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奮而可得眾人羨,怨多必招女子嫌什麼意思
孝武皇帝者,孝景中子也。母曰王太後。孝景四年,以皇子為膠東王。孝景七年,栗太子廢為臨江王,以膠東王為太子。孝景十六年崩,太子即位,為孝武皇帝。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元年,漢興已六十餘歲矣,天下乂安,薦紳之屬皆望天子封禪改正度也。而上鄉儒術,招賢良,趙綰、王臧等以文學為公卿,欲議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諸侯。草巡狩封禪改歷服色事未就。會竇太後治黃老言,不好儒術,使人微得趙綰等奸利事,召案綰、臧,綰、臧自殺,諸所興為者皆廢。後六年,竇太後崩。其明年,上徵文學之士公孫弘等。明年,上初至雍,郊見五畤。後常三歲一郊。是時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虒氏觀。神君者,長陵女子,以子死悲哀,故見神於先後宛若。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平原君往祠,其後子孫以尊顯。及武帝即位,則厚禮置祠之內中,聞其言,不見其人雲。是時而李少君亦以祠灶、穀道、卻老方見上,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澤侯入以主方。匿其年及所生長,常自謂七十,能使物,卻老。其游以方遍諸侯。無妻子。人聞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饋遺之,常餘金錢帛衣食。人皆以為不治產業而饒給,又不知其何所人,愈信,爭事之。少君資好方,善為巧發奇中。嘗從武安侯飲,坐中有年九十餘老人,少君乃言與其大父游射處,老人為兒時從其大父行,識其處,一坐盡驚。少君見上,上有故銅器,問少君。少君曰:「此器齊桓公十年陳於柏寢。」已而案其刻,果齊桓公器。一宮盡駭,以少君為神,數百歲人也。
少君言於上曰:「祠灶則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
則益壽,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可見,見之以封禪則不死,黃帝是也。臣嘗游海上,
見安期生,食臣棗,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隱。」
於是天子始親祠灶,而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而事化丹沙諸葯齊為黃金
矣。
居久之,李少君病死。天子以為化去不死也,而使黃錘史寬舒受其方。求蓬
萊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齊怪迂之方士多相效,更言神事矣。
亳人薄誘忌奏祠泰一方,曰:「天神貴者泰一,泰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
春秋祭泰一東南郊,用太牢具,七日,為壇開八通之鬼道。」於是天子令太祝立
其祠長安東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其後人有上書,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
祠神三一:天一,地一,泰一」。天子許之,令太祝領祠之忌泰一壇上,如其方。
後人復有上書,言「古者天子常以春秋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冥羊用羊;祠
馬行用一青牡馬;泰一、皋山山君、地長用牛;武夷君用乾魚;陰陽使者以一牛」。
令祠官領之如其方,而祠於忌泰一壇旁。
其後,天子苑有白鹿,以其皮為幣,以發瑞應,造白金焉。
其明年,郊雍,獲一角獸,若麃然。有司曰:「陛下肅祗郊祀,上帝報享,
錫一角獸,蓋麟雲。」於是以薦五畤,畤加一牛以燎。賜諸侯白金,以風符應合
於天地。
於是濟北王以為天子且封禪,乃上書獻泰山及其旁邑。天子受之,更以他縣
償之。常山王有罪,遷,天子封其弟於真定,以續先王祀,而以常山為郡。然後
五嶽皆在天子之郡。
其明年,齊人少翁以鬼神方見上。上有所幸王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術蓋
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雲,天子自帷中望見焉。於是乃拜少翁為文成將軍,賞賜
甚多,以客禮禮之。文成言曰:「上即欲與神通,宮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
乃作畫雲氣車,及各以勝日駕車辟惡鬼。又作甘泉宮,中為台室,畫天、地、泰
一諸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居歲餘,其方益衰,神不至。乃為帛書以飯牛,詳
弗知也,言此牛腹中有奇。殺而視之,得書,書言甚怪,天子疑之。有識其手書,
問之人,果書。於是誅文成將軍而隱之。
其後則又作柏梁、銅柱、承露仙人掌之屬矣。
文成死明年,天子病鼎湖甚,巫醫無所不致,不愈。游水發根乃言曰:「上
郡有巫,病而鬼下之。」上召置祠之甘泉。及病,使人問神君。神君言曰:「天
子毋憂病。病少愈,強與我會甘泉。」於是病癒,遂幸甘泉,病良已。大赦天下,
置壽宮神君。神君最貴者太一,其佐曰大禁、司命之屬,皆從之。非可得見,聞
其音,與人言等。時去時來,來則風肅然也。居室帷中。時晝言,然常以夜。天
子祓,然後入。因巫為主人,關飲食。所欲者言行下。又置壽宮、北宮,張羽旗,
設供具,以禮神君。神君所言,上使人受書其言,命之曰「畫法」。其所語,世
俗之所知也,毋絕殊者,而天子獨喜。其事秘,世莫知也。
其後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數。一元曰建元,二元以長星
曰元光,三元以郊得一角獸曰元狩雲。
其明年冬,天子郊雍,議曰:「今上帝朕親郊,而後土毋祀,則禮不答也。」
有司與太史公、祠官寬舒等議:「天地牲角繭栗。今陛下親祀後土,後土宜於澤
中圜丘為五壇,壇一黃犢太牢具,已祠盡瘞,而從祠衣上黃。」於是天子遂東,
始立後土祠汾陰脽上,如寬舒等議。上親望拜,如上帝禮。禮畢,天子遂至滎
陽而還。過雒陽,下詔曰:「三代邈絕,遠矣難存。其以三十里地封周後為周子
南君,以奉先王祀焉。」是歲,天子始巡郡縣,侵尋於泰山矣。
其春,樂成侯上書言欒大。欒大,膠東宮人,故嘗與文成將軍同師,已而為
膠東王尚方。而樂成侯姊為康王後,毋子。康王死,他姬子立為王。而康後有淫
行,與王不相中,相危以法。康後聞文成已死,而欲自媚於上,乃遣欒大因樂成
侯求見言方。天子既誅文成,後悔恨其早死,惜其方不盡,及見欒大,大悅。大
為人長美,言多方略,而敢為大言,處之不疑。大言曰:「臣嘗往來海中,見安
期、羨門之屬。顧以為臣賤,不信臣。又以為康王諸侯耳,不足予方。臣數言康
王,康王又不用臣。臣之師曰:『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不死之葯可得,仙人
可致也。』臣恐效文成,則方士皆掩口,惡敢言方哉!」上曰:「文成食馬肝死
耳。子誠能脩其方,我何愛乎!」大曰:「臣師非有求人,人者求之。陛下必欲
致之,則貴其使者,令有親屬,以客禮待之,勿卑,使各佩其信印,乃可使通言
於神人。神人尚肯邪不邪。致尊其使,然後可致也。」於是上使先驗小方,斗旗,
旗自相觸擊。
是時上方憂河決,而黃金不就,乃拜大為五利將軍。居月餘,得四金印,佩
天士將軍、地士將軍、大通將軍、天道將軍印。制詔御史:「昔禹疏九江,決四
瀆。間者河溢皋陸,堤繇不息。朕臨天下二十有八年,天若遺朕士而大通焉。
乾稱『蜚龍』,『鴻漸於般』,意庶幾與焉。其以二千戶封地士將軍大為樂通侯。」
賜列侯甲第,僮千人。乘輿斥車馬帷帳器物以充其家。又以衛長公主妻之,齎金
萬斤,更名其邑曰當利公主。天子親如五利之第。使者存問所給,連屬於道。自
大主將相以下,皆置酒其家,獻遺之。於是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將軍」,使使
衣羽衣,夜立白茅上,五利將軍亦衣羽衣,立白茅上受印,以示弗臣也。而佩
「天道」者,且為天子道天神也。於是五利常夜祠其家,欲以下神。神未至而百
鬼集矣,然頗能使之。其後治裝行,東入海,求其師雲。大見數月,佩六印,貴
振天下,而海上燕齊之間,莫不搤捥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
其夏六月中,汾陰巫錦為民祠魏脽後土營旁,見地如鉤狀,掊視得鼎。鼎
大異於眾鼎,文鏤毋款識,怪之,言吏。吏告河東太守勝,勝以聞。天子使使驗
問巫錦得鼎無奸詐,乃以禮祠,迎鼎至甘泉,從行,上薦之。至中山,晏溫,有
黃雲蓋焉。有麃過,上自射之,因以祭雲。至長安,公卿大夫皆議請尊寶鼎。天
子曰:「間者河溢,歲數不登,故巡祭後土,祈為百姓育谷。今年豐廡未有報,
鼎曷為出哉?」有司皆曰:「聞昔大帝興神鼎一,一者一統,天地萬物所系終也。
黃帝作寶鼎三,象天地人也。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鬺烹上帝鬼神。
遭聖則興,遷於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伏而不見。頌雲『自堂徂基,
自羊徂牛;鼐鼎及鼒,不虞不驁,胡考之休』。今鼎至甘泉,光潤龍變,承休無
疆。合茲中山,有黃白雲降蓋,若獸為符,路弓乘矢,集獲壇下,報祠大饗。惟
受命而帝者心知其意而合德焉。鼎宜見於祖禰,藏於帝廷,以合明應。」制曰:
「可。」
入海求蓬萊者,言蓬萊不遠,而不能至者,殆不見其氣。上乃遣望氣佐候其
氣雲。
其秋,上幸雍,且郊。或曰「五帝,泰一之佐也。宜立泰一而上親郊之」。
上疑未定。齊人公孫卿曰:「今年得寶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與黃帝時等。」
卿有札書曰:「黃帝得寶鼎宛朐,問於鬼臾區。區對曰:『帝得寶鼎神筴,是歲
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紀,終而復始。』於是黃帝迎日推筴,後率二十歲得朔旦
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黃帝仙登於天。」卿因所忠欲奏之。所忠視其書
不經,疑其妄書,謝曰:「寶鼎事已決矣,尚何以為!」卿因嬖人奏之。上大說,
召問卿。對曰:「受此書申功,申功已死。」上曰:「申功何人也?」卿曰:
「申功,齊人也。與安期生通,受黃帝言,無書,獨有此鼎書。曰『漢興復當黃
帝之時。漢之聖者在高祖之孫且曾孫也。寶鼎出而與神通,封禪。封禪七十二王,
唯黃帝得上泰山封』。申功曰:『漢主亦當上封,上封則能仙登天矣。黃帝時萬
諸侯,而神靈之封居七千。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中國華山、首
山、太室、泰山、東萊,此五山黃帝之所常游,與神會。黃帝且戰且學仙。患百
姓非其道,乃斷斬非鬼神者。百餘歲然後得與神通。黃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
臾區大鴻,死葬雍,故鴻冢是也。其後於黃帝接萬靈明廷。明廷者,甘泉也。
所謂寒門者,谷口也。黃帝采首山銅,鑄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須下迎黃
帝。黃帝上騎,臣後宮從上龍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
須,龍須拔,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龍胡須。故後世
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於是天子曰:「嗟乎!吾誠得如黃帝,吾視
去妻子如脫躧耳。」乃拜卿為郎,東使候神於太室。
上遂郊雍,至隴西,西登空桐,幸甘泉。令祠官寬舒等具泰一祠壇,壇放薄
忌泰一壇,壇三垓。五帝壇環居其下,各如其方,黃帝西南,除八通鬼道。泰一
所用,如雍一畤物,而加醴棗脯之屬,殺一犛牛以為俎豆牢具。而五帝獨有俎豆
醴進。其下四方地,為餟食神從者及北斗雲。已祠,胙餘皆燎之。其牛色白,
鹿居其中,彘在鹿中,水而洎之。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泰一祝宰則衣紫及
綉。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
十一月辛已朔旦冬至,昧爽,天子始郊拜泰一。朝朝日,夕夕月,則揖;而
見泰一如雍禮。其贊饗曰:「天始以寶鼎神筴授皇帝,朔而又朔,終而復始,皇
帝敬拜見焉。」而衣上黃。其祠列火滿壇,壇旁烹炊具。有司雲「祠上有光焉」。
公卿言「皇帝始郊見泰一雲陽,有司奉瑄玉嘉牲薦饗。是夜有美光,及晝,黃氣
上屬天。」太史公、祠官寬舒等曰:「神靈之休,祐福兆祥,宜因此地光域立泰
畤壇以明應。令太祝領,秋及臘間祠。三歲天子一郊見。」
其秋,為伐南越,告禱泰一,以牡荊畫幡日月北斗登龍,以象天一三星,為
泰一鋒,名曰「靈旗」。為兵禱,則太史奉以指所伐國。而五利將軍使不敢入海,
之泰山祠。上使人微隨驗,實無所見。五利妄言見其師,其方盡,多不讎。上乃
誅五利。
其冬,公孫卿候神河南,見仙人跡緱氏城上,有物若雉,往來城上。天子親
幸緱氏城視跡。問卿:「得毋效文成、五利乎?」卿曰:「仙者非有求人主,人
主求之。其道非少寬假,神不來。言神事,事如迂誕,積以歲乃可致。」於是郡
國各除道,繕治宮觀名山神祠所,以望幸矣。
其年,既滅南越,上有嬖臣李延年以好音見。上善之,下公卿議,曰:「民
間祠尚有鼓舞之樂,今郊祠而無樂,豈稱乎?」公卿曰:「古者祀天地皆有樂,
而神祇可得而禮。」或曰:「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
為二十五弦。」於是塞南越,禱祠泰一、後土,始用樂舞,益召兒,作二十五
弦及箜篌瑟自此起。
其來年冬,上議曰:「古者先振兵澤旅,然後封禪。」乃遂北巡朔方,勒兵
十餘萬,還祭黃帝冢橋山,澤兵須如。上曰:「吾聞黃帝不死,今有冢,何也?」
或對曰:「黃帝已仙上天,臣葬其衣冠。」即至甘泉,為且用事泰山,先類祠
泰一。
自得寶鼎,上與公卿諸生議封禪。封禪用希曠絕,莫知其儀禮,而儒采封
禪尚書、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齊人丁公年九十餘,曰:「封者,合不死之
名也。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無風雨,遂上封矣。」上於是乃令
諸儒習射牛,草封禪儀。數年,至且行。天子既聞公孫卿及方士之言,黃帝以上
封禪,皆致怪物與神通,欲放黃帝以嘗接神仙人蓬萊士,高世比德於九皇,而頗
采儒術以文之。儒既以不能辯明封禪事,又牽拘於詩書古文而不敢騁。上為封
祠器示儒,儒或曰「不與古同」,徐偃又曰「太常諸生行禮不如魯善」,周
霸屬圖封事,於是上絀偃、霸,盡罷諸儒弗用。
三月,遂東幸緱氏,禮登中嶽太室。從官在山下聞若有言「萬歲」雲。問上,
上不言;問下,下不言。於是以三百戶封太室奉祠,命曰崇高邑。東上泰山,山
之草木葉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顛。
上遂東巡海上,行禮祠八神。齊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萬數,然無驗者。
乃益發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數千人求蓬萊神人。公孫卿持節常先行候名山,至東
萊,言夜見一人,長數丈,就之則不見,見其跡甚大,類禽獸雲。臣有言見一
老父牽狗,言「吾欲見巨公」,已忽不見。上既見大跡,未信,及臣有言老父,
則大以為仙人也。宿留海上,與方士傳車及間使求仙人以千數。
四月,還至奉高。上念諸儒及方士言封禪人人殊,不經,難施行。天子至梁
父,禮祠地主。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薦紳,射牛行事。封泰山下東方,如郊祠
泰一之禮。封廣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則有玉牒書,書秘。禮畢,天子獨與侍
中奉車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明日,下。丙辰,禪泰山下阯東北
肅然山,如祭後土禮。天子皆親拜見,衣上黃而盡用樂焉。江淮間一茅三脊為神
藉。五色土益雜封。縱遠方奇獸蜚禽及白雉諸物,頗以加祠。兕旄牛犀象之屬弗
用。皆至泰山然後去。封禪祠,其夜若有光,晝有白雲起封中。
天子從封禪還,坐明堂,臣更上壽。於是制詔御史:「朕以眇眇之身承至
尊,兢兢焉懼弗任。維德菲薄,不明於禮樂。脩祀泰一,若有象景光,如
有望,依依震於怪物,欲止不敢,遂登封泰山,至於梁父,而後禪肅然。自新,
嘉與士大夫更始,賜民百戶牛一酒十石,加年八十孤寡布帛二匹。復博、奉高、
蛇丘、歷城,毋出今年租稅。其赦天下,如乙卯赦令。行所過毋有復作。事在二
年前,皆勿聽治。」又下詔曰:「古者天子五載一巡狩,用事泰山,諸侯有朝宿
地。其令諸侯各治邸泰山下。」
天子既已封禪泰山,無風雨菑,而方士更言蓬萊諸神山若將可得,於是上欣
然庶幾遇之,乃復東至海上望,冀遇蓬萊焉。奉車子侯暴病,一日死。上乃遂去,
並海上,北至碣石,巡自遼西,歷北邊至九原。五月,返至甘泉。有司言寶鼎出
為元鼎,以今年為元封元年。
其秋,有星茀於東井。後十餘日,有星茀於三能。望氣王朔言:「候獨見其
星出如瓠,食頃復入焉。」有司言曰:「陛下建漢家封禪,天其報德星雲。」
其來年冬,郊雍五帝,還,拜祝祠泰一。贊饗曰:「德星昭衍,厥維休祥。
壽星仍出,淵耀光明。信星昭見,皇帝敬拜泰祝之饗。」
其春,公孫卿言見神人東萊山,若雲「見天子」。天子於是幸緱氏城,拜卿
為中大夫。遂至東萊,宿留之數日,毋所見,見大人跡。復遣方士求神怪采芝葯
以千數。是歲旱。於是天子既出毋名,乃禱萬里沙,過祠泰山。還至瓠子,自臨
塞決河,留二日,沈祠而去。使二卿將卒塞決河,河徙二渠,復禹之故跡焉。
是時既滅南越,越人勇之乃言「越人俗信鬼,而其祠皆見鬼,數有效。昔東
甌王敬鬼,壽至百六十歲。後世謾怠,故衰秏」。乃令越巫立越祝祠,安台無
壇,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雞卜。上信之,越祠雞卜始用焉。
公孫卿曰:「仙人可見,而上往常遽,以故不見。今陛下可為觀,如緱氏城,
置脯棗,神人宜可致。且仙人好樓居。」於是上令長安則作蜚廉桂觀,甘泉則作
益延壽觀,使卿持節設具而候神人,乃作通天台,置祠具其下,將招來神仙之屬。
於是甘泉更置前殿,始廣諸宮室。夏,有芝生殿防內中。天子為塞河,興通天台,
若有光雲,乃下詔曰:「甘泉防生芝九莖,赦天下,毋有復作。」
其明年,伐朝鮮。夏,旱。公孫卿曰:「黃帝時封則天旱,乾封三年。」上
乃下詔曰:「天旱,意乾封乎?其令天下尊祠靈星焉。」
其明年,上郊雍,通回中道,巡之。春,至鳴澤,從西河歸。
其明年冬,上巡南郡,至江陵而東。登禮潛之天柱山,曰南嶽。浮江,自
尋陽出樅陽,過彭蠡,祀其名山川。北至琅邪,並海上。四月中,至奉高脩封焉。
初,天子封泰山,泰山東北阯古時有明堂處,處險不敞。上欲治明堂奉高旁,
