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嬰兒在想什麼呢
嬰兒的大腦沒有完全發育成熟,身為父母的你們可能不知道嬰兒腦子里想的是什麼,但是父母可以從嬰兒的表現去判斷嬰兒想要的東西。如果父母可以知道嬰兒想什麼,那對於寶寶以後的學習是有很大幫助的,因為根據寶寶的興趣愛好去選擇對應的培訓方法,可以很好的激發嬰兒的潛能的。
家裡的爸爸媽媽可能做不到,但是當代神經科學的研究工具,卻可以揭示嬰兒大腦中的秘密,向我們展示出,其實我們對嬰兒大腦里發生的一切知之甚少。
是的,我們每天都為孩子著想,拼盡全力只為提高一點點起跑線。但事實證明,我們都忽略了孩子很多重要的天賦。
華盛頓大學認知與大腦科學研究所副主任Patricia
Kuhl在一次演講中,舉到一個例子:
印度的一位母親,她會說克羅語,這是一種新發現的我們都沒聽說過語言。她每天都跟自己的孩子說克羅語。克羅語的語言發展環境有多慘烈?這世界上說克羅語的,包括這位母親,只有800人。他們明白要傳承這種語言的話,必須對嬰兒說這種語言。
這里有個關鍵的問題,為什麼傳承一種語言不是對成年人說,而是對嬰兒說呢?
這就跟學習語言的關鍵期有關。
嬰兒是「世界公民」
PatriciaKuhl認為0-7歲是語言學習的最關鍵時期,7歲以前的寶寶完有能力同時習得兩種語言,7歲後語言學習的效率開始急劇下降。
PatriciaKuhl將嬰兒描述成「世界公民」。她之所以這樣形容嬰兒,是因為無論她在世界的哪個地方進行研究,都發現,嬰兒都能夠區分任何語言的任何聲音。
如果嬰兒1歲之前習得僅一種語言,那麼他們將會跟成年人一樣受文化約束,永久失去作為「世界公民」的能力——具備掌握任意語言的潛能
在關鍵時期以前主要通過大量的語言輸入和無意識的影響,最終演變成可以自如使用的語言。我們一般稱之為習得。
而關鍵時期以後的語言是學得的,比如我們學英語的過程就是通過背單詞、記語法等來進行有意識的學習。
可惜的是關鍵時期過了,7歲之後,語言學習的效率開始下降,每個人的學習能力良莠不齊。等到17歲後,語言的學習效率變得更低了,基本失去了第二語言學習的天賦。
想著等孩子上小學再學英語,ta都已經喪失最厲害的學習語言神器啦!你還怪孩子不用心不努力,想破腦袋都想不通為什麼孩子對英語就是不感興趣。孩子不僅學得吃力,心裡焦慮不比大人少。
*注意的是效率低不一定指學不會,研究說明,如果從小就是雙語者,長大後學習新的語言的效率也會比一般人高。
不要小覷真人的聲音
PatriciaKuhl實驗室讓兩組嬰兒在8-10個月里學習了普通話——但一組嬰兒是在電視機前看玩偶上課,另一組嬰兒則通過電視上真人交流。
令人驚訝的實驗結果表明:面對電視、音頻、文本的學習效果基本無效,只有真人交流才行,也就是說社會認知的腦區控制著嬰兒的語言數據統計。
讓人類與嬰兒交談是最好和最有效的方法。
這樣我們是不是可以思考,線上系統真人發音對嬰兒的學習效果,要優於很多機器發聲;線下與教學者(一般是家長)的互動保證了他們理解並學以致用,不局限於人機對話。
嬰兒具有多語言同時學習的能力
PatriciaKuhl研究小組發現嬰兒對語言的數據統計不僅限於單種語言,而是你對他說什麼語言他就統計什麼語言。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與巴黎第五大學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七個月大的嬰兒已經能夠分辨兩種文法結構截然不同的語言,並開始這兩種語言的學習。雙語環境中的嬰兒會根據音高(pitch)與發音時間長短(ration)來區分兩種具有不同詞序的語言。小寶寶的大腦的運作比我們想像中的復雜許多,能自動區分、建立好幾套語言系統。
多語言並行會有負面影響嗎?
