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舒歌的《絕世榮華之一代夫人》或者《絕世榮華之嫡妃》txt全文加番外
網盤連接 親,資源下載查看完整後給予採納 不要自私的保留你的好人品 不會下載可以帶連接私信或評論留下分開數字郵箱即可
2. 絕世榮華之嫡妃
貌似這個絕世榮華之嫡妃的原名是嫡妃不如美妾,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嫡妃不如美妾,第二部分是白首不相離。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3. 我老婆十一月份要生小孩了,我想讓大家幫忙取個好聽點的名字,最好男孩一個,女孩一個
我測了一下,「楊書萌」這個名字超級吉利,96分,最好按照輩分的字排列,傳統不能丟,書萌,女孩,嫩綠色 的春天感覺,書卷氣。供參考。「楊 書毅」適合男孩的名字,91分,相當高了,很適合成大事的名字,亦官亦商的名字。祝福你的寶寶啊! 自認為,族譜很重要。
4. 求絕世榮華之嫡妃這本書
《絕世榮華之嫡妃/嫡妃不如美妾》作者:舒歌(VIP/女強/王妃
你要的資源我有
我上傳的資源有可能看不到
如果你有郵箱
把你的郵箱數字分開寫或大寫
否則我看不到
我是孤獨大叔 來自我愛電子書團隊
5. 桃花夫人息媯傳奇
唐代詩人崔護僅憑一首詩《題都城南庄》聞名後世: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自此以後,千百年來「人面桃花」一直讓人浮想聯翩。
後來明代大才子唐伯虎因此也寫了一首桃花詩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甚至後來連男子有了女人緣也叫來了「桃花運」。
文人雅士總喜歡把美女比作桃花,是因為他們心中沉澱的美女形象和桃花一樣:美得朴實,香得淡雅,清新脫俗,不隔塵寰,讓人流連顧盼。其實, 我國歷史上還真有一位桃花夫人,她就是春秋四大美女之一的息媯(gui)。
息媯是春秋時期是陳國(今河南周口市淮陽縣)的公主,本來姓媯,因她父親陳庄公將她許配給當時一個小國息國的國君——息侯,所以人們叫她 「息媯」或「息夫人」 。史書上記載息媯艷若桃花,春日綻放的桃花有多美,她就有多美,所謂「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
後人稱贊她 :「桃花夫人好顏色,月中飛出雲中得。新感恩仍舊感恩,一傾城矣再傾國。」 關於息媯為什麼被稱作「桃花夫人」?傳說她出生在深秋,卻引來滿園桃花盛開,奼紫嫣紅;接著出現百鳥朝鳳,而且她出生時額上帶著桃花胎記,宛如桃花女神轉世;再加之她謝世後埋葬地桃花遍野,所以被稱為「桃花夫人」。
可是陳國智者卻預言:她的到來讓 秋日桃花大盛,淆亂時序、干擾天和,實屬不祥之兆, 會引來生靈塗炭。所以她雖貴為如花似玉的公主,卻從小就被迫遠離王宮,由乳娘帶著撫養長大,盡管她成年後出落得 「目如秋水,臉似桃花,修短適中,舉動生態」 ,後來的息媯卻一輩子的曲折遭遇和命途多舛也似乎印證了這種預測不全是子虛烏有的巫言迷信。
公元前684年,面如桃花、容顏絕代的息媯被他父親遠嫁給了息國的息侯,因婚嫁的路途遙遠,再加之姐妹情深,息媯在出嫁的路上自然而然路過探望姐姐 蔡媯(蔡國國君蔡哀侯夫人)。不懷好意的蔡哀侯說:「吾姨至此,豈可不一相見?」, 於是姐夫蔡哀侯過分熱情地接待了美若天仙的小姨子息媯。