未曉其制度。濟南人公玊帶上黃帝時明堂圖。明堂圖中有一殿,四面無壁,
以茅蓋,通水,圜宮垣為復道,上有樓,從西南入,命曰昆侖,天子從之入,
以拜祠上帝焉。於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如帶圖。及五年脩封,則祠泰一、五
帝於明堂上坐,令高皇帝祠坐對之。祠後土於下,以二十太牢。天子從昆侖道
入,始拜明堂如郊禮。禮畢,燎堂下。而上又上泰山,有秘祠其顛。而泰山下祠
五帝,各如其方,黃帝並赤帝,而有司侍祠焉。泰山上舉火,下悉應之。
其後二歲,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歷者以本統。天子親至泰山,以十一月
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每脩封禪。其贊饗曰:「天增授皇帝泰元神筴,周
而復始。皇帝敬拜泰一。」東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驗,然益遣,冀
遇之。
十一月乙酉,柏梁災。十二月甲午朔,上親禪高里,祠後土。臨渤海,將以
望祠蓬萊之屬,冀至殊庭焉。
上還,以柏梁災故,朝受計甘泉。公孫卿曰:「黃帝就青靈台,十二日燒,
黃帝乃治明庭。明庭,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其後天子又朝諸
侯甘泉,甘泉作諸侯邸。勇之乃曰:「越俗有火災,復起屋必以大,用勝服之。」
於是作建章宮,度為千門萬戶。前殿度高未央,其東則鳳闕,高二十餘丈。其西
則唐中,數十里虎圈。其北治大池,漸台高二十餘丈,名曰泰液池,中有蓬萊、
方丈、瀛洲、壺梁,象海中神山龜魚之屬。其南有玉堂、璧門、大鳥之屬。乃立
神明台、井干樓,度五十餘丈,輦道相屬焉。
夏,漢改歷,以正月為歲首,而色上黃,官名更以五字。因為太初元年。
是歲,西伐大宛。蝗大起。丁夫人、雒陽虞初等以方祠詛匈奴、大宛焉。
其明年,有司言雍五畤無牢熟具,芬芳不備。乃命祠官進畤犢牢具,五色食
所勝,而以木禺馬代駒焉。獨五帝用駒,行親郊用駒。及諸名山川用駒者,悉以
木禺馬代。行過,乃用駒。他禮如故。
其明年,東巡海上,考神仙之屬,未有驗者。方士有言「黃帝時為五城十二
樓,以候神人於執期,命曰迎年」。上許作之如方,名曰明年。上親禮祠上帝,
衣上黃焉。
公玊帶曰:「黃帝時雖封泰山,然風後、封鉅、岐伯令黃帝封東泰山,
禪凡山合符,然後不死焉。」天子既令設祠具,至東泰山,東泰山卑小,不稱其
聲,乃令祠官禮之,而不封禪焉。其後令帶奉祠候神物。夏,遂還泰山,脩五年
之禮如前,而加禪祠石閭。石閭者,在泰山下阯南方,方士多言此仙人之閭也,
故上親禪焉。
其後五年,復至泰山脩封,還過祭常山。今天子所興祠,泰一、後土,三年親郊祠,建漢家封禪,五年一脩封。薄忌泰一及三一、冥羊、馬行、赤星,五,寬舒之祠官以歲時致禮。凡六祠,皆太祝領之。至如八神諸神,明年、凡山他名祠,行過則祀,去則已。方士所興祠,各自主,其人終則已,祠官弗主。他祠皆如其故。今上封禪,其後十二歲而還,遍於五嶽、四瀆矣。而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蓬萊,終無有驗。而公孫卿之候神者,猶以大人跡為解,無其效。天子益怠厭方士之怪迂語矣,然終羈縻弗絕,冀遇其真。自此之後,方士言祠神者彌眾,然其效可睹矣。太史公曰:余從巡祭天地諸神名山川而封禪焉。入壽宮侍祠神語,究觀方士祠官之言,於是退而論次自古以來用事於鬼神者,具見其表裡。後有君子,得以覽焉。至若俎豆珪幣之詳,獻酬之禮,則有司存焉。
翻譯 放不下
Ⅱ 1分鍾前剛剛哪裡發生了地震2021.12.22
我們有太多的偉人。寫在歷史上的被渲染過的,不必說他們了;和我們同時代,向我們顯示偉大的,已經夠數了。這些人,憑了個人的陰謀機詐、憑了陰險與殘酷,只要抓住一個機會使自己向高處爬一級,他是決不放棄這個機會的,至於犧牲個人的天良與別人的利害甚至生命,他毫不顧惜。這些偉人的偉大,是用個人的人性去換來的,是踏在人民大眾的骨骸上升高起來的。當他站得高、顯得偉大的時候,一般有肉沒有骨頭,有軀殼沒靈魂的人中狗,便成群地蜷伏在他腳下,仰起頭來望望他,便「偉大呵,偉大呵」地亂叫一陣子。當別人靠近他的時候,它們便狺狺狂吠起來,在壯主子的聲威之餘,自己彷彿也有威可畏了。這些偉人與臣侯是相依為命,狼狽為奸的。主子為了獲取權勢的兔,是不能沒有走狗的,在走狗的瞳孔里,主子的尊容也許並非那樣庄嚴,然而在他們口裡又是另一回事了。為了一塊骨頭,它們出賣了自己。在偉人自己,眼睛看的是逢迎的臉色,咂嚅趑趄的情感,耳朵聽的是讒媚阿佞的聲音,左右的人鋼壁鐵牆一樣把他圍在一個小天地里,眼看不過咫尺,耳聽不出左右,久而久之,也只能以他人之耳為耳,以他人之目為目。而這些他人,又正是以他為法寶而有所貪圖的人,他們所說的話,所報告的見聞,全是以自己的利害為標准而取捨,改竄,編輯的,不但與事實不符,常常會整個相反。信假為真,以真為假,是非顛倒,黑白不分。古時候有這樣的皇帝,天下大飢,他怪罪人民何不食肉糜,今日的偉人吃的雞蛋也許還是一塊錢一個。這樣的偉人,拔地幾千尺,活在半空里,和群眾、和現實,脫離得一干二凈。在別人眼前,他作勢,他裝腔,他在別人眼裡不是「人」,而是「偉人」。他自己,喜怒哀樂,不能自由,不願自由,不敢自由,硬把人之所以為人的一些天性壓抑,悶死,另換上一些人造的東西,這樣弄得長久了,自己也覺得自己不是「人」了,而成了「人」以上的另一種人的「人」。勉強解釋,就是孤家「寡人」之「人」。這樣的「人」,是「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遠的是民眾,是人性。這樣的人是剛愎的,殘暴的,虛偽的,反動的,半瘋狂的,自欺欺人的,存心「不令天下人負我,我負天下人」的。把一個國家,一個世界,交給這樣一個半瘋子去統治,那會造成個什麼樣子呢?「王侯將相」的種子,已不能在新時代的氣流中生長了。當大勢已去,偉人不得不從半空里扔在實地上、民眾前的時候,難怪希特勒自殺,而且自殺前還有瘋狂的傳說。被別人蒙在鼓裡,或被自己的野心蒙在鼓裡,一旦鼓被敲破了,四面楚歌,他這才明白了,可是已經晚了。個人英雄也就是悲劇英雄。希特勒、墨索里尼已成過去了,他們的死法是多麼有力的標語,佛朗哥,以及佛朗哥的弟兄們,讀一讀它吧!和偉大相反,我喜歡渺小,我想提倡一種渺小主義。一個浪花是渺小的,波浪滔天的海洋就是它集體動力的表現,一粒砂塵是渺小的,它們造成了巍峨的泰岱,一株小草也是一支造物的小旗,一朵小花不也可以壯一下春的行色嗎?我說的渺小是最本色的,最真的,最人性的,是恰恰反乎上面所說的那樣的偉大的。一顆星星,它沒有名字卻有光,有溫暖,一顆又一顆,整個夜空都為之燦爛了。誰也不掩蓋誰,誰也不妨礙別人的存在,相反的,彼此互相輝映,每一個是集體中的一分子。滿腹經綸的學者,不要向人民誇示你們的淵博吧,在這一方面你不是能手,因你有福,有閑,有錢,你對於鋤頭拿得動、使得熟嗎?在別人的本領之前,你顯示自己的渺小吧。用你的精神的食糧去換五穀吧。發號施令的政治家,你們也能操縱斧柄如同操縱政柄嗎?將軍們,不要只記住自己的一個命令可以生殺多少人,也要想想農民手下的鋤頭,可以生多少禾苗,死多少野草呵。當個人從大眾中孤立起來,而以自己的所長比別人所短,他自覺是高人一頭;把自己看做群眾裡面的一個,以別人的所長比自己的所短時,便覺得自己是渺小,人類的集體是偉大。我常常想,不親自站在群眾的隊伍裡面是比不出自己高低的;我常常想,站在大洋的邊岸上向遠處放眼的時候,站在喜馬拉雅山腳下向上抬頭的時候,才會覺得自己的渺小。因此,我愛大海,也愛一條潺潺的溪流;我愛高山,也愛一個土丘;我愛林木的微響,也愛一縷炊煙;我愛孩子的眼睛,我愛無名的群眾,我也愛將軍虎帳夜談兵——如果他沒有忘記他是個人。我說的渺小是通到新英雄主義的一個起點。渺小是要把人列在一列平等的線上,渺小是自大、狂妄、野心、殘害的消毒葯,渺小是把人還原成人,是叫人看集體重於個人。當一個人為了群眾,為了民族和國家,發揮了自己最大可能的力量,他便成為人民的英雄——新的英雄,這種英雄,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犧牲了自己,他頭頂的光圈,是從人格和鮮血中放射出來的。人人都渺小,然而當把渺小擴大到極致的時候,人人都可以成為英雄——新的英雄。這世紀,是舊式的看上去偉大的偉人倒下去的世紀;這世紀,是渺小的人民覺醒的世紀;這世紀,是新英雄產生的世紀。我如此說,如此相信。。
到這里222
Ⅲ 白居易關於養生的詩句
詩歌可以言志,詩歌可以怡情,詩歌還可以養生,一些有關養生的古詩詞。
1魏武帝曹操熱心於研究煉氣養性之理,以求健康長壽。在他的詩中,最精彩的一篇當推《步出夏門行·龜雖壽》。
詩曰: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詩中以長壽動物神龜為例,說明生老病死的規律。
同時也是一曲養生之道的千古絕唱,是曹操給後世養生長壽的渡人金針!今人常用詩中「烈士暮年,壯志不已」來抒發老當益壯的胸襟。2善於養神,是重要的修身養性之道,也是延年益壽的良方。
東晉名士陶淵明《飲酒》詩曰: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這首典型的養生詩,境與意會,物與心融,真是妙不可言!3家和萬事順,家和萬事興,家中人和,是人生幸福之泉。
「詩聖」杜甫在安史之亂的年月里,顛沛流離,備受艱辛,體衰神傷。所幸的是,他家中有老伴體貼,小兒親昵。
這在他的《江村》詩中得到印證: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復何求?這是杜甫的肺腑之言。溫馨的家庭生活給了詩人至純至厚的情,至深至廣的愛,才使他晚年一度過得安閑而自在一些。
4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詩作中有不少是抒寫養生方法的。他的「養生方法」之一就是勤煉氣功。
他在《負冬日》詩中寫道: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
初似飲醇醪,又如蟄者蘇。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
曠然志所在,心與虛空俱。從詩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不但愛好氣功,而且已修煉到很高的層次。
他練功時「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5健身需健心,「心樂才有身樂」,樂觀曠達,內心歡樂,才能健身強體。
怎樣才能「心樂」呢?北宋名家程顥的一首詩,給人一個深刻的啟示: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他認為人的一生,即便老了,生活也應當和少年人一樣豐富多彩,以愉悅身心,歡度晚年。
6宋代文學家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很不得志,但他卻處世達觀,淡泊名利,晚年除寄情山水外,還潛心研究醫葯,收集民間驗方,編成《蘇沈良方》以濟世救人。他在一首養生健身詩中寫道:羽蟲見月爭翻翻,我亦散發虛明軒。
千梳冷快肌骨醒,見露氣人霜逢根。說的就是他在皎潔的月光下,站立在空曠的軒閣之中,梳發健身的情景。
他還經常練習氣功,「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便是他練習氣功時清朗精神境界的寫照。
7南宋大詩人陸游,一生共走過了85個春秋。他詩中蘊含的獨特養生之道,可以使我們參悟到這位詩人的長壽秘訣,對現代人提高健康素養無疑具有現實的借鑒意義。
陸游鍾情食養,清淡為主。在諸多食療方法中,陸游似乎對食粥有所偏好。
他寫道: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常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得神仙。
他認為豐盛的飲食會加重腸胃的負擔,粗茶淡飯為宜。粥系流質食物,老幼皆宜,味美香糯,營養豐富,易為人體消化吸收。
如果在粥中加入相應的食品或食物,如蓮心、薏苡仁、花生米、羊肉、西洋參、胡蘿卜等,還有防治疾病、祛病延年的功用。8明代開國功臣,輔佐朱元璋打天下的軍師劉伯溫作過一首養生自娛詩:買條黃牛可耕田,結間茅屋傍林泉。
因思老去無多日,且向山中過幾年。為吏為官皆是夢,能詩能酒總神仙。
世間萬事皆增價,老了文章不值錢。劉伯溫剛滿60歲,即看透世事,歸隱山林,給自己身心一派綠水青山,實現了返璞歸真,怡養天年。
去過那「能詩能酒總神仙」的無拘無束輕松愉快逍遙自在的日子。9明代名醫龔廷賢活到92歲,他寫的《攝養詩》,是根據多年從醫治病,保健養生的實踐,歸納出的一套有關「吃喝玩樂」的科學規律。
詩的全文如下: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慾勿勞心。食惟半飽無兼味,酒止三分莫過頻。
每把戲言多取笑,常含樂意莫生嗔。炎涼變詐都休問,任我逍遙過百春。
這首詩告訴人們,別輕視「吃喝玩樂」。這四個字是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做的「大文章」,只不過歲月給每個人判的分數不同罷了。
「吃喝玩樂」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保證身心健康的生活工作手段。
養生詩詞
養生原則
與其救療於有疾之後,不若攝養於無疾之先。―――《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養性謹務其細,不可以小益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損為無傷而不防。―――《抱朴子》晉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仙經》
養生以不傷為本。―――《仙經》
養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視、久聽。―――《養生要錄》宋蒲虔貫
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積微成損,積疾成衰。―――《養生論》三國 嵇康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素問·上古天真論》
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壽世保元》明 龔廷賢
善服葯者,不如善保養。―――《養老奉親書》宋陳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傷也;力所不勝而強舉之,傷也。―――《抱朴子》 晉 葛洪
體欲常勞,食慾常少,勞無過極,少無過虛。―――《養性延命錄》 南朝 梁 陶宏景
1. 息精息氣養精神,精養丹田氣養身。
2. 玉芝觀里王居士,服氣餐霞善養身。
3. 唯余養身法,修此與天通。
4. 知將何事酬公道,只養生靈似養身。
5. 至死獨養身。
息精息氣養精神,精養丹田氣養身。
原詩如下:
1.
《絕句》
年代: 唐 作者: 呂岩
息精息氣養精神,精養丹田氣養身。
有人學得這般術,便是長生不死人。
斗笠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遊。
大千沙界須臾至,石爛松枯經幾秋。
或為道士或為僧,混俗和光別有能。
苦海翻成天上路,毗盧常照百千燈。
2.
《贈王山人》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玉芝觀里王居士,服氣餐霞善養身。
夜後不聞龜喘息,秋來唯長鶴精神。
容顏盡怪長如故,名姓多疑不是真。
貴重榮華輕壽命,知君悶見世間人。
3.
《步虛詞五首》
年代: 唐 作者: 徐鉉
聖主過幽谷,虛皇在蕊宮。
五千宗屋母。七字秘神童。
世人玉壺遠,人間玉龠空。
唯余養身法,修此與天通。
4.
《峽哀》
年代: 唐 作者: 孟郊
昔多相與笑,今誰相與哀。峽哀哭幽魂,噭噭風吹來。
墮魄抱空月,出沒難自裁。齏粉一閃間,春濤百丈雷。
峽水聲不平,碧沲牽清洄。沙棱箭箭急,波齒齗齗開。
呀彼無底吮,待此不測災。谷號相噴激,石怒爭旋迴。
古醉有復鄉,今縲多為能。字孤徒彷彿,銜雪猶驚猜。
薄俗少直腸,交結須橫財。黃金買相吊,幽泣無余漼。
我有古心意,為君空摧頹。
上天下天水,出地入地舟。石劍相劈斫,石波怒蛟虯。
花木疊宿春,風飆凝古秋。幽怪窟穴語,飛聞肸蚃流。
沉哀日已深,銜訴將何求。
三峽一線天,三峽萬繩泉。上仄碎日月,下掣狂漪漣。
破魂一兩點,凝幽數百年。峽暉不停午,峽險多飢涎。
樹根鎖枯棺,孤骨裊裊懸。樹枝哭霜棲,哀韻杳杳鮮。
逐客零落腸,到此湯火煎。性命如紡績,道路隨索緣。
奠淚吊波靈,波靈將閃然。
峽亂鳴清磬,產石為鮮鱗。噴為腥雨涎,吹作黑井身。
怪光閃眾異,餓劍唯待人。老腸未曾飽,古齒嶄岩嗔。
嚼齒三峽泉,三峽聲齗齗。
峽螭老解語,百丈潭底聞。毒波為計校,飲血養子孫。
既非皋陶吏,空食沉獄魂。潛怪何幽幽,魄說徒雲雲。
峽聽哀哭泉,峽吊鰥寡猿。峽聲非人聲,劍水相劈翻。
斯誰士諸謝,奏此沉苦言。
讒人峽虯心,渴罪呀然潯。所食無直腸,所語饒梟音。
石齒嚼百泉,古風號千琴。幽哀莫能遠,分雪何由尋。
月魄高卓卓,峽窟清沉沉。銜訴何時明,抱痛已不禁。
犀飛空波濤,裂石千嶔岑。
峽棱剸日月,日月多摧輝。物皆斜仄生,鳥亦斜仄飛。
潛石齒相鎖,沉魂招莫歸。恍惚清泉甲,斑斕碧石衣。
餓咽潺湲號,涎似泓浤肥。峽青不可游,腥草生微微。
峽景滑易墮,峽花怪非春。紅光根潛涎,碧雨飛沃津。
巴谷蛟螭心,巴鄉魍魎親。啖生不問賢,至死獨養身。
腥語信者誰,拗歌歡非真。仄田無異稼,毒水多獰鱗。
異類不可友,峽哀哀難伸。
峽水劍戟獰,峽舟霹靂翔。因依虺蜴手,起坐風雨忙。
峽旅多竄官,峽氓多非良。滑心不可求,滑習積已長。
漠漠涎霧起,齗齗涎水光。渴賢如之何,忽在水中央。
梟鴟作人語,蛟虯吸水波。能於白日間,諂欲晴風和。
5.
《五月一日蒙替本官不得隨例入闕,感懷獻送相》
年代: 唐 作者: 李頻
五月傾朝謁紫宸,一朝無分在清塵。含香已去星郎位,
衣錦惟思婺女鄰。折獄也曾為俗吏,勸農元本是耕人。
知將何事酬公道,只養生靈似養身。
1、蕭員外寄新蜀茶
蜀茶寄到但驚新,渭水煎來始覺珍。
滿甌似乳堪持玩,況是春深酒渴人。
四川多高山密林,雨水充沛,茶葉生長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因此,四川多產名茶、好茶。蕭員外寄來蜀產新茶,白居易烹煎品嘗,把持玩賞,十分高興,特作此詩以表謝意。
2、琴茶
兀兀寄形群動內,陶陶任性一生間。
自拋官後春多夢,不讀書來老更閑。
琴里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窮通行止常相伴,難道吾今無往還?
兀兀寄形群動內,陶陶任性一生中。從拋官後春多夢,不讀書來老更熟悉。琴里知道只有淥水,茶中朋友是蒙山。窮通行為常相伴,難道我現在沒有來往?
3、食後
田家無所有,晚食遂為常。
菜剪三秋綠,飧炊百日黃。
胡麻山麨樣,楚豆野麋方。
始暴松皮脯,新添杜若漿。
葛花消酒毒,萸蒂發羹香。
鼓腹聊乘興,寧知逢世昌。
詩人描繪的是一個尋常午睡醒後飲茶而產生的感想,本來,這算不上專門寫茶的詩,它更多的是闡明作者的一種閑適心態,但或許正是睡醒後的那兩甌茶,讓作者產生了靈感,做出了這種極富人生哲理的感嘆。
4、新居早春二首(之二):
地潤東風暖,閑行踏草芽。呼童遣移竹,留客伴嘗茶。
溜滴檐冰盡,塵浮隙日斜。新居未曾到,鄰里是誰家?
