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找一部電影 或電視劇 裡面的插曲有《送別》 就是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你要找的應該是《城南並桐譽舊事》
該影片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82年。影片講述半個多世紀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隨著爸爸媽媽從台灣飄洋過海來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條胡同里。京華古都的城垣頹院、殘陽駝鈴、鬧市僻巷等都讓英子感到新奇,為之著迷。會館門前的瘋女子、遍體鞭痕的小夥伴妞兒輪侍,出沒在荒草叢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媽、沉痾染身而終眠地下的慈父……他們都曾和英子玩過、談笑過、一同生活過,他們的音容笑貌猶在,卻又都一一悄然離去。讓不諳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卻又不得其解。本片榮膺中國電影金雞獎最絕段佳導演、最佳女配角和最佳音樂獎。
B. 送別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以《送別》為題的歌曲有好多,這里介紹一首老電影《怒潮》的主題曲《送別》。
老電影《怒潮》的主題曲《送別》這首歌曲創作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均由鄭洪作詞,鞏志偉作曲,著名歌唱家孟貴彬演唱。《送別》是該片的主題曲,這首歌是在影片中農友們含淚相送他們的領指掘爛路人之時,漁鼓老人唱的一首凄楚、悲壯的送別曲。本歌是一曲充滿友誼深情的歌,歌曲層層抒發了處在革命關頭的散芹農友鄉親,送別受錯誤路線排擠打擊、被迫離開戰斗崗位的革命領路人時的感人情景,表達了他們對革命領路人的崇敬、對右傾機會主義的憤懣、對勝利的嚮往以及與戰友話別時的苦痛惆悵等交織在一起的復雜心情。這首歌痛而不悲,憂而不傷, 歌聲將主人公錯綜復雜的感情深沉地交織在一起,抒發了革命人民對黨對戰友的深情厚誼。歌曲創作時,以《孟姜女》等民間小調為範本進行了再創作,感情深沉細致,旋律宛轉流暢。歌曲在烘托電影主題、創造氣氛表現主人公內心情感等唯漏方面起到了突出作用,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就流行全國,成為多年來久唱不衰的電影歌曲。
孟貴彬,男,1926年出生,男高音歌唱家。直隸(今河北)深縣人。1940年參加八路軍。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八路軍一二0師戰斗劇社演員、西北軍區戰斗劇社音樂股副股長。建國後,任西南軍區文工團歌劇隊隊長。1958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聲樂進修班。後歷任總政治部歌舞團獨唱組組長、國防科委文化部副部長兼文工團團長。曾獲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1964年獲三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會演優秀創作獎。
以下是電影怒潮插曲《送別》的簡譜。
C. 《送別》--電影《城南舊事》插曲
陳綺貞圓吵的《送毀高別》 http://www.bingling.net/blog/UploadFiles/2008-3/42213325010.mp3
滿意請采纖腔尺納
D. 《送別》這首歌最早出現在哪一部電影
《送別》最早是1983年的電影《城南舊事》的插曲。
《城南舊事》講述了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里。英子與「瘋」女人秀貞成為朋友。
秀貞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暗中相愛,後大學生被警察抓走,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知,下落不明。
英子對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夥伴妞兒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發現她脖頸後的青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後,立刻帶妞兒去找尋爸爸,結果母女倆慘死在火車輪下。
英子一家搬家到新簾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花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逗埋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警察局暗探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
後來,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英子隨家人乘上遠行的馬車,帶著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祥指叢。
(4)送別老電影免費觀看擴展閱讀
《謹櫻城南舊事》,改編自林海音1960年出版的同名中篇小說,由吳貽弓執導,沈潔、鄭振瑤、張閩、張豐毅等主演,1983年於中國內地上映。
影片獲得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鷹獎,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最佳音樂等多項大獎。
E. 跪求一部電影名講的是一個老師要走了全班同學都依依不捨來到火車站唱起《送別》場面非常感人....拜託了...
去年綾瀨遙主演的影片《巨乳排球》最後有你說的情節,但不知是不是你穗茄啟想要的電影。
說明,別以為這是一部A片,這可是去年非常納肆有名的猜如喜劇勵志片!
F. 送別原唱是誰
歌曲送別原唱是誰?哪年的歌?
