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培智教育
培智教育是為弱智兒童提供特殊的教育。培智教育學校承擔智障兒童的義務教育,包括體療康復,缺陷補償,職前培訓等任務。
培智學生由於大腦皮層受到損傷,認識能力、思維能力和適應能力普遍較低,部分學生還伴有身體上的殘疾,行為活動往往受到某種局限,加上部分學生受到家人的過分寵愛,形成極強的依賴性,碰到事情常常不假思索地說不會、不能、不敢,還有少數培智學生家長認為他們就這樣了,什麼都不可能學會,從小什麼事都包辦代替,或者乾脆棄之不管。
久而久之,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自信心,也影響他們身心的發展和缺陷的補償。其實孩子是樂於承擔他們力所能及的責任的,這可以說是孩子的天性。出門時大人要關燈,孩子會說我來關。如果得到鼓勵,孩子就會養成出門關燈的習慣,並把這看作是自己的責任。
(1)培智學生學電腦視頻擴展閱讀:
智障是永久的缺陷,既不是疾病,也不是精神病,不是葯物可以治癒的。但智障人士可以經過訓練而發展其有限的潛能,增加其獨立及正常生活的能力。一般包括以下三種情況:
1、因智力發展受到障礙,智力水平較一般人稍低。需要適當教育及訓練,使其能獨立工作和照顧自己。
2、吸收知識和技能方面較為緩慢。
3、十八歲以下發生,若依據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程度,智障人士可為:
a、輕度智障:智商介乎50-69;
b、中度智障:智商介乎25-49;
c、嚴重智障:智商在25以下。
2. 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的有關說明:
1.本課程方案(簡稱「方案」下同)立足於智力殘疾學生的發展需求,根據課程設置的原則,注重以生活為核心的思路,整體設計九年一貫的培智學校課程體系。方案充分考慮了智力殘疾學生的需求和特點,構建了由一般性課程和選擇性課程兩部分組成的培智學校課程體系。一般性課程體現對學生素質的最基本要求,著眼於學生適應生活、適應社會的基本需求,約占課程比例的70%~80%;選擇性課程著眼於學生個別化發展需要,注重學生潛能開發、缺陷補償(身心康復),強調給學生提供高質量的相關服務,體現學生發展差異的彈性要求,約占課程比例的30%~20%。兩類課程的比例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2.一般性課程為必修課,設置以下七類科目:
1) 生活語文——著眼於學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為核心組織課程內容,使學生掌握與其生活緊密相關的語文基礎知識和 技能,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針對智力殘疾學生的語言特點,加強聽說能力的訓練,把傳授知識與補償缺陷有機結合,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和社會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質和文明的行為習慣,為其自理生活和適應社會打下基礎。
2) 生活數學——以幫助學生形成和掌握與生活相關的簡單的數的概念、數的運算、時空認識、以及數的運用,學習運用簡單的運算工具等為課程內容。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計算技能、初步的思維能力和應用數學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的能力。
3)生活適應——以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為目的,以學生當前及未來生活中的各種生活常識、技能、經驗為課程內容。培養學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簡單家務勞動能力、自我保護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使之盡可能成為一個獨立的社會公民。
4)勞動技能——以培養學生簡單的勞動技能為主,對學生進行職前勞動的知識和技能教育。通過勞動技能的訓練,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勞動知識與技能,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具備一定的社會適應和職業適應能力。
5)唱遊與律動——課程將音樂律動與舞蹈、游戲相結合。通過音樂教動作協調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6) 繪畫與手工——通過繪畫和手工技能的教學和訓練,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視覺、觀察、繪畫、手工製作能力,發展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其審美能力。
7)運動與保健——以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為主。通過體育運動,提高學生的大肌肉群活動能力、反應能力和協調平衡能力,刺激大腦肌能的發展。提高安全意識和運動中的自我保護能力。學習基礎的衛生保健、維護健康、防治疾病的知識和方法,培養積極鍛煉身體的習慣和良好的衛生習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3.選擇性課程是學校根據當地的區域環境、學校特點、學生的潛能開發需要而設計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有五類科目,課時可彈性安排。
1)信息技術——以學習簡單的通訊工具運用、計算機操作、互聯網路運用以及其他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為主。幫助學生運用信息技術更好地適應生活和社會發展,提高生活質量。一般在高年級設置。
2)康復訓練——根據學生生理和心理的發展需求,以及在運動、感覺、認知、言語、思維、心靈和個性等方面的主要缺陷,結合學生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制定,有針對性地進行各種康復訓練、治療、咨詢和輔導。課程力求使學生的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復,受損器官和組織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3)第二語言——在學生已有語言的基礎上,根據當地的特點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可選擇學習第二語言,如:地方語言、民族語言、普通話以及簡單的外語等;對不能使用語言的學生也可以採用其它非語言的溝通方式或溝通輔具。
