心。」在當時10萬訂單簡直就象一個夢境,而盛田竟然拒絕了。因此很容易了解盛田在發現一個巧克力廠商利用SONY名稱推出產品而提出控告的心情。「商標是企業的生命,即使是排除萬難也要保護,我在平常都是這樣想的。商標、公司名稱必須負起責任,保證產品品質。因此使用他人一點一滴努力所建立的商標,也算是一種盜竊。我們絕對無法原諒這樣的小偷。」
幼年期的終結
SONY主張以「技術」為產品的象徵,為了保護這個商標,盛田堅持一定要自己來銷售,所以必須在美國設立銷售公司。因此美國SONY(SONAM)在一九六零年誕生了,而在這同時,SONY也改組了瑞士日內瓦事務所,並設立歐洲現地銷售公司(SOSA)。一九五五年TR—55和一九五七年的TR--63出售後,SONY半導體收音機成為世界性的暢銷商吊。面對蜂湧而來的訂單,和無法等待的顧客,SONY根本就不需考慮成本,以空運直接送至全美國。就這樣,SONY在創業第十一年結束了幼年期,也奠定「日本·奇跡式的復興」掌旗手的根基。
新指導者
進入一九八零年後,錄相帶的BETA制式也進入被淘汰的階段,因而使SONY神話出現了陰影。接著是盛田收到岩間和夫社長猝死的惡訊。AV的不景氣,使SONY的存貨堆積如山,這也是創業以來,首度必須靠著節流方能平衡收支的難關。
這個時期就任社長的是大賀典夫。大賀社長當時受到特別的提拔,在一九八二年就任,對剛過五十多而已。出生於一九三零年一月二十九日,靜岡縣沼津市的大賀典夫,家中是富裕的木材貿易商,而目是歌劇演員出身,擁有特殊經歷的人物。雖然BETA失敗原因無法—一細數,但最大的原因是軟體政策失敗。(指主要以SONY的BETA與松下的VHS為對立雙方的錄相機制式之爭中,SONY以失敗告終。)在錄相帶快速增加的時期,BETA軟體幾乎沒有成長。所以開發VHS的日本VICTOR公司,也自行參與製作電影、錄相帶等作品,而且在其旗下具有CIC VICTOR、BACK IN MUSIC等等,VICTOR產業具備了製作電影所需的各項能力;擁有這樣的力量,才能開展多樣化的可能性。
CBS能夠提供少數軟體。盛田會長在純粹是技術者的岩間社長過世後,提拔大賀社長,最主要還是因為大賀是最了解軟體的經營者,而對大賀就任社長具有相當大的期待。
SONY軟體部門的第一次嘗試成立CBS SONY,就是大賀所提出的構想。在一九六七年外資自由化的同時,美國最大的CBS唱片公司在日本找尋有能力開設子公司的夥伴。當時CBS向日本哥倫比亞提出這個構想時,尚未產生結論,最後則選擇在音響部門有實際成績,而目對軟體很有興趣的SONY公司對SONY來說這是一件大好事。如果擁有唱片部門的話,可以直接提升公司音響實力在世人心目中的印象。所以從一九六七年十月開始交涉,很快地便在十二月簽署合並公司的相關和約。一九六八年正式成立了CBS SONY公司,而以大賀為實質負責人。
外行人經商法的成功
有龐大企業為靠山,CBS SONY被唱片業界、負責監督的官方層層看守。根據日本行政指導法令,SONY不得以挖牆角的方式增加公司的人員,如唱片關系者、藝人等。大賀以不計學歷、年齡、性別,以前所未有的公開徵求人才方式招兵買馬,總共有七千人報名,其中錄取的八十位人選中,並沒有所謂的「業界人員」。這個外行人組成的CBS SONY,以充滿合理性的作法,對古老的唱片界開啟了革命時代。
緊接著,獲得大明星支持,並設立SD部門的SONY,確立了獨特的招募系統,而誕生了不少藝人。將藝人從零來培養,對CBS SONY產生了高收益的體制。
SONY將唱針取消了
提供日本業界八成唱針的第一位廠商「NAGAOKA」,相信對於唱片略有認識的人,應該都很熟悉才對。然而一九九零年八月,NAGAOKA的解散,也是EP、LP唱片的終止符。SONY與荷蘭飛利浦合作開發CD,是SONY創建第八年的事,CD唱盤上市是一八八二年十月的事。在這之前的五日,大賀帶著剛完成的CD喝盤飛往希臘,和全世界的唱片公司一起開會。但是當時的唱片業界,包括美國的CBS唱片公司的反應都非常冷淡,對已經具有成熟市場的LP唱片公司來說,CD並不會引起大大的注意。業界的看法是,市面上不會出現一家唱片店,會願意同時出售唱片和CD唱盤的。大家都知道,CD比起唱片來說,音質相當好,而且體積小操作性佳,聲音是以光學方式自CD上讀取,毋須接觸,所以使用期限可說是接近半永久性的。
雖然CD的優點良多,但是唱片業者為保護現有的唱片市場,並非相當願意配合,所以還是不引人注目。也就是說,在這個階段必須靠著軟體來提供CD唱盤的導火線,此時發揮力量的就是CBS SONY。已經成長為廣受大眾喜愛的CBS,發揮了有力的效果。在硬體方面,八四年世界第一台CD機器「DISKMAND—50」隨之上市。SONY挾著強力軟體戰略進攻市場後,造成了CD的暢銷程度有如火山爆發。在日本開始點火後,CD受歡迎的程度,也慢慢的滲透到全世界。最後CD還是將傳統唱片驅逐於市場之外。大賀後來說,如果不是有CBS的話,CD可能根本無法普及及。所以SONY又再度體會到軟體的重要性。經歷了BETA系統的敗退及CD的勝利,SONY終於漸漸的看重軟體。
一九八七年CBS SONY並購了母公司——美國CBS,總額為二十億美元(以當時的匯率約二千七百億日元)。當時雖然有人批評購買的價格太高,但CBS進入SONY集團後,第二年就創出買價以上的營業額,並有相當高的利益。並購企業成功的SONY,開始注意到影像方面的幣場,而要來美國SONY調查美國電影公司。
㈢ 索尼公司的發展歷史
索尼公司(TYO: 6758, NYSE: SNE)(ソニー株式會社,Sony Corporation),或者索尼株式會社,簡稱索尼,台灣、香港譯名新力公司,簡稱新力。企業總部位於日本東京,為橫跨數碼、生活用品、娛樂領域的世界巨擘,其前身是「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創立於1946年5月,擅長公關手腕的盛田昭夫與擁有技術研發背景的井深大共同創辦,目前的經營團隊由媒體娛樂出身的霍華德·斯金格與擁有技術研發資歷的中缽良治一起領導。
㈣ 智能手機的發展史
第一代智能手機現在仍然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看了這么多有關智能手機的故事,您一定會問起智能手機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那麼請接著看下去,下邊就是一部簡略的智能手機發展史。
說到智能手機的興起需要回溯到上個世紀末葉。手機巨頭摩托羅拉在1999年歲末推出了一款名為天拓A6188的手機,可不要小看這款A6188,它正是現在如日中天的智能手機的鼻祖。A6188集兩大紀錄於一身:它是全球第一部具有觸摸屏的手機,它同時也是第一部中文手寫識別輸入的手機。A6188採用了摩托羅拉公司自主研發的龍珠(Dragon ball EZ)16MHz CPU,支持WAP1.1無線上網,採用了PPSM (Personal Portable Systems Manager)操作系統。A618一經推出,便成為了高端商務人士的首選,至今我們還能偶爾看到這款開辟一個時代的傳奇手機。
時隔一年之後,來自北歐的愛立信推出了R380sc手機。R380sc採用基於Symbian平台的EPOC操作系統,同樣支持WAP上網,支持手寫識別輸入。R380sc作為世界上第一款採用Symbian OS的手機自然名垂青史。
諾基亞公司加入智能手機市場的戰團是在2001年1月,那時諾基亞第一款PDA手機9110呱呱墜地了,諾基亞9110採用了正在高速發展的AMD公司所出品的內嵌式CPU,操作系統代號GEOS,內置8M存儲空間。它的出現一度讓整個手機業界瞠目結舌,原來手機也可以具備這么多的功能。
2004年上市的多款智能手機宣布了智能手機的崛起
摩托羅拉A6188、愛立信R380sc和諾基亞9110開創了手機在智能方面應用的先河,好得出奇的市場反應讓眾多手機研發商蠢蠢欲動。於是一個爭先恐後推出自己旗下智能手機的時代來臨了。