這首詩寫作者於早春搬新居時,以茶待客的情形。先寫氣候景物:春回人間、檐冰化盡、草芽初露、篁竹可移、浮塵敝日;次寫以茶宴客:尚未完全遷入新居,鄰居是誰還不知道,客人就來祝賀,只好留客一起品茶。遷居未畢,諸事未備,主人卻有佳茗待客,足見茶在詩人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亦足見以茶待客已成一時之尚。
5、麴生訪宿
西齋寂已暮,叩門聲樀樀。知是君宿來,自拂塵埃席。
村家何所有,茶果迎來客。貧靜似僧居,竹林依四壁。
廚燈斜影出,檐雨餘聲滴。不是愛閑人,肯來同此夕。
日暮齋寂,叩門聲起,主人知道是熟人曲君來訪夜宿,便親自打掃床席,叫人烹茶、拾果、煮飯待客;客人來訪,貧靜似僧居的主人雖無他物但有茗茶,可見茶在中唐之用已十分普遍,飲茶待客亦成習俗。
6、《閑眠》
暖床斜卧日曛腰,一覺閑眠百病銷。
盡日一餐茶兩碗,更無所要到明朝。
斜卧暖床,終日太陽覆身,何等舒爽,真有「一覺閑眠百病銷」的感覺。因為貪睡,詩人飯量大減,一日只吃一餐;而茶卻不可缺少,一天須喝兩大碗。有茶喝,能閑眠,詩人心滿意足,「更無所要到明朝」。閑眠、飲茶皆有益於養生,白居易對此深有體會。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1、不畏復不憂,是除老病葯。
——白居易《自覺》 釋義:有了不畏老的思想,不擔心「死之將至」,這樣就可以延緩生理和心理上的老化,從而收到延緩衰老、益壽延年的功效。 2、我得宛丘平易法, 只將食粥致神仙。
——陸游《食粥》 釋義:學道成仙之法是簡單易行的,平時只要多多食粥便可以成仙了。 3、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萬病息。
——羅天益《衛生寶鑒》 釋義:如果心神過於躁動,亂而不定,必然擾亂臟腑,耗氣傷精,容易招致疾病,甚至促人衰老、減短壽命。心靜則安神,神安則五臟六腑的氣機協調,精氣日漸充實,自可祛病強身,延年益壽。
4、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釋義:老的千里馬雖然伏在馬槽旁,雄心壯志仍是馳騁千里;壯志凌雲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心也永不止息。
5、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廢書緣惜眼,多炙為隨年。
——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釋義:身體漸瘦衣帶越來越要收緊,頭發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會自己偏斜到一邊。書卷擱置起來不再看是為了愛惜眼睛,經常用艾灸是因為年邁力衰諸病多纏。
白居易詩中有相當篇幅,抒寫了作者的生老病死觀,養生方法論,記錄了 他的健康、疾病、起居、飲食和習慣,不失為不可多得的一卷千年前的健康病歷詩。
白詩說,他40歲發現了第一根白發,60歲須發盡白,但「上山仍未要人 扶」。66歲掉了兩顆牙齒,作《齒落辭並序》。
他的牙好,與晨起叩齒、飯後漱口習慣有關。70歲「右眼昏花左足風」以「金蓖石水」治療無效。
服用葯酒兼 按摩風濕性腳關節疼痛:「葯酒醺醺引醉眠,摩挲病腳日陽前。」《枕上作》、《病中書事》記述了他的氣管炎症狀:「風痰侵凌臨老頭,血疑筋滯不調柔」病情與 氣候相關:「氣嗽因寒發,風痰欲雨生;病身無所用,唯解卜陰晴。
」詩人深愛 飲酒,但據病情需要,時或過一段「齋居」生活。這期間,停酒斷葷,日進一餐餅蔬、葯粥、湯茶之類。
詩人退休後的生活是積極而有規律的:「一日分五時,作息率有常;自喜老後健,不嫌閑中忙。」他認為,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然規律,憂傷是無用的。
他強調老年人要「心靜」、「少欲」、「不求過分之事」方能「延壽命」。 主張「心閑身忙誡太勞」的養生法則。
他說自己自小孩子起直至衰老,每天總得找點事做,但不過於疲勞。詩人對當時社會上士大夫階層中流行的求仙學道,服石煉丹活動十分反感:「莫學長生去,仙方誤殺君,」作《海彩漫》一詩,評述秦皇漢武求不死之葯並未能長壽的事實。
白居易指出,人的壽命長短,不在於胖瘦貧富:「未必得年非痩薄,無妨長福是單貧。」他認為,音樂對人有去憂、安慰、冶性、療疾的作用,《好聽琴》、《卧聽法曲霓裳》對此予以肯定。
他提出的「心是自醫王」說,原則上與現代心身醫學理論一致:「豈有物相累,兼無情可忘,不須憂老病,心是自醫王。 」「生事縱貧猶可過,風情雖老未全銷」是詩人「樂天」精神始終不泯的自我 寫照。
他對祖國醫學的許多新穎獨到的見解,客觀辯證的養生觀點,值得我們珍視、研究與繼承。
1、《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2、《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3、《後宮詞》 淚濕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 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
4、《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5、《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 6、《琵琶行》 潯言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 水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沈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卧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7、《長恨歌》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星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子弟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鍾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 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8、《賣炭翁》 賣炭翁, 伐薪燒炭南山中。
原發布者:ymsner
關於友誼詩句君有奇才我不貧。-(清)鄭板橋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唐)王勃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唐)高適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談。-(清)蒲松齡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戰國)莊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西晉)付玄 人生貴相知,何用金與錢。-(唐)李白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春秋)子夏 布衣之交不可忘。-(唐)李延壽 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宋)歐陽修 人生樂在相知心。-(宋)王安石 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後頭。-(明)馮夢龍 於患難風豪傑。-(清)魏禧 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清)曹雪芹 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宋)顧夏 鍾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漢書》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鮑溶 大丈夫處世處,當交四海英雄。 -《三國志.蜀書.劉巴傳》 君子上交不謅,下交不瀆。-《周易》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處相逢非故人。-陳剛中 朋友,以義合者。-(宋)朱熹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漢樂府》 同心而共濟,始終如一。-(宋)歐陽修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
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上香爐峰
倚石攀蘿歇病身,青筇竹杖白紗巾。
他時畫出廬山障,便是香爐峰上人。
鵝贈鶴
---白居易
君因風送入青雲,我被人驅向鴨群。
雪頸霜毛紅網掌,請看何處不如君?
莫走柳條詞送別
南陌傷心別,東風滿把春。
莫欺楊柳弱,勸酒勝於人。
憶江柳
---白居易
曾栽楊柳江南岸,一別江南兩度春。
遙憶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舟中晚起
---白居易
日高猶掩水窗眠,枕簟清涼八月天。
泊處或依沽酒店,宿時多伴釣魚船。
退身江海應無用,憂國朝廷自有賢。
且向錢唐湖上去,冷吟閑醉二三年。
板橋路
---白居易
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條。
若為此路今重過,十五年前舊板橋。
曾共玉顏橋上別,不知消息到今朝。
二月二日
---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
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池鶴八絕句·烏贈鶴
---白居易
與君白黑大分明,縱不相親莫見輕。
我每夜啼君怨別,玉徽琴里忝同聲。
Ⅳ 為何說劉邦是直到臨終前才明白,當年烏江岸邊,項羽為何選擇自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天下,暴秦無道,歷經二世而亡,秦末起義軍中出了兩位非常傑出的首領,項羽和劉邦。
本是推翻秦朝義軍的同路人,最終卻兵戎相見。項羽兵敗,最終在垓下被圍,突圍至烏江邊,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拔劍自刎。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古今不知有多少人扼腕感嘆,項羽本可東山再起,為何自絕前程。而作為當事人的劉邦,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似乎發現了當年的秘密。
跟隨劉邦入漢中時,盧綰為將軍。在劉邦出關中東擊項羽時,盧綰已經官至太尉。最親近的朋友居然背叛自己,使得劉邦大感意外,倍感怒火攻心!劉邦的老病之軀,實在難以承受這樣的打擊了。
對於晚年的劉邦而言,除了憂慮國事,最令他苦惱的又是“家事艱難”。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也許回想自己的一生,為了權力和榮華富貴,戰斗無數,到頭來又怎樣呢,呂後盯上了大漢的江山,待他死後劉氏江山將會不保,但是已經無力阻止。
既然無力阻止,那就毅然赴死。
也許他明白了自己的老對手項羽在烏江河畔,當時明明有機會坐船逃生,為什麼卻選擇了自殺,因為作為一個英雄,就要英雄般的離去。
Ⅳ 《梟令天下江承》txt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梟令天下江承》網路網盤txt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_mWREuG0LU2AwbdWCQV4tQ
Ⅵ 《三國志》卷十一注 譯文
魏書十一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第十一
袁渙字曜卿,陳郡扶樂人也。父滂,為漢司徒。(袁宏漢紀曰:滂字公熙,純素寡慾,終不言人之短。當權寵之盛,或以同異致禍,滂獨中立於朝,故愛憎不及焉。)當時諸公子多越法度,而渙清靜,舉動必以禮。郡命為功曹,郡中奸吏皆自引去。後辟公府,舉高第,遷侍御史。除譙令,不就。劉備之為豫州,舉渙茂才。後避地江、淮間,為袁術所命。術每有所咨訪,渙常正議,術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禮也。頃之,呂布擊術於阜陵,渙往從之,遂復為布所拘留。布初與劉備和親,後離隙。布欲使渙作書詈辱備,渙不可,再三強之,不許。布大怒,以兵脅渙曰:「為之則生,不為則死。」渙顏色不變,笑而應之曰:「渙聞唯德可以辱人,不聞以罵。使彼固君子邪,且不恥將軍之言,彼誠小人邪,將復將軍之意,則辱在此不在於彼。且渙他日之事劉將軍,猶今日之事將軍也,如一旦去此,復罵將軍,可乎?」布慚而止。
布誅,渙得歸太祖。(袁氏世紀曰:布之破也,陳群父子時亦在布之軍,見太祖皆拜。渙獨高揖不為禮,太祖甚嚴憚之。時太祖又給眾官車各數乘,使取布軍中物,唯其所欲。眾人皆重載,唯渙取書數百卷。資糧而已,眾人聞之,大慚。渙謂所親曰:「脫我以行陳,令軍發足以為行糧而已,不以此為我有。由是厲名也,大悔恨之。」太祖益以此重焉。)渙言曰:「夫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義,兼撫其民而除其害。夫然,故可與之死而可與之生。自大亂以來十數年矣,民之欲安,甚於倒懸,然而暴亂未息者,何也?意者政失其道歟!渙聞明君善於救世,故世亂則齊之以義,時偽則鎮之以朴;世異事變,治國不同,不可不察也。夫制度損益,此古今之不必同者也。若夫兼愛天下而反之於正,雖以武平亂而濟之以德,誠百王不易之道也。公明哲超世,古之所以得其民者,公既勤之矣,今之所以失其民者,公既戒之矣,海內賴公,得免於危亡之禍,然而民未知義,其惟公所以訓之,則天下幸甚!」太祖深納焉。拜為沛南部都尉。
是時新募民開屯田,民不樂,多逃亡。渙白太祖曰:「夫民安土重遷,不可卒變,易以順行,難以逆動,宜順其意,樂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強。」太祖從之,百姓大悅。遷為梁相。渙每敕諸縣:「務存鰥寡高年,表異孝子貞婦。常談曰『世治則禮詳,世亂則禮簡』,全在斟酌之間耳。方今雖擾攘,難以禮化,然在吾所以為之。」為政崇教訓,恕思而後行,外溫柔而內能斷。(魏書曰:谷熟長呂岐善朱淵、爰津,遣使行學還,召用之,與相見,出署淵師友祭酒,津決疑祭酒。淵等因各歸家,不受署。岐大怒,將吏民收淵等,皆杖殺之,議者多非焉。渙教勿劾,主簿孫徽等以為「淵等罪不足死,長吏無專殺之義,孔子稱『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謂之師友而加大戮,刑名相伐,不可以訓。」渙教曰:「主簿以不請為罪,此則然矣。謂淵等罪不足死,則非也。夫師友之名,古今有之。然有君之師友,有士大夫之師友。夫君置師友之官者,所以敬其臣也;有罪加於刑焉,國之法也。今不論其罪而謂之戮師友,斯失之矣。主簿取弟子戮師之名,而加君誅臣之實,非其類也。夫聖哲之治,觀時而動,故不必循常,將有權也。間者世亂,民陵其上,雖務尊君卑臣,猶或未也,而反長世之過,不亦謬乎!」遂不劾。)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後徵為諫議大夫、丞相軍祭酒。前後得賜甚多,皆散盡之,家無所儲,終不問產業,乏則取之於人,不為皦察之行,然時人服其清。
魏國初建,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渙言於太祖曰:「今天下大難已除,文武並用,長久之道也。以為可大收篇籍,明先聖之教,以易民視聽,使海內斐然向風,則遠人不服可以文德來之。」太祖善其言。時有傳劉備死者,群臣皆賀;渙以嘗為備舉吏,獨不賀。居官數年卒,太祖為之流涕,賜谷二千斛,一教「以太倉谷千斛賜郎中令之家」,一教「以垣下谷千斛與曜卿家」,外不解其意。教曰:「以太倉谷者,官法也;以垣下谷者,親舊也。」又帝聞渙昔拒呂布之事,問渙從弟敏:「渙勇怯何如?」敏對曰:「渙貌似和柔,然其臨大節,處危難,雖賁育不過也。」渙子侃,亦清粹間素,有父風,歷位郡守尚書。袁氏世紀曰:渙有四子,侃、�、奧、准。侃字公然,論議清當,柔而不犯,善與人交。在廢興之間,人之所趣務者,常謙退不為也。時人以是稱之。歷位黃門選部郎,號為清平。稍遷至尚書,早卒。�字宣厚,精辯有機理,好道家之言,少被病,未官而卒,奧字公榮,行足以厲俗,言約而理當,終於光祿勛。准字孝尼,忠信公正,不恥下問,唯恐人之不勝已。以世事多險,故常恬退而不敢求進。著書十餘萬言,論治世之務,為易、周官、詩傳,及論五經滯義,聖人之微言,以傳於世。此准之自序也。荀綽九州記稱准有俊才,泰始中為給事中。袁氏子孫世有名位,貴達至今。
初,渙從弟霸,公恪有功干,魏初為大司農,及同郡何夔並知名於時。而霸子亮,夔子曾,與侃復齊聲友善。亮貞固有學行,疾何晏、鄧颺等,著論以譏切之,位至河南尹、尚書。(晉諸公贊曰:亮子粲,字儀祖,文學博識,累為儒官,至尚書。)霸弟徽,以儒素稱。遭天下亂,避難交州。司徒辟,不至。(袁宏漢紀曰:初,天下將亂,渙慨然嘆曰:「漢室陵遲,亂無日矣。苟天下擾攘,逃將安之?若天未喪道,民以義存,唯強而有禮,可以庇身乎!」徽曰:「古人有言:『知機其神乎』!見機而作,君子所以元吉也。天理盛衰,漢其亡矣!夫有大功必有大事,此又君子之所深識,退藏於密者也。且兵革既興,外患必眾,徽將遠跡山海,以求免身。」及亂作,各行其志。)徽弟敏,有武藝而好水功,官至河堤謁者。
張范,字公儀,河內修武人也。祖父歆,為漢司徒。父延,為太尉。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辭不受。性恬靜樂道,忽於榮利,徵命無所就。弟承,字公先,亦知名,以方正徵,拜議郎,遷伊闕都尉。董卓作亂,承欲合徒眾與天下共誅卓。承弟昭時為議郎,適從長安來,謂承曰:「今欲誅卓,眾寡不敵,且起一朝之謀,戰阡陌之民,士不素撫,兵不練習,難以成功。卓阻兵而無義,固不能久;不若擇所歸附,待時而動,然後可以如志。」承然之,乃解印綬間行歸家,與范避地揚州。袁術備禮招請,范稱疾不往,術不強屈也。遣承與相見,術問曰:「昔周室陵遲,則有桓、文之霸;秦失其政,漢接而用之。今孤以土地之廣,士民之眾,欲徼福齊桓,擬跡高祖,何如?」承對曰:「在德不在強。夫能用德以同天下之欲,雖由匹夫之資,而興霸王之功,不足為難。若苟僭擬,干時而動,眾之所棄,誰能興之?」術不悅。是時,太祖將征冀州,術復問曰:「今曹公欲以弊兵數千,敵十萬之眾,可謂不量力矣!子以為何如?」承乃曰:「漢德雖衰,天命未改,今曹公挾天子以令天下,雖敵百萬之眾可也。」術作色不懌,承去之。
太祖平冀州,遣使迎范。范以疾留彭城,遣承詣太祖,太祖表以為諫議大夫。范子陵及承子戩為山東賊所得,范直詣賊請二子,賊以陵還范。范謝曰:「諸君相還兒厚矣。夫人情雖愛其子,然吾憐戩之小,請以陵易之。」賊義其言,悉以還范。太祖自荊州還,范得見於陳,以為議郎,參丞相軍事,甚見敬重。太祖征伐,常令范及邴原留,與世子居守。太祖謂文帝:「舉動必諮此二人。」世子執子孫禮。救恤窮乏,家無所餘,中外孤寡皆歸焉。贈遺無所逆,亦終不用,及去,皆以還之。建安十七年卒。魏國初建,承以丞相參軍祭酒領趙郡太守,政化大行。太祖將西征,徵承參軍事,至長安,病卒。(魏書曰:文帝即位,以范子參為郎中。承孫邵,晉中護軍,與舅楊駿俱被誅。事見晉書。)
涼茂字伯方,山陽昌邑人也。少好學,論議常據經典,以處是非。太祖辟為司空掾,舉高第,補侍御史。時泰山多盜賊,以茂為泰山太守,旬月之間,襁負而至者千餘家。(博物記曰:襁,織縷為之,廣八寸,長尺二,以約小兒於背上,負之而行。)轉為樂浪太守。公孫度在遼東,擅留茂,不遣之官,然茂終不為屈。度謂茂及諸將曰:「聞曹公遠征,鄴無守備,今吾欲以步卒三萬,騎萬匹,直指鄴,誰能御之?」諸將皆曰:「然。」臣松之案此傳雲公孫度聞曹公遠征,鄴無守備,則太祖定鄴後也。案度傳,度以建安九年卒,太祖亦以此年定鄴,自後遠征,唯有北征柳城耳。征柳城之年,度已不復在矣。又顧謂茂曰:「於君意何如?」茂答曰:「比者海內大亂,社稷將傾,將軍擁十萬之眾,安坐而觀成敗,夫為人臣者,固若是邪!曹公憂國家之危敗,愍百姓之苦毒,率義兵為天下誅殘賊,功高而德廣,可謂無二矣。以海內初定,民始安集,故未責將軍之罪耳!而將軍乃欲稱兵西向,則存亡之效,不崇朝而決。將軍其勉之!」諸將聞茂言,皆震動。良久,度曰:「涼君言是也。」後徵遷為魏郡太守、甘陵相,所在有績。文帝為五官將,茂以選為長史,遷左軍師。魏國初建,遷尚書僕射,後為中尉奉常。文帝在東宮,茂復為太子太傅,甚見敬禮。卒官。英雄記曰:茂名在八友中。