4)藝術休閑——通過程度適宜的音樂、舞蹈、美術、工藝等多種藝術活動,使學生嘗試學會感受美和表現美,豐富、愉悅學生的精神生活;學習若干種簡單的休閑方式,陶冶學生的生活情趣和生活品味,提高智力殘疾學生的生活質量。
5)校本課程——學校可根據地域特徵、社會環境、經濟文化發展的特點,以及學生實際生活需要,設置和開發的具有本校特點的課程。課程的開設應當充分利用和挖掘學校與地方的課程資源。
4.每學年上課時間為35周,社會實踐時間活動為2周,機動安排時間為2周(用於遠足、參觀、運動會、藝術節等)由學校視具體情況自行安排。寒暑假、國家法定節假日為13周。
1~6年級每周總課時量不超過30節,7~9年級每周總課時量不超過32節。
5.每節課上課時間一般為35分鍾,可根據學生的年齡、智力殘疾程度和課程的性質進行適當調整。
6.每天安排15分鍾晨會,進行專題教育活動;每天安排30~40分鍾眼保健操、廣播操和體育鍛煉活動時間,保證學生每天有不少於一小時的課外活動時間。每周安排2課時班隊活動或綜合實踐活動(建議低年級安排綜合實踐活動,高年級安排班隊活動),高年級可安排2課時課外興趣活動。
7.學校應全面推進個別化教育,為每個智力殘疾學生制訂和實施個別化教育計劃。應將課堂教學與個別教育訓練相結合,針對學生的個體需要安排一定時間的個別訓練,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補救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
8.課程評價
⑴ 構建多元化的課程評價體系
建立多元化、科學的課程評價體系,發揮評價的診斷、激勵、導向功能,採用多樣化的評價方法,促進學生、教師、學校在不同層面的發展。
⑵ 評價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評價的內容要有助於智力殘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應根據培養目標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整體設計社會性與情感、認知、語言、自理和運動等多方面的評價內容,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經歷和成長軌跡。
⑶ 評價應促進課程建設與發展
評價應促進學校高質量實施課程。學校課程計劃及其可行性,課程安排的適切性,課程管理的合理性、有效性,個別化教育計劃的科學性,以及學校特色課程開發的針對性等都應成為學校課程評價的重要內容。
⑷ 建立學校、家長和社會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
學校應積極收集各方面對課程實施的意見與建議,提高教師、家長參與課程實施與管理的積極性,促進學校評價與社會評價有機結合。要積極宣傳培智學校課程改革,營造良好輿論環境。
3. 如何教育培智學生
培智學生由於大腦皮層受到損傷,認識能力、思維能力和適應能力普遍較低,部分學生還伴有身體上的殘疾,行為活動往往受到某種局限,加上部分學生受到家人的過分寵愛,形成極強的依賴性,碰到事情常常不加思索地說不會、不能、不敢,還有少數培智學生家長認為他們就這樣了,什麼都不可能學會,從小什麼事都包辦代替,或者乾脆棄之不管。久而久之,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自信心,也影響他們身心的發展和缺陷的補償。其實孩子是樂於承擔他們力所能及的責任的,這可以說是孩子的天性。出門時大人要關燈,孩子會說我來關。如果得到鼓勵,孩子就會養成出門關燈的習慣,並把這看做是自己的責任。又如:吃過飯擦桌子洗碗,給爸爸倒杯水、給媽媽捶捶背,擔負起這些責任的孩子也會覺得很開心。因為他為這個家庭作出了奉獻,因為他是其他家庭成員所需要的一員,他感受到了他存在的價值。很多父母都沒有意識到這些,等到把孩子送到學校,老師才發現由於心理及思想上的缺陷,他們不能真正地認識自我,欣賞自我,不能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在教育活動中表現最突出的就是缺乏自信心和責任感,因此作為特殊教育的教師一定要想方設法幫助培智學生樹立自信心。
首先,應在教育活動中引導學生學會欣賞自我,喚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和樹立我能行,我會乾的思想意識。
4. 特殊教育學校有哪些課程
特殊教育學校有很多:
全國開設特殊教育專業的大學有長春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陽泉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內蒙古民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營口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特殊教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齊齊哈爾高等師范專科學校、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浙江特殊教育職業學院、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
合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福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泉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贛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淄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等,以下是具體大學名單一覽表,排名不分先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5. 培智學校娛樂活動有哪些