2002年2月,摩托羅拉再接再厲,推出了號稱一代機王的A388,相信諸位對此還記憶猶新。2002年8月,來自寶島台灣的手機商多普達正式推出了 dopod 686,它以可以看電影的手機為賣點,採用了性能強勁的英特爾strong ARM 206MHz作為CPU,操作系統方面則是微軟研發的 Microsoft Windows Mobile for Pocket PC2002 phone edition。英特爾和微軟這兩位PC世界巨人的攜手註定了多普達686的成功。多普達686強大的功能和4096色TFT大屏幕使它搶得了市場上不少的眼球。多普達686的上市表明了智能手機已經逐漸成熟,開始准備對手機高端市場發動總攻了。
2002年10月,世界上首部2.5G基於 Symbian OS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在芬蘭誕生了,它就是諾基亞7650。7650採用了4096色TFT屏幕,內置當時極為罕見的藍牙傳輸功能,同時它也是第一部內置數碼相機功能的手機。直到今天,人們仍對這款開創多個第一的智能手機津津樂道。
同年10月,波導公司推出了一款名為「易王三合一」的PDA手機。它以接收尋呼網發送的股票行情數據為賣點來博取廣大股民的青睞。同一時間,CECT公司推出了基於Palm OS的Treo 180,Treo採用了33MHz龍珠VZ處理器,16 級灰度屏幕,內置標准內存16M
2002年12月,索尼合並愛立信後,雄心勃勃的推出了至今仍能見到的機皇P802。它以獨創的可以拆卸的半開是鍵盤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2002年這一年是智能手機發展中的關鍵一年,眾多智能手機的誕生使人們認識到了智能手機廣泛的操作領域和強大的應用功能,手機研發商也看到了智能手機極為廣闊的市場前景。這些都為智能手機在今天的全面興盛奠定了基礎。從此之後,智能手機的推出便一發而不可收拾,操作系統的能力、CPU的速度、內存的容量這些參數的紀錄都在不停地被刷新,智能手機迎來了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
智能手機目前穩穩地佔據了高端手機市場
如今,智能手機已經穩穩地躋身於手機主流市場。根據權威市場研究機構IDC於去年年底公布報告中的數據,全球2004年第一季度行動電話出貨量在智能手機的帶動下,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9.3%,達到1.527億部,其中智能手機出貨量比上年同期激增85.8%。同時來自國內的報告顯示,2004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銷售總量達到65.5萬部,銷售總額達到19.4億元,與2003年同期相比銷量上升195.05%。這兩份報告的數據同時顯示,目前智能手機市場正處於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
從手機技術的發展方向來看,未來的3G技術也決定了智能手機將會逐漸取代目前的傳統手機而一統手機天下。智能手機在發展中與3G技術相伴而生,它是移動通信終端與PC融合的產物。智能手機這一以2.5G終端形象出現的新生事物就一直被媒體譽為「3G手機的敲門磚」、「3G的試金石」。手機業者們認識到,由於智能手機與3G手機有著諸多契合點,智能手機業已成為各大廠商進入3G終端領域戰役的預演,能夠在智能手機產品方面有所突破將成為手機研發商們在未來的3G之戰中重要的基礎和經驗。現在我們可以看到,日新月異的智能手機正在一步步打開3G世界的大門。
不過,在一片繁榮的背後,智能手機也難掩其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智能手機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操作系統標准,基於不同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幾乎是各自為政,這使智能手機生存的土壤——擴展性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從長遠來看這方面所產生的內耗將會帶來不小的破壞力。對於操作系統不兼容的問題,智能手機研發商們已經開始著手制定和開發一個標準的操作系統,它的問世將會使這個問題迎刃而解。
從手機未來的發展來看,手機技術的發展方向將是 「3C融合」(計算機、通信產品、消費電子產品)與「3網融合」(互聯網、電信網、廣電網)。日後的手機市場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而具有先天優勢的智能手機正好符合「3C融合」和「3網融合」的發展趨勢,它在未來手機市場中的霸主地位將無法動搖。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更加清晰地看到手機技術和產品的智能化發展趨勢,從而更好地把握手機產業的現在和未來。
㈤ SONY的歷史是怎樣的
戰後初期
東通工時代
位於德國柏林Potsdamer Platz的索尼中心
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首都東京成為一片廢墟。井深大在東京日本橋地區的百貨公司倉庫成立「東京通信研究所」。盛田昭夫在井深大的邀請之下加入共同經營,公司並獲得盛田酒業19萬日元資金,於1946年正式成立「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並遷址到品川區御殿山。
井深大在其公司「成立意旨書」(日文原文:設立趣意書)當中期望「要充分發揮勤勉認真的技術人員的技能,建立一個自由豁達、輕松愉快的理想工廠」,期待成為「工程師的樂園」。
成立初期經營無法穩定成長,直到10年後的1956年發展當時不被看好的晶體管技術,開發出世界第一台晶體管收音機「TR-55」一舉成功,公司營運終於漸入佳境。
特麗瓏技術
1950年代,索尼的黑白電視雖然大賣,但其技術競爭力卻毫無優勢,其後所製造的彩色電視量產良率上的品質亦不甚理想,導致巨額虧損甚至公司已到達倒閉的邊緣。1967年,索尼發表了由井深大親自加入開發特麗瓏(Trinitron)映像管技術,這項技術使得索尼電視在全球熱賣,盛田昭夫自日本開發銀行借得巨額開發債務也在3年內還清。
快速成長
Betamax落敗
索尼的HDV產品:Sony HVR-S270U
1970年,索尼與JVC、松下共同發表了U-Matic磁帶錄影系統,正式為日後的錄像帶規格競爭揭開序幕,1975年4月16日,索尼發表了全球第一台針對民生用市場Betamax規格的SL-300,並一舉讓索尼成為全球的消費性電子影像大廠。
而日本JVC在1976年9月推出了VHS規格,而松下幸之助也決定加入了VHS陣營。在Betamax與VHS影像紀錄競爭中,由於VHS針對Betamax最大的弱點(錄影時間只有1小時)作改良,以及Betamax在索尼不願意開放規格授權的情況下,VHS以Betamax三倍的速度迅速擴張市場。
索尼攝像機
索尼堅持以Betamax對抗由全世界公開規格的VHS聯盟,最後長達14年的規格主導之爭終於在1988年索尼毅然加入VHS陣營,Betamax全面退出市場而結束。單從技術上來看,Beta格式遠遠的強於VHS格式,但是松下通過靈活的授權運作獲得了眾多廠家的支持,因而統領了民用市場。Betamax格式憑借技術優勢進入了專業領域,成為專業廣播級視頻領域的主導標准,如今的眾多廣播級視頻標准都是基於這一起點的。
隨身聽
1979年3月,在井深大的要求下,音響部門把記者用的小型錄音機「新聞人」(Pressman)修改成體積更小的錄音機,在得到許多人贊美良好的音質評價後,在盛田昭夫的主導下,索尼在1979年7月開始,推出了Walkman(隨身聽),盛田昭夫將Walkman定位在青少年市場,並且強調年輕活力與時尚,並創造了耳機文化,1980年2月開始在全世界開始做銷售,並在1980年11月開始全球統一使用「Walkman」這個不標準的日式英文為品牌,直到1998年為止,「Walkman」已經在全球銷售突破2億5000萬台。盛田昭夫在1992年10月受封英國爵士,英國媒體的標題是:起身,索尼隨身聽爵士。