關於這次接待,微言大義的《左傳》只用了六個字描述, 「止而見之,弗賓」 。也就是蔡哀侯很不老實,見息夫人貌美如花,就當著夫人蔡媯的面對小姨子上下其手,輕薄調戲,被拒斥了。這在禮制治天下的周天子春秋時期當然是很輕佻和違背人倫的舉動。
被戴了半頂綠帽子的息侯知道後義憤填膺 ,但是因息國相對弱小,怯懦的息侯不敢和蔡國PK單挑,他想起強大的鄰居楚國一向是恣肆蠻荊,就決定假手楚國報辱妻之恨。 「伐我,吾求救於蔡而伐之」, 意思是「請楚國先發兵假裝進攻我們息國,由於蔡、息兩國連襟的親戚關系,我就向蔡國求救。蔡國一出兵,楚王您就可以幫我狠狠教訓下蔡哀侯這個畜生!」
這是病急亂投醫的火中取栗之舉,自古至今小國企圖挑撥、調動大國最後基本上都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那個時代的息國、今天的新加坡都是如此。當時在位的楚文王熊貲樂得順水推舟,借機揚威諸侯,於是依計而行,裝模作樣地攻打息國卻用重兵對付傻乎乎地救息的蔡軍,在莘地(今河南汝南縣境)把蔡國軍隊打得大敗並活捉了蔡哀侯。
被俘虜的蔡哀侯知道自己被俘是息侯「借刀殺人」之計,十分憤恨,就在楚文王面前口吐蓮花,描述息媯的絕世姿容: 天下無雙,目如秋水,荷粉露垂,杏花含煙,國色天香,無與倫比雲雲 。楚文王和蔡哀侯一樣是色中餓鬼,心動不已。
公元前680年,楚文王以「盟友」的姿態領兵與息國會盟,息侯盛宴招待,文王以救息前功要求息媯作陪。雖然這個與禮制不合,但息侯沒有拒絕,忍辱叫息媯出來敬酒。讓息侯沒有想到的是,他前腳坑了蔡哀侯,後腳蔡哀侯就如法炮製慫恿楚文王來掠妻奪地。
息媯出場了,執壺獻酒,不卑不亢,不言不笑,如海中沉著的黑色暗礁;楚文王卻是剃頭挑子——一頭熱,被她的曠世美色所驚艷。獻酒畢,息媯冷著臉退下去了。
以楚國一向「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謚」的行事做派,後面的結果可想而知,次日酒宴中楚文王故意席間找茬,勃然大怒,現場將息侯拿下,一夕之間乾脆從地圖上抹掉息國。
桃花夫人在內宮聽說了楚王突然翻臉強行拘禁息侯, 哀嘆道:「引虎入室,吾自取也! 」於是徑奔後花園,欲投井全節,不料被尾隨而至的楚將斗丹搶前一步攔住,拉住她的衣裙說: 「夫人不欲全息侯之命乎?何為夫婦俱死?」
息媯無可奈何。楚文王趁機以好言撫慰,並承諾只要息媯嫁給他,就不殺息侯不斬息祀,於是楚王在軍中就地強納息媯為楚文王夫人,自此歷史上把 桃花夫人的稱呼從息夫人改稱為楚夫人或文夫人。
息媯這個看似弱女子的一個出場,一個眼神,就決定了息國和她那可憐丈夫的命運,息侯屈辱地當了楚國都城的守門小吏才勉強苟活下來。息媯在楚宮中備受寵愛,楚文王在楚國別都穰邑(今河南省鄧州市西南隅)建造一座紫金山,並開鑿了桃花洞。山頂古柏森森,山腳亭台樓榭,泉水潺孱穿行青山綠水,楚文王造這種人間仙境來刻意討好息媯。
雖然危難時刻,息夫人以一己之身保全了丈夫息侯的性命和息國百姓免遭塗炭,但是她拒絕以色侍人。盡管息媯入楚宮三年,為楚文王生下了兩個兒子: 楚堵敖(熊艱)和楚成王(熊惲),但卻始終「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楚文王十分納悶,反復刨根究底,息媯萬般無奈,才淚流滿面地哀告:「吾一婦人,而事二夫,縱弗能死,其又奚言?」言之鑿鑿,哀艷凄絕而又滿含沉鬱隱忍的恨意。
似乎在控訴:始作俑者就死蔡哀侯和你楚文王啊!你們就是一切不幸的起因。楚文王於己無話可說,但是他有一件事可以做,就是為夫人報仇再次攻打蔡國並繼續扣留蔡哀侯,直至他被軟禁9年後去世。