無論孩子是一種語言還是多種語言環境下成長,語言的數量本身既不增大也不減少他們出現語言障礙或者遲緩的概率。也就是說,多語言並行學習並不會導致小孩「說話晚」或者「語言混淆」。
研究實驗中,研究人員將美國寶寶6-8個月時參與了普通話的訓練,結果發現這些上過普通話課的寶寶對普通話的敏感度比單一母語的寶寶強烈的多。
嬰幼兒具備成人無法復制的高效的多語言習得能力,早早開始英語啟蒙不會造成孩子語言混亂,更不會影響漢語的學習,若在語言關鍵期內能獲得足量的語言輸入,每一個孩子都有可能成為雙語/多語者。
所以,對嬰兒會混淆多種語言的擔心是多餘的。
『貳』 在嬰兒身邊玩電腦會打擾到寶貝嗎
你好,這樣是不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的,只要是,電腦的聲音不是很大。不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休息就可以的。
『叄』 寶寶吃飯的時候老是玩手機,怎麼說都不停,該怎麼管教呢
寶寶吃飯的時候老是玩手機,怎麼說都不停,該怎麼管教呢?吃飯時把電子產品沒收、電視關掉。 吃飯時不要將手機等物品放置在寶寶飯桌的周圍。否則,寶寶易隨手拿到手機。發現寶寶吃飯節奏太慢,要及時提醒。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大人必須為孩子們做一個榜樣,不要邊進餐邊看電視。
『肆』 大人如何陪新生兒玩呢
新生兒時期大人花心思陪他玩得好,後面就可以輕松很多,我家寶寶就是從新生兒開始陪他白天玩好了,2個月開始就不需要夜奶,晚上8、9點吃飽後一覺睡到早上7點多。
首先一定要培養寶寶白天多玩晚上睡覺的習慣,所以大人白天一定要好好陪寶寶,不要把他哄睡了就去做自己的事情。
1.可以陪他看黑白卡,新生兒早期只能看到黑白的顏色,可以買一些黑白卡片,放在他眼前20-30cm左右的地方給他看。
2.陪他做被動操和練習趴著的動作,注意一定要吃奶後1小時才可以做,以防引起吐奶。趴著時可以把大人的手放在他腳下讓他蹬你的手,被動操也很簡單,做做踩單車等簡單的動作,也可以網上找視頻練習。做了這些可以讓寶寶晚上睡得好。
3.給寶寶做撫觸,可以促進骨骼與神經發育,加深與寶寶的親密接觸。
4.可以給寶寶游泳,游泳可以讓寶寶活動四肢,白天運動了晚上睡得好。
5.白天可以陪寶寶曬太陽、晾曬屁股。
寶寶白天玩累了,晚上自然就睡得好了,不但是新生兒,後面幾個月也要繼續陪他玩,這樣寶寶晚上睡眠好了長得更快。
謝謝你的邀請!我是靜美的百合,從事月嫂多年了,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大人和新生兒一起做的互動有以下幾種
1.和他說話,唱歌。他會目不轉睛的看著你的嘴巴,你慢慢的就會知道聲音是從嘴巴里發出來的。也會慢慢的知道你的說話的含義。
2.給他看黑白卡,彩色的卡片。鍛煉他對顏色的感知能力。
3.用搖鈴,沙錘,音樂健身毯等可以發出聲音的玩具讓他追著看。鍛煉他的大腦,眼睛,頭,耳,的反應,協調能力。
4.讓他爬著練習抬頭,用手頂著他的腳底板,讓他練習爬行。
5.給他做被動操。鍛煉四肢的運動能力。
我是靜美的百合,從事月嫂多年,點擊關注我,我每天都會分享 育兒 經驗。
你好!我是眼科醫生楓姐,很高興有機會為你提供一點點我的經驗。我家孩子如今八個月,從三個半月可以自主翻身,五個多月直接手膝爬行,六個多月自己扶著站起來了,我覺得和專心陪伴她玩,密不可分。希望我的一些小總結能夠對你有幫助。
想辦法讓寶寶多趴
孩子0-6個月是趴的黃金期,什麼都不及趴來得重要。我家孩子從十天大就開始嘗試讓他趴,一開始他並不是很喜歡。只有在我身上還願意趴一趴,所以我只要有時間就把她放在我的身上趴著,慢慢的她會開始抬起頭來想去看我。一旦看到我了,我就會做出非常誇張的開心的表情來鼓勵她,她也非常的開心,所以越趴頭抬得也就越高。
我感覺什麼都沒有,雙目一視的眼神交流來得溫馨和喜悅。
飛機抱