發展壯大
收購哥倫比亞電影
索尼在Betamax與VHS影像紀錄競爭中慘敗後,盛田昭夫認為有必要將最高檔的硬體與最先端的內容結合,才能掌握市場。1989年9月25日,在盛田昭夫的主導下,日本索尼陸續並購了CBS(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電影與音樂部門,使它成為SPE(索尼影視娛樂,Sony Picture Entertainment)的旗下子公司。
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日本經濟大幅成長,奠定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
Sony Qrio機器人
地位,而美國的經濟卻是走下坡般萎靡不振;日本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敗給美國,許多日本企業為了民族自尊心,瘋狂的並購了美國的企業,而眾家美國公司卻無力反擊。
其中以三菱(Mitsubishi)買下紐約的地標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以及索尼以60億美元天價買下哥倫比亞三星電影公司,創下了當時日本最大的一宗海外並購案,被美國人視為日本人入侵美國。
但是,這一日本歷史上金額最高的收購案也使索尼一度成為日本歷史上虧損額度最高的企業。1980年代末期,日本開始爆發了泡沫經濟危機,而索尼電影事業群也因為票房不佳,從此慘賠數年,成為當時索尼獲利的主要障礙。直到1997年,霍華德·斯金格主導改革,逐漸獲利,並於2004年11月並購了歷史悠久的米高梅電影公司。
PlayStation
索尼PSP
由於任天堂公司所出品的紅白任天堂主機的成功,促使索尼在1988年宣布與任天堂合作,共同開發超級任天堂用CD-ROM主機。
1992年5月在任天堂的背叛之下合作破局,久多良木健向當時最高經營決策者大賀典雄全力爭取開發新一代游戲機計劃,大賀典雄在眾多的反對聲浪中,強力為久多良木健的游戲機開發計劃背書,1993年開始,索尼旗下的「日本索尼音樂」成立索尼電腦娛樂(SCE),並計劃代號「PS-X」開發新一代的CD-ROM游戲主機,全力對抗任天堂所主導的游戲市場。
1994年12月3日,SCE推出了PlayStation(PS),2000年3月4日推出PlayStation 2(PS2),2004年12月12日,推出PlayStation Portable(PSP),2006年11月11日推出PlayStation 3(PS3),2011年12月17日推出PlayStation Vita(PSVITA)。2013年11月15日推出Playstation4(PS4)。至2012年3月31日止,PlayStation系列電視游戲機銷售量超過4億2300萬台,其中PS為1億425萬台,PS2為1億5580萬台,PSP為7630萬台,PS3為6485萬台,PlayStation成為繼Walkman後,全球最為成功的產品。
數碼夢想小孩
在大賀典雄的欽定下,躍過十四位資深董監事與資深元老,索尼1995年3月22日宣布由默默無聞的出井伸之出任社長,激起媒體記者一片「出井是誰?」的疑問,1995年4月1日上任,也開啟了10年的出井伸之數位夢想時代。自1995年擔任以來,在公司的內部改革中,出井伸之引進美國董事會的模式,將原內部董事會的成員大幅削減,並提高外部董事。 在公司的定位與經營理念中,提出了「數位、夢想、小孩」、「Do you dream in Sony」、「無所不在的價值網路」…等對索尼新的願景,出井伸之認為索尼賣的是個人體驗,我們存在的理由是創造人們的慾望,提供一種夢想。
Sony Cyber-shot DSC HX200V
他的結論是:索尼賣的是個人體驗,電影、VAIO、PlayStation、Walkman等等。它們不是維持人類生命的必需品,我們存在的理由是創造人們的慾望,進入他們的生活,提供一種夢想,為了達到這目地,我們得保持充滿好奇和歡樂的赤子之心,給予人們一種像孩子般無憂無慮的快樂生活。」
「如果不發展出一個嶄新的業務模式,索尼將淪為網路操作者零部件供應商。新的索尼產品就應是娛樂、電子和情感的融合。」
以電子、游戲、娛樂、金融四大領域,帶進數位化、網路化。1996年後索尼陸續推出了CyberShot數碼相機、VAIO筆記型電腦、Clie PDA(個人數位助理)…等數位化的產品,並在市場上獲得了空前的成功。而在原本收益極差的電影事業群,找來了媒體人霍華德·斯金格,在其改革下營運逐漸好轉,而後推出《蜘蛛俠》、《卧虎藏龍》…等熱門影片,娛樂事業群成為索尼的重要獲利來源。在2001年4月公布的2000年財報,索尼靠著PlayStation 2的熱賣,使它獲得成立以來的最高獲利25億美元。
面臨危機
世界第一台隨身聽產品:Sony TPS-L2
PlayStation游戲機打敗了勁敵任天堂、逼走了SEGA(世嘉)、數碼相機領先傳統相機品牌、影像接收晶元獨占市場、VAIO系列個人電腦熱賣。但自2001全球經濟衰退、網路泡沫化;1994年發表至今PlayStation開發後已經有10年未再發表獨創性的產品;本身在電子領域中因為WalkMan不支持MP3格式造成蘋果電腦的iPod數位隨身聽在全球熱賣,取代了WalkMan原有地位。
擁有自傲特麗瓏(Trinitron)技術的WEGA獨自開發高清影像技術而錯估液晶電視的發展,使得擁有液晶技術的夏普(Sharp)、三星([4]Samsung)取得電視影像的領導地位…一連串的決策錯誤以及電子產品價格不斷壓縮等因素,使得索尼在2000年得到的空前成功,到了2002年卻嚴重受挫至今。
2003年4月,索尼公布2002年財政年度報表,公司巨額虧損的消息披露後,索尼危機開始浮現檯面,引發了索尼震撼(Sony Shock),索尼股票連續2天跌停25%,並誘發日本股市的高科技股紛紛跳水,帶動日經指數大幅下跌,震撼了日本股市,高科技公司的股票紛紛遭到拋售。出井伸之遭受批判作夢做太久、不務正業聲音也不斷出現,從過去被評選為最成功的CEO淪落成最差勁的CEO。2003年12月出井伸之說明網路就像隕石墜落一樣,恐龍因此慘遭滅絕,索尼正有如此的危機存在。當月也發布了期望三年內電子部門盈餘可以達到10%的「轉型60」改革計劃。
中期與未來
索尼的第一款Cyber-shot相機:DSC-F1
在2006年國際消費電子展上,索尼公司公布娛樂業務的未來發展相關的戰略:重點發展四大支柱業務,即高清領域、數位影院、游戲和電子娛樂,以強化其作為一家全方位娛樂服務公司的地位。
2006年10月1日起, 索尼集團將調整電子業務負責人以加強中長期發展策略,進一步支持核心業務,並重點加強產品開發和產品質量領域。研發和所有新業務職能將會集中在索尼總部,直接由中缽良治領導。
2008年索尼入選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編制的《中國購買者滿意度第一品牌》,排名第12。
2012年平井一夫上任後,將移動設備業務,數字影像業務和游戲業務列為索尼電子業務的核心業務,同時努力扭轉電視業務,積極開發新業務。 同時提出one sony戰略,以期集合全集團力量。
2013年4月16日索尼宣布和醫療器械廠商奧林巴斯共同設立了內視鏡研發公司,將正式加入醫療器材行業[5]。
㈥ 索尼公司創始人是誰.於多少年開始創立 它最成功的產品是什麼