國淵字子尼,樂安蓋人也。師事鄭玄。玄別傳曰:淵始未知名,玄稱之曰:「國子尼,美才也,吾觀其人,必為國器。」後與邴原、管寧等避亂遼東。魏書曰:淵篤學好古,在遼東,常講學於山岩,士人多推慕之,由此知名。既還舊土,太祖辟為司空掾屬,每於公朝論議,常直言正色,退無私焉。太祖欲廣置屯田,使淵典其事。淵屢陳損益,相土處民,計民置吏,明功課之法,五年中倉廩豐實,百姓競勸樂業。太祖征關中,以淵為居府長史,統留事。田銀、蘇伯反河間,銀等既破,後有餘黨,皆應伏法。淵以為非首惡,請不行刑。太祖從之,賴淵得生者千餘人。破賊文書,舊以一為十,及淵上首級,如其實數。太祖問其故,淵曰:「夫征討外寇,多其斬獲之數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聽也。河間在封域之內,銀等叛逆,雖克捷有功,淵竊恥之。」太祖大悅,遷魏郡太守。
時有投書誹謗者,太祖疾之,欲必知其主。淵請留其本書,而不宣露。其書多引二京賦,淵敕功曹曰:「此郡既大,今在都輦,而少學問者。其簡開解年少,欲遣就師。」功曹差三人,臨遣引見,訓以「所學未及,二京賦,博物之書也,世人忽略,少有其師,可求能讀者從受之。」又密喻旨。旬日得能讀者,遂往受業。吏因請使作箋,比方其書,與投書人同手。收攝案問,具得情理。遷太僕。居列卿位,布衣蔬食,祿賜散之舊故宗族,以恭儉自守,卒官。魏書曰:太祖以其子泰為郎。
田疇字子泰,右北平無終人也。好讀書,善擊劍。初平元年,義兵起,董卓遷帝於長安。幽州牧劉虞嘆曰:「賊臣作亂,朝廷播盪,四海俄然,莫有固志。身備宗室遺老,不得自同於眾。今欲奉使展效臣節,安得不辱命之士乎?」眾議咸曰:「田疇雖年少,多稱其奇。」疇時年二十二矣。虞乃備禮請與相見,大悅之,遂署為從事,具其車騎。將行,疇曰:「今道路阻絕,寇虜縱橫,稱官奉使,為眾所指名。原以私行,期於得達而已。」虞從之。疇乃歸,自選其家客與年少之勇壯慕從者二十騎俱往。虞自出祖而遣之。先賢行狀曰:疇將行,引虞密與議。疇因說虞曰:「今帝主幼弱,奸臣擅命,表上須報,懼失事機。且公孫瓚阻兵安忍,不早圖之,必有後悔。」虞不聽。既取道,疇乃更上西關,出塞,傍北方,直趣朔方,循間徑去,遂至長安致命。詔拜騎都尉。疇以為天子方蒙塵未安,不可以荷佩榮寵,固辭不受。朝廷高其義。三府並辟,皆不就。得報,馳還,未至,虞已為公孫瓚所害。疇至,謁祭虞墓,陳發章表,哭泣而去。瓚聞之大怒,購求獲疇,謂曰:「汝何自哭劉虞墓,而不送章報於我也?」疇答曰:「漢室衰頹,人懷異心,唯劉公不失忠節。章報所言,於將軍未美,恐非所樂聞,故不進也。且將軍方舉大事以求所欲,既滅無罪之君,又讎守義之臣,誠行此事,則燕、趙之士將皆蹈東海而死耳,豈忍有從將軍者乎!」瓚壯其對,釋不誅也。拘之軍下,禁其故人莫得與通。或說瓚曰:「田疇義士,君弗能禮,而又囚之,恐失眾心。」瓚乃縱遣疇。
疇得北歸,率舉宗族他附從數百人,掃地而盟曰:「君仇不報,吾不可以立於世!」遂人徐無山中,營深險平敞地而居,躬耕以養父母。百姓歸之,數年間至五千餘家。疇謂其父老曰:「諸君不以疇不肖,遠來相就。眾成都邑,而莫相統一,恐非久安之道,原推擇其賢長者以為之主。」皆曰:「善。」同僉推疇。疇曰:「今來在此,非苟安而已,將圖大事,復怨雪恥。竊恐未得其志,而輕薄之徒自相侵侮,偷快一時,無深計遠慮。疇有愚計,原與諸君共施之,可乎?」皆曰:「可。」疇乃為約束相殺傷、犯盜、諍訟之法,法重者至死,其次抵罪,二十餘條。又制為婚姻嫁娶之禮,興舉學校講授之業,班行其眾,眾皆便之,至道不拾遺。北邊翕然服其威信,烏丸、鮮卑並各遣譯使致貢遺,疇悉撫納,令不為寇。袁紹數遣使招命,又即授將軍印,因安輯所統,疇皆拒不(當)。紹死,其子尚又辟焉,疇終不行。
疇常忿烏丸昔多賊殺其郡冠蓋,有欲討之意而力未能。建安十二年,太祖北征烏丸,未至,先遣使辟疇,又命田豫喻指。疇戒其門下趣治嚴。門人謂曰:「昔袁公慕君,禮命五至,君義不屈;今曹公使一來而君若恐弗及者,何也?」疇笑而應之曰:「此非君所識也。」遂隨使者到軍,署司空戶曹掾,引見諮議。明日出令曰:「田子泰非吾所宜吏者。」即舉茂才,拜為蓚令,不之官,隨軍次無終。時方夏水雨,而濱海洿下,濘滯不通,虜亦遮守蹊要,軍不得進。太祖患之,以問疇。疇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船,為難久矣。舊北平郡治在平岡,道出盧龍,達於柳城;自建武以來,陷壞斷絕,垂二百載,而尚有微徑可從。今虜將以大軍當由無終,不得進而退,懈弛無備。若嘿回軍,從盧龍口越白檀之險,出空虛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備,蹋頓之首可不戰而禽也。」太祖曰:「善。」乃引軍還,而署大木表於水側路傍曰:「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復進軍。」虜候騎見之,誠以為大軍去也。太祖令疇將其眾為鄉導,上徐無山,出盧龍,歷平岡,登白狼堆,去柳城二百餘里,虜乃驚覺。單於身自臨陳,太祖與交戰,遂大斬獲,追奔逐北,至柳城。軍還入塞,論功行封,封疇亭侯,邑五百戶。先賢行狀載太祖表論疇功曰:「文雅優備,忠武又著,和於撫下,慎於事上,量時度理,進退合義。幽州始擾,胡、漢交萃,盪析離居,靡所依懷。疇率宗人避難於無終山,北拒盧龍,南守要害,清靜隱約,耕而後食,人民化從,咸共資奉。及袁紹父子威力加於朔野,遠結烏丸,與為首尾,前後召疇,終不陷撓。後臣奉命,軍次易縣,疇長驅自到,陳討胡之勢,猶廣武之建燕策,薛公之度淮南。又使部曲持臣露布,出誘胡眾,漢民或因亡來,烏丸聞之震盪。王旅出塞,塗由山中九百餘里,疇帥兵五百,啟導山谷,遂滅烏丸,盪平塞表。疇文武有效,節義可嘉,誠應寵賞,以旌其美。」疇自以始為居難,率眾循逃,志義不立,反以為利,非本意也,固讓。太祖知其至心,許而不奪。魏書載太祖令曰:「昔伯成棄國,夏後不奪,將欲使高尚之士,優賢之主,不止於一世也。其聽疇所執。」
遼東斬送袁尚首,令「三軍敢有哭之者斬」。疇以嘗為尚所辟,乃往弔祭。太祖亦不問。臣松之以為田疇不應袁紹父子之命,以其非正也。故盡規魏祖,建盧龍之策。致使袁尚奔迸,授首遼東,皆疇之由也。既以明其為賊,胡為復弔祭其首乎?若以嘗被辟命,義在其中,則不應為人設謀,使其至此也。疇此舉止,良為進退無當,與王修哭袁譚,貌同而心異也。疇盡將其家屬及宗人三百餘家居鄴。太祖賜疇車馬谷帛,皆散之宗族和知。從征荊州還,太祖追念疇功殊美,恨前聽疇之讓,曰:「是成一人之志,而虧王法大制也。」於是乃復以前爵封疇。先賢行狀載太祖命曰:「蓚令田疇,至節高尚,遭值州里戎夏交亂,引身深山,研精味道,百姓從之,以成都邑。袁賊之盛,命召不屈。慷慨守志,以徼真主。及孤奉詔征定河北,遂服幽都,將定胡寇,時加禮命。疇即受署,陳建攻胡蹊路所由,率齊山民,一時向化,開塞導送,供承使役,路近而便,令虜不意。斬蹋頓於白狼,遂長驅於柳城,疇有力焉。及軍入塞,將圖其功,表封亭侯,食邑五百,而疇懇惻,前後辭賞。出入三載,歷年未賜,此為成一人之高,甚違王典,失之多矣。宜從表封,無久留吾過。」疇上疏陳誠,以死自誓。太祖不聽,欲引拜之,至於數四,終不受。有司劾疇狷介違道,苟立小節,宜免官加刑。太祖重其事,依違者久之。乃下世子及大臣博議,世子以疇同於子文辭祿,申胥逃賞,宜勿奪以優其節。尚書令荀彧、司隸校尉鍾繇亦以為可聽。魏書載世子議曰:「昔薳敖逃祿,傳載其美,所以激濁世,勵貪夫,賢於屍祿素餐之人也。故可得而小,不可得而毀。至於田疇,方斯近矣。免官加刑,於法為重。」魏略載教曰:「昔夷、齊棄爵而譏武王,可謂愚暗,孔子猶以為『求仁得仁』。疇之所守,雖不合道,但欲清高耳。使天下悉如疇志,即墨翟兼愛尚同之事,而老摐使民結繩之道也。外議雖善,為復使令司隸以決之。」魏書載荀彧議,以為「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期於為善而已。故匹夫守志,聖人各因而成之」。鍾繇以為「原思辭粟,仲尼不與,子路拒牛,謂之止善,雖可以激清勵濁,猶不足多也。疇雖不合大義,有益推讓之風,宜如世子議。」臣松之案呂氏春秋:「魯國之法,魯人有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其金於府。子貢贖人而辭不取金,孔子曰:『賜失之矣。自今以來魯人不贖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魯人必拯溺矣。』」案此語不與繇所引者相應,未詳為繇之事誤邪,而事將別有所出?太祖猶欲侯之。疇素與夏侯敦善,太祖語敦曰:「且往以情喻之,自從君所言,無告吾意也。」敦就疇宿,如太祖所戒。疇揣知其指,不復發言。敦臨去,乃拊疇背曰:「田君,主意殷勤,曾不能顧乎!」疇答曰:「是何言之過也!疇,負義逃竄之人耳,蒙恩全活,為幸多矣。豈可賣盧龍之塞,以易賞祿哉?縱國私疇,疇獨不愧於心乎?將軍雅知疇者,猶復如此,若必不得已,請原效死刎首於前。」言未卒,涕泣橫流。敦具答太祖。太祖喟然知不可屈,乃拜為議郎。年四十六卒。子又早死。文帝踐阼,高疇德義,賜疇從孫續爵關內侯,以奉其嗣。
王修字叔治,北海營陵人也。年七歲喪母。母以社日亡,來歲鄰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鄰里聞之,為之罷社。年二十,游學南陽,止張奉舍。奉舉家得疾病,無相視者,修親隱恤之,病癒乃去。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為主簿,守高密令。高密孫氏素豪俠,人客數犯法。民有相劫者,賊入孫氏,吏不能執。修將吏民圍之,孫氏拒守,吏民畏憚不敢近。修令吏民:「敢有不攻者與同罪。」孫氏懼,乃出賊。由是豪強懾服。舉孝廉,修讓邴原,融不聽。融集有融答修教曰:「原之賢也,吾已知之矣。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堯不能用,舜實舉之。原可謂不患無位之士。以遺後賢,不亦可乎!」修重辭,融答曰:「掾清身絜己,歷試諸難,謀而鮮過,惠訓不倦。余嘉乃勛,應乃懿德,用升爾於王庭,其可辭乎!」時天下亂,遂不行。頃之,郡中有反者。修聞融有難,夜往奔融。賊初發,融謂左右曰:「能冒難來,唯王修耳!」言終而修至。復署功曹。時膠東多賊寇,復令修守膠東令。膠東人公沙盧宗強,自為營塹,不肯應發調。修獨將數騎徑入其門,斬盧兄弟,公沙氏驚愕莫敢動。修撫慰其餘,由是寇少止。融每有難,修雖休歸在家,無不至。融常賴修以免。
袁譚在青州,辟修為治中從事,別駕劉獻數毀短修。後獻以事當死,修理之,得免。時人益以此多焉。袁紹又辟修除即墨令,後復為譚別駕。紹死,譚、尚有隙。尚攻譚,譚軍敗,修率吏民往救譚。譚喜曰:「成吾軍者,王別駕也。」譚之敗,劉詢起兵漯陰,諸城皆應。譚嘆息曰:「今舉州背叛,豈孤之不德邪!」修曰:「東萊太守管統雖在海表,此人不反。必來。」後十餘日,統果棄其妻子來赴譚,妻子為賊所殺,譚更以統為樂安太守。譚復欲攻尚,修諫曰:「兄弟還相攻擊,是敗亡之道也。」譚不悅,然知其志節。後又問修:「計安出?」修曰:「夫兄弟者,左右手也。譬人將斗而斷其右手,而曰『我必勝』,若是者可乎?夫棄兄弟而不親,天下其誰親之!屬有讒人,固將交斗其間,以求一朝之利,原明使君塞耳勿聽也。若斬佞臣數人,復相親睦,以御四方,可以橫行天下。」譚不聽,遂與尚相攻擊,請救於太祖。太祖既破冀州,譚又叛。太祖遂引軍攻譚於南皮。修時運糧在樂安,聞譚急,將所領兵及諸從事數十人往赴譚。至高密,聞譚死,下馬號哭曰:「無君焉歸?」遂詣太祖,乞收葬譚屍。太祖欲觀修意,默然不應。修復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斂譚屍,然後就戮,無所恨。」太祖嘉其義,聽之。傅子曰:太祖既誅袁譚,梟其首,令曰:「敢哭之者戮及妻子。」於是王叔治、田子泰相謂曰:「生受辟命,亡而不哭,非義也。畏死忘義,何以立世?」遂造其首而哭之,哀動三軍。軍正白行其戮,太祖曰:「義士也。」赦之。臣松之案田疇傳,疇為袁尚所辟,不被譚命。傅子合而言之,有違事實。以修為督軍糧,還樂安。譚之破,諸城皆服,唯管統以樂安不從命。太祖命修取統首,修以統亡國之忠臣,因解其縛,使詣太祖。太祖悅而赦之。袁氏政寬,在職勢者多畜聚。太祖破鄴,籍沒審配等家財物貲以萬數。及破南皮,閱修家,谷不滿十斛,有書數百卷。太祖嘆曰:「士不妄有名。」乃禮辟為司空掾,行司金中郎將,遷魏郡太守。為治,抑強扶弱,明賞罰,百姓稱之。魏略曰:修為司金中郎將,陳黃白異議,因奏記曰:「修聞枳棘之林,無樑柱之質;涓流之水,無洪波之勢。是以在職七年,忠讜不昭於時,功業不見於事,欣於所受,俯慚不報,未嘗不長夜起坐,中飯釋餐。何者?力少任重,不堪而懼也。謹貢所議如左。」太祖甚然之,乃與修書曰:「君澡身浴德,流聲本州,忠能成績,為世美談,名實相副,過人甚遠。孤以心知君,至深至熱,非徒耳目而已也。察觀先賢之論,多以鹽鐵之利,足贍軍國之用。昔孤初立司金之官,念非屈君,餘無可者。故與君教曰:『昔遏父陶正,民賴其器用,及子媯滿,建侯於陳;近桑弘羊,位至三公。此君元龜之兆先告者也』,是孤用君之本言也,或恐眾人未曉此意。自是以來,在朝之士,每得一顯選,常舉君為首,及聞袁軍師眾賢之議,以為不宜越君。然孤執心將有所厎,以軍師之職,間於司金,至於建功,重於軍師。孤之精誠,足以達君;君之察孤,足以不疑。但恐傍人淺見,以蠡測海,為蛇畫足,將言前後百選,輒不用之,而使此君沉滯冶官。張甲李乙,尚猶先之,此主人意待之不優之效也。孤懼有此空聲冒實,淫哇亂耳。假有斯事,亦庶鍾期不失聽也;若其無也,過備何害?昔宣帝察少府蕭望之才任宰相,故復出之,令為馮翊。從正卿往,似於左遷。上使侍中宣意曰:『君守平原日淺,故復試君三輔,非有所間也。』孤揆先主中宗之意,誠備此事。既君崇勛業以副孤意。公叔文子與君俱升,獨何人哉!」後無幾而遷魏郡太守。魏國既建,為大司農郎中令。太祖議行肉刑,修以為時未可行,太祖采其議。徙為奉尚。其後嚴才反,與其徒屬數十人攻掖門。修聞變,召車馬未至,便將官屬步至宮門。太祖在銅爵台望見之,曰:「彼來者必王叔治也。」相國鍾繇謂修:「舊,京城有變,九卿各居其府。」修曰:「食其祿,焉避其離?居府雖舊,非赴難之義。」頃之,病卒官。子忠,官至東萊太守、散騎常侍。初,修識高柔於弱冠,異王基於幼童,終皆遠至,世稱其知人。王隱晉書曰:修一子,名儀,字朱表,高亮雅直。司馬文王為安東,儀為司馬。東關之敗,文王曰:「近日之事,誰任其咎?」儀曰:「責在軍師。」文王怒曰:「司馬欲委罪於孤邪?」遂殺之。子褒,字偉元。少立操尚,非禮不動。身長八尺四寸,容貌絕異。痛父不以命終,絕世不仕。立屋墓側,以教授為務。旦夕常至墓前拜,輒悲號斷絕。墓前有一柏樹,褒常所攀援,涕泣所著,樹色與凡樹不同。讀詩至「哀哀父母,生我勞悴」,未嘗不反覆流涕,泣下沾襟。家貧躬耕,計口而田,度身而蠶。諸生有密為襃刈麥者,襃遂棄之;自是莫敢復佐刈者。襃門人為本縣所役,求襃為屬,襃曰:「卿學不足以庇身,吾德薄不足以廕卿,屬之何益?且吾不捉筆已四十年。」乃步擔乾飯,兒負鹽豉,門徒從者千餘人。安丘令以為見己,整衣出迎之於門。襃乃下道至土牛,磬折而立。雲:「門生為縣所役,故來送別。」執手涕泣而去。令即放遣諸生,一縣以為恥。同縣管彥,少有才力,未知名,襃獨以為當自達,常友愛之;男女各始生,共許為婚。彥果為西夷校尉。襃後更以女嫁人,彥弟馥問襃,襃曰:「吾薄志畢原,山藪自數,姊妹皆遠,吉凶斷絕,以此自誓。賢兄子葬父於帝都,此則洛陽之人也,豈吾欲婚之本指邪?」馥曰:「嫂,齊人也。當還臨淄。」襃曰:「安有葬父河南,隨(妻)還齊!用意如此,何婚之有?」遂不婚。邴春者,根矩之後也。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負笈游學,身不停家,鄉邑翕然,以為能系其先也。襃以為春性險狹,慕名意多,終必不成,及後春果無學業,流離遠外,有識以此歸之。襃常以為人所行,其當歸於善道,不可以己所能而責人所不能也。有致遺者,皆不受。及洛都傾覆,寇賊�起,襃宗親悉欲移江東,襃戀墳壠。賊大盛,乃南達泰山郡。襃思土不肯去,賊害之。漢晉春秋曰:襃與濟南劉兆字延世,俱以不仕顯名。襃以父為文王所濫殺,終身不應徵聘,未嘗西向坐,以示不臣於晉也。魏略純固傳以脂習、王修、龐淯、文聘、成公英、郭憲、單固七人為一傳。其修、淯、聘三人自各有傳,成公英別
Ⅶ 有關江湖的詩句一壺酒
1. 關於江湖與酒的詩句
關於江湖與酒的詩句 1.形容「江湖」的詩句有哪些
1. 金盆洗手退身去,從此天地隱一龍。
2.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3. 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驄。
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
虜障燕支北,秦城太白東。
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
4. 天下風雲出我輩,
一入江湖歲月催。
5. 琴音銷魂響金頂,
劍影似雪擊落英。
6. 亂世紅顏亂世情,
面若桃花心若冰。
7. 靜若處子動若風,
身似猿猱走輕靈。
8. 蜀中名門歸唐姓,
鋼鏢陷阱判幽冥。
9. 冰雪少女如凡塵
西子湖畔初見晴
10. 一腔愛一身恨
一縷清風一絲魂
仗劍挾酒江湖行
多少恩怨醉夢中
驀然回首萬事空
11. 幾重幕幾棵松
幾層遠巒幾聲鍾
12. 夫亦空兮妻亦空,
黃泉路上不相逢。
13. 朋亦空兮友亦空,
各赴前程道不同
14. 魔非魔,道非道,善惡在人心;
欲非欲,情非情,姻緣由天定。
15. 既不回頭,何必不忘;既然無緣,何需誓言。
今日種種,似水無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16. 御劍乘風來,除魔天地間,
有酒樂逍遙,無酒我亦顛,
一飲盡江河,再飲吞日月,
千杯醉不倒,唯我酒劍仙。
日晝光明滿乾坤
2.與「酒」有關的詩句
一、回答:這樣的名句太多了,每位詩人選一首,請選用:
1.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 王翰《涼州詞二首·其一》
2.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 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3.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王維《渭城曲 》
4.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 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5.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納蘭性德《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6.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 ——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7.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 黃庭堅《寄黃幾復》
8.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杜牧《清明》
9.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 孟浩然《過故人庄》
10.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 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11.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 白居易《問劉十九》
二、擴展知識:
1、酒的別稱:
杜康、歡伯、杯中物、金波、秬鬯、白墮、凍醪、壺觴、壺中物、酌、酤、醑、醍醐、黃封、清酌、昔酒、縹酒、青州從事、平原督郵、麴生、麴秀才、麴道士、曲居士、曲櫱、春、茅柴、香蟻、浮蟻、綠蟻、碧蟻、天祿、椒漿、忘憂物、掃愁帚、釣詩鉤、狂葯、酒兵、般若湯、清聖、濁賢。
2、酒的歷史:我國釀酒歷史悠久,品種繁多,自產生之日開始,就受到先民歡迎。人們在飲酒贊酒的時候,總要給所飲的酒起個饒有風趣的雅號或別名。這些名字,大都由一些典故演繹而成,或者根據酒的味道、顏色、功能、作用、濃淡及釀造方法等等而定。酒的很多綽號在民間流傳甚廣,所以文在詩詞、小說中常被用作酒的代名詞。這也是中國酒俗文化的一個特色。
3.與酒有關的詩句
描寫酒的詩句
《問劉十九》白居易
紅泥小火爐,綠蟻新焙酒,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金陵酒肆留別 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 吳姬壓酒勸客賞。 金陵子弟來相送, 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 別意與之誰短長?
