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最小說2011 10月的Zui silence中吳忠全的《孤墳》全文,給高分啊
山坡,東南面,松濤陣陣,一座墳墓旁邊坐著位老人,滿頭白發,牽著的一隻瘦羊在低頭吃草,風還算蕭瑟,羊毛與頭發都有了些褶皺,惆悵滿山坡。山腳下有細小的河流經過,要等雨季才能看出紋路,躺下便是依山傍水。
「風水寶地啊!」男人下葬的時候,陰陽先生這樣感嘆道。可是老人卻不能前去送葬,鄉下的習俗。鄉下總有各種各樣的習俗,讓老人在丈夫死後,不得參與任何與葬禮有關的事宜,只好眼睜睜看著兒女為丈夫穿好壽衣,放進棺木,埋入土中。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最愛的人,在相互陪伴了幾十年後,不能送上最後一程,看著他被抬走,永遠消失在自己的視野里,往後只能夢里相見。
男人是得怪病死的,只躺了兩天,說不行就不行。她說是因為男人性子急,死也不能拖拖拉拉,說著說著便又哭了,她已經哭了好幾天,一陣一陣地,她說不敢細想,一想到男人就受不了,她已經好幾夜沒睡覺了,一閉上眼睛就出現男人的摸樣。她這么說的時候兒媳站在旁邊,害怕地道:「媽,快別說了,怪嚇人的。」老人抹了一把眼淚,「沒事沒事,你爸走了就不會回來嚇人的。」說的兒媳更害怕了,在隔天埋葬的時候,跪下磕了好幾個頭,不住地念叨著:「爸,保佑我們都好好的,別回來嚇唬我們。」
埋葬了男人後,兒女們回到家中,老人拉住女兒詢問男人的墳墓位置,女兒一邊洗臉一邊道:「在南山樹林邊上,靠著路邊,他不是愛溜達嘛,這地方去那兒都方便。」老人聽後嘀嘀咕咕地說:「好,好,你爸就是閑不住。」
老人十九歲那年與男人結婚,一生孕育六個兒女,夭折了兩個,剩下兩兒兩女。男人脾氣不好,也不懂得關心照顧人,喜歡在外奔波忙碌,還總是發火打人。老人可以說是吃了大半輩子的苦,直到四個兒女全都成家才算過了幾天的好日子。可是好日子雖不愁吃喝整日打打麻將串串門但也並不怎麼順心。男人一把年紀了還是喜歡到處走走,她有時跟著,有時因為風濕犯了跟不了,但又擔心男人一個人出門有危險。在她的眼裡男人已經老了。她會把零錢和整錢分開放進男人的外兜和里兜里,把手機綁上繩子拴在褲腰上,甚至還會叮囑出門別亂搭訕,也別和搭訕的人聊天之類的小事,在她眼裡,男人甚至連自己的孫子都不如。
男人去世的前一年最後出了一趟遠門,這段時間里老人的小女兒鬧起了離婚,拋下十歲不到的孩子和另一個男人回到了娘家,家裡人當然是對著新女婿不友善,冷臉相對,冷嘲熱諷的。
男人回來後大發雷霆,在這樣傳統的家庭里這算是蒙羞的事情,老人想勸又不敢勸,主要是也沒理由勸,只能聽著男人發脾氣,看這兒女們老老實實地聽著,每一個人敢吭聲,特別是新女婿。
新女婿雖然受了挫折但是並不氣餒,整日爸媽地叫著,叫著叫著兩位老人也就習慣了,也就慢慢地接受了,後來在男人的葬禮上,這位新女婿眼淚也並不少流,流過了還拉著老人聊天,聊著聊著兩個人便又都開始哭上了,說的話題應該也就是男人去世前想吃糖葫蘆,新女婿一下買了十串回來,男人卻沒吃上一口便咽氣了。
男人走後一大家子聚在一起熱鬧了幾天,吃飯喝酒打麻將,每一天都要喧鬧至凌晨,也算是借這個機會讓好幾年都見不上一面的人們團聚一下,把分離變成了團聚,也算安慰內心的一個方法。
在兒女們打麻將的時候,整間屋子煙霧繚繞,在另一間屋子裡,一群孩子在嬉戲,而最小的重孫子在哭鬧,老人在這鬧哄哄的氣氛里,又開始哭了。打麻將的兒女沒看到,老人便去抱哭鬧的孩子,邊哭邊說:「你怎麼就不早一天回來,早一天回來你太爺就能看到你了。」孩子的母親拿著一個奶瓶子過來塞進孩子的嘴中,孩子不哭了,老人把孩子遞給孩子的母親,背著手走了出去,嬉戲的孩子不小心撞了她,她踉蹌了一下,扶著門框,關上了門。
悲傷好像都是一時的,哭著哭著就忘記了怎麼哭,別人都開始笑了,誰也就不好意思再哭了。老人坐在院子里,看著沒有月亮的星空,眼眶的紅也就看不出顏色,她又開始嘟嘟嚷嚷地說話了:「過幾天天涼了就去給你燒衣服,錢不夠花了就回來說一聲,沒事,我把門前那道符撕了,沒人敢攔著你,誰對我好誰對我壞我都知道,你也算兒孫滿堂了,我挺知足的……」越說越語無倫次,是太悲傷,太思念,還是她已經老了,老到像個孩子一樣了。
老人後來找到了男人埋葬的地方,於是她每天都借口出去放那一隻生病的羊,到男人的墳墓旁坐一坐,說一說平日里無從開口的話,講一講兒孫們的事情,「老大還是那樣,挺好的。老二臭脾氣和你一樣,改不了。小閨女快要結婚了,我硬拖著等一等,你走還沒過百天呢,小孫子都有對象了,大重孫子也要上學了……」說著說著老人還是喜歡哭,但是她現在不說那是哭,她說自己是迎風眼,風一吹就流眼淚。