已故索尼公司創始人兼首席顧問 :井深 大(1908 - 1997) 1945年5月,井深大作為索尼創始人之一召集7位技術骨幹創辦了「東京通信研究所」,盛田昭夫不久後加入,他是井深大的好朋友,當時他們只有19萬日元的資產; 一年後,二人一起將「東京通信研究所」改組為「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公司高級總經理和代表董事由井深大出任; 公司成立的第五年也就是1950年,索尼經過艱苦的攻關克服了各種困難,模仿著生產出亞洲第一台磁帶錄音機「G型機」 1955年,索尼推出日本第一台晶體管收音機TR-55; 1958年1月,盛田先生將公司的名稱由「東京通訊工業株式會社」正式更名為「SONY股份有限公司」,盛田昭夫開始力推SONY品牌; 盛田將公司的品牌當作生命,為"讓Sony享譽全球"而勤奮工作,他的努力終於使Sony今日的品牌魅力成為現實。 1958年12月,索尼股票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 1960年,索尼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晶體管電視機TV-8-301; 1961年,索尼在美國發行200萬股普通股票,成為二戰後第一家家在美國公開發行股票的日本公司,同年,盛田昭夫成立索尼設計中心,由大賀典雄主持; 1962年,索尼香港有限公司成立; 1963年,索尼推出世界上第一台晶體管錄像機 1968年,索尼推出採用經數年研發的特麗瓏顯像管的彩色電視機KV-1310,同年CBS與索尼合資成立了CBS/SONY唱片公司,由大賀典雄負責,後來這家公司發展成為日本最大的唱片公司; 1972年,索尼開發了「U-matic」系統。使轉輪式變為了帶艙式,這樣可節約更多的空間,也更容易使用。 1975年,索尼推出家用Betamax錄像機; 到目前為止索尼共改過7次標志,最上面的是「東通工」時的標志,有點兒「奧特曼」的感覺,第二個是1955年索尼公司在正式更名前就已經使用了的索尼標志,和現在的標志相差十萬八千里,好醜哦!再下面的一個是1957年「東通工」改名為「SONY股份有限公司」之前真正為索尼公司准備的索尼標志,從這時開始的標志開始初具雛形。後來1961年又改了一次,這一次的標志是索尼歷史上最粗壯的一次,1962年又改,1969年又改,直到上圖中最後一個1973年改後一直沿用至今~ 1979年6月,全世界第一部立體聲磁帶隨身聽Walkman TPS-L2問世,Walkman品牌出現在世人的面前,起初,SONY是想給它取名為"Stereo Walky",但東芝已經先行一步為其攜帶型收音機注冊了這個商標,無奈之下,時任索尼董事長盛田昭夫立刻想到了"WALKMAN"。 同年盛田昭夫訪華,受到鄧小平接見; 1980年12月,索尼正式進入中國大陸,北京辦事處成立; 1981年,索尼發明了3.5英寸軟盤驅動器,直至目前仍是PC的標配; 1982年,索尼推出了1/2英寸廣播用攝錄放一體機Betacam,在大賀典雄的推動下,它還與飛利浦合作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張CD唱片,同年大賀典雄就任索尼董事長兼CEO; 1984年,索尼推出Discman攜帶型CD Walkman D-50; 1988年和1989年,索尼以20億美元的價格完成了對CBS唱片公司(現為索尼音樂娛樂有限公司)和哥倫比亞影視娛樂有限公司(現為索尼影視娛樂有限公司)的並購。 1989年索尼發布高解析度8毫米攝錄放一體機CCD-TR55。 1992年,索尼發布開發已久的MD系統,此系統是根據MO磁光碟存儲系統開發而來,同時推出MD Walkman MZ-1,此時的MD系統還很不成熟,體積大,音質差,而並不引人注意。 1994年12月,索尼推出32位家用游戲機Playstation(PS),同時開發出世界第一台高亮度、綠色發光二極體等離子平面顯示器(Plasmatron) 1995年,出井伸之接替大賀典雄任索尼董事長及CEO,同年索尼發布了等離子電視技術,與其他企業攜手推出DVD技術,還推出了家用數字攝錄放一體機Digital Handycam產品線及Cybershot數碼相機產品線; 1996年,索尼開始與Intel合作生產VAIO台式和筆記本電腦,並推出純平特麗瓏電機,同年索尼(中國)有限公司成立; 1997年,索尼推出DVD播放機,出井伸之聘請霍華德·斯特林格作為索尼美國公司負責人,並改變索尼企業形象,樹立年輕、充滿活力的新形象; 1998年,索尼推出AIBO機器狗作為電子寵物,同時發布記憶棒; 1999年,索尼再次與飛利浦聯手,共同推出SACD(超級音頻CD); 2000年,索尼推出第二代家用游戲機PS2; 2001年,索尼愛立信移動通訊公司成立,在第二年3月推出首批合作產品; 2003年10月,出井伸之開始推行「Transformation60」基礎性改革計劃,包括在全球范圍內裁員13%、向海外轉移生產線、建立合資公司以及重組金融業務等; 去年8月,成立索尼BMG音樂娛樂公司,9月,以索尼為首的投資集團以50億美元價格成功收購美國米高梅電影公司,同年索尼還將電話和DV的生產整合進VAIO個人電腦部門; 今年3月7日,索尼公司宣布董事長兼CEO出井伸之和總裁安藤國威將於6月22日後去職,轉任公司高級顧問和顧問,他們的職位分別由英國人霍華德·斯特林格和中缽良治接任。
㈦ SONY公司的發展歷程
1945年10月 – 井深大在東京 日本橋地區成立東京通信研究所,初期員工7人
1946年5月 – 盛田昭夫加入,公司改組為東京通信工業公司,資本額19萬日幣
1947年2月 – 遷移至現址品川區御殿山
1955年8月 – 東京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1958年1月 – 因應國際化腳步,公司名稱更名為索尼
1959年– 大賀典雄正式加入索尼
1960年2月 – 成立美國分公司
1960年12月 – 成立瑞士分公司
1960年 – 出井伸之加入索尼
1961年 盛田昭夫成立Sony Design Center,由年輕的大賀典雄主持
1961年6月 – 在美國發行ADR
1962年12月 – 成立香港分公司
1966年 – 荷蘭Phillips簽署免費交叉授權協議
1966年 – 成立Sony Plaza生活商店
1968年3月 – 與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合資成立CBS/Sony音樂公司
1968年5月 – 成立英國分公司
1969年 – 安藤國威加入SONY
1970年6月 – 成立德國分公司
1970年9月 – 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1973年2月 – 成立法國分公司
1975年5月 - 全面發展Betamax
1979年8月 – 與美國保誠人壽保險公司合資各50%成立Sony Prudential Life Insurance Co. Ltd
1982年 – 主導CCD技術開發者-岩間和夫逝世
1986年11月 – 於德國成立Sony Euro 歐洲區總部
1988年1月 – 並購美國CBS唱片部門,CBS / SONY更名為Sony Music
1988年1月 – 發布與任天堂合作,開發共同開發SFC|超級任天堂 用 CD 主機。
1988年12月 – 放棄Betamax錄像帶規格加入了VHS規格結束了長達14年的錄像帶規格戰
1989年11月 – 並購美國哥倫比亞三星製片電影公司,進軍好萊鎢市場
1991年4月 – Sony Prudential Life Insurance 成100%控股,更名Sony Life Insurance(生命保險)
1992年 5月 – 與任天堂合作破局
1993年11月 – 成立SCE-新力電腦娛樂進軍家庭娛樂游戲市場
1995年4月 – 發布由大賀典雄指定出井伸之接任社長
1995年5月 – 發布<Digital Dream Kids>(數位、夢想、小孩)標語
1995年11月 – 成立SCN-索尼通訊網路進軍網際網路內容服務市場
1996年10月 – 成立中國分公司
1997年3月 – 霍華德·斯金格加入SONY
1997年12月 – 創辦人井深大逝世,享年89歲