培智學校娛樂活動有足球比賽、登山比賽、踏青植樹、辯論賽、歌手大賽等等。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與興趣來進行挑選,例如如果你對藝術等方面有興趣,你可以考慮加入音樂社、舞蹈社等等。
在這些社團中你不僅可以學到新的知識,同時你也可以結交到新的朋友,一起愉快的度過大學生活。
相關信息介紹:
學校現有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高、教育能力強、教學基本功扎實、敬業愛崗講奉獻,其中市、區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6名。學校以「培養具有健全合格的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社會人」為辦學宗旨。
形成了根據弱智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個體差異,寓教於樂,因材施教,採用班級授課與個別化教學相結合、知識傳授與康復訓練相結合的辦學特色。開設有實用語文、實用數學、音樂、體育、美術、生活、手工製作等課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漯河市源匯區博愛學校
6. 培智教育課堂教學學情分析怎麼寫
】以人為本、構建和諧校園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是建設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科學發展的必然,同時也是教育規律的體現。培智學校的生命教育有利於殘疾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利於幫助他們融入社會大家庭,有利於和諧家庭、和諧校園、和諧社會的構建,應滲透於日常課堂教學之中。
【關鍵詞】培智教育 生命教育 校園文化建設 課堂教學
由於市場經濟的高度發展,在我國當前社會中,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偏重於應試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視了生命教育,導致近幾年來中小學生淡漠生命、傷害生命的事件頻繁發生。對於智障孩子來說,由於先天的生理缺陷,在生活和學習中有諸多不便,經常受到歧視,使他們容易形成自卑、偏執等心理問題;不能正確認識生命、敬畏生命,很難懂得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導致他們傷害自己、傷害他人的社會現象時有發生。因此,教育智障學生關愛生命、尊重生命,是教育本質的回歸需要,也是培智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一、在培智教育中進行生命教育的意義
教育的本質是服務。為學生的終生幸福服務是教育的崇高使命和終極目的。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於使學生獲得幸福,不能為任何不相乾的利益而犧牲這種幸福,這一點當然是毋庸置疑的。」生命是人的根本,關注生命是人發展的必然要求。教育要「以人為本」,就必須關注人的生命世界。人是以生命的方式存在的,離開生命一切將無從談起。教育關注人的成長與發展,而人的成長與發展實質上是生命的成長與發展;生命是教育的始點和歸宿。因此,教育的「以人為本」首先應當是以人的生命為本。生命是具體的、獨特的,每一個生命都有其區別於其他生命個體的特徵和性質,具有不可替代性。
「生命教育的目標應在於啟發生命智能、深化價值反省、整合知情意行。它所包含的范圍應籠罩人生整體及其全部歷程,以幫助公民(特別是青年學生)建立完整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並內化陶冶其人格情操。」生命教育在於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的生命價值,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理解生活的真正意義,激發學生對理想信念的追求,滋養學生的感恩情懷。「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涵,在培智學校的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深入開展的大背景下,培智學校開展生命教育已經成為一個值得探究的重要課題。
智障兒童首先是兒童,是人的生命的獨特性的表現,是有著生命的人。基於人的生命存在,智障兒童有著人的生命的價值、意義和尊嚴,應該享有人的一切的權利。【1】但長期以來,對智障兒童發展的偏見以及消極的教育期望,使他們在社會上處於弱勢、從屬的依附地位,被當作是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受到許多人的歧視。教育是喚醒人的生命意識的一種有效活動。生命意識的養成,不但能夠使智障學生深刻地認識到生命的價值,也能夠養成他們豐富的生命情感和堅強的生命意識。
生命教育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關愛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的一種教育活動。作為特殊教育工作者,對智障兒童不但要像對普校學生一樣實施教育,而且要在教育活動中密切關注智障學生個體的生命意識,幫助他們提高生存和生活的智慧。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關愛生命,既是特殊教育的一個重要的基礎,又是特殊教育的天職,更是特殊教育的一種追求。
二、開展生命教育,構建和諧校園
1.創建安全、健康的校園環境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必須首先給學生提供一個安全健康的環境,為師生安全築起堅實的防線。學校多一份管理,學生就多一份安全,社會就多一份和諧。校園安全工作應實行學校一把手負責制,也就是校長負責制。納入學校目標管理范疇,制訂目標管理細則,建立覆蓋所有工作環節的安全責任體系。要建立健全學校內部安全管理工作的規章制度,制定學校安全事故應急處理預案,並通過內部人員調配,切實增強學校安全工作力量,健全校內安全防範機制。認真組織檢查門衛、值班、巡邏等內部安全管理工作制度的落實情況,加強校園安全事故易發多發環節的管理,切實做好平安校園工作,為校園生命教育提供良好的育人環境,為構建和諧校園奠定扎實基礎。