老人用手給墳墓添了幾把土,這座墳墓和周圍的都不一樣,別的都是圓形的,它卻是方形的,且還沒有立碑。是座孤墳。老人知道,這又是老家的習俗,也是男人在等她,等到自己死了之後,和男人埋葬在一起,兒女會給他們共同立一塊碑,然後把他們的墳墓也添圓了。
「我過得很好,我也沒有很孤獨,我常常想起你,我又不敢太仔細地想你,我只是在等待,等到著自己死去,然後再次和你團聚,從此再也不用分開。」
全文完 by 吳忠全
❷ 「生死路上老少。孤墳多少少年人。」這首古詩的全名 出於那位詩人
但這不是詩,這句話是勸學,但又不完全是。
出自順治所說。
此話全文:
莫到老時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黃泉路上沒老少,奈何橋上骨肉分。
❸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賞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此時詩人四十歲,題目上「乙卯」,指的就是這一年。題「記夢」,是夢後記事,內容是「夢亡妻」。
「十年生死兩茫茫」,詞一開始即點出夫妻死別的時間--十年。蘇軾的妻子王弗死於治平二年,距詩人寫此詞時正好十年。十年時間,不論長短,都是有限的,但只就它橫亘在生與死之間這一點說,就是永無休止的了。誰都明白,生者與死者是永遠不能會面的。這里「生死」兩字,道出兩個世界,用得十分沉痛。使其後的「兩茫茫」不僅有了「全無所知」之感,而且有了「永無所知」之感。「不思量,自難忘」,寫生者對死者的思念。「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細領會,卻是詩人的更深一層的情懷。說不思量,即是思量。因為這種思念,既是一種有意識的每時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種難以中斷的無意識的思念,可謂「此情無計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所以是「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王弗死後,遷葬於四川眉山(蘇軾的家鄉),而此時蘇軾則在密州任所,不止千里之隔。死者在千里之外,沒有昔日的伴侶近在咫尺相陪,九泉之下若有靈,連訴話凄涼的地方也沒有。這該多麼孤寂清冷!至此,作者通過生者與死者在時間與空間上的隔離,表達了對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遠不得相逢的遺恨。「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這是詩人的一個假想。「相逢」,死者依然故我,而生者呢?這十年,正是圍繞王安石變法,革新派與守舊派的斗爭愈演愈烈的時候。蘇軾被卷進了這場漩渦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斷地放外任,左遷,流徙,歷盡蒼桑,備嘗艱辛,已是「塵滿面,鬢如霜」了。此時此刻,生者與死者若能相逢,也肯定是「不識」了。這里有詩人的那種相逢不識的遺恨,更多的則是詩人回首往事,倍覺辛酸的慨嘆。
下闋承接「相逢」寫夢,境換而意相連。「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正是由於「不思量,自難忘」的那種刻骨銘心的想念,才產生了詩人所繪下的夢境。夫妻相逢在夢中,現實中時間與空間的距離都沒有了。往昔的美好時光出現在眼前--窗下,妻子對鏡理妝,似乎是靜謐、幸福的。然而,是「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這里與起句「十年生死兩茫茫」相映照。一說情思縈繞,悵惘空虛,一說縱使相逢,苦不堪言。夢畢竟是夢,夢中還有著生死夫妻相逢的浪漫情調,哪怕這種浪漫是苦澀的,悲愴的。而在現實中,丈夫對亡妻的不可遏止的思念,則又是另一種情調了。「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詩人的思緒又回到了上闋的「千里孤墳」處。短松崗,即指王弗的墓地。唐代開元年間,幽州衙將張某之妻孔氏死後,一日忽從冢中出,題詩贈張曰:「欲知腸斷處,明月照松崗」。