1998年 – 發布全球形象口號 <Do you dream in Sony ?>
1999年10月 – 創辦人盛田昭夫逝世,享年78歲
2000年4月 – 發布財報,集團品牌價值超過1000億美元,創立以來達到最高峰
2000年6月 – 出井伸之接任董事長兼執行長CEO、安藤國威接任社長
2001年4月 – 成立Sony Bank
2001年4月 – 成立Sony EMCS Corporation(Engineering, Manufacturing and Customer Service)
2001年10月 – 與瑞典索尼愛立信行動通訊公司
2001年11月 – 大賀典雄在北京國際音樂節的會場中,突發性腦溢血倒在指揮台上
2002年10月 – 並購愛華,成為旗下品牌之一
2002年11月 – 提出「無所不在的價值網路」為消費者建立Sony about you觀點
2003年4月 – 財報發布季損10億美元巨額虧損,引發Sony Shock(索尼震撼),股價2天重挫25%,日本股市受到波及
2003年12月 – 發布「Transformation 60」(TR60、轉型60)改革計劃
2003年12月 – 發布QRIO機器人為SONY親善大使
2004年4月 – 成立Sony 損保保險業務
2004年4月 – 成立Sony Financial Holdings金融控股公司-整合銀行、保險、人壽,三大金融業務
2004年4月 – 與韓國三星電子共同合資成立S-LCD Corporation
2004年5月 – 成立Sony Connect在線音樂服務
2004年8月 – 旗下Sony Music(索尼唱片)與全球第5大唱片公司BMG Music(博德曼唱片)合並,成立新力博德曼
2004年12月 – 旗下索尼影視娛樂並購米高梅電影公司,躍身全球第一大電影公司
2004年12月 – 發布與韓國三星電子達成授權技術共同分享協議
2005年3月 – 發布經營權重大變革,創立59年以來,首位外籍霍華德?斯金格接任董事長兼執行長CEO、中缽良治接任社長
2005年4月 – 發布以美金3億500萬美元,贊助FIFA國際足球聯盟
2005年6月22日 – 霍華德·斯金格正式接任董事長兼執行長CEO
2005年8月23日 - 前總裁安藤國威獲頒台灣行政院的二等功勛勛章,表揚他在總裁任內對台灣的友好與經濟貢獻
2005年9月22日 - 發布代號「日本計劃」(Project Nippon)的改革計劃
2006年1月1日 - 贊助台灣台北101大樓跨年倒數活動,<BRAVIA by Sony>登上全球最高大樓創舉
2006年1月7日 - 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消費性電子展(CES)發布以發展四大娛樂領域業務重點的<娛樂未來>(Entertaining the Future)計劃
2006年1月19日 - 發布自2006年4月1日起全面接管Konica Minolta影像事業部門
㈧ 索愛手機發展史
http://ke..com/view/21248.htm
㈨ SONY的發展簡史和現在的狀況
SONY發展史
技術者的夢想
在唱片業界算是後進的CBS SONY,培養出日本第一位的音樂大型聯合企業,將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業績推上全美第一位。對軟體最了解的硬體企業「SONY」,是個秉持「以技術為基礎的企業公司」。
盛田昭夫,SONY公司的會長在談到SONY發展史時,將這一特點表露無遺:「這是一連串實現井深先生夢想的故事。」
SONY創辦者井深大先生,自太平洋戰爭前已是一位有名的科學家、發明家。盛田與井深是在赴任海軍技術將校研究所時認識的,盛田購並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後,在記者招待會上發表了下列的言論:『由技術者所創立的SONY公司,是以軟體產業為契機。沒有軟體的硬體,是無法成為真正的大事業。」
為了擴大硬體事業,軟體事業是絕對必要的,這正是SONY公司長年以來的結論。投資龐大金額購並軟體企業的SONY,是對軟體產業最了解的公司。即使SONY在投入莫大金額,購並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之後,也絕對沒有讓硬體為主、軟體為副的理念崩壞。
一九八九年十月,SONY發表並購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後,在美國引起強烈的反響。在NEWS WEEK的頭條新聞上,將自由女神換上和服,標題是「日本購買了美國之魂」,在全美引起相當大的批評(因為哥倫比亞所製作的電影.片頭使用自由女神像)。盛田除了堂堂正正的反擊這類的言論外,並在日本的訪談中表示,對美國非常失望。
所謂失望的背景是相當奧妙的。引起騷動的原因是日本和美國的部分人士也提出為什麼澳洲資本購並MGM/UA(米高梅)、二十世紀FOXS(福克斯)時並沒有人作任何批評,這根本就是種族歧視。
但是盛田並不是因為如此,才提出對美國失望的定論。盛田在談話中提到:「我在美國演講時,曾提到為什麼CA賣給法國人時,並沒有人說什麼,這是美國根本上的問題。我在孩提時候就很喜歡電氣,對收音機很痴狂。RCA是美國的高科技產業的代表,戰後的日本電子產業全部都是問RCA買專利權。因此對技術者出身的我來說,RCA才是代表美國靈魂的泉源。奇異公司購買了RCA研究所及RCA,其後又賣給法國企業。這對美國的產業才是一件不得了的事。美國的媒體應該對這個事實多加註目才對,檢討為什麼美國會失去RCA…」RCA被賣的時候完全不關心,SONY並購電影公司,才提出是美國之魂等言論,這是美國方面站不住腳的地方。媒體所注目的事,代表美國大眾的關心。美國人已將重心轉移至軟體事業,不製造東西,也不販賣東西。這也是美國持續赤字的決定性原因。但是這樣的討論,只是談到美國經濟根本問題的表面而已,並無法切入真正的主題。
RCA賣掉,美國國民並未有任何危機意識。但是遠在東方的外國人卻因此而感嘆,這又象徵了什麼?SONY自戰後秉持著「技術思想」,開創出一條象徵著「技術立國的日本」道路,同時也將軟體定位予以表面化。盛田會長自豪的「MADE IN JAPAN」,事實上和SONY歷史也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從廢墟出發
就象並購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一樣,SONY一直站在時代高科技的領先地位。「模仿他人或其他公司,無法開創一條自己的道路,要做別人不做的事。」這個時候,SONY已確定向東京通信工業發展。打開記載SONY的歷史書,可以找到一段文章提到「東京通信工業」,這個名稱事實上就是SONY公司的前身。
戰敗的一九四五年(昭和二十年),創建人井深與戰前經營公司東京支店七位職員共同出資,在被B-29轟炸後的東京,日本橋白木屋百貨大樓的一個房間內設立了「東京通信研究所」(其後改為東京通信工業)。創建時全公司的財產不過是井深口袋裡的金錢而已。
那是一個能夠吃飽就很了不起的時代,所以他們就先著手嘗試製作和飲食相關的產品,如電飯鍋、烤麵包機等等,可是製作每樣東西都無法成功。最後,終於出現了第一件商品:電氣座墊。是一個將電線包在兩片布料之間的產品,在小商店賣得相當好,對剛成立「東通研」來說,是非常珍貴的現金收入。
接下來製造的是與現在的SONY比較相關的「短波受信天線」。這個很容易裝在普通調幅收音機上面,用來接收短波訊號的設備賣得相當好,對未來SONY的發展巨頭正面的影響。
朝日新聞的「青鉛筆」專欄在一九四五年十月六日介紹井深們的奮斗史。盛田回到鄉下後,剛好有人問他是否願意擔任東京大學的講師。看到朝日新聞專欄後,盛田借著到東京就職的機會,與井深再度見面。