息媯身嫁楚文王含垢忍辱,卻心系息侯和故國 。她雖然對楚文王不假辭色、寡淡自尊,但是不妨礙她除了絕色外還展示出卓越的政治眼光和高超治國才能。息、楚兩國的先後歷練讓息媯愈加精進,成為楚文王的賢內助。休養生息、儲備重臣、重視教化、嚴治後宮等建議相繼被文王採納。
承接楚武王「大啟群蠻」雄風,楚文王時期,滅蕭國、鄧國、絞國、權國、羅國、申國等國,公園前306年,滅越國。通過戰爭,楚國先後吞並了數十個較弱小的諸侯方國,並逐步成為春秋時期中國南方的主要強國之一,楚文王也成為楚國歷史上大有作為的一代明君。
相傳在一個秋風送爽,桂子飄香的季節,楚文王興高采烈地去雲夢大澤打獵,預計兩三天後才能回宮。息媯趁此機會,悄悄地跑到城門口私會自己的先夫息侯,兩人見面相泣而訴,恍同隔世,息夫人邊哭邊說: 「妾在楚宮,忍辱偷生,初則為保全大王性命,繼則為想見大王一面,如今心願已了,死也瞑目。」
息侯肝腸寸斷,安慰息夫人:「蒼天見憐,必有重聚之日,我甘任守城小吏,還不是等待團圓的機會么!」息夫人認為與其忍辱蒙垢地偷生苟活,不如慷慨地一了百了,於是奮力朝城牆撞去,息侯阻攔不及,眼看自己的妻子香消玉殞。
息侯大慟,頓時萬念俱灰,為報答息夫人的深情,也撞死在城下。正所謂 「乃為泉下骨,不作楚王嬪。楚王寵莫盛,息君情更深。」。
楚文王狩獵回來,聽說此事,黯然神傷。有感於二人的純情,竟也以諸侯之禮將息侯與息夫人合葬在城外的桃花山上。後人在山麓建祠紀念,四時奉祀,稱為「桃花夫人廟」或「桃花廟」。
唐代風流才子、大詩人杜牧曾任黃州刺史(當時管轄黃岡、麻城、黃陂三縣)游覽過木蘭山,途經桃花夫人廟時,曾到廟中憑吊,並題有一詩《題桃花夫人廟》: 「細腰宮里露桃新,脈脈無言度幾春;畢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谷墜樓人;息亡身入楚王家,回看春風一面花;感舊不言常掩淚,只應翻恨有榮華。」
這首詩溫柔敦厚地道出了千古艱難唯一死的況味。一個嬌弱的女子,要保全自己丈夫的性命,就只有含垢忍辱地面對殘酷的現實。而三年不言不語,就是對眼前的一切做了堅忍果敢的挑戰與抗爭。
當然息媯與息侯雙雙殉情只是依照其心系前夫的情感邏輯衍生的一段傳奇。真實歷史不是這樣的,楚文王死後,息夫人還活著,所以她不可能死在楚文王之前。正史記載楚文王死後,息媯還傾力輔佐過楚堵敖熊艱(楚殤王)、太子熊惲(楚成王)。楚文王死後的12年間,這個被掠奪的紅顏,以未亡人自居的女子,悉心撫養兩個孩子熊艱和熊惲,抵制著文王弟弟子元的誘惑,最後扶助兒子成就了霸業。
當時楚國內亂激烈,兩個兒子又骨肉相殘;而王叔令尹子元控制宮廷,子元依仗著是楚文王的兄弟,垂涎其寡嫂桃花夫人的姿色,欲行篡權奪嫂逆謀。狂妄恣肆,放縱淫盪。
子元為誘惑息媯,竟在寡嫂居住的宮室旁修建了自己的官邸,在裡面搖鈴鐺、跳萬舞。桃花夫人被他打擾得寢食難安,大義凌然地指斥子元:「先王演奏萬舞,是為了煉軍拓土,令尹不思進取中原,反而在未亡人面前作態,不是很離譜嗎?」這話傳到子元耳中,為了取悅桃花夫人,他興兵討伐鄭國,結果無功而返。
隨著後來的楚成王年歲漸長,子元篡位心更迫切,私結黨羽,把持宮掖。公園前664年,子元又乘桃花夫人生病之機,甚至公然住進王宮,百般挑逗。老臣斗廉(字射師)進宮勸說,反被其拘禁。
息媯當機立斷,密詔斗子文(又名斗谷於菟)入宮靖難,斗班隨父參戰,身先士卒,搏鬥中殺死子元,解救出射師斗廉和桃花夫人,粉碎了子元篡國奪嫂的陰謀,內外夾攻,鏟除凶頑,穩定了楚國朝政,平定了長達八年的「子元之亂」。
自此息媯幼子熊惲鞏固了王位,成為後來大名鼎鼎的楚成王。 成王雄才大略,曾盟齊桓公於召陵,會諸侯於牡丘,伐鄭於許,敗宋於泓, 「以方城為城,以漢水為池」,稱霸南天,不可一世 。而息媯卻隱沒於硝煙之後,成為楚宮里一縷先王的餘音,但她看著著自己的兒子走上強盛楚國的道路。