渭城曲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新豐主人 儲光羲
新豐主人新酒熟, 舊客還歸舊堂宿。 滿酌香含北砌花, 盈尊色泛南軒竹。
雲散天高秋月明, 東家少女解秦箏。 醉來忘卻巴陵道, 夢中疑是洛陽城。
涼州詞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少年行 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東, 銀鞍白馬度春風。 落花踏盡游何處, 笑入胡姬酒肆中。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客中行 李白
蘭陵美酒鬱金香, 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 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 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 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 相期邈雲漢。
戲問花門酒家翁 岑參
老人七十仍沽酒, 千壺百瓮花門口。 道傍榆莢仍似錢, 摘來沽酒君肯否?
送李少府時在客舍作 高適
相逢旅館意多違, 暮雪初晴候燕飛。 主人酒盡君未醉。 薄暮途遙歸不歸?
贈衛八處士 杜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發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乃未已,兒女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晨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重經巴丘 張繼
昔年高接李膺歡, 日泛仙舟醉碧瀾。 詩句亂隨青草落, 酒腸俱逐酒庭寬。
浮生聚散雲相似, 往事冥微夢一般。 今日片帆城下去, 秋風回首淚闌干。
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 皎然
九日山僧院, 東籬菊也黃, 俗人多泛酒, 誰解助茶香。
曹操 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山中對酌 李白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再一杯。我醉欲眠卿可去,明朝有意抱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台。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酒逢知己千杯少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愛酒不虧天.
三杯通大道,一鬥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4.和江湖有關的詩句
獲絕世武功,不懼背起兩岸山河
得傾城紅顏,只恐負她一片情深
天下英雄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一場醉。提劍跨騎揮鬼雨,白骨如山鳥驚飛。塵世如潮人如水,只嘆江湖幾人回。
十步殺人不留痕,壯志凌雲豪情揮。醉卧沙場笑風雲,妙手回春煙飛灰。電閃雷鳴可亂舞,花語流星正亦邪。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飄飄西去路 茫茫浩瀚音
風絮空白頭 何須芳草青
夜雨八方戰孤城,
平明劍氣看刀聲.
俠骨千年尋不見,
碧血紅葉醉秋風.
倚樓聽風雨,淡看江湖路。
江湖滄浪幻浮生
月照劍鳴志柔恆
手掌孤燈過雨夜
醉踏辰星旭日升
雨後獨倚秋,殘紅滿徑,霜葉凋稠。酒醉處,呢喃自問,故人何處有?
忽聞闌外雁啼聲,聲聲點思愁。夜來寒香澈滿樓,是君否 ?
人生苦短且無常
青燈長卧古佛旁
寂寥無眠空對月
長夜何處得秋霜
滿堂花客三千醉.一劍霜寒十四洲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間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開花落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貧賤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5.古代寫有酒和關於酒的詩句有哪些
一、古人往往詩酒一家,所以較多,以下請選用: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 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 王翰《涼州詞二首·其一》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 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杜牧《泊秦淮》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杜牧《清明》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 黃庭堅《寄黃幾復》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 孟浩然《過故人庄》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 ——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 白居易《問劉十九》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 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 —— 李白《結客少年場行》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 李白《行路難·其一》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 陸游《游山西村》
把酒祝東風,且莫恁、匆匆去。 —— 王安石《傷春怨·雨打江南樹》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 李白《客中行 》
二、擴展知識:酒文化
酒,是一種文化。中國上下五千年就是一個酒的文化,就是一個酒的歷史。李白有舉杯邀明月的雅興,而蘇軾有把酒問青天的胸懷。歐陽修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邁,曹操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蒼涼。杜甫有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瀟灑。酒是好東西,高興的時候他能助興,而悲傷的時候,它能為你解憂;酒是壞東西,如果你認為他能為你帶來勇氣,那麼這種勇氣不堪一擊。如果你認為酒能證明你的忠誠,朋友,當你喝下的時候,你已經開始背叛了。你背叛的是你的健康,你背叛的是你的生命,你背叛的是家人對你的關愛。要珍惜生命,適度飲酒。
6.關於酒的詩句古詩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 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王維《渭城曲 》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納蘭性德《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 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 ——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 孟浩然《過故人庄》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 黃庭堅《寄黃幾復》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杜牧《清明》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杜牧《泊秦淮》
7.關於江湖的詩句
血月凄
劍劃風破月曉空,
祭酒不懼飲不羈。
血溷奇點月霧蒙,
御劍江湖愁余清。
還有一首仙劍的(上面的是我寫的)
匣淺難羈寶劍鋒,
玉藏石中也玲瓏。
初式清啼長空破,
雲光碧凝遠嵐平。
逍遙游
意氣凌霄不知愁
願上玉京十二樓
揮劍破雲迎星落
舉酒高歌引鳳游
千載太虛無非夢
一段衷情不肯休
夢醒人間看微雨
江山還似舊溫柔
謫仙
瑤宮寂寞鎖千秋
九天御風隻影游
不如笑歸紅塵去
共我飛花攜滿袖
8.關於江湖的詩詞
李白《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黃庭堅《寄黃幾復》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呂岩《贈道士磨劍》
欲整鋒芒敢憚勞,凌晨開匣玉龍嗥。
手中氣岸冰三尺,石上精神蛇一條。
奸血點流隨水盡,凶膏今逐淚痕銷。
掃除浮世不平事,與爾相將上九霄。
9.關於酒的詩句
關於酒的五言詩(一) 陶淵明·飲 酒 故人賞我趣,挈酒相與至。
班荊坐松下,數斟已復醉。父老雜亂言,觴酌失行次。
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杜 甫·獨酌成詩 燈花何太喜,酒綠正相親。醉里從為客,詩成覺有神。
兵戈猶在眼,儒術豈謀身。苦被微官縛,低頭愧野人。
白居易·問劉十九 綠豈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懷無? 李賀·示第 別弟三年後,還家一日余。
錄需今夕酒,緗帙去時書。 病骨猶能在,人間底無事。
何須問牛馬,拋擲任梟盧。 李賀·追和何謝銅雀妓 佳人一壺酒,秋容滿千里。
石馬卧新煙,憂來何所以。 歌聲且潛弄,陵樹風自起。
長裾壓高台,淚眼看花機。 李賀·贈陳商 長安有男兒,二十心已朽。
楞伽堆案前,楚辭系肘後。人生有窮拙,佳人一壺酒 只今道已塞,何必須白首。
凄凄陳述聖,披褐鉬俎豆。學為堯舜文,時人擇衰偶。
柴門車轍凍,日下榆影瘦。黃昏訪我來,苦節青陽皺。
太華五千仞,劈地抽森秀。 旁苦無寸尋,一上戛牛斗。
公卿縱不憐,寧能鎖吾口。李生師太華,大坐看白晝。
逢霜作朴橄,得氣為春柳。禮節乃相去,憔悴如芻狗。
風雪直齋壇,墨組貫銅綬。 臣妾氣態間,唯欲承箕帚。
天眼何時開?古劍庸一吼! 李賀·白昌谷到洛後門 九月大野白,蒼岑竦秋門。寒涼十月末,雪霰蒙曉昏。
譫色結晝天,心事填空雲。 道上千里風,野竹蛇涎痕。
石澗凍波聲,雞叫洗寒晨。強行到東舍,解馬投舊鄰。
東家名廖者,鄉曲傳姓辛。枝頭非飲酒,吾請適其人。
始欲南去楚,又將西適秦。 襄王與武帝,各自留青春。
聞道蘭台上,宋玉無歸魂。緗縹兩行字,蟄蟲蠹秋芸。
為探秦台意,豈命余負薪? 李賀·送韋仁實兄弟入關 送客飲別酒,千觴無赭顏。何物最傷心?馬首鳴金環。
野色浩無主,秋明空曠間。 坐來壯膽破,斷目不能看。
行槐引西道,青梢長攢攢。韋郎好兄弟,迭玉生文翰。
我在山上舍,一畝蒿磽田。夜雨叫租吏,春聲暗交關。
誰解念勞勞,蒼突唯南山。 李賀·拂舞歌辭 吳娥聲絕天,空雲閑徘徊。
門外滿車馬,亦須生綠苔。樽有鳥程酒,勸君千萬壽。
全勝漢武錦樓上,曉望晴寒飲花露。東方日不破,天光無老時。
丹成作蛇乘白霧,千年重化玉井土。從蛇作龜二千載,吳堤綠草年年在。
背有八卦稱神仙,邪鱗頑甲滑腥涎。 蘇武·別詩 骨肉緣枝葉,結交亦有因。
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 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
昔者長相近,邈若胡與秦。 惟念當乖離,恩情日以新。
鹿嗚思野草,可以喻嘉賓。 我有一樽酒,欲以贈遠人。
願子留斟酌,敘此平生親。 李陵·別詩 夾會難再遇,三載為千秋。
臨河濯長纓,念子悵悠悠。 遠望北風至,對酒不能酬。
行人懷往路,何以思我愁。 獨有盈觴淚,與子結綢繆。
古詩十九首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斗酒相歡娛,聊厚不為簿。
古詩十九首 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萬歲更相迭,聖賢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為葯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
庾信·對酒詩 數杯還已醉,風雲不復知。唯有龍吟笛,桓伊能獨吹。
曹植·送應氏詩 清時難屢得,嘉會不可常。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
願得展燕婉,我友之朔方。親呢並集送,置酒此河陽。
中饋豈獨薄,賓飲不盡觴。愛至望苦深,豈不愧中腸。
山川阻且遠,別促會日長。願為比翼鳥,施融起高翔。
應璩·百一詩 平生發完全,變化似浮屠,醉酒巾幘落,禿頂赤如壺。 阮籍·詠懷詩 一日復一朝,一昏復一晨。
容色改平常,精神自飄淪。 臨觴多哀楚,思我故時人。
對酒不能言,凄愴懷酸辛。 博雲·前有一樽酒 置酒結此會,主人起行觴。
玉樽兩盈間,絲理東西廂。 舞袖一何妙,變化窮萬方。
左思·詠史 荊軻飲燕市,酒酣氣益震。哀歌和漸離,謂若旁無入。
雖無 壯土節,與世亦殊倫。 陶淵明·詠荊軻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贏。
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
素霸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雄發指危冠,猛氣動長纓。
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關於酒的七言詩(二) 高適·營州歌 營州少年厭原野,皮裘蒙茸獵城下。
虜酒千鍾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 李白·把酒問月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令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李白·宣州謝眺樓錢別校書叔雲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李白·流夜郎贈卒判官 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 李白·襄陽歌 落日欲沒峴山西,倒著接蘺花下迷。
襄陽小兒齊拍手,攔街爭唱白銅醍。 傍人借問笑何事,笑殺山公醉似泥。
鸕鶿酌,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日日須傾三百杯。 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醱醅。
此江若變作春酒,壘曲便築槽丘台。千金駿馬換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
車旁側掛一壺酒,風笙龍管行相催。 李白·行路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Ⅷ 關於傾的詩句
李夫人(白居易) 漢武帝,
初喪李夫人。
夫人病時不肯別,
死後留得生前恩。
君恩不盡念不已,
甘泉殿里令寫真。
丹青畫出竟何益?
不言不笑愁殺人。
又令方士合靈葯,
玉釜煎鏈金爐焚。
九華帳深夜悄悄,
反魂香降夫人魂。
夫人之魂在何許?
香煙引到焚香處。
既來何苦不須臾?
縹緲悠揚還滅去。
去何速兮來何遲?
是耶非耶兩不知。
翠蛾彷彿平生貌,
不似昭陽寢疾時。
魂之不來君心苦,
魂之來兮君亦悲。
背燈隔帳不得語,
安用暫來還見違。
傷心不獨漢武帝,
自古及今皆若斯。
君不見穆王三日哭,
重璧台前傷盛姬。
又不見泰陵一掬淚,
馬嵬坡下念貴妃。
縱令妍姿艷質化為土,
此恨長在無銷期。
生亦惑,
死亦惑,
尤物惑人忘不得。
人非木石皆有情,
不如不遇傾城色。
西施(曹雪芹) 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
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江城子(晁補之) 娉娉聞道似輕盈。好佳名。也堪稱。楚觀雲歸,重見小樊驚。豆蔻梢頭春尚淺,嬌未顧,已傾城。章台休詠舊青青。惹離情。恨難平。無事飛花,撩亂撲旗亭。不似劉郎春草小,能步步,伴人行。 水調歌頭(陳德武) 日色隱花萼,清夜宴華晴。梁州新曲初就,錦瑟按銀箏。中坐太真妃子,列坐親封秦虢,歌笑盡傾城。百斛金尊倒,一醉玉山傾。扶上馬,東小玉,右雙成。絳紗籠燭高照,宮漏已三更。抱得祿兒歸去,酒醒三郎何處,忽聽鼓鼙驚。可惜馬嵬恨,不得寄丹青。 浣溪沙(陳克) 香霧空濛墮彩蟾。傾城催映出重簾。□□銀燭夜厭厭。何物與儂供醉眼,半黃梅子帶紅鹽。粉融香潤玉纖纖。 雨中花/夜行船(晁端禮) 小小中庭,深深洞戶,誰人笑里相迎。有三年窺宋,一顧傾城。舞態方濃,簫聲未闋,又黯離情。怎奈向,贏得多情懷抱,薄倖聲名。良宵記得,醉中攜手,畫樓月皎風清。難忘處、憑肩私語,和淚深盟。假使釵分金股,休論井引銀瓶。但知記取,此心常在,好事須成。 浣溪沙(曹勛) 春曉於飛彩仗明。西園嘉瑞格和鳴。花王特地獻雙英。並蒂輕黃宜淡淡,聯芳競秀巧盈盈。飛瓊萼綠兩傾城。
清平調
李白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桿。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傾城釋義
(1)《詩·大雅·瞻昂》:「哲夫成城,哲婦傾城。」 鄭玄箋:「城,猶國也。」 孔穎達疏:「若為智多謀慮之婦人,則傾敗人之城國。」以「傾城」為女主擅權、傾覆邦國的典故。《北史·後妃傳論》:「 靈後淫恣,卒亡天下。傾城之誡,其在茲乎!」
(2)舊以形容女子極其美麗。《漢書·外戚傳》 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晉 陶潛 《閑情賦》:「表傾城之艷色,期有德於傳聞。」《秦並六國平話》卷上:「 子楚 累舉目觀之,此姬絕色傾城。」 清 宣鼎《夜雨秋燈錄·湯文正》:「花燭之下,婦果艷麗傾城。」參見「 傾國傾城」。
(3)形容花色絕美。明 劉基《絕句漫興》詩之一:「芙蓉亦有傾城色,不見東風卻拒霜。」
(4)指美女。三國 魏 阮籍《詠懷詩》:「傾城迷下蔡 ,容好結中腸。」 宋 蘇軾《詠溫泉》:「雖無傾城浴,倖免亡國污。」 明 梁辰魚《浣紗記·家門》:「三載羈囚,歸把傾城相借,得報吳讎。」
(5)全城,滿城。晉 孫楚《征西官屬送於陟陽候作》詩:「傾城遠追送,餞我千里道。」 唐 杜甫《高都護驄馬行》:「 長安 壯兒不敢騎,走過掣電傾城知。」《二刻拍案驚奇》卷五:「傾城士女通宵出遊,沒些禁忌。」 清 田蘭芳《明河南參政袁公(袁可立子袁樞)墓誌銘》:「傾城往送,手植墳松。勿翦勿拜,千秋郁蔥。」葉聖陶《登雁塔》:「將來逢四野花開的時節,春秋晴明的日子……城裡人必將傾城空巷而出。」
含「顏」的詩句: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
被服羅裳衣,當戶理清曲。---古詩十九首之十二 宋真宗《勸學文》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取妻莫愁無良媒,書中有女顏如玉。
出門莫愁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含「傾」的詩句: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漢 李延年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紅樓夢》 葬花詞含「傾」「顏」的詩句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唐 白居易《長恨歌》。
1. 累舉目觀之,此姬絕色傾城清。 ——宣鼎《夜雨秋燈錄》
譯文:品質比金子還要閃耀的人,自然能夠得到全城的人的敬仰。
2.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 ——曹雪芹《西施 》
譯文:一代絕色的美女終於如浪花般消失,她只能白白地在吳宮里想念兒時的家鄉了。
3.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
譯文:她只要對守衛城垣的士卒瞧上一眼,便可令士卒棄械、牆垣失守;倘若再對駕臨天下的人君「秋波那麼一轉」,亡國滅宗的災禍。
4.感郎千金意,慚無傾城色。——孫綽 《碧玉歌》
譯文: 碧玉破瓜時,朗為情顛倒。芙蓉陵霜榮,秋容故尚好。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
5.層波瀲灧遠山橫,一笑一傾城 。 ——柳永《其三》
譯文:層層的水波上投射出的艷麗光,連遠處的山都彷彿被融進了這美麗的景色之中,而你的一笑,便是連這偉岸的城都要為你傾倒了
6.有笙歌巷陌,綺羅庭院。傾城巧笑如花面。 ——柳永《洞仙歌》
譯文:有笙歌巷陌,綺羅庭院。傾城巧笑如花面。恣雅態、明眸回美盼。同心綰
7.巧笑知堪敵萬幾,傾城最在著戎衣。 ——李商隱 《北齊二首》
譯文::美人嬌媚的笑容比繁重 的政務更有魅力,美人最令人傾倒是在穿軍裝的時候
8.金輿不返傾城色, 玉殿猶分下苑波。 ——李商隱《曲江》
譯文:不見平時皇帝幸會曲江的盛況,如今只能在半夜聽到冤魂怨鬼的歌
9.眉目艷皎月,一笑傾城歡。——李白《古風其二十七》
譯文:眉目好像月亮皎潔 ,一笑滿城皆歡 。
10.揚眉轉袖若雪飛,傾城獨立世所稀。 —— 李白《白紵辭 其三》
譯文:眉毛上挑袖子飛舞好像飛雪一樣,漂亮孤傲到像被世界遺忘。
李白——《清平調詞三首》
【內容】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賞牡丹
作者:劉禹錫
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長恨歌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謾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鍾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
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1.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李延年《佳人歌》
2.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唐代李白《清平調·其一》
3.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沈香亭北倚闌干。————李白 《清平調》
4. 一枝紅艷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唐代李白《清平調詞·其二》
5. 美女卷珠簾,深坐蹙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李白《怨情》
1.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李延年《佳人歌》
北方有位美麗姑娘,獨立世俗之外,她對守城的將士瞧一眼,將士棄械,牆垣失守;她對君 臨天下的皇帝瞧一眼,皇帝傾心,國家敗亡!美麗的姑娘呀,常常帶來「傾城、傾國」的災 難。
注釋:(1)傾城、傾國:原指因女色而亡國,後多形容婦女容貌極美。陶淵明《閑情 賦》:「表傾城之艷色,期有德於傳聞。」
出自李延年《佳人歌》,原文:
佳人歌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2.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唐代李白《清平調·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意思是:你的容貌服飾是如此美艷動人,以至連白雲和牡丹也要來為你妝扮,春風駘盪,輕拂欄桿,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艷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樣。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見到你,那麼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瑤台才能欣賞你的容顏。
出自唐代李白的《清平調·其一》
唐代: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3.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沈香亭北倚闌干。————李白 《清平調》
絕代佳人與紅艷牡丹相得益彰,美人與名花長使君王帶笑觀看。動人姿色似春風能消無限怨恨,在沉香亭北君王貴妃雙倚靠著欄桿。
4.一枝紅艷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唐代李白《清平調詞·其二》
你如同那艷紅的牡丹花,葉滿濃露,花凝清香。你與君王魚水相偕,無比歡愛。傳說中的楚王與神女在巫山相會,一經和你比較,真是大為遜色。
5.美女卷珠簾,深坐蹙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李白《怨情》
美人兒捲起珠簾等待等待,一直坐著把雙眉緊緊鎖閉. 只看見她淚痕濕滿了兩腮,不知道她是恨人還是恨己.