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這就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盛極一時的著名校園歌曲《送別》,系五四時期著名音樂教育家李叔同先生於1910年前後所作,是根據美國人j.p.奧特威所作的曲調填以新詞而成的新歌。
李叔同,就是1918年在杭州虎跑泉出家為僧的弘一法師。
這首《送別》歌,在解放前的知識界幾乎無人不知,在江南一代更是家喻戶曉,數十年中,成千上萬的大、中、專學生,就是唱著這首歌告別母校、老師,走向社會的。正因為如此,它先後為不少中外影片所引用,有的還作為影片的主題歌,比如《早春二月》,日本影片《啊,野麥嶺!》;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獲得國際金鷹大獎的《城南舊事》,就是用李叔同的這首《送別》作為主題歌的,它使《城南舊事》影片增添了無限的詩情畫意。
這么個簡單的短歌,為什麼具有這么大的魅力、幾乎不受時間的限制,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首先,作者在創作這首歌詞時,借鑒、學習、繼承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並且學而化之,更上一層樓。大家如果注意,就會發現,李叔同在這首歌的創作上,無論在遣詞造句上,還蘆擾是在意境上,都受到了《西廂記》《長亭送別》的影響。我們不妨將《西廂記》有關段落引證如下:
[正宮][端正好]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滾綉球]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迴避,破題兒又早別離。聽得道一聲去也,鬆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四邊靜]霎時間杯盤狼籍,車兒投東,馬兒向西,兩意徘徊,落日山橫翠。知他今宵宿在那裡?在夢也難尋覓。
四煞]這憂愁訴與誰?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岳低。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
[三煞]笑吟吟一處來,哭啼啼獨自歸。歸家若到羅幃里,昨宵個綉衾香暖留春住,今夜個翠被生寒有夢知。留戀你別無意,見據鞍上馬,閣不住淚眼愁眉。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我為甚麼懶上車兒內,來時甚急,去後何遲?
[收尾]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大家只要稍做對比,就可以發現兩者的許多共同之處。只不過李的歌詞,將《西廂記》情人相別的內容上升、擴展到了學子告別朋友、師長、母校的離請別緒,進而引申到對生命、自然、宇宙和時間的思考。
我們不是說要繼承傳統文化么?這就是一例典型的繼承!
第二點,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作者在創作上,屏棄了政治的說教,而是緊緊抓住人性做文章。政治有時間、階級的限制,不可能像人性那樣永恆。「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古人抓住這個「別」大做文陪嫌旦章,還專門寫了個《別賦》,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這個「別」,是人類經常遇到的東西,它觸及了人類最為敏感的情愫,撥動了人性最為敏感的神經。通過這個「別」,人們往往會涉及到生命與時間、時間和空間、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許多重大問題的思考,宇宙的永恆和生命的短暫,時世的變幻和人類感情的傷痕,所喚起的人類的滄桑感,是刻骨銘心的。文藝作品如能准確反映人類在此時的人性的特徵和要求,都會成為不朽的作品。
這就是李叔同《送別》成功的主要原因。
由此我想到平時在網上看到的一些詩歌,它們的一個根本性的缺陷,就......>>
歌曲 《送別》 的原唱是誰?