(《本事詩·征異第五》)蘇軾化用其意,遙想亡妻在清冷的月光下「千里孤墳」的凄涼處境。此典用得貼切,不著痕跡。並由於作者刻意用了「料得」這樣一個主動詞和「年年」這樣一個漫長的時間單位,使之不僅含有死者對生者的懷念,而且增加了生者對死者的懷念,使本詞產生了雙重的生死懷念之情,詞的重量頓時倍增。王弗十六歲時嫁給蘇軾,她天資聰穎,知書懂詩。據《侯鯖錄》記載,在一個正月夜裡,王弗見庭前梅花盛開,月色霽清,對蘇軾說:「春月勝與秋月色。秋色讓人慘凄,春月令人和悅。可召趙德麟輩飲此花下。」東坡聽了高興地說:「此乃詩家語也。」王弗賢淑端莊,曾對蘇軾的事業、為人處事進行過多次有識見的告誡、囑咐。這些都被蘇軾一往情深地寫進了王弗的墓誌銘。這說明,王弗生前,不但是蘇軾生活上的伴侶,而且是文學上的知音,事業上的賢內助。不幸的是王弗二十六歲時就謝世了。這無疑在生活上、感情上對詩人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正是由於與妻子的情篤,生者的思念才是那樣的持久。這點在《江城子》詞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縱觀全詞,詩人用朴實無華、近似白話的言詞,寫實情真,記夢意深;虛實相間,輕重結合,全無雕琢痕跡,卻意義深遠。詩人選用《江城子》詞調寫悼亡之作,恰如其分。《江城子》詞調,凡是有韻腳的地方,皆為平聲,三、五、七言間用、迭用『這樣音韻諧協而又起伏不平。從內容上看,所表達的正是深沉而又復雜的感情。如上闋「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由於句式參差,雖明白如話,卻韻味醇厚,使人倍感沉痛。蘇軾在其後的一首與其胞弟子由久別相見的詩中曾有「猶勝相逢不相識,形容變盡語音存」,顯然沒有達到此種的意境。再如詩人化用「欲知腸斷處,明月照松崗」,填出「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與上闋中「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相呼應,充分利用詞中長短句的長處,使人讀後有一種回味無窮的感受。
以悼亡為題材作詞,在蘇軾是第一首,在詞的發展史上也是第一首。這在詞的內容的開拓上有它的獨特意義。在這以前,文人填詞,凡涉及女性的,大多為玩弄妓女之辭。因為詞多半為應歌而作,而歌詞者又大多為妓女之故。到了蘇軾開始有所轉變,不完全為應歌而作,轉而表現她們的情懷。比如他的《賀新郎》(乳燕飛華屋)詞,通過細致的描寫,使一個孤獨、抑鬱的少女形象躍然紙上。《江城子》又前進了一大步,不但擴展了詞的題材,對詞的品格也有所提高。
蘇門六君子之一的陳師道曾用「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評贊此詞。讀此詞,確實能看到它字字都浸著血淚,聽到作者錐心裂肺的慟哭之聲。
❹ 《荒冢,孤墳,葬紅塵》txt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荒冢,孤墳,葬紅塵》網路網盤txt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5BNq06Q-BaLTuhsx3uHdUg
❺ 《孤墳鬼影當代江西長篇小說經典叢書(第1輯)》txt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孤 墳 鬼 影》(高歌)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1jq8ztbtSoy1nEN763SSFQ
書名:孤 墳 鬼 影
作者:高歌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8-1
頁數:160
❻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出自哪全文是什麼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已解決 懸賞分:0 | 提問者:wangleidd | 解決時間:2008-7-9 03:47
最佳答案