2.開展個性化、生活化的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應是個性化的教育。「一沙一世界」。大千世界,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有獨特的自我和精神世界。培智學生生命教育只有從每個人的生理、心理和思想實際出發,才能富有針對性,從根本上提升個體的生命價值和生活質量。
生活是生命之源,離開生活的生命關懷是蒼白無力的。生命是生活的基礎,生活是生命的顯現,關注生活就是關愛生命。生命教育應從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幫助其釋疑解惑和解決實際問題,緩解其來自經濟、學習和生活等方面的壓力,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應對生活的能力。
重視生命教育活動,要充分發揮學校的主課堂、主陣地、主渠道作用,積極整合各類資源,將生命教育與感恩教育有機融合,通過學科滲透、主題班會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多種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動,將生命教育落到實處。感恩是人類精神生活中的重要主題,是一個人正常的、被世俗社會所認可的一種思想感情狀態。教會學生學會尊重,學會關愛,學會寬容,學會共同生活。要相互關愛生命才有存在的可能,也只有關愛他人,自己的生命價值才能獲得真正的提升。
3.開創良好校風 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學生生命教育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條件。優良的校風會潛移默化地優化學生的心理品質,如團結、勤奮的校風是學生培育群體凝聚力、集體榮譽感的土壤,這有利於使人與人之間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同學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幫助。同時,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於培養學生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徵。因此,學校要重視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提煉具有學校特色的優良校園文化內涵,給學生提供一個寬松和諧的校園環境,有助於學生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
三、利用課堂教學資源 拓展生命教育內涵
生命教育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滲透生命意識。根據2007年教育部頒布的《培智學校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在教學活動中,可以注重發揮生活語文、藝術休閑、運動與保健、音樂與律動等一般性學科的優勢,分年級、分層次、分階段對學生進行生動活潑的生命教育,同時充分挖掘康復、藝術休閑、校本課程等選擇性課程中所蘊涵的豐富的生命教育內容。【2】如,生活語文課讓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同時,學會欣賞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學會認識生命,感悟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集體和諧共處的重要性,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生活適應課增強學生的生活自理和適應家庭、學校、社區生活的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人際交往能力;【3】康復課鼓勵學生堅持訓練,補償其運動、感知、言語等方面的缺陷,培養智障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堅強拼搏的意志……把生命教育融入各科教學中,使智障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體驗和感悟,學會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同時,還要充分利用班會、國旗下講話、主題講座、游戲、逃生演習、校園宣傳等多種形式,對智障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教育、法制教育等,讓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感悟生活,享受快樂、熱愛生活。
四、構建和諧課堂氛圍 培養積極的生命情感
個體對自我生命的肯定、愉悅,對他人生命乃至整個生命世界的同情、關愛就是生命情感。積極的生命情感引人振奮,富於愛心,是人生的動力和快樂之源。消極的生命情感意味著對生命的否定,對生命意義的無望,以及由此而生的生命狀態的消沉。智障學生由於生理的缺陷,在學習與生活中承受的來自家庭、社會、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壓力比正常人大得多,經常地被否定、被批評。太多的失敗和打擊,使他們形成了自卑、退縮、缺乏上進心等消極的自我意識。但是,每個智礙孩子也應當擁有幸福、快樂的權利。積極的生命情感能推動智障孩子各方面的良性發展,使他們的生理缺陷得以彌償。所以,課堂教學工作中應加強對學生積極的生命情感的培養。
1. 教師要善於發掘智障學生的閃光點,讓他們感悟到生命的快樂和價值。教師要以賞識的目光和平等的態度關心每一位智障學生:有的學語文不好,數學卻好;有的學數學不行,唱歌卻很棒;有的文化課學不會,卻熱愛運動;有的關心集體;有的熱愛勞動……
2.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要以真誠的愛心、快樂的情緒、巧妙的方法、高尚的行為去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如經常組織學生收聽收看抗洪救災的英模事跡和助人為樂的好人好事,來陶冶、滋潤學生的心靈。在活動中讓他們感知生命的珍貴,引導他們在生活中要多做好事,多為他人著想。
3.教師要多動腦筋,組織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如:集體游公園、義務勞動、生日聚會、表演節目、剪紙比賽、自製賀卡等,在豐富的活動中,讓學生學會欣賞、學會尊重、學會關愛,在豐富的活動中體驗生命的美好。隨著學習的深入和審美經驗的積累,智障學生也能學會欣賞生命,學會珍惜生命,達到提升他們的生命情感和意識的目的。