這首李叔同作詞的〈送別〉的曲調是選用美國歌曲作者J·P·奧德威的《夢見家和母親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至於到底誰才是最早的原唱,早已無從考證。《城南舊事者亮》里是合唱版的,上影樂團演奏。
送別這首經典的歌曲原唱是誰啊
《送別歌》,是一首由藝術家李叔同作詞的中文歌曲。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是城南舊事的主題曲。
原唱不詳。二十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送別》是作為在新式學堂中教授的學堂樂歌,廣為傳唱,受到大眾的深愛;1970和1980年代,《送別》作為插曲或主題曲分別出現在電影《早春二月》和《城南舊事》中,更使其膾炙人口,傳唱不息。唐朝樂隊在其第二張專輯《演義》中對《送別》作了改編演唱。
送別
作詞:李叔同
作曲:John Pond Ordway
演唱:朴樹
發行時間:2013-03-29
所屬專輯:《送別》
長亭外 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今千里 酒一杯 聲聲喋喋催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余歡 今宵別夢寒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送別的歌詞的原唱是誰
《送別》 陳綺貞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李叔同《送別》 《送別》作於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任教之時,當時是作為音樂教學之用而創作的學堂樂歌。不料卻廣為傳唱,影響深遠。而電影《早春二月》、《城南舊事》採用它作為插曲或主題曲之後,更使這首歌在幾代人口中傳唱不衰。其實《送別》的曲子並不是李叔同的原創,它是美國通俗歌曲作者j.p奧德威所作,歌曲的名字叫做《夢見家和母親》。 多年以後,林海音在創作小說《城南舊事》時寫到了這首歌,不過小說中的歌詞與李叔同的原詞有很大的出入,應該說是遜色了許多。不妨抄錄如下: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離別多。 導演吳貽弓在拍攝影片《城南舊事》的時候,選用了《送別》的主旋律貫穿影片始終,不過,在選擇《送別》作為主題歌時,毅然將歌詞恢復成原來的樣子,顯然是很有見地的。 我想大家很多都跟我一樣,從《城南舊事》這部電影中聽到這首歌,並喜歡上這首歌,繼而了解這首歌,知道這首詞,知道了李叔同這個人,知道了弘一法師的傳奇一生。這首歌一直影響著我們,也一直喜愛這首歌直至現在!
歌曲送別原唱
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這就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盛極一時的著名校園歌曲《送別》,系五四時期著名音樂教育家李叔同先生於1910年前後所作,是根據美國人j.p.奧特威所作的曲調填以新詞而成的新歌。
李叔同,就是1918年在杭州虎跑泉出家為僧的弘一法師。
這首《送別》歌,在解放前的知識界幾乎無人不知,在江南一代更是家喻戶曉,數十年中,成千上萬的大、中、專學生,就是唱著這首歌告別母校、老師,走向社會的。正因為如此,它先後為不少中外影片所引用,有的還作為影片的主題歌,比如《早春二月》,日本影片《啊,野麥嶺!》;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獲得國際金鷹大獎的《城南舊事》,就是用李叔同的這首《送別》作為主題歌的,它使《城南舊事》影片增添了無限的詩情畫意。
這么個簡單的短歌,為什麼具有這么大的魅力、幾乎不受時間的限制,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首先,作者在創作這首歌詞時,借鑒、學習、繼承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並且學而化之,更上一層樓。大家如果注意,就會發現,李叔同在這首歌的創作上,無論在遣詞造句上,還是在意境上,都受到了《西廂記》《長亭送別》的影響。我們不妨將《西廂記》有關段落引證如下:
[正宮][端正好]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滾綉球]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迴避,破題兒又早別離。聽得道一聲去也,鬆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四邊靜]霎時間杯盤狼籍,車兒投東,馬兒向西,兩意徘徊,落日山橫翠。知他今宵宿在那裡?在夢也難尋覓。
四煞]這憂愁訴與誰?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岳低。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
[三煞]笑吟吟一處來,哭啼啼獨自歸。歸家若到羅幃里,昨宵個綉衾香暖留春住,今夜個翠被生寒有夢知。留戀你別無意,見據鞍上馬,閣不住淚眼愁眉。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我為甚麼懶上車兒內,來時甚急,去後何遲?
[收尾]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大家只要稍做對比,就可以發現兩者的許多共同之處。只不過李的歌詞,將《西廂記》情人相別的內容上升、擴展到了學子告別朋友、師長、母校的離請別緒,進而引申到對生命、自然、宇宙和時間的思考。
我們不是說要繼承傳統文化么?這就是一例典型的繼承!
第二點,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作者在創作上,屏棄了政治的說教,而是緊緊抓住人性做文章。政治有時間、階級的限制,不可能像人性那樣永恆。「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古人抓住這個「別」大做文章,還專門寫了個《別賦》,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這個「別」,是人類經常遇到的東西,它觸及了人類最為敏感的情愫,撥動了人性最為敏感的神經。通過這個「別」,人們往往會涉及到生命與時間、時間和空間、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許多重大問題的思考,宇宙的永恆和生命的短暫,時世的變幻和人類感情的傷痕,所喚起的人類的滄桑感,是刻骨銘心的。文藝作品如能准確反映人類在此時的人性的特徵和要求,都會成為不朽的作品。
這就是李叔同《送別》成功的主要原因。
由此我想到平時在網上看到的一些詩歌,它們的一個根本性的缺陷,就......>>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首歌叫什麼?原唱是誰?