我的孩子因為還有一些肚子的脹氣,所以我們有空就會給她飛機抱一下,一方面讓她能夠緩解脹氣,另一方面也能夠讓她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讓她的視覺能夠得到不同方位的刺激。
同時我們還會輕輕的把她上下稍移動一下,這樣也能夠讓他的前庭得到一部分的刺激。
給孩子看繪本
給孩子看繪本,可能會有人覺得時間太早了,可是我呢,覺得黑白卡最終還是會被淘汰,所以我不如就給他看繪本,只要保證圖片是比較大塊的色彩,對比度強烈就可以了。
帶孩子出去看看
我們從孩子月子里其實就帶她出去看看。當然大部分時候他出去的時候都在睡覺,偶爾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也是能夠得到,讓他視力能夠得到充分的刺激。
讓孩子摸各種東西
一旦孩子稍微大一點,會讓孩子去摸不同的質感的東西,這樣子能夠盡早的開發她的觸覺。
多陪孩子聊天
我沒事兒就讓孩子趴我身上,和她說故事,唱歌,慢慢的,孩子會開始有回應。無論做什麼,都會告訴孩子,沒事兒就陪她聊天。我的孩子五個多月就開始叫媽媽,和這個密不可分。
孩子小時候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尤其新生的寶寶對於這個陌生的世界更需要父母的呵護,滿滿的安全感和最佳的互動,可以讓她越來越開心自信的成長。
大家都怎麼陪伴孩子最幼小的那段歲月呢?
答:
我的孩子有一歲半了,我從她剛出生的時候,就一直陪伴在她身邊。 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大人不應該抱著和新生兒玩的心態來照顧新生兒,這個階段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安靜靜的睡覺和吃奶。
孩子剛來到這個世界時最需要的不是玩耍,而是父母的溫暖
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孩子就脫離了溫暖的子宮,來到了冰冷的外部世界。呼吸方式也從臍帶供氧,變為肺部供氧。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冰冷的,一切都是不可控的。看著我家孩子剛出生哭泣的樣子,我感覺到作為一個孩子的不容易。我也知道這個時候,她最需要的絕對不是一個玩具、或者是一場 游戲 ,而是溫暖的懷抱和甜美的乳汁。 所以,這時候,家長不應該打擾新生兒,而是要努力創造一個溫暖、舒適的環境,來滿足新生兒的這兩項需求。
父母借口檢驗新生兒的發育情況,和新生兒玩是不對的
有的家長,願意和新生兒互動、玩耍,美其名曰是測試孩子的聽力、視力、大動作等等正不正常,其實,這些判定是很專業的,一般的家長不具備醫學判定的能力。而隨著定期的回醫院復診,大夫會隊孩子的發育情況進行評估,並給出專業判斷。我記得,我帶孩子去醫院的時候,大夫會仔細測量孩子的身高體重,會用專業的儀器測量孩子的聽力和視力。 所以,我們家長不需要用和新生兒玩的方式,來檢驗孩子的發育情況。
父母要認識到什麼是孩子需要的,什麼是我們認為孩子需要的
就像網路上有一個穿秋褲的段子:有一種冷,叫做你媽媽認為你冷。其實,這些是一個道理。孩子剛剛出生,做父母的太愛寶寶了,這是人之常情。 但是,我們一定要分清新生兒的需要,和我們認為新生兒的需要,這兩者是不同,有時候,甚至是相反的。 我就犯過類似的錯誤,我的孩子出生在夏天,可是我總感覺她會冷,給她穿了很厚的衣服,結果身上起了一層熱痱子。當時,我那個心疼啊。後來,我就吸取教訓,嚴格的按照科學的方法,而不是按照感覺來照顧她。
以上,就是我對於如何和新生兒玩的經驗分享。 我認為,家長要在孩子不同的年齡段,執行差異化的養育計劃。不應該頻繁的和新生兒玩,或者認為新生兒需要家長的陪玩,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認真的想一想,這時候的孩子真正的需要是什麼? 如果你還遇到了其他 育兒 方面的問題,歡迎在評論的時候提出,或者私信我,期待和您繼續討論。
答畢。
Hello親愛的寶爸寶媽,蜜桃姐姐來咯!