井深的公司在東通研時代,經營上非常的困難,盛田一邊繼續擔任大學講師,一邊幫忙工作。隔年(一九四六年)「東京通訊研究所」改組為資本金十九萬日元,具有二十位職員的「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在目前SONY總公司,也就是品川·御殿山的位置設立了總公司和工廠。盛田辭去了講師的工作,專心在公司的工作上發展。當時的井深年紀三十八歲,盛田年僅二十五歲。
SONY飛躍的原點
創業不久,支撐「東通工(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的簡稱)的就是製造修理收音機所用的配件。然而,縈繞在井深頭腦中的是製造自己品牌的產品。
當時SONY的產品是收音機,當然在公司也引起廣泛討論,是否該踏入製作收音機的行列。但是井深非常反對,主要原因是戰後收音機的廠商剛從戰爭的後遺症慢慢復甦,所以井深看好的是WIRE RECORDER(鋼絲磁氣錄音機)。不過當時具有製作WIRE的廠商,卻對井深的計劃沒有興趣。 不過這樣的結果反而比較好。井深在NHK上看到在日的美軍,使用剛問世的錄放音機,因此也開始開發錄放音機的製作。根據WIRE RECORDER的開發經驗,井深他們在短短幾天內就完成了試作品。
比較麻煩的是磁帶問題,不過在試驗後已成功完成。在開發著手兩年後的一九五零年,稱為G型的日本國產第一台錄放音機終於商品化,開始上市銷售。雖然製作技術非常優秀,但是卻賣的不好;好產品不等於暢銷品,是井深們第一次學到的經驗。在大學剛畢業、職員薪水都未滿一萬日元的時代,以十七萬日元的價格出售,當然是過高了。
最先購買G型錄音機的是法院,而且還是一次訂二十台,這是個破天荒的訂貨量,願因是當時法院很缺乏速記員。也因為這次的事件,讓盛田和井深了解到市場需求的重要性。其後G型慢慢的以公家機關、學校為中心,開創出一條銷售網路。 錄音機漸漸小型輕量化,由H型到P型,然後還發展到M型錄音機。而在這個時候,G型錄音機更取得交流偏壓法的基本專利權,東通工開始獨占國內市場,並得到大量創業者的利潤。
認識半導體
收音機就是接收電波,根據電波將訊號調變增幅,讓人可以聽到聲音的機器。當時的增幅設備必須使用真空管;年輕一代的人可能已經沒看過真空管了,真空管的外型看起來象是一個電燈泡。所以使用真空管的家電,體積都比較大。在一九四七年,美國貝爾研究所的博士,發明了奇跡般的電子組件。雖然體積象是牙簽尖端大小的固體,但卻擁有與真空管一樣功能。這就是半導體。井深和盛田已經注意到這個將來一定會獲得諾貝爾獎的技術。所以一九五二年,第一個到達美國的井深,知道貝爾研究所的後台(WE)不久將會允許其他廠商擁有半導作的專利使用權。而當時擁有一百二十位員工的「東通工」,其中三分之一是優秀的技術者,集合他們的力量來完成半導體產品化的工作,是最適合的選擇。因此井深下定決心,一定要取得半導體的使用使用權。
次年的一九五二年,盛田昭夫(現在SONY會長)為了和WE簽約而赴美。盛田在自己的著作「MADE IN JAPAN」中,提到第一次到紐約的心境:「我第一次訪問美國時,被美國的幅原所震驚。所有的事情都是這么大、這么遠、這么廣闊,而且是這么的多樣化。想要在這樣國家中梢售本公司的產品,簡直就是不可能的。我唯一的感覺,就是被美國所凌駕而已。」在盛田訪美時,東通工對半導體的未來完全不清楚;即使是WE也只不過是將半導體用在助聽器上。但是井深和盛田,已決定將半導體使用於收音機。RCA戰前使用小型真空管所製造的收音機,只能維括四小時,而且還是價格昂貴的電池,佔去收音機空間的一大半。如果使用半導體的話,可以解決電力和電池大小的問題,生產出來將是劃時代的產品。井深和盛田已經想到,如果可以製造出攜帶型的收音機,一定可以創造新市場。盛田和WE簽完約後,到歐洲旅行。盛田後來提到,歐洲當時剛從戰爭復興,所以心情感覺上十分憂悶。有一天在德國某餐廳點冰淇凌時,盛田看到象是日本傘般的裝飾品。服務生帶點拍馬屁的神態說,這是你的國家做的呢。可見全世界的人,對日本產品的認識僅止於此。帶給盛田夢想的是飛利浦工廠。荷蘭是個農業國家,在這樣一個城市的角落,飛利浦博士完成他的理想,建成了一座世界性的現代化企業。盛田想:「我們應該也可以。」
世界上最小的收音機
技術者廢寢忘食努力的結果,在半導體上面投入了大量的研發費用,這也使得當時主要來往的銀行——三井銀行,嚇了一大跳。非常遺憾,世界第一位開發半導體收音機成功的公司不是SONY,而是由一九五四年美國REGEMCE公司完成。第二年SONY完成了日本第一台半導體收音機TR-52。收集各方對性能的評價之後,美國公司只有四成,SONY為五成,很明顯是SONY的勝利。而且美國公司的半導體是外製,而SONY是自行製造,讓技術者更加放心的擁有自信。
SONY的由來
SONY在英國設立歐洲總公司,是後來的事情。得到王立藝術學院榮譽金獎的盛田,在頒獎典禮上做了以下的致辭:「SONY一直在創造新的東西。」出席者聽了之後,覺得這句話充滿玄機,說不定其中也有人暗笑著,認為SONY不過是利用歐洲人的發明而成功的典型例子罷了。盛田的眼光慢慢掃視聽眾後,繼續說了下去:「所謂新的樂西,就『SONY』這個名稱,與『WALKMAN』同樣是新出現的英語。」此言一出,即使是在一個嚴肅庄嚴,滿是英國紳士的會場中,也造成一陣突如真來的笑聲。這樣的演講內容,會員紛紛提出應該頒發「高級英語會話的名譽證書」給盛田,可見英國人是個十分巨頭幽默感的民族。
SONY所製作的第一項產品,是日本第一次使用半導體開發而成的TR一52型收音機,但公司名稱並不象盛田在英國演講所說的命名。在TR一52外銷美國時,所使用的是TORT-SUKO(ト-ッ-コ日文的發音)這個名字,可能是覺得美國人會不喜歡嚴謹的發音,因此考慮要改品牌的名稱。這就象是TKK與東急地鐵使用的簡稱一樣,NHK、CBS的簡稱則與電視台雷同,容易在大眾的心目中留下印象。當時東通工出售自行研發錄放音機錄音帶的名字為SONI—TAPE。英語的SONICI(音)是語源的拉丁語的SONUS的復數形,這個SONI和當時的流行語「SONNY BOY」(可愛小男孩)合而為一,則為SONNY,但為易於發音,所以將字母改為四個字,因此目前已聞名全世界的SONY就這樣誕生了。新的半導體收音機「TR-52」,也借著這個新名稱開始發光。當時甚至有上班族特地訂作大口袋的襯衫,以便放半導體收音機,一時間風靡全國。一九五八年正式將公司改名為「SONY株式會社」,同時股票也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
對品牌的執著
盛田第一次帶著刻上「SONY」名字的TR--52到美國去,以二十九點九五美元的價格跑遍各個零售店,但卻賣不出去。這個時候有一家「BURORBA公司」訂了十萬個,但被盛田拒絕了。主要原因是這家公司的條件,必須要SONY使用他們的商標在美國發售。當時的BURORBA公司是美國少數手錶廠商,但盛田不願意成為衛星工廠。該公司員工向盛田表示,「本公司擁有五十年以上的歷史,並且是一個有傳統的公司。」但盛田也不客氣回答說:「本公司在五十年後一定不會輸給你,一定會成名。」然而不用經過五十年,結果已經很明顯了。知道BURORBA公司的只有對手錶有興趣的人。很諷刺的是,現在五十年代的BURORBA手錶確實是十分有價值的,因為這樣的手錶已經可以列入古董了。相形之下,SONY現在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的品牌。「我對拒絕這樣的訂單,一點也不覺得可惜,相反的對自己的品牌反而有信心。」在當時10萬訂單簡直就象一個夢境,而盛田竟然拒絕了。因此很容易了解盛田在發現一個巧克力廠商利用SONY名稱推出產品而提出控告的心情。「商標是企業的生命,即使是排除萬難也要保護,我在平常都是這樣想的。商標、公司名稱必須負起責任,保證產品品質。因此使用他人一點一滴努力所建立的商標,也算是一種盜竊。我們絕對無法原諒這樣的小偷。」
幼年期的終結
SONY主張以「技術」為產品的象徵,為了保護這個商標,盛田堅持一定要自己來銷售,所以必須在美國設立銷售公司。因此美國SONY(SONAM)在一九六零年誕生了,而在這同時,SONY也改組了瑞士日內瓦事務所,並設立歐洲現地銷售公司(SOSA)。一九五五年TR—55和一九五七年的TR--63出售後,SONY半導體收音機成為世界性的暢銷商吊。面對蜂湧而來的訂單,和無法等待的顧客,SONY根本就不需考慮成本,以空運直接送至全美國。就這樣,SONY在創業第十一年結束了幼年期,也奠定「日本·奇跡式的復興」掌旗手的根基。