原唱是英文歌,指路→夢見家和母親
軍歌《送別》的原唱是誰?
這是60年代的電影《怒潮》主題曲。由當時中國四大抒情男高音之一的孟貴彬演唱。 查看更多答案>>
長亭外 古道邊 ..的名字 原唱
「長亭外,古道邊」出自歌曲《送別》,原唱是李叔同。
創作背景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John Pond Ordway(1824-1880)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夢見家和母親》是首「藝人歌曲」,這種歌曲。
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該歌曲的歌詞有以下多個版本
1、李叔同版
送別(廣泛版本)
詞: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2、林海音版
台灣女作家林海音在其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中兩次提到《送別》這首歌。她記錄的《送別》歌詞是: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3、陳哲甫版
可能是因為《送別》比較短小,所以在其流行後有人續填歌詞。而有的續詞隨原詞一起傳播,時間一長,被人誤當作李叔同《送別》的第二段。最著名者當屬陳哲甫續詞。
全詞為: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曉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曉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孤雲一片雁聲酸,日暮塞煙寒。
伯勞東,飛燕西,與君長別離。
把袂牽衣淚如雨,此情誰與語。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4、陳綺貞版
《送別》還有這樣一個版本: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韶光逝,留無計,今日卻分袂。
驪歌一曲送別離,相顧卻依依。
聚雖好,別離悲,世事堪玩味。
來日後會相予期,去去莫遲疑。
5、《城南舊事》版
電影《城南舊事》對《送別》的使用,並沒有被林海音版所限。它實際是把李叔同版和林海音版合二為一,但又有個別差異。兩段歌詞是: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6、朴樹版
電影《廚子戲子痞子》片尾曲
長亭外 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今千里 酒一杯 聲聲喋喋催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余歡 今宵別夢寒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離別的列車原唱是誰
[00:03.6]離別的車站
[00:07.2]演唱:趙薇 by:陳皓
[00:57.1]當你緊緊握著我的手
[01:02.1]再三說著珍重珍重
[01:07.3]當你深深看著我的眼
[01:12.3]再三說著別送別送
[01:17.5]當你走上離別的車站
[01:22.5]我終於不停的呼喚呼喚
[01:27.6]眼看你的車子越走越遠
[01:32.6]我的心一片凌亂凌亂
[01:40.2]千言萬語還來不及說
[01:45.6]我的淚早已氾濫氾濫
[01:50.6]從此我迷上了那個車站
[01:55.8]多少次在那兒痴痴的看
[02:00.6]離別的一幕總會重演
[02:05.8]你幾乎把手兒揮斷揮斷
[02:11.1]何時列車能夠把你帶回
[02:16.1]我在這兒痴痴的盼
[02:21.3]你身在何方我不管不管
[02:26.8]請為我保重千萬千萬
[02:33.0](music)
[03:15.1]當你走上離別的車站
[03:20.3]我終於不停的呼喚呼喚
[03:25.1]眼看你的車子越走越遠
[03:30.2]我的心一片凌亂凌亂
[03:37.5]千言萬語還來不及說
[03:42.7]我的淚早已氾濫氾濫
[03:48.1]從此我迷上了那個車站
[03:53.3]多少次在那兒痴痴的看
[03:58.2]離別的一幕總會重演
[04:03.5]你幾乎把手兒揮斷揮斷
[04:08.6]何時列車能夠把你帶回
[04:13.5]我在這兒痴痴的盼
[04:18.9]你身在何方我不管不管
[04:23.6]請為我保重千萬千萬
[04:31.5]千言萬語還來不及說
[04:36.5]我的淚早已氾濫氾濫
[04:41.7]從此我迷上了那個車站
[04:46.8]多少次在那兒痴痴的看
[04:51.6]離別的一幕總會重演
[04:56.9]你幾乎把手兒揮斷揮斷
[05:02.1]何時列車能夠把你帶回
[05:07.2]我在這兒痴痴的盼
[05:12.3]你身在何方我不管不管
[05:17.9]請為我保重千萬千萬
[05: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