雖然一個非常小的嬰兒不能還不能玩玩具或參加 游戲 ,但是如果他的照顧者在他清醒的大部分時間都沒有和他互動,他也會感到無聊和孤獨。不過爸爸媽媽也不要讓刺激大腦發育的壓力讓自己感到愧疚。如果寶寶平靜地滿足,他就不會感到無聊和孤獨。事實上,如果我們太快地用一隻撥浪鼓或一首歌去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可能會是中斷了他需要休息的時間,所以,給予寶寶新的刺激的時機和程度都需要好好考慮。
當然,擁抱、微笑、說話越多,寶寶就越容易成長和適應。除此之外,有三種刺激新生兒的主要方法。
首先,接受成人是他最好的 娛樂 ,並找到不同的方式提供。比如,在家庭活動中心附近放置他的搖籃或彈跳座椅,鼓勵大家停下來快速聊天。當我們在閱讀或看電視的時候,把孩子放在身邊,養成在家裡帶著孩子的習慣。
第二,帶寶寶出去認識世界。當抱著寶寶漫步在花園或街道上時,這種走路的節奏感也會讓寶寶所看到和聽到的生活的全景和電影一樣有趣。找一個吊帶或帶子的嬰兒托架,不僅對我們來說很舒服,而且新生兒有很好的頭部支撐。除了給孩子提供一個可以看到他周圍世界的好位置,這還可以讓我們在家裡簡單的工作、雜貨店購物和其他差事放鬆。一旦他能把頭抬起(通常在3個月或4個月左右),試著偶爾在托架上把孩子轉過來,這樣他的背部就在我們面前,他可以很容易地抓住他周圍的一切,更能理解。
最後,給寶寶看很多不同的東西。一個簡單的方法是把嬰兒床或嬰兒座椅從一個有趣的地方移到另一個有趣的地方。起初,他看不到任何離他30厘米遠外的東西,但他仍能欣賞到窗簾百葉窗投射到附近牆壁上的陰影,在微風中輕輕飄動的明亮窗簾,以及植物的各種形狀。這種一直在動的影子也是很有趣。
不要局限於傳統的手機和搖籃玩具。試著在床墊和嬰兒床的欄桿之間塞幾張卡片,或者把它們貼在嬰兒床外面的牆上。另外,把它們掛在頭頂懸掛的有趣的日常物品上也不錯,比如懸掛在天花板上的燈,掛在嬰兒床上的各種物體,或者是用不同的焦點「改裝」的嬰兒床。如果經常旋轉這些物體,寶寶總是會看到一些新的東西。更重要的是,他的感覺會受到刺激,即使爸爸媽媽不在那裡,寶寶也能看到很多東西。
不知道各位寶爸寶媽關於這個問題有什麼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的評論區進行留言哦~蜜桃姐姐等著你!ღ( ´・ᴗ・` )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