詩句: 1,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2,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3,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沈香亭北倚闌干。 4,一枝紅艷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5. 美女卷珠簾,深坐蹙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
6,聘聘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7,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憶兒家。
效顰莫笑東鄰女,頭白溪邊尚浣紗。 8,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開。
風卷葡萄帶,日照石榴裙 7,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 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
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閑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
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8,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9,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10,梨花一枝春帶雨 11,若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12,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13,輕羅小扇白蘭花,纖腰玉帶舞天紗.疑是仙女下凡來,回眸一笑勝星華. 14,俊眉修眼,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
15,有女妖且麗,裴回湘水湄。水湄蘭杜芳,采之將寄誰。
瓠犀發皓齒,雙蛾顰翠眉。紅臉如開蓮,素膚若凝脂。
綽約多逸態,輕盈不自持。嘗矜絕代色,復恃傾城姿。
16,腮凝新荔,鼻膩鵝脂,溫柔沉默,觀之可親。 17,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18,臉若銀盤,眼似水杏,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 19,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賤日豈殊眾, 貴來方悟稀.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當 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20,京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 ;著粉則太白,施朱 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 惑陽城,迷下蔡。
西施 曹雪芹 詳細內容 到網路里查 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
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 -------------------------------------------------------------------------------- 瞻昂 詩經 詳細內容 到網路里查 瞻昂昊天,則不我惠,孔填不寧,降此大厲。
邦靡有定,士民其瘵,蟊賊蟊疾,靡有夷屆。 罪罟不收,靡有夷瘳。
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奪之。 此宜無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說之。
哲夫成城,哲婦傾城,懿厥哲婦,為梟為鴟。 婦有長舌,維厲之階,亂匪降自天,生自婦人。
匪教匪誨,時維婦寺。 鞫人懠忒,譖始竟背,豈曰不極,伊胡為慝。
如賈三倍,君子是識,婦無公事,休其蠶織。 天何以刺,何神不富,舍爾介狄,維予胥忌。
不弔不祥,威儀不類,人之雲亡,邦國殄瘁。 天之降罔,維其優矣,人之雲亡,心之憂矣。
天之降罔,維其幾矣,人之雲亡,心之悲矣。 觱沸檻泉,維其深矣,心之憂矣,寧自今矣。
不自我先,不自我後,藐藐昊天,無不可鞏。 無忝皇祖,式救爾後。
-------------------------------------------------------------------------------- 北方有佳人 李延年 詳細內容 到網路里查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 佳人難再得! -------------------------------------------------------------------------------- 詠懷 阮籍 詳細內容 到網路里查 二妃游江濱,逍遙順風翔。 交甫懷環佩,婉孌有芬芳。
猗靡情歡愛,千載不相忘。 傾城迷下蔡,容好結中腸。
感激生憂思,萱草樹蘭房。 膏沐為誰施,其雨怨朝陽。
如何金石交,一旦更離傷! -------------------------------------------------------------------------------- 碧玉歌 孫綽 詳細內容 到網路里查 碧玉小家女, 不敢攀貴德。 感郎千金意, 慚無傾城色。
-------------------------------------------------------------------------------- 輕薄篇 張華 詳細內容 到網路里查 末世多輕薄,驕代好浮華。 志意既放逸,貲財亦豐奢。
被服極纖麗,餚膳盡柔嘉。 僮僕余粱肉,婢妾蹈綾羅。
文軒樹羽蓋,乘馬鳴玉珂。 橫簪刻玳瑁,長鞭錯象牙。
足下金鑮履,手中雙莫邪。 賓從煥絡繹,侍御何芬葩。
朝與金張期,暮宿許史家。 甲第面長街,朱門赫嵯峨。
蒼梧竹葉清,宜城九醞醝。 浮醪隨觴轉,素蟻自跳波。
美女興齊趙,妍唱出西巴。 一顧傾城國,千金不足多。
北里獻奇舞,大陵奏名歌。 新聲逾激楚,妙妓絕陽阿。
玄鶴降浮雲,鱘魚躍中河。 墨翟且停車,展季猶咨嗟。
淳於前行酒,雍門坐相和。 孟公結重關,賓客不得蹉。
三雅來何遲?耳熱眼中花。 盤案互交錯,坐席咸喧嘩。
簪珥或墮落,冠冕皆傾斜。 酣飲終日夜,明燈繼朝霞。
絕纓尚不尤,安能復顧他? 留連彌信宿,此歡難可過。 人生若浮寄,年時忽蹉跎。
促促朝露期,榮樂遽幾何? 念此腸中悲,涕下自滂沱。 但畏執法吏,禮防且切磋。
-------------------------------------------------------------------------------- 浣溪沙 薛昭蘊 詳細內容 到網路里查 傾國傾城恨有餘, 幾多紅淚泣姑蘇, 倚風凝睇雪肌膚。 吳主山河空落日, 越王宮殿半平蕪, 藕花菱蔓滿重湖。
-------------------------------------------------------------------------------- 千秋樂 張祜 詳細內容 到網路里查 八月平時花萼樓,萬方同樂奏千秋。 傾城人看長竿出,一伎初成妙解愁。
--------------------------------------------------------------------------------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黃庭堅 詳細內容 到網路里查 凌波仙子生塵襪,水上輕盈步微月。 是誰招此斷腸魂,種作寒花寄愁絕。
含香體素欲傾城,山礬是弟梅是兄。 坐對真成被花惱,出門一笑大江橫。
-------------------------------------------------------------------------------- 圓圓曲 吳偉業 詳細內容 到網路里查 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 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怒為紅顏。 紅顏流落非吾戀,逆賊夭亡自荒宴。
電掃黃巾定黑山,哭罷君親再相見。 相見初經田竇家,侯門歌舞出如花。
許將戚里箜篌伎,等取將軍油壁車。 家本姑蘇浣花里,圓圓小字嬌羅綺。
夢向夫差苑裡游,宮娥擁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蓮人,門前一片橫塘水。
橫塘雙槳去如飛,何處豪家強載歸。 此際豈知非薄命,此時唯有淚沾衣。
薰天意氣連宮掖,明眸皓齒無人惜。 奪歸永巷閉良家,教就新聲傾坐客。
坐客飛觴紅日暮,一曲哀弦向誰訴? 白晰通侯最少年,揀取花枝屢回顧。 早攜嬌鳥出樊籠,待得銀河幾時渡? 恨殺軍書抵死催,苦留後約將人誤。
相約恩深相見難,一朝蟻賊滿長安。 可憐思婦樓頭柳,認作天邊粉絮看。
遍索綠珠圍內第,強呼絳樹出雕闌。 若非壯士全師勝,爭得蛾眉匹馬還? 蛾眉馬上傳呼進,雲鬟不整驚魂定。
蠟炬迎來在戰場,啼妝滿面殘紅印。 專征蕭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車千乘。
斜谷雲深起畫樓,散關月落開妝鏡。 傳來消息滿江鄉,烏桕紅經十度霜。
教曲伎師憐尚在,浣紗女伴憶同行。 舊巢共是銜泥燕,飛上枝頭變鳳凰。
長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當時只受聲名累,貴戚名豪競延致。
一斛明珠萬斛愁,關山漂泊腰肢細。 錯怨狂風颺落花,無邊春色來天地。
嘗聞傾國與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代紅妝照汗青。 君不見館娃初起鴛鴦宿, 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徑塵生烏。
1、傾國傾城恨有餘,幾多紅淚泣姑蘇,倚風凝睇雪肌膚。吳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宮殿半平蕪,藕花菱蔓滿重湖。——《浣溪沙·傾國傾城恨有餘》五代:薛昭蘊
2、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獵》宋代:蘇軾
3、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李延年歌》——兩漢:李延年
4、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艷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玉樹後庭花》南北朝:陳叔寶
5、一笑相傾國便亡,何勞荊棘始堪傷。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巧笑知堪敵萬幾,傾城最在著戎衣。晉陽已陷休回顧,更請君王獵一圍。——《北齊二首》唐代:李商隱
累舉目觀之,此姬絕色傾城清。
——宣鼎《夜雨秋燈錄》譯文:品質比金子還要閃耀的人,自然能夠得到全城的人的敬仰。 2.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
——曹雪芹《西施 》 譯文:一代絕色的美女終於如浪花般消失,她只能白白地在吳宮里想念兒時的家鄉了。 3.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 譯文:她只要對守衛城垣的士卒瞧上一眼,便可令士卒棄械、牆垣失守;倘若再對駕臨天下的人君「秋波那麼一轉」,亡國滅宗的災禍。 4.感郎千金意,慚無傾城色。
——孫綽 《碧玉歌》 譯文: 碧玉破瓜時,朗為情顛倒。芙蓉陵霜榮,秋容故尚好。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 5.層波瀲灧遠山橫,一笑一傾城 。
——柳永《其三》 譯文:層層的水波上投射出的艷麗光,連遠處的山都彷彿被融進了這美麗的景色之中,而你的一笑,便是連這偉岸的城都要為你傾倒了 6.有笙歌巷陌,綺羅庭院。傾城巧笑如花面。
——柳永《洞仙歌》 譯文:有笙歌巷陌,綺羅庭院。傾城巧笑如花面。
恣雅態、明眸回美盼。同心綰 7.巧笑知堪敵萬幾,傾城最在著戎衣。
——李商隱 《北齊二首》 譯文::美人嬌媚的笑容比繁重 的政務更有魅力,美人最令人傾倒是在穿軍裝的時候 8.金輿不返傾城色, 玉殿猶分下苑波。 ——李商隱《曲江》 譯文:不見平時皇帝幸會曲江的盛況,如今只能在半夜聽到冤魂怨鬼的歌 9.眉目艷皎月,一笑傾城歡。
——李白《古風其二十七》 譯文:眉目好像月亮皎潔 ,一笑滿城皆歡 。 10.揚眉轉袖若雪飛,傾城獨立世所稀。
—— 李白《白紵辭 其三》 譯文:眉毛上挑袖子飛舞好像飛雪一樣,漂亮孤傲到像被世界遺忘。
Ⅸ 賈翔介紹
賈詡
目錄·簡介
·曾經投靠過的君主
·點評
·賈詡 - 簡明歷史傳記
·歷史年表
賈詡
賈詡(147—224年),字文和,性別男,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三國時期魏國著名軍事家、謀士。三國時期被稱為毒士
簡介
賈詡少時並不出名,只有當時名士漢陽閻忠異之,說賈詡「有良(張良)、平(陳平)之奇」(《三國志·魏書·賈詡傳》)。賈詡初時察孝廉為郎,因有病辭官,西還至汧,路上遇見氐人,與其同行的數十人皆為氐人所抓。賈詡對脫身,便騙他們說:「我段公外孫也,汝別埋我,我家必厚贖之」(《三國志·魏書·賈詡傳》)。當時太尉段熲,因為久為邊將,威震西土,所以賈詡便假稱是段被王允等人誅殺,牛輔也死,眾人恐懼。董卓部下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等人無所依熲外甥嚇唬氐人,氐人果然不敢害他,還與他盟誓後送他回去,而其餘的人卻都遇害了。史稱賈詡此舉是:「權以濟事,咸此類也」(《三國志·魏書·賈詡傳》)。
永漢元年(189)九月,董卓廢少帝劉辯,立獻帝劉協。十一月,董卓自為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賈詡在此時以太尉掾為平津都尉,後升討虜校尉。時董卓之婿中郎將牛輔屯兵於陝,賈詡便在牛輔軍中輔軍。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靠,便遣使詣長安求赦。王允為人剛直,但卻沒有同意,李傕等人更加恐懼,不知所為,准備各自解散,逃回歸鄉里。
賈詡當時因為是董卓所部的官吏,為求自保,便出面阻止了他們,說:「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征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三國志·魏書·賈詡傳》)。此計為眾人採納。李傕等以替董卓報仇為名,聯絡西涼諸將,率軍晝夜兼程,奔襲長安,及至長安城下,已聚合10餘萬之眾。李傕與樊稠、李蒙等圍攻長安城,因城防堅固攻而不克。後由城內叛變士兵引導李傕軍入城,與守將呂布展開巷戰,呂布兵敗,僅率百餘騎出逃。李傕等縱兵擄掠,吏民死者萬餘人,屍積滿道。太常種佛、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等被殺。李傕等擁兵至南宮掖門,威逼獻帝和司徒王允,封李傕為揚武將軍、郭汜為揚烈將軍、樊稠為中郎將。李催又殺司棣校尉黃琬、左馮翊宋翼、右扶風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一時間,京城腥風血雨,朝野大亂。
可以看出,賈詡的一句話雖然是為自己考慮,然而卻給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使東漢再次陷入了混亂狀態。裴松之在給三國志作注的時候說:「當是時,元惡既梟,天地始開,致使厲階重結,大梗殷流,邦國遘殄悴之哀,黎民嬰周餘之酷,豈不由賈詡片言乎?詡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亂,未有如此之甚」。這個評價還是很中肯的。
後賈詡為左馮翊。李傕等以賈詡之功欲封其為侯,賈詡說:「此救命之計,何功之有」(《三國志·魏書·賈詡傳》)!堅決不受。李傕等又讓賈詡為尚書僕射,賈詡說:「尚書僕射,官之師長,天下所望,詡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縱詡昧於榮利,奈國朝何」(《三國志·魏書·賈詡傳》)!於是拜賈詡為尚書。雖然如此,李傕等對等賈詡總是「親而憚之」(《三國志·魏書·賈詡傳》)。時賈詡之母去世,賈詡辭掉官職,被拜為光祿大夫。
興平二年(195年),李傕、郭汜、樊稠起兵襲占長安,共同把持中央朝權後,三人互相猜忌,爭權奪利,多次打鬥起來。賈詡每次都以大體責之,所以三人雖心中不和,但表面上還過得去。於是三分長安城,各守其界。同年春,李傕使騎都尉胡封刺死樊稠,李、郭之間矛盾日益激化,開始交兵。李傕請賈詡為宣義將軍,以助自己。後二人罷兵,賈詡便上還印綬。
當時將軍段煨與賈詡同郡,屯駐華陰,賈詡便去投告段煨。賈詡向來知名,為段煨軍所望。段煨怕賈詡奪其兵權,所以表面上對賈詡禮遇甚厚。賈詡看出後,心中不能自安。
南陽張綉與賈詡暗中有來往,張綉便派人去迎接賈詡。賈詡臨行時,有人對賈詡說:「煨待君厚矣,君安去之?」賈詡說:「煨性多疑,有忌詡意,禮雖厚,不可恃,久將為所圖。我去必喜,又望吾結大援於外,必厚吾妻子。綉無謀主,亦願得詡,則家與身必俱全矣」(《三國志·魏書·賈詡傳》)。賈詡至張綉處,張綉大喜,果然率子孫前來迎接。而段煨知賈詡去,也果然善待其家屬。
建安二年(197年),在賈詡的說服下,張綉屯兵宛城與荊州牧劉表聯合。從此,二人便成為曹操的心腹之患,曹操多次率軍攻打張綉。
建安三年(198年)三月,曹操南征張綉,包圍張綉據守的穰城(今河南鄧縣)。此時,曹操聞悉謀士田豐勸冀州牧袁紹趁虛襲取許都(今河南許昌東),欲迎獻帝號令天下,立即從穰城解圍撤退。張綉率兵尾隨追擊。五月,劉表派荊州軍占據安眾(今河南鄧縣東北),切斷曹軍退路,企圖與張綉夾擊曹軍,曹操出奇兵大敗張、劉聯軍。曹軍獲勝後,速行北撤。張綉親自率兵追擊,賈詡勸阻說:「不可追也,追必敗」(《三國志·魏書·賈詡傳》),張綉不聽,強行追擊,被曹操親自斷後所擊敗。賈詡這時又對張綉說:「促更追之,更戰必勝。」張綉說:「不用公言,以至於此。今已敗,奈何復追?」賈詡說:「兵勢有變,亟往必利」(《三國志·魏書·賈詡傳》)。張綉遂聽從賈詡意見,收集散兵,再行追擊,竟將曹操後衛部隊擊潰。得勝後,張綉問賈詡:「綉以精兵追退軍,而公曰必敗;退以敗卒擊勝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驗也?」賈詡說:「此易知耳。將軍雖善用兵,非曹公敵也。軍雖新退,曹公必自斷後;追兵雖精,將既不敵,彼士亦銳,故知必敗。曹公攻將軍無失策,力未盡而退,必國內有故;已破將軍,必輕軍速進,縱留諸將斷後,諸將雖勇,亦非將軍敵,故雖用敗兵而戰必勝也」(《三國志·魏書·賈詡傳》)。張綉大為佩服。
建安四年(199年),官渡之戰前,袁紹遣人招降張綉,並與賈詡結好。張綉准備同意,賈詡於綉坐上對來使說:「歸謝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國士乎?」張綉驚懼地說:「何至於此!」並暗中對賈詡說:「若此,當何歸?」賈詡說:「不如從曹公。」張綉說:「袁強曹弱,又與曹為仇,從之如何?」賈詡說:「此乃所以宜從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從一也。紹強盛,我以少眾從之,必不以我為重。曹公眾弱,其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從三也。願將軍無疑」(《三國志·魏書·賈詡傳》)!張綉從其言,於十一月率眾歸順曹操。
張綉的歸順使曹操在官渡之戰中避免了兩面作戰,所以曹操聞後大喜,親自接見賈詡,執其手說:「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三國志·魏書·賈詡傳》)。遂拜賈詡為執金吾,封都亭侯,遷冀州牧。同時拜張綉為揚武將軍,並讓其子曹均娶張綉之女為妻。