在這個過程中息媯 除逆安邦,重外交、選賢才、赦天下、勸農桑,大膽改革,最後還政於君 ,為楚成王及後世楚王奠定了雄霸中原的基礎。
息媯一輩子芳華絕世,命運凄婉多變,跟他密切接觸過的至少 三個國君蔡哀侯、息侯和楚殤王(還不包括一個國君楚文王的親弟弟——令尹子元 )都不得善終,所以歷史上有人說她是 「紅顏禍水」,所謂的美色亡三國。 其實她不但不以美色惑人,而且倡導女性自立。
在息媯輔佐楚文王、楚殤王、楚成王三代楚王期間,促進中原與楚國兩種文化的交流融合,她獨有的與蔡侯、息侯、楚文王虛實相映的三段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愫,讓宋之問、王維、杜牧、劉長卿……等無數名家都曾為這桃花般動人、命如桃花之薄的女子賦詩。
桃花夫人也就成了歷史上盡人皆知的薄命紅顏。她建立一身赴難、勸課農桑、推崇新政、輔幼稱霸的四項歷史功勛將永載史冊。
桃花夫人息媯的事跡,《左傳》、《史記》等書中都有記載。民間至今還流傳著她的許多故事。在河南的土地上,息夫人所經之處都建廟立碑, 被尊為「平安神」, 桃花夫人如今依然是河南省信陽市息縣的地域形象名片。
桃花夫人的遺跡在古楚國的核心區域之一今湖北武漢市黃陂區近郊也多有留存。北京出版社1957年出版的繆鉞選注的《杜牧詩選》,還有山西古籍出版社張厚余解評的《杜牧集》中,在《題桃花夫人廟原註:即息夫人》的註解「桃花夫人廟」詞條中,都有: 「湖北黃陂縣(今武漢市黃陂區)東三十里有桃花夫人廟,祭祀息夫人」一語。
《黃陂縣志》記載:唐武宗會昌三年(即杜牧黃州刺史上任的第二年),杜牧曾游覽黃陂木蘭山,並在木蘭廟前題詩,也到過桃花夫人廟,睹物生情,感觸萬千,才寫下了本文前述《題桃花夫人廟》詩。
黃陂區木蘭山千尺峰玉皇閣內供奉的玉皇大帝的神像,其身旁的侍女之一就有桃花夫人的神像。 據傳武漢市黃陂區北蔡店鄉清涼寨山麓南坡有一片古桃林,連延成片,疑似傳說中的桃花夫人和息侯雙雙殉情之所。
所謂「人生終究一死而已。生離於地上,豈如死歸於地下哉?」,活著不能做比翼鳥,就到地下做連理枝吧!
歡迎交流、分享 敬請關注「山色歸讀」
6. 求舒歌的《絕世榮華之一代夫人》txt全文加番外
7. 古代言情,女主發現王爺男主為了國家答應取和親公主後悄悄離開,男主知道女主離開後就拒絕了和親
舒歌的 嫡妃不如美妾 或者絕世榮華之一代夫人 女主慕容舒 男主宇文默 雖然名字瑪麗蘇了點 但是文挺好看的 女主不小白 文不狗血
8.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人是男兒。求它的解釋
翻譯為:守衛君王的十四萬人一起脫下了金閃閃的鎧甲,其實這些人中沒有一個是守衛國家的男子!
這句詩出自《述國亡詩》,是五代時期女詩人花蕊夫人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述國亡詩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解甲:解除武裝,指投降。
更無:一作「寧無」。
創作背景:
費氏(一說姓徐),青城(今四川都江堰市)人,因才貌雙全,得幸於後蜀主孟昶,拜貴妃,別號花蕊夫人。她曾仿王建作宮詞百首,為時人稱許。孟蜀亡國後,被擄入宋。宋太祖久聞其詩名,召她陳詩。徐氏就誦了這首「述亡國之由」的詩。詩潑辣而不失委婉,不亢不卑,從題材到風格,都與作者所擅長的「宮詞」大不相同,當時就獲得宋太祖的贊賞(事據《十六國春秋·蜀志》)。
9. 王實甫《西廂記》的全文翻譯哪裡有急求!