五、家校配合 提升學生生命質量
智障學生接受教育的最根本目標是能夠適應社會、立足社會、自食其力,以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融入主流社會。【4】根據智障兒童的認知和發展的特點,在智障學生的教育工作中,要特別重視他們的人生目的、人生態度教育,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和行為習慣,能生活自理,能誠實做人、認真做事、快樂生活,最大限度實現自我價值。學校可成立歌舞、體育、美術等興趣小組,發展學生的特長,鼓勵學生參與、增強學生自信,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在班會、節日、社會實踐、家校互助等活動中,培養智障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使他們明白:自己也是家庭和社會中的一分子,可以通過自己的行動為家庭和社會作貢獻。
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多種生活場景,不斷提高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服務能力。結合「五一」節、「六一」節、父親節、母親節等重要節日,邀請家長走進課堂,參加「我愛我家」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學會感恩父母、關心家人,為家庭多做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周末,可布置學生完成一些行為作業 :如超市購物、買菜洗菜、招待客人、敬老院慰問等。使智障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獲得生活經歷,體驗快樂。另外,應重視家校合力,學校定期開辦家長開放日、家長培訓、家長會等,幫助家長了解智障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情感需求,共同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態度,快樂、自信地融入社會生活,實現生命的價值。
總而言之,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可以促進智障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可以促進智障學生積極生命情感的培養,可以促進智障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因此,教師應把智障學生個體的發展和完善擺在首位,在課堂教學中,將生命意識教育融入到智障學生的學習、生活之中,滲透進智障學生的心靈,使他們學會並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學會珍惜生命,學會享受生命的美麗,快樂和諧地融入社會大家庭。
7. 培智學校課題研究題目有哪些
培智學校課題研究題目有培智職高畢業生就業狀況跟蹤調查研究;培智職高汽車美容專業建設研究;智障中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研究;聽力障礙學生中職教育階段生涯規劃教育實踐研究;特殊學生就業心理准備與心理調適研究;微課在培智學校職業訓練課程中應用研究;智障生求職主要問題的對策研究等。
課題研究,是指要對正在學習或研究的問題進行討論或亟待解決的問題進行研究。課題包括:市級課題、省級課題、國家級課題等。課題研究基本程序主要包括制訂課題研究方案、研究課題開題、實施課題研究和課題總結。主要介紹怎樣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和怎樣實施課題研究。
智力落後兒童:
智力落後兒童的情況十分復雜,他們的行為表現、運動技能、語言認識過程、情感意志、興趣愛好諸方面各具特點,各不相同,每個兒童的家庭環境及入學前所受教育也都不一樣,如果在教育教學中不充分估計到這些情況,就很難達到培智兒童的教育目標。
需要各任課教師教師對每位學生現階段學習能力、學習起步點、學習目標合理設定,對學生進行分類目標管理,更好地促使學生受到適合其需要的教育。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課題研究
8. 培智教學設計的好處
創設生活情境,提高智障兒童數學學習能。
培智教學設計給兒童學習帶來諸多好處: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結合智障學生的學習特點、各類課型的教學規律,對課堂教學過程中各要素進行優化組合,以達到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
創設情境一定要考慮到情境創設的有效性。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條件。《數學課程標准》。
9. 培智生住校利弊
利,可以多接觸不一樣的人和環境,弊,時間長了可能會不習慣。
培智生是指智力障礙、自閉症、多動症、腦癱、唐氏綜合征以及精神障礙等學生,住校的話可以讓他們多多嘗試,接觸不同的人和環境,培養他們的積極性,活動性,有利於矯正培智生不良的衛生習慣和行為習慣,不好的地方就是因為他們長時間是呆在家人身邊的,時間長了可能會不適宜。
10. 培智教學中圖片導入的好處
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孩子的觀察力、想像力和記憶力。
圖畫導入,導入是整個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而利用圖片作為一節課的引入部分,通過設置懸念等教學目的,能夠調動起學生一節課的激情,從而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較於其他學生,培智學生在上課時更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容易分散的情況,教師單純地使用語言和肢體動作很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因此就需要圖畫等形式的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