時冀州尚為袁紹所佔,賈詡便留參司空軍事。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與袁紹戰於官渡。後曹軍軍糧方盡,曹操便問計於賈詡,賈詡說:「公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有此四勝而半年不定者,但顧萬全故也。必決其機,須臾可定也」(《三國志·魏書·賈詡傳》)。曹操曰善。十月,袁紹又遣淳於瓊率兵萬余護送軍糧,至距袁軍大營40里的烏巢(今河南封丘西)。此時,許攸聞其家屬犯法下獄,憤然投奔曹操,獻計偷襲烏巢。眾人皆疑,只有賈詡與荀攸力勸曹操,曹操欣然採納其計,率軍出擊,大敗袁軍。河北平定後,曹操領冀州牧,遷賈詡為太中大夫。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攻破荊州,想乘機順江東下。賈詡勸阻說:「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士樂業,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三國志·魏書·賈詡傳》)。曹操不從,結果在赤壁之戰中大敗而歸。
建安十六年(211年),以驍將馬超、韓遂為首的十部聯軍,聚集10餘萬人馬,據守潼關抗曹(參見渭南之戰)。馬超受挫後,提出劃河為界的議和條件,被曹操拒絕。馬超多次前來挑戰,曹操堅守不出,使馬超欲急戰速勝不得。九月,再次提出劃地為界的要求,並送子為人質。賈詡認為可以表面上假意應允,麻痹對方,實際積極准備,伺機殲敵。曹操又問計於賈詡,賈詡說:「離之而已」(《三國志·魏書·賈詡傳》)。曹操用其計,利用過去與韓遂的友誼,故意在兩軍陣前和他敘舊;又故意塗改給韓遂的書信,使之落到馬超手裡,引起馬超的疑忌,促使他們內部矛盾激化。曹操視時機成熟,主動對關中軍發起進攻,大勝而歸。
當時曹操未立太子,曹丕為五官將,而臨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計於賈詡,賈詡說:「願將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業,朝夕孜孜,不違子道。如此而已」(《三國志·魏書·賈詡傳》)。曹丕從其言,深自砥礪。後曹操為太子事屏退左右問賈詡,賈詡閉口不答。曹操說:「與卿言而不答,何也?」賈詡說:「屬適有所思,故不即對耳。」曹操說:「何思?」賈詡說:「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三國志·魏書·賈詡傳》)。曹操大笑,於是於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立曹丕為太子。
賈詡認為自己非曹操舊臣,卻策謀深長,所以怕曹操猜嫌。於是採取自保策略,「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天下之論智計者歸之」(《三國志·魏書·賈詡傳》)。
黃初元年(220年),曹丕即位,為報賈詡之恩,封賈詡為太尉,進爵魏壽鄉侯,增食邑三百,前後共八百戶。又分食邑二百,封幼子賈訪為列侯。以長子賈穆為駙馬都尉。
黃初四年(223年)三月,曹丕首征東吳,以失敗而告終。當初,曹丕便問計於賈詡:「吾欲伐不從命以一天下,吳、蜀何先?」賈詡說:「攻取者先兵權,建本者尚德化。陛下應期受禪,撫臨率土,若綏之以文德而俟其變,則平之不難矣。吳、蜀雖蕞爾小國,依阻山水,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孫權識虛實,陸遜見兵勢,據險守要,泛舟江湖,皆難卒謀也。用兵之道,先勝後戰,量敵論將,故舉無遺策。臣竊料群臣,無備、權對,雖以天威臨之,未見萬全之勢也。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為當今宜先文後武」(《三國志·魏書·賈詡傳》)。曹丕不納,果然無功而反。
黃初五年(公元224年),賈詡去世,終年77歲,謚肅侯,長子賈穆嗣。
曾經投靠過的君主
曾跟隨:董卓、李傕、郭汜、張綉、張肅、曹操、魏
點評
賈詡之謀,與荀攸相若,三國志作者陳壽評此二人時說:「荀攸、賈詡,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
賈詡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時人莫知,唯漢陽閻忠異之,賈詡有良、平之奇。察孝廉為郎,疾病去官,西還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數十人皆為所執。詡曰:「我段公外孫也,汝別埋我,我家必厚贖之。」時太尉段熲,昔久為邊將,威震西土,故詡假以懼氐。氐果不敢害,與盟而送之,其餘悉死。詡實非段甥,權以濟事,咸此類也。
董卓之入洛陽,詡以太尉掾為平津都尉,遷討虜校尉。卓壻中郎將牛輔屯陝,詡在輔軍。卓敗,輔又死,眾恐懼,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等欲解散,間行歸鄉里。詡曰:「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征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眾以為然。傕乃西攻長安。語在《卓傳》。後詡為左馮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詡曰:「此救命之計,何功之有!」固辭不受。又以為尚書僕射,詡曰:「尚書僕射,官之師長,天下所望,詡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縱詡昧於榮利,奈國朝何!」乃更拜詡尚書,典選舉,多所匡濟,傕等親而憚之。會母喪去官,拜光祿大夫。傕、汜等斗長安中,傕復請詡為宣義將軍。傕等和,出天子,佑護大臣,詡有力焉。天子既出,詡上還印綬。是時將軍段煨屯華陰,與詡同郡,遂去傕托煨。詡素知名,為煨軍所望。煨內恐其見奪,而外奉詡禮甚備,詡愈不自安。
張綉在南陽,詡陰結綉,綉遣人迎詡。詡將行,或謂詡曰:「煨待君厚矣,君安去之?」詡曰:「煨性多疑,有忌詡意,禮雖厚,不可恃,久將為所圖。我去必喜,又望吾結大援於外,必厚吾妻子。綉無謀主,亦願得詡,則家與身必俱全矣。」詡遂往,綉執子孫禮,煨果善視其家。詡說綉與劉表連和。太祖比征之,一朝引軍退,綉自追之。詡謂綉曰:「不可追也,追必敗。」綉不從,進兵交戰,大敗而還。詡謂綉曰:「促更追之,更戰必勝。」綉謝曰:「不用公言,以至於此。今已敗,奈何復追?」詡曰:「兵勢有變,亟往必利。」銹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戰,果以勝還。問詡曰:「綉以精兵追退軍,而公曰必敗;退以敗卒擊勝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驗也?」詡曰:「此易知耳。將軍雖善用兵,非曹公敵也。軍雖新退,曹公必自斷後;追兵雖精,將既不敵,彼士亦銳,故知必敗。曹公攻將軍無失策,力未盡而退,必國內有故;已破將軍,必輕軍速進,縱留諸將斷後,諸將雖勇,亦非將軍敵,故雖用敗兵而戰必勝也。」綉乃服。是後,太祖拒袁紹於官渡,紹遣人招綉,並與詡書結援。綉欲許之,詡顯於綉坐上謂紹使曰:「歸謝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國士乎?」綉驚懼曰:「何至於此!」竊謂詡曰:「若此,當何歸?」詡曰:「不如從曹公。」綉曰:「袁強曹弱,又與曹為仇,從之如何?」詡曰:「此乃所以宜從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從一也。紹強盛,我以少眾從之,必不以我為重。曹公眾弱,其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從三也。願將軍無疑!」綉從之,率眾歸太祖。太祖見之,喜,執詡手曰:「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表詡為執金吾,封都亭侯,遷冀州牧。冀州未平,留參司空軍事。袁紹圍太祖於官渡,太祖糧方盡,問詡計焉出,詡曰:「公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有此四勝而半年不定者,但顧萬全故也。必決其機,須臾可定也。」太祖曰:「善。」乃並兵出,圍擊紹三十餘里營,破之。紹軍大潰,河北平。太祖領冀州牧,徙詡為太中大夫。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荊州,欲順江東下。詡諫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士樂業,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太祖不從,軍遂無利。太祖後與韓遂、馬超戰於渭南,超等索割地以和,並求任子。詡以為可偽許之。又問詡計策,詡曰:「離之而已。」太祖曰:「解。」一承用詡謀。語在《武紀》。卒破遂、超,詡本謀也。
是時,文帝為五官將,而臨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黨與,有奪宗之議。文帝使人問詡自固之術,詡曰:「願將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業,朝夕孜孜,不違子道。如此而已。」文帝從之,深自砥顧。太祖又嘗屏除左右問詡,詡嘿然不對。太祖曰:「與卿言而不答,何也?」詡曰:「屬適有所思,故不即對耳。」太祖曰:「何思?」詡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於是太子遂定。詡自以非太祖舊臣,而策謀深長,懼見猜嫌,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天下之論智計者歸之。
文帝即位,以詡為太尉,進爵魏壽鄉侯,增邑三百,並前八百戶。又分邑二百,封小子訪為列侯。以長子穆為駙馬都尉。帝問詡曰:「吾欲伐不從命以一天下,吳、蜀何先?」對曰:「攻取者先兵權,建本者尚德化。陛下應期受禪,撫臨率土,若綏之以文德而俟其變,則平之不難矣。吳、蜀雖蕞爾小國,依阻山水,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孫權識虛實,陸議見兵勢,據險守要,泛舟江湖,皆難卒謀也。用兵之道,先勝後戰,量敵論將,故舉無遺策。臣竊料群臣,無備、權對,雖以天威臨之,未見萬全之勢也。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為當今宜先文後武。」文帝不納。後興江陵之役,士卒多死。詡年七十七,薨,溢曰肅侯,子穆嗣,歷位郡守。穆薨,子模嗣。
評曰:
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然機鑒先識,未能充其志也。荀攸、賈詡,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
官至太尉,謚曰肅
賈詡 - 簡明歷史傳記
賈詡原為董卓部下。董卓滅亡後,賈詡為求自保,建議李傕、郭汜等人襲擊長安,造成大亂,又先後依附段煨、張綉,屢獻妙計。後勸張綉投降於曹操,成為曹操手下重要謀士,在戰官渡、平馬超以及立嗣等問題上多有建議,為曹操所器重。曹丕即位後,賈詡升任太尉,數年後病逝。賈詡極有智慧,擅於自保,是當時公認的智謀之士。
賈詡 - 簡明演義傳記
賈詡是三國時期的著名謀士,原為李傕手下,為求自保,建議李傕等人襲取長安,造成大亂。在李傕、郭汜二人爭斗之際,賈詡從中周旋,盡力保全獻帝,因與李傕爭執而逃回家鄉。賈詡後改仕張綉,勸張綉降於曹操,而當張綉起心造反時,又設計協助,成功偷襲了曹軍,此後又多次設計抵擋了曹操的進攻,表現出職業謀士的風范。在官渡之戰前,賈詡再次勸張綉投降於曹操,從此歸附曹操。此後賈詡在平定北方四州、平馬超、滅張魯等戰役中屢有建議,深得曹操信賴,後在魏文帝時期官至大司馬,不久病逝。
歷史年表
賈詡年少時並不出名,只有當時名士閻忠認為他與眾不同,說他有張良、陳平那樣的智慧。賈詡早年被察孝廉為郎,因病辭官,向西返回家鄉到達汧地,路上遇見氐人,和同行的數十人一起被氐人抓獲。賈詡說:「我是段公的外孫,你們別傷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來贖。」當時太尉段熲,因為久為邊將,威震西土,所以賈詡便假稱是段熲的外孫來嚇唬氐人,氐人果然不敢害他,還與他盟誓後送他回去,而其餘的人卻都遇害了。賈詡擁有如此隨機應變處理事情的才能,像這樣的事情很多。
[189年],董卓侵入洛陽,開始控制中央政權。賈詡以太尉屬官的身份成為平津都尉,後來升為討虜校尉。當時董卓的女婿牛輔屯兵於陝,賈詡就在牛輔軍中。
[192年],董卓被王允、呂布等人謀殺。不久,牛輔也在逃竄中被部下所殺,眾人恐懼。董卓部下李傕、郭汜、張濟等人無所依靠,便遣使去長安請求赦免。王允為人剛直,竟沒有同意,李傕等人更加恐懼,不知所為,准備各自解散部隊,逃回鄉里。賈詡為求自保,便出面阻止了他們,說:「聽說長安傳聞要殺盡西涼人,要是你們棄眾獨行,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抓住。不如帶領部隊向西,沿途收斂士兵,再進攻長安,為董卓報仇,如果能夠幸運地成功,就可以在朝廷的名義下征討全國,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遲。」這個計劃被眾人採納。李傕等以替董卓報仇為名,聯絡西涼諸將,率軍襲擊長安,等到長安城下,已聚合10餘萬人。李傕與樊稠、李蒙等圍攻長安城,因城防堅固而不能攻克。後由城內叛變士兵引導李傕軍入城,與守將呂布展開巷戰,呂布兵敗,僅率百餘騎出逃。李傕等縱兵擄掠,吏民死者萬餘人,屍積滿道。一時間,京城腥風血雨,朝野大亂。事成後,賈詡被任命為左馮翊。李傕等以賈詡之功欲封其為侯,賈詡說:「這是保命的計謀,哪有什麼功勞?」堅決不受。李傕等又讓賈詡為尚書僕射,賈詡說:「尚書僕射是百官的師長,是天下的榜樣,我賈詡一向沒有什麼名望,難以服人。就算我可以貪享虛榮,對國家又有什麼好處?」於是改拜賈詡為尚書,掌管選拔人才,在人事方面多有貢獻,李傕等人親近賈詡但同時也很懼怕他。不久,賈詡的母親去世,賈詡辭掉官職,後來又被拜為光祿大夫。
[195年],李傕、郭汜、樊稠三人互相猜忌,爭權奪利,爭鬥起來,李傕使騎都尉胡封刺死樊稠。不久,李、郭之間矛盾日益激化,開始交兵,李傕請賈詡為宣義將軍,來幫助自己。後來,李、郭二人講和,放出被劫持的獻帝和朝臣,對此賈詡作出了很大努力,之後賈詡便上還官印。當時將軍段煨與賈詡同郡,屯駐華陰,賈詡去投靠段煨。賈詡向來知名,為段煨軍所敬服,段煨心裡怕賈詡奪其兵權,但在表面上對賈詡十分禮遇。賈詡看出後,心不自安。南陽張綉與賈詡暗中有來往,張綉便派人去迎接賈詡。賈詡臨行時,有人對賈詡說:「段煨待你這么好,你為何還要離去?」賈詡說:「段煨生性多疑,有猜忌我的意思,待遇雖然優厚,卻不可依靠,待久了一定會被他所害,而我離開他一定很高興,又指望我連結外援,一定善待我的家人。而張綉缺乏謀士,也很願意得到我,這樣我和我的家人都能夠得到保全。」賈詡到達張綉處,張綉果然大喜,率子孫前來迎接。而段煨知道賈詡離去,也果然善待其家人。
[198年],曹操南征張綉,包圍張綉據守的穰城。不久,曹操聞袁紹欲趁虛襲取許都,便立即從穰城撤退。張綉率兵尾隨追擊,劉表也派荊州軍占據安眾,切斷曹軍退路,企圖與張綉夾擊曹軍,曹操出奇兵大敗張、劉聯軍。曹軍獲勝後,速行北撤。張綉親自率兵追擊,賈詡勸阻說:「不可追,追必敗。」張綉不聽,強行追擊,被曹操親自斷後擊敗。賈詡這時又對張綉說:「趕快再追,一定會獲勝。」張綉說:「不聽你的建議才落到這種地步,現在已經敗了,為何要再追?」賈詡說:「形勢已經起了變化,趕快去追准能獲利。」張綉聽從賈詡建議,收集散兵,再行追擊,竟將曹操後衛部隊擊潰。得勝後,張綉問賈詡請教是怎麼回事,賈詡解釋說:「這很容易明白。將軍雖擅於用兵,但不是曹操的對手。曹軍剛撤,曹操一定親自斷後,我們的追兵雖精,但將領比不過他們,他們的士兵還很有士氣,所以我知道將軍你必敗。曹操之所以還未盡力就已撤兵,一定是後方出了事,所以擊破將軍的追兵後,一定會全力撤退,留別人斷後,他留的將領雖厲害,卻比不上將軍,所以我知道將軍用敗兵也能取勝。」張綉大為佩服。
[199年],袁紹遣人招降張綉,並與賈詡結好。張綉准備同意,賈詡卻當著張綉的面回絕了袁紹的來使,准確地指出袁紹不能容人,而投降曹操有三點優勢: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名正言順;曹操兵力較弱,更願意拉攏盟友;曹操志向遠大,一定能夠不計前嫌。張綉聽從賈詡的建議,率眾歸順曹操。曹操聞訊後大喜,親自接見賈詡,執其手說:「使我的信譽揚於天下的人,是你啊!」曹操拜賈詡為執金吾,封都亭侯,遷冀州牧。由於當時冀州為袁紹所佔,賈詡便留參司空軍事。
[200年],曹操與袁紹戰於官渡。曹軍軍糧用盡,曹操問計於賈詡,賈詡說:「您在精明、勇敢、用人、決斷四個方面都勝過袁紹,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過取勝,是想顧及周全啊,抓住機會,便能很快取勝。」曹操稱善,後來抓住機會偷襲烏巢,一舉戰勝袁紹。河北平定後,曹操領冀州牧,改任賈詡為太中大夫。
[208年],曹操佔領荊州,想乘機順江東下。賈詡勸阻,說應該安撫百姓,等待時機,曹操不從,結果在赤壁之戰中大敗而歸。
[211年],曹操於渭南於馬超交戰。後來,馬超軍不利,提出劃地為界的要求,並送子為人質。賈詡認為可以表面上假意應允,麻痹對方,實際積極准備,伺機殲敵。曹操又問賈詡如何破敵,賈詡說:「離間他們。」曹操採用他的計謀,寫書離間馬超和韓遂,使他們內亂。曹操視時機成熟,主動對關中軍發起進攻,大勝而歸。
[217年],曹操仍未立太子。曹丕曾派人向賈詡問計,賈詡說:「希望將軍修養品德,勤於學習,日夜孜孜不倦,不違背作兒子的道義,這就夠了。」曹丕聽從了他的建議,刻意磨練自己。後來,曹操私下問賈詡對立嗣的看法,賈詡閉口不答,曹操問他為何不答,賈詡說:「我在想袁紹和劉表啊。」曹操大笑,於是於該年立曹丕為太子。賈詡認為自己非曹操舊臣,卻策謀深長,所以怕曹操猜嫌,於是採取自保策略,閉門自守,不與別人私下交往,他子女婚嫁也不攀結權貴,當時天下談論智謀之士時都十分推崇他。
[220年],曹丕即位,封賈詡為太尉,進爵魏壽鄉侯,增食邑300,前後共800戶。又分食邑200,封幼子賈訪為列侯,以長子賈穆為駙馬都尉。
[223年],曹丕首征東吳,以失敗而告終。當初,曹丕便問計於賈詡:「我想統一天下,吳、蜀應先征討哪個?」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無功而反。同年,賈詡去世,終年77歲,謚肅侯,長子賈穆繼嗣。
Ⅹ 史記的孝武本紀主要內容
孝武本紀
孝武皇帝者,孝景中子也。母曰王太後。孝景四年,以皇子為膠東王。孝景七年,栗太子廢為臨江王,以膠東王為太子。孝景十六年崩,太子即位,為孝武皇帝。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元年,漢興已六十餘歲矣,天下乂安,薦紳之屬皆望天子封禪改正度也。而上鄉儒術,招賢良,趙綰、王臧等以文學為公卿,欲議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諸侯。草巡狩封禪改歷服色事未就。會竇太後治黃老言,不好儒術,使人微得趙綰等奸利事,召案綰、臧,綰、臧自殺,諸所興為者皆廢。
後六年,竇太後崩。其明年,上徵文學之士公孫弘等。
明年,上初至雍,郊見五畤。後常三歲一郊。是時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氾氏觀。神君者,長陵女子,以子死悲哀,故見神於先後宛若。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平原君往祠,其後子孫以尊顯。及武帝即位,則厚禮置祠之內中,聞其言,不見其人雲。
是時而李少君亦以祠灶、穀道、卻老方見上,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澤侯入以主方。匿其年及所生長,常自謂七十,能使物,卻老。其游以方遍諸侯。無妻子。人聞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饋遺之,常餘金錢帛衣食。人皆以為不治產業而饒給,又不知其何所人,愈信,爭事之。少君資好方,善為巧發奇中。嘗從武安侯飲,坐中有年九十餘老人,少君乃言與其大父游射處,老人為兒時從其大父行,識其處,一坐盡驚。少君見上,上有故銅器,問少君。少君曰:「此器齊桓公十年陳於柏寢。」已而案其刻,果齊桓公器。一宮盡駭,以少君為神,數百歲人也。
少君言於上曰:「祠灶則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可見,見之以封禪則不死,黃帝是也。臣嘗游海上,見安期生,食臣棗,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隱。」於是天子始親祠灶,而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而事化丹沙諸葯齊為黃金矣。