第一章 扶柩寄寺
話說在山西河中府(今永濟縣西南的蒲州鎮)的東邊,有一座寺廟,叫 做普救寺,乃大唐則天娘娘所建的香火院,後來荒廢傾圮了,由崔相國重新 修建。武座廟字,規模宏大,非同小可。高大的山門,庄嚴肅穆,樓閣殿堂, 各佔地勢,錯落有致。山門前一大片空場,可以容納上萬人,那是老相國當 年修造時,特地開辟出來准備用來給百姓趕廟會用的。此寺自從重建以來, 香火還算興旺。凡是到蒲州的過往客商,都要到這里來游覽隨喜。
那普救寺的方丈法本長老,年紀已七十有餘。未出家前是個飽學之士, 滿腹經綸,文章蓋世。按說取舉人中進士不在話下,無奈命運多舛,考了七 八十來次,總是名落孫山,弄得心灰意懶,看破紅塵。得當年崔相國引薦, 剃度在這普救寺出家。如今主持本寺,一心禮佛,成了有道高僧。
話說這一天,法本長老正在方丈內打坐靜修,卻見法聰小和尚從外走進 來,向前合十稟報,說:「啟稟師父。」
法本長老微開慈目,問道:「何事?」 法聰道:「崔老相國府上管家崔安在外求見。」 長老聽得是老施主的家人前來,忙答道:「有請。」 法聰轉身出門,不多時,領了一位年過半百、須發略呈花白的老人進來。
那老家人趨前一步,低頭道:「崔安奉夫人之命,叩見長老。」
長老忙起身回禮,道,「管家少禮,請坐。」 崔安原是個家人身分,崔相國府上家規極嚴,所以不敢放肆無禮,恭立
不坐。
長老問道:「管家到此,有何見教?」 崔安道:「我家相爺不幸去世,老夫人扶了靈柩打算回博陵老家安葬,
因為眼前兵荒馬亂,路上極不太平,到此河中府,再也不能前行。老夫人特
打發小的前來,意思是想在主剎暫且寄住,等路上稍微平靜些再走,請老方 丈給予方便。」說罷,呈上名刺,上寫:「未亡人崔門鄭氏斂衽」。
長老接過名刺,說道:「阿彌陀佛!管家哪裡話來。想此寺本是老相爺
當年修造的,寺內一切,均是老相爺所賜,但住無妨。請轉稟老夫人,容貧 僧出迎。」
崔安聞言,急忙轉身前行,趕緊去回稟主人。法本長老帶了知客諸僧,
親自到山門迎接。 那崔老夫人娘家姓鄭,嫁入崔家,丈夫是本朝的相國,著實煊赫一時,
享過一番榮華富貴。年紀其實也並不老,才五十開外,保養得又好,真可謂 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只因是相國夫人,身分尊貴,又加上當了寡婦,因此 雖在中年,大家卻都稱她為「老夫人」。
崔老夫人有一子一女,兒子叫歡郎,今年只有七歲,並非親生。因為老 夫人自生了女兒以後,再也沒有生育過,覺得膝下無兒,未免遺憾,女兒最 後總是要嫁出去的,那麼老相公就沒有繼承人了。因此,就在同族中領養了 一個小男孩,取名為「歡」,取「承歡膝下」的意思。為了稱呼方便,也是 表示喜愛,故又加上一個「郎」字,一家人都叫他歡郎。女兒叫鶯鶯,年方 一十九歲,生得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兼且性格溫柔,為人賢惠, 而且天生聰明,多才多藝,無論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針黹女紅,鞦韆蹴球, 樣樣都會,號稱才女。她父親在世之時,已經為她定下了親,是許配給她的
