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八子參軍永不朽,紅色血脈潤贛南——電影《八子》觀後感
在紅色故土贛南,八子參軍的故事家喻戶曉。「八子參軍去,不見一人歸」是那個戰火硝煙的,殘酷年代的縮影,也是贛南人民群眾投入到支援革命戰爭中,奉獻了自己的一切的縮影。《八子》這部電影取材於瑞金肖區七堡鄉農民楊榮顯送八個兒子參軍的真實故事。在這部電影中,骨肉相連的母子情、不離不棄的兄弟情、赤膽忠心的家國情.....無數盪氣回腸、難以割捨的情感凝聚一起,共同譜寫了一首可歌可泣、永垂不朽的英雄樂章。
血肉築山河,英雄永不朽
這部電影帶給我們的感觸很深,讓我在感受到強烈的視覺震撼的同時,也被電影中的人物、情節所深深地感動。經歷多次戰斗後,滿崽的七個哥哥僅有大哥存活下來。在戰地醫院兩兄弟相遇了,當大牛將六個弟弟的紅肚兜交給滿崽時,滿崽清楚地知道他的六個哥哥已經長眠於贛南這片紅色熱土之下了,但為了在家的老母親、未婚妻以及像他們一樣的勞苦大眾不再受白匪軍破壞,過上好日子,滿崽毅然要求參加紅軍,像幾位哥哥一樣戰斗。幾場戰斗下來滿崽戰勝了自己內心的恐懼,堅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迅速從一個老百姓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紅軍戰士。在一次掩護大部隊撤離的戰斗中,他們所在的隊伍浴血奮戰,最終在阻止白匪軍追擊大部隊的戰斗中全部犧牲了,而在村頭,他們的母親,還在等待著孩子們的歸來。
離別之際,她叮囑兒子們,「你們一定要活著回來」,她知道沒有人能給她肯定的答復,但這是所有的母親都一定會說的話。英雄的身前,是槍林彈雨的沙場,而在英雄的身後,家鄉的村莊依然寧靜安詳,微風吹過金黃的稻浪簌簌作響,一位年邁的母親正在村頭的小路旁孤獨的守望。她年復一年地在村口張望,希望能看到兒子歸來的身影。她等了35年,最終還是沒有等到兒子,但是她等來了新中國。
傳承紅色血脈,共建美好贛南
在當年的贛南蘇區,父送子、妻送郎、兄弟齊上戰場的情景比比皆是,這位母親是贛南千百個母親的縮影。「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我們現在的國泰民安都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更沒有人能真的不畏生死,先烈們能甘願冒著槍林彈雨,前仆後繼沖鋒陷陣,憑的不僅僅是熱血豪情,更是為了心中的信仰 ——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英雄向死而生是偉大的「涅槃」,是戰爭年代烙印在蘇區人民內心深處的「舍小家為大家」家國情懷,更是新時代贛南人民的紅色基因,奮進力量。
作為一名在紅色文化中浸潤成長的贛南人,我要把這部電影帶來的感觸和思考融入到工作事業當中,學習贛南革命先輩舍小我為大我的奉獻精神,學習紅軍戰士鋼鐵般的紀律,傳承蘇區紅色血脈,做新時代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青年教師,我要努力站好三寸講台,為贛南的教育事業散發自己的光和熱。
評論
共0條
暫未收到評論
⑵ 八子劇情介紹
八子講述了江西瑞金沙洲壩七堡鄉的楊家,為了保衛中央蘇區實現革命理想,八個兒子毅然參加紅軍,奔赴戰場全部犧牲的悲壯故事。
這是一部悲壯激烈的戰爭片,兩個小時的影片,大部分的時間都是戰火硝煙的場面,從林地作戰到炸炮兵陣地、炸吊橋,環環相扣,無時無刻不讓人視覺震撼、血脈噴張;這是一部真實厚重的情感片,至深的母子情、盪氣回腸的兄弟情、生死與共的戰友情,每一個畫面都真實厚重,每一個場景都煽人淚下。
電影《八子》很好地向觀眾詮釋了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回顧黨走過的風風雨雨,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人為了人民的利益、為了崇高的理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革命不成功,誓不還家鄉」……這些都是革命先烈的錚錚誓言。
正是因為堅信信仰,才有了楊家八兄弟的壯烈犧牲、才有了戰士老趙的慷慨赴死、才有了三排戰士的前赴後繼。
「有許多,牽掛的,這些年,被山水阻隔。」「小時候,做什麼,回憶里,都是最好的。」「有一天,你老了,我為你,唱兒時的歌。」影片的結尾是白發蒼蒼翹首期盼八個兒子平安歸來場景,沒有台詞,沒有修飾,卻是整部戲最讓人淚目的一幕。
一位普通的母親一次次送自己的兒子奔赴戰場,即便內心有多麼的不舍,即便知道這一去可能就是永別,但為了拯救國家於水火,她還是義無反顧地送八個兒子去參加革命,舍小家為大家,母愛是偉大的,但更讓人肅然起敬的是一位平凡母親的無私而偉大的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