居久之,李少君病死。天子以為化去不死也,而使黃錘史寬舒受其方。求蓬萊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齊怪迂之方士多相效,更言神事矣。
亳人薄誘忌奏祠泰一方,曰:「天神貴者泰一,泰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東南郊,用太牢具,七日,為壇開八通之鬼道。」於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長安東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其後人有上書,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天一,地一,泰一」。天子許之,令太祝領祠之忌泰一壇上,如其方。後人復有上書,言「古者天子常以春秋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冥羊用羊;祠馬行用一青牡馬;泰一、皋山山君、地長用牛;武夷君用乾魚;陰陽使者以一牛」。令祠官領之如其方,而祠於忌泰一壇旁。
其後,天子苑有白鹿,以其皮為幣,以發瑞應,造白金焉。
其明年,郊雍,獲一角獸,若麃然。有司曰:「陛下肅祗郊祀,上帝報享,錫一角獸,蓋麟雲。」於是以薦五畤,畤加一牛以燎。賜諸侯白金,以風符應合於天地。
於是濟北王以為天子且封禪,乃上書獻泰山及其旁邑。天子受之,更以他縣償之。常山王有罪,遷,天子封其弟於真定,以續先王祀,而以常山為郡。然後五嶽皆在天子之郡。
其明年,齊人少翁以鬼神方見上。上有所幸王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術蓋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雲,天子自帷中望見焉。於是乃拜少翁為文成將軍,賞賜甚多,以客禮禮之。文成言曰:「上即欲與神通,宮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乃作畫雲氣車,及各以勝日駕車辟惡鬼。又作甘泉宮,中為台室,畫天、地、泰一諸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居歲餘,其方益衰,神不至。乃為帛書以飯牛,詳弗知也,言此牛腹中有奇。殺而視之,得書,書言其怪,天子疑之。有識其手書,問之人,果書。於是誅文成將軍而隱之。
其後則又作柏梁、銅柱、承露仙人掌之屬矣。
文成死明年,天子病鼎湖甚,巫醫無所不致,不愈。游水發根乃言曰:「上郡有巫,病而鬼下之。」上召置祠之甘泉。及病,使人問神君。神君言曰:「天子毋憂病。病少愈,強與我會甘泉。」於是病癒,遂幸甘泉,病良已。大赦天下,置壽宮神君。神君最貴者,其佐曰大禁、司命之屬,皆從之。非可得見,聞其音,與人言等。時去時來,來則風肅然也。居室帷中。時晝言,然常以夜。天子祓,然後入。因巫為主人,關飲食。所欲者言行下。又置壽宮、北宮,張羽旗,設供具,以禮神君。神君所言,上使人受書其言,命之曰「畫法」。其所語,世俗之所知也,毋絕殊者,而天子獨喜。其事秘,世莫知也。
其後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數。一元曰建元,二元以長星曰元光,三元以郊得一角獸曰元狩雲。
其明年冬,天子郊雍,議曰:「今上帝朕親郊,而後土毋祀,則禮不答也。」有司與太史公、祠官寬舒等議:「天地牲角繭栗。今陛下親祀後土,後土宜於澤中圜丘為五壇,壇一黃犢太牢具,已祠盡瘞,而從祠衣上黃。」於是天子遂東,始立後土祠汾陰脽上,如寬舒等議。上親望拜,如上帝禮。禮畢,天子遂至滎陽而還。過雒陽,下詔曰:「三代邈絕,遠矣難存。其以三十里地封周後為周子南君,以奉先王祀焉。」是歲,天子始巡郡縣,侵尋於泰山矣。
其春,樂成侯上書言欒大。欒大,膠東宮人,故嘗與文成將軍同師,已而為膠東王尚方。而樂成侯姊為康王後,毋子。康王死,他姬子立為王。而康後有淫行,與王不相中,相危以法。康後聞文成已死,而欲自媚於上,乃遣欒大因樂成侯求見言方。天子既誅文成,後悔恨其早死,惜其方不盡,及見欒大,大悅。大為人長美,言多方略,而敢為大言,處之不疑。大言曰:「臣嘗往來海中,見安期、羨門之屬。顧以為臣賤,不信臣。又以為康王諸侯耳,不足予方。臣數言康王,康王又不用臣。臣之師曰:『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不死之葯可得,仙人可致也。』臣恐效文成,則方士皆掩口,惡敢言方哉!」上曰:「文成食馬肝死耳。子誠能脩其方,我何愛乎!」大曰:「臣師非有求人,人者求之。陛下必欲致之,則貴其使者,令有親屬,以客禮待之,勿卑,使各佩其信印,乃可使通言於神人。神人尚肯邪不邪。致尊其使,然後可致也。」於是上使先驗小方,斗旗,旗自相觸擊。
是時上方憂河決,而黃金不就,乃拜大為五利將軍。居月餘,得四金印,佩天士將軍、地土將軍、大通將軍、天道將軍印。制詔御史:「昔禹疏九江,決四瀆。間者河溢皋陸,堤繇不息。朕臨天下二十有八年,天若遺朕士而大通焉。乾稱『蜚龍』,『鴻漸於般』,意庶幾與焉。其以二千戶封地士將軍大為樂通侯。」賜列侯甲第,僮千人。乘輿斥車馬帷帳器物以充其家。又以衛長公主妻之,齎金萬斤,更名其邑曰當利公主。天子親如五利之第。使者存問所給,連屬於道。自大主將相以下,皆置酒其家,獻遺之。於是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將軍」,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五利將軍亦衣羽衣,立白茅上受印,以示弗臣也。而佩「天道」者,且為天子道天神也。於是五利常夜祠其家,欲以下神。神未至而百鬼集矣,然頗能使之。其後治裝行,東入海,求其師雲。大見數月,佩六印,貴振天下,而海上燕齊之間,莫不搤捥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
其夏六月中,汾陰巫錦為民祠魏脽後土營旁,見地如鉤狀,掊視得鼎。鼎大異於眾鼎,文鏤毋款識,怪之,言吏。吏告河東太守勝,勝以聞。天子使使驗問巫錦得鼎無奸詐,乃以禮祠,迎鼎至甘泉,從行,上薦之。至中山,晏溫,有黃雲蓋焉。有麃過,上自射之,因以祭雲。至長安,公卿大夫皆議請尊寶鼎。天子曰:「間者河溢,歲數不登,故巡祭後土,祈為百姓育谷。今年豐廡未有報,鼎曷為出哉?」有司皆曰:「聞昔大帝興神鼎一,一者一統,天地萬物所系終也。黃帝作寶鼎三,象天地人也。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
烹上帝鬼神。遭聖則興,遷於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伏而不見。頌雲『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不虞不驁,胡考之休』。今鼎至甘泉,光潤龍變,承休無疆。合茲中山,有黃白雲降蓋,若獸為符,路弓乘矢,集獲壇下,報祠大饗。惟受命而帝者心知其意而合德焉。鼎宜見於祖禰,藏於帝廷,以合明應。」制曰:「可。」
入海求蓬萊者,言蓬萊不遠,而不能至者,殆不見其氣。上乃遣望氣佐侯其氣雲。
其秋,上幸雍,且郊。或曰「五帝,泰一之佐也。宜立泰一而上親郊之」。上疑未定。齊人公孫卿曰:「今年得寶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與黃帝時等。」卿有札書曰:「黃帝得寶鼎宛,問於鬼臾區。區對曰:『帝得寶鼎神筴,是歲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紀,終而復始。』於是黃帝迎日推筴,後率二十歲得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黃帝仙登於天。」卿因所忠欲奏之。所忠視其書不經,疑其妄書,謝曰:「寶鼎事已決矣,尚何以為!」卿因嬖人奏之。上大說,召問卿。對曰:「受此書申功,申功已死。」上曰:「申功何人也?」卿曰:「申功,齊人也。與安期生通,受黃帝言,無書,獨有此鼎書。曰『漢興復當黃帝之時。漢之聖者在高祖之孫且曾孫也。寶鼎出而與神通,封禪。封禪七十二王,唯黃帝得上泰山封』。申功曰:『漢主亦當上封,上封則能仙登天矣。黃帝時萬諸侯,而神靈之封居七千。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中國華山、首山、太室、泰山、東萊,此五山黃帝之所常游,與神會。黃帝且戰且學仙。患百姓非其道,乃斷斬非鬼神者。百餘歲然後得與神通。黃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區號大鴻,死葬雍,故鴻冢是也。其後於黃帝接萬靈明廷。明廷者,甘泉也。所謂寒門者,谷口也。黃帝采首山銅,鑄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珣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龍七十餘人,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珣,龍珣拔,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龍胡珣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於是天子曰:「嗟乎!吾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鵕耳。」乃拜卿為郎,東使候神於太室。
上遂郊雍,至隴西,西登空桐,幸甘泉。令祠官寬舒等具泰一祠壇,壇放薄忌泰一壇,壇三垓。五帝壇環居其下,各如其方,黃帝西南,除八通鬼道。泰一所用,如雍一畤物,而加醴棗脯之屬,殺一犛牛以為俎豆牢具。而五帝獨有俎豆醴進。其下四方地,為餟食群神從者及北斗雲。已祠,胙餘皆燎之。其牛色白,鹿居其中,彘在鹿中,水而洎之。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泰一祝宰則衣紫及綉。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
十一月辛已朔旦冬至,昧爽,天子始郊拜泰一。朝朝日,夕夕月,則揖;而見泰一如雍禮。其贊饗曰:「天始以寶鼎神筴授皇帝,朔而又朔,終而復始,皇帝敬拜見焉。」而衣上黃。其祠列火滿壇,壇旁烹炊具。有司雲「祠上有光焉」。公卿言「皇帝始郊見泰一雲陽,有司奉瑄玉嘉牲薦饗。是夜有美光,及晝,黃氣上屬天。」太史公、祠官寬舒等曰:「神靈之休,祐福兆祥,宜因此地光域立泰畤壇以明應。令太祝領,及臘間祠。三歲天子一郊見。」
其秋,為伐南越,告禱泰一,以牡荊畫幡日月北斗登龍,以象天一三星,為泰一鋒,名曰「靈旗」。為兵禱,則太史奉以指所伐國。而五利將軍使不敢入海,之泰山祠。上使人微隨驗,實無所見。五利妄言見其師,其方盡,多不讎。上乃誅五利。
其冬,公孫卿候神河南,見仙人跡緱氏城上,有物若雉,往來城上。天子親幸緱氏城視跡。問卿:「得毋效文成、五利乎?」卿曰:「仙者非有求人主,人主求之。其道非少寬假,神不來。言神事,事如迂誕,積以歲乃可致。」於是郡國各除道,繕治宮觀名山神祠所,以望幸矣。
其年,既滅南越,上有嬖臣李延年以好音見。上善之,下公卿議,曰:「民間祠尚有鼓舞之樂,今郊祠而無樂,豈稱乎?」公卿曰:「古者祀天地皆有樂,而神祇可得而禮。」或曰:「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於是塞南越,禱祠泰一、後土,始用樂舞,益召歌兒,作二十五弦及箜篌瑟自此起。
其來年冬,上議曰:「古者先振兵澤旅,然後封禪。」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餘萬,還祭黃帝冢橋山,澤兵須如。上曰:「吾聞黃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對曰:「黃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即至甘泉,為且用事泰山,先類祠泰一。
自得寶鼎,上與公卿諸生議封禪。封禪用希曠絕,莫知其儀禮,而群儒采封禪尚書、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齊人丁公年九十餘,曰:「封者,合不死之名也。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無風雨,遂上封矣。」上於是乃令諸儒習射牛,草封禪儀。數年,至且行。天子既聞公孫卿及方士之言,黃帝以上封禪,皆致怪物與神通,欲放黃帝以嘗接神仙人蓬萊士,高世比德於九皇,而頗采儒術以文之。群儒既以不能辯明封禪事,又牽拘於詩書古文而不敢騁。上為封祠器示群儒,群儒或曰「不與古同」,徐偃又曰「太常諸生行禮不如魯善」,周霸屬圖封事,於是上絀偃、霸,盡罷諸儒弗用。
三月,遂東幸緱氏,禮登中嶽太室。從官在山下聞若有言「萬歲」雲。問上,上不言;問下,下不言。於是以三百戶封太室奉祠,命曰崇高邑。東上泰山,山之草木葉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顛。
上遂東巡海上,行禮祠八神。齊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萬數,然無驗者。乃益發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數千人求蓬萊神人。公孫卿持節常先行候名山,至東萊,言夜見一人,長數丈,就之則不見,見其跡甚大,類禽獸雲。群臣有言見一老父牽狗,言「吾欲見巨公」,已忽不見。上既見大跡,未信,及群臣有言老父,則大以為仙人也。宿留海上,與方士傳車及間使求仙人以千數。
四月,還至奉高。上念諸儒及方士言封禪人人殊,不經,難施行。天子至梁父,禮祠地主。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薦紳,射牛行事。封泰山下東方,如郊祠泰一之禮。封廣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則有玉牒書,書秘。禮畢,天子獨與侍中奉車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明日,下陰道。丙辰,禪泰山下阯東北肅然山,如祭後土禮。天子皆親拜見,衣上黃而盡用樂焉。江淮間一茅三脊為神藉。五色土益雜封。縱遠方奇獸蜚禽及白雉諸物,頗以加祠。兕旄牛犀象之屬弗用。皆至泰山然後去。封禪祠,其夜若有光,晝有白雲起封中。
天子從封禪還,坐明堂,群臣更上壽。於是制詔御史:「朕以眇眇之身承至尊,兢兢焉懼弗任。維德菲薄,不明於禮樂。脩祀泰一,若有象景光,籙如有望,依依震於怪物,欲止不敢,遂登封泰山,至於梁父,而後禪肅然。自新,嘉與士大夫更始,賜民百戶牛一酒十石,加年八十孤寡布帛二匹。復博、奉高、蛇丘、歷城,毋出今年租稅。其赦天下,如乙卯赦令。行所過毋有復作。事在二年前,皆勿聽治。」又下詔曰:「古者天子五載一巡狩,用事泰山,諸侯有朝宿地。其令諸侯各治邸泰山下。」
天子既已封禪泰山,無風雨菑,而方士更言蓬萊諸神山若將可得,於是上欣然庶幾遇之,乃復東至海上望,冀遇蓬萊焉。奉車子侯暴病,一日死。上乃遂去,並海上,北至碣石,巡自遼西,歷北邊至九原。五月,返至甘泉。有司言寶鼎出為元鼎,以今年為元封元年。
其秋,有星茀於東井。後十餘日,有星茀於三能。望氣王朔言:「候獨見其星出如瓠,食頃復入焉。」有司言曰:「陛下建漢家封禪,天其報德星雲嘒」
其來年冬,郊雍五帝,還,拜祝祠泰一。贊饗曰:「德星昭衍,厥維休祥。壽星仍出,淵耀光明。信星昭見,皇帝敬拜泰祝之饗。」
其春,公孫卿言見神人東萊山,若雲「見天子」。天子於是幸緱氏城,拜卿為中大夫。遂至東萊,宿留之數日,毋所見,見大人跡。復遣方士求神怪采芝葯以千數。是歲旱。於是天子既出毋名,乃禱萬里沙,過祠泰山。還至瓠子,自臨塞決河,留二日,沈祠而去。使二卿將卒塞決河,河徙二渠,復禹之故跡焉。
是時既滅南越,越人勇之乃言「越人俗信鬼,而其祠皆見鬼,數有效。昔東甌王敬鬼,壽至百六十歲。後世謾怠,故衰秏」。乃令越巫立越祝祠,安台無壇,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雞卜。上信之,越祠雞卜始用焉。
公孫卿曰:「仙人可見,而上往常遽,以故不見。今陛下可為觀,如緱氏城,置脯棗,神人宜可致。且仙人好樓居。」於是上令長安則作蜚廉桂觀,甘泉則作益延壽觀,使卿持節設具而候神人,乃作通天台,置祠具其下,將招來神仙之屬。於是甘泉更置前殿,始廣諸宮室。夏,有芝生殿防內中。天子為塞河,興通天台,若有光雲,乃下詔曰:「甘泉防生芝九莖,赦天下,毋有復作。」
其明年,伐朝鮮。夏,旱。公孫卿曰:「黃帝時封則天旱,乾封三年。」上乃下詔曰:「天旱,意乾封乎?其令天下尊祠靈星焉。」
其明年,上郊雍,通回中道,巡之。春,至鳴澤,從西河歸。
其明年冬,上巡南郡,至江陵而東。登禮潛之天柱山,號曰南嶽。浮江,自尋陽出樅陽,過彭蠡,祀其名山川。北至琅邪,並海上。四月中,至奉高脩封焉。
初,天子封泰山,泰山東北阯古時有明堂處,處險不敞。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曉其制度。濟南人公玉帶上黃帝時明堂圖。明堂圖中有一殿,四面無壁,以茅蓋,通水,圜宮垣為衤復道,上有樓,從西南入,命曰昆侖,天子從之入,以拜祠上帝焉。於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如帶圖。及五年脩封,則祠泰一、五帝於明堂上坐,令高皇帝祠坐對之。祠後土於下房,以二十太牢。天子從昆侖道入,始拜明堂如郊禮。禮畢,燎堂下。而上又上泰山,有秘祠其顛。而泰山下祠五帝,各如其方,黃帝並赤帝,而有司侍祠焉。泰山上舉火,下悉應之。
其後二歲,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歷者以本統。天子親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每脩封禪。其贊饗曰:「天增授皇帝泰元神筴,周而復始。皇帝敬拜泰一。」東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驗,然益遣,冀遇之。
十一月乙酉,柏梁災。十二月甲午朔,上親禪高里,祠後土。臨渤海,將以望祠蓬萊之屬,冀至殊庭焉。
上還,以柏梁災故,朝受計甘泉。公孫卿曰:「黃帝就青靈台,十二日燒,黃帝乃治明庭。明庭,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其後天子又朝諸侯甘泉,甘泉作諸侯邸。勇之乃曰:「越俗有火災,復起屋必以大,用勝服之。」於是作建章宮,度為千門萬戶。前殿度高未央,其東則鳳闕,高二十餘丈。其西則唐中,數十里虎圈。其北治大池,漸台高二十餘丈,名曰泰液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象海中神山龜魚之屬。其南有玉堂、璧門、大鳥之屬。乃立神明台、井干樓,度五十餘丈,輦道相屬焉。
夏,漢改歷,以正月為歲首,而色上黃,官名更印章以五字。因為太初元年。是歲,西伐大宛。蝗大起。丁夫人、雒陽虞初等以方祠詛匈奴、大宛焉。
其明年,有司言雍五畤無牢熟具,芬芳不備。乃命祠官進畤犢牢具,五色食所勝,而以木禺馬代駒焉。獨五帝用駒,行親郊用駒。及諸名山川用駒者,悉以木禺馬代。行過,乃用駒。他禮如故。
其明年,東巡海上,考神仙之屬,未有驗者。方士有言「黃帝時為五城十二樓,以候神人於執期,命曰迎年」。上許作之如方,名曰明年。上親禮祠上帝,衣上黃焉。
公玉帶曰:「黃帝時雖封泰山,然風後、封鉅、岐伯令黃帝封東泰山,禪凡山合符,然後不死焉。」天子既令設祠具,至東泰山,東泰山卑小,不稱其聲,乃令祠官禮之,而不封禪焉。其後令帶奉祠候神物。夏,遂還泰山,脩五年之禮如前,而加禪祠石閭。石閭者,在泰山下阯南方,方士多言此仙人之閭也,故上親禪焉。
其後五年,復至泰山脩封,還過祭常山。
今天子所興祠,泰一、後土,三年親郊祠,建漢家封禪,五年一脩封。薄忌泰一及三一、冥羊、馬行、赤星,五,寬舒之祠官以歲時致禮。凡六祠,皆太祝領之。至如八神諸神,明年、凡山他名祠,行過則祀,去則已。方士所興祠,各自主,其人終則已,祠官弗主。他祠皆如其故。今上封禪,其後十二歲而還,遍於五嶽、四瀆矣。而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蓬萊,終無有驗。而公孫卿之候神者,猶以大人跡為解,無其效。天子益怠厭方士之怪迂語矣,然終羈縻弗絕,冀遇其真。自此之後,方士言祠神者彌眾,然其效可睹矣。
太史公曰:余從巡祭天地諸神名山川而封禪焉。入壽宮侍祠神語,究觀方士祠官之言,於是退而論次自古以來用事於鬼神者,具見其表裡。後有君子,得以覽焉。至若俎豆珪幣之詳,獻酬之禮,則有司存焉。 孝武纂極,四海承平。志尚奢麗,尤敬神明。壇開八道,接通五城。朝親五利,夕拜文成。祭非祀典,巡乖卜征。登嵩勒岱,望景傳聲。迎年祀日,改歷定正。疲秏中土,事彼邊兵。日不暇給,人無聊生。俯觀嬴政,幾欲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