表兄鄭恆——禮部尚書的長子為妻。這一門親事其實並不能算數,因為既沒 有問名納彩,也沒有六禮三端,只憑了當年老相爺一句話,就算定局了。其 所以聯姻,一來是現任相國對現任尚書,符合門當戶對的條件;二來女婿是 內侄,中表聯姻,親上加親,也可以說是老夫人一千促成的。可是女兒鶯鶯 小姐一直不滿意這門親事。主要是因為鄭恆不但人物長得猥瑣,而且肚裡一 包草,斗大的字不識得一籮筐,看到四書五經,腦袋就發脹。終日里只知和 一班閑人斗雞走狗,眠花宿柳,十足一個紈絝子弟。由於是中表親,鄭恆的 這些劣跡也傳到崔府,大家都認為小姐如果嫁給鄭家少爺,簡直是一朵鮮花 插在牛糞上,白白糟蹋了一位絕世佳人。對於這些,鶯鶯小姐也知道得很清 楚,卻不敢違抗。所以一直自怨命薄,每每暗自掉淚,只好聽天由命。因為 父親去世,孝服未除,所以尚未完婚。小姐有一個貼身丫環,名叫紅娘,年 方一十五歲,是小姐奶娘的女兒,從小就侍候小姐。那紅娘生得五官端正, 討人喜愛,又是千伶百俐,鐵嘴鋼牙,善於鑒貌辨色,而心地卻十分善良, 頗有丈夫氣。鶯鶯小姐和紅娘從小一塊兒長大,感情深厚,如同姐妹一般, 所以小姐十分信賴她。
再說老夫人,只因相爺去世以後,一來官場勢利,人在人情在,往日那 些常來常往、奔走門下的所謂知交,現在一個個都如同陌路人一般,不來欺 侮孤兒寡母就算是厚道的了;二來「長安居,大不易」,京師的花費太大, 實在也呆不下去了;三來相爺的靈柩也得運回故鄉博陵,葉落歸根,入土為 安,所以舉家搬遷。
老夫人坐在青泥油壁車里,感慨萬千。回想當年相爺在世之日,童僕如
雲,一呼百諾,門生故吏,夤緣奔走,門庭若市,好不威風。如今返鄉,冷 冷清清的只有五六個人,今非昔比,好不凄涼!老夫人思前想後,忍不住長 嘆一聲,滴下兩行清淚來。
這時,崔安前來回稟道:「稟老夫人,老方丈親自出迎!」
老夫人從傷感中醒過來,忙用汗巾擦了擦淚水,由貼身丫環春香攙扶著, 下得車來,入眼便看見普救寺山門前的一百零八級台階,石級盡頭處,只見 法本長老頭戴毗盧帽,身披綉金線大紅百衲袈裟,率領僧眾在山門列隊相迎。 老夫人一手搭在春香的肩頭上,緩步踏上台階,走走停停,直到山門,
倒也不見氣喘。
長老見老夫人上來,踏上一步,雙手合十頂禮,說道:「阿彌陀佛!老 夫人駕臨山寺,不勝榮幸之至!老袖迎接來遲,還請老夫人恕罪!」
老夫人連忙答禮,說道:「罪過罪過!驚動法駕,有勞出迎,愧不敢當,
折煞老身了!」 長老說道:「老夫人一路辛苦了,請進寺用茶!」歡郎是和奶娘同車的,
他瞧見母親下車,早就跟著下來了。小孩子到了一個陌生地方,樣樣都覺得 新鮮,東看看,西望望,一跳一蹦。轉眼一溜煙爬上一百零八級台階,站在 老夫人身邊。
老夫人回頭看見歡郎在旁,說道:「歡郎!去告訴姐姐,讓她和紅娘下 車,進寺安歇。」
歡郎應聲道:「是!」走下台階,來到一輛翠幄青綢車旁,高聲叫道: 「姊姊,娘叫你們下車來,到寺里去休息。」
其時,小姐見馬車停了下來,就知曉已經到了普救寺,只是因為未聽到 母親召喚,不敢隨便下車,也不敢向車外張望,所以仍然安坐車中,顯得十
分穩重。 紅娘這小丫頭就不那麼安生了,終究只有十四五歲,一派天真的小孩子
氣,雖然因為小姐不曾下車,自己也不敢下車去,卻耐不住好奇心的驅使, 早在那裡偷偷掀開簾子,借著那條一寸來寬的縫隙,不住地向外張望了。此 刻聽得歡郎叫喚,連忙回身對小姐說道:「小姐,小姐,老夫人命我們下車 去呢,快快下車吧。」
鶯鶯瞪了紅娘一眼,曼聲斥道:「急什麼?傻丫頭!」說著,微微彎腰, 輕挽湘裙,緩緩移向車門。說實在的,坐了那麼久的車,早悶得發慌,小姐 也想立即下車去了。
其時,紅娘早已利落地下了車,放下踏步,在車門外等候。小姐到得車 門邊,先放下面網,而後微微提起長裙,由紅娘扶著下了車。
但見她一身素服,分外精神。頭上青絲綰就了墮馬髻,上插展翅彩鳳銜 珠銀步搖,銀絲八寶攢珠鬏髻,兩彎柳眉,一雙鳳目,懸膽鼻,櫻桃口,長 就一副瓜子臉,面不敷粉而白,唇不塗朱而紅。身上披一件月白色灑金一口 鍾,內著白雲絹對襟襖兒,下系一條白雲綢百褶宮緞裙,三寸金蓮上則套著 一雙出門穿的高底鹿皮小蠻靴。真是說不盡的風流嬌態,描不完的旖旎豐姿。 小姐一手搭在紅娘肩上,輕移蓮步,款擺纖腰,裊裊婷婷地走近老夫人。 這時,眾僧人只覺眼前一亮,不由的疑心是否廟里的白衣觀世音菩薩走 下了蓮台,到此救苦救難,普渡眾生。雖然看不到小姐的廬山真面目,單憑 了這副裝束、這段身材,也逗引得小和尚們凡心大動,塵念頓生,心裡後悔