新指導者
進入一九八零年後,錄相帶的BETA制式也進入被淘汰的階段,因而使SONY神話出現了陰影。接著是盛田收到岩間和夫社長猝死的惡訊。AV的不景氣,使SONY的存貨堆積如山,這也是創業以來,首度必須靠著節流方能平衡收支的難關。
這個時期就任社長的是大賀典夫。大賀社長當時受到特別的提拔,在一九八二年就任,對剛過五十多而已。出生於一九三零年一月二十九日,靜岡縣沼津市的大賀典夫,家中是富裕的木材貿易商,而目是歌劇演員出身,擁有特殊經歷的人物。雖然BETA失敗原因無法—一細數,但最大的原因是軟體政策失敗。(指主要以SONY的BETA與松下的VHS為對立雙方的錄相機制式之爭中,SONY以失敗告終。)在錄相帶快速增加的時期,BETA軟體幾乎沒有成長。所以開發VHS的日本VICTOR公司,也自行參與製作電影、錄相帶等作品,而且在其旗下具有CIC VICTOR、BACK IN MUSIC等等,VICTOR產業具備了製作電影所需的各項能力;擁有這樣的力量,才能開展多樣化的可能性。
CBS能夠提供少數軟體。盛田會長在純粹是技術者的岩間社長過世後,提拔大賀社長,最主要還是因為大賀是最了解軟體的經營者,而對大賀就任社長具有相當大的期待。
SONY軟體部門的第一次嘗試成立CBS SONY,就是大賀所提出的構想。在一九六七年外資自由化的同時,美國最大的CBS唱片公司在日本找尋有能力開設子公司的夥伴。當時CBS向日本哥倫比亞提出這個構想時,尚未產生結論,最後則選擇在音響部門有實際成績,而目對軟體很有興趣的SONY公司對SONY來說這是一件大好事。如果擁有唱片部門的話,可以直接提升公司音響實力在世人心目中的印象。所以從一九六七年十月開始交涉,很快地便在十二月簽署合並公司的相關和約。一九六八年正式成立了CBS SONY公司,而以大賀為實質負責人。
外行人經商法的成功
有龐大企業為靠山,CBS SONY被唱片業界、負責監督的官方層層看守。根據日本行政指導法令,SONY不得以挖牆角的方式增加公司的人員,如唱片關系者、藝人等。大賀以不計學歷、年齡、性別,以前所未有的公開徵求人才方式招兵買馬,總共有七千人報名,其中錄取的八十位人選中,並沒有所謂的「業界人員」。這個外行人組成的CBS SONY,以充滿合理性的作法,對古老的唱片界開啟了革命時代。
緊接著,獲得大明星支持,並設立SD部門的SONY,確立了獨特的招募系統,而誕生了不少藝人。將藝人從零來培養,對CBS SONY產生了高收益的體制。
SONY將唱針取消了
提供日本業界八成唱針的第一位廠商「NAGAOKA」,相信對於唱片略有認識的人,應該都很熟悉才對。然而一九九零年八月,NAGAOKA的解散,也是EP、LP唱片的終止符。SONY與荷蘭飛利浦合作開發CD,是SONY創建第八年的事,CD唱盤上市是一八八二年十月的事。在這之前的五日,大賀帶著剛完成的CD喝盤飛往希臘,和全世界的唱片公司一起開會。但是當時的唱片業界,包括美國的CBS唱片公司的反應都非常冷淡,對已經具有成熟市場的LP唱片公司來說,CD並不會引起大大的注意。業界的看法是,市面上不會出現一家唱片店,會願意同時出售唱片和CD唱盤的。大家都知道,CD比起唱片來說,音質相當好,而且體積小操作性佳,聲音是以光學方式自CD上讀取,毋須接觸,所以使用期限可說是接近半永久性的。
雖然CD的優點良多,但是唱片業者為保護現有的唱片市場,並非相當願意配合,所以還是不引人注目。也就是說,在這個階段必須靠著軟體來提供CD唱盤的導火線,此時發揮力量的就是CBS SONY。已經成長為廣受大眾喜愛的CBS,發揮了有力的效果。在硬體方面,八四年世界第一台CD機器「DISKMAND—50」隨之上市。SONY挾著強力軟體戰略進攻市場後,造成了CD的暢銷程度有如火山爆發。在日本開始點火後,CD受歡迎的程度,也慢慢的滲透到全世界。最後CD還是將傳統唱片驅逐於市場之外。大賀後來說,如果不是有CBS的話,CD可能根本無法普及及。所以SONY又再度體會到軟體的重要性。經歷了BETA系統的敗退及CD的勝利,SONY終於漸漸的看重軟體。
一九八七年CBS SONY並購了母公司——美國CBS,總額為二十億美元(以當時的匯率約二千七百億日元)。當時雖然有人批評購買的價格太高,但CBS進入SONY集團後,第二年就創出買價以上的營業額,並有相當高的利益。並購企業成功的SONY,開始注意到影像方面的幣場,而要來美國SONY調查美國電影公司。
㈩ 索尼的歷史。
索尼愛立信移動通信公司由愛立信集團和索尼集團強強聯手,於2001年正式成立。汲取兩家母公司之成功經驗,融合雙方之創新理念,索尼愛立信始終致力於為全球營運商提供全新移動多媒體通信方式,不斷創造嶄新價值。
索尼愛立信在獲得歐盟及相關行業機構的批准後於2001年10月1日開始運作。公司總部設在英國倫敦,公司總裁是井原勝美,執行副總裁暨市場營銷首席官是楊懷博,董事長是柯德川。公司目前在全球擁有4,000名員工,負責全球性的產品研究、設計、開發、營銷和經銷渠道的拓展,為全球用戶提供完善的客戶服務。公司在隆德、曼徹斯特、慕尼黑、研究三角公元、北京、東京等地設有研發中心。
索尼愛立信於2002年8月12日成立索尼愛立信移動通信產品(中國)有限公司,正式啟動中國運營,中國公司總裁為羅傑-愛立信。同時,索尼愛立信還在北京成立了一個研發中心,主要開發強調影像、娛樂和互聯功能的本地化產品。成立至今,索尼愛立信移動通信產品(中國)有限公司已經向中國市場推出了本地化的高、中、低端完整產品線,包括業界第一款彩信產品T68ie以及全功能智能產品P802等。
秉承了愛立信和索尼各自在技術和多媒體內容應用方面的獨特優勢,索尼愛立信一直走在移動多媒體領域的前列,並以其強大的實力,明確提出了在五年內成為移動多媒體領域業界第一的目標。
豐富產品
自正式啟動中國運營以來,索尼愛立信充分融合了兩家母公司各自在電子消費品技術和內容上的特點,很快形成了針對高、中、低端不同消費層的完整產品線,順利實現了整合,完成了平穩過渡。迄今為止,索尼愛立信已向中國市場推出了包括彩信手機T68ie(業界第一款MMS產品)、配備在線瘋狂圖庫的T202、迷你型T602、簡約時尚T102以及全功能智能電話P802等深受市場歡迎的產品。
· T68ie - 業界第一款MMS彩信手機
T68ie是全球第一款支持彩信功能的手機。只需將其移動數碼相機配件CommuniCam MCA-20接到手機底部,T68ie便可以方便地拍攝照片,同時將照片通過多媒體短消息的方式發送到另一部手機或是一個電子信箱,照片也可儲存在手機的相冊內。T68ie讓用戶充分領略了索尼愛立信在移動影像領域的先進技術和理念。
· T202 - 配備瘋狂圖庫的個性手機
T202是一款物有所值的時尚新品手機,支持中文簡訊和中文電話簿輸入功能, 同時,T202還擁有眾多中國消費者都喜歡的功能:連接數碼相機配件、短消息、游戲娛樂等,而且使用便捷、價格適中。T202配備了獨一無二的在線瘋狂圖庫,豐富精彩的在線圖片,令傳情更顯個性化色彩。
· T602 - 全新時尚迷你機
新款GSM三頻迷你手機T602可以發送帶圖片和聲音的畫音簡訊息(EMS)、具有使用便捷的日歷、可以接入在線服務(WAP)、並且有一個大容量的電話簿。T602小巧、輕便並支持中文輸入及農歷顯示。
· T102 - 物超所值的摩登新品
T102是雙頻(GSM 900/1800)產品,融合了北歐斯堪的那維亞純朴、簡約的風格以及講求精緻、崇尚完美的日式設計理念,體現了索尼愛立信的新工業設計。T102專為年輕摩登一族設計,外觀漂亮,使用方便,物超所值,具備EMS功能。簡約、別致的設計風格及合理的價格已使T102成為中國市場摩登一族的時尚首選。
· P802 - 獨一無二的全功能先鋒產品