江城子 蘇軾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 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短松岡。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❼ 《孤墳冥妻》txt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孤墳冥妻》網路網盤txt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IhtBP8jQ80zJZY-4chiNTg
❽ 孤墳痴情漢全文閱讀書包網
太長了,給你一個網址吧~ http://tieba..com/p/2855790583?pn=1
這是一個帖子,樓主發的就是《孤墳》
求採納哦親·~~
❾ 《死魂靈:大孤墳篇》txt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死魂靈:大孤墳篇》網路網盤txt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ZI_1E87V1L9rePJac11Xg
❿ 「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這句話出自哪裡全文是怎麼樣的
出自《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寫的一首悼亡詞,表現了綿綿不盡的哀傷和思念。此詞情意纏綿,字字血淚。原文如下: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腸斷 一作:斷腸)
譯文如下:
你我夫妻訣別已經整整十年,強忍不去思念可終究難忘懷。孤墳遠在千里之外,沒有地方能訴說心中的悲傷凄涼。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認不出我來了,四處奔波早已是灰塵滿面兩鬢如霜。
昨夜在夢中又回到了家鄉,看見你正在小窗前對鏡梳妝。你我二人默默相對無言,只有淚落千行。料想你年年都為我柔腸寸斷,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岡上。
注釋如下:
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寧八年。
十年:指結發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思量:想念。
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與蘇軾任所山東密州,相隔遙遠,故稱「千里」。孤墳:孟棨《本事詩·徵異第五》載張姓妻孔氏贈夫詩:「欲知腸斷處,明月照孤墳。」其妻王氏之墓。
縱使:即使。
塵滿面,鬢如霜:形容飽經滄桑,面容憔悴。
幽夢:夢境隱約,故雲幽夢。
小軒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軒:有窗檻的小屋。
蘇東坡十九歲時,與年方十六的王弗結婚。王弗年輕美貌,且侍親甚孝,二人恩愛情深。可惜天命無常,王弗二十七歲就去世了。這對東坡是絕大的打擊,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蘇軾在《亡妻王氏墓誌銘》里說:「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趙郡蘇軾之妻王氏(名弗),卒於京師。六月甲午,殯於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於眉之東北彭山縣安鎮鄉可龍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於平靜語氣下,寓絕大沉痛。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東坡來到密州,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夢見愛妻王氏,便寫下了這首「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陳師道語)且傳誦千古的悼亡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