當初剃了光頭,口內不住地默念「阿彌陀佛」。
老夫人見女兒到了,說道:「兒啊,見過長老。」 小姐稟遵母命,向法本長老恭恭敬敬地道了萬福。 法本長老雙手合十道:「不敢當,小姐免禮。」 紅娘在一邊看那法本長老銀須白發,慈眉善目,和藹可親,不禁動了頑
皮之心,插嘴道:「老和尚,小紅娘給你叩頭啦。恭祝老和尚再活一百零一
歲。」說罷,叩了兩個頭。 紅娘的調皮,在崔府是有名的,連老夫人有時也拿她沒辦法。但現在初
來乍到,對了陌生人還要頑皮,未免太不成話。如果傳到外人耳朵里,還不
知怎樣笑話崔府的家教。於是老夫人把臉一沉,喝道,「紅娘,休得無禮!」 法本長老卻是無所謂,倒覺得這女娃娃天真可愛,見老夫人沉下臉來, 忙在一旁為紅娘解圍,笑道:「呵,呵!無妨,無妨,姑娘免禮。」回身向
老夫人道:「請進內獻茶。」
於是老夫人一行人等隨著知客和尚前行,法本長老前面帶路,一直來到 方丈,彼此謙讓落座。
老夫人等小和尚呈上茶來,一陣亂定,徐徐開口問道:「長老一向可好?」 長老欠身合十,答道:「貧僧托老夫人之福,還算康泰,老夫人諒必清
健。」
老夫人說道:「老身家門不幸,先夫棄世,孤兒寡母,無依無靠??」 說著不覺掉下淚來。
長老忙勸慰道:「老相爺仙逝,令人痛悼,還望老夫人節哀順變,保重 身體要緊。」
老夫人取出汗巾,擦一擦眼淚,說道:「老身此次的來意,已命崔安轉 達,未知長老應允否?」
長老忙道:「老夫人說哪裡話來!想小寺全靠老相爺生前所賜,斷無不 允之理,老夫人只管安心住下便是。」
老夫人道:「如此多謝了。驚擾清凈,於心不安,且容日後補報。老身 思量著在貴寺稍停數日,著人到京師去把侄兒鄭恆喚來一起回博陵去。」
長老道:「既來之,則安之。但請寬心住下,待路途平靖些再作打算不 遲。」
老夫人問道:「不知寺內可有安靜處所否?」 長老道:「本寺西廂之旁有座院子,房屋頗寬敞,地勢又幽靜,和小寺
有圍牆相隔,可稱獨門獨戶,絕無閑人打擾,現在全都空在那裡,正好安置。 只須著小沙彌打掃一下即可。」
老夫人道:「有勞長老費心了。」 長老道:「老夫人不必客套,理當如此。」 這時,老夫人和長老在方大清談,小姐、丫環等在一側奉陪。其他人就
忙開了:小沙彌們自去打掃院落,老家人則指揮車夫們抬箱籠,扛靈柩,忙 個不亦樂乎。他們忙他們的,放下不提。
且說那座長老用來安置老夫人的院子。院子坐落在藏經閣之後,寺院的 西廂之東,坐北朝南,四面有一丈多高的青磚牆圍著。踏進圍牆大門,入目 是一座四合大院,院後一座三開間三層小樓,小樓四周,也有磚牆圍繞,整 個院子又處在一座大花園之中,四周佳木蔥籠。花草繁茂,奇石假山,曲徑 通幽,足可供怡心養性。看來這是當年崔相國修建此寺時,精心安排的。本 欲告老還鄉時在此處修身養性,禮佛參禪,頤養天年,享一番清福。可惜天 不假年,還沒來得及享用,就撒手西歸,這也是崔相國始料不及的。
進得四合院來,迎面是大廳堂屋,左右是廂房,又都帶著耳房。天井裡
有一條碎石小徑,路面都是彩石鋪就的■字花紋。大廳前面有兩株龍槐,蒼 虯挺拔,生機盎然。室內窗明幾凈,陳設典雅。迎面是落地大屏門,屏門正 中懸一幅張僧繇畫的白衣觀音像。兩旁掛一副虞世南寫的對聯,上聯是「西 天既許分東土」,下聯是「南海當移住北方」。前面有一張紅木天然幾,上 面安放一隻博山金香爐,兩邊一對白銅蠟台,左手裡一個三彩大花瓶,中插 白玉柄拂塵,右手一架大理石天然山水紫檀木底座大插屏,佛像前一方紅氈 毯,上面放一個蒲團,大概是為住客禮佛准備的。大屏門之後開有一門,通 向小樓。崔老夫人把一切青在眼裡,不由得微微點頭,表示滿意。