三頻彩屏手機P802融行動電話、照相機、多媒體播放器及PDA於一體,擁有強大的無線功能、支持豐富的內容應用。其內置數碼相機和豐富的多媒體功能可以帶來影像世界的無窮魅力;PDA功能讓日常事物處理在「彈指」間輕松完成;多媒體播放器可以隨時幫您放鬆心情;強大的無線瀏覽功能讓您隨時「零距離接觸」世界各個角落;寬屏三維游戲以及振動回應效果可以讓手機游戲更趨逼真效果;隨機所帶的Memory Stick Duo更為其增加16兆 的內存擴展能力;還有更多貼心設計,盡顯人性化理念。P802的推出充分體現了索尼愛立信特有的「移動整合商務模式」戰略理念,同時也進一步表明了索尼愛立信力爭成為移動多媒體領域業界第一的堅定信心。
索尼愛立信還於2003年2月在法國戛納舉行的3GSM世界大會上,推出了首款商用3G產品,UMTS/GSM-GPRS雙制式電話Z1010。在剛剛結束的德國漢諾威信息通信博覽會CeBIT2003上,索尼愛立信向全球業界精英介紹了其2003年全新產品線,包括兩款GSM新品(T610和T310)、服務於北美和日本市場的三款CDMA新品(T606、T606、A1301S)、以及三款精彩的移動附件:兼具數碼音效播放器和耳機功能於一體的藍牙耳機HBM-30、GPRS/無線區域網(LAN)PC卡GC79和 EDGE PC卡產品GC82。
市場推廣
通過與米高梅影片公司(MGM) 以及 EON的合作,索尼愛立信的彩信產品T68ie和T300以及全功能智能電話P802都在007新片《明日再會》冒險行動中嶄露頭角,索尼愛立信產品強大的影像功能,以及富有層次感的和弦鈴聲音樂在一系列相關的市場推廣活動中給用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索尼愛立信與中影集團及國際無線應用服務提供商掌中互動信息技術公司(MIG)聯手為成龍新片《神奇燕尾服》獻力。索尼愛立信推出的業界第一款彩信手機T68ie在一系列市場推廣活動中大唱主角,通過WEP/WAB網址為消費者提供《神奇燕尾服》系列主題牆紙、屏幕保護、音樂鈴聲等多媒體內容,讓用戶隨時回味無盡明星風采。幸運抽獎、現場數碼照相等一系列相關活動也同時登台,以讓更多用戶感受來自索尼愛立信的「移動整合」概念。
針對時尚一族,索尼愛立信又和與全球深受歡迎的MTV全球音樂電視台聯手推出為期三個月的「夢想零距離」系列活動,讓時尚一族充分體驗簡約時尚、盡情擁抱明星風采。活動期間,每位購買索尼愛立信摩登新品T102的用戶將有機會作為MTV天籟村的《聚光燈》版塊的特約嘉賓主持,與最當紅的港台或大陸歌星面對面交流,並在《MTV天籟村》節目中獲得展示個性風採的機會。
戰略
索尼愛立信在向市場發布極具競爭力和吸引力的全線產品的同時,也一直致力於進一步增加產品的附加值,一方面促使運營商提供可獲得新收入的應用,另一方面則是以精彩的內容刺激用戶對「服務」的獲取慾望。因此,索尼愛立信在推出新品時都會配合相關的功能、應用和內容,並致力為廣大用戶提供一套完整的「移動整合業務模式」,主要專注在影像、娛樂和互聯性三個方面:
影像服務是索尼愛立信「移動整合業務模式」最先導入市場的應用。用戶能通過移動數碼相機獲取相應的影像信息,再由電腦或者藍牙對相應信息進行編輯。用戶還可以通過易用的編輯軟體把個人創意與影像或彩信融合起來。如索尼愛立信的T68ie配有移動數碼相機CommuniCam MAC-20,用戶可以用手機拍攝照片,然後以彩信方式發送出去。索尼愛立信與著名的豪曼賀卡進行合作,在不久的將來,用戶還可以從豪曼的電子賀卡網站豪曼喜亞 (Hallmark Hiya�6�4) 下載更豐富的彩信信息和電子賀卡。
娛樂是索尼愛立信業務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內容在娛樂功能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內容使手機的游戲、手機的鈴聲下載、手機的個性化成為可能。索尼愛立信將和索尼旗下的索尼影視娛樂公司、索尼音樂娛樂有限公司和Sony Style Imaging(索尼基於互聯網的數碼影像服務)在技術、市場和業務發展三方面緊密合作。對消費者而言,這些合作將會使他們的行動電話使用更為人性化:從豐富多彩的索尼世界獲得更多令人興奮的內容服務。例如,電影背景的牆紙和屏幕保護,個性化圖片設置,下載索尼出品的最流行的音樂和最出名的游戲鈴聲等。同時,索尼愛立信也將和其他的內容供應商進行緊密合作,用戶可以上網獲取彩信、和弦立體鈴聲、背景圖片和下載游戲等等。
互聯方面,手機產品和其它數碼產品的連接是非常關鍵的,這些連接包括攜帶型耳機、數據同步更新、影像互換、游戲、無線數據機和遠程網路等。我們可以通過藍牙來傳輸語音、數據、信息和影像。索尼愛立信擁有領先的技術實力、領先的產品、並有能力將這一技術移植到其它數碼產品中,使手機和各種設備之間通過藍牙連接成為可能。索尼愛立信在互聯方面相關的戰略合作夥伴包括索尼公司。PC卡重要廠商TDK,Palm公司及蘋果電腦。這些重要合作將能讓用戶通過手機與電腦的互聯來完成日歷的同步更新、電話資料的備份、從Mac上獲取信息、連接移動電子郵件……以及到未來更多的影像、娛樂等方面的多媒體應用。
基於這一發展理念,索尼愛立信近期宣布了不少新的、全球范圍內的戰略合作,包括與諾基亞聯手為Symbian OS智能電話提供開發商工具、和IBM全球服務部聯手為P800用戶提供安全移動電子商務解決方案、以及和AppForge合作,幫助開發商為索尼愛立信智能電話P800編寫Visual Basic 應用程序,以及和Handango聯手推出P800在線應用程序商店等等。同時, 在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 索尼愛立信與雅虎(中國及香港)網站合作,聯手為P802(香港地區版本為P800)用戶推出無線即時聊天工具-雅虎通Yahoo! Messenger, 開拓了電腦和移動產品之間信息溝通的新渠道。這一系列戰略合作對於增強索尼愛立信的產品線、推廣公司品牌以及推動移動整個移動通信業的發展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並將逐漸融入到更多的未來新品中去。
業績
索尼愛立信終於成為了手機行業的新寵兒,在去年成功實現了贏利之後,今年一季度,索尼愛立信增長勢頭依然強勁,手機出貨量達到880萬台,比去年同期增長63%;銷售收入達到13.38億歐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6%;稅前收入達到9700萬歐元,凈利潤為8200萬歐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加 2.1億歐元和1.8億歐元。索尼愛立信儼然已經成為手機行業一匹「黑馬」。
索尼愛立信移動通信公司作為移動通信產品的供應商, 正以卓越技術力量為人們帶來無限溝通可能。
手機編號開頭字母的含義:
K代表拍照手機,從K750後。K系列一般都是同價位機器中功能齊全而強大的機器.要知道愛立信是以做功能為特長的.K系列是索愛的主要系列之一。
W代表是walkman音樂手機。W系列取WALKMAN第一個字母,是音樂手機的系列.裡面有非常專業的播放器和非常好的音質.
z代表翻蓋系列。Z系列是索愛的折疊機型,優雅而不矢功能上的強大.當然也有的折疊機型不是Z系列的,Z系列好比是折疊機器中的K系列
J代表簡約系列。J系列是低檔時尚系列,功能實用,外型時尚,而且每款J系列都會有個出彩的功能,讓低檔用戶也能體驗愛立信 的功能.最好的J系列機型是J300
M定位商務。M系列是索愛的商務時尚智能機器.這個系列 的智能機器外型小巧時尚
P代表智能系列。P系列是索愛功能最強大的機器,外型怪異只為做最好的功能.像什麼可拆卸的雙面鍵盤
V系列是索愛為沃達豐定製的機器,取該公司名字的第一個字母
T系列是索愛當時剛起家產品線不全,設計製造的能符合所有人使用的機型。T系列有款手機界的經典就是T618,這個機器挽救了索愛公司,也是歷史上賣得最好的機器之一。
S系列就出了一款,採用CCD感光材料的旋屏手機,S代表旋蓋,w系列和k系列的混合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