其實,這院子是法本長老經常派專人打掃收拾的,所以盡管無人居住,
不但不曾荒廢,還添了幾分雅靜。 崔家住進來後,東正房的裡屋是老夫人和春香,另外一個小丫頭秋菊住
外房;西正房是歡郎和他的奶娘;西廂房由崔安和他的老伴丁氏佔了,丁氏 是廚娘,掌管一家的伙食;西耳房作廚房;崔相國的靈柩就暫時停放在東耳 房內,倒也十分妥當。鶯鶯小姐和紅娘住在後面的小樓上,樓上的一些陳設 布局,自有紅娘去安排,不必細說。
這偌大的一座院子,大門一關,十分清靜,更沒有閑雜人等前來喧擾, 彷彿是世外桃源,煩慮可消。
原來這時節正值暮春天氣,花園內桃紅柳綠,百花盛開,好鳥枝頭,啁 啾宛轉,大好春光,卻將到尾聲,豈可隨便辜負了?況且初來乍到,正該趁 機踏勘一番。那小紅娘又是個閑不住、好生事的。於是在這天早上,便竭力 慫恿小姐,對鶯鶯道:「小姐,小姐,你看這屋外春景可美著呢!我們何不
出去走走,看看景,散散心,太好玩了!小姐,我們去吧!」 鶯鶯的心情卻不像紅娘那麼無憂無慮,不煩不惱,她的內心深處,正隱
藏著一種無人可訴的幽怨——父母給她訂下的那段極不般配的親事。隨時都 在希冀著掙脫這看不見的束縛,沖決這摸不著的牢籠,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追 求幸福的生活。可是,這幸福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子,她自己也說不清楚, 更不敢果斷地違反從小接受的那種嚴格家教。身處在官宦貴族的家規管束 下,她短暫的少女時代就要消磨殆盡,可卻沒有一點自主的權利。所以,來 在這門掩重關的蕭寺之中,面對清雅的住室和一點一點流逝的大好韶光,她 只覺得壓抑和苦悶,似乎對一切都不大感興趣。現在紅娘要她到花園里去走 走,也提不起興趣來,就說道:「不去!」
紅娘一團高興,卻被小姐一瓢冷水,心裡著實不舒服,但是,她非常了 解小姐的脾氣,嘴裡說「不」,心裡已經動搖了,只要跟她軟磨,她就會被 說服的,於是說道:「小姐,坐了那麼多天的車子,悶得發慌,也該散散心, 小姐,去吧!」
小姐給紅娘一說,心就活動了,說道:「既然如此,待我去稟告母親一 聲。」
紅娘一聽就覺得不耐煩,搶白道:「小姐,你又來無事生非了。若去稟 明老夫人,又是這個不可以呀,那個不方便啦,豈不是自找麻煩!反正是自 家的院子,又不是到大門外邊去拋頭露面,用得著去稟明嗎?」
鶯鶯道:「這是禮數,聖人說過:『父母在遊必有方。』怎可隨便出遊?」
紅娘「撲哧」一聲笑了出來,道:「小姐,你又來了。真像個窮酸秀才。 聖人說得是『游』,我們是去散步,這是兩碼事兒。」
二人正在辯論之際,忽聽門外春香叫道:「紅娘,老夫人命你陪了小姐,
到佛殿去隨喜。」 紅娘一聽,打從心底下高興出來,連忙回答說:「春香姊,謝謝你。我
和小姐就去。」說罷,對鶯鶯道:「小姐,怎麼樣?這下可放心了吧。」
鶯鶯笑著罵道:「傻丫頭,就你亂起勁。」說著准備出門。 只見鶯鶯今天是家常打扮,頭上青絲挽了個螺髻,翡翠玉簪拴定,髻前
插一根珠鳳雙股步搖釵,薄施脂粉,淡掃蛾眉,穿一件淡湖綠杭紡對襟大褂,
月白雲綢百褶湘裙,鳳頭弓鞋,更顯得清秀雅緻,人淡如菊。 鶯鶯和紅娘相扶相攜,出了房門,沿著碎石小徑,曲曲彎彎,經過花園
到佛殿去。但見春意闌珊,落英繽紛,片片桃花,飄墜小溪。真是「花落水
流紅,春去太匆匆」。東風啊,你如何只管催春去,不肯將春留?鶯鶯本來 是想借觀景散心解悶,不承想平添了萬種閑愁。說不得也只好帶著淡淡的傷 感,隨著紅娘,往佛殿而去。